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散文重要考點突破:“藝術手法”(2)含練習題目及答案_第1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散文重要考點突破:“藝術手法”(2)含練習題目及答案_第2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散文重要考點突破:“藝術手法”(2)含練習題目及答案_第3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散文重要考點突破:“藝術手法”(2)含練習題目及答案_第4頁
2025年高考語文備考之散文重要考點突破:“藝術手法”(2)含練習題目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考情分析

原題重現(2024·全國甲卷)閱讀下面的文學。完成下面小題。霜降夜周蓬樺白露過后,烏鄉的風里就已平添了寒意。早晨醒來,陽光刺眼,推開柵門,發現腳下的草葉上布滿晶瑩的霜,薄薄的一層,把路邊的花打蔫,樺樹的枝條似乎蕭索了些許,樹身上的一只只眼睛長出了睫毛。無意間仰頭,但見幾粒寒星正在向山頂以西的方向悄悄隱遁。鎮上某一戶人家屋頂上的煙囪,已經開始忙活,突突地冒青煙,煙柱是筆直的,上升到一米多高后遇到了風,才變得凌亂,像一塊被扯斷的絲綢。有人說,烏鄉的風里,流動著一股特別的味道,也只有親臨現場的人才會知道。這種特別的味道讓人難忘,在鼻間縈繞,以至于割舍不下,成了人們再來烏鄉的理由。我提著滿滿一大鐵桶草木灰,把它們傾倒在大路邊潮濕的水洼里——這是房東阿姨安排給我的任務。昨天晚上,我約了幾個養桑蠶與種植薰衣草的農戶,到院子里攀談,大家吃著草原黃膘烤牛肉,品嘗著新摘的巨峰葡萄、黑色的凍梨,喝著自釀的桑葚酒,交談內容涉獵寬泛,沒有明確的主題,基本圍繞農事收成、動物保護和挖掘過冬的地窖打轉。當然,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講述過往親身經歷的事件,興許口吻輕描淡寫,但對我十分有用。一些亮點像陣雨打濕心頭,滲入靜夜植物的根須。我急忙掏出記事本,在馬燈的光線下一一做了記錄。牛圈在屋后,小牛犢不時制造一點騷動,從那里飄來絲絲淡淡的尿臊氣,但這并沒影響大家濃釅的談興。葉子稀疏的板栗樹梢上,始終挑著一彎殘月。聊到10點多鐘時,霜降開始了,夜幕陡然拉向縱深,只聽得周圍的蘆葦稈在瑟瑟作響,白樺樹枝在輕輕搖動,我身上很快起了一層細小的雞皮疙瘩。這時,善良的房東阿姨送來了羊毛毯和羊毛披肩,以抵抗霜降帶來的微妙變化。“天要落露了,大伙兒小心著涼。”她說。阿姨端來一小筐被冰凍過的無花果,果子個頭大,已經在冰柜里凍成了一個個小冰球。阿姨從廚房提來了鐵皮桶,點燃了軟草和木柴,很快就將凍果烤軟了,冰碴子化成了水,雜糅著果實的汁液。取一個放在嘴里,覺得凍過后的無花果有一股山柿餅的味道。少頃,桌上又擺滿了甜點美食——大列巴面包、哈爾濱紅腸、咖啡、奶茶、干果仁,還有烤得香噴噴的草原紅糖焙子,吃得大家直打飽嗝。這是一個特別的霜降夜,讓人感覺到生命與節氣之間發生了某種密切的聯系,有很強烈的體驗感。從這個夜晚起始,我正式走進烏鄉人的生活,自此與之呼吸同一種空氣,吃一鍋同樣的黑米烏飯,喝新碾的大

子粥,我并不覺得我與烏鄉的人和動物有什么不同,我們是對等的。他們在日子艱辛面前所持有的積極態度,和對幸福目標的追尋姿態,都讓我感同身受,噓唏或喜悅。如果可能,我愿意做烏鄉山野中的一株樹或一片霜凍的葉子。我還記下了燃燒時呲呲作響的松油燈,燈下的笑臉,火光中明亮的瞳仁,以及整整一個晚上都在談論的接地氣的話題——如何與枯草叢中的野物們一道,度過暴風雪即將來臨的嚴冬,需要糧食、木柴、胡蘿卜和大白菜,需要棉衣棉被,需要一個大火爐。喲,對我這樣長年奔波的外鄉人來說,這是一個多么難忘的夜晚。早晨的光線重疊移動,越升越高,把山脈的陰影投射到地面上。我手扶柵欄,將空空的鐵皮桶放回到了板栗樹下,卻見房東阿姨的小兒子背了行囊,走下臺階,似乎要離鄉遠行。阿姨從灶間走出來,腰間系著粗布白圍裙。她搓著手,一邊抬手拭淚,臉上難掩擔憂和凄惶的表情。她的小兒子目光淡定,飛快地走出院落,又回過頭來朝我們揮手笑笑,然后大步踩過路邊的草木灰,在陽光下縮小成一個移動的墨點,在遠山的背景下漸漸消失。返回屋內,我以樹墩做書案,在稿紙上飛快地記下一句話:“霜降后,一些植物枯萎,一些事物到來,一些人又把雙腳踩在了泥濘的路上。”(有刪改)7.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寫烏鄉的清晨,作者感受著風與光,視線從腳下草、身邊樹,推展至天際寒星,再收回到農家炊煙,心情和筆觸都從容舒緩。B.霜降夜攀談中,作者感覺到“一些亮點像陣雨打濕心頭,滲入靜夜植物的根須”,既實寫外在景致的變動,又虛寫心中靈感的滋生。C.霜降夜的柴草烤軟了凍果,次晨草木灰被傾倒在路邊水洼,一個年輕人踩過草木灰離家遠行,這些點滴細節都帶有烏鄉生活的溫度。D.本文不僅記錄了作者本人在烏鄉小住的感受,還提及不少與當地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如農事收成、動物保護等,側面反映了鄉村的發展。【題型特點】

核心精講★類型一:修辭手法修辭手法是散文中常用的藝術手法之一,包括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對偶、排比、對比、借代、夸張等。例1.(2024·河北·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江南小鎮余秋雨①我一直想寫寫“江南小鎮”這個題目,但又難于下筆。江南小鎮太多了,真正值得寫的是哪幾個呢?一一拆散了看,哪一個都構不成一種獨立的歷史名勝,能說的話并不太多;然而如果把它們全躲開了,那就是躲開了一種再親昵不過的人文文化,躲開了一種把自然與人情搭建得無比巧妙的生態環境,躲開了無數中國人心底的思念與企盼,躲開了人生苦旅的起點和終點,實在是不應該的。②我到過的江南小鎮很多,閉眼就能想見,穿鎮而過的狹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致的石橋,傍河而筑的民居,民居樓板底下就是水,石階的埠頭從樓板下一級級伸出來,女人正在埠頭上浣洗,而離他們只有幾尺遠的烏篷船上正升起一縷白白的炊煙,炊煙穿過橋洞飄到對岸,對岸河邊有又低又寬的石欄,可坐可躺,幾位老人滿臉寧靜地坐在那里看著過往船只,比之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河邊由吊腳樓組成的小鎮,江南小鎮少了那種渾樸奇險,多了一點暢達平穩。它們的前邊沒有險灘,后邊沒有荒漠,因此雖然幽僻卻談不上什么氣勢;它們大多又很有一些年代了,但始終比較滋潤的生活方式并沒有讓它們保留下多少廢墟和遺跡,因此也聽不出多少歷史的浩嘆。它們當然有過升沉榮辱,但實在也未曾擺出過太堂皇的場面,因此也不容易產生類似于朱雀橋、烏衣巷的滄桑之慨。總之,它們的歷史路程和現實風貌都顯得平實而耐久,狹窄而悠久,就像經緯著它們的條條石板街道。③像多數江南小鎮一樣,周莊得坐船去才有味道。在別的地方,河流雖然也可以成為運輸的通道,但對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來說大多是障礙,在這里則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們隨腳徜徉的大街小巷。④兩岸的屋舍越來越密,河道越來越窄,從頭頂掠過去的橋越來越短,這就意味著一座小鎮的來臨。中國很多地方都長久地時興這樣一首兒歌:“搖搖搖,搖到外婆橋。”不知多少人是在這首兒歌中搖搖擺擺走進世界的。人生的開始總是在搖籃中,搖籃就是一條船,它的首次航行目標必定是那座神秘的橋,慈祥的外婆就住在橋邊。早在躺在搖籃里的年月,我們構想中的這座橋好像也是在一個小鎮里。因此,不管你現在多大,每次坐船進入江南小鎮的時候,心頭總會滲透出幾縷奇異的記憶,陌生的觀望中潛伏著某種熱識的意緒。周莊到了,誰也沒有告訴我們,但我們知道。這里街市很安靜,而河道卻很熱鬧,很多很多的船來往交錯,也有不少船泊在岸邊裝卸貨物,更有一些人從這條船跳到那條船,連跳幾條到一個地方去,就像市井間借別人家的過道穿行。⑤從船上向河岸一溜看去,好像凡是比較像樣的居舍門口都有自用碼頭。這是不奇怪的,河道就是通行,碼頭便是大門,一個大戶人家哪有借別人的門戶,迎來送往的道理?遍想當年,一家人家有事,最明顯的標志是他家碼頭口停滿了大大小小的船只,主人便站在碼頭上頻頻迎接。⑥上午看完了周莊,下午就滑腳去了同里鎮。同里的橋,不比周莊少。其中緊緊匯聚在一處的“三橋”則更讓人贊嘆。三橋都小巧玲瓏,構筑典雅,每橋都有花崗石刻的楹聯,其中一橋的楹聯為:淺渚波光云影,小橋流水江村。⑦淡淡地道盡了此地的魅力所在。據老者說,過去鎮上居民婚娶,花轎樂隊要熱熱鬧鬧地把這三座小橋都走一遍,算是大吉大利。老人66歲生日那天也必須在午餐后走一遍三橋,算是走通了人生的一個關口。你看,這么一個小小的江鎮,竟然自立名勝、自建禮儀,怡然自得中構建了一個與外界無所爭持的小世界。在離鎮中心稍遠處,還有稍大一點的橋,建造也比較考究,如思本橋、富觀橋、普安橋等,是小鎮的遠近門戶。⑧就這樣,江南小鎮款款地接待著一個個早年離它遠去的游子,勸他們好生休息,又盡力鼓勵他們把休息地搞好。這幾乎已成為一種人生范式,在無形中悄悄控制著遍及九州的志士仁人,使他們常常登高回眸、月夜苦思、夢中輕笑。江南小鎮的美色遠不僅僅在于他們自身,而更在于無數行旅者心中的畢生描繪。(有刪改)請賞析文章畫線句子。(1)比之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河邊由吊腳樓組成的小鎮,江南小鎮少了那種渾樸奇險,多了一點暢達平穩。(2)但對普通老百姓的日常行旅來說大多是障礙,在這里則完全不同,河流成了人們隨腳徜徉的大街小巷。【答案】(1)運用對比的手法,拿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小鎮跟江南小鎮對比,襯托出了江南小鎮暢達平穩的特點。(2)運用比喻的手法,把河流比喻成大街小巷,不僅突出了江南小鎮河流多特點,更表現了小鎮人把河流視為重要運輸通道的獨特情感。★類型二:表達方式散文中的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敘、描寫、議論和抒情。例2.(2024·寧夏銀川·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名樓賦韋

野一次偶然的邊疆之行,多年的愿望得以實現。我從南盤江畔歸來的頭一天,就興沖沖飽覽了大觀樓的風姿。游興未盡,忽又至洞庭到岳陽樓探勝,登樓遠眺,一覽無余。老天也真作美,兩次觀光這江南名樓,均是艷陽高照,晴空萬里,和風助興,引人浮想聯翩,遐思不已。大觀樓的幽雅壯美,不愧為春城的名勝,滇池的奇絕。登樓環顧,五百里滇池盡收眼底,池水浩淼,一片黛綠青碧,帆影掠過,如在詩意盎然的畫中。在樓前近華浦中蕩舟,水如明鏡,亭榭似蜃樓,船繞竹叢、月橋。佛塔、亭臺,似在翠羽丹霞之下,仿佛是“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的四時景色涌進心胸,頓覺如置身祖國溫暖的懷抱,暢飲著甘冽醇厚的美酒。此樓從康熙三十五年建成后,即成為昆明西城的名勝。多少騷人雅士常在此聚會宴游,多半是吟風弄月,歌功頌德。直到乾隆年間,才有寒士孫髯,出之不群,以豪邁的氣概,酣暢的文筆,精巧的構思,嚴謹的對仗,傲然寫出一副海內聞名的“古今第一長聯”,上下兩聯竟達一百八十字,赫然震驚文壇。于是,大觀樓威望倍增,名貫天下。“聞者莫不興起,冀一登臨為快”。我在樓前石階上默誦楹聯數遍,不禁心潮滾滾。如果說大觀樓給予我的感受,歸納起來僅僅是一副古今第一長聯而使它名聲益振,像南天藍空的巨星引人無不向往,那么,看罷岳陽樓之后,我這種“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感受,似乎更加突出而不可泯滅了。你看,岳陽樓雄踞城西,面臨洞庭,登樓遙望,水波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我乘舟赴君山,一路自有與滇池不同之美感。洞庭之水的壯偉,磅礴的氣勢,廣闊、雄渾的境界和絢麗多姿的景色自不必贅言。但回首仰望岳陽樓,和在滇池回眸大觀樓,不免有大同小異之感。二樓同樣臨湖聳立,俯瞰水面,視野無礙;均是木制結構,典型的中國古建筑式的巨檐畫棟。這些平常景象,在我國許多樓宇、寺廟里都是可以看到的。可是,為什么這兩座并不富麗堂皇的樓卻有那么大的名聲呢?究其緣由,不在于外形的巧裝打扮,位置的奇特險峻,建筑的高矮大小,而在于它們深邃的內涵,以及它們給人展示的精神與氣質。阿房宮可謂富麗堂皇,千古絕有,“驪山北構而西折……五步一樓,十步一閣”,但這是搜刮民脂民膏、揮霍無度之果,被人焚為灰燼也就是情理之事,且落個昭著臭名。劉禹錫曾居住過的簡陋的房屋,雖然滿是苔痕草色,還時常受凄風苦雨的侵襲,卻美名在外,只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而大觀樓、岳陽樓也憑一聯一文顯其精神與氣質。《岳陽樓記》是范仲淹為朋友滕子京被貶所邀而作。此記雖有忠君之言,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給人以啟迪。試想,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時代,“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進亦憂,退亦憂”,是何等不易啊!我想,這里絡繹不絕的游者,大多并非是為古建筑而來吧。同樣,我在大觀樓前看到的情景也無不如此。“海內長聯第一佳者”,不僅完美地描繪了大觀樓前的景物,而且從云南歷史寫起,有力地抨擊整個封建制度,讓人洞察生活的底蘊,觸摸時代的脈搏。雖然“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他們費盡移山心力,但“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孫髯更尖銳指出“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而他們所贏得的,只不過是“只杵疏鐘,半江渙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歷史不正是如此嗎?范仲淹雖然登斯樓“寵辱皆忘”,也難免宦海浮沉,但其精神必定長留人間。千古雄文垂壁,古今第一長聯懸門,這是我們民族的自豪和驕傲。雖遭歷史戰火的毀壞,卻不絕于世,可見其精神的所在。若不是范仲淹的名篇在此,若不是孫髯翁的奇對在此,恐難有千里迢迢而來的游者。自然,名樓的湖光也美,色也美,水花也美,但這些絕不是名樓之美,更不是名樓的風骨!它們的真正的美,是先賢為永葆它們的生命和青春而賦予它們的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內涵,教你看后可縱貫古今,悟出做人應恪守與追求的信念。名樓為人增志才是真正的名樓。貧莫貧于無志,賤莫賤于無才。愿徒有空名而無益于人的樓閣,也可從岳陽、大觀的絡繹不斷的敬仰者中悟出些什么,也譜一曲傳世的絕唱。(有刪改)本文表達上主要運用記敘和議論,請結合作品簡析二者的關系。【答案】文章前部分以記敘為主,寫游覽大觀樓和岳陽樓的所見所感;后部分以議論為主,闡述岳陽樓和大觀樓的精神,并指出名樓必須有內涵。關系:①記敘為議論服務,是議論的基礎,記敘大觀樓和岳陽樓是為分析名樓的精神服務的;②議論是記敘的升華,是記敘的目的,描寫大觀樓和岳陽樓,意在闡明名樓應具有精神與風骨;③記敘和議論相互依存,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類型三:表現手法散文的表現手法包括想象、聯想、象征、渲染、襯托、對比等。這些手法能夠深化文章的主題,增強文章的藝術效果。例3.(2024·天津·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天目訪琴但

及我坐在他對面。琴在一旁,閃著微暗的光澤。那是他自己做的琴,光潔,高雅,又蘊含了某種莊重。此刻,它仿佛成了聽眾,在聽我們談話。琴師姓馬,名榮盛,古琴斫制非遺傳承人。“我小時候同伴家里掛著一只琴,七根弦斷了六根。我就順手摸了一下,那個聲音真的就是天籟。我就蒙在那里了。回家以后,當天我就把我家燒飯的風箱抽出來,把結雞網的塑料繩拆開來,就這樣開始做琴了。那天,我還被我爸揍了頓。冥冥之中,我覺得是上天注定的。”我說,你對聲音有一種天然的敏感。他說:“藝術這個東西是很難教的,技術是可以教的。我一輩子都在追求聲音,所以最滿足的是,弦上完了,一彈,一種說不明白的東西會出來。我總是面對一塊木頭在想,我做出來的是什么聲音?”那么,什么才是好聲音呢?我問。“什么才是好聲音?厚重是一張琴必須具備的,就像一個人沒有學問不行,但是修養深了,一個人如何更高雅呢?就要修德了。琴也有九德:奇、古、透、凈、潤、圓、清、勻、芳。工廠琴是用模子生產的,是用電腦刻出來的;而一張手工制作的琴跟我們每個孩子一樣,每張都不一樣,聲音也是不一樣的。”我完全同意他的說法,這就是手工琴的魅力所在。古琴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之說,位列“琴棋書畫”之首。伯牙、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這樣的故事流傳深遠。最有名者當數嵇康,他與《廣陵散》的故事充滿神秘色彩。嵇康被人迫害,臨終前從容淡定,彈奏生命里最后一曲,那就是著名的千古絕唱《廣陵散》。不知是嵇康成全了古琴,還是古琴成全了嵇康,從此,古琴就再也繞不開嵇康這個傳奇人物了。馬榮盛告訴我,浙江博物館每年都有古琴演奏表演,都是歷代名琴,有興趣的話可以到現場去聽。我上網查到一個視頻,是浙江博物館的唐代古琴“彩鳳鳴岐”演奏發出的聲音。那是唐代的琴,是唐琴發出的聲音!聲音既沉又穩,又通又透,就仿佛是經歷了千年的智者發出的聲音。穿越一千三百年,我驚詫于聲音竟這樣保留了下來,如此頑強,如此有韌勁。中央電視臺“國家寶藏”欄目,專門介紹了這張“彩鳳鳴岐”琴。本以為一張上千年的琴會發霉,蟲蛀,面目全非,哪想到竟依然散發出動人的光澤,還會發出如此飽滿、沉靜、有力的聲音。“越是年代久遠的琴,聲音越好,這里面就藏著許多秘密啊……”馬榮盛說。當想到這聲音來自遙遠的過去,一種穿越時光的感覺在我內心涌動……馬榮盛給我泡菊花茶,是天目山特有的大菊。水一沖,菊花在瓷杯里盛開,很快就撐滿整個杯子。我喜歡單獨與他在一起。他談琴的時候,我想到的是寫作,兩者是一致的,尤其核心處竟然完全重合。其實,所有的藝術都是一個道理,都是在尋找那份抽象的存在,你能感知它,與它融合,又無法用語言詳盡地描述它。藝,是一種靈魂的聲音。他身上的寧靜與平和,就像是古琴散發出來的氣質。他把琴與一個人相對應,還把琴豎起給我看,指哪里是頭哪里是腰。“古琴從制作之初,遵循的就是一個陰陽和合、天人合一的道理。比如兩塊木頭,底為陰,面為陽,陰陽合體,才能合為一張琴。我們在做琴的過程中,陽面和陰面的配比要做到完美,它才能出來中正平和、輕微淡雅的聲音。一張琴,從形體、結構都是仿人的,琴站起來跟人是一樣的,頭、頸、肩、腰、腿,完全一樣,它還有上中下三焦。再一個,一張琴的長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它上面還有十三個徽,代表一年十二個月,再加一個閏月。所以說,天地五行是蘊含其中的。一張琴要和大自然契合,出來的聲音才是中和之音,我們中國的文化講中庸之道,不能過,不能不及。”傍晚,天目山上又起霧了。霧氣盤在山腰,一點點上升。霧變得很快,會游動,不一會兒就到了山頂。它們飄來蕩去,像山林中的仙靈似的,最后把整個山林占據了。山上山下全成灰白,全被霧氣裹起來了。待院外開始樹影婆娑時,書院里亮起了一盞盞微暗的燈火,用竹篾做的燈罩一長排延伸在走廊里。有飛蛾不時竄起,嗡嗡地響,撞來又撞去。馬榮盛一襲中裝,坐在琴前,深情地彈琴,彈的是《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漁樵問答》。當他撥出最后一個音的時候,全場靜寂,仿佛窒息一般。誰也沒有發出聲音。人們都沉浸在蕩漾著的余韻里。蟬聲已經隱退。整個山巒安靜極了,空蕩,遼闊,又深邃。我想起了惠特曼《各行各業的歌》中的幾句:音樂的全部,是你們受那些樂器提示后在你們心里醒來的東西。它不是小提琴和號,不是雙簧管和敲著的鼓,不是男中音歌手演唱美妙浪漫曲的樂譜,也不是男女合唱隊演唱的樂譜。它比這一切,更近,又更遠。從詞語使用、表現手法、句式特點、語言風格中任選兩個角度,賞析文中畫橫線的語段。【答案】①詞語使用上,運用疊詞表意,如“一盞盞”燈火,飛蛾“嗡嗡地響”,寫天目山上書院的夜晚景色,增強了表達的節奏感和音樂美。②表現手法上,運用動靜結合、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手法,寫書院的靜謐。馬榮盛彈琴一段,則是運用的正面描寫和場面。③句式特點上,更多地選擇了短句形式,如寫飛蛾、寫馬榮盛“一襲中裝,坐在琴前,深情地彈琴”、寫“整個山巒安靜極了,空蕩,遼闊,又深邃”,在突出事物特點時,既具有情感色彩,又增加了語言的節奏感。④語言風格上,語言簡潔生動、文白相間,抒情性和哲理性兼具,在形象的表述中寫出了琴聲的感染力,又啟發人思考。(任選兩點賞析即可)

命題預測★高頻考法:高考散文藝術手法的高頻考法主要集中在鑒賞表達技巧和語言特色上。(2024·江蘇無錫·二模)閱讀文段,完成下面小題。便是稻浪翻涌水長流陳

曦九河下梢天津衛,七十二沽布星羅。濱海的天津,濕地連綿,夜里點燈引螃蟹至今仍在祖輩口中生動地講述。然而星移斗轉,對于我們這輩年輕人來講,竟有一種隔世之感。是啊,林立的高樓,喧囂的鬧市,柏油路與私家車,是我們這一代最熟悉的生活。直到看到那風吹稻浪起微波,夕陽下湖面鳧鴨留晚照,才仿若對接了時空,一片愜意的溫柔。參觀綠色屏障,完全是偶然。連續一個月幾近不眠不休的工作終于告一段落后,果不其然陷入了虛弱的病態,身體與心理疲憊不堪,昏沉沉把自己幽囚于斗室。幾個好友登門來訪,帶著一種超常的熱情把我拉出家門。“絕對讓你眼前一亮,不虛此行。”好友豪邁地拍著我的肩膀“打包票”。車上快速路,越開越快,竟有一種風馳電掣之感。下了快速,視野登時開闊,正值秋天,天高云淡,車速漸漸慢下來,車窗被好友從中控搖下,清風撲面而來。“歡迎來到我的家。”“我們到了津南?”我自然知道他出身津郊,所屬津南。只是大學四年他從未帶我們來過,總以“沒啥好看”來搪塞敷衍,沒想到十多年過去,竟然是以這種形式把我們邀約而來。當我再次把視線閑閑地投出窗外,不期然間那片稻田就這樣撞入了我的眼簾。稻浪如海,無際無涯,放眼望去仿若直接著天,流云就在稻田與碧云天相接之處從容地浮動,油畫般的把一份恬然的意境點染。不由得急催好友停車,站在那稻田旁。眼所觀是層層稻浪,耳所聞,是風過沙沙,終是在這自然的視聽里找到了一種久違的靜定。深深呼吸,然后張開雙臂,迎著風擁抱自然。“這就是著名的小站稻,屬于我們津南的生態文明品牌。”好友自豪地把我拉上車,不顧我的抗議,繼續驅車前行。“別著急,還有好風光,帶你登高望遠!”站在瞭望塔上的那一刻,我才明白“向導”為何如此急切。站在塔頂憑欄望去,好一派濃墨重彩,天藍水綠,沙鷗翔集,那高處淡黃的重重稻浪被上午的陽光圈了一層耀眼的亮金,微微搖曳風采萬端。“你的家這么美,之前卻不帶我們來,這是要把美捂起來啊!”我們嬉笑著調侃。“不瞞各位,我們念書那會兒可不是這般光景。我們小時候這地方全是散亂的污染企業和工廠,別說現在這種風光了,連片白云都少見。”似乎是回憶到了過往,他的語氣瞬間就沉重下來了。是的,他說的這些場景我們何嘗沒有見過,我們這一代應該是最后一批親眼見過工廠煙囪滾滾濃煙,廢水隨意排進河流的人了,也是最后一代切實體會過沙塵暴、霧霾干擾的人,那是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階段,也是我們記憶深處不愿提及的黯淡過往。然而,比起英法百年的治理,似乎我們剛剛長大成人,將將邁入社會,就眼見了漸漸回歸的綠水青山,不過十多年呀。記憶不容篡改,我們見證了逐漸走向中國人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