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_第1頁
第2節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_第2頁
第2節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_第3頁
第2節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_第4頁
第2節 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同步學案優化設計GAOZHONGTONGBUXUEANYOUHUASHEJI第二節區域發展差異與因地制宜第一章認識區域PARTONE課程標準呈現核心素養目標結合實例,從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區域關聯的角度,比較不同區域發展的異同,說明因地制宜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1.結合材料,分析區域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發展特征,提升區域認知水平2.運用資料,學會比較區域發展的差異,培養地理實踐力3.聯系生產生活實際,理解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的意義,提升綜合思維能力目錄索引PARTONE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PARTTWO重難探究·能力素養全提升PARTTHREE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基礎落實·必備知識全過關PARTTWO一、區域發展1.概念:區域發展是指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以資源開發、產業組織、結構優化為核心的一系列經濟社會活動。三次產業結構比例,一般最優的結構為第三產業>第二產業>第一產業概念辨析產業組織:指產業內企業間的市場關系(包括競爭、壟斷關系)和(同類企業相互聯結的)組織形態。地區生產總值

人均國民收入

預期壽命

2.衡量區域發展水平的指標與地區類型連線生活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海灣國家因大量出口石油資源,人均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靠前,它們是否屬于發達國家?提示不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劃分依據是經濟發展水平,而人均GDP只是其中一個方面。項目初級階段成長階段產業結構特征以傳統農業為經濟主體,工業處于

階段,以勞動密集型和

型產業為主體

產業結構和空間結構漸趨復雜,加工制造業和服務業趨于集聚。

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第三產業呈現出

的趨勢

城市與交通缺乏高水平的中心城市,交通運輸線路分布稀疏中心城市對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大幅度增強,交通運輸建設顯著加快起步

資源

工業化

加速發展

二、區域的發展階段1.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和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項目初級階段成長階段對外開放程度開放程度較低,進出口貿易規模偏小區域開放程度不斷提高區域發展狀態典型的

特征。整個區域處于

的均衡狀態不平衡的加速發展狀態表現為城市地區的發展遠快于鄉村地區人地關系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比較微弱人地關系表現為明顯的不協調自給自足

低水平

概念辨析(1)產業結構:指三次產業的構成。第一產業指農業;第二產業指工業;第三產業指除第一、第二產業之外的其他產業,統稱服務業。(2)區域空間結構:由具有不同特質或經濟意義的點(如商業網點)、線(如交通運輸線)、面(如稻作農業區)等,依據其內在的經濟技術聯系和空間位置關系,相互連接在一起,形成了有特定功能的區域空間結構。集聚

信息化

資源

2.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3.以創新驅動為主的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1)表現為

的轉變和

的轉換。

主要是產業創新、城市創新、科技創新和開放創新(2)強調以創新為引領,以信息化、生態化、智能化、循環化為路徑,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方式

增長動力

填圖繪圖在下圖中繪出區域發展過程中地區生產總值變化曲線。提示

特別提醒區域發展的差異性不僅表現在開發方式、開放程度上,還表現在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思維拓展一般而言,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開發方式出現在區域發展的哪些階段?提示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初級階段、以工業化為主體的成長階段。

粗放型

精細型

三、區域發展的差異性四、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區域發展1.對于一個區域來說,無論自然地理環境,還是人文地理環境,都具有顯著的差異性。2.區域發展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推行適宜本區域的發展戰略,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知識拓展農業因地制宜:根據地區發展農業的稟賦條件選擇合適的農業類型或農作物,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科技等)。特別注意,在改造農業不利的生產條件時,也需要因地制宜。工業因地制宜:區域工業發展過程中需考慮的因素包括資源稟賦、動力條件、市場、交通、勞動力、科技、政策、產業基礎(協作條件)等。重難探究·能力素養全提升PARTTHREE情境探究玉門,曾被譽為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1998年,玉門的黃金時代謝幕,被迫走上轉型之路。最初,玉門希望借助重化工業的高關聯度延長產業鏈,拉動經濟的發展,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充分轉變成經濟效益。2009年,玉門被列入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并開始建設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2023年,玉門市共實施新能源項目21個,總投資超300億元。截至2023年年底,玉門市各類電力裝機累計553.9萬千瓦。探究點一區域發展階段結合材料探究:(1)說明玉門目前所處的發展階段,并說出判斷的依據。(2)玉門最初轉型失敗的“某些原因”具體指哪些?(3)說明玉門今后向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轉變,還可以發展哪些產業?提示以結構優化和整體提升為主體的轉型階段。判斷依據:玉門真正走上轉型發展之路始于2009年,至今不過十余年,且新能源產業大多還處于建設階段。提示資金缺乏;資源缺乏;工業基礎薄弱;人才缺乏;配套設施不完善;等等。提示利用玉門關,古絲綢之路,壯觀的風電、光電基地等發展旅游業;利用所取得的光電、風電技術,進行技術輸出;發展新能源設備產業;等等。方法突破一、地理環境對區域不同發展階段的影響(以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為例)1.開發早期2.初級階段

3.成長階段、轉型階段4.高效益綜合發展階段二、“四看法”綜合分析區域發展實踐應用應用體驗灣區是指由若干相連的海灣、港灣、鄰近島嶼共同組成的區域。隨著港珠澳大橋等交通線的開通,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繼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灣區,是國家建設的世界級城市群。下圖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粵港澳大灣區形成的基礎是(

)A.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B.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C.“一國兩制三關稅”的格局D.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2.灣區經濟發展一般要經歷四個階段,其先后順序通常為(

)A.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B.港口經濟、工業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C.工業經濟、港口經濟、創新經濟、服務經濟D.工業經濟、港口經濟、服務經濟、創新經濟DA解析第1題,粵港澳大灣區的形成要求區域間的交通聯系通暢,信息網絡發達,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其形成的基礎。利益共享的產業價值鏈、打造優質生活圈、“一國兩制三關稅”的格局,這些是大灣區建設的主要措施或目標,不是基礎。D正確。第2題,經濟發展的第四個階段應是創新經濟,B、C錯誤;港口發展首先依靠地理區位優勢發展港口經濟,隨后發展成為工業區,工業經濟發展后,進入轉型階段,發展成為服務經濟,最終發展為創新經濟,A正確,D錯誤。[2024廣東中山月考]魚鱗壩為形似魚鱗的疊式堰壩,下圖為廣東省連州市沙坊村魚鱗壩,其歷史悠久,現成為游客避暑的好去處,為該村重要旅游資源之一。據此完成3~4題。3.該魚鱗壩最初的功能可能為(

)A.橋梁、旅游

B.防洪、航運C.發電、養魚

D.洗衣服、防洪4.借鑒該村的發展經驗,振興鄉村最可行的是(

)A.打造旅游資源,優先發展旅游業B.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C.積極招商引資,提高工業化水平D.鼓勵村民外出就業,促進城鎮化進程DB解析第3題,該魚鱗壩位于廣東省連州市沙坊村,當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不穩定,降水變率大,旱澇災害頻發,魚鱗壩最初的功能可能為蓄水防洪;當時沒有自來水,最初的功能還有為村民提供洗涮用水,還可以作為橋梁,D正確;魚鱗壩會阻礙航運,沒有發電設施,當初也沒有旅游活動,A、B、C錯誤。故選D。第4題,借鑒該村的發展經驗,振興鄉村最可行的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B正確。故選B。情境探究視角1

區域發展差異的比較山東歷來是我國糧食生產大省。山東省種植結構“非糧化”率空間差異明顯,魯中南山地丘陵地區明顯高于魯西北平原地區。探究點二區域發展的差異性與因地制宜結合材料探究:(1)從自然環境的差異性說明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非糧化”現象明顯高于魯西北平原地區的原因。(2)近年來,山東省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種植結構“非糧化”類型逐漸由棉花、花生、蔬菜向蔬菜、瓜果轉變,但其他地區仍以棉花、花生、蔬菜為主,試分析其原因。

提示魯中南山地丘陵區地形多樣;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土組合多樣,適宜種植多種農作物(魯西北平原地區地形平坦開闊,水、熱、土組合相對單一,適合糧食作物的規模經營)。提示相比其他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對蔬菜、瓜果需求量大;農業生產技術、經濟條件好。方法突破一、區域差異的比較

二、區域發展差異性的分析思路實踐應用應用體驗大豆對氣候和地形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耐貧瘠。我國大豆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下表示意我國大豆生產的空間分布變化。據此完成1~3題。時間核心產地重要產地次要產地再次要產地1988—1989年黑、晉、皖吉、遼、內蒙古冀、魯、豫、陜貴、蘇2004—2005年黑、皖吉、內蒙古浙、川晉、冀、魯、豫、陜、桂2016—2017年黑、內蒙古、皖、川浙、滇吉、遼、陜、貴、桂、粵、贛、蘇冀、魯、晉、豫、鄂、湘1.表中大豆生產比較優勢下降最明顯的是(

)A.東北地區

B.華南地區C.華北地區

D.華東地區2.吉林、遼寧大豆生產形勢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年輕勞動力流失B.城鎮化進程加快C.機械化水平落后D.商品糧基地的建設3.西南地區生產大豆的優勢在于(

)A.生產成本較低 B.未開發山地面積廣C.傳統生產經驗豐富 D.全年高溫多雨CDB解析第1題,東北地區的黑龍江省始終是大豆的核心產地,A錯誤;華南地區的廣東、廣西一直不是大豆的核心產區,且廣東成為次要產地,廣西的比較優勢有所上升,B錯誤;2004年后山西不再是核心產地,比較優勢下降最明顯,另外河北、山東由最初的次要產地降至再次要產地,C正確;安徽省始終屬于大豆生產的核心產地,比較優勢一直存在,并未下降,D錯誤。第2題,吉林、遼寧大豆生產形勢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商品糧基地的建設,削減了大豆的種植規模,使得吉林、遼寧在2016—2017年均不再是大豆的重要產地,D正確;大豆生產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A錯誤;城鎮化進程加快與大豆生產形勢變化的關系不大,B錯誤;吉林、遼寧地處東北平原,機械化水平高,C錯誤。第3題,西南地區山區面積廣大,未開發山地面積廣,B正確;西南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機械化水平較低,大豆生產成本高,A錯誤;東北地區為大豆的傳統生產地區,四川直到2016—2017年才成為大豆生產的核心產區,傳統生產經驗并不豐富,C錯誤;西南地區多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D錯誤。[2024黑龍江雙鴨山階段檢測]某年春節,一位設計師為我國不同省級行政區設計了獨有的“?!弊?并將各地獨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下圖示意我國某四個省級行政區的“?!弊?。讀圖,完成4~5題。4.圖示“?!弊执淼氖〖壭姓^的簡稱依次為(

)A.京、閩、滇、川B.京、滇、內蒙古、閩C.晉、新、藏、川D.川、寧、內蒙古、閩5.下列詩詞所描述的景觀與省級行政區對應正確的是(

)A.①—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B.②—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C.③—五云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D.④—赫赫京都千百年,鐘靈毓秀萃龍淵AC解析第4題,①將風箏和故宮文化融入其中,代表的省級行政區是北京市;②以客家土樓為特色,典型代表是福建省;③將傣族孔雀舞的舞姿融入其中,代表的省級行政區是云南省;④以竹子和熊貓為特色,典型代表是四川省。所以依次是北京、福建、云南、四川,A正確,B、C、D錯誤。故選A。第5題,根據上題分析可知,①②③④依次是北京、福建、云南、四川,“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描述的是寧夏六盤山景觀,與北京市不符,A錯誤;“成都海棠十萬株,繁華盛麗天下無”描述的是成都的景觀,與福建省不符,B錯誤;“五云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描述的是云南省的景觀,C正確;“赫赫京都千百年,鐘靈毓秀萃龍淵”描述的是北京市的景觀,與四川省不符,D錯誤。故選C。情境探究視角2

因地制宜硒砂瓜因含硒量高、甜度高而名揚全國,主產區是寧夏中衛市環香山地區。為提升硒砂瓜品質,當地人會在田地上鋪一層5~10厘米的巖石碎片。2020年,環香山紅寺堡區發布通告:從2021年起,所有硒砂瓜地予以退還。當地政府開始著力發展金銀花種植,金銀花為多年生灌木,環境適應性極強,喜陽、耐旱、耐寒,生根力強,著地便能生長,2~3年即可成林。金銀花花蕾可作中藥材、飲品等。圖1為中衛市紅寺堡區位置圖,圖2為棄用后的硒砂瓜地景觀圖。圖1圖2結合材料探究:(1)說明紅寺堡區種植硒砂瓜的有利條件。(2)從自然環境的角度簡析紅寺堡區由“西瓜經濟”向“花蕊經濟”轉變的可行性。

提示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氣候干旱,多晴朗天氣,光照充足,有利于西瓜養分的積累;晝夜溫差大,西瓜養分積累多,品質好;土壤含硒量高,西瓜微量元素含量高。提示當地水資源短缺,而金銀花耐旱,需水量少;寧夏冬季氣候寒冷,而金銀花耐寒;當地氣候干旱,降水少,光照充足,能滿足金銀花對光照的需求。(3)分析該地發展金銀花種植帶來的有利影響。提示金銀花耐旱,需水量小,能節約水資源;金銀花成林后,枯枝落葉多,能增加土壤有機質;成林后能調節局地氣候,涵蓄水源,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金銀花可入藥、作飲品,對其進行深加工,可提升附加值,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金銀花的種植、加工可提供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方法突破因地制宜(以海南島產業發展為例)

實踐應用應用體驗[2024河北石家莊期末]海草房是極富地方特色的民居。我國山東榮成地處沿海,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之下,極具聰明才智的當地漁民根據長期的生活中積累起來的獨特的建筑經驗,以厚石砌墻,用海草曬干后作為材料苫蓋屋頂,建造出冬季抵御嚴寒,夏季抵御炎熱的海草房(如下圖)。據此完成1~3題。1.海草房最可能分布在(

)A.多雨的南方地區B.寒冷的東北地區C.干旱的內陸地區D.多風的沿海地區D2.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海洋水汽的腐蝕B.突顯當地人們的生活特色C.防止大風將房頂上的海草刮跑D.屋頂進行修飾,使其更加美觀3.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建的海草房越來越少,一些經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點的新式民居陸續出現。其原因可能是(

)A.自然災害增多,海草房的遮風避雨功能有所減弱B.近海水產養殖增多,人類活動增強,導致海草產量大幅減少C.海草房知名度提高,需要大量保護,不再用于居住D.該地城鎮化水平提高,人口遷出增多,不愿意居住海草房CB解析第1題,由材料“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之下”可知,海草房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有關。由材料“山東榮成地處沿?!薄皹O具聰明才智的當地漁民”“用海草曬干后作為材料苫蓋屋頂”可知,海草房建在沿海地區,D正確。A、B、C錯誤。故選D。第2題,海邊多大風天氣,海草房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大風將房頂上的海草刮跑,C正確。水汽含鹽分很少,對海草的腐蝕小,A錯誤;早期民居建筑主要體現實用性,而不是突出生活特色和裝飾,B、D錯誤。故選C。第3題,20世紀90年代以來,新建的海草房越來越少,一些經改良后仍然保留海草房特點的新式民居陸續出現,主要原因是近海水產養殖增多,人類活動增強,導致海草產量大幅減少,B正確。海草房的遮風避雨功能沒有減弱;海草房不需要大量保護;人口遷出增多不是新建的海草房越來越少的原因。A、C、D錯誤。故選B。[2024福建泉州月考]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來種植雙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為主,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機械化的普及和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這里多種植單季稻,收割后多不經翻耕播種收益較低的越冬作物小麥。下圖為該地收割水稻后播種了小麥的農田景觀。據此完成4~5題。4.推測這里不經翻耕播種小麥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產量 B.減少水土流失C.減少蒸發 D.降低生產成本5.近年來,該地(

)A.種植結構復雜化 B.復種指數提高C.田間管理精細化 D.種田大戶增多DD解析第4題,根據材料,種植小麥收益較低,收割水稻后翻耕播種會增加生產成本,導致利潤下降,因此不經翻耕播種小麥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產成本,D正確。由于稻田長期浸水,土壤板結,通透性較差,不經翻耕播種小麥不能提高產量,A錯誤。平原地區水土流失不嚴重,B錯誤。巢湖平原水資源充足,不經翻耕播種小麥的主要目的不是減少蒸發,C錯誤。第5題,由材料可知,該地原來種植雙季稻,越冬作物主要是油菜,為一年三熟,如今種單季稻和冬小麥,為一年兩熟,說明種植結構并未復雜化,復種指數降低,A、B錯誤;根據材料,水稻收割后不經翻耕就種植冬小麥,說明田間管理變得簡化,C錯誤;材料中提到近年來城鎮化不斷發展、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可以推測出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減少,土地棄耕現象較嚴重,且隨著機械化的普及和種植過程的簡化,未外出務工的農民種植的農田面積增大,種田大戶會增多,D正確。學以致用·隨堂檢測全達標PARTFOUR12345678910111213我國某村落2013年前為深度貧困村,2014年開始經濟結構多元化探索和優化調整,2017年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快速轉型。下圖為該村經濟結構演變示意圖。據此完成1~2題。1.促進該村實現產業結構快速轉型的主要因素是(

)A.資源豐富 B.政策扶持C.經濟發展 D.交通發展2.該村經濟結構演變可能引起(

)A.農業生產空間擴大

B.大量村民返鄉就業C.文化習俗顯著改變

D.生態環境趨于惡化BB12345678910111213解析第1題,產業結構快速轉型升級的難度大,而該地產業結構能夠快速轉型升級,是由于有政府的政策扶持,B正確;資源豐富和交通發展可能是該地產業結構能夠轉型升級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快速轉型的主要原因,A、D錯誤;經濟發展是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后的結果而非促進因素,C錯誤。第2題,該村產業結構升級轉型后部分種植、養殖業的規模有所縮小,且其他產業的發展可能會占用農業用地,A錯誤;該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成功,能夠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投資和創業環境改善,可能會吸引大量村民返鄉就業,B正確;旅游業的發展會有大量外來人口流入,可能會對當地文化習俗造成一定的影響,C錯誤;在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轉型的過程中,會同時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環境不一定會惡化,D錯誤。12345678910111213[2024河北滄州月考]經濟韌性指城市應對經濟沖擊、從陣痛期恢復和更新的能力,是城市經濟發展的“質檢儀”和“導向標”,可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發展的綜合衡量標準。下圖為某資源型城市經濟韌性演變示意圖。據此完成3~4題。3.該資源型城市(

)A.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良好的態勢 B.經濟韌性在a階段總體下降C.在c階段正處于城市衰退期 D.沒有出現過資源枯竭的現象4.下列措施有利于實現城市經濟韌性快速增長的是(

)A.提高礦產開采量 B.降低消費水平C.擴大城區范圍 D.促進產業多樣化BD12345678910111213解析第3題,該資源型城市經濟韌性在a階段先下降后上升,但下降幅度大于上升幅度,故在a階段總體下降,B正確,A錯誤;該資源型城市經濟韌性在a階段下降,說明經濟發展停滯甚至后退,可能原因是資源枯竭,支柱產業產值下降,D錯誤;c階段經濟韌性上升速度快,說明該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成功,進入了新生期,C錯誤。第4題,促進產業多樣化,有利于增強城市經濟活力,抵御不利因素對城市經濟的沖擊,從而實現城市經濟韌性快速增長;提高礦產開采量、降低消費水平、擴大城區范圍都不能實現城市經濟韌性快速增長。D正確。12345678910111213考向2區域發展差異的比較加拿大是世界上第二大鈾礦供應國,其鈾礦開采主要位于內陸薩斯喀徹溫省北部地區。加拿大是世界核工業的先驅,有約80年的核利用經驗,其核工業涵蓋開采、研發、制造、核廢料處理、醫學、食品安全等眾多領域。下圖為加拿大鈾礦及核電站分布簡圖。據此完成5~6題。123456789101112135.加拿大核工業發展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優越的地理位置B.溫暖濕潤的氣候C.豐富的鈾礦資源D.平坦廣闊的地形6.與沿海核電站相比,加拿大核電站都布置在內陸的主要原因是內陸(

)A.人口密度較大 B.輻射污染較小C.輸電距離較近 D.淡水資源豐富CD12345678910111213解析第5題,加拿大是世界上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是世界第二大鈾礦供應國,可以為核工業提供充足的鈾礦資源,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對核工業發展影響不大。C正確。第6題,加拿大緯度較高,內陸地區河湖眾多,低溫淡水資源極其豐富,核電站都布置在內陸淡水水域邊,可以直接使用低溫淡水冷卻,成本較低。而核電站建在沿海,海水含鹽度高,對反應堆腐蝕性大,海水淡化成本較高。D正確。12345678910111213[2024甘肅武威期末]下面兩圖為世界兩區域局部圖。讀圖,完成7~8題。7.圖中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別是(

)A.土壤、水源B.光熱、水源C.風向、地勢D.地形、河流8.乙地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土壤次生鹽堿化 D.水污染BC12345678910111213解析第7題,圖中甲地位于歐洲西部,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因素是光熱。乙地位于中亞,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水資源短缺,發展種植業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B正確。第8題,乙地降水少,水土流失問題少,A錯誤;土地荒漠化(沙漠化)與灌溉不合理無關,B錯誤;乙地位于中亞,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量大,由于不合理灌溉而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土壤次生鹽堿化,C正確;灌溉不是水污染的原因,D錯誤。12345678910111213考向3因地制宜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構建了山水林田湖生態景觀格局,下圖為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三元景觀模式示意圖。據此完成9~11題。123456789101112139.甲地采取的整治措施為(

)A.緩坡開荒

B.山頂開荒C.削峁建塬

D.打壩淤地10.在甲地發展藥果復合生態園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較多,水源豐富 B.地勢低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