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唐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唐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唐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唐山市2024-2025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末考試地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山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本試卷共8頁,28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

注意事項:

L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4年11月11日,河北師范大學舉行“河北師大星”命名儀式。被命名為“河北師大星”的是一顆

位于太陽系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如圖為太陽系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1.“河北師大星”位于()

A.水星軌道和金星軌道之間B.金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之間

C,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之間D.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2.與“河北師大星”相比,地球()

A.體積和密度更小B.大氣更加稀薄C.晝夜溫差更顯著D.適合生物生存

2024年8月12日,太陽耀斑爆發,太陽風格外強烈。完成下面小題。

3.耀斑發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輻射層

4.太陽風強烈時,可能導致()

①地球短波通信中斷②錢塘江大潮潮差增大③太陽黑子數量減少④航天器運行受到威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蘇地區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如圖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

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B.地幔C.外核D.內核

6.此次地震的()

A.縱波比橫波速度慢B.縱波能在固體中傳播C.橫波在莫霍面消失D.橫波使地面上下顛簸

7.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此次地震中可以(

A.評估災害損失B.確定震中位置C.獲取受災影像D.發布地震預警

探空氣球是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探測平臺(圖左),主要獲取近地面至高空30千米范圍內大氣的溫

度、濕度和氣壓等氣象數據。圖右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8.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至30千米的過程中,測得的大氣溫度()

A.逐漸升高B,逐漸降低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

9.地球大氣平流層內()

A.對流運動強烈B.不利高空飛行C.臭氧含量豐富D.有若干電離層

地球的演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如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02含量變化示

意。完成下面小題。

大----------0例

中被子植

原核生物真核生植物登陸蕨類植裸子磨

。物出現及發展物發展物發展物發展

含藍藻出現

細胞生物

出現及發展

距今/億年

21

352515-543新生代

前寒武紀,--------古生^—-中生代一

10.蕨類植物發展的地質年代是()

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II.前寒武紀后期,地球大氣中。2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陸地的面積增大B.火山頻繁地噴發C.藻類出現和發展D.恐龍時代的結束

如圖為桂林喀斯特地貌航拍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圖中最能體現喀斯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

A.山體格局B.水系結構C.農田分布D.村落布局

13.與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關系最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土壤B.水文、土壤C.植被、巖石D.水文、巖石

海陸風是濱海地區風向晝夜間發生反向轉變的風(如圖),對濱海地區的局地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完

夜晚

14.海陸風形成的原因是海洋和陸地之間存在()

A,濕度差異B.海拔差異C,溫度差異D.面積差異

15.夏季,濱海地區的海風對局地氣候的調節作用表現在()

A.增溫增濕B.降溫增濕C.增溫減濕D.降溫減濕

青居曲流位于嘉陵江南充段青居鎮附近(如圖)。青居鎮的南北各建有一個碼頭,北邊的叫上碼頭,

南邊的叫下碼頭。青居人家到曲水鎮走親戚,去時從上碼頭乘船,回來在下碼頭上岸。完成下面小題。

16.居住在青居鎮的人乘船到曲水鎮走親戚()

A.去時逆流,返程順流B.去時順流,返程逆流C.去時逆流,返程逆流D.去時順流,返程順流

17.影響青居曲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風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漲落的現象,可以用來發電。潮汐時刻表能夠反映不同時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進

出港口的重要依據。如圖為我國沿海某港口2023年10月30日的潮汐時刻表。完成下面小題。

A.地球內能B.太陽活動C.風力作用D.天體引力

19.該日,大型船舶要進港卸貨,為防止擱淺,合理的進港時間包括()

A.2時B.6時C.18時D.22時

如圖為水循環部分環節的模擬實驗示意。燒瓶中裝入適量的水,酒精燈用于加熱燒瓶,玻璃板上放置

若干冰塊,水蒸氣冷凝成水滴后落到托盤中。完成下面小題。

玻璃板

J托盤

20.加熱燒瓶是為了模擬出水循環環節中的()

A.降水B.蒸發C.下滲D.水汽輸送

21.若要增加托盤里的水量,可適當()

①延長加熱時間②增加燒瓶水量③減少冰塊數量④減弱酒精燈火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唐山遵化禪林古寺周圍長著十三株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每當秋風襲來,金黃的銀杏葉隨風搖動,

紛紛揚揚落滿一地,美得如同秋日童話(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22.銀杏樹是一種落葉闊葉喬木,該樹木()

A.樹基有板狀根B.有莖花現象C.季相變化明顯D.葉片呈針狀

23.影響該地銀杏葉變黃時間早晚的因素是()

A.氣溫B,降水C.風力D.光照

2024年7月20日,四川省西部山區某地在強降雨后發生泥石流災害。災情發生后,當地立即成立應

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救援。完成下面小題。

2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人們應()

A.沿泥石流方向走B.向溝谷兩側高處跑C.在建筑物內躲避D.攀爬到大樹上求救

25.當地因強降雨還可能引發的災害是()

A臺風B.地震C.滑坡D.沙塵暴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其形成發育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在野

外,觀察者可通過視覺和觸覺等來認識土壤的特征,并使用工具制作土壤剖面和采集土壤標本。圖a為上

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示意,圖b為典型土壤剖面的土層垂直序列。

圖a圖b

(1)黑土、紅壤、棕壤和燥紅土等土壤的命名,主要依據的是土壤的—(填“顏色”或“質地”)。一

般來說,與紅壤、燥紅土相比,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的黑土有機質含量—(填“高”或"低”),肥力

高。

(2)—是土壤中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還需要—、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長時

間的作用。

(3)制作、觀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標本時,需要用到多種工具,請在鐵鍬、羅盤、溫度計、照相機、

氣壓計、標本盒、手電筒、望遠鏡等工具中選擇三種可能用到的工具:—、—、—o

(4)圖b中,空缺的土層名稱自上而下依次是一層、—層。

2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洋流是海洋中具有相對穩定的流速和流向的大規模海水運動。如圖為世界局部海域的洋流分布示意,

南極洲周邊部分海域有季節性結冰現象。

(1)請結合圖中信息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在括號內填“正確”或“錯誤”)。

①圖示大部分海域位于東半球。()

②甲洋流位于太平洋西部海域。()

③受甲洋流的影響,科隆群島年均氣溫比同緯度地區低。()

④乙洋流由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⑤丙洋流促進了高低緯之間熱量的輸送和交換。()

(2)經緯和丹霞一起探究了南極洲周邊有季節性結冰現象海域的鹽度問題。下面是他們各自所持的觀點

和達成一致的結論,請將缺失的內容補充完整。

經緯:海水結冰時,鹽分多數被排至冰外,導致表層海水鹽度增大。

丹霞:海冰融化時,表層海水被稀釋,鹽度會—(填“增大”或“減小”)。

兩人達成一致的結論:高緯度海域溫度低,蒸發量—(填“大”或“小”),表層海水鹽度—(填

"高"或"低”)。

2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國某中學地理興趣小組根據實測數據,繪制出了當地的瀝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氣的溫度日變化

曲線(如圖)。

(1)在同一天內,瀝青路面的溫度日變化(填“大”或“小”)于草地。請對上述現象做出合理解釋

唐山市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第一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本試卷共8頁,28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

注意事項:

L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25小題,每小題2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

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4年11月11日,河北師范大學舉行“河北師大星”命名儀式。被命名為“河北師大星”的是一顆

位于太陽系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如圖為太陽系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1.“河北師大星”位于()

A.水星軌道和金星軌道之間B.金星軌道和地球軌道之間

C,地球軌道和火星軌道之間D,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

2.與“河北師大星”相比,地球()

A.體積和密度更小B.大氣更加稀薄C.晝夜溫差更顯著D.適合生物生存

【答案】LD2.D

【解析】

【1題詳解】

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河北師大星”是位于太陽系小行星帶內的小行星,所以

它位于火星軌道和木星軌道之間,故選D。

【2題詳解】

地球的體積和密度比小行星大,A錯;地球有濃厚的大氣層,而小行星由于質量小,引力弱,難以吸附大

量氣體形成大氣層,所以地球大氣不是更加稀薄,B錯;地球有大氣層的保溫和調節作用,晝夜溫差相對

較小,而小行星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晝夜溫差會更顯著,C錯;地球有適宜的溫度、液態水和適合生物呼

吸的大氣等條件,適合生物生存,而小行星不具備這些條件,D對;故選D。

【點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條件和原因:外部條件:相對穩定、安全的宇宙環境1.太陽的穩定——提供光和

熱;2.安全的行星際空間——軌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條件:1.溫度——①地球與太陽距

離適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氣溫適度;2.生命必需條件:大氣一②地球的體積和質量適中,使大量的氣

體聚集,形成大氣層;3.液態水——適宜的溫度;4.地球環境穩定足夠長的時間:原因是地球的宇宙環境

比較安全,太陽在漫長的時間比較穩定。

2024年8月12日,太陽耀斑爆發,太陽風格外強烈。完成下面小題。

3.耀斑發生在太陽的()

A,光球層B.色球層C.日冕層D.輻射層

4.太陽風強烈時,可能導致()

①地球短波通信中斷②錢塘江大潮潮差增大③太陽黑子數量減少④航天器運行受到威脅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3.B4.C

【解析】

【3題詳解】

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光球層主要的太陽活動是黑子,A錯;色球層主要

有耀斑和日珥,B對;日冕層主要有太陽風,C錯;輻射層在太陽內部,不是太陽活動發生的位置,D

錯;故選B。

【4題詳解】

太陽風強烈時,會釋放出大量的高能帶電粒子,這些粒子到達地球后,會干擾地球的電離層。電離層可以

反射短波無線電信號,干擾后會導致地球短波通信中斷,①對;錢塘江大潮主要是由于天體引潮力(主要

是月球和太陽對地球的引潮力)引起的,和太陽風沒有關系,②錯;太陽黑子和太陽風分別是太陽不同的

活動現象,太陽風強烈不會導致太陽黑子數量減少,它們的產生機制不同,太陽黑子是光球層的活動,太

陽風主要是日冕層的活動,③錯;太陽風中的高能帶電粒子會對航天器的電子設備、太陽能電池板等造成

損害,干擾航天器的通信和正常運行,使航天器運行受到威脅,④對;故選C。

【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發射的電磁波會干擾地球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拋

出的高能帶電粒子干擾地球磁場,使地球出現“磁暴”現象;同時,高能帶電粒子沖進兩極地區,與那里的

高空稀薄大氣相互碰撞,還會出現極光。

2024年1月23日,新疆阿克蘇地區發生7.1級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如圖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與

地球內部圈層劃分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殼B.地幔C.外核D.內核

6.此次地震的()

A.縱波比橫波速度慢B.縱波能在固體中傳播C.橫波在莫霍面消失D.橫波使地面上下顛簸

7.地理信息系統(GIS)在此次地震中可以()

A.評估災害損失B.確定震中位置C.獲取受災影像D.發布地震預警

【答案】5.A6.B7.A

【解析】

【5題詳解】

大陸地殼平均厚度約39-41千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22千米,小于大陸地殼平均厚度,所以震源位于地

殼,排除BCD,故選A。

【6題詳解】

縱波速度比橫波速度快,縱波能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A錯B對;橫波在

古登堡面消失,在莫霍面橫波速度會增加,C錯;縱波使地面上下顛簸,橫波使地面左右搖晃,D錯;故

選B。

【7題詳解】

GIS可以對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它可以整合多種地理數據,如人口分布、建筑物分布、交通線

路等,結合地震強度等信息,分析受災區域的損失情況,A對;確定震中位置主要是通過地震監測儀器記

錄地震波到達不同監測點的時間差來計算的,不是GIS的功能,B錯;獲取受災影像主要是通過遙感

(RS)技術,GIS主要是對獲取的影像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C錯;地震預警是通過地震監測網絡,快速

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震源位置等信息,在地震波到達之前發出警報,不是GIS的功能,D錯;故選A。

【點睛】根據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傳播速度的變化,一般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層,由于橫波無法

通過氣體和液體傳播,所以推測當橫波波速消失的地下約2900千米處到達地核,且外核為熔融態金屬。

探空氣球是進行高空氣象觀測的探測平臺(圖左),主要獲取近地面至高空30千米范圍內大氣的溫

度、濕度和氣壓等氣象數據。圖右為大氣垂直分層示意。完成下面小題。

高度/km

8.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至30千米的過程中,測得的大氣溫度()

A,逐漸升高B,逐漸降低C.先升高再降低D.先降低再升高

9.地球大氣平流層內()

A.對流運動強烈B.不利高空飛行C.臭氧含量豐富D.有若干電離層

【答案】8.D9.C

【解析】

【8題詳解】

從地面到對流層頂(平均高度約12千米),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層(對流層頂到約50

千米高度),大氣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探空氣球從地面上升至30千米的過程中,會先經過對流層,

溫度逐漸降低,然后進入平流層,溫度逐漸升高,所以是先降低再升高,排除ABC,故選D。

【9題詳解】

平流層的氣流以水平運動為主,對流運動微弱。因為平流層中下層溫度隨高度升高而升高,大氣穩定,不

利于對流的形成,A錯;平流層大氣穩定,天氣晴朗,沒有復雜多變的天氣現象,空氣稀薄,阻力小,非

常有利于高空飛行,B錯;平流層中有豐富的臭氧,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層中上部,它能吸收太陽紫外線

輻射,對地球生物起到保護作用,C對;電離層分布在高層大氣(約80-500千米),而不是平流層,電離

層能夠反射無線電波,對無線電通信等有重要意義,D錯;故選C。

【點睛】全球對流層的平均厚度約為12千米,而在低緯地區厚度可達17至18千米,而高緯地區僅有8

至9千米,中緯度地區厚度約為12至13千米。平流層是位于對流層以上,范圍大概為從對流層頂部到50

至55千米高度,平流層中的氣溫隨著高度的增加,溫度增加,從而使得平流層大氣上熱下冷,空氣的對

流運動較弱,因此該層大氣的運動方式以平流運動為主。

地球的演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如圖為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氣中02含量變化示

意。完成下面小題。

大0和

中原核生物真核生植物登陸蕨類植裸芒譬

O物出現及發展物發展物發展物發展

否藍藻出現

址細胞生物

出現及發展

距今/億年

-

35251554321新生代

前寒武紀,--------古生^—-中生代一

10.蕨類植物發展的地質年代是()

A.前寒武紀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11.前寒武紀后期,地球大氣中。2含量變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陸地的面積增大B.火山頻繁地噴發C.藻類出現和發展D.恐龍時代的結束

【答案】10.B11.C

【解析】

【10題詳解】

蕨類植物在古生代(約5.41億年前-2.52億年前)發展。古生代包括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

石炭紀和二疊紀,蕨類植物在石炭紀和二疊紀達到繁盛,這個時期陸地面積不斷擴大,蕨類植物有了更廣

闊的生存空間,它們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對地球的生態系統和大氣成分產生深遠影響,B對;前寒武

紀主要是單細胞生物和簡單多細胞生物的時期,A錯;中生代主要是裸子植物和爬行動物(如恐龍)的時

代,C錯;新生代是被子植物和哺乳動物的時代,D錯;故選B。

【11題詳解】

前寒武紀后期,地球大氣中。2含量增加主要是因為藻類出現和發展,C對;陸地面積增大本身不會直接

導致氧氣含量增加,A錯;火山頻繁噴發一般會釋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氣體,不利于氧氣含量增

加,B錯;恐龍時代結束是在中生代末期,與前寒武紀大氣中氧氣含量變化無關,D錯;故選C。

【點睛】從時間來講,由老到新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從

植物來講,由老到新為:藻類植物、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從動物來講,由老到新為:無脊椎

動物、有脊椎動物、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哺乳動物、人類時代。

如圖為桂林喀斯特地貌航拍圖。完成下面小題。

12.圖中最能體現喀斯特地貌景觀特征的是()

A.山體格局B.水系結構C.農田分布D.村落布局

13.與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關系最密切的自然因素是()

A.植被、土壤B.水文、土壤C.植被、巖石D.水文、巖石

【答案】12.A13.D

【解析】

【12題詳解】

桂林喀斯特地貌以峰林、峰叢等山體形態為典型特征。這些山體形態奇特,多為石灰巖受溶蝕作用后形成

的孤立或成群的山峰,是喀斯特地貌景觀最直觀的體現,A對;雖然喀斯特地區的水系也有其特點,如地

下河等,但相較于山體格局,水系結構不是最能代表喀斯特地貌景觀特征的因素,B錯;農田分布主要受

人為因素和地形因素的綜合影響,它并不能突出喀斯特地貌本身的獨特景觀特征,C錯;村落布局主要考

慮居住、交通、水源等因素,不是喀斯特地貌景觀特征的主要體現,D錯;故選A。

【13題詳解】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過程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對可溶性巖石(主要是石灰巖)進行溶蝕和沉淀作用。水

文條件決定了水的溶蝕能力,如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水的酸堿度等。巖石的可溶性(石灰巖主要成分碳

酸鈣可溶于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質基礎;植被和土壤在喀斯特地貌形成過程中有一

定作用,但不是最關鍵的因素。植被主要影響土壤發育和生態環境,土壤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水分的滲透

等,但它們對喀斯特地貌的溶蝕和沉淀這一核心形成過程的影響相對較小,排除ABC,故選D。

【點睛】喀斯特地貌,又稱巖溶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大多為石灰巖)進行溶蝕作用等

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

海陸風是濱海地區風向晝夜間發生反向轉變的風(如圖),對濱海地區的局地氣候具有調節作用。完

14.海陸風形成的原因是海洋和陸地之間存在()

A,濕度差異B.海拔差異C.溫度差異D.面積差異

15.夏季,濱海地區的海風對局地氣候的調節作用表現在()

A.增溫增濕B.降溫增濕C.增溫減濕D.降溫減濕

【答案】14.C15.B

【解析】

【14題詳解】

海陸風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海洋和陸地之間存在溫度差異。在白天,太陽輻射使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陸地溫

度高于海洋,陸地近地面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壓,而海洋近地面形成相對高壓,風從海洋

吹向陸地,形成海風;在夜間,陸地降溫比海洋快,陸地溫度低于海洋,陸地近地面空氣冷卻收縮下沉,

近地面形成高壓,海洋近地面形成低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陸風。濕度差異、海拔差異和面積差異

不是海陸風形成的主要原因。排除ABD,故選C。

【15題詳解】

夏季,海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海洋水汽含量高,海風帶來了大量的水汽,使陸地空氣濕度增加,起到增濕

的作用;同時,海風溫度相對陸地較低,海風的吹拂會使陸地氣溫降低,起到降溫的作用。所以夏季海風

對局地氣候的調節作用是降溫增濕。排除ACD,故選B。

【點睛】由于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洋與陸地升溫快慢不同,白天陸地升溫快,海洋增溫慢,陸地氣溫高

于海洋。陸地相對受熱,陸地氣壓低于海洋,風從高壓吹向低壓,風由海洋吹向陸地,夜晚陸地降溫快,

海洋降溫慢,陸地氣溫低于海洋,海洋相對受熱,陸地氣壓高于海洋,風從陸地吹向海洋。海陸風能夠調

節濱海地區氣候。降低氣溫的日較差,增加沿海地區的降水量。

青居曲流位于嘉陵江南充段青居鎮附近(如圖)。青居鎮的南北各建有一個碼頭,北邊的叫上碼頭,

南邊的叫下碼頭。青居人家到曲水鎮走親戚,去時從上碼頭乘船,回來在下碼頭上岸。完成下面小題。

16.居住在青居鎮的人乘船到曲水鎮走親戚()

A.去時逆流,返程順流B.去時順流,返程逆流C.去時逆流,返程逆流D.去時順流,返程順流

17.影響青居曲流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風力作用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波浪作用

【答案】16.D17.B

【解析】

【16題詳解】

“青居人家到曲水鎮走親戚,去時從上碼頭乘船,回來在下碼頭上岸”,青居曲流近似環形,從青居鎮到曲

水鎮,不管是去還是回,船行方向相對于水流方向都是順流。因為曲流處水流是沿著河道彎曲的方向流

動,從青居鎮出發去曲水鎮和從曲水鎮返回青居鎮,船行路徑與水流方向基本都是相同的,D正確,ABC

錯誤,故選D。

【17題詳解】

青居曲流是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河流在流經地勢平緩的地區時,由于側向侵蝕作用,河道逐漸彎曲。在凹

岸,水流速度快,侵蝕作用強;在凸岸,水流速度慢,堆積作用強。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越來越彎曲,

最終形成曲流地貌,B對;該區域沒有明顯跡象顯示風力對河道彎曲起主要塑造作用,這里不是風沙地貌

發育的典型區域,風力不是形成曲流的主要外力,A錯;從圖中景觀和區域地理環境可知,南充地區沒有

冰川作用的條件,不存在冰川侵蝕或堆積來塑造曲流的可能,C錯;青居曲流位于嘉陵江,不是海洋環

境,波浪作用無法對其形成產生主要影響,D錯;故選B。

【點睛】河流曲流處,在慣性離心力的作用下,表層水流趨向于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壓力的作用下,由

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彎道環流,在彎道環流的作用下,凹岸侵蝕,凸岸堆積。

潮汐是海水周期性漲落的現象,可以用來發電。潮汐時刻表能夠反映不同時刻的潮水高度,是船舶進

出港口的重要依據。如圖為我國沿海某港口2023年10月30日的潮汐時刻表。完成下面小題。

A.地球內能B.太陽活動C.風力作用D.天體引力

19.該日,大型船舶要進港卸貨,為防止擱淺,合理的進港時間包括()

A.2時B.6時C.18時D.22時

【答案】18.D19.A

【解析】

【18題詳解】

潮汐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陽之間的相對位置變化,導致天體引力作用在地球上的海洋水體而產生的周期

性漲落現象,月球對地球的引潮力是主要的,太陽的引潮力也有一定作用,所以潮汐發電的能量源自天體

引力,D對;地球內能主要與火山活動、地熱等有關,A錯;太陽活動主要包括太陽黑子、耀斑等,與潮

汐發電能量來源關系不大,B錯;風力作用主要是推動海水形成海浪、海流等,不是潮汐產生的主要原

因,C錯;故選D。

【19題詳解】

從潮汐時刻表可以看出,潮水高度較低時船舶容易擱淺。2時和6時潮水高度較高,適合大型船舶進港,

其中2時最高且在繼續增高,更適合進港卸貨,A對B錯;18時、22時潮高較低,不利于船舶進港,CD

錯。故選A。

【點睛】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漲落現象。在白天的稱潮,夜間的稱汐,總稱

“潮汐”。一般每日漲落兩次,也有漲落一次的。外海潮波沿江河上溯,又使得江河下游發生潮汐。

如圖為水循環部分環節的模擬實驗示意。燒瓶中裝入適量的水,酒精燈用于加熱燒瓶,玻璃板上放置

若干冰塊,水蒸氣冷凝成水滴后落到托盤中。完成下面小題。

20.加熱燒瓶是為了模擬出水循環環節中的()

A.降水B.蒸發C.下滲D.水汽輸送

21.若要增加托盤里的水量,可適當()

①延長加熱時間②增加燒瓶水量③減少冰塊數量④減弱酒精燈火力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20.B21.A

【解析】

【20題詳解】

加熱燒瓶使水變成水蒸氣,這是模擬水循環中的蒸發環節,在自然環境中,太陽輻射為水體提供能量,使

液態水變為氣態水進入大氣,和實驗中加熱燒瓶使水蒸發的原理相似,B對;降水是指大氣中的水汽凝結

后降落到地面的過程,下滲是指水從地表滲入地下的過程,水汽輸送是指大氣中的水汽從一個地區輸送到

另一個地區的過程,實驗中的加熱燒瓶沒有體現這些環節,ACD錯。故選B。

[21題詳解】

延長加熱時間可以使更多的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遇到玻璃板上的冰塊冷卻凝結成水滴后落到托盤

里,從而增加托盤里的水量,①對;如果燒瓶里的水量增加,那么可蒸發的水量也會增加,進而會有更多

的水蒸氣產生,最終導致托盤里的水量增加,②對;減少冰塊數量會使玻璃板的溫度升高,水蒸氣不容易

在玻璃板上冷卻凝結,反而可能使水蒸氣凝結量減少,托盤里的水量減少,③錯;減弱酒精燈火力會使水

的蒸發量減少,產生的水蒸氣減少,托盤里的水量也會減少,④錯;故選A。

【點睛】水循環過程的六個環節包括蒸發、水分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植物蒸騰。水循環類

型分為海陸間循環(大循環)以及陸上內循環和海上內循環(小循環)。

唐山遵化禪林古寺周圍長著十三株樹齡千年以上的銀杏樹。每當秋風襲來,金黃的銀杏葉隨風搖動,

紛紛揚揚落滿一地,美得如同秋日童話(如圖)。完成下面小題。

22.銀杏樹是一種落葉闊葉喬木,該樹木()

A樹基有板狀根B.有莖花現象C.季相變化明顯D.葉片呈針狀

23.影響該地銀杏葉變黃時間早晚的因素是()

A.氣溫B,降水C.風力D.光照

【答案】22.C23.A

【解析】

[22題詳解】

落葉闊葉喬木的特點是夏季枝葉繁茂,冬季落葉,季節變化時景觀差異大,銀杏樹在秋季葉片變黃掉落,

體現了明顯的季相變化,C對;板狀根是熱帶雨林樹木的典型特征,銀杏樹生長環境不是熱帶雨林,一般

沒有板狀根,A錯;莖花現象常見于熱帶的一些植物,銀杏樹不存在這種現象,B錯;葉片呈針狀是針葉

樹的特征,銀杏樹是闊葉樹,葉片不是針狀,D錯;故選C。

【23題詳解】

氣溫是影響銀杏葉變黃時間早晚的關鍵因素。隨著秋季氣溫逐漸降低,植物的生理活動發生變化,葉綠素

分解,類胡蘿卜素等色素相對含量增加,葉片開始變黃。當氣溫下降較快時,葉片變黃時間會提前;氣溫

下降緩慢,葉片變黃時間可能推遲,A對;降水對銀杏葉變黃時間早晚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銀杏葉顏色

變化主要是由溫度變化引起的植物內部生理過程導致的,降水不是直接觸發葉片變色的關鍵因素,B錯;

風力主要影響銀杏葉的掉落過程,而不是葉片變黃的時間。較強的風力可能會加速己經變黃的葉片掉落,

但不會使葉片提前變黃,C錯;光照對銀杏生長有一定作用,但不是決定葉片變黃時間早晚的主要因素。

在秋季,即使光照條件相似,不同溫度環境下銀杏葉變黃時間也會不同,D錯;故選A。

【點睛】落葉闊葉林分布:溫帶季風氣候區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特征:喬木葉片寬闊,春季發葉,秋冬

季落葉。

2024年7月20日,四川省西部山區某地在強降雨后發生泥石流災害。災情發生后,當地立即成立應

急救援指揮部,組織力量全力開展救援。完成下面小題。

24.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人們應()

A.沿泥石流方向走B.向溝谷兩側高處跑C.在建筑物內躲避D.攀爬到大樹上求救

25.當地因強降雨還可能引發的災害是()

A.臺風B.地震C.滑坡D.沙塵暴

【答案】24.B25.C

【解析】

【24題詳解】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時,絕不能沿泥石流方向走,因為泥石流速度快、力量大,順著泥石流方向跑很難逃

脫,而且很可能會被泥石流掩埋,A錯;向溝谷兩側高處跑,這樣可以避開泥石流的主要通道,增加逃生

的機會,B對;在建筑物內躲避也不安全,泥石流的沖擊力可能會沖垮建筑物,導致人員傷亡,C錯;攀

爬到大樹上求救也不是一個好辦法,泥石流可能會沖倒大樹,而且在樹上也很容易受到泥石流沖擊和其他

危險,D錯;故選B。

[25題詳解】

臺風是熱帶氣旋強烈發展的產物,主要發生在熱帶、亞熱帶洋面上,與當地的強降雨沒有因果關系,A

錯;地震是地殼運動的結果,是由板塊運動、斷層活動等因素引起的,和強降雨沒有直接關聯,B錯;強

降雨會使山體巖土體的含水量增加,巖土體的重量增大,同時雨水會降低巖土體之間的摩擦力,使山體的

穩定性下降,從而引發滑坡,C對;:沙塵暴主要發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區,是由于大風將地面沙塵吹起

形成的,和四川西部山區的強降雨環境不相符,D錯;故選C。

【點睛】躲避泥石流的方法:1、當遇到泥石流時,千萬不要上樹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

凹處,或躲在浴石或亂石堆后,更不能順著溝谷往上或往下跑。泥石流不像滑坡,樹木會被連根卷起,土

石塊也會被挾裹著往溝谷里傾瀉。2、在山谷中一旦遇到強降雨發聲泥石流的時候,不要發慌,不要順著

泥石流的方向逃生。遇到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要果斷的判斷出安全路徑逃生,路徑要是與泥石流的方向

垂直的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3、遇到

泥石流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樹上面躲避可以選擇到平整安全的高地進行躲避,

以免泥石流壓塌沖倒山坡和樹木受到傷害。4、如果在遇到強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不要往土層較厚的地

帶逃生,要往地質堅硬,不易被雨水沖毀的沒有碎石的巖石地帶逃生。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陸地表層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其形成發育受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在野

外,觀察者可通過視覺和觸覺等來認識土壤的特征,并使用工具制作土壤剖面和采集土壤標本。圖a為上

壤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關系示意,圖b為典型土壤剖面的土層垂直序列。

圖a圖b

(1)黑土、紅壤、棕壤和燥紅土等土壤的命名,主要依據的是土壤的—(填“顏色”或“質地”)。一

般來說,與紅壤、燥紅土相比,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的黑土有機質含量—(填“高”或"低”),肥力

iWlo

(2)—是土壤中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還需要—、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長時

間的作用。

(3)制作、觀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標本時,需要用到多種工具,請在鐵鍬、羅盤、溫度計、照相機、

氣壓計、標本盒、手電筒、望遠鏡等工具中選擇三種可能用到的工具:—、—、-o

(4)圖b中,空缺的土層名稱自上而下依次是一層、—層。

【答案】(1)①.顏色②.高

(2)①.成土母質②.氣候

(3)①鐵鍬②.標本盒③.照相機

(4)①.淋溶層②.淀積層

【解析】

【分析】本題以土壤為背景,涉及土壤的觀察與收集,土壤剖面,土壤形成的因素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

獲取與解讀地理信息,調動與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落實區域認知,地理實踐力等學科核心素養。

【小問1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黑土、紅壤、棕壤和燥紅土等土壤的命名,主要依據的是土壤的顏色。一般來說,與

紅壤、燥紅土相比,我國東北地區廣泛分布的黑土有機質含量高,肥力高。這是因為東北地區氣候冷濕,

微生物活動較弱,土壤中有機物質分解慢,積累多;而紅壤分布在南方濕熱地區,燥紅土分布在熱帶、亞

熱帶的干熱河谷地區,這些地區高溫多雨或高溫干燥,土壤中有機物質分解快,積累少。

【小問2詳解】

成土母質是土壤中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在土壤的形成過程中,還需要氣候、地形、生物等自然因素長時間

的作用。成土母質是巖石的風化產物,它決定了土壤礦物質的成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