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自然資源(3大重難點+考點思辨+分階訓練)-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專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中國的自然資源(3大重難點+考點思辨+分階訓練)-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專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中國的自然資源(3大重難點+考點思辨+分階訓練)-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專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中國的自然資源(3大重難點+考點思辨+分階訓練)-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專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中國的自然資源(3大重難點+考點思辨+分階訓練)-2024年中考地理復習專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地理【熱點?重點?難點】專練

專題11中國的自然資源

目錄

【體系構建】

【重難詮釋】

重難點0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及基本國策

重難點02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以及應對措施

重難點03南水北調工程

【分階訓練】

重難通關練

培優爭分練(含新考法、新情境)

但>體系構建

十分珍惜,合

理利用土地,

中切實保護耕地

然我國水資源的特

〉緩解水資源

環點以及應對措施短缺的措施

跨流域調水

境時空分布不均

修建水庫

西線

南水北調工程中線

東線

重難詮釋

重難點0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及基本國策

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

①空間分布

土地類型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分布地區

耕地平原、盆地以及低緩丘陵地區東部季風區

林地山地、丘陵東北地區、西南地區

草地高原、盆地、山地北部、西部內陸地區

難以利用土地高原、盆地和山地新疆、內蒙古、青藏高原

②土地生產力差異明顯

地區差異自然原因

平原廣闊,耕地多;年降水量

北方:以旱地為

小于800毫米,1月均溫小于0

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高℃

南方:以水田為多丘陵、山地,年降水量大于

主800毫米,1月均溫大于0℃

以草地和荒漠為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干旱

西北內陸西北內陸

主少雨,灌溉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土地生產力較低光照充足,海拔高而寒冷,熱量不足青藏高原

2.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實保護好耕地。

【考點思辨】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1@

總量

豐富,人均比例分

占著結構

類型布

齊全量小不合不

r

耕草地主林地主

地要分布要分布

在降水在東北

林量不足西南、

400毫東南地

少米的西區的山

北內陸地

地區

人地矛盾突出

-------------------------y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重難點02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以及應對措施

1.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時空分布不均

①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

②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空間東多西少,南豐北缺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

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

影響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

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不足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水資源分布不均,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

2.應對措施:

①跨流域調水(空間分布不均)

②修建水庫(時間分布不均)

③水的資源保護

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防治水

水污染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污染

減少使用洗滌劑或清潔劑

推廣噴灌、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

水資源節約

工業用水循環使用;

浪費用水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澆花或沖廁所,用完水及時關掉水龍頭等

【考點思辨】

重難點03南水北調工程

引黃入晉I|引灤入津IBI引灤入唐

萬家寨

引黃入青

黃石家莊1

青海湖

西線方案$濟南、

東平湖黃

六濟寧

河L東線方案

西安

中線方案匯海

漢河

丹江口水庫市.合肥南樂

武漢

沙注杭州§

三峽江

大氏

江.

江重慶

調水線路西線中線東線

長江上游金沙江、雅碧江、

起點湖北丹江口水庫長江下游揚州江都

大渡河

終點黃河上游北京、天津山東、天津

湖北(鄂)

江蘇(蘇)

青海(青)河南(豫)

山東(魯)

途經省區四川(蜀)河北(冀)

河北(冀)

甘肅(甘/隴)北京(京)

天津(津)

天津(津)

長江中下游平原、山東

途經地形區青藏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華北平原

丘陵、華北平原

途經干

半濕潤地區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

濕地區

水質最好,全線基可利用京杭運河河道,

優點

線路基本自流本自流黃河以北可以自流

特點

缺點需開鑿隧道,工程量大經過人口密集區,移民多污染嚴重,水質差

重難通關練

(2023?湖南永州?中考真題)“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

子,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基。要像保護大熊貓那樣保護耕地,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紅線”。讀中國土

地利用類型圖,完成下面小題。

1.土地類型①主要分布在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

A.南方地區B.北方地區C.西北地區D.青藏地區

2.土地類型②區域種植的主要糧食作物是()

A.水稻B.小麥C.玉米D.大豆

3.關于中國土地資源和耕地利用保護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地資源類型齊全,人均耕地面積多

B.土地生產力區域差異不明顯,可開墾的后備土地資源多

C.大力倡導在耕地上種植經濟作物,增加農民收入

D.守住耕地紅線,加強農業水利建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

(2023?湖南邵陽?中考真題)圖為我國人均農業用地面積與世界的比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A.耕地資源總量少B.草地資源約占世界一半

C.林地資源豐富D.人均農業用地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5.下列有關我國土地資源現狀和利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土地類型齊全,耕地比重大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區

③農耕區加強基本農田保護④牧區擴大載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北京?中考真題)法拉吉和都江堰均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法拉吉將山泉水和地下水通過水渠引

到山麓地帶的村莊,用于生產生活。都江堰通過渠、堰調節岷江水,引水保障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圖為

亞洲氣候類型分布圖(局部)。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a-=2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6.法拉吉和都江堰所在地區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A.熱帶沙漠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B.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季風氣候D.熱帶沙漠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7.兩工程均()

A.因全年降水稀少而引水B.通過減少蒸發避免水資源浪費

C.因降水季節不均而蓄水D.通過調配水資源提高利用效率

8.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

A.防風固沙B.調節氣候C.灌溉農田D.蓄水發電

(2023?四川涼山?中考真題)2022年12月20日,從水利部獲悉: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迎來全面

通水8周年。圖左為中國河流流量分布示意圖、圖為南水北調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寬度表示主要河流

流量沿河的增長

9.根據圖左,可以獲取的信息有()

①我國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②水資源分布南豐北缺

③長江水量最大④河流分布東多西少⑤塔里木河是外流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10.我國實施南水北調工程,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水資源()

A.年際差異大B.季節分布不均C.空間分布不均D.城鄉分布不均

11.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把長江流域豐富的水資源調到華北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A.華北地區位于干旱區,降水稀少B.華北地區工農業發達,人口眾多

C.讓長江中下游地區免遭洪澇威脅D.華北地區河流徑流量小,引水發電

(2023?廣東?中考真題)【資源調配主題】引漢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漢濟渭”,跨黃河、

長江兩大流域。其主體工程秦嶺輸水隧洞穿越秦嶺,沿線山體巖石堅硬,地質災害頻發,施工難度創造多

項世界紀錄。圖為“引漢濟渭”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引漢濟渭”主體工程施工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輸水路線長B.植被分布廣C.沿途水庫多D.地質條件復雜

13.“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利于()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態環境②解決黃河流域的缺水問題

③減輕漢江流域的洪澇災害④緩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狀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培優爭分練

一、選擇題

(2023?河北石家莊?中考真題)石家莊市某中學的地理興趣小組,對學校所在村的土地利用情況進行了

調查,并繪制了該村土地利用類型統計圖。據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980年2022年

耕地2%

1.目前,該村的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

A.耕地B.林地C.草地

2.從1980年到2022年,該村土地利用變化情況是()

A.大量林地成為建設用地B.大量耕地成為建設用地

C.大量草地成為建設用地D.大量建設用地成為林地

3.針對以上土地利用變化情況,該村應采取的措施是()

A.全部開發成為耕地B.加大力度退林還耕

C.擴草地達半數以上D.適當控制建設用地

4.(2023?云南保山?模擬預測)2022年6月25日是第32個全國“土地日”,主題為“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

約用地”。關于圖中的漫畫反映的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敘述不正確的是()

A.為了滿足城鎮化的需求,可任意將耕地占用作建設用地

B.亂砍濫伐會導致水土流失,應合理采伐

C.嚴格管理土地污染,減少土地資源浪費

D.過度放牧致使草地荒漠化,應推行劃區輪牧、休牧和禁牧制度

(2023?山東濰坊?三模)2022年,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

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科學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國完成造林360萬

公頃,種草改良草原306.67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144萬公頃,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讀我

國土地資源分布圖回答下面小題。

5.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土地資源總量豐富,土地類型不夠齊全

B.林地比重大,宜墾荒地資源數量充足

C.耕地比重相對偏小,難利用的土地較多

D.土地資源各類型的構成比例較合理

6.對于我國土地資源的利用,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是()

A.在東部平原地區集中發展畜牧業

B.在南方地區較陡的山坡發展林業

C.在東部河湖密布的地方圍湖造田,增加糧食生產

D.擴大城市規模,把大量農業用地變為工業、交通和城市建筑用地

(2023?江蘇蘇州?中考真題)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六

屆“中國水周”。圖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缺水

少水

過渡

多水

豐水

7.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特征是()

A.從西向東減少B.從東南向西北減少

C.東北多,西南少D.北方多,南方少

8.我國農業生產呈現“東耕西牧,南稻北麥”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地形條件B.水分條件C.熱量條件D.光照條件

9.關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是溫帶草原地區B.乙地多洪澇災害

C.丙地河流無結冰期D.丁地位于豐水帶

(2023?廣東?中考真題)【資源調配主題】引漢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引漢濟渭”,跨黃河、

長江兩大流域。其主體工程秦嶺輸水隧洞穿越秦嶺,沿線山體巖石堅硬,地質災害頻發,施工難度創造多

項世界紀錄。圖為“引漢濟渭”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0.“引漢濟渭”主體工程施工難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A.輸水路線長B.植被分布廣C.沿途水庫多D.地質條件復雜

11.“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利于()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態環境②解決黃河流域的缺水問題

③減輕漢江流域的洪澇災害④緩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狀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023?湖南懷化?中考真題)讀我國南、北方地區耕地、水資源統計表,完成下面小題。

1水

地資源

北方617

地區2%%

秦嶺—淮河

南方383

地區8%%

12.從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國水土資源的基本情況是()

A.耕地資源南多北少B.水資源南多北少

C.總量豐富,人均占有量多D.總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13.目前,我國緩解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A.提高水價B.跨流域調水C.海水淡化D.興修水庫

14.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最重要的地理界線,關于其地理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中溫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B.干旱地區與半干旱地區的分界線

C.1月份0℃等溫線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2023?海南?模擬預測)讀我國南北方水土資源分布圖,結合所學,完成下面小題。

15.據圖判斷,我國的水土分布特點是()

A.南方地區耕地多B.北方地區水資源多

C.時間分布不均D.地區分布不均

16.下列關于上述問題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南方地區旱澇災害頻繁B.北方地區以水田為主

C.南方地區種植耐旱作物D.北方地區農業用水不足

(2023?湖北宜昌?模擬預測)“南水北調”工程自2014年全面建成通水以來,南水已成為京津等40多

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超過1.4億人的主力水源。截至2022年5月13日,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工程

累計調水量達到531億立方米。其中,為沿線50多條河流實施生態補水85億立方米,為受水區壓減地下

水超采量50多億立方米。讀“南水北調”線路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A.A為長江,B為黃河,南嶺是兩大水系的分水嶺

B.南水北調主要解決水資源時間分配不均的問題

C.我國水資源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D.南水北調三條線路中,西線方案線路最短、工程量最小

18.“南水北調”通水后,其影響正確的是()

A.解決華北地區缺水的問題B.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下降

C.長江流域水質得到改善D.促進華北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2023?江蘇徐州?模擬預測)“引漢濟渭”工程被稱作小南水北調工程,采用隧洞引水方式,將漢江水

引入渭河。讀以下“引漢濟渭工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9.“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時遇到的主要困難可能有()

A.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B.線路經過地質構造復雜的南嶺

C.隧道工程難度大,多地震災害發生D.冬季多雨影響施工進度

20.不屬于渭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是()

A.水資源總量較少B.用水量大

C.寒潮多發D.水污染、水浪費

二、解答題

21.(新考法:主題式學習)(2023?遼寧營口?中考真題)耕地為糧食生產提供空間,保護耕地尤

為重要,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圖2中國地形類型構成

圖1中國耕地分布

圖3中國與世界人均耕地

【看分布找規律】

(1)我國耕地分布不均勻,大多數耕地分布在______mm年等降水量線以東的地區,其中水田和旱地的集

中分布區以(山脈)一淮河一線為界。

(2)西北地區突出的氣候特征是,耕地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帶。

(3)青藏地區海拔高,氣溫______,耕地主要分布在熱量較充足的河谷地區。

【讀數據找問題】

(4)我國山區面積廣大,(地形類型)比重小,不利于發展耕作業。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低

于/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給糧食生產帶來了巨大挑戰。

【護耕地找對策】

(5)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基礎,我國采取了多種措施保護耕地。請列舉一條:o

22.(新考法:材料分析)(2023?黑龍江齊齊哈爾?中考真題)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夏初,長江中下游地區陰雨綿綿,持續一個月之久。至七八月份,一段時間出現了晴朗干燥

的天氣,這正是水稻旺盛生長急需要水的時期。

材料二:我國南北方水資源比例圖。

北方20%

南方80%2S/

我國南北方水資源比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國水資源的(時間或空間)分布不均。

(2)分析材料二可知,我國水資源(時間或空間)分布不均,呈現出_____多少的特點。因此,

我國北方地區耕地以為主,南方地區耕地以為主。

(3)針對材料二反映的問題所采取的措施是()

A.跨流域調水B.興建水庫C.植樹種草D.修建梯田

23.(2023?吉林?模擬預測)“南水北調”是我國的戰略性工程,自2014年建成通水以來,南水已成為京津等

40多座大中城市280多個縣市區超過1.4億人的主力水源,截至2023年3月31日,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

累計調水量超612億立方米。讀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簡圖、“南水北調工程線路”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從北京出發,乘火車到上海的鐵路線是一線。沿途經過河流黃河,該河有“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現象的河段是—(填“上游”、“中游”或“下游”)

(2)①—(山脈)是我國東部東西走向的山脈,在文學家的眼里,它和黃河并稱為中華民族的“父親山”、

“母親河”。

(3)區域A是—(填四大地理區域名稱),這里雪山連綿,冰川高懸,冰塔聳立;湖泊星羅,沼澤密布,

小溪潺潺;細草如毯,羽族炫翎,蹄類競驕;有著被譽為“—”的三江源地區。

(4)南水北調主要是將長江流域的豐富的水資源調往缺水嚴重的西北地區和—地區。

(5)長江中游地區擁有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水利樞紐,可以緩解水資源—(選填“時間”或“空間”)分

布不均的問題。

2024年中考地理【熱點?重點?難點】專練

專題11中國的自然資源

目錄

【體系構建】

【重難詮釋】

重難點0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及基本國策

重難點02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以及應對措施

重難點03南水北調工程

【分階訓練】

重難通關練

培優爭分練(含新考法、新情境)

物體系構建

十分珍惜,合

理利用土地,

中切實保護耕地

然我國水資源的特緩解水資源

環點以及應對措施短缺的措施

跨流域調水

境時空分布不均

修建水庫

西線

南水北調工程中線

東線

萼目重難詮釋

重難點0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及基本國策

1.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中國土地資源分布圖

③空間分布

土地類型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分布地區

耕地平原、盆地以及低緩丘陵地區東部季風區

林地山地、丘陵東北地區、西南地區

草地高原、盆地、山地北部、西部內陸地區

難以利用土地高原、盆地和山地新疆、內蒙古、青藏高原

④土地生產力差異明顯

地區差異自然原因

平原廣闊,耕地多;年降水量

北方:以旱地為

東部季風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高小于800毫米,1月均溫小于0

南方:以水田為多丘陵、山地,年降水量大于

主800毫米,1月均溫大于0℃

以草地和荒漠為光照充足,熱量較為豐富,但干旱

西北內陸西北內陸

主少雨,灌溉水源不足

青藏高原土地生產力較低光照充足,海拔高而寒冷,熱量不足青藏高原

2.基本國策: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和切實保護好耕地。

【考點思辨】

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

比例

構分

型布

全不

_理均

_i

——

林地

后草地主

備要分布

發展

在降水心

西

量不足東

少土

400毫山

米的西地

——北內陸

地區

人地矛盾突出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

重難點02我國水資源的特點以及應對措施

1.我國水資源的特點:時空分布不均

①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國主要的淡水資源。

②我國水資源的分布

空間東多西少,南豐北缺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

影響南、北方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

水旱災害頻繁、農業生產不穩定。

西北干旱地區,水資源不足成為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

水資源分布不均,加劇水資源短缺問題。

2.應對措施:

①跨流域調水(空間分布不均)

②修建水庫(時間分布不均)

③水的資源保護

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

防治水

水污染污水處理、達標排放;

污染

減少使用洗滌劑或清潔劑

推廣噴灌、滴灌技術,發展節水農業;

水資源節約

工業用水循環使用;

浪費用水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如淘米水澆花或沖廁所,用完水及時關掉水龍頭等

【考點思辨】

重難點03南水北調工程

引黃入晉I|引灤入津IBI引灤入唐

萬家寨

引黃入青

黃石家莊1

青海湖

西線方案$濟南、

東平湖黃

六濟寧

河L東線方案

西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