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正確使用修辭手法講義_第1頁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正確使用修辭手法講義_第2頁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正確使用修辭手法講義_第3頁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正確使用修辭手法講義_第4頁
中考語文二輪復習:正確使用修辭手法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

目錄

i第一部分明晰要求

i第二部分知識梳理

|第三部分精講精練

考點一:辨析修辭手法

考點二:分析表達效果

考點三:結合語境賞析

考點四:按要求運用

I第四部分對點訓練

LT.p—―――-一夕—————————————————————————————————————————————————————

常見的修辭手法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反復、設問、

反問九種。在中考語文學考試中,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理解修辭手法在具體語境中

的含義和表達效果,并能正確運用這九種修辭手法。其中要特別注意區分比喻、

比擬、借代、夸張。

學生在備考常見的修辭手法時,應以我們學過的課文為基本素材,分類理常

見的修辭手法,以期在考場中能快速準確地做出判斷。

第二部分知識梳理

一、比喻

1.定義: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點的乙事物來描寫或說明甲事物。

2.構成:包括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詞(像、好

像、仿佛等)。

3.種類:明喻(甲像乙,有“像”“好像”等比喻詞)、暗喻(甲是乙,有“是”

“成為”等詞)、借喻(直接用乙事物代替甲事物,無本體和比喻詞)。

4.作用: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使表達的內容更加生動形

象。

二、比擬

1.定義:把物當作人來寫(擬人),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擬物)。

2.作用:增添特有的情味,把事物寫得神形畢現,栩栩如生,抒發愛憎分明的感

情。

三、借代

1.定義: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

來代替。

2.種類:部分代整體、特征代本體等。

3.作用: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四、夸張

L定義:為達到某種表達效果的需要,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

著意夸大或縮小。

2.種類:擴大夸張、縮小夸張和超前夸張。

4.作用: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五、對偶

1.定義:用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來表達兩個相對應

或相近意思。

2.種類:正對(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補、相襯)、反對(上下句意思相反、

相對)、串對(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

3.作用:便于吟誦,易于記憶;用于詩詞,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六、排比

1.定義: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

來。

2.作用: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奏鮮明,長于抒情。

七、反復

1.定義: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

2.種類: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有別的詞語間隔)。

3.作用:強調,增強語氣或語勢;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情感的作用。

八、設問

1.定義: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2.作用:提醒注意,引導思考;突出某些內容,使文章起波瀾,有變化。

九、反問

1.定義: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重語氣的一種修辭手法。

2.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

和說服力。

第三部分精講精練

考點一:辨析修辭手法

準確判斷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是基礎。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

天的腳步近了”,通過“腳步”一詞可判斷為擬人。需注意易混淆的修辭,如借

喻和借代,借喻可補出本體和喻體,借代是用相關事物代替本體。

考點二:分析表達效果

不同修辭手法有不同表達效果。比喻可使抽象事物形象化,如“月光如流水

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將月光比作流水,生動展現月光的柔和。

排比能增強語勢,抒情時使情感更濃烈,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

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

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考點三:結合語境賞析

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修辭手法的作用。如“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在描寫春花的語境中,使用比喻和排比,生動形象地描繪出花的色彩艷麗,展現

出春天的生機與活力,表達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考點四:按要求運用

要求學生在規定情境中運用特定修辭手法進行仿寫、擴寫等。如以“夢想”

為主題,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一句話:“夢想像燈塔,在黑暗中為我們指引前進

的方向。”

【典型例題】

下列句子中,修辭手法的使用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孔雀翹起了尾巴,光輝燦爛,但后面的屁股眼也露出來了。

B.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C.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黑。

D,總有月夜,世界有一半浸在銀子里,另一半浸在墨汁里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容易題。本題考查比喻

的基本類型:明喻、暗喻、借喻。四個選項均為比喻。B選項將君子的德比為風,

小人的德比為草。本體喻體同時出現,為明喻。A、C、D三個選項為借喻,句中

本體不出現,直接以喻體代替本體,表達效果深厚含蓄。故選B項。

【即時演練】

下列句子運用的修辭手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A.貝多芬的交響曲氣象萬千,細膩處如溪流涓涓,粗獷時似地裂山崩,震撼人心

B.燈籠火把,沿著大堤從南到北燃燒著,如一條長長的火龍,把河水照耀得通紅

C.三面都是高山,緊緊地圍著寺院,寺院就暖暖和和、舒舒坦坦地安臥在里面

D.菖蒲花朵纖秀,葉子卻像短劍般挺立著,花和葉不同的特質得到很好的平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容易題。A項把貝多芬

的交響樂與溪流、地裂山崩相比,為比喻。B項把長長的燈籠火把比作龍,為比

喻。D項把葉子比作短劍,為比喻。C項將寺院人格化,賦予“安臥”的人格動

作,為擬人。故選C項。

第四部分對點訓練

1.“天邊偶爾飄浮著淡淡的白云”后面連接哪一項才能構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萬朵盛開的白蓮B.像從什么仙境飄來的片

片銀色的羽毛

C.像千萬朵閃爍的銀練D.仿佛落入人間倉庫的垛

垛銀棉

2.下面各句均有“像”字,“像”是比喻詞的一項是()

A.像劉胡蘭、黃繼光這樣的英雄人物,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

B.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

C.那一望無邊擠得密密層層的大荷葉迎著陽光舒展開,就像銅墻鐵壁一樣。

D.風忽然大起來,那半天沒動的柳條都像長出一截兒來,猛地搖擺起來。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露從今夜白諸榮會

白露應該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有詩意的一個吧!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這是一代來雄曹操對她流露出的感傷,為紅顏易

老、青春易逝;這是貴為天子的曹丕,面對她而生出的感慨,為天地的蒼涼,為

生命的無奈;“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這是陶淵明為她的清麗、多情而對她

生出的多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詩圣杜甫遭遇國破家亡后,從她

那兒得到的慰籍……

白露,完全是一個詩意的存在,無論是在二十四節氣中,還是在人們的生活

中,抑或在中國文化中!

詩意來自于美好。白露是一個美好的節氣,所有用來描寫秋天美好的陳詞濫

調,諸如秋高氣爽、月白風清、天高云淡、秋水長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來描寫

白露時節的天、地、山、川、人、物、風、雨……

此時,天的色澤由淺藍或湖藍變成了一種瓦藍,藍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

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許多,徜徉其間的云朵,較之于先前既少了許多,又薄

了許多,仿佛棉絮不太夠而勉強做成的被胎,飄在了天空;其飄蕩的速度是緩慢

的,姿態是從容的。想來這都是因為風行進的步伐放慢了的緣故吧?此時的風不

像春天的風浩浩蕩蕩,更不像夏天的季風和臺風,總是一路向前,爭取恐后,催

枯拉巧,而是呈現出一種自由自在、不涼不熱、不急不燥的特點,步子緩緩的,

動靜輕輕的,調門低低的,其風格如中年人行事,舉止得體、從容穩妥、恰到好

處。是的,季節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該是中年中之中年

了,花花草的春天,醉入花叢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經的滄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

秋光之下,那些嬌嫩、艷麗的花朵,經過一個夏天的激烈競爭,該爭得和能爭得

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實確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沒能爭得的,早已零落成

泥。人生與自然之從容境界,莫過于真能“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

無意,漫隨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該是“花落”“云舒”時了吧?

不過,白露并不是一個豐收的節氣,真正豐收的時節,要待到寒露、霜降,

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個總纏著農人的“忙”字,還不是這個節氣的

主題,因為該忙的已然忙過,該有的必然將有,只需等著就行了。

既然只需等著,就得慢慢的,因為時至秋天,地球和太陽的運轉似乎也慢了

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訓驅使著的只爭朝夕,“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

俗話驅使出的風風火火,都已過去,轉慢了的地球,這才讓夜間的露水在草尖凝

聚成珠,且掛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陽光下白亮亮地閃光,閃出二

十四節氣中白露這個詩意的名稱。

“慢慢走,欣賞呵!”這是美學家朱光潛對于世人的告誡。的確,再美好的

風景,如果走得太快,終究無法收獲詩意。歷代的詩人們,正是在這特殊的節氣

中,與自然與季節一起放慢了腳步,這才使這個節氣充滿了詩意。

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時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數,一節自會定型。白露

正是一個定型的節氣一一是果,都將由槳變成粉,由酸變成甜,由青變成紅;是

實,都將由空變成滿,由癟變成飽,由青變成黃;是生命,都將由稚嫩變得堅強,

由輕狂變得穩重,由青澀變得成熟……人當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與等待

中,青春從生命中流逝,這確實讓人無奈和感傷,但是,如果在這之后,人還不

能變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內涵,這人生還有什么收獲可言呢?

(有刪改)

本文的語言典雅秀麗,請結合全文簡要說明。

4.秋意溫涼,信步款款。一弦一柱,古箏柔柔。立于葉落風舞之中,葉脈清晰風

嫵媚,葉隨風轉沙沙響,繞樹三匝還戀樹,遲遲不肯安逸躺,原是落葉也戀秋風,

原是落葉也盡享秋意,舞出一點點迷離,舞盡柔美秋韻。此間誰敢與落葉爭秋,

此間誰敢與落葉媲美,自旋一圈伊人也沉醉,自舞一段飛蝶也羞怯,自吟一句任

是曠世詩人也讓三分,自描一筆即使絕代畫師也驚嘆于如此筆觸??|縷柔風,似

是為落葉伴奏,傾國傾城此刻也不能描盡如此驚艷的一幕。雅俗,飄逸,清新,

恬淡……便是我這凡夫俗子一見也傾心,幾點淡墨,也想為他傾盡;幾點情愫,

也想為他燃盡;幾點溫柔,也想為他絮訴。

立于蜻蜓點水之岸,漣漪隨風散,睡蓮懶伸腰,蜻蜓舞水漣,落葉浮水面,

傾聽水蓮吟,點點滴滴醉迷離,荷葉隨風唱秋吟,水光澈潴蕩秋色。這一汪秋水

綿綿含秋情,這一汪秋水潺潺蕩秋意,水有情,物有情,人有情,享這秋意溫涼,

心頭泛起古箏柔柔。指尖點起的古箏之音就如這水這般輕柔,就如這蜻蜓這般清

逸,就如這睡蓮這般脫俗,閉眼這秋意竟讓人如此沉溺,睜眼這秋色竟讓人如此

著迷。放逐那些胡亂的念想,沉溺于秋天的旖旎風光,陶醉于古箏的婉轉弦調,

盡享秋意溫涼,盡享古箏柔柔。

上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A.排比、比喻、比擬B.排比、夸張、對偶

C.借代、對偶、比喻D.借代、比喻、比擬

5.只要在鄉村生活過,有誰不懷念村莊上空那裊裊升起的炊煙?裊裊的炊煙,在

房屋的脊梁上盤旋,在樹梢的鳥巢旁飄蕩,在胡同的拐角里踱步,最后都凝聚成

片片朦朧的煙霞。那溫暖的煙霞里,有母親的呼喚,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親洪

鐘般的聲音。

有很久沒有看到過炊煙了,城市里沒有炊煙,城市里用的是液化氣,即使有

了些許炊煙,也是有害氣體,是不會讓人留戀的。況且,城市里的人們,也沒有

時間留意炊煙,大家都匆匆忙忙,誰會有時間在意稍縱即逝的炊煙?炊煙只屬于

寧靜的鄉村,只屬于渾厚的黃土地。沒有風的時候,炊煙是一棵樹,從家里的灶

房里生長起來,然后與全村的樹聚合成一棵參天大樹。①

。家家的炊煙剛剛冒上房頂,就迅速匯集一片,變成一片片灰色的

云,漂浮到村莊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在無邊的曠野里。其實,不論是有風的時候

還是無風的時候,鄉村上空的炊煙②,像飛流直下的瀑

布,像艷麗多彩的錦緞,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像飄忽散淡的煙霞。可是炊煙與畫

卷又不同,因為炊煙里還有麥子的香味,更有母親殷殷的目光。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排比、比喻、通感B.排比、設問、擬人

C.擬人、博喻、夸張D.通感、設問、夸張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只要在鄉村生活過,有誰不懷念村莊上空那裊裊升

起的炊煙?”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答案】

l.B(B項運用明喻,本體是天邊偶爾漂浮著淡淡的白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