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10 文言文閱讀(二)(安徽專用)-中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1頁
專題10 文言文閱讀(二)(安徽專用)-中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2頁
專題10 文言文閱讀(二)(安徽專用)-中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3頁
專題10 文言文閱讀(二)(安徽專用)-中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4頁
專題10 文言文閱讀(二)(安徽專用)-中考語文一模試題分類匯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66頁專題10文言文閱讀(二)學校:姓名:班級:考號:欄目設置:一、保分基礎練——確保基礎分顆粒歸倉二、增分提升練——實現分數階梯式增長三、滿分沖刺練——以沖刺姿態挑戰滿分一、保分基礎練——確保基礎分顆粒歸倉(2025·安徽蚌埠·一模)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妻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乙】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不知黃雀在其旁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吳王曰:“善哉!”乃罷其兵。45.【字詞解釋】小文不理解下面加點文言字詞的意思,請結合相應方法幫忙解釋。文言字詞方法解釋臣之妻私臣語境聯系法:聯系上下文,做出判斷。①聞寡人之耳者詞性推斷法:此處的“聞”應為特殊用法。②黃雀延頸成語推斷法:延年益壽延頸舉踵③乃罷其兵聯系舊知法:王曰:“善。”乃下令。④46.【文言斷句】小語在抄錄時漏掉了標點,請你用“/”幫他標注出兩處。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47.【文句翻譯】小文理解文意時遇到了困難,請幫他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2)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48.【文意分析】讀完甲乙兩篇選文,小語和小文展開了以下對話,請你補充完整。(2025·安徽亳州·二模)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甲】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述而》)(節選《論語》十二章)【乙】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義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義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①取舍于其間。(選自朱熹《訓學齋規》)【丙】太宗謂房玄齡曰:“為人大須學問。朕往為群兇未定,東西征討,躬親戎事,不暇讀書。比來②四海安靜,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書內。古人云:‘不學,墻面③,蒞事惟煩。’不徒言也。卻思少小時行事,大覺非也。”(選自吳兢《貞觀政要》)[注]①遽:匆忙,倉促。②比來:近來。③墻面:言以面向墻,目無所見。比喻不學無術。49.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學而不思則罔

罔:(2)然后可以有得

得:(3)自執書卷

執:(4)不徒言也

徒:50.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身處殿堂不能自執書卷使人讀而聽之51.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2)躬親戎事,不暇讀書。52.請結合【甲】

【乙】

【丙】三個語段,分別闡釋對“學”與“思”的看法。

(2025·安徽亳州·一模)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選自《雖有嘉肴》)【乙】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于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賢于已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問焉以求一得,所謂“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也。等于己者,問焉以資切磋,所謂交相問難,審問而明辨之也。《書》不云乎?“好問則裕。”(選自劉開《孟涂文集》5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

旨:(2)非問無以廣識

廣:(3)而或不達于事

達:(4)審問而明辨之也

審:54.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賢于己者問焉以破其疑所謂“就有道而正”也。55.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2)舍問,其奚決焉?56.對于學習,【甲】【乙】文段分別主要闡述了怎樣的觀點?任選其一,結合實際,談談如何用這種觀點指導自己的學習。二、增分提升練——實現分數階梯式增長(2025·安徽蕪湖·一模)請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乙】宋濂,幼英敏強記,就學于聞人夢吉①,通《五經》,復往從吳萊②學。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選自《明史·宋濂傳》,有刪改)【丙】楊時字中立,南劍將樂人。幼穎異,能屬文。稍長,潛心經史。熙寧九年,中進士第。河南程顥與弟頤講孔、孟絕學于熙、豐之際,河、洛之士翕然師之。……至是,又見程頤③于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節選自《宋史·楊時傳》)【注釋】①聞人夢吉:元代潛心研學的著名學者。②吳萊:元代學者。③程頤:北宋理學家、教育家。5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1)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患:(2)卒獲有所聞

卒:(3)未嘗一日去書卷

去:(4)頤既覺

覺:5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2)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59.【乙】文中的“士大夫造門乞文者,后先相踵”一句,從(角度)寫出了宋濂文化造詣深,反映了宋濂“”。(用【甲】文中原句填空)【丙】文中也用這種角度寫出程頤德隆望尊的語句是“”。(用【丙】文中原句填空)60.【丙】文衍生出來的成語是什么?縱觀三篇文章,宋濂和楊時在從師時都有什么樣的特點?請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2025·安徽蕪湖·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會稽黃中立,好植竹,取其節也,故為亭竹間,而名之曰“尚節之亭”,以為讀書游藝之所,澹乎無營乎外之心也。予觀而喜之。夫竹之為物,柔體而虛中,婉婉焉①而不為風雨摧折者,以其有節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葉不易,色蒼蒼而不變,有似乎臨大節而不可奪之君子。信乎,有諸中,形于外,為能踐其形也。然則以節言竹,復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節立身者鮮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節立志,是誠有大過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節選自劉基《尚節亭記》)[注]①婉婉焉:柔美的樣子。6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2)好植竹

好:(3)能以節立身者鮮矣

鮮:(4)是誠有大過人者

誠:6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63.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然則以節言竹,復何以尚之哉!64.根據[甲][乙]兩段文字以及平時積累,完成下面的“亭”文化探究表格。亭名亭名由來寓情于亭愛晚亭①(杜牧《山行》)游覽楓葉美景,激揚文字,抒發攬勝感懷之心情。醉翁亭②自問自答,閑適自在,表達③的情趣。尚節亭亭建于竹林間通過描寫“竹”,運用④的表現手法,流露出對君子以節立志的贊美。探究結果:“亭”不僅是休憩之所,亦為古人怡情寄趣之載體,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2025·安徽安慶·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節選《鄒忌諷齊王納諫》)【乙】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①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②。——(節選《世說新語》)【注釋】①惶:通“遑”空閑。②神宇:胸襟氣度。6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妻私臣

私:(2)齊地方千里

地方:(3)曾俱坐一室

曾:(4)徐喚左右

徐:66.翻譯下列句子。(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2)扶憑而出,不異平常。67.根據選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選)》,鄒忌指出了齊王身邊的人,齊王難聽到真實的話;《世說新語(節選)》,世人以二王在的不同表現評定他們的深情氣宇。68.【甲】【乙】兩文突出了哪些人物的雅量?試具體分析。(2025·安徽阜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節選自歐陽修《醉翁亭記》)【乙】石渠之事既窮,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民又橋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亙石為底,達于兩涯,若床若堂,若陳筵席,若限閫奧①。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揭②跣③而往,折竹掃陳葉,排腐木,可羅胡床④十八九居之。交絡之流,觸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龍鱗之石,均蔭其上。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后之來者有能追予之踐履耶?得之日,與石渠同。(節選自柳宗元《石澗記》)[注]①限閫(kǔn)奧:門檻隔開的內屋。②揭:把衣服拎起來。③跣:光著腳丫。④胡床:一種可以折疊的輕便坐具。69.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已而夕陽在山

已而:(2)樹林陰翳翳:(3)上由橋西北下土山之陰陰:(4)若陳筵席

陳:70.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水平布其上流若織文響若操琴71.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2)古之人其有樂乎此耶?72.【甲】【乙】文段都表現了作者的心境,請結合內容簡要分析其心境的不同點。三、滿分沖刺練——以沖刺姿態挑戰滿分(2025·安徽合肥·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乙】衡①字仲平,七歲入學。每授書,又能問其旨義。久之,師謂其父母曰:“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遂辭去,如是者凡更三師。稍長,嗜學如饑渴,然遭世亂,且貧無書。嘗從日者②家見《書》疏義③,因請寓宿,手抄歸。衡夜思晝誦,身體而力踐之,言動必揆④諸義而后發⑤。家貧,食糠核菜茹⑥,處之泰然,謳誦之聲聞戶外。【注】①衡:許衡,宋元之際理學家。②日者:古時占卜的人。③疏義:古代注釋的一種。④揆:度量,考察。⑤發:實踐,行動。⑥糠核菜茹:這里指粗糙簡樸的食物。73.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主人日再食

食:

(2)腰白玉之環

腰:(3)嗜學如饑渴

嗜:

(4)嘗從日者家見《書》疏義

嘗:74.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兒穎悟不凡他日必有大過人者吾非其師也75.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2)遂辭去,如是者凡更三師。76.宋濂和許衡都曾經貧苦,但經過努力學習,終成大儒。請結合【甲】【乙】兩文,分析兩位大儒在學習方面有什么相同的成功之道。(至少答到一處)(2025·安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選自諸葛亮《出師表》)【乙】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jué),前足鼠,后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qióng)巨虛⑤也,食得甘草,必嚙⑥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蟨以走。蟨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此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蟲猶知比假⑦而相有報也,況于士君子之欲與名利于天下者乎!夫臣不復君之恩而茍營⑧其私門,禍之源也;君不能報臣之功而憚刑賞者,亦亂之基也。夫禍亂之原基,由不報恩生矣。(選自劉向《說苑卷六·復恩》)注:①[易]指古代典籍《易經》。②[德]報答、感激。③[縣祿]給予俸祿。縣,讀音xuán,“懸”的古字。④[逮]到了。⑤[蛩蛩巨虛]古代傳說中的異獸。⑥[嚙]咬。⑦[比假]互相親近、幫助。⑧[營]謀求。77.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意思。(1)先帝不以臣卑鄙

(2)由是感激(3)是獸也

(4)必嚙以遺蛩蛩巨虛78.文中畫線的句子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相應位置用“/”標出。此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79.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庶竭駑鈍,攘除奸兇。(2)為其假足之故也。80.【乙】文以蛩蛩巨虛與蟨的故事為喻,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用乙文中的語句填空),從中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示:(結合甲文內容、生活實際填空)。81.(2025·安徽合肥·一模)閱讀回答問題。【甲】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選自蘇軾《記承天寺夜游》)【乙】己卯上元①,余在儋耳②,有老書生數人來過,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從之。步城西入僧舍歷小巷,民夷③雜揉,屠酤④紛然,歸舍已三鼓矣。舍中掩關熟寢,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為得失?問先生何笑,蓋自笑也。然亦笑韓退之釣魚無得,更欲遠去⑤。不知釣者,未必得大魚也。(選自蘇軾《儋耳夜書》)[注]①上元:元宵節。②儋耳:古地名,今海南省西部地區。③民夷:漢族人、少數民族人。④屠酤:泛指店鋪的商販。⑤無得更欲遠去:韓愈(字退之)《贈侯喜》中有“君欲釣魚須遠去”的詩句,表示想釣到大魚就要到更遠、水更深的地方去。(1)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①念無與為樂者②予欣然從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