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素養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第6課請幫我一下
一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素養教案
第6課請幫我一下
本課內容分析
“請幫我一下"是第二單元“我們一起長大”的第二個主題,引導學生養成互相幫助的好習慣。本課從生活中會遇到困難,再到明辨需要幫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知道人人都會遇到困難,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教師要幫助學生辨別哪些困難需要幫助,哪些困難是可以嘗試自己解決的。本課以培養學生互相幫助的意識、習慣和技能為核心,以引導他們和同齡人友好相處、相互支持、一起快樂成長為重點,是達成單元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課共有四個話題,分別是“大家都會有困難"我需要求助嗎”“我會求助"和“溫暖的傳遞”。“大家都會有困難"分別呈現了學生在學習、生活、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旨在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家都會有困難。下方的語句旨在向學生傳遞這樣一個觀點:人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困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幫助學生獲得心理上的認同,喚起學生面對困難時的求助意識。
“我需要求助嗎”定位于讓學生明辨需要求助的具體情境。本話題通過富有童趣的兒歌和兒歌下的討論活動,提出了兒童在面對困難時的另一個問題:是不是什么事情都要尋求他人的幫助?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分辨:生活中,哪些困難需要別人幫助?哪些困難可以嘗試自己解決?讓學生明白,向人求助是難以避免的,也是需要學習的技能,但要避免形成萬事都求助于人的依賴心理。
“我會求助"中小朋友放的風箏意外地掛到了樹上,周圍有急急忙忙趕著上學的哥哥、正在打掃衛生的環衛叔叔、鍛煉后休息的叔叔阿姨和在踢球的小朋友。可以借此情境引導學生分析當遇到困難時,如何選擇合適的人求助?使學生懂得向人求助也是一門學問。教學中教師需要滲透向人求助的文明禮儀教育,教學中可以通過情境討論、角色扮演等形式,組織學生模擬在不同情境中如何向人求助。
“溫暖的傳遞”中的情境故事和小詩共同營造了“你幫我,我幫你"的溫暖畫面,旨在引導學生了解在生活中不僅要學會適時向人求助,也要學會樂于助人。本欄目定位于引導學生領悟幫助他人的價值與意義,激發學生的助人動機,引導學生進一步表達受助于人和幫助別人的感受,體會在社會生活中和諧互助的溫暖。
教學活動準備
[學習目標設計]
1.通過事例分析、繪本閱讀、觀察交流等方式,能夠正確辨別哪些困難應該向人求助,哪些事情應該自理。
2.通過角色扮演、游戲體驗、交流分享等方式,學習求助的基本技能。
3.借助身邊事例,懂得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懂得感恩,學會幫助他人,讓友愛與互助精神得到傳遞。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能夠正確辨別哪些困難應該向人求助,哪些事情應該自理,學習求助的基本技能。
2.難點:懂得接受別人的幫助時要懂得感恩,學會幫助他人,讓友愛與互助精神得到傳遞。
[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我給大家帶來幾張圖片,請你們和我一起欣賞。(隨后教師一直在講臺上翻找東西)
預設:
當學生忍不住問:“老師,您在找什么?”
教師順勢有些不好意思地對大家說:“我想請大家看圖片,可是老師忘記帶膠帶了。"
預設:
學生爭先恐后地說:“我有,我……”并主動地把膠帶給老師送過來。
教師自然引出本節課教學話題。
2.提問:如果,我能早一些請你們幫助我,會怎樣呢?
預設1:您就不用那么著急了。
預設2:我們就可以早點欣賞到這些圖片了。
預設3:就不會耽誤時間了。
3.小結:同學們說得很對,主動請別人幫忙不僅可以解決自己的困難,還能節省時間,讓自己不用那么著急。其實在生活中、學習中和游戲時,我們都有可能遇到困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就需要請求別人幫助。
設計意圖
教師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境,學生通過切身體驗、人人參與真實課堂生活,感受有人幫不一樣,激發學生熱情。
活動一
大家都會有困難
[情境創設]
師:下面,就讓我們繼續跟隨彤彤的腳步走進今天這堂課。
1.猜一猜,彤彤同學遇到了什么困難?
2.學生觀察,回答問題。
預設1:彤彤面對著作業本皺著眉、思索著,看來她遇到了不會解的數學問題。
預設2:有可能這位彤彤同學在寫作文,不知道怎么寫了。
3.小結:看來彤彤確實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
設計息圖
通過猜一猜的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同一事例,每位同學有不一樣的理解。在小組合作中,對于困難的認識也會不太一樣。
[學習活動]
1.在生活中,不僅彤彤會遇到困難,其實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下面我們開展一個“我是小醫生"的活動。
“我是小醫生”活動單我看到了什么他/她遇到了什么困難
小組長抽取活動單并進行討論。
小組匯報:根據各小組拿到的活動單,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他們可能遇到了什么困難。
活動單一預設:可以看出小朋友在自己穿鞋,看著他雙手拿著鞋帶著急的樣子,我猜想他可能遇到的困難是不會系鞋帶。
活動單二預設: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出老奶奶在拖地時腰疼,不舒服。她可能需要家人的幫助,去醫院及時就醫。
活動單三預設:這位同學應該是在下棋,可是他輸了卻不接受,哇哇大哭。他遇到的困難是不能接受現實,不會調整心態。
活動單四預設:這位快遞員叔叔跑得很著急,他遇到的困難可能是時間不夠了。
活動單五預設:從圖片上發現這位小朋友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焦急地尋找著什么,猜測他可能迷路了,或者和爸爸媽媽走散了。
活動單六預設:圖片上的兩位小朋友應該是在踢球,哭的小朋友有可能是因為輸了不接受現實;也有可能是玩的過程中,小男孩被踢到了,認為另外一個小男孩欺負他才哭的。
小結:通過同學們的觀察與分析,這些事例中的人們遇到的困難都被大家找到了。
2.請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在生活、學習中你們曾經遇到過哪些困難?
預設1:我在上美術課時,發現自己的水彩筆沒水了,我特別著急。
預設2:老師讓我上講臺發言,我特別緊張,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預設3;我的身體有些胖,所以體育成績不是很理想,想抓緊時間練習,又怕同學嘲笑。
預設4:我在寫作業時發現自己有的題目不太會,想請同學幫助,又不好意思開口。
小結:這些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小事。看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真不少呢!
3.下面我們再來開展一個“我是分類小能手"活動。
活動要求:根據各小組剛才匯報的活動單情境圖,請組長帶領組員分析,嘗試著給這些遇到困難的情況按照學習方面困難、生活方面困難、游戲方面困難來分分類,貼在黑板“我是分類小能手”相應的表格里吧!
我是分類小能手
學習方面困難生活方面困難游戲方面困難
4.學生討論交流:你還知道哪些情況屬于表格中這些方面出現的困難?
預設1:在遇到困難的事例中,英語發音不對、數學題不會做屬于學習上遇到的困難。
預設2:把球踢進了水里、羽毛球卡在了樹枝上,我覺得屬于游戲中遇到的困難。
預設3:有同學流鼻血、鞋帶不會系之類的困難應該屬于生活方面的困難。
總結:就像同學們介紹的那樣,其實有困難是正常的現象,你會遇到這個困難,我會遇到那個困難!生活、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也是各不相同的,不用有過多的壓力。
設計意圖
通過前面教學中的活動滲透,組織各小組對分析過的一些困難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提升總結、歸納的能力。了解不同種類的困難是有相似之處的,有困難是正常的現象,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我會遇到那個困難。遇到的困難是多方面的,也是各不相同的,不用有過多的壓力。
[課堂評價]
1.能夠從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實際出發,發現在這些情境中遇到的困難,并正確地表達出來。
2.能夠將生活中的事例按照自己的方法有條理地進行分類,并說出自己的理由。
活動二
我需要求助嗎
[情境創設]
根據之前各小組的分析,我們知道活動單中的人們遇到了一些困難。請大家再次思考:是不是每一種情況,人們都需要去求助別人?
[學習活動]
1.我們繼續開展“我是小醫生"的活動。
活動要求:各小組同學根據活動單上的圖片,完成下面的“活動單”,根據問題進行
小組討論分析。說一說活動單上人們遇到的困難是否需要求助他人,用關鍵詞說明理由。
“我是小醫生"活動單判斷是否需要求助說一說你們的理由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
)
是(
)否(
)
(1)各小組根據抽取的圖片進行討論分析,圖上人們遇到的困難是否需要求助他人,說明理由。
(2)各小組進行分析匯報,其他小組也可以進行補充。
活動單一預設:小朋友最開始練習穿鞋、系鞋帶的時候,可以尋求大人的幫助。如果會穿會系,只是因為不熟練動作慢,就不需要求助,多練習就可以。
活動單二預設:從這張圖片中可以看出老奶奶在擦地的時候腰疼。我們認為她可能需要家人的幫助,去醫院及時就醫。
活動單三預設:下棋就是會有輸贏之分,這位同學不能夠接受現實,我們認為他需要冷靜一下,如果還是不能接受,就需要大人來幫助他調整心態。
活動單四預設:這位快遞員叔叔時間很緊張,但這個問題只能他自己來解決,別人沒法幫助,只能加快速度完成。
活動單五預設:從圖片上發現這位小朋友年齡很小,他迷路了或者和爸爸媽媽走散了,這是需要求助的,可以找附近的警察叔叔幫助他。
活動單六預設:圖片上的兩位小朋友如果能夠正常玩球的話,有問題相互溝通就可以自己解決問題;如果是不能自己解決的問題,還是需要請大人幫助。
設計意圖
通過“我是小醫生”的連續性活動,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情境進行快速判斷與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到在現實生活、學習中,面對這樣的情況,需要做出怎樣的判斷。培養學生快速判斷的能力。
2.辨一辨: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情況要不要尋求幫助。
(教師出示下面的情境圖,以小火車游戲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討論)
學生討論交流。
預設1:在上美術課的時候,我的水彩筆沒水了,為了不耽誤學習,我需要尋求同學的幫助。
預設2:和同學們踢球的時候,我的鞋帶又開了,總是系不好,我可以向會系鞋帶的同學尋求幫助,讓他們教教我。
預設3:上課的時候,我發現書中有一些字不認識,我可以尋求老師或者同學的幫助。
預設4:小朋友們在公園玩球,球不小心掉到了水里,我們千萬不要自己去夠,可以尋找周圍的大人來幫助我們。
3.過渡:通過大家的交流與分享,我發現同學們特別會分析問題,也可以看出當遇到困難時,真的是有人幫不一樣。有個小咕嚕也是這么想的,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下面的兒歌吧。
有個小咕嚕,
總是求幫助。
衣服丟了不會找,
跳繩不會急得哭,
走著走著迷了路,
踢得毽子上了樹,
看到屋子起濃煙,
聽到巨響在遠處。
……
是不是都需要求幫助?
師:誰愿意幫助小咕嚕解答一下,是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求幫助呢?
設計意圖
通過小咕嚕和小兒歌,引導學生辨別不同情況下出現的困難,懂得在自我保護的前提下,判斷是否需要尋求身邊人的幫助。
學生交流。
預設1:小朋友很小,遇到困難有人幫忙可以又快又好地解決問題,應該要尋求幫助。
預設2:不對不對!有些事情自己能做,就不能總想著要人幫忙,因為那樣你自己就永遠不會了。
師:(追問)請你說一說兒歌中哪些事情需要別人幫助,哪些可以自己完成。
預設1:我認為跳繩需要自己多練習,你不會跳繩,別人只能教你方法,不能幫你跳。
預設2:衣服丟了,需要動腦筋,可以回憶自己曾經到過哪里,然后到那些地方找一找。
預設3:如果迷路了,還是需要大人的幫助的。
預設4:發現屋子著火起濃煙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找大人來求助。
預設5:聽到遠方的巨響,我們不要因為好奇而過去觀望,容易發生危險,可以告訴大人來處理。
師:假如彤彤迷路了,想一想找哪些人尋求幫助會更安全。
預設:彤彤可以報警找警察叔叔、銀行工作人員、商場的服務臺……
4.總結:看來不少同學都能分辨哪些困難應該自己解決,哪些困難需要求助大人,有人幫真是不一樣。不過,也確實如同學們所說的,不能事事都依賴別人,也不能一味逞能。在遇到可能對自己有傷害的事情或危險時,一定要主動尋求大人的幫助哦!
[課堂評價]
1.通過分析討論,能夠發現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辨別需要幫助或者自己可以解決的困難,說出解決的方法。
2.根據創設的情境,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活動三
我會求助
[情境創設]
出示圖片
1.觀察教材情境圖,思考發生了什么事情。這位小男孩請求誰來幫助最合適,說一說你的看法。
2.學生觀察交流。
預設1:小男孩的風箏掛在了樹枝上,他可以找環衛叔叔幫助。環衛叔叔個子高,而且可以用手里的掃帚把風箏鉤下來。
預設2:他可以請坐在長椅上休息的哥哥姐姐來幫助,他們踩在長椅上更高,也可以使用羽毛球拍把風箏弄下來。
師:(追問)為什么不找走路的那個哥哥呢?
預設:那個哥哥背著書包,低頭看表,說明他著急趕路。如果尋求哥哥的幫助,可能會不成功。
小結:看來尋求幫助也是需要開動腦筋的。
設計意圖
通過情境創設,鏈接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學會判斷,知道自己能解決的事情自己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向他人求助,并學會求助的具體方法。
1.面對小男孩的風箏掛到了樹上的狀況,大家分析可以找尋環衛叔叔或哥哥姐姐來幫
助。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你會如何去尋求他們的幫助呢?
2.學生交流。
預設1:我會說,叔叔,您好!我的風箏掛到了樹上,您能幫助我把它取下來嗎?
預設2:我會對哥哥姐姐說,哥哥姐姐打擾了,我的風箏不小心掛到了樹枝上。您能踩長椅上,幫助我把它弄下來嗎?
小結:聽到同學們的求助,相信大家都會給予你們幫助的,你們注意到了請求別人幫助的小技巧——有禮貌。
3.我們再來看看彤彤遇到了什么困難,又是怎么尋求幫助的。
(1)根據事例,學生交流彤彤尋求幫助的方法技巧。
預設1:彤彤非常有禮貌,所以保安叔叔愿意幫助她。
預設2:彤彤能夠把自己遇到的困難和保安叔叔說清楚,得到了叔叔的幫助。
(2)小結:遇到困難尋求幫助時,不僅要有禮貌,而且需要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說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得到別人的幫助。
4.請你說一說:你在遇到困難時,又是怎么請別人來幫助你的?
(1)學生討論交流。
預設1:我不會跳繩時,想讓同學教我,我就說,小紅,我跳繩還是有點不太會,你可以教教我嗎,謝謝你了。
預設2:我遇到不會的題時,想請同學幫助我,我會主動說,明明,這道數學題我還是有一些不太會,能耽誤你幾分鐘,幫我講一講嗎?謝謝你!
預設3:當我在商場和媽媽走散了,我來到服務臺找工作人員廣播尋找媽媽,并給媽媽打電話,最后媽媽找到了我,我和媽媽向工作人員表示了感謝。
預設4:上次在公園里玩沙包,不小心把沙包丟到了假山上,我就請周圍的一個叔叔幫助了我。
預設5:有一次乘坐地鐵時,我上去了媽媽沒有上去,于是我在下一站下車并找到了地鐵里的工作人員,把相關情況告訴工作人員,并用他的手機給媽媽打了電話。最后我和媽媽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見面了,特別感謝工作人員。
(2)小結: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適時補充:報警電話不能隨便打,遇到壞人或者走丟的時候……像這種情況嚴重的時候我們需要撥打報警電話,求助于警察。
5.總結: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無論在什么地方都先不要著急,不要慌張,一定要冷靜下來觀察周圍環境和身邊的人,向最適合的人求助。如果在陌生環境,最好找警察來幫助我們,這樣最安全。忘帶東西了就去找同年級的小伙伴,學習上遇到困難了就去找老師或同學,在外邊走失了就去找警察叔叔,毽子踢上了樹就去找大人們……看來大家在尋求幫助時都能找到合適的人,而且非常有禮貌地對幫助過你的人們說了謝謝,態度誠懇,有禮貌,為你們點贊。
[課堂評價]
1.能夠正確分辨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2.在多種不同的公共生活場景中遇到困難時,知道該如何尋求別人的幫助,知道怎樣
才能更好地保護自己。
活動四
溫暖地傳遞
情境創設
當我們向別人尋求幫助,并得到了幫助時,我們會感到溫暖。你們知道嗎?其實這份溫暖可以變成神奇的“接力棒"呢!不信你們來看看圖片,一起找一找。
出示圖片:
師:觀察圖片,你們能發現這根溫暖的“接力棒”是怎樣傳遞的嗎?
學生討論交流。
預設1:下雨了,一個小女孩沒有帶雨傘,她淋著雨向家跑去。
預設2:在過馬路的時候,一位大哥哥用他的傘幫助小女孩避雨,送小女孩回家。
預設3:快到家時,爸爸接到了小女孩,小女孩發現有位小弟弟沒有帶傘,在淋雨,于是她把大哥哥的雨傘給了小弟弟。
預設4:這位小弟弟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騎電動車的阿姨,她的水果撒了一地,于是幫著阿姨把水果撿起來。
設計意圖
本環節,應用教材中的繪本故事《溫暖的傳遞》進行全課的總結和提升,分析繪本中的語句,幫助學生發現只有我們人人都獻出一份溫暖、在別人遇到困難時給予他人一些幫助、才能見到更多溫暖在傳遞,這才是講文明的良好體現。
[學習活動]
1.師:你有沒有傳遞過這樣溫暖的“接力棒"呢?誰幫過你?你幫過誰?
學生交流已有的生活經歷與體驗。
預設1:上次下雨時,我們學校六年級的哥哥姐姐就是用彩虹傘把我們護送到家長身邊的。
預設2:上次有位同學生病沒有來學校,放學后我主動告訴他今天的作業和講課的內容。
預設3:我每天中午負責給同學們打飯,每次都能夠認真地完成。
預設4:有一天,我身體不舒服需要早回家,小明同學幫助我收拾書包。
預設5:我在體育課上不小心磕破了腿,同學們把我送到了衛生室。
預設6:我參加學校的活動展演,回來晚了,同學們幫我打了飯,我特別開心。
小結:可見,大家在得到他人幫助后內心滿是快樂與溫暖。
2.師:有這么多小朋友都傳遞過溫暖的“接力棒”啊!真棒!你們知道嗎?這種傳遞就是在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愛!如果每個人都能這么做,你們覺得會怎樣呢?
預設1:我心里非常高興。
預設2:我特別感謝幫助我的同學。
預設3:我覺得很溫暖。
預設4: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害怕了。
預設5:那么生活中就到處都是好人了。
預設6:當我們互相幫助時,我們會感到很幸福。
3.小結:聽了大家的介紹,看來我們身邊這樣的“接力棒"還是真不少啊!
[課堂評價]
1.能夠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得到別人幫助后的心情和感受。
2.通過觀察繪本的細節,表述愛的“接力棒”是怎樣傳遞的。
課堂小結
同學們都傳遞過溫暖的“接力棒"啊!你們真棒!你們知道嗎?這種傳遞,就是在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愛啊!大家想一想,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這么做,你們覺得會怎樣呢?既然它能使大家團結友愛、和諧相處,讓我們都感到幸福快樂,那么就讓我們繼續傳遞我們溫暖的“接力棒”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們不但要主動尋求幫助,同時還要樂于幫助他人,讓愛的“接力棒"一棒一棒傳下去。
設計意圖
課堂總結環節,通過講述與同學們傳遞溫暖的“接力棒”的意義,來指導學生今后的行為,也呼應了課堂開始時呼吁同學們傳遞溫暖的行為。
板書設計
請幫我一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