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主題二閱讀
專題5課外文言文
性覽
一、理解課標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文言文內容:
1.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
己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
2.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象構建的藝
術世界,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
二、把握命題方向
(一)命題考向分析:
1.文言實詞解釋:考察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要求解釋某一特定文言實詞的含
義或用法。
2.文言虛詞辨析:要求學生能夠辨析并解釋文言虛詞的不同用法和含義,如“而、何、乎、
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貝I、者、之”等
3.句子翻譯:要求學生將指定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考察學生對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和語言表達能力
4.內容理解:要求學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內容,包括對文章主旨、人物形象、思想內涵等方
面的理解。
(二)備考策略:
1.積累文言基礎知識:學生應注重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掌握其基本含義和用法。同時,
也要了解常見的文言句式和語法結構。
2.以課本文言文為范本,深入理解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確保對課本內容完全掌握。
3.學生應多做中考語文真題和模擬題,熟悉文言文閱讀鑒賞的題型和解題方法。通過練習,
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和答題技巧。
4.學生應注重培養文言文的語感,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通過大量的閱讀實踐,逐漸
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
試卷第1頁,共8頁
5.強化應試心理,提高自信心:在備考過程中,學生應保持良好的應試心理狀態,增強自
信心。
6.通過模擬考試和真題演練,讓學生熟悉考試形式和難度,減少緊張情緒和焦慮感。
7.出題來源:筆記小品文。
三、總結出題角度
考點題型分值
字詞實詞解釋2分
句子句子翻譯2分
內容理解①內容理解概括②人物形象理解3分
真題透視
A考向人物傳記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李嚼①為福建將樂令,春秋行鄉飲酒禮時,至村落間問民疾苦,牧豎②婦女皆環集,導
之以善,胞然③如家人。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無盜賊,訟庭稀鞭撲聲。嬉初至官,與家人
約目:“在官,俸金外皆贓也,不可以絲毫累我。”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開,李指之日:“也
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嘗出郭省斂⑥,從仆摘道旁一橘,顧見之,
責日:“豈可壞法自汝始!”立下馬杖之,命償其直。居三年,上官有索饋者,無以應,遂去
官歸。
(選自《清稗類鈔》)
【注釋】①李皤(jiao):清朝順治年間福建將樂縣縣令。②牧豎:牧童。③盹(zhun)然:
誠懇真摯的樣子。④向化:受到感化而歸順。⑤官廨(xie):官署。⑥省斂:考察收取租
稅。
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至村落間問民疾苦至:
(2)命償其直償:
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試卷第2頁,共8頁
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3.請結合原文分析,李皤是一個怎樣的人。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先恭王?性剛直。當時譽②鄂文端公?相業,先王頗不以為然,目:“居相位者,當有相
度,西林偏袒鄉黨,非持平天下之道也!”港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④諸公,每訓糙⑤必
以諸城⑥為式⑦。文恪薨,王親臨其喪。壬戌冬,路過三河旅店,見壁有文達詩,挑燈屬和
⑧,涔然淚下,其真摯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倫叛于壽張,半黨北上,圍臨清,勢
甚洶惡。王笑曰:“賊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揚,而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逾旬,
果為舒文襄公所滅。
(節選自《嘯亭續錄》,有刪改)
【注釋】①恭王:名永恩,謚號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譽:稱頌,贊美。③鄂文端公:鄂
爾泰,別號西林。④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均為清代賢士、名臣。⑤糙:恭王永恩之
子。⑥諸城:劉文正是山東諸城人,此處以諸城代指劉文正。⑦式:標準,榜樣。⑧屬
(zhu)和:作詩與別人唱和。
4.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素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諸公素:
(2)率黨北上率:
5.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
6.請結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樣的品格與才能。
0*0?
李將軍列傳(節選)
①匈奴大人上郡,天子使中貴人從廣勒習兵擊匈奴。中貴人將騎數十縱,見匈奴三人,
與戰。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耳盡。中貴人走廣。廣日:“是必射雕者也。”廣乃遂
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
其二人,拿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縛之上馬,望匈奴有數千騎,見廣,以為誘騎,皆
試卷第3頁,共8頁
驚,上山呼。廣之百騎皆大恐,欲馳還走,廣日:“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
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誘,必不敢擊我。”廣令諸騎日:“前!”前
未到匈奴陳二里所,止,令日:“皆下馬解鞍!”其騎曰:“虜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廣日:“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于是胡騎遂不敢擊。有白馬將出
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是時會暮,
胡兵終怪之,不敢擊。夜半時,胡兵亦以為漢有伏軍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
李廣乃歸其大軍。大軍不知廣所之,故弗從。
②吏當廣所失亡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頃之,家居數歲。廣家與故潁陰
侯孫屏野居藍田南山中射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廣。
廣騎日:“名李將軍。”尉日:“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廣宿亭下。居無何,
匈奴入殺遼西太守,敗韓將軍,后韓將軍徒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即
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
(選自《史記?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
7.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殺其騎旦盡(將要)B.管得一人(同“擒”,擒獲)
C.上山豚(同“陣”,陣列)D.故李將軍(原來的)
8.請用“/”為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
9.用現代漢語翻譯劃橫線句子。
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
10.請結合本文第一段內容,說說李廣和《曹劌論戰》中的曹劌在指揮作戰上有哪些相同之
處?
新題特訓
A模擬試題練習
、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乾隆初季御史慎修,德州人。身軀低僂而敢言直諫,上于上元夜賜諸王公大臣觀火戲,
公安建阻之,以為玩物喪志。上喜吟詩,嘗召對,問能詩否,因進言:“皇上一日萬幾,恐
試卷第4頁,共8頁
以文翰①妨政治,祈不以此勞圣慮。”上施②其言,載其言于詩。上嘗召見日:“是何渺小丈
夫,乃能直言若此。''公奏曰:“臣面陋而心善。”上大笑。又當時以錢貴③故,諸大臣議變法
制,公上疏阻之,歷舉前代之政,洋洋萬言,已預料近日錢價俑貴之弊矣。
(節選自《嘯亭續錄》,有刪改)
【注釋】①文翰:翰,原指羽毛,后借指毛筆、文字、書信。文翰,這里指文章、文采。②
鹿(wei):動詞,以為是,即認為是對的。③錢貴:清政府規定千文制錢合銀1兩,銀1
兩超過1000錢稱為“銀貴錢賤”,反之為“銀賤錢貴”。
1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
(1)公嘗速阻之諫:
(2)又當時以錢貴故故:
12.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上嘗召見日:“是何渺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
13.請結合原文分析,李慎修具有怎樣的品格和才能。
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錢金玉官松江千總?,性剛果。道光壬寅鴉片釁起,錢方假歸省親,聞訊,即束裝起
行。其戚友尼②之日:“軍事方急,禍福不可知,君方在假,上官又未有文檄趣③君往,何急
急為?”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久冬東炮臺陷,
彈丸感集于西炮臺。錢奮勇督戰,喋血數小時,左臂中三彈,曾不少卻。其近卒泣陳:“公
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也!”未幾,
一彈來,中左乳,遂仆。彌留之際,猶大呼"賊奴誤國''不置⑤。
(選文有刪改)
【注】①千總:清朝武官名稱。②尼:阻止。③趣:促。④勖(xO):勉勵。⑤置:停。
14.解釋文中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及東炮臺陷及:
(2)彈丸感集于西炮臺咸:
1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
16.選文中的錢金玉有哪些寶貴的品質?請分條概括。
試卷第5頁,共8頁
A人物傳記習題特訓
一、文言文閱讀一
李賢,字原德,宣德八年成進士。英宗復位,命兼翰林學士,入直文淵閣,與徐有貞
同預機務。未幾,進尚書。賢氣度端凝,奏對皆中機宜,帝深眷之。山東饑,發帑①振不足,
召有貞及賢議,有貞謂頒振多中飽。賢日:“慮中飽而不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遂
命增銀。
初,御史劉;睿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或諧②賢曲護。帝
漸疏賢,尋悟,待之如初。每獨對,良久方出。遇事必召問可否,或遣中官就問。賢務持大
體,尤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帝震悼,贈太師,謚文達。
【注】①帑(tang):指國庫里錢財。②譜(zen):指無中生有地說人壞話。
17.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
(1)或譜賢曲護或:(2)帝漸疏賢,尋悟尋:
18.翻譯句子。
御史劉溶劾柳溥敗軍罪,觸帝怒,賢言御史耳目官,不宜譴。
19.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李賢去世后,“帝震悼,贈太師,謚文達”的原因。
二、文言文閱讀二
黃善聰
黃善聰,應天淮清橋民家女,年十二,失母。其姊已適人,獨父業販線香。憐善聰孤
幼,無所寄養,乃令為男子裝飾,攜之旅游廬、鳳間者數年,父亦死。善聰即詭姓名曰張勝,
仍習其業自活。同輩有李英者,亦販香,自金陵來,不知其女也,約為火伴。同寢食者逾年,
恒稱有疾,不解衣襪。弘治辛亥正月,與英皆返南京,已年二十矣,巾帽往其姊,乃以姊稱
之。姊言:“我初無弟,生得來此?“善聰乃笑曰:“弟即善聰也。’‘泣語其故,始相持慟哭,
手為易去男裝。越日,英來候,再約同往,則善聰出見,忽為女子矣,英大驚,駭問,知其
竺。乃告其母,母亦嗟嘆不已。
(選自《智囊全集?閨智部?木蘭韓保寧黃善聰》馮夢龍)
20.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1)安得來此安:(2)知其故故:
21.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試卷第6頁,共8頁
(1)始相持慟哭,手為易去男裝。
(2)乃告其母,母亦嗟嘆不已。
22.結尾寫李英及其母親“嗟嘆不己”,有什么作用?
三、
23.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梁寅,字孟敬,新喻人。世業農,家貧,自力于學,淹貫①《五經》、百氏。累舉不第,
遂棄去。辟集慶路②儒學訓導,居二方,以親老辭歸。明年,天下兵起,遂隱居教授。
太祖定四方,征天下名儒修述禮樂。寅就征,年六十余矣。時以禮、律、制度,分為
三局,寅在禮局中,討論精審,諸儒皆推服。書成,賜金幣,將授官,以老病辭,還。結廬
石門山,四方士多從學,稱為梁五經,又稱石門先生。鄰邑子初入官,承寅請教。寅目:“清、
慎、勤,居官三字符也。‘'其人問天德王道之要,寅微笑曰:“言忠信,行篤敬巴天德也。
不傷財,不害民,王道也。‘'其人退日:“梁子所言,平平耳。'’后以不檢④敗,語人目:“吾
不敢再見石門先生。”寅卒,年八十二。
(選自《明史?列傳?卷一百七十》)
【注】①淹貫:深通廣曉。②集慶路:南京在元明朝時期的名稱。③篤敬:篤厚謹慎。@
不檢:不檢點,即不注意約束自己的言行。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居二歲歲()②遍寅請教詣()
(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明年,天下兵起,遂隱居教授。
②言忠信,行篤敬,天德也。
(3)談談你對選文中梁寅這一人物的評價。
四、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問題。
張嘉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異,亦不下人①,自平鄉尉免歸鄉里。布衣環堵②之中,
蕭然自得。時人莫之知也。張循憲以御史出.還次蒲州驛。循憲方復命使務有不決者意頗病
之。問驛吏目:“此有好客乎?”驛吏白以嘉貞,循憲召與相見,咨以其事積時凝滯者宣
嘉貞隨機應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則天以問循憲,具以實對,因請以己官
讓之。則天日:“卿能舉賢,美矣,朕豈可無一官自進賢耶?”乃召見內殿,隔簾與語,嘉
試卷第7頁,共8頁
貞儀貌甚偉,神采俊杰,則天甚異之。翌日,拜監察御史。
開元初,拜中書舍人,遷并州長史、天平軍節度使。有告其反者,鞫④之無狀。玄宗
將罪告事者,嘉貞諫目:“準法,告事不實,雖有反坐,此則不然。天下無虞,重兵利器,
皆委邊將。若告事者一不當,隨而罪之。臣恐握兵者生心,為他日之患。且臣備陛下腹心,
不宜為臣以絕言事之路。”玄宗大悅,許以衡軸⑤處之。
(節選自《大唐新語?張嘉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別人之下。②環堵:四圍墻,常形容居屋狹小簡陋。③積時凝滯
者:長期積累下來的難以解決的問題。④鞫(ju):審問。⑤衡軸:朝廷重要職位。
24.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則天甚異之異:②不宜為臣以維言事之路絕:
25.翻譯下面文中畫橫線的句子。
時人莫之知也。
26.結合材料,分別概括張嘉貞受到武則天和唐玄宗賞識的原因。
試卷第8頁,共8頁
1.到抵償,賠償2.這也是官署的財物,擅自折花的人(我)一定懲治他。
3.李皤為官期間到民間考察民情,關心百姓疾苦,引導百姓向善,鄉人都受到感化而歸順,
說明他是一個關愛百姓、治理有方的官員;他告誡家人不可貪贓,并懲治違反規定的從仆,
說明他是一個清正廉潔、堅持原則的人;職位比他高的官員向他索要財物,他沒有任何回應,
說明他是一個剛正不阿的人。
【解析】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
(1)句意:到村落里詢問百姓的疾苦。至:至上
(2)句意:命令他賠償橘子的價值。償:抵償,賠償。
2.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
重點字詞有:此……也,判斷句,表示“這是……”的意思;官物,官署的財物;擅,擅自;
折,折斷,這里指折花;治,懲治。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李皤為福建將樂令,春秋行鄉飲酒禮時,至村落間問民疾苦,牧豎婦女皆環集,導之以
善,盹然如家人”可知,李嚼在擔任福建將樂縣令期間,春秋行鄉飲酒禮時深入村落,主動
詢問百姓的疾苦,而且通過善道引導,使得鄉人受到感化而歸順,當地治安良好,這足以證
明他關愛百姓,治理有方;
由“皤初至官,與家人約曰:’在官,俸金外皆贓也,不可以絲毫累我。“嘗出郭省斂,從仆
摘道旁一橘”“立下馬杖之,命償其直”可知,當家人擅自折桂、從仆摘橘時,他都嚴肅處理,
毫不留情,這體現出他清正廉潔,在原則問題上絕不妥協;
由“上官有索饋者,無以應,遂去官歸”可知,面對上級索賄,他毫無回應,最后選擇辭官,
這種堅決不迎合不正之風的行為,彰顯了他剛正不阿的品質。
【點睛】參考譯文:
李嚼擔任福建將樂縣的縣令,在春秋舉行鄉飲酒禮的時候,到村落里詢問百姓的疾苦,牧童
和婦女都圍攏過來,他用善道引導他們,誠懇真摯的樣子就像對待自家人。滿一個月,縣里
的人都受到感化而歸順,境內沒有盜賊,訴訟公堂很少有鞭打的懲罰聲。李皤剛到任時,和
家人約定說:“在任為官,俸金以外的都是贓物,不能因為絲毫財物連累我。”官署里有兩棵
桂樹,正逢花開,李皤指著它們說:“這也是官署的財物,擅自折花的人一定懲治他。”從此
家人不敢簪戴桂花。他曾經出城考察收取租稅,隨從的仆人摘了路邊的一個橘子,他回頭看
到,責備說:“怎么能破壞法規從你開始!''立刻下馬用棍子打他,命令他賠償橘子的價值。
過了三年,上級官員有索要財物饋贈的,他沒有回應,于是辭官回家了。
答案第1頁,共12頁
4.一向,平素率領,帶領5.在堅固的城池之下駐扎軍隊,這是(他們)自
取失敗的做法。6.品格:恭王永恩不盲從于他人對鄂爾泰的稱贊,能夠直言鄂爾泰的
不足之處,體現了他的剛直不阿;他平素喜歡賢士,并以賢教子,親臨文恪喪,流淚屬和文
達詩,體現了他的敬賢重情。
才能:能夠通過分析敵情對戰場形勢作出準確預測,說明他善料事,具有軍事才能。
【解析】4.本題考查理解文言詞語。解答此題要結合句意來理解。
(1)句意:恭王一向喜歡和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等人交往。素:一向,平素。
(2)句意:率領叛黨北上。率:率領,帶領。
5.本題考查文言翻譯。要求:完整,流暢,準確。注意:屯,駐扎。于,在。之,的。止匕,
這。道,做法。
6.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當時譽鄂文端公相業,先王頗不以為然,曰:‘居相位者,當有相度,西林偏袒鄉黨,
非持平天下之道也!’”可知,恭王永恩不盲從于他人對鄂爾泰的稱贊,能夠直言鄂爾泰的不
足之處,體現了他的剛直不阿;
根據“素喜劉文正、裘文達、曹文恪諸公,每訓植必以諸城為式。文恪薨,王親臨其喪。壬
戌冬,路過三河旅店,見壁有文達詩,挑燈屬和⑧,涔然淚下”可知,他平素喜歡賢士,并
以賢教子,親臨文恪喪,流淚屬和文達詩,體現了他的敬賢重情。
以上是他的品格。
根據“王笑曰:‘賊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揚,而屯兵于堅城之下,此自敗之道也。’逾旬,
果為舒文襄公所滅”可知,能夠通過分析敵情對戰場形勢作出準確預測,說明他善料事,具
有軍事才能。
以上是他的才能。
【點睛】參考譯文:
先恭王性情剛直。當時人們都稱贊鄂爾泰能夠居相位,恭王非常不認為是這樣,說:“居相
位的人,應當有丞相的氣度,鄂爾泰偏袒鄉黨,不能持平天下的道義!”恭王一向喜歡和劉
文正、裘文達、曹文恪等人交往,每次教育孩子的時候必定拿這些賢人作為榜樣。曹文恪去
世之后,恭王親自來他的喪事。壬戌年的冬天,恭王路過三河旅店,看見墻壁有裘文達的詩
歌,就挑亮燈光作詩相和,涔然淚下,其中真摯的感情達到如此地步。恭王善擅長料事。甲
午年的秋天,王倫在壽張叛變,率領叛黨北上,包圍了臨清,氣勢非常洶惡。恭王笑著說:
“叛賊不往西走大名,卻南下走淮州、揚州,在堅固的城池之下駐扎軍隊,這是(他們)自
答案第2頁,共12頁
取失敗的做法。”過了十來天,果然被舒文襄公打敗了。
7.C8.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9.那些敵人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
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以此使他們的錯誤想法更堅定。10.沉著冷靜,李廣面對敵
眾我寡不慌不亂,曹劌面對威嚴的“國君”、難測的“大國”不慌不亂;
詳察敵情(或知己知彼),李廣熟知敵我雙方形勢和敵方心理,曹劌熟知“再而衰,三而竭”;
善于抓住戰機,李廣在匈奴將領出陣監護士兵時立即射殺他,曹劌抓住“彼竭我盈”時進攻,
“轍亂旗靡”時追擊;
敢于以寡敵眾,李廣以百騎敵千騎,曹劌以小國敵大國。
【解析】7.本題考查對文言詞語的辨析。
C.有誤,句意:上山擺好了陣勢。陳:同“陣”,布陣;
故選C。
8.本題考查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依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
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再結合語法等進行斷句。
本句的句意為: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而
復還至其騎中”句意是完整的,李廣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之后,回到騎兵隊里,先“解
鞍”再讓士兵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而復還至其騎中”和“解鞍”之后應有停頓,故斷句為:
而復還至其騎中/解鞍/令士皆縱馬臥。
9.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
相結合。注意重點詞語:
彼,指對方,那些;虜,敵人;走,逃跑;皆,全,都;示,表示;堅,使……堅定;意,
意圖,想法。
10.本題考查對比分析人物形象。
沉著冷靜,詳察敵情:從文中第①段的“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三人亡馬步行,行數十里。
廣令其騎張左右翼,而廣身自射彼三人者,殺其二人,禽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廣
曰:‘吾去大軍數十里,今如此以百騎走,匈奴追射我立盡。今我留,匈奴必以我為大軍之
誘,必不敢擊我。’……廣曰:"彼虜以我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堅其意”可看出李廣
沉著冷靜,詳察敵情,做出正確判斷;面對數十倍敵軍,冷靜分析敵我雙方的心理和形勢,
不僅沒有后退,還不慌不亂指揮作戰;曹劌在“公將鼓之”和“公將馳之”后說“未可”,在“齊
人三鼓”和“登軾而望之”后說“可矣”。可看出曹劌從容鎮定,不慌不亂。“一鼓作氣,再而衰,
三而竭,彼竭我盈”“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可看出
答案第3頁,共12頁
曹劌在“齊人三鼓,,之后才開始反攻,寫曹劌在觀察了齊軍敗逃的情況之后才決定追擊,作戰
時能準確地把握戰機,適時追擊;
善于抓住有利戰機:從文中“有白馬將出護其兵,李廣上馬與十余騎奔射殺胡白馬將”可看出
李廣善于抓住時機,給敵人以震懾。在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士兵時,李廣立即和騎兵一起射
死他,有效震懾敵人,繼續迷惑敵人;曹劌抓住“彼竭我盈”之時進攻,抓住“轍亂旗靡”敵人
之時追擊。可看出他沉著思斷,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擊的時機,曹劌隨時沒有忘記自己是以
小敵大,以弱敵強。兵不厭詐,不可不提高警惕。曹劌親自察看敵情,發現敵軍“轍亂”“旗
靡”,確認了齊軍是狼狽逃竄,潰不成軍,才乘勝追擊。
敢于以寡敵眾:此文第①段中“廣乃遂從百騎往馳三人”“望匈奴有數千騎”,李廣敢于以百騎
敵千騎,《曹劌論戰》中“齊師伐我”“夫大國難測也”,曹劌敢于以小敵大,以弱敵強。
【點睛】參考譯文:
匈奴大舉入侵上郡,天子派來一名宦官跟隨李廣學習軍事,抗擊匈奴。這位宦官帶領幾十名
騎兵,縱馬馳騁,遇到三個匈奴人,就與他們交戰,三個匈奴人回身放箭,射傷了宦官,幾
乎殺光了他的那些騎兵。宦官逃回到李廣那里,李廣說:“這一定是匈奴的射雕能手。”李廣
于是就帶上一百名騎兵前去追趕那三個匈奴人。那三個人沒有馬,徒步前行。走了幾十里,
李廣命令他的騎兵左右散開,兩路包抄。他親自去射殺那三個人,射死了兩個,活捉了一個,
果然是匈奴的射雕手。把他捆綁上馬之后,遠遠望見幾千名匈奴騎兵。他們看到李廣,以為
是誘敵之騎兵,都很吃驚,上山擺好了陣勢。李廣的百名騎兵也都大為驚恐,想回馬飛奔逃
跑。李廣說:“我們離開大軍幾十里,照現在這樣的情況,我們這一百名騎兵只要一跑,匈
奴就要來追擊射殺,我們會立刻被殺光的。現在我們停留不走,匈奴一定以為我們是大軍來
誘敵的,必定不敢攻擊我們。”李廣向騎兵下令:“前進!”騎兵向前進發,到了離匈奴陣地
還有大約二里的地方,停下來,下令說:“全體下馬解下馬鞍!“騎兵們說:“敵人那么多,
并且又離得近,如果有了緊急情況,怎么辦?”李廣說:“那些敵人原以為我們會逃跑,現在
我們都解下馬鞍表示不逃,這樣就能使他們更堅定地相信我們是誘敵之兵。”于是匈奴騎兵
終于不敢來攻擊。有一名騎白馬的匈奴將領出陣來監護他的士兵,李廣立即上馬和十幾名騎
兵一起奔馳,射死了那騎白馬的匈奴將領,然后又回到自己的騎兵隊里,解下馬鞍,讓士兵
們都放開馬,隨便躺臥。這時正值日暮黃昏,匈奴軍隊始終覺得奇怪,不敢進攻。到了半夜,
匈奴兵又以為漢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襲他們,因而匈奴就領兵撤離了。第二天早晨,
李廣才回到他的大軍營中,大軍不知道李廣的去向,所以無法隨后接應。
法官判決李廣所損失、傷亡的士兵太多了,他本人又被匈奴活捉,判決他應當斬首。李廣用
答案第4頁,共12頁
錢贖了死罪,被降為平民。轉眼之間,李廣已在家居住了幾年,李廣與前潁陰侯的孫子一起
隱居在藍田南山射獵。有一天夜間他帶一名騎從出去,與人在鄉下飲酒,回來走到霸陵驛亭,
霸陵尉喝醉了,呵斥禁止李廣通行。李廣的騎從說:“這是前任李將軍。”亭尉說:“現任將
軍尚且不能夜行,何況前任的呢!”便讓李廣住在亭下。過了不久,匈奴入侵殺了遼西太守,
打敗韓安國將軍,韓將軍調任右北平后病死,于是武帝下詔拜李廣為右北平太守。李廣就請
霸陵尉同去,到軍中就斬了他。
11.勸諫勸說規勸原因緣故12.皇上曾經召見他說:“你是身材多么矮
小的人,竟然能夠像這樣直言進諫。”13.①正直敢言,忠誠為國:勸諫皇帝不要玩物
喪志(勸諫上元夜觀火戲和阻止寫詩),顯示了他對國家關心。②沉著冷靜,機智應變:當
皇帝調侃他時(說他“是何渺小丈夫”),李慎修沒有表現出膽怯或尷尬,而是機智地回答“臣
面陋心善”,既顯示了他的自知之明,又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的忠誠和善意。③遠見卓識:能
夠預見到變更法制可能帶來的弊端,如錢價昂貴的問題。
【解析】11.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①譯為:李慎修直言規諫勸阻。諫,勸諫,勸說;
②譯為:還有當時因為錢價昂貴的緣故。故,原因,緣故。
1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
特殊句式等情況。重點詞有:
嘗,曾經;何,多么;乃,竟然;直言,直接進言,坦率地說話;若此,像這樣。
13.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據“身軀但僂而敢言直諫,上于上元夜賜諸王公大臣觀火戲,公安諫阻之,以為玩物喪志”
可知,李慎修不顧自身形象,勇敢地向皇上進諫,在上元夜皇上賜觀火戲時,直言這是玩物
喪志,體現了他的正直和敢于直言;
根據“又當時以錢貴故,諸大臣議變法制,公上疏阻之,歷舉前代之政,洋洋萬言,已預料
近日錢價俑貴之弊矣”可知,李慎修預見到改變錢法制度可能帶來的弊端,通過列舉前代政
事進行勸阻,展現出其具有遠見卓識;
根據"上嘗召見曰:“是何渺小丈夫,乃能直言若此。”公奏曰:“臣面陋而心善。“上大笑”可
知,當皇上說李慎修是“渺小丈夫”時,他馬上回奏“臣面陋而心善”,巧妙地回應了皇上的話,
化解尷尬,體現出他的機敏應變。
【點睛】參考譯文:
乾隆初年有個御史李慎修,是德州人。他身材駝背卻敢于直言進諫。皇上在上元夜賞賜諸位
答案第5頁,共12頁
王公大臣觀看煙火表演,李慎修直言規諫勸阻,認為這是玩物喪志。皇上喜歡吟詩,曾召見
他,問他會不會作詩,(李慎修)趁機進言說:“皇上每天要處理眾多事務,恐怕因為詩文而
妨礙政事,祈求不要因此勞煩圣上思考。”皇上認為他的話很對,把他的話記載在詩中。皇
上曾召見他說:“這是怎樣矮小的一個人,竟然能如此直言。”李慎修上奏說:“臣面貌丑陋
但心地善良。”皇上大笑。還有當時因為錢價昂貴的緣故,諸位大臣商議改變錢法制度,李
慎修上疏阻止,逐一列舉前代的政事,洋洋灑灑萬余字,已經預料到了近日錢價飛漲的弊端
了。
14.至!J,等到。全,者B。15.哪里有享受國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
道理呢?16.①剛毅果敢;②忠于職守;③忠貞愛國;④英勇無畏,不怕犧牲;⑤與
士卒同甘共苦。(答出任意三點即可)
【分析】14.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
言環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1)句意:到了東炮臺陷落后。及:至山等到。
(2)句意:槍彈炮彈全都落到西炮臺。咸:全,都。
15.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
焉,哪里;逃,逃避:幸,希望;慮,擔心。
16.本題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能力。答題時可以先指出特點,然后再結合內容分析,注
意分點作答。從文中“性剛果”可知,他性情剛毅果敢。“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中止休假,
立即收拾行裝奔赴戰場”可以看出其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由“錢不聽。既至吳淞從守西炮臺與
部卒同飲食臥起以力戰相勖,,可知,他忠于職守且與士卒同甘共苦。由“錢金玉浴血奮戰幾個
小時,左臂中了三彈,仍然沒有后退一步,直至犧牲”表現其英勇頑強,舍身取義。由“其近
卒泣陳:,公有老母在,不可死。,笑謝曰:,焉有食國之祿,而逃其難者乎?幸勿為吾母慮
也!’“可知,他身邊的士兵勸他為老母要保全性命,錢金玉卻說拿了國家俸祿就不能在國家
有難時逃避,由此可以看出其有氣節、有擔當。
【點睛】參考譯文:錢金玉是松江縣的千總官,性情剛毅果敢,崇尚廉潔的氣節。道光壬寅
年間鴉片戰爭爆發,錢金玉正在休假回鄉探親,聽到消息,立即收拾行裝動身。他的親友阻
止他說:“戰事正緊急,是禍是福不可知曉。您正在休假,上級官員又沒有文件催促您前去,
為什么急急忙忙地回去呢?”錢金玉不聽。回到吳淞口后,就跟從軍隊守衛西炮臺,和士兵
一起吃飯睡覺,一起行動,他們用努力作戰的話相互勉勵。到了東炮臺陷落后,槍彈炮彈全
都落到西炮臺。錢金玉奮勇指揮戰斗,浴血奮戰幾個小時,錢金玉左臂中了三彈,卻毫不后
答案第6頁,共12頁
退。他身邊的士兵哭著說:“您有老母親在,不能死。”錢金玉笑著辭謝說:“哪里有享受國
家俸祿卻在國家有難時逃避的道理呢?希望你不要為我母親擔心。”不久,一顆槍彈飛來,
擊中了左胸,他終于倒下了。在臨死的時候,他還大呼“賣國賊害了國家”而不停。
17.有人隨即、不久18.御史劉浚彈劾柳溥敗軍之罪,觸怒了皇上,李賢說
御史是國家耳目之官,不宜譴責。19.①李賢端正認真,進諫切中要害;②反駁徐有
貞的說法,極力主張賑濟災民;③以國家大事為重,愛惜人才,廣開言路④皇帝遇到事情
都會詢問他的意見。
【導語】這段選文介紹了明朝官員李賢的事跡,展現其在朝政治理念和為人風范。文章通過
描述李賢與徐有貞、英宗的交往,表現他面對山東饑荒時的決斷力,提出“因噎廢食”的觀
點,強調救濟的重要性。文章還提到他以惜人才、開言路為己任,凸顯其重視民生,具有大
局觀。在面對御史劉溶被譴責時,李賢敢于為其申辯,展現正直無私的品格。最終,李賢的
逝世引起皇帝深深的悲悼,表明其在生前深得皇帝信任及對朝廷的貢獻受到高度評價。文章
通過李賢的一生,反映出明朝政治環境下,有識之士如何堅持原則、關心百姓的風采。
17.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1)句意:有人誣陷李賢是在偏袒庇護。或:有人。
(2)句意:皇帝漸漸疏遠了李賢,不久后醒悟過來。尋:隨即、不久。
18.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劾:彈劾,指向君主或上級揭發官吏的罪狀;觸:觸犯,這里指引發皇帝的憤怒;耳目官:
指御史;譴:譴責,這里指處罰、責備。
19.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結合第一段“賢氣度端凝,奏對皆中機宜,帝深眷之”可知,李賢在朝堂之上,表現出端莊凝
重的氣度,并且他向皇帝上奏以及回答皇帝的問題時,都能夠切中關鍵,符合皇帝的心意。
由此可知,李賢憑借自身端正認真的態度以及精準的進諫能力,贏得了皇帝的深厚眷顧,這
是皇帝在其去世后追贈厚待的原因之一。
結合第一段“山東饑,發帑振不足,召有貞及賢議,有貞謂頒振多中飽。賢曰:‘慮中飽而不
貸,坐視民死,是因噎廢食也。‘遂命增銀”可知,面對山東饑荒,在討論賑災事宜時,徐有
貞認為發放賑濟財物易被官員侵吞,而李賢則反駁這種觀點,強調不能因噎廢食,要積極賑
濟災民,最終促使皇帝下令增加賑濟銀兩。由此可知,李賢心系百姓,在關鍵決策時刻能以
百姓利益為重,展現出正確的為政理念,這使得皇帝對其十分認可,也是皇帝厚待他的重要
原因。
答案第7頁,共12頁
結合第二段“賢務持大體,尤以惜人才、開言路為急”可知,李賢始終以國家大事為重,將愛
惜人才、廣開言路當作最為緊迫的事情來做。由此可知,李賢這種以國家為重,注重人才培
養和言論暢通的做法,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深得皇帝贊賞,所以皇帝在其去
世后給予追贈等厚待。
結合第二段“遇事必召問可否,或遣中官就問“可知,皇帝每逢遇到事情,必定會召見李賢,
詢問他的意見是否可行,有時甚至派遣宦官前往詢問。由此可知,李賢在皇帝心中占據重要
地位,皇帝對他的能力和見解十分信賴,這也側面反映出李賢對朝廷的重要性,因此皇帝在
他去世后深感悲痛并給予追贈等厚待。
【點睛】參考譯文:
李賢,字原德,是宣德八年的進士。英宗重新登上皇位后,任命他兼任翰林學士,進入文淵
閣當值,與徐有貞一同參與機要事務。不久,晉升為尚書。李賢氣度端莊穩重,上奏和回答
皇帝的問題都能切中要害,皇帝十分器重他。山東發生饑荒,發放國庫的錢財賑濟不夠,皇
帝召見徐有貞和李賢商議,徐有貞說發放賑濟的財物大多被官員侵吞。李賢說:“擔心財物
被侵吞而不賑濟,眼睜睜看著百姓死去,這是因噎廢食啊。”于是皇帝下令增加賑濟的銀兩。
當初,御史劉溶彈劾柳溥軍隊戰敗的罪過,觸怒了皇帝,李賢進言說御史是負責監察的官員,
不應該被譴責。有人誣陷李賢是在偏袒庇護。皇帝漸漸疏遠了李賢,不久后醒悟過來,又像
當初那樣對待他。皇帝常常單獨召見李賢,李賢要過很久才出來。遇到事情一定會召見李賢
詢問是否可行,有時還派遣宦官去詢問。李賢致力于顧全大局,尤其把愛惜人才、廣開言路
當作緊迫的事情。成化二年冬天,李賢去世,享年五十九歲。皇帝震驚悲痛,追贈他為太師,
謚號文達。
20.怎么原因21.(1)姐姐才抱著妹妹痛哭起來,親手為妹妹換去了男裝。(2)
于是將黃善聰改扮男裝的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他母親聽后也是驚嘆不已。22.側面
描寫,通過對李英及其母親的驚訝感嘆,側面表現了黃善聰的聰明機智,也表達李英母子對
她的同情。
【導語】《黃善聰》講述了黃善聰因家境變故和性別限制而以男裝示人,歷經艱辛獨自生活
的故事。通過這一人物,展現了封建社會下女性生活的艱難與智慧。女生為男子裝飾,自立
謀生,反映出女性在困境中堅韌地奮斗與適應能力。最后,李英和其母“嗟嘆不已”的反應既
表現了對善聰遭遇的同情,也為文章增添了一份對女性勇氣和獨立精神的尊重與敬佩。
20.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
答案第8頁,共12頁
(1)句意:你怎么會來。安:怎么。
(2)句意:明白了原因。故:原因。
21.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持,抱;慟哭,痛哭;易,換。
(2)乃,于是;亦,也;手,親手;嗟嘆,驚訝感嘆。
22.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及作用。
結合“英大驚,駭問,知其故。乃告其母,母亦嗟嘆不已”可知,李英看到黃善聰忽然從男裝
變為女裝,表現出極大的驚訝,詢問緣由后,告知母親,其母聽聞也不停地嗟嘆。這里沒有
直接描述黃善聰如何聰明機智,而是通過描寫李英和其母親面對黃善聰性別轉變這一事件時
的驚訝、感嘆的反應。由此可知,運用了側面描寫的手法,從側面突出了黃善聰女扮男裝多
年不被察覺的聰慧,同時也能體現出李英母子對黃善聰這一經歷的同情,以及對她這種行為
的感慨。
【點睛】參考譯文:
黃善聰是應天府懷清橋畔的一位民家女,在她十二歲的時候母親去世,當時姐姐已經嫁人了,
父親以賣線香為生。可憐黃善脫年紀尚小,沒有人照顧她,于是就將她改扮成男孩子的模樣,
跟隨自己在廬州、鳳陽等地販賣線香。幾年以后,黃父也去世了,于是黃善聰就改名換姓叫
張勝,仍然承襲了父親的舊業,賣香生活。同行中有個叫李英的人,也賣香,從金陵來,不
知道張勝是個女子,兩人相約結伴,一年多來同寢共食。只是張勝常常稱自己有病,不脫下
衣襪,弘治辛亥年正月,張勝和李英一起回到南京,這時她己經二十歲了。一天黃善聰頭戴
中帽前去探望姐姐,見面稱呼她姐姐,姐姐說:“我沒有弟弟,你怎么會來?”黃善聰笑著說:
“弟弟就是善聰。”哭著說明原因。這時姐姐才抱著妹妹痛哭起來,親手為妹妹脫去了男裝。
過了一段時間,李英前來探望她,想要約張勝-起再去賣香,結果看到回復女兒身的黃善聰,
大吃一驚,明白了原因,李英將黃善聰改扮男裝的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他母親聽后也是
驚嘆不已。
23.(1)年至U
(2)①第二年,天下戰亂爆發,(梁寅)就隱居以教書為生。
②言語忠誠有信,行為篤厚謹慎,這就是天德。
(3)示例:文中的梁寅是一個自學成才、治學嚴謹、博學多才、淡泊名利的人。
【導語】這篇文言文記述了梁寅的生平與品德。作為一名博學的學者,梁寅自學成才并致力
于教育。盡管屢試不第,他沒有氣餒,之后應召參與禮樂修訂。他退休后繼續隱居教授,培
答案第9頁,共12頁
養了許多學子。文章通過梁寅對官員和天德王道的教誨,展現了他清廉、慎重、勤勉和忠信
的價值觀。盡管梁寅言辭簡單,但他實際踐行著深奧的道理,展現其為人謙和、品德高尚。
文章簡潔而深刻地刻畫出梁寅的高風亮節。
【詳解】(1)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
①句意:過了兩年。歲:年。
②句意:到梁寅那里請教。詣:至I」。
(2)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①明年,第二年;遂,就。
②忠,忠誠;篤,篤厚。
(3)本題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結合第一段“世業農,家貧,自力于學,淹貫《五經》、百氏”可知,梁寅出身農家,家境貧
寒,但他依靠自己的努力學習,最終深通廣曉《五經》和諸子百家的學問。由此可知,他是
一個自學成才的人。
結合第二段“寅在禮局中,討論精審,諸儒皆推服”可以看出,在參與修述禮樂時,梁寅對于
相關內容的討論精細審慎,得到了其他儒者的推崇和信服。由此可知,他治學態度嚴謹,對
待學問認真負責。
根據第二段“淹貫《五經》、百氏”以及他能參與修述禮樂,并在禮局中表現出色,討論精審,
讓諸儒推服,可知他對《五經》等儒家經典以及各種學說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禮樂等
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由此可知,梁寅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由第二段“書成,賜金幣,將授官,以老病辭,還”可知,在完成修書任務后,朝廷賞賜金幣
并準備授予他官職,他卻以年老多病為由推辭,返回家鄉。由此可知,他不看重錢財和官職,
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
【點睛】參考譯文:
梁寅,字孟敬,是新喻人。世代務農,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GB/T 12279.3-2025心血管植入器械人工心臟瓣膜第3部分:經導管植入式人工心臟瓣膜
- GB/T 32934-2025全球熱帶氣旋中文命名
- 如何講好線上培訓課件
- 小學生認識火箭課件圖片
- 《醫療護理禮儀》課件
- 路人王簽約合同協議
- 《中風后康復之路》課件
- 車間勞務外包合同協議
- 轉讓押金無合同協議
- 轉讓軟件系統合同協議
- 《殺死一只知更鳥》好書分享
- 軟裝清洗行業分析
- 健康飲食與體重管理
- word個人簡歷空白
- 大學生創業計劃書智能農業技術項目
- 2018大截面導線壓接工藝導則
- 量子計算與量子信息簡介
- 中考數學二元一次方程專題訓練100題(含答案)
- 【教師共享】《羽毛球》教學評價及評價建議
- DB13-T 5742-2023醇基燃料使用安全規范
- 尾礦庫安全生產風險監測預警系統運行管理辦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