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試題2_第1頁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試題2_第2頁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試題2_第3頁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試題2_第4頁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試題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滁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學質量監測生物學(在此卷上答題無效)注意事項:1.答卷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和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務必擦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黑枸杞被稱為“軟”,其果實呈深黑色,含有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豐富的游離氨基酸。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Mg、Fe、Zn、B等微量元素歸根結底來自無機環境,沒有一種是細胞所特有B.黑枸杞果實呈深黑色與液泡中水溶性色素有關,液泡中可儲存糖類等養料C.黑枸杞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在細胞核,中心體與細胞的有絲分裂密切相關D.離體的葉綠體在一定條件下釋放氧氣,體現了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的獨特藥物,正隨著科技進步而揭示其藥理奧秘。一種含丁香酚的中藥臍貼,采用透皮給藥方式,專為輔助治療小兒腹瀉與腹痛設計。丁香酚可通過擴散作用,逐步滲透至胃壁細胞,有效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及胃酸的產生,從而加速食物的消化進程,其部分原理如圖所示,其中“+”表示促進作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丁香酚進入細胞不消耗細胞內化學反應釋放的能量B.H+K+ATP酶既具有轉運H+和K+的功能又能提供能量C.K+從胃腔進入胃壁細胞中與H+從胞內排出的方式相同D.此方法具有減少給藥頻率、避免兒童服藥困難等優點3.科學家設計了一種羅丹明型熒光探針,該探針可以特異性定位在線粒體中,實時檢測線粒體ATP濃度變化水平。通過活細胞成像能夠以高時間分辨率直接監測線粒體ATP的濃度動態變化,從而可以區分正常細胞和癌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ATP脫去兩分子磷酸基團生成的產物可作為合成DNA的原料B.癌細胞比正常細胞代謝更旺盛,因此癌細胞儲備ATP非常多C.許多放能反應與ATP水解反應相聯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鈣泵運輸時需消耗ATP,載體蛋白磷酸化后空間結構改變4.研究發現在沒有任何突變及應激刺激下,心衰患者端粒長度較正常人群縮短。與正常心肌細胞相比,短端粒心肌細胞所表現的收縮力更大、跳動頻率更高、線粒體功能更低,揭示了心肌細胞端粒短縮可誘發心肌功能障礙并進入衰老狀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細胞增殖使線粒體DNA的端粒逐漸變短,導致線粒體DNA損傷B.造血干細胞的端粒DNA長度會隨著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變短C.端粒是線狀染色體的兩端所具有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質復合體D.細胞衰老后,細胞膜通透性發生改變,細胞中部分酶的活性降低5.下圖為青海云杉種群的年齡結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年齡結構只通過影響出生率來影響種群密度的變化B.據圖中數據可知青海云杉種群的年齡結構屬于穩定型C.青海云杉種群中個體高度差異體現其具有垂直分層現象D.決定云杉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其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6.生態位重疊是測量物種對環境資源利用能力差異和競爭關系的重要指標,反映不同物種生態習性差異和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有一定相似性。研究發現武夷山的米櫧種群有最大的生態位寬度,其所處群落生態位重疊較低。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B.群落的生態位重疊越多說明種間競爭越激烈C.米櫧的種群數量可表示該群落的物種豐富度D.米櫧占據的生態位有利于其充分利用環境資源7.2024年11月17日,滁州馬拉松在滁州奧體中心鳴槍起跑。全程伴隨著激動人心的吶喊和連綿不絕的掌聲,為廣大跑友呈現出一場有溫度、有熱度、有深度的城市馬拉松。比賽過程中,神經系統扮演了主要角色。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是神經系統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B.運動員長期記住比賽規則可能與突觸形態及功能改變有關C.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不受意識支配但受大腦皮層的調控D.肌細胞產生的某些代謝產物進入內環境,可參與體液調節8.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第四大腫瘤治療手段。免疫細胞表面存在程序性死亡受體1的蛋白質(PD1),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表面都存在程序性死亡配體1的蛋白質(PDL1)。腫瘤細胞通過PDL1和PD1結合,發生免疫逃逸。sPD1是PD1的可溶形式,能夠被分泌至胞外。科研人員利用衰老腫瘤細胞研制了腫瘤疫苗(STCV),對STCV進行基因改造后,使其高劑量表達與PDLI結合的sPD1。為探討sPD1對腫瘤疫苗抗乳腺癌作用的影響,給表中三組小鼠接種小鼠乳腺癌細胞后每隔一段時間進行統計,結果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6天12天18天24天30天衰老腫瘤細胞免疫組8062402218高表達sPD1的衰老腫瘤細胞免疫組8078756658磷酸緩沖液組5018000A.細胞毒性T細胞及時清除自身腫瘤細胞體現了免疫系統的免疫自穩功能B.發生免疫逃逸的腫瘤細胞PDL1基因表達水平低于正常細胞內表達水平C.臨床上PD1抗體和PDL1抗體的使用有可能會引起機體發生免疫缺陷病D.由實驗結果可推測sPD1高表達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期要優于低表達患者9.萬物生長靠太陽,光既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能量,又可作為光信號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和繁衍。科學家研究了晝長和夜長對甲乙植物開花的影響、紅光和紅外光對萵苣種子萌發的影響,結果如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紅光和紅外光對萵苣種子萌發的影響組別光照射處理方式發芽情況對照組無光照不發芽組1紅光發芽組2紅光→紅外光不發芽組3紅光→紅外光→紅光發芽組4紅光→紅外光→紅光→紅外光不發芽A.植物體中感受光信號的光敏色素分布在各組織中,受到光照射時其結構穩定不變B.據圖推測甲可能是自然條件下秋季開花植物,遮光處理可促進其開花、花期提前C.表中不同方式處理后,每組萵苣種子均需置于適宜的光照環境中以保持單一變量D.表中結果表明萵苣種子能接受紅光和紅外光信息,紅光作用可被紅外光作用抵消10.大白菜開兩性花,是我國常見的栽培蔬菜。其雄性不育與可育是一對相對性狀,雄性不育不能產生正常可育花粉的原因主要涉及核質互作控制機制,即只有受到細胞質不育基因和對應的細胞核不育基因共同控制才會導致雄性不育。相關基因表示為:核基因Rf/rf(Rf為顯性可育基因,rf為隱性不育基因)、細胞質基因N/S(N為可育基因,S為不育基因)。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N和S基因為一對等位基因,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遺傳時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B.與核質互作相關的基因型有6種,雄性可育基因型有5種,雄性不育基因型只有1種C.將(S)RfRf(♂)與(N)rfrf(♀)進行雜交,子代基因型為(N)Rfrf,表現為雄性可育D.將(S)rfrf(♀)與(N)rfrf(♂)進行雜交,所產生的子代在進行雜交實驗時都無需去雄11.RNA甲基化是指在RNA甲基轉移酶的作用下將甲基供體中的甲基基團轉移至mRNA堿基上的現象。RNA去甲基酶可消除K基因mRNA的甲基化修飾,避免mRNA被降解,從而表達出K蛋白,以提高農作物抗旱性。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基因轉錄時RNA聚合酶移動的方向是由模板鏈5'端到3'端B.翻譯時一個mRNA上可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C.RNA甲基化是一種常見的轉錄后修飾,提高了RNA的穩定性D.K基因mRNA甲基化保證了K蛋白的合成以提高農作物抗旱性12.某種自花傳粉植物,其花的單生和簇生分別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已知R和r位于10號染色體上,在某種群中發現了一棵突變體植株,正常植株和突變體植株的相關染色體和基因如下圖所示(不含R或r的受精卵不能發育)。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與正常植株相比,突變體植株發生的可遺傳變異為基因重組B.正常植株和突變體植株經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種類都是2種C.突變體植株自交產生的后代中單生花植株:簇生花植株=4:1D.某植株通過自交實驗無法區分其是正常植株還是突變體植株13.在安徽省人字洞遺址發現了多種古生物化石,其中包括76種脊椎動物化石。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比較不同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差異,可以為生物進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證據B.化石是指通過自然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等C.利用化石可確定古生物的形態、結構等特征,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間接的證據D.人字洞遺址的化石記錄了部分生物進化的歷程,為生物進化提供了重要依據14.“葡萄美釀令人癡,一醉方休誰曉知。何日與君同暢飲,凝眸了卻苦相思。”表達了詩人對葡萄美酒的喜愛以及對與友人共飲的美好期待。下列有關葡萄酒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制作葡萄酒之前,需要將發酵容器和葡萄進行滅菌處理B.在葡萄酒的發酵過程中,發酵液中的H+濃度會有所升高C.用帶蓋瓶子制作葡萄酒時,擰松瓶蓋的間隔時間需相同D.可以從以葡萄糖為唯一氮源的培養基中分離出釀酒酵母15.我國科學家為擴大大熊貓培育,進行了開創性研究。他們選擇出生夭折的大熊貓作為供核個體,家兔細胞作為受體細胞,巧妙構建出大熊貓兔重構胚。隨后,科學家利用這一獨特的重構胚進行了實驗,實驗處理及結果如下圖所示。(注:CB為細胞松弛素,Colc為秋水仙素,均為細胞骨架抑制劑,使用時用DMSO溶劑溶解)。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DMSO組的作用是作為對照,DMSO溶劑本身對核移植成功率有顯著影響B.取出生夭折的熊貓相應組織,剪碎后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膠原蛋白酶)處理C.需要通過對家兔進行超數排卵處理,獲得大量處于MⅡ期的去核卵母細胞D.細胞松弛素能夠提高核移植成功率,且其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和其他實驗組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5分。16.草莓富含維生素、膳食纖維及多種礦物質,營養價值高,是眾多人心中的水果珍品。回答下列問題。(1)草莓的葉綠素可以使用______(方法)進行分離,其主要吸收______光。(2)如圖表示草莓葉肉細胞中發生的物質代謝過程。該圖所示過程稱為______循環,其中②過程需要光反應提供______。(3)為了研究草莓在不同溫度下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科學家選取了大小相似的草莓葉片,并將它們分組進行實驗。已知所有葉片在實驗前的干重均相等,實驗過程如下:首先,在不同溫度下對葉片進行1小時的暗處理,然后測量其干重變化;接著,立即對所有葉片進行1小時的光照(光照強度相同),并再次測量其干重變化。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注:干重變化均是與暗處理前相比較)。據圖分析,光照時,30℃草莓合成有機物總量為______mg。研究者認為,由圖中的數據不能得出該草莓呼吸作用酶的最適溫度,理由是______。(4)合理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利用最少量的水取得最好的效果,但不同的灌溉方法對植物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如滴灌技術是通過在地下或土壤表面安裝精密的管道網絡,將水分輸送到作物的根系附近,實現精準灌溉;噴灌技術則是利用先進的噴灌設備,將水加壓噴灑至作物上空,形成細小霧狀水滴,隨后均勻降落到作物或土壤中,滿足作物的水分需求。請設計實驗探究種植草莓更適用以上哪一種灌溉技術。(寫出實驗思路即可)______。17.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農業生產方式正逐漸向智能化、精準化轉變。農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對農業生產的可持續性具有重要影響。基于此,為揭示小麥玉米輪作對農田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影響,科研人員開展了具體實驗,深入分析輪作模式對土壤結構與肥力、農田生物多樣性、農田生態系統穩定性及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具體影響及影響機制,結果如表所示。表1小麥玉米輪作對土壤結構和肥力的影響指標輪作組對照組(單一種植)增幅土壤有機質3.2%2.4%+33.3%全氮0.19%0.14%+35.7%有效磷/(mg·kg1)28.420.7+37.2%土壤團聚體穩定性74.361.8+20.2%土壤孔隙度48.6%42.1%+15.4%昆蟲多樣性指數2.81.9+47.4%微生物多樣性指數3.627+33.3%表2小麥玉米輪作對農作物產量和質量的影響指標輪作組對照組(單一種植)增幅/改善程度667m2小麥產量/kg450392+148%667m2玉米產量/kg650580+12.1%小麥蛋白質含量13.2%12.1%+9.1%玉米蛋白質含量86%7.8%+10.3%小麥其他營養成分高低提高玉米其他營養成分高低提高回答下列問題。(1)從生態系統組成成分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屬于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2)農田中利用昆蟲信息素誘捕或警示有害動物,降低害蟲的種群密度屬于______(填“化學防治”或“生物防治”)。信息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二是______。(3)土壤孔隙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4)結合表1和表2,分析小麥玉米輪作模式下農作物產量提高的兩點原因:______。18.某醫院收治了一名肺燕麥細胞癌患者,患者因一次運動后大量飲水出現精神錯亂,昏迷而入院,最終診斷為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征(SIADH),與癌細胞異常分泌抗利尿激素有關,部分檢查結果如下表。檢測項目結果單位參考值抗利尿激素12.9pmol/L醛固酮22ng/L(臥位)血漿滲透壓230mOsm/L290310血鈉110mmol/L140160尿液滲透壓450mOsm/L100300回答下列問題。(1)由表中數據可推測,該患者發病時昏迷可能與腦組織______(填“水腫”或“失水”)有關,為快速緩解該癥狀,醫生使用了考尼伐坦(抗利尿激素受體拮抗劑),請分析其作用的原理:______。(2)由表中數據可推測,該患者的腎上腺______(填“皮質”或“髓質”)功能可能存在異常,導致醛固酮分泌減少。正常人體內,當大量丟失水分使細胞外液量______以及血鈉含量______時,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3)應急情況下,中樞神經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調節方式是______,同時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多,但當該應急情況消失后,人體的呼吸頻率和心率并沒有馬上恢復正常,這是因為體液調節具有的特點之一是_______。(4)正常人體內激素需要源源不斷產生的原因是______。19.果蠅是生物學遺傳實驗的模式生物。果蠅有紅眼和白眼、長翅和殘翅、正常翅和匙形翅三對相對性狀,分別由三對等位基因A/a、B/b和C/c控制,其中紅眼、長翅和正常翅為顯性性狀。回答下列問題。(1)研究發現,控制紅眼和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體上。對一個平衡狀態的果蠅種群進行調查,發現種群中白眼雄果蠅占20%。由此可知,該果蠅群體中雜合雌果蠅的比例為______。(2)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