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縣五中高2022級高三第三次診斷性模擬考試歷史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4頁,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小題3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甘草嶺遺址是目前廣東地區揭露墓葬數量最多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遺跡現象復雜,出土遺物眾多,制作精美。共揭露出墓葬304座,灰坑窖穴225座,出土陶、石、玉等不同質地的文物702信息反映該地區()A.生產力水平有一定發展B.階級分化和私有制出現C.早期國家初始形態出現D.母系氏族社會發展情況【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期的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甘草嶺遺址出土遺物眾多,制作精美,尤其是發掘出的多件陶器、石器、玉器等隨葬品,級,材料并無隨葬品差異的對比,無法得出出現階級分化的結論,同時材料中也沒有指出隨葬品是歸個人還是集體所有,無法判斷私有制的產生,排除B項;早期國家的初始形態需要具備禮器、階級分化、宮殿等遺跡,材料并沒體現這些要素,排除C項;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父系氏族社會,而不是母系氏族社會。排除D項。故選A項。2.續做大官。而褚淵本是東晉舊族,之后成為劉宋政權的顧命大臣,卻將劉宋的印璽授予蕭梁統治者并進行)A.政權更迭政治動蕩B.傳統儒家忠君觀念受到了沖擊C.世族勢力逐漸壯大D.門閥成為專制統治的階級基礎【答案】B【解析】遷到北朝后繼續做大官。而褚淵本是東晉舊族,之后成為劉宋政權的顧命大臣,卻將劉宋的印璽授予蕭梁第1頁/共13頁統治者并進行勸進”可知,劉宋取代東晉政權后,王、謝兩大世家在劉宋政權中仍為顯貴,東晉舊族褚淵料并未講述政權更迭的過程,排除A項;材料未強調世家大族勢力逐漸壯大,排除C項;地主階級是專制統治的基礎,且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強調門閥對于專制統治的作用,而是門閥擁護支持不同政權,反映出傳統忠君觀念被沖擊,排除D項。故選B項。3.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內相”,還有退任宰相之職改做節度使仍享有宰相榮譽之銜或者更多由地方權勢強大的節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依然持有權力。這一現象反映了唐中期以后A.中央集權制走向衰落B.相權不斷分化君權得到強化C.中央決策機制的完善D.地方行政體制不斷得到優化【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退任宰相之職改做節度使和平定戰亂功臣在中央的權力依然保持,這使得地方的權力不斷擴大,進而弱化了中央集權,故A項正確;材料與君權和相權的關系無關,故B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中央決策的完善,故C項錯誤;材料的主旨為地方權力的擴大而沒有涉及地方行政體制的優化,故D項錯誤。4.子弟,毋念新民之舊惡而不與其善,彼一念而善,即善人矣;毋自恃為良民而不修其身,爾一念而惡,即)A.鄉約與十家牌法的相互配合B.儒學士人開始參與教化鄉里C.明代的鄉約逐漸帶有強制力D.鄉約教化與心學思想相結合【答案】D【解析】材料“毋自恃為良民而不修其身,爾一念而惡,即惡人矣。人之善惡,由于一念之間,爾等慎思吾言,毋王陽明是心學的代表人物,這些理念體現了心學思想。鄉約的內容是在對民眾進行道德教化,把心學思想融入到鄉約教化之中,D項正確;材料中未涉及鄉約與十家牌法相互配合的內容,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第2頁/共13頁項;在此之前可能已經有儒學士人參與教化鄉里的情況,排除B項;材料中并沒有體現鄉約帶有強制力的相關表述,主要強調的是道德教化,排除C項。故選D項。5.A.否認戰爭損害中國的國家主權B.揭示鴉片戰爭爆發的真正根源C.污蔑中方狂妄自大以混淆是非D.假借爭取外交平等為英國辯解【答案】D【解析】【詳解】這段話假借爭取外交平等為英國辯解,抹殺了鴉片戰爭的實質,其實質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把中國淪為其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故選D;材料說明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材料沒有涉及中國的國家主權受到損害的信息,排除A;鴉片戰爭爆發的真正根源是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材料無法體現,排除B;C不是其真實目的,排除。6.如表反映二人爭論的問題是1889年張之洞與李鴻章的爭論主張張之洞華之鐵皆是棄物?李鴻章惟鋼軌等項仍購西洋。A.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B.興辦煉鐵業可否舉借外債C.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孰重孰輕D.修筑鐵路與煉鐵孰先孰后【答案】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張之洞認為應該先煉鐵然后修筑鐵路,李鴻章認為應該先修筑鐵路然后煉鐵,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張之洞與李鴻章爭論“洋務運動要不要借鑒明治維新”“興辦煉鐵業可否舉借外債”“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孰重孰輕”方面的信息,排除ABC項。故選D項。7.20世紀30“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此曲的創作()第3頁/共13頁A.說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建立B.體現出東北地區豐富礦產資源C.反映了作者對國共合作的期盼D.表達了國人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曲創作的背景是東北地區被日本侵占、人民被迫流亡,歌詞體現了對家鄉(東北)的思念,即表達了國人1937AB項;材料中沒有國共兩黨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8.1979年,中國科學院將辦院方針概括為“側重基礎、側重提高,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1984年,提出的新辦院方針是“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積極而有選擇地參加發展工作,繼續重視基礎研究”。辦院方針的調整旨在()A.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B.提升自主創新能力C.促進科學技術人才流動D.貫徹“科教興國”戰略【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1979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這表明當時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初期,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因此辦院方針調整為側重基礎研究和提高科研水平,以服務于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到了1984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深入發展,中國科學院提出的新辦院方針是“大力加強應用研究,積極而有選擇地參加發展工作,繼續重視基礎研究”,這表明辦院方針的調整旨在更好地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大局,將科學研究與國家的現實需求相結合,A項正確;雖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是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這次辦院方針調整的主要目的,排除B項;辦院方針的調整主要關注的是科研方向和服務的對象,而不C19951979年和1984年,因此D項與時間線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9.16世紀末17世紀初,荷蘭熱衷于極地探索。1594年巴倫支率船隊抵達北緯72°附近,1596年再次深入,發現斯瓦爾巴群島。1609年,荷蘭委托哈得遜探索北冰洋通往亞洲之路。這些探險活動()A.開闊了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B.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C.導致了國際貿易中心的轉移D.推動了各種疾病在美洲流行第4頁/共13頁【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世界。16世紀末17世紀初歐洲的極地探索抵達了很多此前人類不夠了解的地區,增加了地理知識,開闊了人類視野,A項正確;15世紀末16世紀初新航路的開辟拉開了歐洲海外擴張的序幕,排除B項;新航路開辟導致了國CDA項。10.19應越來越依靠非洲和東方國家:化學工業對椰油的需求日益依賴東南亞。為此,當時歐洲多國()A.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線B.發展起罪惡的黑奴貿易C.擴大對東方的商品輸出D.爭相擴張和爭奪殖民地【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世紀中葉以后(歐19需求,爭相擴張和爭奪殖民地,D項正確;開辟新航路和發展黑奴貿易在19世紀前已經開始,排除AB項;根據材料可知,當時歐洲多國爭相擴張和爭奪殖民地以獲得工業原料,C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1527)A.導致了君主乾綱獨斷B.促進了財富普遍增加C.有利于民族國家形成D.擴大了路德教的影響【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6世紀英國。據材料可知,英王亨利八世認為,國王有權管理教會,引導民眾服從君主,加強了國王對于英國教會的控制,增加了王室的權力,使得英國的教會具有明顯的英格蘭民族特征,這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C項正確;A他的民眾和國家創造財富”并未真正得到實行,排除B項;材料中亨利八世主要是主張國王控制教會,并未支持在英國推行路德教,無法得出擴大了路德教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C項。第5頁/共13頁12.1838年普魯士通過雇主責任制法案以強化雇主在工傷事故中的責任;1845年《工業法典》規定對疾病和生活困難者提供福利基金制度,并授權地方當局對工人實行疾病保險;1861年《商業保險法》把店員一年內連續生病三個月期間工資照發作為明文規定的一項權利。這反映了當時普魯士()A.國家統一促進法制建設B.福利國家制度形成C.政府放棄自由放任政策D.工業化推進社會治理【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的普魯士。據題意可知,從1838年開始,普魯士不斷出臺保護工人權益的法令法律,而此時正是工業革命期間,所以材料內容反映的是工業化發展推動了社會治理的進步,D項正確;截止到1861年,德意志地區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排除A項;福利國家制度出現于二戰結束以后,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普魯士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不涉及自由放任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13.下表是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金融業發展大事件。這主要得益于()時間事件1984年11上海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規范化股票月1990年12我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開業月1994年4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上海落成營業月1996年1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在上海建立月A.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B.對外開放程度的加深C.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D.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答案】C【解析】第6頁/共13頁年1219941984A排除B項;市場經濟體制基本確立在21世紀初,排除D項。故選C項。14.場經濟。在20世紀90年代的某內陸城市,政府積極推動商業發展,建立大型商業中心,鼓勵民眾創業經商,然而在教育資源分配上,卻出現了商科類專業報考火爆,而傳統文史類學科則備受冷落的現象,與之相伴的是當地歷史文化遺跡的保護資金也面臨短缺。這主要表明()A.商業繁榮與文化傳承的零和博弈B.功利主義思潮對教育文化的侵蝕C.經濟轉型觸發社會資源錯配連鎖反應D.現代性焦慮下歷史文化的式微根源【答案】C【解析】世紀90金也面臨短缺的現象,主要是政府對商業的鼓勵和推動,這種經濟政策的轉型,引發了社會資源錯配連鎖項正確;材料主要體現的商業發展過程中社會資源配置出現的問題,A項與處理不符合,排除A項;BC項;DB項。15.的儀式,9世紀封臣的效忠誓詞如下: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這說明西歐封君封臣()A.等級森嚴,層層分封B.是工商業發展的產物C.具有雙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D.普遍奉行契約意識【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可知,封君賞賜土地給封臣,封君必須保護封臣,封臣要忠誠于第7頁/共13頁封君,具有雙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C項正確;西歐封君封臣具有等級森嚴,層層分封的特點,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項;西歐封君封臣制度是自然經濟的產物,排除B項;材料說明西歐封君封臣具有雙向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普遍奉行契約意識”材料中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16.21全球消費的特征。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物質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借助信息網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為實物產品的使用者提供信息技術支持。材料主要說明()A.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加快B.人們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C.經濟全球化的空間在不斷拓展D.信息技術變革服務于國家利益需要【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當今世界。根據材料可知,題干指出不斷涌現的新型信息服務模式都具有全球消費的特征,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并未涉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情況,排除A項;材料主題是信息技術在全球擴展和應用,人們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材料帶來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涉及信息技術變革與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唐時期都將糧食視為國家管控的戰略物資,以國有官營的方式統一管理糧食調運、中轉、分配。漢唐用以儲備糧谷的官方和民間倉廩種類繁多,形成了倉、廩、庾、囷、窖等十余種倉儲類型,形成了以常平倉、正倉、太倉、軍倉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貯”和以義倉、社倉為代表的民間“分散存放”現象。皇家倉廩因其重要性與規模性,承擔了更為廣泛的賑濟職責;而民間系統則有效彌補了在官方難以維系時的不足,顯示出對于百姓生活的保障屬性。——摘編自韓國河、王祖遠《漢唐時期儲糧制度和方式之變遷》材料二中國糧食進口歷史悠久,北宋真宗時期曾經輸入占城稻3萬石,用作改良稻種。清代康乾之際,清政府鼓勵商人從東南亞輸入米谷。鴉片戰爭后,據海關統計,1867—1947年的81年中,78年有糧食進口,其中大米、小麥、面粉分別進口約6.607億、1.568億、1.391億擔,三項合計共約9.0266億擔。81年中只有1917、1919、1920三年糧食貿易出超,分別約出超26萬擔、750萬擔和萬擔,其余78年分別共約入超6.02億擔、1.104億擔、1.127億擔,三項合計共約入超8.2517億擔。第8頁/共13頁——摘編自徐暢《近代中國糧食進口的歷史啟示》材料三目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國內糧食市場保持供應充足、運行平穩的良好態勢。糧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17%-18%的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小麥、稻谷庫存量能夠滿足全國人民1年以上口糧消費需求。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涵蓋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社會儲備的多層次、全方位糧食儲備體系。京津滬渝等36個大中城市主城區成品糧儲備保障能力在15天以上。——摘自新華社《守住管好“天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1)根據材料一、概括漢唐時期政府管控糧食的措施。(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糧食進出口現象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時期我國糧食安全生產的意義。綜合材料一、二、三、說明糧食生產與國家治理的關系。【答案】(1)政府重視,統一管理;廣設倉、廩等儲糧設施;建立起官方與民間相互輔助的儲糧體系;管3點即可)(2)特征:進口糧食作物種類增加;糧食進口總量大;糧食進出口整體呈入超狀態。原因:世界聯系加強,市場上流通的糧食類型增加;傳統小農經濟的制約;近代中國政局動蕩,影響糧食生產;農業科技落后,3點即可)(3)意義:提升了糧食自給率,滿足了國內市場基本需求;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促進了民生福祉、經3點即可)關系:糧食安全生產關乎國家安全;1點即可,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問1詳解】糧食調運、中轉、分配”可知,政府重視,統一管理;據材料一“倉廩”可知,廣設倉、廩等儲糧設施;據材料一“形成了以常平倉、正倉、太倉、軍倉為代表的官方‘集中存貯’和以義倉、社倉為代表的民間‘分散存放’現象”可知,建立起官方與民間相互輔助的儲糧體系;據材料一“賑濟職責”可知,管控糧食重視賑災等。【小問2詳解】口糧食作物種類增加;據材料二“進口約6.607億、1.568億、1.391億擔”可知,糧食進口總量大;據材第9頁/共13頁料二“三項合計共約9.0266億擔”“三項合計共約入超8.2517態。第二小問是原因:據材料二“鴉片戰爭后”“大米、小麥、面粉”及結合所學可知,世界聯系加強,市場上流通的糧食類型增加;結合所學從傳統小農經濟的制約、近代中國政局動蕩、農業科技落、列強傾銷糧食的角度分析。【小問3詳解】運行平穩的良好態勢”可知,提升了糧食自給率,滿足了國內市場的基本需求;據材料三“糧食庫存充裕,高于起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涵蓋中央儲備、地方儲備、社會儲備的多層次、全方位糧食儲備體系”及結合所學可知,促進了民生福祉、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結合所學從世界糧食安全的角度分析。第二小問是關系:據材料一“漢唐時期都將糧食視為國家管控的戰略物資”、材料三“我國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可知,食總產量連續9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小麥、稻谷兩大口糧品種實現百分之百自給”可知,國家治理的改善有利于糧食生產;結合所學還可以從耕地紅線、國家要重視農業科技投入、維護農民利益等角度分析。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國際關系體系由彼此相關、互相依存,但又不同于其所處環境的一系列基本因素構成,該體系形成與發展的動力來自體系內部各種要素之間和體系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產力作為推動人類歷史前進和不同國家綜合國力增長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也是促使國際關系體系或國際格局發展變遷的原動力。不過,應當看到,在近現代世界歷史上,科技革命只有與地緣環境、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民族傳統等諸多要素的變化、變遷相互交織、結合,才能促成特定國家于特定階段上的國勢消長和霸權興替。——據(美)莫頓·卡普蘭《國際政治的系統和過程》等整理題明確,持論有據,闡述充分,邏輯清晰)【答案】示例一:論題:科技與經濟革命推動國際格局的演變。闡述: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顯著發展,生產力的巨大進步使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從而深刻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調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美國、德國迅速崛起,英國、法國逐漸落后。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兩大軍事集團形成,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形成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西歐的第10頁/共13頁復興、日本的崛起,使得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壓倒性的經濟優勢。之后,兩極格局瓦解,冷戰的結束為歐洲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除歐盟外,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政治力量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綜上所述,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社會的進步,使得國際關系發生調整,國際格局經歷了從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到兩極格局再到多極化趨勢加強的演變進程。示例二:論題:國家力量對比的變化推動了國際格局的演變。闡述:20世紀初,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與重新瓜分世界的斗爭,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削弱了歐洲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動搖了歐洲的世界優勢地位。美國的參戰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始改變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二戰后歐洲實力衰落,美蘇空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瓦解,世界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多極化趨勢繼續發展。總之,國家間力量對比的變動引起國家國際地位的變動,最終導致國際格局發生變化。(“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卷唯一標準答案)【解析】【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近現代世界。根據“生產力作為推動人類歷史前進和不同國家綜合國力增長的最根本原因,自然也是促使國際關系體系或國際格局發展變遷的原動力。不過,應當看到,在近現代世界歷史上,科技革命只有與地緣環境、國內政治經濟體制、民族傳統等諸多要素的變化、變遷相互交織、結合,才能促成特定國家于特定階段上的國勢消長和霸權興替”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對于國際格局的發展具有推動作用,由此可擬定論題為科技與經濟革命推動國際格局的演變。結合所學內容可知,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顯著發展,生產力的巨大進步使國家實力不斷增強,從而深刻影響著國際格局的調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美國、德國迅速崛起,英國、法國逐漸落后。由于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兩大軍事集團形成,最終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后形成了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西歐的復興、日本的崛起,使得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形成壓倒性的經濟優勢。之后,兩極格局瓦解,冷戰的結束為歐洲統一提供了歷史機遇。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除歐盟外,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政治力量也在不斷發展壯大,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最后得出結論,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巨大飛躍和社會的進步,使得國際關系發生調整,國際格局經歷了從凡爾賽一華盛頓體系到兩極格局再到多極化趨勢加強的演變進程。也可以從其他角度擬定論點進行論述,如從國際力量對比的角度闡述對國際格局的影響,結合所學進行論第11頁/共13頁述,言之有理亦可。19.閱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護理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2025
- 2025年執業醫師知識點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相關法律的整合試題與答案
- 2025年經濟法考生熱點試題及答案
- 完整的2025年文化概論試題答案
- 2025年衛生資格考試在線復習試題與答案
- 政府創新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的試題及答案
- 職業生涯中應注意的事項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執業護士考試策略與試題答案
- 行政法與社會信任的關系試題與答案
- 河南省開封市等2地2025屆高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英語+答案
- 北師大版2025三年級語文下學期期中課堂知識檢測考試
- 2024年甘肅蘭州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答案解析
- 寧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招聘13名事業編制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延安精神知識講座課件
- 企業宣傳崗試題及答案
- 搜索三力測試題及答案
- 華為市場面試題及答案
- 特種設備操作人員培訓管理制度
- 旅游港澳7天計劃
- 數據庫應用技術-第三次形考作業(第10章~第11章)-國開-參考資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