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1頁
重慶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2頁
重慶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3頁
重慶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4頁
重慶市某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慶市南開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期末物理試卷

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8小題,共36分。

1.下列關于某名初二學生的相關數據不符合實際的是()

A.質量約50kg

B.身高約1.58m

C.百米賽跑成績約14s

D.雙腳靜止站立時對水平地面的壓強約50Pa

【答案】D

【解析】解:4、一個初中生的質量約為50題,故A符合實際;

B、成年人的身高約為1.7小,初中生的身高略小一些,約為1.58小,故3符合實際;

C、初中生跑一百米的時間約為14s,故C符合實際;

D、初中生對地面的壓力等于重力,F=G=mg=5Qkg義1QN/kg=5QQN,受力面積大約S=

500cm2=0.05m2,壓強約為p=£=女==1xlO’pa,故。不符合實際。

廠SS0.05mz

故選:Do

(1)根據成年人的身高、初中生的質量進行判斷;

(2)初中生跑一百米的時間約為14s;

(3)先算出初中生的體重、估測出雙腳的面積,然后根據壓強公式計算計算他對地面的壓強。

本題考查了學生的估算能力,要求學生平時對常見物體的質量、長度、時間、面積等有所了解,還要注意

生活經驗的積累。

2.物理學的發展歷程,離不開做出過大量貢獻的科學巨匠,以下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A.亞里士多德認為,運動無需力維持

B.哥白尼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地心說

C.伽利略是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他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D.牛頓提出了狹義相對論理論,推動了物理學科新的發展

【答案】B

【解析】解:4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運動的原因,即運動需要力維持,故A錯誤;

8、哥白尼是著名的天文學家,自然科學的先驅,他用日心說否定了影響人類達千年之久的托勒密地心

說,有力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故B正確;

C、伽利略是實驗物理學的先驅,他率先用望遠鏡觀察天空,由此得到的關于天體運行的結果有力地支持

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萬有引力定律是牛頓建立的,故C錯誤;

。、愛因斯坦被譽為20世紀杰出的物理學家,他提出了相對論,實現了物理學新的革命,故。錯誤。

故選:Bo

知道物理學家的名字并且知道物理學家的貢獻。本題根據對重大貢獻的科學家的認識寫出答案。

本題考查了物理學家和他們的貢獻,出題意圖是為了讓同學們了解物理學史。

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與響應“雙減”號召,學校舉行了清春?成

長》詩歌朗誦大賽,以下四個選項中解釋不正確的是()

A.朗誦者的聲音是通過其聲帶振動產生的

B.噫亮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中的

C.主持人使用話筒是為了提高其發出聲音的音調

D.禁止觀眾在多功能廳中大聲說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答案】C

【解析】解:力、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朗誦者的聲音是其聲帶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噫亮的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到現場觀眾耳中的,故B正確;

C、主持人使用話筒是為了提高聲音的響度,故C錯誤;

D,禁止觀眾在多功能廳中大聲說話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正確。

故選:Co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

(3)物理學中把人耳能感覺到的聲音的強弱稱為響度,把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

(4)防止噪聲污染可以從噪聲的產生、噪聲的傳播及噪聲的接收這三個環節進行防止。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聲音的產生、聲音三個特征,以及減弱噪聲的途徑等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是一道基礎

題。

4.如圖所示,下列現象中可用光的直線傳播來解釋的是()

A.地上的鴿影

【答案】A

【解析】解:4地上的鴿影,影子是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故A正確;

3、水中橋的倒影,屬于平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錯誤;

C、汽車后視鏡中的景物,屬于凸面鏡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錯誤;

。、從水球看到的倒立人臉,聲音凸透鏡形成,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錯誤。

故選:Ao

逐項分析各情景利用的關系知識進行作答。

本題考查了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屬于光學基礎題。

5.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質量與重力成正比B.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C.重力的方向始終垂直向下D.重力只作用在物體的重心上

【答案】B

【解析】解:4物體的重力與質量成正比,質量與重力無關,故A錯誤;

3.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故B正確;

C.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的,故C錯誤;

D重力是因地球對物體的引力而產生的,物體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故D錯誤。

故選:Bo

(1)質量與重力無關;

(2)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重力;

(3)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的;

(4)物體的各部分都受重力,重心只是重力的等效作用點。

此題考查重力、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等,屬于基礎知識考查,難度不大。

6.下列有關摩擦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B.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方向相反

C.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面積有關

D.鞋底凹凸不平,是通過改變壓力來增大摩擦

【答案】B

【解析】解:4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相對運動,而不是阻礙物體的運動,所以摩擦力可能是動力,故A

錯誤;

8、滑動摩擦力總是和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故B正確;

C、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有兩個:一是壓力的大小,二是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故C錯誤;

。、鞋底凹凸不平,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來增大摩擦,故。錯誤。

故選:So

當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之間有壓力的作用,已經發生相對運動或有相對運動的趨勢時,會在兩個接觸面上

產生滑動摩擦力,滑動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該題考查了滑動摩擦力的產生條件和摩擦力的方向及其影響因素,屬于基礎題。

7.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是5:3,體積之比是10:3,則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是()

A.1:2B.2:1C.9:5D.50:9

【答案】A

【解析】解:由題意可知,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小平:mz=5:3,體積之比U平:=10:3,

由p=£可得,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7^=^X-^=|x^=i

rV乙m7Pm3102

C-i----乙甲

U乙

故選:Ao

知道甲、乙兩種物質的質量之比和體積之比,根據P=£求出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

本題考查了密度公式的簡單應用,計算過程要注意各物理量之間的關系不要顛倒。

8.密度知識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下列關于密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頭裂開后密度減小

B.1的冰與水的密度相等

C.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球內氣體質量不變,密度變小

D.為減輕質量,比賽用的自行車采用強度高、密度小的材料制造

【答案】D

【解析】解:4密度與物體的形狀無關,即石頭裂開后密度不變,故A錯誤;

A根據p=£可知,冰與1的水,質量相同,冰的體積大,所以冰的密度小,故B錯誤;

C.乒乓球不慎被擠癟但無破損,球內氣體質量不變,體積變小,所以密度變大,故C錯誤;

D自行車的體積一定,材料的密度越小,自行車的質量越小,為減輕質量,所以比賽用的自行車采用密度

小的材料制造,故。正確。

故選:Do

(1)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有關,與物質的質量、體積無關;

(2)密度公式為p=~

(3)制作不同的物體選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據物體的用途來決定的。用密度公式分析。

本題考查了密度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要學會用我們學過的知識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9.甲、乙物體從同一位置出發,水平向東做直線運動,他們的路程s隨時

間t變化的情況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乙相對于甲在水平向西運動

B.甲在2s內所走的路程為10m

C.乙做變速直線運動,且越來越快

D.當t=2s時,物體甲、乙之間的距離為20nl

【答案】A

【解析】解:4由圖示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兩物體都水平向東運動,以甲為參照物,乙是相當于

向甲的反方向運動的,所以乙是向西運動的,故A正確;

A由圖示知,甲在2s內走的路程為20小,故8錯誤;

C由圖示知,乙的s-t圖像是一條傾斜的直線,所以乙做勻速直線運動,故C錯誤;

。.兩物體同時同地同向出發,t=2s時,甲通過的路程為206,乙4s通過的路程為20m,則時間為2s時,

乙通過的路程為10m,那么t=2s時,甲、乙的距離s=s用一s7=20m-10m=10m,故。錯誤。

故選:Ao

(1)由圖像知,甲、乙的s-t圖像都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說明通過的路程與其時間成正比,即甲、乙保

持勻速直線運動,根據〃=9可求速度,然后根據參照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2)由速度公式變形可求得甲乙2s時兩者的路程,相減可得物體甲、乙之間的距離。

此題考查了s-t圖像的分析和平均速度計算公式的應用,根據圖像特點確定物體運動狀態,是解決此類問

題的第一步。

10.下列關于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正確的是()

A.彈簧測力計制作原理是,彈簧所受拉力與長度成正比

B.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放置待測物體后不能再調節平衡螺母

C.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該與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垂直

D.使用排水法測量固體的體積時,“適量”的含義是既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會溢出量筒

【答案】B

【解析】解:4彈簧測力計制作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故A

錯誤;

3、天平使用有兩次調平,一次是測量前的調平,通過調節平衡螺母調平,二是測量時,通過加減祛碼和

移動游碼調平,故3正確;

C、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該與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平,即平視,不能俯視或者仰視,故

C錯誤;

。、使用排水法測量固體的體積時,“適量”的含義是既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會超過量筒能夠測量的

最大體積,故。錯誤。

故選:So

(1)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跟彈簧的伸長量成正比;

(2)使用天平時,測質量前,先調節天平橫梁平衡;

(3)使用量筒測量水的體積,讀數時視線應該與水平面的凹形底部相平;

(4)使用排水法測量固體的體積時,“適量”的含義是既能浸沒物體,且浸沒后不會超過量筒能夠測量的

最大體積。

此題考查的是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天平使用方法、量筒的讀數方法、排水法,屬于基礎知識。

11.第24屆冬奧會將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在北京市和張家口市聯合舉行,關于歷屆冬奧會的部分比賽項

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狀態不變

B.被推出的冰壺在水平冰面上減速滑行時受力平衡

C.被擊打的冰球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D.滑雪運動員的速度越快越難停下,是因為其慣性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答案】C

【解析】解:力、短道速滑運動員勻速過彎道時運動方向發生改變,所以運動狀態改變,故A錯誤;

3、做減速運動的冰壺處于非平衡狀態,受力不平衡,故B錯誤;

C、被擊打的冰球由靜止開始運動,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故C正確;

。、物體的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速度大小無關,故。錯誤。

故選:Co

(1)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變;

(2)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處于平衡狀態;

(3)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4)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慣性的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本題主要考查了對運動狀態的理解,對平衡狀態的判斷,對力的作用效果與慣性影響因素的認識,屬基礎

題。

12.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階段,長期看手機、電腦等屏幕,會用眼過度,容易得近現限。下列關于近視眼成

像情況及其矯正原理圖正確的是()

甲乙丙丁

A.甲和乙B.丙和丁C.甲和丁D.丙和乙

【答案】A

【解析】解:

由圖知,甲圖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所以甲圖表示近視眼的成像情況;

近視眼應佩戴對光線具有發散作用的凹透鏡來矯正,則乙圖是近視眼的矯正原理圖,故A正確,88錯

誤。

故選:Xo

(1)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對光線的會聚作用太強,使遠處物體射來的光線會聚在視網膜的前方,近視眼配

戴凹透鏡進行矯正;

(2)遠視眼的晶狀體較薄,會聚能力較弱,看近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后面,遠視眼配戴凸透鏡

進行矯正。

圖示的四個圖來源于課本,分別表示了遠視眼和近視眼的成因與矯正的光路圖。明確近視眼與遠視眼的成

因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13.放滿水的游泳池看起來很淺,但實際很深,不能隨便下水,以下能正確說明原因的是()

【答案】B

【解析】解:人看到池底變淺是由于從池底反射的光線由水中進入空氣時,在水面上發生折射,折射角大

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進入人眼,人眼逆著折射光線的方向看去,就會覺得池變淺了,故ACD錯誤,B正

確。

故選:B。

(1)光從水中斜射入空氣中時會發生光的折射現象,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人眼能夠看到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物體反射的光進入了人的眼睛。

此題考查了光的折射現象,屬基礎題目。

14.有一只裝滿貨物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圖所示,小南同學用水平向右的

力去推箱子,但沒有推動,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小南對箱子的推力小于箱子與地面間的摩擦力

B.小南對箱子的推力與箱子對地面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

C.箱子所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D.箱子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

【答案】D

【解析】解:

A、小南用水平向右的力推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沒有推動,所以箱子處于靜止狀態;箱子在水平方

向上所受的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故A錯誤;

3、小南對箱子的推力與箱子對地面的摩擦力沒有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不是一對平衡力,故B錯誤;

C、箱子所受到的重力與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兩個力,不是一對相互作用力,故C

錯誤;

。、箱子對地面的壓力和地面對箱子的支持力同時作用在地面和箱子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對相

互作用力,故。正確。

故選:Do

(1)物體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二力平衡的條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

反、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且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2)相互作用的兩個力的特點是: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本題主要考查了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的辨析、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解決此題的關鍵

是找出題目中暗含的條件,箱子處于靜止狀態即平衡狀態,受力平衡。

1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體豎直向上運動時,沒有慣性

B.小融推動購物車加速向前運動,人推車的力大于車對人的作用力

C.小江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上立定跳遠,向列車行駛反方向跳,會離列車上的起跳點更遠

D.重力為500N的杠鈴靜止在水平面上,小渝用400N的力豎直向上去提時,杠鈴所受合力為ON

【答案】D

【解析】解:4慣性是物體保持其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它是物體的一種固有屬性,與

物體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和方向、物體的運動狀態等因素都無關,故A錯誤;

3、小融推動購物車時,人推車的力和車推人的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其大小相等,而購物車能加速運

動,是因為購物車受到的推力大于車所受的阻力,故8錯誤;

C、在勻速直線行駛的列車上立定時,人相對車是靜止的,由于人自身具有慣性,則向列車行駛方向和行

駛的反向跳遠,距離是一樣的,故C錯誤;

D、用400N的力提重力為500N的杠鈴時,提不動杠鈴,所以杠鈴仍處于靜止狀態,所受的力是平衡力,

合力為0,故。正確。

故選:Do

(1)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稱為慣性,慣性是物體固有的屬性,一切物體都具有慣性;

(2)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3)人在跳遠時,由于慣性,人在空中還要在水平方向上和車以同樣的速度勻速運動,這和人站在靜止的

火車上是一樣的,所以朝各個方向跳都一樣遠;

(4)處于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其所受合力為零。

本題考查了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力的合成、慣性等知識點,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但總體難度不是

很大,屬于中檔題。

16.一個靜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從t=0s開始受到一個水平向右拉力廠的作用,如圖甲所示。將物體的

s-t圖像記錄在圖乙中,則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t=I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ON

B.在4?6s的過程中,拉力F大小不變

C.物體0?6s內,物體一直處于平衡狀態

D.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階段的速度大小為4m/s

【答案】B

【解析】解:4由s-t圖象可知,0?3s內物體運動的速度為0,處于靜止狀態,受到的拉力與靜摩擦力

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t=ls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不為零,故A錯誤;

8、由圖知物體在0?3s內靜止,拉力逐漸增大,4s以后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處于平衡狀態,拉力與滑動

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由于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滑動摩擦力不變,所以拉力尸不

變,故B正確;

C、0?3s內物體運動的速度為0,處于平衡狀態;3s?4s內,物體的速度發生了變化,處于非平衡狀態,

4s?6s內,物體的速度不變,處于平衡狀態,故C錯誤;

D、由圖知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階段的速度為〃=:=孚=3zn/s,故O錯誤。

t2s'

故選:Bo

(1)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受平衡力,根據拉力判斷出t=1s時的摩擦力;

(2)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定F的大小變化情況;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有

關;

(3)根據圖像分析速度的變化,然后判定物體的運動狀態;

(4)由圖和u=:算出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階段的速度。

本題考查學生對圖象的認識,要求能熟練讀圖,并能結合運動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

17.如圖所示,一只盛水的容器固定在一個小車上,在容器中分別懸掛和拴住一只鐵球|'J_?

政余一苴;一耳乒號”

和一只乒乓球。容器中的水和鐵球、乒乓球都處于靜止狀態。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

運動時,兩球的運動狀況是(以小車為參照物)()

A.鐵球向左,乒乓球向右B.鐵球向右,乒乓球向左

C.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左D.鐵球和乒乓球都向右

【答案】A

【解析】解:因為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由于慣性,鐵球和乒乓球都有向左運動趨勢,但由于與同體積的

“水球”相比鐵球的質量大,慣性大,鐵球的運動狀態難改變,即速度變化慢,而同體積的水球的運動狀

態容易改變,即速度變化快,而且水和車一起加速運動,所以小車加速運動時,鐵球相對于小車向左運

動,同理由于與同體積的“水球”相比乒乓球的質量大,慣性大,所以相對于乒乓球不容易改變運動狀

態,乒乓球向右運動。

故選:Ao

當容器隨小車突然向右運動時,鐵球由于慣性要保持原來狀態,故相對小車向左運動;當容器隨小車突然

向右運動時,容器中的水也有慣性,故也有相對小車向左運動的趨勢,水的密度大于整個乒乓球的密度,

故乒乓球故相對小車向右運動。

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做慣性。原來靜止的物體具有保持靜止狀態的性質;原來處于運動的物

體,具有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本題的難度在于這兩個小球分別在一只盛水的容器中,因此解題

時要考慮水的密度大于整個乒乓球密度,水的密度小于整個鐵球密度等,總之此題有一定的拔高難度,屬

于難題。

18.物理課代表陽陽在抱作業去辦公室時,用雙手水平地夾住一疊作業,簡

化后如圖所示,已知他在這疊作業的兩端單手可施加的最大摩擦力均為

60N,每本作業的質量為300g,作業與作業之間能產生的最大摩擦力為45N,則陽陽能水平夾住不滑落的

作業本數最多為()

A.30B.32C.40D.42

【答案】B

【解析】解:每本作業的質量為300g=0.3的;設所有的作業本為n本,則所有作業本的總重力:G=

nmg=nx0.3kgxION/kg=nx.3N,

將所有作業本當作整體,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則根據二力平衡可得:

2f最大NG,即2x60NNnx3N——①

除最外側兩本作業本(71-2本),將剩余作業本當作整體,剩余作業本的總重力:G'=(ji-2)mg=(ji-

2)x03kgxION/kg=(n-2)x3N

在豎直方向上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則根據二力平衡可得:2/2G',

即2X45N>(n-2)x3N----②

聯立①②可得:nW32,故最多可以有32本作業本。

故選:B。

設所有的書為n本,根據G=根。表示出所有書的重力,再將所有書當作整體,對其受力分析,并根據二力

平衡表示出重力與靜摩擦力間的關系式;再考慮除最外側兩本書(n-2本),受力分析,根據二力平衡表示

出重力和靜摩擦力間的關系式,聯立關系求解。

本題考查二力平衡條件的應用,關鍵會靈活選擇研究對象,屬于難題。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8小題,共16分。

19.如圖所示,甲圖中為新型冠狀病毒在30萬倍電子顯微鏡下成的像,該病毒圖像的整體寬度為

cm,乙圖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N。

甲乙

【答案】3.602.6

【解析】解:⑴由圖知:亥U度尺上1的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的長度是0.1cm=加稅,即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爪機;

病毒圖象左側與3.00cm對齊,右側與660cm對齊,所以物體的長度為L=6.60cm-3.00cm=3.60cm;

(2)由圖中,彈簧測力計每一個大格是IN,每一個小格是0.2N.一定要從數值小的往數值大的順序讀,力的

大小為2.6N。

故答案為:3.60;2.6o

(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使用刻度尺時要明確其分度值,起始端從0開始,

讀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體的長度;起始端沒有從0刻度線開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線為起點,讀出末端刻

度值,減去起始端所對刻度即為物體長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位;

(2)首先確定彈簧測力計的分度值,再根據指針位置讀數。

本題考查了刻度尺和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是一道基礎題。

20.如圖所示,小融在馬路邊用手機先后拍了兩張街景照片,若以小轎車為參照物,大卡車向(選填

“左”或“右”)運動;若以地面為參照物,運動速度最大的是(選填“小轎車”、“大卡車”或

“自行車”)。

【答案】右小轎車

【解析】解:從圖上可以看出,當選擇小轎車為參照物時,在第一張照片中,小轎車和大卡車的車頭是對

齊的,在第二張照片中,大卡車相對于小轎車的位置偏右了,所以大卡車以小轎車為參照物時是向右運動

的;

從圖上可以看出,兩圖的時間間隔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時間內比較三者通過的距離,發現大卡車相對于背

景通過的距離最短,小轎車相對于背景通過的距離最長,由u可知,小轎車運動速度最大,大卡車的速

度最小。

故答案為:右;小轎車。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是運動的,若不改

變,則是靜止的。

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主要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這就

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21.如圖所示,雨天后的夜晚,小融同學背著月光在行走,為不踩到地面上的積

水,應走地面上較(選填“亮”或“暗”)處,因為此時月光射到地面上的

積水處,發生的是(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

【答案】亮鏡面反射

【解析】解:雨天后的夜晚,背著月光在行走,地面的積水發生的是鏡面反射,反射光線比較集中,幾乎

沒有進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來較暗的是積水;而地面發生漫反射,有光線進入人的眼睛,所以看起來較

亮的是地面,此時為不踩到地面上的積水,應走地面上較亮處。

故答案為:亮;鏡面反射。

人看到物體的條件:物體發光或反射光,物體發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能進入人的眼睛。

平行光射向平而光滑的反射面,反射光線平行射出,這種反射是鏡面反射;平行光射向凹凸不平的反射

面,反射光線射向四面八方,這種反射是漫反射。

本題考查了鏡面反射與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屬基礎題,難度不大。

22.如圖甲所示,電動扶梯運行時,站在扶梯上的小剛相對地面是(選填“運動”或“靜止”)的。如

圖乙所示,小剛用20N的水平推力推著行李車在水平路面上勻速直線前進,為了加快速度,小剛將推力增

大到30N,則此時行李車受到的摩擦力為N。

甲乙

【答案】運動20

【解析】解:電動扶梯運行時,站在扶梯上的小剛相對于地面位置發生了變化,所以是運動的。

行李車在水平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對平衡力,因此摩擦力為20N;推力增大

到30N,行李車對地面的壓力、與地面的接觸面粗糙程度均不變,則摩擦力不變,仍為20N。

故答案為:運動;20。

在研究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時,要看物體的位置相對于參照物是否發生改變,若改變,則是運動的,若不改

變,則是靜止的。

物體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推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和接觸面的粗

糙程度有關,與運動速度無關。

判斷一個物體是運動還是靜止,主要取決于所選的參照物,參照物不同,物體的運動情況可能不同,這就

是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能利用二力平衡狀態摩擦力的大小,并知道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是解答的關鍵。

23.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36N,若改用天平測該物體的質量,其示

數應為kg;若把它帶到月球上,質量為3(物體在月球上所受重力約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答案】3.63.6

【解析】解:一個物體豎直懸掛在彈簧測力計上,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36N,可知物體的重力G=

36N,

物體的質量m=-=彳-=3.6kg;

glON/kg。

故若改用天平測該物體的質量,其示數應為3.6kg;

因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若把它帶到月球上,質量不變,仍為3.6kg。

故答案為:3.6;3.6。

由重力公式得到物體的質量,質量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不隨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本題考查重力公式的應用和質量的概念,屬于基礎內容,難度不大。

24.現有a、6兩個小球,分另!J由Pa=3g/cm3、為=2g/cm3的兩種材料制成,兩小球質量之比為小。:

mb=3:4o體積之比為《:Vb=3:4?若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則球是空心的;若將此空心球的空

心部分裝滿水,則該球所加水的質量與加水后的總質量之比為O

【答案】a1:7

【解析】解:根據密度的計算公式p=£可得,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比)

y^

盧=舞=^^=1:2=2:4,

b實再2g/cm3

只有一個球是空心,小于兩球的體積之比3:4,而實心部分的材料體積之比為2:4;a球的體積大于其材

料的體積,故a球一定是空心,b球一定是實心。

因兩球的體積之比為

/:Vb=3:4則可設a球的體積為3U,b為鐘,由前面計算可知a球材料的實心體積為2憶則空心部分的

體積

%空=%一/實=31/—2'=心

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水的體積等于空心部分的體積,則該球所加水的質量與加水后的總質量之比

為m水:ma^=(p^xiz):(pax2,+p次xU)=1:(2x3+1)=1:7。

故答案為:a;1:7o

知道兩種材料的密度、兩小球的質量之比,根據p=蔡求出a、b兩種材料的體積之比(即實心部分的體積之

比),然后與兩球的實際體積相比較,從而判斷只有一個球是空心時哪個球是空心的;

根據兩球的體積之比設出兩球的體積,進一步得出兩球材料的體積,然后求出空心球空心部分的體積與實

心球的體積之比;將空心球的空心部分裝上水,根據機=pU求出該球所加水的質量與實心部分的質量之

比。

本題考查密度的計算與空心問題,屬于中檔題。

25.某冰塊中有一金屬塊,金屬塊和冰塊的總質量為133g,總體積為

70cm,將他們放在盛有水的圓柱形容器中,發現最終沉底,如圖甲所示。

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an,如圖乙所示。若容器的底面杳1-

積為10C根2,則冰全部熔化后體積減小了°巾3,金屬塊的密度為

g/cm3o9冰=0.9X103kg/m3')

【答案】67.9

【解析】解:當冰全部熔化后,容器里的水面下降了0.6cm,容器的底面積為10°巾2,體積減小了4U=

SAh=10cm2x0.6cm=6cm3;

設冰塊的質量為加次,由題意有

A”_租冰租冰_租冰”■冰_(3

AV=-------------=T-~~:n-;n=GCTYl;

P冰。水0?9。/。加lg/cm6

解得:m冰=54g,由p=£可得冰塊的體積

Tr瓶冰54g(八3

喉=--=/c/~~Q=60cm;

冰p冰0.9g/cm3

金屬塊的質量m金=m總—m^=133g—54g=79g;

金屬塊的體積嚓=匕點7冰=70cm3-60cm3=10cm3;

金屬塊的密度

P金=藤=7.9g/sn3。

故答案為:6;7.9。

(1)直接利用ZU=S4h可求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體積減小了多少cm3;

(2)根據密度公式結合體積的減少量作為等量關系,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出冰塊中冰的質量和體積;

(3)用總體積減去冰塊的體積即為金屬塊的體積,用總質量減去冰塊的質量即為金屬塊的質量,再利用密

度公式即可求出金屬塊的密度。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密度的計算,密度公式的應用,物體的浮沉條件及其應用,計算時注意統一使用國際

制單位,此題雖然涉及到的知識點不是很多,但是難度較大,屬于難題。

26.某校跨學科實踐學習小組在專業人員支持下,研制了一臺可自動旋轉的澆水裝置,為某公園的花盆澆

水,其澆水部分如圖所示。規格相同的花盆以。為圓心,緊密排列成內、外兩個圓圈,內外兩圈花盆數之

比為2:3。澆水裝置的噴水嘴通過豎直水管安裝于圓心。處,噴水嘴的高度固定為力,將水從。點抽送到噴

水嘴處需要的時間為3則水在豎直管中運動的平均速度為。噴水嘴出水速度及轉動一周的時間均

可調,以保證噴出的水全部落入花盆中。當依次給內圈和外圈的花盆澆水時,噴水嘴出水速度及轉動一周

所用時間分別用藥、Ti和孫、72表示,花盆半徑遠小于同心圓半徑。當噴水嘴各旋轉一周,給內圈和外圈

上每個花盆澆灌的水質量之比為______o

【答案《3/Ti:212T2

【解析】解:(1)根據可知,水在豎直管中運動的平均速度為:

sh

V=-=

tt

(2)內圈盆栽澆水時,噴水嘴旋轉一周噴出水的質量:成=PS=pS%Tu

外圈盆栽澆水時,噴水嘴旋轉一周噴出水的質量:m2=pV2-pSv2T2i

假設內圈花盆的數量是2兀個,外圈花盆的數量是3n個;

則內圈和外圈上每個花盆澆灌的水質量之比為:

(招)_3nli_3pSv-[Ti_3/7>1

既=麗=2pSv2T2=2V2T20

故答案為:p3%7\:2V2T2O

(1)利用速度公式u計算;

(2)利用公式爪=pk分別計算內外圈給花盆噴水的質量,再進行數學運算。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速度公式和密度公式的理解和應用。

三、作圖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3分。

27.如圖所示,畫出小球擺動到力點時所受重力的示意圖。

【答案】解: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球心,過球心作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即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

【解析】規則物體的重心在物體的幾何中心,重力方向豎直向下,由此畫出小球重力示意圖。

會找出規則物體的重心,知道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的,會用示意圖表示力的三要素。

28.如圖所示,畫出反射光線并標出反射角的大小。

【答案】解:

過入射點。作出法線,由圖可知,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為30。,則入射角等于90。-30。=60。,再根據反

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畫出反射光線。如圖所示:

【解析】已知入射光線與鏡面的夾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據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

射角即可畫出反射光線。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

于入射角。

29.如圖所示,畫出入射光線通過凹透鏡后,對應的出射光線。

【答案】解: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如圖所示:

【解析】在作凹透鏡的光路圖時,先確定所給的光線的特點再根據透鏡對光的作用來作圖。

凹透鏡三條特殊光線的作圖:①延長線過另一側焦點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將平行于主光軸;②平行于

主光軸的光線經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③過凹透鏡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

變。

四、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1分。

30.(一)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

(1)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燭焰、凸

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改變蠟燭位置,移動光屏到如圖乙所示位置時,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選填

“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

(二)如圖丙所示,小明用蠟燭、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

(3)實驗時,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4)保持玻璃板靜止不動,將蠟燭以2czn/s的相對地面速度靠近玻璃板,則蠟燭的像以on/s的相對

地面速度靠近玻璃板,且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答案】同一高度照相機方便確定像的位置2不變

【解析】解:(1)實驗前,需要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以確保燭焰的像成

在光屏中央;

(2)圖乙知,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大于光屏與凸透鏡的距離,即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

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3)圖丙中,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直接可在點燃的蠟燭力這側觀察到蠟燭B,移動B直到與力的像重

合,這樣便可確定像的位置;

(4)在平面鏡的成像中,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所以在相同的時間內,蠟燭相對地面移動的距離與

其像相對地面移動的距離相等,所以像移動的速度與蠟燭移動的速度相同,都為2on/s;平面鏡成像時像

與物的大小是相同的;無論蠟燭距離玻璃板多遠,其像的大小都與蠟燭本身的大小一致,不會因為距離的

改變而變大或變小,蠟燭在移動的過程中,蠟燭的大小不變,故像的大小也不變。

故答案為:(1)同一高度;(2)照相機;(3)方便確定像的位置;(4)2;不變。

(1)實驗前,需要調節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縮小的實像,這是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3)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這樣便可確定像的位置;

(4)在平面鏡的成像中,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大小是相同的。

本題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綜合性強,難度適中。

31.(一)如圖1所示,在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的實驗中,小南每次都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

靜止開始自由滑下,并分別觀察小車滑離斜面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運動距離的差別。根據實驗

情形回答下面的問題:

水平面上鋪毛巾水平面上鋪棉布水平面上鋪木板

甲乙丙

圖1

甲(木板表面)乙(木板表面)丙(毛巾表面)

I

丁(木板表面)圖2

(1)小南每次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目的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

(選填“相同”或“不同”)o

(2)小車到達水平面后不能立即停下來,是因為小車具有;小車最終在水平面上停下來,說明力改

變了小車的O

(3)由上述實驗推理,若小車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為零,它將做(選填“勻速”或“變速”)直線運

動。

(二)如圖2所示,小開在“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實驗中:

(1)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時,應在水平面上用彈簧測力計沿方向勻速拉動木塊。

(2)小開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同一木塊進行了三次正確操作,如圖甲、乙、丙所示,若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

壓力大小的關系,應比較兩圖的實驗。

(3)如圖丁所示,小開發現彈簧測力計不沿水平方向拉動時,也可以使木塊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

則此過程中,木塊處于(選填“平衡”或“非平衡”)狀態,與圖甲相比較,木塊此時受到的摩擦力

將(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

【答案】相同慣性運動狀態勻速水平甲、乙平衡變小

【解析】解:(一)(1)實驗中每次讓小車從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自由下滑,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水平面

時具有相同的初速度;(2)小車到達水平面后,小車由于慣性還會繼續向前運動,不能立即停止;小車最

終在水平面上停下來,是因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由實驗可知,

平面越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動距離越遠,速度減小得越慢,若小車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為

零,它的運動速度就不會變化,即它將做勻速直線運動。(二)(1)測量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時,只有用彈簧測

力計沿水平方向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

的大小。(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

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若要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大小的關系,要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

同,應比較甲、乙兩圖的實驗。(3)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則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如圖丁所

示,小開發現彈簧測力計不沿水平方向拉動時也可以使木塊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則此過程中木塊

處于平衡狀態;因斜向上拉木塊,則木塊對接觸面的壓力變小,因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故與圖甲相比

較,木塊此時受到的摩擦力將變小。故答案為:(一)(1)相同;(2)慣性;運動狀態;(3)勻速;(二)(1)水

平;(2)甲、乙;(3)平衡;變小。

(一)(1)實驗中應使小車從同一高度由靜止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具有相同的初速度;(2)慣性是物體固有的

屬性,一切物體都有慣性;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3)在速度相等時,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運

動距離越遠,速度減小越慢;假如表面絕對光滑,則小車不受摩擦阻力作用,小車將永遠不停地運動下

去。

(二)(1)根據二力平衡的條件分析;(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有兩個: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研究與其中一個因素的關系時,要控制另外一個因素不變,據此分析;(3)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狀態,則物體處于平衡狀態;在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時,壓力越小,滑動摩擦力越小。

本題是探究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考查了控制變量法在實驗中

的應用及實驗結論得出方法,要注意推理法的應用。

32.小開發現外婆家的鹽蛋咸淡適中恰到好處,猜想可能和鹽水的密度有關,他和小僑分別測量外婆家用

來腌制鹽蛋的鹽水密度。

譽20g5g30|

凰M

一—、3自自20j

g甲"0|1111|1111|1B|11IT|1111|10J/、

/Z|llL0]g\/|031.5|g\

|。12.345gl/|090.0|g\

甲乙丙丁成已

(1)實驗前,小開將托盤天平放在水平工作臺上,游碼移到標尺的_____處,指針靜止在圖甲所示位置,

此時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選填“左”或“右”)調節,使天平平衡;

(2)小開首先將盛有適量鹽水的燒杯放在天平的左盤,天平重新平衡時,右盤所加祛碼及游碼位置如圖乙

所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g。然后將燒杯中的部分鹽水倒入量筒,測得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

量為45.6g;觀察到量筒內的鹽水液面如圖丙所示,量筒內的鹽水體積為cm3o根據這個實驗步驟和

測量的數據,小開計算出了這種鹽水的密度為g/cm\

(3)小僑利用電子秤測量該鹽水密度,他進行了以下實驗操作:

①取密度為9g/cm3的合金塊,用電子秤測得其質量為90.0g(圖丁);

②將合金塊放入溢水杯中后,向溢水杯中注滿鹽水,測得溢水杯、鹽水、合金塊的總質量為111.0g(圖戊

)。取出合金塊,向溢水杯中補滿鹽水,測得溢水杯和鹽水的總質量為31.5g(圖己);

③根據以上數據,計算出這種鹽水的密度為g/cm\若測量后發現僅在圖戊和圖己兩次測量中,此

電子秤的每次測量值均比真實值小1g,則這樣測得的鹽水密度與真實值相比會(選填“偏大”、

“不變”或“偏小”);

(4)小僑用正確的實驗數據重新計算了鹽水密度,對比小開和小僑的實驗,發現小開實驗測出的密度誤差

較大,主要原因是。

【答案】零刻線右77.4301.061.05不變天平測量質量沒有電子秤精確

【解析】解:(1)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線處,此時,指針左偏,他應將平衡

螺母向右端調節,使天平平衡;

(2)標尺的分度值為0.2g,鹽水和燒杯總質量為:mi=50g+20g+5g+2.4g=77Ag,

根據題意,鹽水的質量是:m=Mi-m2=77.4g—45.6g=31.8g,

由圖知,量筒的分度值為1爪3鹽水的體積是:V=30mL=30cm3,

則鹽水的密度為:

m31.8gy”,q

p=—="a=1.06g/cm3;

尸V30cm3v'

(3)①取密度為9g/c?n3的合金塊,用電子秤測得其質量為90.0g,則合金的體積:

乙金=上=野=1℃相;

口金P合金9g"m3

圖戊中鹽水的質量為:m鹽水=111.0g-90.0g=21.0g,

圖己中加入鹽水質量為小加=31.5g-21.0g=10.5g,圖己中加入鹽水的體積等于合金的體積,

鹽水的密度P=+=蕓得=1.05g/cm3;

合金

若測量后才發現此電子秤的每次測量值均比真實值小1g,

則合金的體積:力傘=—上=券%=10czn3;

口金P合金9。/53

合金塊排開鹽水的質量為:m"=(31.5g+1g)一[(111g+lg)-90g]=10.5g,

鹽水的密度p=會=藐=1.05g/cm3,所以測量的密度不變。

合金

(4)小開的實驗中,天平測量質量沒有電子秤精確,故石塊的質量會有偏差,測出的密度誤差較大。

故答案為:(1)零刻線;右;(2)77.4;30;1.06;(3)③1.05;不變;(4)天平測量質量沒有電子秤精確。

(1)天平的正確調節:把天平放在水平臺上,把游碼撥到零刻度,調節天平橫梁平衡時,平衡螺母向天平

上翹的一端移動;

(2)確定標尺的分度值,待測物體的質量等于祛碼的質量加上游碼對應的質量,根據題意得出鹽水的質

量,由圖知,量筒中鹽水的體積,根據密度公式得出鹽水的密度;

(3)已知合金塊的密度和電子秤測得其質量,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合金塊的體積;根據已知條件得出圖戊中

鹽水的質量和圖己中加入鹽水質量,而圖己中加入鹽水的體積等于合金塊的體積,根據p=^^計算出鹽水

的密度;

此電子秤的每次測量值均比真實值大1g,根據密度公式算出鹽水密度,再算出排開鹽水的質量,根據密度

公式算出鹽水的密度,從而判斷出偏差。

(4)根據天平測量質量沒有電子秤精確來分析。

本題測量鹽水的密度,考查天平的調節和使用、量筒的使用及密度公式的運用,同時也考查了使用電子秤

測量鹽水的密度和誤差分析,第(3)問有一定的難度。

五、計算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24分。

33.2021年11月19日,重慶永川國家高新區鳳凰湖產業園內,長城汽車爪慶分公司

第30萬臺下線儀式在總裝車間舉行。2018年至今,該公司在重慶累計實現銷售收

入2861億元,納稅52.83億元。如圖所示,是長城汽車重慶分公司生產的坦克300

型越野車,車輛在水平公路上勻速直線行駛出所通過的路程為720小。已知車輛

總質量m=2000kg,受到的阻力,大小恒為車重的0.1倍,求:

(1)車輛行駛的速度大小;

(2)車輛受到的阻力大小。

【答案】解:(1)車輛行駛的速度大小:

7207n

V=-=12m/s;

t1x60s

(2)車輛受到的阻力大小:

f=0.1G=O.lmg=0.1x2000kgxlON/kg=2000N。

答:(1)車輛行駛的速度大小為12m/s;

(2)車輛受到的阻力大小為2000N。

【解析】(1)已知車的行駛時間和路程,根據"計算車行駛的速度;

(2)根據/=0.1G=O.lmg計算阻力的大小。

本題考查了速度與重力的有關計算,屬于基礎題。

34.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輕質圓柱形容器4與B,它們的底面積為酒精

100cm2,高lOczn,放在水平桌面上,己知4、8容器內裝有等質量的水和酒

精,其中4容器內水的深度為6cm。將一塊實心鐵塊浸沒在4容器內的水中,將

一塊質量為4500g的實心銅塊浸沒在B容器內的酒精中,且把B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4容器,則恰好

使4容器的液面與杯口相平(不考慮酒精與水混合后體積的變化,不計酒精的損耗,P酒=Q8g/cm3,「鐵=

8g/cm3,P^=9g/cm3,求:

(1)4容器中水的質量;

(2*容器中溢出酒精的體積;

(3)將8容器中溢出的酒精全部倒入4容器后,48兩容器總質量的差值/恒。

【答案】解:(1)4容器中水的體積為:

V水=Sh=100cm2x6cm=600c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