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行業的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管理規范TOC\o"1-2"\h\u22075第1章綠色建筑概述 321363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發展 3181431.1.1定義 37881.1.2發展 4173991.2綠色建筑的目標與原則 4138121.2.1目標 4170211.2.2原則 413330第2章綠色建筑設計規范 476032.1綠色建筑設計基本要求 5230092.1.1設計原則 5239542.1.2設計內容 5326422.2綠色建筑設計方法 5208892.2.1整體設計方法 5140302.2.2專項設計方法 5110562.3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 6324422.3.1評價指標 6235442.3.2評價方法 616095第3章建筑節能設計 6245073.1節能設計基本要求 6133473.1.1設計原則 658623.1.2設計目標 6327333.2保溫隔熱設計 6157833.2.1保溫隔熱材料選擇 7217383.2.2保溫隔熱構造設計 7115613.2.3保溫隔熱系統設計 7231763.3通風與采光設計 7162593.3.1通風設計 7232883.3.2采光設計 7134003.3.3通風與采光相結合設計 717455第4章可再生能源利用 790154.1可再生能源概述 7294774.1.1定義與分類 7128614.1.2可再生能源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8180474.2太陽能利用 8149864.2.1太陽能熱水系統 870804.2.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 844784.2.3太陽能照明系統 8126974.3風能利用 894474.3.1風力發電系統 817464.3.2風能通風與冷卻系統 8188124.3.3風力驅動水泵系統 813415第5章綠色建筑材料 9221125.1綠色建筑材料的選擇與評價 956295.1.1選擇原則 9157405.1.2評價方法 9202715.2綠色墻體材料 940835.2.1輕質墻體材料 91915.2.2生態墻體材料 1058935.3綠色裝飾材料 10216085.3.1涂料 10115325.3.2瓷磚 10318435.3.3木制品 108072第6章綠色建筑施工管理 10275976.1綠色建筑施工準備 10272126.1.1施工組織設計 10306176.1.2施工資源籌備 10238796.1.3施工現場環境管理 11193776.2綠色建筑施工過程控制 1124416.2.1施工工藝與操作規范 11159806.2.2施工質量管理 11305756.2.3施工安全管理 1173146.2.4施工環境保護 11304866.3綠色建筑施工評價 1167736.3.1評價指標體系 1196076.3.2評價方法與流程 11150886.3.3評價結果應用 1121572第7章水資源利用與保護 11172307.1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策略 12117907.1.1概述 12192957.1.2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原則 1228567.1.3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措施 12131307.2雨水收集與利用 12144327.2.1雨水收集系統設計 12217247.2.2雨水利用方式 12203837.2.3雨水收集與利用注意事項 12134117.3中水處理與回用 12301707.3.1中水來源與水質要求 13218537.3.2中水處理技術 13126887.3.3中水回用途徑 13147087.3.4中水處理與回用管理 1326174第8章綠色建筑景觀設計 1311968.1綠色建筑景觀設計原則 1393298.1.1生態性原則 13224418.1.2人性化原則 13151938.1.3持續性原則 1382058.1.4創新性原則 14297478.2室內綠化設計 1481638.2.1室內綠化功能 1493728.2.2室內綠化布局 14160048.2.3室內綠化植物選擇 14312968.2.4室內綠化養護管理 14260228.3室外綠化設計 14222298.3.1室外綠化布局 14316358.3.2綠色景觀節點設計 14115628.3.3綠色植被配置 14242918.3.4雨水花園與生態濕地 14175198.3.5室外綠化養護管理 1430997第9章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 15273749.1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概述 15263539.2建筑廢棄物處理 15152179.2.1建筑廢棄物的分類 15278509.2.2建筑廢棄物處理原則 15294099.2.3建筑廢棄物處理方法 15241039.3建筑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5327449.3.1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1570009.3.2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策略 1511829.3.3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案例 1574209.3.4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效果評價 16639第10章綠色建筑運營與維護 16116710.1綠色建筑運營策略 162745910.1.1運營目標與原則 16881310.1.2運營管理體系構建 162593610.1.3運營策略實施 16945710.2綠色建筑維護管理 161865310.2.1維護管理制度 1641510.2.2維護措施與實施 161714610.2.3維護人員培訓與管理 162878610.3綠色建筑能效監測與優化建議 161385610.3.1能效監測體系構建 162119010.3.2能效監測數據分析 172763610.3.3優化建議 17第1章綠色建筑概述1.1綠色建筑的定義與發展1.1.1定義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等全過程中,充分考慮生態環保、節能降耗、低碳減排、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等因素,以降低建筑對自然環境和資源的影響,提供健康、舒適、高效的使用空間,實現經濟、社會、環境三者的協調發展。1.1.2發展綠色建筑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隨后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關注和迅速發展。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引入綠色建筑理念,經過近30年的發展,已逐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綠色建筑標準體系,并在政策引導、市場推廣、技術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1.2綠色建筑的目標與原則1.2.1目標(1)降低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2)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3)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使用空間,滿足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需求。(4)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1.2.2原則(1)生態環保原則:充分考慮建筑與環境的相互影響,保護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2)節能降耗原則:優化建筑設計,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3)以人為本原則:關注建筑使用者的健康和舒適,提供良好的室內環境質量。(4)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5)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不同地域的自然環境、資源條件、文化特色等,制定適宜的綠色建筑策略。(6)全過程管理原則:從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維護、拆除等全過程,實施綠色建筑管理。第2章綠色建筑設計規范2.1綠色建筑設計基本要求2.1.1設計原則綠色建筑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節能降耗:優化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降低運行維護成本;(2)環保低碳:選用環保、低碳、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及設備;(3)以人為本:充分考慮使用者的舒適度、健康與安全;(4)因地制宜:根據地理、氣候、文化等特點,實現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生;(5)全壽命期考慮:關注建筑物的設計、施工、運行、維護及拆除等全壽命期內的環境影響。2.1.2設計內容綠色建筑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1)建筑布局:充分考慮建筑物與周邊環境的關系,實現自然采光、通風、遮陽等效果;(2)建筑形態:優化建筑物的體型系數、窗墻比等參數,降低能耗;(3)建筑材料:選用綠色、環保、節能、可循環利用的材料;(4)建筑設備:選用高效、節能、環保的設備,降低能耗;(5)室內環境: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聲環境、光環境等,提高舒適度;(6)可再生能源利用:合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2.2綠色建筑設計方法2.2.1整體設計方法(1)采用系統集成設計思想,實現建筑、結構、設備、室內等專業的協同設計;(2)運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提高設計質量和效率。2.2.2專項設計方法(1)節能設計:運用動態模擬、能耗分析等方法,優化建筑物的能源消耗;(2)環保設計:關注建筑物的環境影響,降低碳排放;(3)綠色景觀設計:充分利用屋頂、陽臺等空間,提高綠化覆蓋率;(4)室內環境設計:運用室內空氣質量、溫濕度、聲環境、光環境等模擬分析,優化室內環境。2.3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2.3.1評價指標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指標:(1)節能功能:建筑物的能耗指標、節能措施等;(2)環保功能:建筑材料、設備的環境影響、碳排放等;(3)室內環境質量:空氣質量、溫濕度、聲環境、光環境等;(4)室外環境質量:綠化覆蓋率、景觀設計等;(5)經濟功能:建筑成本、運行維護成本等;(6)社會功能:建筑物對周邊環境、社區的影響。2.3.2評價方法綠色建筑設計評價可采用以下方法:(1)定性評價: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等;(2)定量評價:運用模擬分析、數據統計等方法,進行量化評價;(3)綜合評價: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得出最終評價結果。第3章建筑節能設計3.1節能設計基本要求3.1.1設計原則(1)遵循國家及地方建筑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2)充分考慮地域氣候特點,合理利用自然資源;(3)注重建筑物的整體功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采用適宜的節能技術、材料和設備,降低能耗。3.1.2設計目標(1)降低建筑物的全年能耗;(2)提高建筑物的室內環境質量;(3)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4)減少建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3.2保溫隔熱設計3.2.1保溫隔熱材料選擇(1)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保溫隔熱材料;(2)根據建筑物的用途、氣候特點和部位,合理選用保溫隔熱材料;(3)充分考慮保溫隔熱材料的耐久性、防火功能和環保功能。3.2.2保溫隔熱構造設計(1)優化建筑物的體型系數,降低體表面積;(2)合理設置建筑物的保溫隔熱層,保證連續、完整;(3)充分考慮熱橋部位的影響,采取有效的熱橋處理措施。3.2.3保溫隔熱系統設計(1)合理配置保溫隔熱系統,提高系統整體功能;(2)保證保溫隔熱系統的施工質量,滿足設計要求;(3)充分考慮建筑物在使用過程中的維護與檢修。3.3通風與采光設計3.3.1通風設計(1)合理布局建筑空間,提高自然通風效果;(2)采用適宜的通風設備和技術,提高通風效率;(3)充分考慮室內空氣質量,保證通風換氣的需求。3.3.2采光設計(1)優化建筑物的朝向、開窗面積和窗墻比;(2)采用高透光率的玻璃等材料,提高采光效果;(3)合理設置遮陽設施,避免夏季過熱和眩光。3.3.3通風與采光相結合設計(1)充分考慮通風與采光的相互影響,實現兩者的優化配置;(2)采用智能家居系統,實現通風與采光的智能調控;(3)提高室內舒適度,降低能耗。第4章可再生能源利用4.1可再生能源概述4.1.1定義與分類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不斷更新、永續利用的能源,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在建筑行業中,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對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具有重要意義。4.1.2可再生能源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可再生能源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供暖、制冷、照明、動力等。通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減少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高建筑的環境效益。4.2太陽能利用4.2.1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是通過集熱器收集太陽輻射能,將水加熱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利用方式。在設計時應考慮集熱器的選型、安裝位置、管道布局等因素,保證系統的高效運行。4.2.2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將太陽輻射能轉換為電能,為建筑提供電力供應。在設計過程中,應選擇合適的電池組件、逆變器等設備,優化系統配置,提高發電效率。4.2.3太陽能照明系統太陽能照明系統利用太陽能電池板為燈具提供電能,適用于戶外照明、景觀照明等。設計時應關注燈具的選型、太陽能電池板的安裝角度及容量等因素,保證照明效果。4.3風能利用4.3.1風力發電系統風力發電系統通過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換為電能,為建筑提供電力。在設計風力發電系統時,應考慮風力發電機選型、安裝位置、基礎結構等因素,以提高發電效率和安全性。4.3.2風能通風與冷卻系統風能通風與冷卻系統利用風能實現室內外空氣交換,降低室內溫度。設計時應關注通風管道布局、風口設置、風能利用效率等因素,保證系統運行效果。4.3.3風力驅動水泵系統風力驅動水泵系統利用風能驅動水泵,為建筑提供生活用水或灌溉水源。在設計過程中,應選擇適合的風力發電機和水泵,合理布局管道,保證系統穩定運行。通過本章的闡述,可以看出可再生能源在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在實踐過程中,應根據建筑特點、地域氣候條件等因素,合理選擇和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的環境功能。第5章綠色建筑材料5.1綠色建筑材料的選擇與評價5.1.1選擇原則在選擇綠色建筑材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1)環保性:材料應來源于可持續資源,生產過程低污染,降低對環境的影響;(2)節能性:材料應具有較好的保溫隔熱功能,降低建筑能耗;(3)健康性:材料應無毒、無害、無放射性,不釋放有害氣體,保障室內空氣質量;(4)循環利用:材料應具備可回收、可再利用的功能,降低建筑廢棄物產生。5.1.2評價方法評價綠色建筑材料的方法主要包括:(1)生命周期評價(LCA):從原材料采集、生產、運輸、使用到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評估材料對環境的影響;(2)環境標志產品認證:依據國家和地方相關標準,對材料進行環保功能認證;(3)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參考國家及地方綠色建材評價標準,對材料進行評價。5.2綠色墻體材料5.2.1輕質墻體材料輕質墻體材料具有輕質、高強、保溫隔熱等特點,主要包括:(1)加氣混凝土砌塊;(2)輕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3)蒸壓加氣混凝土板。5.2.2生態墻體材料生態墻體材料來源于可再生資源,具有環保、健康、節能等特點,主要包括:(1)植物纖維板;(2)麥秸板;(3)竹纖維板。5.3綠色裝飾材料5.3.1涂料綠色涂料應具備以下特點:(1)無毒、無害、無放射性;(2)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3)抗菌、防霉、易清洗。5.3.2瓷磚綠色瓷磚應具備以下特點:(1)采用低溫燒結技術,降低能耗;(2)放射性元素限量符合國家標準;(3)耐磨、耐污染、易清洗。5.3.3木制品綠色木制品應具備以下特點:(1)來源于可持續森林資源;(2)生產過程符合環保要求;(3)無甲醛等有害物質釋放。第6章綠色建筑施工管理6.1綠色建筑施工準備6.1.1施工組織設計本節主要闡述綠色建筑施工前的組織設計工作,包括施工方案、施工流程、施工方法及施工組織架構的制定,保證施工過程中的資源合理利用和環境影響最小化。6.1.2施工資源籌備分析綠色建筑施工所需資源的籌備工作,包括綠色建筑材料、設備、能源的選擇與采購,以及施工人員的培訓與管理。6.1.3施工現場環境管理介紹施工現場環境管理的相關措施,包括場地規劃、臨時設施設置、廢棄物分類回收及噪聲、揚塵污染控制等。6.2綠色建筑施工過程控制6.2.1施工工藝與操作規范詳細闡述綠色建筑施工過程中的工藝與操作規范,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及環保要求得到滿足。6.2.2施工質量管理分析綠色建筑施工質量管理體系,包括質量計劃、質量檢查、驗收標準及質量改進措施。6.2.3施工安全管理介紹綠色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安全培訓、安全防護設施、應急預案及處理等。6.2.4施工環境保護闡述施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措施,包括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大氣污染防治及噪音控制等。6.3綠色建筑施工評價6.3.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綠色建筑施工評價的指標體系,包括資源消耗、環境影響、施工質量、安全狀況等方面。6.3.2評價方法與流程介紹綠色建筑施工評價的方法與流程,包括評價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及評價結果的輸出。6.3.3評價結果應用闡述評價結果在綠色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應用,以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第7章水資源利用與保護7.1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策略7.1.1概述本節主要闡述綠色建筑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如何制定有效的水資源利用與保護策略,以降低建筑對水資源的消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7.1.2水資源利用與保護原則(1)遵循節水優先、合理開發、綜合利用、保護環境的原則;(2)充分考慮地區水資源條件,合理確定建筑用水需求;(3)采用先進、適用、經濟的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技術;(4)加強水資源監測與管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7.1.3水資源利用與保護措施(1)優化建筑設計,降低建筑用水需求;(2)提高給排水系統效率,減少水資源浪費;(3)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4)利用非傳統水資源,如雨水、中水等;(5)建立水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7.2雨水收集與利用7.2.1雨水收集系統設計(1)根據建筑物特點、氣候條件及用水需求,合理設計雨水收集系統;(2)選用合適的雨水收集設施,如屋面集水溝、集水池、雨水井等;(3)保證雨水收集系統的安全、衛生、便捷。7.2.2雨水利用方式(1)用于綠化、景觀水體、道路澆灑等非生活用水;(2)補充地下水,改善地區水環境;(3)結合中水處理系統,提高水資源利用率。7.2.3雨水收集與利用注意事項(1)合理選擇雨水收集設施材料,保證水質安全;(2)加強雨水收集系統的日常維護與管理;(3)避免雨水收集設施對周邊環境造成不利影響。7.3中水處理與回用7.3.1中水來源與水質要求(1)中水來源包括生活污水、雨水等;(2)根據中水用途,合理確定中水水質標準;(3)采用適宜的處理工藝,保證中水水質滿足回用要求。7.3.2中水處理技術(1)物理處理技術:如沉淀、過濾等;(2)化學處理技術:如混凝、消毒等;(3)生物處理技術: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4)膜處理技術:如微濾、超濾、反滲透等。7.3.3中水回用途徑(1)綠化、景觀水體、道路澆灑等非生活用水;(2)工業用水;(3)生活用水(需滿足相應水質標準)。7.3.4中水處理與回用管理(1)建立健全中水處理與回用管理制度;(2)加強中水處理設施的運行維護,保證處理效果;(3)定期檢測中水水質,保證水質安全;(4)合理制定中水回用計劃,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第8章綠色建筑景觀設計8.1綠色建筑景觀設計原則8.1.1生態性原則綠色建筑景觀設計應遵循生態性原則,充分考慮地形、地貌、水文、氣候等自然因素,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物多樣性。8.1.2人性化原則綠色建筑景觀設計應以人為本,關注使用者的需求,提供舒適、美觀、健康的景觀環境。8.1.3持續性原則綠色建筑景觀設計應注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8.1.4創新性原則綠色建筑景觀設計應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理念,提高景觀設計的創新性。8.2室內綠化設計8.2.1室內綠化功能室內綠化設計應考慮植物的生長習性,發揮其凈化空氣、調節濕度、降低噪音等功能。8.2.2室內綠化布局室內綠化布局應合理,充分利用空間,形成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綠化景觀。8.2.3室內綠化植物選擇室內綠化植物選擇應遵循適地、適樹、多樣化的原則,選擇具有觀賞價值、適應性強、易養護的植物。8.2.4室內綠化養護管理室內綠化養護管理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養護制度,保證植物生長良好,發揮其綠色效益。8.3室外綠化設計8.3.1室外綠化布局室外綠化設計應結合建筑空間、道路、地形等因素,形成具有生態、休閑、觀賞等功能的空間布局。8.3.2綠色景觀節點設計綠色景觀節點設計應注重空間組織、視線引導和景觀效果的營造,提升整體景觀品質。8.3.3綠色植被配置綠色植被配置應遵循植物生長習性、生態位原理和景觀美學原則,選擇適宜的植被類型和配置方式。8.3.4雨水花園與生態濕地雨水花園與生態濕地的設計應結合場地條件,實現雨水的收集、凈化和利用,提高景觀的生態效益。8.3.5室外綠化養護管理室外綠化養護管理應建立健全綠化管理制度,保證綠化設施的完好和景觀效果的持續穩定。第9章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9.1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概述本節主要介紹了綠色建筑設計與施工管理中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是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現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9.2建筑廢棄物處理9.2.1建筑廢棄物的分類對建筑廢棄物進行分類,包括但不限于:廢混凝土、廢磚塊、廢木材、廢金屬、廢塑料等。9.2.2建筑廢棄物處理原則遵循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原則,對建筑廢棄物進行處理。9.2.3建筑廢棄物處理方法(1)物理處理:破碎、篩分、磁選等,將廢棄物進行初步處理;(2)化學處理:通過化學方法對廢棄物進行處理,實現無害化;(3)生物處理:利用微生物等生物技術對廢棄物進行處理。9.3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解除戀愛關系協議書
- 酒店出租合伙協議書
- 餐飲引入合作協議書
- 香蕉倉庫轉讓協議書
- 保障性住房過戶協議書
- 下水管改道雙方協議書
- 車撞到到房子協議書
- 防雷檢測安全協議書
- 鄱陽招商引資協議書
- 初期合伙人合同協議書
- 2025-2030全球及中國燃氣輪機服務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市場深度研究發展前景及規劃可行性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老年教育行業發展前景及發展策略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初中學生安全教育課件
- 2025年下半年度云南云勤服務集團限責任公司高校畢業生公開招聘13人易考易錯模擬試題(共500題)試卷后附參考答案
- 2024年延安通和電業有限責任公司招聘考試真題
- 2024年新人教版英語三年級上冊 U6 A learn 教學課件
- 遼寧省點石聯考2025屆高三下學期5月聯合考試 地理 含答案
- 項目平行分包協議書范本
- 茶廉文化課件
- 讓空氣更清新(教學課件)五年級科學下冊(青島版)
- 2024年中南大學專職輔導員招聘筆試真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