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_第1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_第2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_第3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_第4頁
第12課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近代西方民族國家與國際法的發展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四單元匯報人:目錄索引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重難探究·能力素養全提升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壹貳叁課程標準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情況,以及國際法的發展

學習要點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第一章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核心概念]民族國家:指由單一民族或多民族組成的,主權獨立的,有確定的領土疆域、有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國民經濟、有全民族通用的語言和國民文化認同等特征的國家形態。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中央集權至尊法案路易十四1.專制王權國家英語拿破侖戰爭國王國家節日2.民族國家[微點歸納]正確認識民族主義①民族主義在民族獨立運動中起著重要的號召作用,激勵受壓迫人民反抗壓迫勢力。②狹隘的“民族主義”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族主義,侵略主義、擴張主義、沙文主義、民族分裂主義等都屬于非成熟的、消極的民族主義。核心要語記一記①16—19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②宗教改革運動,強化了各國的世俗權力,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邊角要語讀一讀①教材P69《凡爾賽宮》圖片表明,凡爾賽宮的修建既是強化中央集權的手段,也是君主專制的標志。②教材P70圖片是《<馬賽曲>曲譜》,《馬賽曲》后來被確定為法國國歌,推動了法國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易混易錯辨一辨①民族國家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政治實體,是歐洲主導的現代民族自決和自治概念的實踐。(

)②民族認同是近代民族國家的主要特點。(

)③民族國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創造了條件。(

)√√√圖解歷史議一議近代西歐民族國家的誕生二、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核心概念]國際法:指適用于主權國家之間以及其他具有國際人格的主體之間關系的法律規則、原則和制度的總和。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各國通過協議制定國際法原則、規則和制度,在強制執行方面沒有國內法那樣有組織的強制機關。1.國際法的形成(1)背景①隨著國家主權意識的加強,各國都強調國家利益至上,國家之間的利益紛爭加劇。②人們希望通過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來處理國家之間的關系,減少武力沖突。(2)表現①《戰爭與和平法》: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

,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

②威斯特伐利亞體系

奠定近代國際關系基礎,確認國際法基本原則a.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

、主權與獨立等原則。

b.開創了用

的形式解決國際爭端、結束國際戰爭的先例,確認了締約國必須遵守條約、各締約國可以對違約國集體制裁的國際法基本原則。

主權國家領土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達成協議2.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1)建立:17世紀時,歐洲國家的君主們派遣常駐

和外交使團。在此基礎上,近代外交制度逐漸建立起來。

(2)維也納體系:1815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會議及此后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建立起以

、歐洲均勢為特征的國際關系體系,即維也納體系。

(3)其他方面:各國之間還簽訂了許多國際公約,制定了一系列戰爭法規,試圖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外交使節大國協調[微點歸納]國際法的三個主要特征①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②國際法的制定者是參與國際關系的國家。③沒有國內法那樣集中的、有組織的強制機關。核心要語記一記①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確立了主權國家的地位。提倡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戰爭與和平》一書奠定了近代國際法的基礎。②在維也納體系下,外交制度進一步發展,國際法的應用范圍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地區。邊角要語讀一讀①教材P71“史料閱讀”的內容,否定了教會對國際事務特別是國際關系干預的權力。此后,國際關系中的主權國家平等原則逐漸得到確立。②教材P71第1個“歷史縱橫”的說明,外交人員銜級是外交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出現規范了外交禮儀,促進了外交制度的發展。易混易錯辨一辨①17—19世紀,近代國際法形成并得到發展,外交制度也逐漸建立起來。(

)②民族國家的產生為近代國際法的產生奠定了基礎,推動了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③維也納體系是以大國協調、歐洲均勢為特征的國際關系體系。(

)√√√圖解歷史議一議維也納體系三、20世紀國際法的發展[核心概念]“大國一致”原則:聯合國安理會的一項表決原則。安理會表決實行每一理事國一票的制度。對于實質性事項的決議表決,要求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在內的9個同意票,即任何一個常任理事國都享有否決權。非戰公約全體一致1.20世紀初期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活動使國際法再次遭到極大破壞表現①1945年6月,50個國家的代表簽署了《

》。憲章確定了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和制裁侵略的機制,并賦予安理會制裁的權力;確定了“大國一致”原則,集體安全體制進一步完善

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擁有一票否決權②1946年,國際法院成立,發展了國際司法制度聯合國憲章2.第二次世界大戰及戰后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的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各類國際組織數量激增,推動了國際法的發展評價①積極性:這些具有國際法性質的公約或宣言,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②局限性:一些大國為了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國際條約,甚至不經聯合國授權就進行制裁或發動戰爭,嚴重威脅著世界和平[微點歸納]現代國際法發展的主要表現①對戰爭法作出修改:禁止侵略戰爭和非法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脅成為國際法的基本原則。②簽訂《聯合國憲章》,成立聯合國。③國際法的領域擴大,新的國際法部門產生,國際組織涌現。④國際經濟秩序和國際政治秩序的新變化。核心要語記一記①1928年的《非戰公約》宣布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②1945年的《聯合國憲章》賦予安理會制裁侵略的權力,確定了“大國一致”原則。邊角要語讀一讀①教材P72《位于海牙的國際法院》圖片表明,國際法院的成立加強了國際法的執行力,促進了國際法的發展。②教材P73“史料閱讀”的材料表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在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勢下,建立一種有利于保護海洋資源的國際法律秩序,促進世界經濟發展。③教材P73—74“問題探究”的材料表明,國際法從多個方面得到了發展,對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易混易錯辨一辨①聯合國將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都納入國際體系,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②國際法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減少戰爭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③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形勢下,國際法以調整國家間政治關系為主要任務。(

)√√×提示伴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經濟領域的國際法也迅速發展。

圖解歷史議一議凡爾賽體系與國際聯盟重難探究·能力素養全提升第二章史料實證

近代西方民族國家形成的原因材料15世紀晚期,法國國王通過中央集權初步實現了國家統一,使得南北之間政治聯系加強①,共同的法蘭西民族文化也開始形成。如在巴黎方言的基礎上,法蘭西共同語言——法語正在逐漸形成②。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民主主義的民族主義理論形成③,并指引了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在這一過程中,法蘭西現代民族國家最終形成④。——摘編自張寶梅《近代歐洲民族主義的形成及其特點》主題一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①說明了國王的權力得到加強,并實現了國家統一②說明法蘭西共同語言形成,推動了民族國家的出現③說明了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啟蒙思想的出現④強調了法國大革命在推動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作用探究一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法國發展為近代民族國家的主要推動因素。提示國家統一的完成;專制王權的強化;共同語言法語的形成;資本主義的發展;啟蒙運動開展;法國大革命的推動。教你讀史歷史解釋

民族國家與西歐傳統國家的不同材料吉登斯教授把英國民族國家形成之前的國家稱為“傳統國家”,認為這是一個本質上具有裂變性的社會①。傳統國家政治中心的行政控制能力有限,政治機構中的成員并不進行現代意義上的“統治”②,尤為顯著的是傳統國家只有邊陲而無邊界③。本質上,中古時期的國家根本沒有民族國家所具有的重要要素——主權④。——摘編自岳蓉《“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研究述評》教你讀史①②③④從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王權、邊界和主權等方面講述了“傳統國家”的特點探究二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英國“傳統國家”與“民族國家”的差異。提示①傳統國家:封建割據,沒有形成中央集權。民族國家:中央集權加強,實行更為有效的統治。②傳統國家:缺乏邊界、主權的概念。民族國家:邊界、主權意識明顯,民族認同感增強。③傳統國家:王權軟弱。民族國家:王權逐漸強大。史論史識

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原因及特征(1)原因①歷史因素:英法百年戰爭使法國民族意識與國家觀念增強。②政治因素:西歐國家的封建割據勢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權得到加強。③宗教因素:宗教改革運動沉重打擊了教會勢力,各國的世俗權力得到強化,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④經濟與文化因素:統一市場的形成與民族語言、民族文化的發展。⑤現實因素: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不僅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也促進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的覺醒。(2)特征①國家在人們的意識中越來越重要。對國家的忠誠超過對國王和宗教的忠誠,崇拜愛國人士;出現了國旗、國歌和各種國家節日。②主權獨立、疆域固定、語言通用、文化認同、統一的國內市場和國民經濟。③有的由單一民族組成,更多的則是包括了多個民族。史料實證

近代國際法的特征材料國際法的起源可追溯到16、17世紀,和民族國家的興起時間相近①。1648年締結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確認了國家主權、獨立等原則,確立了主權國家在國際法中的核心地位②。伴隨著殖民擴張,國際法中包括的思想和價值被歐洲列強帶到世界的其他地方③。但中國等亞非國家非但沒有成為國際法體系中正常且平等的一員,反而隨著主權被侵害,淪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④。——摘編自周忠海《國際法史與國際法的發展》主題二近現代國際法的發展①講述了國際法誕生的時間,從中可以分析得出國際法確立于西方②講述了國際法的一些原則③說明國際法滲透了近代西方啟蒙思想的一些理念④強調了近代國際法的局限性和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影響教你讀史探究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近代國際法的主要特征。提示主要在西方國家確立;內容上強調主權、獨立等原則,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觀念;適用范圍上排斥非資本主義國家和地區,服務于西方國家的侵略擴張等。歷史解釋

現代國際法的發展材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一整套國際規則體系,才逐漸成為整個國際社會的行為規則,構成了當代國際法①。國際組織大量出現,使國際法中出現了全新的關于國際組織和機構的法律體系②。廣大發展中國家要求修改、調整外國投資、開發和其他部分的國際法內容,國際法出現了一個新興的分支——國際經濟法③。同時,還產生了許多國際法的新分支,比如航空法、外空法、國際環境保護法等④。——摘編自周忠海《國際法史與國際法的發展》①講述了國際法體系的核心②說明了國際法適用范圍擴大③說明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立法中的作用提升④強調了國際法涉及領域的擴展教你讀史探究四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法的主要變化,談談你對國際法發展的認識。提示主要變化:國際法主體增加;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國際法的適用范圍擴大;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提高。認識:國際法應根據世界政治和經濟的變化與時俱進;國際法的完善有利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應積極成為國際法的參與者、維護者和建設者。史論史識1.影響國際法的主要因素(1)國際關系與國際社會的結構性變化:對國際法的進一步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它使國際法從冷戰時期的共存走向后冷戰時期的合作,國際合作日益成為主流。(2)國際組織的變化:國際組織的數量呈爆炸性增長,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職能日益增加。(3)國際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以調整國家間政治關系為任務的國際法,在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形勢下,也迅速在經濟領域發展。(4)國際社會的共同利益:海洋資源的開采、國際環境的保護、核武器的擴散、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新國際經濟秩序的建立等成為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5)科學技術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國際法的發展,加速了國際法的體系化。2.國際法的發展對世界歷史的影響(1)國際法是國家之間為建立正常的國際秩序而進行自我約束和相互約束的一種法律規范。(2)國際法是國家之間在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交往中為自己確立各種具體的國家權力和義務的法律依據。(3)國際法是衡量和裁判國際行為是非對錯的法律標準,具有普遍約束力。(4)國際法為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減少戰爭行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歷史理解——國際法與中國中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法體系的互動始終是雙向的,在國際法體系對中國的發展與崛起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中國也以自身的能力和方式塑造著國際法體系……中國推動國際法體系發展的具體路徑應當是,通過從融入到參與、從主動到主導,最終實現從規則的“接受者”到規則的“制定者”的身份轉變,逐步引導改變不合時宜的國際法原則和規則,推動構建新的國際法體系,在增進人類福祉的同時,有力維護中國自身的國家利益。——摘編自盛紅生《戰后國際法體系演變與中國角色》培養?史學思維【理論升華】進入新時代,中國對國際法理論作出的歷史性貢獻(1)在理念和方向上,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要理念。(2)在發展領域,提出聚焦行動、合作共贏的理念。(3)在安全領域,提出普遍安全、持久和平的理念。(4)在人權領域,提出以人民為中心、以生命權和健康權為首要的理念。(5)在治理領域,提出堅持多邊主義、厲行法治、致力開放的理念。(6)在生態環境領域,提出清潔美麗、和諧共生的理念。(7)在文明交流領域,提出包容互鑒、美美與共的理念。對點訓練1.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和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家政府簽署建交公報時,都一致認為應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關系。1972年2月發表的中美《聯合公報》明確提出應根據尊重各國主權平等、和平共處的原則來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這體現出當時(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開始成為國際法則B.西方國家對華政策超越意識形態C.中國政府始終奉行不結盟的外交政策D.中國為國際關系發展貢獻了智慧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這一時期中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受到西方國家的認同,為國際關系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D項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成為國際法則是在20世紀50年代,排除A項;材料并未說明西方國家對華政策超越了意識形態的問題,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中國為國際關系發展作出的貢獻,不能得出不結盟的外交政策,排除C項。2.據統計,從1978年到2004年底,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多邊條約多達236個,僅1978年到1988年就簽署、生效了122個。至今,中國締結的多邊條約既涉及一般國際法,還涉及反對恐怖主義行為、毒品管制以及某些國際組織的章程等。這體現出中國(

)A.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B.極力推動傳統國際組織改革C.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D.外交政策在曲折中趨向成熟A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中國締結或參加國際多邊條約,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建設的表現,A項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極力推動傳統國際組織改革,排除B項;“主導”說法有誤,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外交政策在曲折中趨向成熟,排除D項。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第三章12345678題組1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產生1.1534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授意議會通過《至尊法案》,宣布國王是英國教會的首腦,擺脫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英國國王此舉(

)A.掀起了西歐宗教改革的浪潮B.沖擊了歐洲封建王權的統治C.促進了英國民族國家的形成D.激化了議會與國王間的矛盾C解析《至尊法案》使英國擺脫了羅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國王的專制統治,擺脫了羅馬教廷對英國主權范圍內事務的干擾,促進了民族國家的形成,故選C項;1517年,馬丁·路德發起的德意志宗教改革,掀起了西歐宗教改革的浪潮,排除A項;英國國王此舉有利于封建王權的加強,沖擊了教權,排除B項;D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345678123456782.路易十四(1661—1715年執政)在巴黎西郊修建了規模宏大、極盡奢華的凡爾賽宮。其后,他把法國各地的貴族邀來凡爾賽宮居住。這一舉措旨在(

)A.促進民族國家意識的覺醒 B.擺脫羅馬教廷的神權統治C.維護專制王權國家的穩定 D.推動民主政治的深入發展C解析據材料可知,路易十四建立凡爾賽宮后,將各地貴族邀請來凡爾賽宮居住,這一措施的目的是維護國家穩定,故選C項;“覺醒”一詞與當時的史實不符,排除A項;材料顯示的是王權與貴族的關系,沒有關于羅馬教廷的內容,排除B項;路易十四時代是君主專制政體,不是民主政治,排除D項。123456783.拿破侖戰爭結束后,神圣羅馬帝國成為陳跡,德意志從300多個邦減少到30多個邦,普魯士也因此開啟了民主改革進程。從客觀上講,拿破侖戰爭(

)A.加速了德意志統一進程B.促進德意志民族意識興起C.推翻了羅馬帝國的統治D.鏟除了德意志的封建勢力A解析“德意志從300多個邦減少到30多個邦”說明了當時德意志局部統一的趨勢,而普魯士開啟民主改革有利于普魯士的崛起,這都加速了德意志的統一,故選A項;拿破侖戰爭前德意志民族意識就已興起,排除B項;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推翻,東羅馬帝國滅亡于1453年,排除C項;“鏟除了”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234567812345678題組2國際法的形成與外交制度的建立4.整理繪制時間軸有助于理清歷史發展的脈絡。下列時間軸示意圖表明了17世紀到20世紀中葉發生的重大事件或現象,它們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 B.列強瓜分世界狂潮C.國際法的形成和發展 D.近代國際秩序的演變C12345678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爭與和平法》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確認了國際法的基本原則,維也納體系是拿破侖戰爭后歐洲大陸上建立的國際關系體系,國際聯盟是世界上第一個由主權國家參加的政治性國際組織,《非戰公約》是提出廢棄以戰爭作為實行國家政策的工具的國際條約,所以示意圖中的事件和現象均反映了國際法的形成與發展,故選C項;16—19世紀,西方國家逐步發展為民族國家,排除A項;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強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排除B項;《戰爭與和平法》《非戰公約》都不屬于近代國際秩序調整的內容,排除D項。123456785.在“它”之前,國際法即歐洲法,國際關系即歐洲關系。自“它”開始,國際法的應用范圍也逐漸從歐洲擴大到美洲、亞洲等其他許多地方。這里的“它”是指(

)A.威斯特伐利亞體系B.維也納體系C.凡爾賽—華盛頓體系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