第1節 第1課時 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 分層作業冊_第1頁
第1節 第1課時 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 分層作業冊_第2頁
第1節 第1課時 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 分層作業冊_第3頁
第1節 第1課時 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 分層作業冊_第4頁
第1節 第1課時 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 分層作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一節第1課時流水侵蝕地貌與流水堆積地貌PARTONE1234567891011121314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河谷是指流水侵蝕形成的槽形洼地。下圖為河谷發育的各階段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按照河谷的發育過程,排序正確的是(

)A.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主要外力作用組合正確的是(

)A.侵蝕—搬運—堆積 B.侵蝕—堆積—搬運C.堆積—侵蝕—搬運 D.搬運—侵蝕—堆積DA12解析第1題,河谷在不同發育階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發育初期以下切侵蝕為主,河谷呈現出V字形;隨著河谷的發育,河流的側向侵蝕越來越強,河谷呈現槽形。②河床最淺,發育最早;接著為下切侵蝕形成的V字形河谷,對應的為①;④下切最深,之后河流侵蝕河谷兩側,河道變寬,流速減慢;最后是河谷繼續變寬,形成槽形河谷,對應的為③,故河谷發育過程的順序為②①④③。第2題,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較快,故以侵蝕作用為主;河流中游流速減慢,故以搬運作用為主;河流下游河道變寬,流速再次減慢,故以堆積作用為主。34567891011121314河口處河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常有大量泥沙沉積形成的三角形沙洲,稱為三角洲。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緣面向大海。下圖為某河口三角洲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該河口三角洲沉積物顆粒(

)A.由河口向海洋變細B.大小混雜分布C.由海洋向河口變細D.較沖積扇更粗A12345678910111213144.三角洲所在河段(

)A.以V字形河谷為主B.河床呈槽形C.河流落差大D.河流徑流量小B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3題,由材料可知,三角洲多在河流入海口附近,河道變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流速減慢,泥沙沉積下來形成的。沉積物顆粒的大小與流速關系密切。一般來說,河流流速快,沉積物顆粒大;流速慢,沉積物顆粒小,沉積物顆粒由粗到細,具有明顯的分選性,因此該河口三角洲沉積物顆粒由河口向海洋隨著流速的減慢顆粒由粗變細,A正確,B、C錯誤;沖積扇一般在河流的出山口附近,沖積扇位于山前,水流從陡谷進入平地后堆積下來的物質,因地面坡度的突然變化,水流在平地上散開,無力將沙礫等沖走,因此沖積扇顆粒較三角洲粗,D錯誤。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第4題,在河流的上游,因地勢通常較陡,水流速度較快,下切作用強烈,河谷橫剖面呈V字形,A錯誤;在河口地區,河床橫剖面呈槽形,B正確;由材料可知,三角洲所在河段水流速度慢,泥沙沉積,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落差小,C錯誤;由材料可知,河口處河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常有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三角洲,因此三角洲所在河段水流速度慢,水量不一定小,D錯誤。5.讀下圖,完成下列各題。(1)從地貌上看,①處是

,它是由

作用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區

。簡述其形成過程。

(2)河流在山區河谷常呈

形,為什么?

沖積扇流水堆積進入平原地帶河流挾帶泥沙從山區出山口進入平原,地勢平緩,流速減慢,泥沙堆積下來。

V字

山區地勢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下切侵蝕作用強。

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沖積平原或三角洲。成因:河流下游和入海口處,地勢低平,流速降低,所挾帶的泥沙沉積下來。特征:地勢平坦開闊。解析第(1)題,從地形地勢、水流速度變化、泥沙挾帶與堆積角度簡述形成過程。第(2)題,河流在上游山區,地勢落差大,流速快,下切侵蝕作用強,形成V字形河谷。第(3)題,河流下游常形成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成因與地形地勢、流速、流水堆積作用有關。1234567891011121314(3)河流的下游常形成什么堆積地貌?其成因和特征是什么?B組關鍵能力提升練兩個透明可封閉的玻璃容器中分別放置坡度和大小相近的土堆,取兩個側邊底部開有孔洞的器皿于土堆上,將兩塊大小和外形相近的冰塊放置其中。將一組裝置(實驗組①)放置于室內遮陰處,實驗時室溫約為25℃,另一組裝置(實驗組②)放置于室外烈日下(實驗時室外溫度約為35℃),2小時后(冰塊未融盡)觀察實驗結果。據此完成6~7題。12345678910111213146.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是可能(

)A.三角洲 B.沖積扇C.沙丘

D.冰斗7.該實驗能觀察到(

)A.堆積體甲比乙大B.顆粒物a處比b處粗C.甲溝比乙溝寬D.乙溝比甲溝深BD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6題,三角洲地貌通常位于河流入海口處,區域內地勢低平,水流速度減緩,在入海口處堆積形成,三角洲地勢低平,而圖中模擬的是山地向平地過渡區域,堆積體呈明顯緩斜狀態,因此圖中堆積體模擬的地貌不是三角洲,A錯誤;根據圖示信息可知土堆是模擬山地,混合顆粒物在山前堆積形成以溝口為頂點,坡度逐漸下降的地貌,可能是沖積扇,B正確;沙丘是風力堆積地貌,C錯誤;冰斗是冰川侵蝕地貌,D錯誤。第7題,實驗組②在室外烈日下,實驗組①在室內遮陰處,所以實驗組②的冰塊融化量更大,侵蝕的溝谷更深、更寬,形成的堆積體更大,兩者顆粒物的粒徑差別不大。故選D。辮狀水系指由許多河流構成的水流交錯、形似發辮的水系。沱沱河發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脈,其上游發育了典型的辮狀水系。據此完成8~9題。8.沱沱河辮狀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風力作用 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 D.流水作用9.辮狀水系出現地區通常(

)A.地形平坦 B.氣溫較低C.海拔較高 D.降水豐富DA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8題,沱沱河上游發育了典型的辮狀水系,辮狀水系是由許多河流構成的水流交錯、形似發辮的水系,與流水作用有關,D正確。第9題,辮狀水系的形成過程如下:洪水期時河流從上游挾帶大量泥沙,當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展寬,地勢變得平緩,河流流速變慢,挾帶的泥沙堆積形成沙洲或淺灘;枯水期時寬闊的河道、沙洲凸顯形成辮狀景觀,或者在洪峰消退后,淺灘出露形成若干沙島及多股的忽分忽合、交織如辮的河道。辮狀水系應出現在地形較為平坦的地區,A正確。辮狀水系與氣溫、海拔和降水關系并不大,B、C、D錯誤。洲地,一種典型的流水地貌形態。《說文解字》稱:“水中可居曰州(洲)。”在江河中的沙洲,便是水流沖積河道、河口所形成的出露水面的成型泥沙淤積體。下圖為長江下游某河段江心洲分布圖。據此完成10~11題。123456789101112131410.圖示河段有利于沙洲形成的條件不包括(

)A.下游河道狹窄B.地勢低平,流速慢C.水位季節變化小,侵蝕弱D.河道彎曲11.圖示沙洲近年來面積有減小的趨勢,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上游修建水庫②流域降水量減少③上游植樹造林④人們在沙洲上挖沙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1234567891011121314CA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10題,沙洲是因為泥沙淤積形成,河道彎曲,加上地勢低平,使得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淤積;其次,下游河道窄導致上游地區流速減慢,利于淤積;地處長江下游,屬于季風氣候,水位季節變化大。故選C。第11題,沙洲面積減小可能是由于長江上游流域植樹造林,進行水土流失治理或上游水庫攔水攔沙,使來沙量減少,①③正確。流域年降水量一般不會發生太大變化,②錯。近年來在河流生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人們在沙洲上挖沙的可能性不大,④錯。故選A。12.[2024·廣西柳州高一階段練習]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陰山是我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重要分界線。陰山南坡溝谷較多,在溝谷出山口位置發育了眾多疊瓦狀河流洪積扇。研究發現,大部分的洪積扇中,下層洪積扇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洪積扇扇體面積,且同一位置處(垂直方向)沉積物粒徑由下而上逐漸減小。(1)洪積扇景觀多分布于我國

地區。

(2)山麓洪積扇是人們居住和耕作的主要場所,分析其有利條件。(3)根據材料推測,歷史時期陰山地區降水呈

(填“增加”或“減少”)趨勢,請說明理由。

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1)干旱、半干旱(或西北)(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3)減少①下層洪積扇扇體面積比上層大;②沉積物粒徑下大上小;③以上兩點說明降水減少,河流流速減小,挾帶泥沙的能力下降。解析第(1)題,洪積扇多分布在我國西北地區。第(2)題,山麓洪積扇為流水堆積地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位于河流出山口處,水源充足。第(3)題,由材料“大部分的洪積扇中,下層洪積扇扇體面積大于上層洪積扇扇體面積,且同一位置處(垂直方向)沉積物粒徑由下而上逐漸減小”可知,歷史時期陰山地區降水呈減少趨勢。理由是降水越多,河流流量越大,挾帶泥沙的能力越強,形成的洪積扇扇體面積越大,沉積物粒徑越大。13.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呂梁山東麓的臨汾盆地地處我國半濕潤氣候帶,汾河貫穿其間。仙洞溝沖積扇(下圖)位于臨汾盆地中部,它是臨汾盆地中相對面積較大、平面上扇形形態較完整的沖積扇之一。(1)簡述仙洞溝沖積扇的形成過程。(2)仙洞溝沖積扇相對面積較大、扇形形態較完整。分析其原因。(3)分析扇緣處耕地分布較多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1)呂梁山區河流在夏季水量大、流速快,挾帶了大量礫石和泥沙;河流流出山口后,進入臨汾盆地,地勢趨于平緩,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物質逐漸沉積下來,形成仙洞溝沖積扇。(2)河流流域面積大,河流徑流量大,河流搬運的物質多,為沖積扇提供充足的沉積物質;臨汾盆地地勢平坦、開闊,為沖積扇發育提供足夠空間。(3)沖積扇邊緣地形平坦;土壤顆粒細、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地下水埋藏較淺,水分條件好,適合種植業發展。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第(1)題,呂梁山區地勢較高,夏季時,雨水較多,河流水量急劇增加,水流湍急,沿著山區河道沖刷巖石,挾帶大量礫石和泥沙。河流從呂梁山區流出山口后,進入臨汾盆地,地勢逐漸平緩,河道變寬,水流速度減慢,無法再挾帶大量的礫石和泥沙,河流搬運物質逐漸沉積下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河流在盆地內部逐漸形成寬闊的河谷地帶,沉積的礫石和泥沙逐漸堆積,形成沖積扇。第(2)題,仙洞溝沖積扇所在地區河流流域面積較大,匯集了豐富的水資源,使得河流水量充沛,搬運的物質豐富,為沖積扇提供了充足的沉積物質。臨汾盆地地勢平坦且開闊,河流在進入臨汾盆地后遇到了較為平緩的地貌條件,水流減慢,沉積作用明顯,沉積物質得以大量沉積,有利于沖積扇的形成和發育。1234567891011121314第(3)題,沖積扇邊緣地形通常較為平坦,沖積扇形成于河流沖刷、搬運和沉積的過程中,其中沉積的泥沙和礦物質等物質使得扇緣處的土壤顆粒細膩、土層深厚,富含養分,有利于農作物生長。沖積扇地區由于地下水位較淺,地下水資源豐富,有利于作物根系吸收水分,提供了較好的灌溉條件,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水源。14.下圖為某地區的地質地貌示意圖(圖1),下表示意河流沉積物顆粒直徑與流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