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區(qū)域國別學是對區(qū)域、國別進行整體性、系統(tǒng)性、集成性的研究,其研究對象是世界不同區(qū)域和國別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軍事、人文、地理、資源等。這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特性和學科體系等高度相關,但是目前國內就地理學與區(qū)域國別學關系的探討較少,區(qū)域國別學專業(yè)的學生也不能被授予地理學專業(yè)的理學學位。田野調查一般被認為是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基本方法。然而,田野調查的美中不足在于耗時耗力,特別是對大尺度和時效性的研究無能為力。地理學的二級分支信息地理學能夠很好地彌補田野調查的不足.研究人員利用遙感技術,以極低的成本對地理對象和地表過程進行觀測以高效獲取空間環(huán)境數(shù)據(jù),為區(qū)域國別研究提供新的數(shù)據(jù)獲取、分析和處理的方法。地理學的二級分支人文地理學以人地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探討各種人文現(xiàn)象的地理分布、擴散和變化,以及人類社會活動在地域結構上的形成和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人文現(xiàn)象在地理分布、擴散、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的研究不僅為區(qū)域國別研究提供了特定的知識,而且在研究過程中形成了可供區(qū)域國別研究使用的眾多理論。正是基于以上理論和研究對象的全覆蓋研究,地理學學者對區(qū)域國別的掌握不是僅體現(xiàn)在某一領域、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基礎性的。但不得不承認,地理學學科研究本身也受限于自身學科所研究的問題和所建立的理論、方法。地理學的分支人文地理學雖然也研究政治、宗教、語言、經(jīng)濟、人口等相關的主題,但它主要是從空間視角對其開展研究,揭示地理對人文現(xiàn)象的分布、擴散和變化的影響。這就使得地理學的研究具有局限性,得出的結論也具有相應的不足,需要在更加廣泛的學科交叉中完善對區(qū)域國別整體性、系統(tǒng)性和集成性的研究。因此,只有真正打破學科之間的藩籬,實現(xiàn)多學科交融互鑒,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動區(qū)域國別研究高質量發(fā)展。這就需要不只是地理學學科參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還需要區(qū)域國別學學科真正吸納地理學,特別是在區(qū)域國別學的培養(yǎng)方案、師資隊伍建設中吸收地理學的相應學科和相應教師。唯有如此,才能推動區(qū)域國別學的大交叉、大跨越和大發(fā)展,更好地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摘編自胡志丁《地理學與區(qū)域國別學的交融互鑒》)材料二:20世紀50年代以來、地理學中注重區(qū)域差異的研究范式遭到了批判。最先發(fā)難的是美國地理學家舍費爾。他提出,區(qū)域研究在強調區(qū)域的特殊性時所采取的是一種例外主義的視角,所產生的更多是一種描述性的知識而非分析性的解釋。他倡導地理學應采取更為科學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努力識別出超越具體案例的一般性規(guī)律和理論。舍費爾開啟了地理學的“計量革命”,此后的地理學學者開始更多地采用實證主義的分析方法,關注一般性的空間規(guī)律,并逐步拋棄了偏重案例研究和區(qū)域特征描述的區(qū)域地理學。“計量革命”在很大程度上重構了地理學,推動地理學更多地采用科學的研究范式和嚴謹?shù)姆治龇椒ā.斎唬坝嬃扛锩币膊⑽磳崿F(xiàn)地理學的理論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馬克思主義地理學逐漸興起,開始反思地理學在推動人類解放、緩解社會空間不平等和改變資本主義積累危機中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以來,地理學中逐漸出現(xiàn)的“新區(qū)域地理學”,更加注重分析性和解釋性研究,注重解釋區(qū)域差異和發(fā)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其機制。區(qū)域國別學的出發(fā)點是形成對特定區(qū)域的綜合性認識,強調的是特殊性知識。然而,學科建設需要的是普遍性的理論框架、規(guī)范化的研究方法和系統(tǒng)化的培養(yǎng)方案,這就需要一般性知識。地理學中區(qū)域研究的演變對于更好地處理區(qū)域國別研究中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矛盾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首先,區(qū)域國別研究應該兼顧區(qū)域調查與理論建構,力爭實現(xiàn)描述和解釋的螺旋上升。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出發(fā)點之一就是對區(qū)域的深入調查和綜合性描述。但是,如何調查?調查什么?調查的資料用來做什么?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有理論素養(yǎng)、理論指導和理論導向。此外,也必須制訂區(qū)城調查、形勢研判和戰(zhàn)略制定的標準化方法,并總結其一般性規(guī)律,否則,研究不同區(qū)域的專家之間難以相互交流和相互評價。其次,在區(qū)域國別研究中要有問題意識和戰(zhàn)略思維。區(qū)域國別研究往往需要了解區(qū)域的各方面信息,這對于研究來說,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往往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借鑒地理學的經(jīng)驗,在開展某一區(qū)域或國家的研究時,應該首先立足一般性的理論研判,明確需重點解決的問題以及影響區(qū)域戰(zhàn)略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從而有的放矢,抓住主要矛盾,掌握最有價值的信息。最后,在區(qū)域國別學學科建設中,要建設信息整合平臺和知識積累機制。區(qū)域國別研究是復雜的科學,包含信息收集、綜合描述、機理解釋、形勢預判和戰(zhàn)略制定等諸多環(huán)節(jié)。地理學中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空間分析方法是重要的地理信息整合平臺,對尺度、空間等核心概念和理論的定期總結以及對人地關系等地理傳統(tǒng)的歸納是加強學科凝聚力和形成學科合力的重要機制,可作為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參考。(摘編自王豐龍《地理學視角下區(qū)域國別研究中的一般性與特殊性》)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雖然區(qū)域國別學專業(yè)與地理學專業(yè)在研究內容等方面高度相關,但該專業(yè)的學生目前無法在畢業(yè)時被授予地理學專業(yè)的理學學位。B.區(qū)域國別學目前的發(fā)展水平尚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這種現(xiàn)狀主要緣于地理學學科的不足,必須完善其學科建設。C.地理學的“計量革命”由美國地理學家舍費爾開啟,從此地理學學者才開始采用實證主義的分析方法,并最終實現(xiàn)了地理學的理論化。D.區(qū)域國別研究中的一般性與特殊性是一對既對立又統(tǒng)一的矛盾,這種矛盾同樣存在于其他的領域中,是學科研究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2.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二中舍費爾倡導的研究方法的一項是(3分)()A.有研究團隊針對北美洲某國,運用定量分析方法,對該國近30年來的科技創(chuàng)新投入與產出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建模,探尋科技發(fā)展與經(jīng)濟增長的聯(lián)系。B.某學者在研究中東某國時,基于馬克思主義地理學視角,探究該國石油資源分布與社會階層空間分布的關聯(lián),以及資源分配對社會公平的影響。C.某研究小組以大洋洲某國為對象,引入“新區(qū)域地理學”視角,全面考查該國島嶼間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人口流動狀況,以及區(qū)域發(fā)展差異的形成機制。D.某學者在研究東南亞某國時,詳細記錄了該國多個城市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慶典形式、當?shù)靥厣朗撤N類,以及不同地區(qū)獨特的民間手工藝制作流程。3.下列對材料一和材料二論述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材料一先詮釋區(qū)域國別學的特點和研究對象,引出其與地理學的相關性,進而論述二者的交融互鑒。B.材料一采用對比論證的方法.將地理學與區(qū)域國別學進行多方面對比,清晰地展現(xiàn)出二者的差異。C.材料二第一段先梳理地理學區(qū)域研究的發(fā)展歷程,為下文探討其對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借鑒意義作鋪墊。D.材料二論述區(qū)域國別研究對地理學相關研究的借鑒時,用“首先”“其次”“最后”從三個角度展開,層次分明。4.請根據(jù)材料一,簡要分析地理學參與區(qū)域國別研究的優(yōu)勢與局限性。(4分)5.區(qū)域國別學是一門新興交叉學科,它對其他新興學科的建設有哪些啟示?請簡要說明。(6分)(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雁翎隊穆青魚兒,游開吧,我們的船要去作戰(zhàn)了。雁啊,飛去吧,我們的槍要去射殺敵人了。唱著這樣的歌,冀中白洋淀的漁人和獵戶,在敵人的小汽船擾亂了湖面的平靜,把每年三千萬元的勒索,和無止境的奸淫燒殺加在他們頭上的時候,他們飽含著辛酸的眼淚,放下了漁網(wǎng)和雁袋,劃著漁船,掮著獵槍,一個個投進密密叢叢的蘆葦,開始聚結起來了。一個月,兩個月……無數(shù)的漁船和獵槍,在打雁人殷金芬的奔走號召下,在“為著咱們的白洋淀,也為著咱們的大雁和魚蝦……”的誓言聲里,被組織起來了。打雁人拿出了他們美麗的雁翎,把它作為一個共同行動的標志,插在每一個船頭上,從此,“雁翎隊”光輝的名字誕生了。在這縱橫百余里的廣闊的湖面上,隨著這個名字出現(xiàn)的,是無數(shù)只插著雁翎,載著武裝,使敵人驚慌失措的“硬排子”,和一個個用白毛巾裹頭的戰(zhàn)士。他們在白洋淀的每一個港汊間,為敵人撒下了嚴密的埋伏網(wǎng),獵槍瞄準了敵人的汽艇、包運船和糧隊。白洋淀湛藍的湖水,被槍聲翻攪起來了,一望無際的荷蓮和紫菱遭受了空前的蹂躪。傍晚再聽不到飼鴨人嘎啞的吆喚,清晨再聽不到那悠美的采菱歌。秋天,數(shù)十里縱深的蘆葦在呼嘯著,漫天飛舞著雪白的蘆花。偶爾一條銀色的魚帶著潑剌剌的水聲,歡愉地從蓮葉間躍出水面的時候,一群群潛伏的水鳥,便帶著低沉的鳴叫,來回地從湖面掠過。……這是白洋淀上最美麗的季節(jié),也是水上英雄們活躍的好時候。他們依仗著驚人的水性和準確的射擊,依仗著水藻和蘆葦?shù)谋Wo,三三兩兩駕著行駛如飛的雁翎船,到處分散活動,襲擊敵人。一旦發(fā)生緊急情況,一聲呼嘯,幾發(fā)信號槍,周圍所有的雁翎船,便立即從四面八方同時出動。有時為著某種必要,他們在湖面上將成百的雁翎船集中起來,悄悄地掩護著我們的水上運輸。有時他們也會突然包圍了敵人的水上據(jù)點給以猛烈襲擊。冬天,白洋淀廣闊的湖面為明凈的冰塊凝固,我們又將看見無數(shù)只插著雁翎的冰橇,像一支支飛箭,在湖上穿過。一九三九年的初秋,為了截擊敵人一個運輸汽艇,他們以十數(shù)只鷹排,二三十個勇敢的隊員,潛入了趙北口至葛利口的中間地帶。那里是一條長十里、寬半里至一里的水路要道,兩旁長滿了密密的蘆葦和蒲草。他們巧妙地隱藏了船只,脫去了衣褲,全部躍進水里去,在蘆葦?shù)倪吘墸沙鲆粋€偵察哨。為著不使目標暴露,放哨者在水藻的偽裝下,僅僅把兩只眼睛露出水面,讓湖水不斷地從他的鼻孔下靜靜地流過。一只巨大的拖船,用繩索拖拉著那喑啞了的運輸艇駛近了。突然,蘆葦中一聲凄厲的口哨,驚起了幾只潛伏的水鳥,接著兩旁蘆葦?shù)纳钐帲な幹黄暫蛥群埃瑑膳砰L筒的“排炮”和雪亮的馬刀,便威嚴地排列在押船敵兵們的面前了。雁翎隊的隊員們迅速地割斷了兩船之間的繩索,捆綁了所有敵兵,用自己插著雁翎的船只,滿滿地裝載了敵船上的白糖、香煙、罐頭和大米。戰(zhàn)斗鍛煉了他們的勇氣,更增長了他們對敵斗爭的經(jīng)驗。不久,敵人高叫著“平靖湖面”,要向雁翎隊復仇。他們砍倒了蘆葦,刈割了蒲草,用大批的汽船和木船巡邏湖面;同時在每一只船上高高地豎起了梯凳,設立了了望哨,憑靠他們優(yōu)越的火力,使二百米以外的大小船只不能靠近一步。這時,我們的雁翎隊便不得不改變戰(zhàn)斗方式,采取更加分散的行動。在散布于白洋淀廣闊湖岸,像無數(shù)島嶼似的村莊邊緣,雁翎隊的隊員們,化裝成包著頭巾的洗衣婦,或是悠閑的垂釣者,在相隔不遠的距離內,默默地工作著。一遇到單獨的敵船,或其他可乘的時機,一聲呼嘯,那些化裝分散的雁翎隊員們便很快地從岸邊隱藏地里,拔出自己的槍支和馬刀,一面用猛烈的火力向敵人射擊,一面泅水前進,直到完全消滅敵人為止。有時候,他們也用銜著空心的葦稈透換空氣的辦法,帶著武器,作數(shù)小時以上的水底埋伏,一遇時機,就人不知鬼不覺地突然顛翻敵船,把敵人沉尸湖底。一九四零年,隨著冀中平原斗爭的日益殘酷,在八路軍的直接幫助下,雁翎隊開始變成一支更加有組織的隊伍。他們選出了自己的隊長和政治指導員,在共產黨員殷金芬同志的率領下,有計劃地配合我八路軍水上部隊的戰(zhàn)斗。這中間,他們曾發(fā)動湖上的鄉(xiāng)親們用下沉大樹的辦法,封鎖了白洋淀中的每一條水道,又用無數(shù)的船舶搭成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浮橋。這樣,一旦發(fā)生敵情,我們的部隊便可以通過這些浮橋,迅速地增援。當洪水第二次淹沒了冀中,波浪泛濫的白洋淀上,我們光榮的雁翎隊的弟兄,從年輕的采菱者到白發(fā)蒼蒼的打雁人,又全部投入險惡的戰(zhàn)斗中。整個夏季和秋季,白洋淀周圍的群眾,除去每日回家做飯外,也長期生活在船上,活動于葦叢和港汊之間,配合著雁翎船和八路軍的水上部隊,不屈地同敵人戰(zhàn)斗。他們曾發(fā)揮了高度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大批能漂浮于水面的“葫蘆水雷”,把它們埋伏在每一條航路的水藻下,炸翻了無數(shù)只來往于天津、保定間的敵船,更炸破了敵膽。四五年來,我們勇敢的雁翎隊的弟兄們,就是這樣靈活地與敵人戰(zhàn)斗著,而且一直堅持到今天。在日寇殘酷掃蕩的冀中平原,白洋淀始終是最堅強的抗日堡壘之一。雁翎隊隊員,駕著千萬只神出鬼沒的雁翎船,一次又一次給敵八以致命的打擊。……讓我們遙向雁翎隊的弟兄們致敬吧,如今又是蘆葦叢密的時候了。一九四三年八月七日于延安(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A.雁翎隊從自發(fā)組織到配合八路軍作戰(zhàn)的過程,體現(xiàn)了人民群眾在抗戰(zhàn)中的重要作用。B.白洋淀的湖水“被槍聲翻攪起來”以動寫靜,襯托出湖面在戰(zhàn)斗結束后的死寂與蕭條。C.文章以時間順序敘述雁翎隊從成立至發(fā)展的完整過程,突出其在抗戰(zhàn)中的持久與堅韌。D.作者通過具體的殲敵數(shù)據(jù)來彰顯雁翎隊的抗爭成果,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與可信度。7.關于白洋淀秋、冬兩季景色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書寫秋季動人的美景,為文章增添詩意,反襯戰(zhàn)爭的殘酷,與《荷花淀》有異曲同工之妙。B.冬季湖面冰封,但雁翎隊隊員們依然行動敏捷,充分展現(xiàn)出他們戰(zhàn)斗的靈活和英勇無畏。C.畫線句上承對景色的描寫,下啟對雁翎隊戰(zhàn)斗場景的敘述,使文章過渡流暢,層次分明。D.詳細描寫在白天、夜晚和黎明時分不同時段的襲敵場景,突出了雁翎隊英勇善戰(zhàn)的品格。8.打雁人殷金芬在雁翎隊的組建與發(fā)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請分析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4分)9.文中敘述雁翎隊戰(zhàn)斗時,多次使用“我們”這一人稱,請結合文本分析其表達效果。(6分)(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按《檀弓》曰:“季康子之母死,公肩假曰:‘公室視豐碑。’”注云:“豐碑,以木為之,形如石碑,樹于槨前后,穿中為轆轤,繞之以縡,用以下棺。”《事祖廣記》曰:“古者葬有豐碑以窆①。秦漢以降,死有功業(yè),則刻于上,稍改用石。晉宋間始稱神道碑,蓋地理家以東南為神道,碑立其地而名云耳。”墓碣,近世五品以下所用,文與碑同。墓表,則有官無官皆可,其辭則敘學行德履。墓志,則直述世系、歲月、名字爵里,用防陵谷遷改。埋銘、墓記,則墓志異名。古今作者,惟昌黎最高。行文敘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襲。凡碑碣表于外者,文則稍詳;志銘埋于壙②者,文則嚴謹。其書法則惟書其學行大節(jié)小善寸長則皆弗錄。近世弗知者,至將墓志亦刻墓前,斯失之矣。大抵碑銘所以論列德善功烈,雖銘之義稱美弗稱惡,以盡其孝子慈孫之心,然無其美而稱者謂之誣,有其美而弗稱者謂之蔽。誣與蔽,君子之所弗由也歟!(節(jié)選自[明]吳訥《文章辨體序說·墓碑、墓碣、墓表、墓志、墓記、埋銘》)材料二:明董斯張《廣博物志》:齊武帝欲為裴后立石志于墓中,王儉以為非古,曰宋元嘉中,顏延之為王球作墓志,有銘自宋始。隋得王戎墓銘,為自晉始,亦非是。今世有崔子玉書張衡墓銘,則墓有銘自東漢已有之。《山堂肆考》:“志,記也,或作識。”漢杜子夏臨終作文刊石埋墓前,厥后墓志因此而始有也。《池北偶談》謂墓有志銘,據(jù)《封氏見聞錄》以為起于魏晉,固核矣。然《莊子》云:“衛(wèi)靈公卜葬于沙丘,掘之得石槨,有銘”,則春秋前已有銘矣。而王儉謂始自宋元嘉中顏延之者,竊意古來銘墓但書姓名官位,閑或止銘數(shù)語,而敘述撰文則起于顏耳。(節(jié)選自[清]汪汲《事物原會·卷十四》)【注】①窆:埋葬。②壙:墓穴。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其書A法B則C惟書D其學行E大節(jié)F小善G寸長H則皆弗錄。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以,表示目的,與《歸去來兮辭并序》中“木欣欣以向榮”的“以”用法不同。B.失,同“佚”,丟失、散失,與《報任安書》中“網(wǎng)羅天下放失舊聞”的“失”意思相同。C.元嘉,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元嘉草草”的“元嘉”都指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D.作文,動詞性短語,寫文章,與《岳陽樓記》中“屬予作文以記之”的“作文”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最初的豐碑用木制成,形狀和之后的石碑接近,立在槨的前后,與轆轤、繩索一起用于懸棺下葬,到了晉宋時,因其處于東南方向,又被稱為神道碑。B.墓碣是近世五品以下官員去世后使用的,墓表則無論逝者有無官職都可使用,這兩者與墓志銘一樣,都立在墓外,撰寫這類文章的人中以韓愈水平最高。C.材料一認為,雖然碑銘理應稱贊美好、善良的方面而回避丑陋、邪惡的方面,但不等于銘文的作者可以弄虛作假,君子應該客觀地呈現(xiàn)逝者的美好品德。D.據(jù)《廣博物志》所記,齊武帝想在裴后的墓中樹立石志,王儉認為這樣做不符合古制,理由是為逝者作墓志銘是從南朝宋顏延之為王球作墓志時開始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秦漢以降,死有功業(yè),則刻于上,稍改用石。(2)竊意古來銘墓但書姓名官位,閑或止銘數(shù)語,而敘述撰文則起于顏耳。14.兩則材料都介紹了與悼念逝者相關的文體,側重點有何不同?請簡要說明。(3分)(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5~16題。冬日有懷李白①杜甫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②短褐風霜入,還丹③日月遲。未因乘興去④,空有鹿門⑤期。【注】①本詩作于天寶四年冬天。杜甫曾與李白一同采藥煉丹,暢游近兩年后在齊魯分別。②韓宣子稱贊季武子家中的一顆美樹,季武子表示會好好培植它,以此不忘《角弓》的意思;《角弓》大意表示兄弟之國應當互相親近。③還丹是道家煉丹的術語。④王徽之曾在一個雪夜乘小船拜訪遠在剡縣的戴逵,到門口后卻不入而返。王徽之解釋他是乘興而去、興盡而返。⑤鹿門山是后漢隱士龐德公采藥隱居之處。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lián)點明詩人獨自于書齋中思念李白,情感真摯,“終朝”體現(xiàn)思念的長久。B.頷聯(lián)使用典故,委婉含蓄地表達出杜甫與李白之間如手足般的深厚情誼。C.頸聯(lián)想象李白身著粗衣、煉丹進程受阻的情景,感嘆其生活窘迫與求道艱難。D.本詩語言質樸平實,在對李白的思念中交織著對自身境遇的感慨與無奈。16.清代學者汪瑗認為本詩尾聯(lián)的上下句分別與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呼應,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6分)(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蘇軾細致的觀察力在《石鐘山記》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他分別敲打石鐘山南北兩邊的石頭,覺得“,”,認為二者區(qū)別很大。(2)溫庭筠和辛棄疾的《菩薩蠻》中都有“鷓鴣”的意象,但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的“”一句中,“鷓鴣”反襯人物的孤獨落寞;《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的“”一句中,“鷓鴣”則影射一味南逃不思恢復的主和派。(3)古代詩文中,“幾多”“幾何”“幾許”“幾時”等常用來表示“多少”,既有文人借以抒發(fā)內心的情愫,也啟發(fā)后世讀者深思,比如“,”。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四十年來,我親眼見證了許多老一輩翻譯家的辛勤耕耘、言傳身教,他們求實、嚴謹、謙和的作風,影響著下一代譯者,譬如2007年仙逝的高慧勤研究員。1982年我譯司馬遼太郎的《二軍師》時,其武士對話均為文語,高老師認真地將我自以為得意的近2萬字的譯稿改得滿篇通紅,從而使我懂得了文學翻譯絕不僅僅是外語理解的問題,對于文語與口語的區(qū)別和把握,對于文學意境的傳達有了深刻□理解。在翻譯實踐中,語言和文學性的凸顯是文學翻譯必須關注的方面,譯者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恰似長距離的慢跑。我意識到,在維護民族語言的純粹性方面,翻譯家有著義無反顧的責任。誠如高慧勤所說:“翻譯理應忠實原作,但文學翻譯不僅是文字語義上的翻譯,還包括原作的風格、原文的美感和詩意的轉達,翻譯中失去了這些就談不上忠實。”作為譯者,應時時站在作者和人物的立場上,以理解的態(tài)度去閱讀作品。“翻譯要離形得似”,“()”(羅新璋語),在整體上把原作的風格貼切、到位、傳神地表達出來的,就是好的譯本。這需要譯者付出終生努力。文學翻譯的成果還能很好地促進研究。如果外國文學的翻譯不做到一定的程度,評論和研究就會缺少相應的氛圍和基礎,高水準的、活躍的研究活動也難以為繼。經(jīng)典的外國文學譯作對于今后的廣大莘莘學子的學習也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18.請結合上下文,簡要推測第一段中“文語”的含義。(2分)19.第一段的缺字是“的”還是“地”?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20.文中加點的兩個成語使用不當,請簡要分析其不當之處,并將“義無反顧”替換為一個更合適的成語。(5分)2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3分)()A.絕知此事要躬行B.博觀約取,厚積薄發(fā)C.入乎其內,出乎其外D.小學而大遺22.請給出兩種加強文中畫波浪線句子語氣的方法,并將修改后的句子寫出來,可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6分)三、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走進超市,面對幾十種不同品牌的商品,你有沒有感到難以抉擇,甚至最后什么都沒買而離開?那么,選擇對象的多樣性是否會削弱我們的選擇能力?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三語文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A(B項,“這種現(xiàn)狀主要緣于地理學學科的不足”錯,根據(jù)材料一原文“這就需要不只是地理學學科參與區(qū)域國別研究,還需要區(qū)域國別學學科真正吸納地理學”“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可知,區(qū)域國別學要實現(xiàn)多學科交融互鑒才能更好地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且區(qū)域國別學與地理學是兩個學科,區(qū)域國別學目前的不足不能歸因于地理學學科。C項,“從此地理學學者才開始采用實證主義的分析方法,并最終實現(xiàn)了地理學的理論化”錯,根據(jù)材料二原文“此后的地理學學者開始更多地采用實證主義的分析方法”“‘計量革命’也并未實現(xiàn)地理學的理論化”可知,“計量革命”后地理學學者是“更多地采用”實證主義分析方法,不代表之前沒有采用過;且并未實現(xiàn)理論化。D項,材料二僅提及區(qū)域國別研究中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矛盾,未表明這種矛盾同樣存在于其他領域,也未提及是學科研究中必須要解決的問題。)2.D[根據(jù)材料二原文“他提出,區(qū)域研究在強調區(qū)域的特殊性時所采取的是一種例外主義的視角,所產生的更多是一種描述性的知識而非分析性的解釋。他倡導地理學應采取更為科學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努力識別出超越具體案例的一般性規(guī)律和理論”可知,舍費爾倡導的研究方法應該具有以下特點:避免例外主義的視角、產生分析性的解釋而非描述性的知識、采取更為科學的分析方法(尤其是定量方法)。A項,采用了定量分析方法探尋一般性規(guī)律。B項,從特定理論視角進行分析性研究,不是單純描述區(qū)域特征。C項,注重分析性和解釋性研究。D項,只是對區(qū)域特色進行描述,屬于區(qū)域特征描述,不符合舍費爾倡導的研究方法。]3.B(“對比論證”“多方面對比”錯,材料一雖提及地理學與區(qū)域國別學在研究對象等方面的相關內容,但并沒有將兩者進行多方面的對比。)4.(1)優(yōu)勢:①信息地理學可利用遙感技術低成本高效獲取空間環(huán)境數(shù)據(jù),為區(qū)域國別研究提供新的數(shù)據(jù)獲取、分析和處理方法。②人文地理學基于人地關系理論,為區(qū)域國別研究提供全方位、基礎性的特定知識生產和眾多理論。(每點1分)(2)局限性:地理學學科研究受限于自身學科所研究的問題和所建立的理論、方法,人文地理學主要從空間視角研究相關主題,不參與主題本身研究,得出的結論存在不足。(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5.①促進學科交融互鑒:打破學科壁壘,吸納相關成熟學科的優(yōu)勢和研究經(jīng)驗。②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兼顧理論建構與實踐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完善理論。③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戰(zhàn)略思維:聚焦核心問題,集中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提高研究效率和價值。④搭建信息整合平臺和知識積累機制:可搭建共享數(shù)據(jù)庫、研究平臺等,促進信息流通;同時定期總結核心概念、理論,形成知識積累機制。(每點2分,答任意三點給6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6.A(B項,“以動寫靜,襯托出湖面在戰(zhàn)斗結束后的死寂與蕭條”錯,“白洋淀的湖水‘被槍聲翻攪起來’”直接表現(xiàn)戰(zhàn)斗的激烈。C項,“完整過程”錯,文章未展現(xiàn)雁翎隊從成立至發(fā)展的完整過程,更多的是片段式描寫。D項,“具體的殲敵數(shù)據(jù)”錯,文中僅用“無數(shù)”等概括性表述,并未提供具體殲敵數(shù)據(jù)。)7.D(“詳細描寫”錯,文本的描寫并不詳細;“不同時段的襲敵場景”錯,并不能確定所寫景象和活動是哪一個時段發(fā)生的。)8.①精神凝聚者:作為普通勞動者(打雁人),殷金芬的號召力體現(xiàn)群眾自發(fā)抗戰(zhàn)的覺醒,凸顯人民戰(zhàn)爭的力量源泉。②智慧象征:她用“雁翎”標志統(tǒng)一隊伍,后任隊長制定戰(zhàn)術,展現(xiàn)勞動人民的軍事智慧與組織能力。(3)黨員代表性:作為共產黨員,她聯(lián)系八路軍并強化隊伍組織性,說明黨的領導是抗戰(zhàn)勝利的核心保障。(每點2分,答任意兩點給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9.①增強真實性與代入感:“我們”拉近讀者與故事的距離,使戰(zhàn)斗場景更具現(xiàn)場感,如“我們又將看見無數(shù)只插著雁翎的冰橇”。②強化集體主義精神:以群體視角敘述,淡化個體英雄形象,突出軍民一體的抗戰(zhàn)力量,如“掩護著我們的水上運輸”。③隱含作者情感立場:“我們”暗含作者對雁翎隊的認同與贊美,傳遞革命必勝的信念。(每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0.BFH(原文標點為:其書法,則惟書其學行大節(jié),小善寸長,則皆弗錄。)11.B(A項,“木欣欣以向榮”的“以”相當于“而”,表示修飾。B項,文中的“失”意思是“錯誤”。)12.B(“這兩者與墓志銘一樣,都立在墓外”錯,根據(jù)材料一原文“志銘埋于壙者,文則嚴謹”可知,墓志銘是埋在墓穴中的。)13.(1)秦朝和漢朝以后,逝者若(生前)建有功勛和事業(yè),就(把事跡)刻在(豐碑)上面,后來逐漸改用石頭(來制作成碑)。(“以降”“稍”各1分,句意通順2分)(2)我私下猜測自古以來在墓上刻銘文只是書寫(逝者的)姓名、官位,有時也只刻幾句話,而詳細敘述并撰寫文章(的做法)是從顏延之才開始的。(“竊”“但”各1分,句意通順2分)14.①材料一側重介紹墓碣、墓表、墓志等相似文體之間的區(qū)別。②材料二側重探究墓志銘這一文體的起源。(答一點給1分,答兩點給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文言文參考譯文:材料一:據(jù)《檀弓》記載:“季康子的母親去世,公肩假說:‘公室(的葬禮)參照豐碑之制。’”注釋說:“豐碑,用木頭制成,形狀像石碑,樹立在槨的前后,在碑上穿孔裝上轆轤,并繞上繩索,用來懸棺下葬。”《事祖廣記》記載:“古代葬禮設有豐碑來下葬。秦朝和漢朝以后,逝者若(生前)建有功勛和事業(yè),就(把事跡)刻在(豐碑)上面,后來逐漸改用石頭(來制作成碑)。晉宋時期開始稱作神道碑,大概因為風水師認為東南方向是神道,碑立在這個地方因而這樣命名罷了。”墓碣,是近代五品以下官員(去世后)所用,其碑文內容與墓碑相同。墓表,那么逝者有無官職都可以使用,其文辭主要敘述逝者的學問、品行、道德和生平事跡。墓志,是記述逝者的世系、生卒年月、名字、爵位和籍貫,目的是防止因山川陵谷變遷而改變(使后人對逝者信息無從知曉)。埋銘、墓記,是墓志的不同稱呼。從古至今撰寫這類文章的人中,只有韓愈的水平最高。他行文敘事,文章的布局和內容,都不會重復(前人的方式)。凡是立在墓外的碑碣、墓表,文章內容會稍微詳細一些;而埋在墓穴中的墓志銘,文章則更加嚴謹。在撰寫這類文章時,只記錄逝者在學問、品行方面的大節(jié),那些微小的優(yōu)點和長處,都不會記錄。近代一些不了解這些規(guī)則的人,甚至把墓志也刻在墓前,這就錯了。大致來說碑銘是用來論述、羅列逝者的品德、善行、功勞業(yè)績的,雖然銘文的原則是只稱贊美善而不提及丑惡,以此來盡到孝子慈孫的心意,但是沒有那樣的美好品德卻加以稱贊是虛假,有那樣的美好品德卻不加以稱贊是隱瞞。虛假和隱瞞,都是君子不會采用的做法啊!材料二:明代董斯張所著的《廣博物志》記載:齊武帝想要在裴后的墓中樹立石志,王儉認為這不符合古制,說在宋文帝元嘉年間,顏延之給王球撰寫墓志,墓有銘文是從南朝宋開始的。隋朝時發(fā)現(xiàn)王戎的墓銘,(有人)認為墓有銘文是從晉代開始的,這也不對。現(xiàn)在世間存有崔子玉書寫的張衡墓銘,可見墓中有銘文在東漢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山堂肆考》中說:“志,就是記錄的意思,有的也寫作‘識’。”漢代杜子夏臨終前寫文章刻在石頭上,埋在墓前,此后墓志就由此開始出現(xiàn)了。《池北偶談》認為墓有志銘,(是)依據(jù)《封氏見聞錄》認為(墓志)起源于魏晉時期,(這種說法)確實精確詳實。然而《莊子》中說:“衛(wèi)靈公占卜在沙丘下葬的事宜,挖掘土地時得到石槨,上面有銘文”,(如此看來)春秋以前就已經(jīng)有銘文了。而王儉認為墓志有銘文始于宋文帝元嘉年間的顏延之,我私下猜測自古以來在墓上刻銘文只是書寫(逝者的)姓名、官位,有時也只刻幾句話,而詳細敘述并撰寫文章(的做法)是從顏延之才開始的。15.C(頸聯(lián)是寫杜甫自身的情況,而非想象李白。)16.①尾聯(lián)上句呼應頷聯(lián)。頷聯(lián)以韓宣子與季武子的典故喻己不忘李白,尾聯(lián)上句以王徽之的典故表示自己雖然思念李白,卻未能如王那樣乘興而去。②尾聯(lián)下句呼應頸聯(lián)。杜甫曾與李白一同采藥,故用龐德公鹿門山采藥隱居的典故與頸聯(lián)呼應,說自己深陷生活困境,煉丹求道亦受阻,無法實現(xiàn)二人一起隱居的約定。(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7.(1)南聲函胡北音清越(2)雙雙金鷓鴣山深聞鷓鴣(3)(示例一)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操《短歌行》)(示例二)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示例三)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歐陽修《蝶戀花》)(示例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水調歌頭》)(每空1分,錯字、添字、漏字均不得分)18.與口語相對的語言,類似書面語。(2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19.“的”。(1分)“的”是定語的標志,用于名詞前;“地”是狀語的標志,用于動詞前。在“對于文學意境的傳達有了深刻□理解”這句話中,“理解”是名詞,“深刻”表示“理解”的程度,所以應該是“的”。(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0.①“義無反顧”指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容徘徊退縮,多用于形容行動上的果斷決絕,而原文語境需突出“責任”的必然性和義務性。②“莘莘學子”本就指眾學生,前面用“廣大”來修飾,語義重復。③可將“義無反顧”替換為“義不容辭”。(①②每點2分,第③點1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1.C(文中提到“翻譯要離形得似”,強調在整體上把原作的風格貼切、到位、傳神地表達出來。這與“入乎其內,出乎其外”的意思相契合,即譯者需要深入理解原作的內涵,然后再以恰當?shù)姆绞奖磉_出來,既忠實于原作,又能超越形式,傳達出原作的精神和風格,故選C項。A項,強調實踐的重要性。B項,強調積累的重要性。D項,是“注重細枝末節(jié)而忽略了大的方面”的不足。)22.(1)改為反問句:外國文學的翻譯如果不做到一定的程度,評論和研究還能有相應的氛圍和基礎嗎?高水準的、活躍的研究活動還能繼續(xù)嗎?(2)改為雙重否定句:外國文學的翻譯不能不做到一定的程度,否則評論和研究就會缺少相應的氛圍和基礎,高水準的、活躍的研究活動也難以為繼。(每點3分,意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則酌情給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60分)走進超市,面對幾十種不同品牌的商品,你有沒有感到難以抉擇,甚至最后什么都沒買而離開?那么,選擇對象的多樣性是否會削弱我們的選擇能力?請明確立場和觀點,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信息技術教學考試試卷及答案
- 2025年國際貿易實務職業(yè)考題及答案
- 2025年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教育考試試題及答案
- 萬達安全考試題庫及答案
- 一級語文通知試題及答案
- 裝修拆墻施工合同協(xié)議書
- 廣東省東莞市翰林實驗學校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題(解析)
- 傳染病預防與健康管理宣講
- 患者的護理管理
- 城市應急供電系統(tǒng)升級補充協(xié)議
- 2025年4月自考00242民法學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2025年氫化丁晴橡膠發(fā)展現(xiàn)狀及市場前景趨勢分析
- DB65-T 4623-2022 分散式風電接入電力系統(tǒng)管理規(guī)范
- 退休終止勞動合同協(xié)議書
- 2024譯林版七年級英語下冊期中復習:Unit1-Unit4詞組講義
- 護士助教面試題及答案
- 中國獸藥典三部 2020年版
- 第18課《井岡翠竹》課件-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第16課《有為有不為》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
- 【MOOC】《思想道德與法治》(東南大學)章節(jié)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MOOC】以案說法-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