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年級科學知識點復習_第1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知識點復習_第2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知識點復習_第3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知識點復習_第4頁
2024年六年級科學知識點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教科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期末重點復習題第一單元微小世界1、放大鏡是(凸透鏡),凸透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觀測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2、(放大鏡)廣泛應用在人們生活生產的許多方面。3、放大鏡鏡片的特點是(透明)和(中間較厚)(凸起)。只要具有放大鏡片透明、中間較厚的構造(例如加滿水後的燒杯、燒瓶、水滴等),就具有同樣的(放大)功能。4、放大鏡的放大倍數和(鏡片的直徑)沒有關系,和(鏡片的凸度)有關。放大鏡的(凸度越大,放大的倍數也越大,但觀測到的視野越小)。5、使用工具可以觀測到許多用(肉眼)觀測不到的(細節)。如通過(放大鏡)能觀測到更多有關昆蟲的細節:蠅的(復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內側);蝴蝶翅膀上充斥的彩色小鱗片是(扁平的細毛)。6、科學研究表明昆蟲頭上的(觸角)就是它們的(“鼻子”),能辨別多種氣味,比人的鼻子敏捷得多。7、(某些固體物質)的內部有一定的構造,假如構成這些物質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間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規則的幾何外形),這就是(晶體)。制作晶體的措施有:(減少水分)和(減少溫度)8、常見的晶體:食鹽、白糖、堿面、雪花等。常見的非晶體:(玻璃)、(松香)、(琥珀)、(珍珠)9、兩個(放大鏡)組合起來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10、(顯微鏡)的發明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大飛躍,把人類帶入了一種(微觀世界)。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測工具。11、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12、肉眼——放大鏡——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可以放大200萬倍)——掃瞄隧道顯微鏡13、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發現和提出(細胞)這個名稱。(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14、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測。15、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環節:擦、滴、撕、取、蓋、染、吸。16、顯微鏡各部分名稱:(目鏡)、(調整旋鈕)、(物鏡)、(載物臺)、(反光鏡)17、(細胞)是生物最基本的(構造單位),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單位)。作用:遺傳、儲存能量、呼吸18、(細胞學說的建立)被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19、(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性,如:對環境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能繁殖等。20、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增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生活的改善。如:(1)運用顯微鏡發現細菌、病毒,抵御制服疾病(2)克隆生物(克隆羊)人類對微生物的運用:(3)運用微生物釀酒、發面、制作醬油、醋、酸奶等(4)運用微生物處理垃圾和污水。第二單元物質的變化1、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有相似和不一樣之處。2、某些物質的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另某些變化(沒有產生新的物質)。在變化中(不能產生新物質)的我們稱為(物理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稱為(化學變化)。3、例如豆子和沙子的試驗,在混合和分離的前後沒有變化,沒有變為或產生新的物質,我們稱為(物理變化)。像白糖加熱從白色的糖變為黑色的炭同樣(產生了新的物質)的變化,我們就稱為(化學變化)。4、物質的變化可以劃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它們的區別在于(是不是產生了新的物質)。5、某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如蠟燭燃燒、白糖加熱時融化變色。6、(米飯)在口腔裏與(唾液)作用會發生(化學變化)。7、(淀粉)與(碘酒)會發生化學變化,生成的新物質是(藍紫色)的,運用這一特性可以檢查食物中與否具有(淀粉)。8、(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後會發生化學變化,產生新的物質(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質的一種氣體:比空氣重、不能協助燃燒。10、鐵生銹是一種(化學變化),(鐵銹)是一種不一樣于(鐵)的新物質。11、鐵生銹的原因與(水和空氣)有關。12、把鐵與(水、空氣)隔絕開是防止(鐵生銹)的好措施,如刷油漆、電鍍、放干燥處等。13、(化學變化)會伴隨多種現象,如:(變化顏色)、(發光發熱)、(產生沉淀物)、(產生氣體),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物質與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注意:燈泡發光發熱不是化學變化。14、(硫酸銅溶液)和(鐵釘)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新的物質)。現象:鐵釘表面附著一層紅色物質;溶液顏色會變淡15、我們周圍的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變化有兩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學變化最重要的特點是(產生了新物質)。1、(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圍繞地球(逆時針)方向運行。月球引力大概是地球的1/6質量1/80。2、1969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地在月球上著陸,(阿姆斯特朗)留下人類在月球上的第一種足跡。3、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的多種(形狀)叫做(月相)。4、月相變化的周期是(一種月),月相在(一種月)的不一樣步期有不一樣的(形狀)。5、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月相變化是月球圍繞地球(公轉)過程中形成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農歷上半月由缺到圓,下半月再由圓到缺。6、農歷上半月(放學後)能看到月相,農歷下半月(上課時)能看到月相。6、月球是一種(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我們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陽的光。月相實際上就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由于觀測的角度不一樣,因此看到的月相(亮面大小)、(方向)也就不一樣。7、一種月開始時月亮的(右邊)先亮起來;上半月的月亮亮的在(右側),下半月的月亮亮的在(左側)。8、(環形山)是月球地形的重要特性。9、環形山的形成與重要有(撞擊說)和(火山爆發)說。目前公認的觀點是(撞擊說),這種觀點認為環形山是長期以來(流星)、(隕石)撞擊後留下的痕跡,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就相稱于少了一層保護層,使撞擊更劇烈和頻繁。11、(曰食)和(月食)是曰、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12、(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在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曰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13、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曰食。圖示如下:太陽月球地球太陽地球月球(曰食:農歷初一)(月食:農歷拾五)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居于(太陽和月球)之間,三者在一條直線上,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就發生了月食。圖示如上:14、曰食種類:(曰全食)、(曰偏食)、(曰環食)月食種類:(月全食)、(月偏食)15、發生曰食時太陽的(右邊)先被擋住;發生月食時月球的(左邊)先被擋住16、(太陽)和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構成了(太陽系)。太陽系是一種較大的(天體系統)。17、以(太陽)為中心,包括圍繞它轉動的(八大行星)(包括其衛星)、(矮行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構成的天體系統叫做(太陽系)。18、太陽系裏有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9、距離地球近來的行星是(金星),體積最大的是(木星)。20、人們為了便于識別星星,把看起來不動的星星提成群,劃提成不一樣的(區域),根據其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其他物體)的形狀,并給它們命名,這些人為劃分的區域就稱為(星座)。21、(星座)是遠近不一樣、沒有聯絡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假如從不一樣角度觀測,圖形不一樣。22、(大熊星座)的明顯標志就是我們熟悉的、由七顆亮星構成的(北斗七星)。(小熊星座)上有著名的(北極星),(軒轅拾四)位于(獅子座),是流星雨最多的星座。23、(北極星)可以協助大家在夜間識別方向,運用(大熊星座的北斗七星)可以比較輕易地找到它:把北斗七星勺子前沿的兩顆星的連線延長,在大概相稱于這兩顆星距離的5倍處,有一顆比較亮的星,那就是(北極星)。北極星屬于(小熊星座)。24、隨季節的變換,在天空中會出現不一樣的代表性星座。(星座)在天空中是運動變化的,在不一樣的季節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星座。我們可以制作(活動觀星圖)來觀測星座。25、夏季天空中有許多亮星,其中的三顆亮星(天津四)(屬于天鵝座)、(織女星)(屬于天琴座)和(牛郎星)(屬于天鷹座)構成了一種巨大的三角形,人們稱之為(“夏季大三角”)。夏季還能看到銀河。26、宇宙空間分布著大小不一樣的(天體系統)。月球——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宇宙27、我們觀測到的太空中的星星大多數是類似于太陽同樣會發光發熱的(恒星)。28、宇宙是(運動變化)的,(膨脹)的,構成宇宙的(天體)也是運動變化著的。29、太陽系和眾多的恒星一起構成的一種(恒星集團),被人們稱為(銀河系)。30、銀河系大概由(1000億億)顆恒星構成,直徑有(10萬光年)。31、光的傳播速度是(每秒鐘30萬仟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離,它是用來計量恒星間(距離)的單位。30、銀河系還不是宇宙的所有,類似銀河系同樣的(河外星系)尚有100億個。31、我國是世界上公認的(火箭)發源地。早在距今1700數年前的(三國時代)的古籍上就出現了(“火箭”)的名稱。32、我國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載人飛船(“神舟”六號)和(“神舟”七號)圓了中國人的飛天夢想;目前(“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又發射成功;很快的未來,我國宇航員還將(登月考察)。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1、目前處理垃圾的措施有(填埋)、(焚燒)和堆肥等,但填埋、焚燒的措施還是會影響環境。2、垃圾填埋場對周圍環境的危害有:(1)散發惡臭,污染空氣(2)滋生蚊蠅,引起疾病(3)導致土壤污染,影響農業生產等。3、焚燒垃圾的長處:(1)占地小,使垃圾減量(2)防止污染地下水(3)產生的熱量可用來發電;缺陷:(1)消耗大量電能(2)留下殘存物(3)導致二次污染4、第72書本上的裝置模擬的是(垃圾填埋場),其各個部分分別代表了這些:細石子——土壤清水——地下水浸過墨水的紙巾——垃圾噴水——下雨清水變色——水污染了5、填埋場在填滿了垃圾後,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園和體育場,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種植(莊稼)6、(減少垃圾數量)是從源頭上處理垃圾措施,常用的措施是(減少丟棄)和(重新使用)。7、(過度包裝)會導致資源揮霍并且產生大量垃圾。8、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須變化(垃圾混裝)的習慣,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和(分裝)。9、按照(來源)分可將垃圾分為(工業垃圾)、(農業垃圾)、(生活垃圾)。10、生活垃圾可以分為:1、可回收垃圾2、廚余垃圾3、有毒垃圾4、其他垃圾。11、其中可回收垃圾重要包括:1、塑料類2、玻璃類3、金屬類4、紙類等12、有毒垃圾重要有:1、用過的醫療類器材2、廢電池3、水銀溫度計4、過期藥物等。13、人們生活中要用掉大量的水,(淡水資源)很緊缺,水污染重要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