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分層作業冊_第1頁
第3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分層作業冊_第2頁
第3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分層作業冊_第3頁
第3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分層作業冊_第4頁
第3節 地球的圈層結構 分層作業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三節地球的圈層結構PARTONE123456789101112131415A組必備知識基礎練[2024·湖南郴州高一期末,改編]當地時間2023年12月12日8時,墨西哥科立馬州的特科曼市發生4.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7.5千米,已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下圖示意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地球內部圈層的劃分。據此完成1~3題。12345678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內部圈層中的(

)A.巖石圈 B.地核 C.地幔

D.地殼2.此次地震的地震波通過古登堡面時(

)A.縱波速度陡降,橫波消失B.縱波速度減慢,橫波速度減慢C.橫波速度陡降,縱波消失D.縱波速度增加,橫波速度增加3.有助于減少地震損失的可行性措施有(

)①加強建筑安全隱患排查②地震多發區實現建筑物整體拆遷③修繕結構有缺陷的房屋④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要求建房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DAB910111213141512345678解析第1題,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約7.5千米,且位于大陸,而地殼的平均厚度約17千米,故判斷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殼,D正確;地核、地幔位于地殼以下,巖石圈不完全屬于地球內部圈層,A、B、C錯誤。故選D。第2題,讀圖可知,地震波通過古登堡面時,橫波波速變為0,縱波波速減慢,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3題,有助于減少地震損失的可行性措施有加強建筑安全隱患排查、修繕結構有缺陷的房屋、嚴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要求建房,①③④正確;地震多發區實現建筑物整體拆遷的措施不可行,②錯誤。B正確,A、C、D錯誤。故選B。910111213141512345678[2024·河北邯鄲高一期中,改編]生態本身就是一個有機的系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視野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論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符合生態的系統性,堅持系統思維、協同推進”。下圖為地球圈層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9101112131415123456784.“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涉及的地球圈層數量是(

)A.1個

B.2個

C.3個

D.4個5.下列圈層字母與名稱對應相符的是(

)A.湖—A—生物圈

B.山—B—地殼C.田—C—水圈

D.水—D—大氣圈DB910111213141512345678解析第4題,該系統中林、草涉及生物圈,水、湖涉及水圈,山、田涉及巖石圈,其中生物圈又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故涉及的圈層數量為4個,D對,A、B、C錯。故選D。第5題,由圖可見,A為水域,B為地殼,C為生物,D為大氣,故對應關系:湖—A—水圈;山、田—B—地殼;草、林—C—生物圈;大氣—D—大氣圈,結合選項可知,A、C、D錯,B對。故選B。910111213141512345678[2024·湖南益陽高一期末]2023年10月3日17時21分,在尼泊爾(北緯29.42度,東經81.04度)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約10千米,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房屋損毀,同時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還造成當地一條主要公路交通中斷。據此完成6~7題。6.下列有關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A.地震是地殼在緩慢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B.地震造成的破壞與震源深淺等因素有關,該次地震震源淺,造成傷亡大,損失嚴重C.地震對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用震級來表示,該次地震震級高,造成破壞性大D.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造成的破壞越嚴重B9101112131415123456787.尼泊爾地震多發的主要原因是(

)A.地處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B.尼泊爾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大C.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張裂地帶D.地處歐亞板塊,板塊內部張裂導致地震發生A910111213141512345678解析第6題,地震是地殼在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A錯誤;地震造成的破壞與震源深淺等因素有關,該次地震震源深度約10千米,震源淺,造成傷亡大,損失嚴重,B正確;地震對地表和建筑物的破壞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C錯誤;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大,震級越高,在震級相同的情況下,震源深度越淺,震中烈度越高,破壞也就越嚴重,D錯誤。故選B。第7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尼泊爾地處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的碰撞擠壓地帶,位于地中海—喜馬拉雅火山地震帶,地殼運動活躍,因此地震多發,A正確,C、D錯誤;地形特征不是地震多發的原因,B錯誤。故選A。91011121314158.讀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上圖中A圈層為

,B圈層為

,C圈層為

。其中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是

(填名稱);范圍滲透到其他圈層之中的是

(填名稱),A圈層的主要成分是

(2)地殼位于莫霍面以

(填“上”或“下”),地形的起伏與地殼厚度的變化基本呈_____

(填“正”或“負”)相關。

12345678大氣圈生物圈水圈水圈生物圈氮氣和氧氣上正9101112131415(3)分析全球地殼厚度的特點及其具體表現。

(4)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的是

;巖石圈的范圍是

。(均填字母)

12345678G答案特點:全球地殼厚度是不均勻的。表現:大陸地殼較厚,大洋地殼較薄;陸地海拔越高,地殼越厚。

D+E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本題以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為材料,考查地球的內部圈層、外部圈層及其特點等相關知識點,考查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體現區域認知、綜合思維的學科素養。第(1)題,讀圖可知,圖中A、B、C為地球外部圈層。圖中A圈層為大氣圈,B圈層為生物圈,C圈層為水圈。其中連續但不規則的圈層是水圈,范圍滲透到其他圈層之中的是生物圈,A圈層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第(2)題,地殼位于莫霍面以上,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故地形的起伏與地殼厚度的變化基本呈正相關。第(3)題,全球地殼厚度的特點是厚度分布不均勻,具體表現是大陸地殼較厚,為雙層結構;大洋地殼較薄,為單層結構;陸地海拔越高,地殼越厚。第(4)題,古登堡面是地幔與地核的分界線,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的是G(地核);巖石圈的范圍是地殼和軟流層之上的上地幔頂部,在圖中是D+E。15B組關鍵能力提升練12345678[2024·山東聊城高一期末]2023年12月18日23時59分,在甘肅臨夏州積石山縣(35.70°N,102.79°E)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地震發生時陜西省寶雞市市民通過手機等接收到了地震預警系統發出的地震預警信息(下圖)。據此完成9~10題。9101112131415123456789.地震預警系統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技術 B.地理信息系統C.數字地球 D.北斗衛星導航系統10.關于此次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震源位于上地幔B.甘肅積石山的震級大于寶雞市渭濱區C.震級相同、震中距相同的地方烈度相同D.橫波對地面建筑的破壞力更強9101112131415BD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第9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震預警系統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因此利用的應是地理信息系統,B正確;遙感技術主要是用來獲取信息,并不能進行預警,A錯誤;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主要是用來定位、導航,不能用來預警,D錯誤;數字地球可以使人們及時、直觀、完整地感知我們的地球,與地震預警關系不大,C錯誤。綜上所述,A、C、D錯誤,B正確。故選B。第10題,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為39~41千米,甘肅臨夏位于陸殼上,此次地震震源深度為10千米,因此,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殼,A錯誤;同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B錯誤;震級相同且震中距相同的地方,受地表建筑物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烈度不一定相同,C錯誤;和縱波相比,橫波左右搖晃,破壞力更大,D正確。綜上所述,A、B、C錯誤,D正確。故選D。淺層地能主要指地球淺表層數百米內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蘊藏的低溫熱能。據專家測量,我國近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熱能達1.5萬億千瓦,是我國目前發電裝機容量的3000多倍,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熱能也有2億千瓦。由于儲量大,分布普遍,被譽為“綠色聚寶盆”。據此完成11~12題。11.淺層地能存在的地球內部圈層是(

)A.地殼

B.地幔C.地核

D.軟流層12.淺層地能的主要來源最可能是(

)A.太陽輻射 B.地面輻射C.大氣輻射 D.地球內部12345678AA910111213141512345678解析第11題,淺層地能主要存在于地球淺表層數百米內,在陸地地殼平均厚度范圍內。第12題,淺層地能埋藏淺,主要來自地球外部的太陽輻射,少量來自地球內部。9101112131415丹東黃椅山森林公園分布于火山之上,該火山經歷三次巖漿噴發形成,已有800萬年的歷史。圖1示意該森林公園局部景觀,圖2示意地球內部圈層結構。據此完成13~14題。圖1圖213.圖1中景觀體現的地球圈層有(

)A.2個

B.3個

C.4個

D.5個14.從火山口噴出的巖漿一般來源于(

)A.①圈層 B.②圈層C.③圈層 D.④圈層12345678CB910111213141512345678解析第13題,據圖可知,圖1中體現了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故選C。第14題,據圖2可知,①圈層為地殼,②圈層為地幔,③圈層為外核,④圈層為內核。巖漿主要發源于上地幔上部的軟流層。故選B。910111213141515.(拓展探究)讀地球內部圈層示意圖,完成下列各題。(1)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的依據是

(2)圖中甲、乙是地球內部的兩個不連續面,其名稱分別是甲

、乙

(3)當A地發生地震時,B、C兩個觀測點都測到了A地發出的地震波。對B、C兩點所測到的縱波平均波速進行比較,平均波速較快的是

觀測點,造成兩地波速差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