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分層作業_第1頁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分層作業_第2頁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分層作業_第3頁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分層作業_第4頁
第16課 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分層作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16課中國賦稅制度的演變第一章123456789101112131415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中國古代的賦役制度1.先秦時期,齊國根據土地質量的好壞和數量的多少征收賦稅;魯國根據耕地的多少征收賦稅;楚國根據土地產出的多少相應地征收賦稅。這些舉措(

)A.提高了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B.極大地調動了生產者的積極性C.使得鐵犁牛耕在全國得到普及D.有效地緩解了土地兼并現象B解析據題干信息可知,先秦時期齊、魯、楚三國以土地為依據征收賦稅,這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有利于調動土地所有者的生產積極性,故選B項;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小農經濟規模小,難以抵御自然災害,排除A項;“普及”的說法不符合史實,在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才成為主要耕作方式,排除C項;“緩解”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應該是“加劇”,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2.漢朝人民在繳納賦稅時,算賦、口賦用貨幣;田賦用谷粟,更賦可用貨幣代替;買爵贖罪用谷粟。國家支付方面,賞賜多用黃金或錢,東漢則賜布帛之事多于黃金。由此推測(

)A.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減輕B.漢代農民賦役負擔沉重C.商品貨幣關系復雜D.實物向貨幣地租轉變C解析由題干可知,西漢和東漢時期,人民在繳納賦稅、購爵贖罪和國家支付等方面,存在不同的支付方式,這說明當時商品貨幣關系表現形式多樣,證明商品貨幣關系是比較復雜的,故選C項;材料沒有體現政府對農民控制的內容,所以不能得出農民的人身依附關系減輕,排除A項;題干沒有提到賦稅的數量,不能說明農民的賦役負擔沉重,排除B項;材料不能反映地租形式的轉變,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時間稅收種類及數量糧食布帛銅錢其他唐(749年)2500萬石2345萬匹200萬貫—宋(1086年)2445萬石151萬匹4848萬貫幾萬兩金銀A.唐朝征稅標準以人丁為主B.精耕細作農業成熟C.宋朝財政收入高度貨幣化D.唐朝棉紡織業發達C3.下表是唐宋某一時期的國家財政收入數據,據此可知()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據表格信息可知,唐宋稅收相比,在“糧食”上宋比唐有所減少,“布帛”宋減少更多,但“銅錢”和“其他”增幅巨大,說明宋代稅收減少了實物稅,更多征收貨幣,故選C項;表格僅提供了“稅收種類及數量”,并未涉及征稅標準,排除A項;“精耕細作”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本題考查主旨在于國家財政收入,并非棉紡織業的發展情況,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4.元代的手工業工人被征調后,便終身服役。明代初期實行改革,政府停止給休工時期的工匠發放“薪米鹽蔬”,但是“聽其營生勿拘”。這一變化(

)A.順應了“一條鞭法”的需求 B.降低了工匠的生活水平C.促成了官營手工業的繁榮 D.激發了社會生產的活力D解析明朝的改革促使手工業者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且“聽其營生勿拘”的措施為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自由勞動力,激發了社會生產的活力,故選D項;“一條鞭法”是明朝確立的賦稅及徭役制度,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排除A項;工匠的生活水平是否被降低在材料中并未提到,排除B項;明朝時期,官營手工業已漸趨衰落,材料中的變化就是順應了這一形勢的發展,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5.一條鞭法推行之初,張居正心懷擔憂地說:“果宜于此,任從其便;如有不便,不必強行?!痹趯嵭羞^程中,全國各地適時出臺不同的征收標準和稅率,改革速度也有快有慢。上述史實表明,明朝在賦役改革時力圖(

)A.消除賦役不均現象

B.限制白銀流通范圍C.嚴密控制人丁戶籍 D.避免激化社會矛盾D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在一條鞭法推行初期,張居正強調不必強制推行,而且在執行的過程中全國各地推出不同的標準,這體現了賦役改革時避免激化社會矛盾,故選D項;材料并無消除賦役不均的信息,也與白銀流通范圍無關,排除A、B兩項;一條鞭法以土地為主要收稅依據,對人丁戶籍的控制松弛,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6.清朝初年,統治者為了保證丁稅收入,把戰亂期間逃亡之人的丁銀勻于現丁之中,以致農民“稍可存活者,丁至數兩。即貧無立錐者,亦每丁一兩矣”。這說明清初(

)A.賦稅主要征收對象存在反復B.丁稅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財源C.攤丁入畝的政策落到了實處D.賦役制度的改革具有必要性D解析清初統治者把戰亂期間逃亡之人的丁銀勻于現丁之中后,“貧無立錐者,亦每丁一兩矣”,可見這一賦役制度很不合理,亟須改革,故選D項;材料并未涉及賦稅主要征收對象的問題,排除A項;“丁稅收入是政府的主要財源”的說法不符合史實,兩稅法實施以來,政府征稅標準由以人丁為主變為以資產為主,排除B項;“攤丁入畝”頒行于清朝中期,排除C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題組2關稅與個人所得稅制度的起源與演變7.西周時期,從事地區間販運貿易的主要是官賈,商貨過關時,檢查的重點是有無攜帶違禁品或是否交納市稅。《孟子·梁惠王下》載:“昔者文王之治岐也……關市譏(同‘稽’)而不征?!睋丝芍?當時“關”的主要職能是(

)A.稽查過往商旅 B.擴大征稅范圍C.維護官商地位 D.抑制商品交換A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先秦時期“關”的主要職能是稽查過往商旅并進行征稅,故選A項;據材料可知征稅的范圍主要是市稅,沒有擴大征稅范圍,排除B項;據材料可知,“關”主要是針對官賈而設置的,此舉不利于官商發展,排除C項;據材料可知,“關”的職能是稽查,是規范商品交換行為并非抑制商品交換,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8.咸豐以前,整個國家的稅收款項由戶部統一調撥安排。1853年,為解決地方軍餉的厘金制度創設,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當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稅收領域的這一變化(

)A.加速了中央權威的衰落B.導致了政府收入的銳減C.造成了洋務運動的失敗D.反映了忠君觀念的崩潰A解析據材料及所學可知,咸豐之前,稅收領域恪守中央集權原則,為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清政府不得不允許地方督撫實行厘金制度,而“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當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造成了督撫勢力的增強以及中央權威的衰落,故選A項;根據“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可知,政府收入是有所增加的,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厘金制度與洋務運動的關系,故排除C項;“崩潰”表述過于絕對,故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9.下表是1929年國民政府實施《海關進口稅稅則》前后關稅稅率的變化狀況。據此可知,該稅則的實施(

)A.實現了中國海關關稅自主B.促進了進口大幅上漲C.改善了民族企業經營環境D.增加了對外貿易順差C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據圖表信息,1929年前后關稅稅率對比中,非競爭性進口商品稅率和競爭性進口商品稅率都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保護國內民族工業的發展,故選C項;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才真正實現了海關關稅自主,排除A項;材料中進口商品的關稅稅率都出現上漲,這有利于抵制列強的經濟侵略,容易出現進口下降的趨勢,排除B項;材料并未將進口貿易總額和出口貿易總額進行對比,無法得出貿易順差的結論,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0.中國1980年開征個人所得稅時提出:“我國因為實行低工資制度,居民的收入不高,以往沒有開征個人所得稅。但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高的居民將會逐漸增多,他們應當對國家多作些貢獻?!庇纱丝芍?征收個人所得稅(

)A.有效解決了貧富差距問題B.大幅提升了國家的財政收入C.促進了個人收入實際增長D.順應了改革開放的時代需要D解析題干說明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中國才開征個人所得稅,這順應了改革開放的需要,故選D項;“解決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材料未說明個人所得稅的比例,所以不能據此得出其結果是大幅度提升國家財政收入,排除B項;C項的說法邏輯錯誤,應該是個人實際收入增長后才征收個人所得稅。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B組關鍵能力提升11.下表表明中國古代賦稅的演變趨勢是(

)時期賦稅制度內容北魏租調徭役戶調帛二匹,絮二斤,絲一斤,粟二十石隋至唐中期租庸調制凡丁歲役二旬,無事則收其庸唐中后期兩稅法戶無主客,以見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A.土地兼并愈發嚴重 B.人身束縛逐漸減弱C.農民負擔不斷減輕 D.政府賦稅剝削沉重B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據材料可知,從北魏到唐中后期,征稅的主要標準從人丁轉為財產,說明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放松,故選B項;材料反映的是賦稅制度的變化,沒有涉及土地兼并問題,排除A項;材料并未體現具體賦稅征收的標準,不能得出“農民負擔不斷減輕”的結論,排除C項;從材料得不出“政府賦稅剝削沉重”的結論,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2.隨著飲茶的普遍化,南北方茶葉貿易繁盛。唐貞元九年(793年)正月頒行的《稅茶法》規定:“郡國有茶山,及商賈以茶為利者,委院司分置諸場,立三等時估為價,為什一之稅?!贝撕?茶稅正式成為新稅種。這說明(

)A.市民生活觀念發生改變 B.經濟發展推動制度變革C.政府對地方的管控加強 D.國家嚴格控制茶葉經營B解析茶葉貿易的繁盛推動《稅茶法》的頒行,說明經濟發展推動了制度的變革,故選B項;題干述及的是對茶葉進行征稅,并未涉及“市民生活觀念”的變化,排除A項;題干說明的是政府對商品貿易的管理,而不是對地方的管理,排除C項;題干沒有體現對茶葉經營進行“嚴格控制”,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3.1920年北方五省大旱,北洋政府與各國公使商量,由總稅務司通飭海、常各關征收附帶賑捐,捐率為各國所納稅銀十分之一,開征籌賑附加稅(包括海關、常稅厘金、交通三類附捐)作為賑濟災民之用。這一舉措(

)A.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B.有利于政府爭取稅權C.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 D.改善了災民生活狀況B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北洋政府對外國增加稅率,有利于政府爭取稅權,故B項正確;國際地位需在國際事務中體現,而收稅屬于內政,排除A項;北洋政府征收附帶賑捐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不一定能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排除C項;雖以解決災民所需為名義,卻并不一定真的用于改善災民生活,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4.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發布。下圖所示為本次個人所得稅改革后的納稅情況。由此可知,此次我國個人所得稅改革(

)A.旨在增加國家財政收入B.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C.實現了社會的共同富裕D.杜絕了偷稅漏稅行為B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從數據可知,減稅比例呈上升趨勢,根據所學可知,大規模減稅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公平,B項正確;減稅不利于增加國家財政收入,排除A項;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杜絕了”說法太過絕對,排除D項。12345678910111213141515.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中學開展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研究性學習,下表是三個小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結論。組別材料結論漢代組漢代賦稅主要包括:按土地征收的“租”和按人口征收的“賦”。田租方面,漢文帝為鼓勵百姓從事農業,實行三十稅一的稅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