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6天學習計劃(背記版)_第1頁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6天學習計劃(背記版)_第2頁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6天學習計劃(背記版)_第3頁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6天學習計劃(背記版)_第4頁
湘教版七年級下冊地理16天學習計劃(背記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1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亞洲

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亞洲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一小部分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2)緯度位置:地跨熱帶、北溫帶、北寒帶三個溫度帶,低、中、高三個緯度地區。

⑶海陸位置:占據亞歐大陸大部,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

2.大洲分界線

(1)亞非分界線蘇伊士運河

(2)亞洲和北美洲分界線——白令海峽

(3)亞洲與歐洲分界線——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3.亞洲分區

(1)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世界上面積最大,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

距離最長的大洲

(2)亞洲分區: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②東亞、④南亞、⑤西亞、①北

亞、⑥中亞、③東南亞共6個分區

中國位于東亞,東亞還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蒙古

4.自然環境一地形地勢

(U地形特征:地形類型復雜,以高原、山地為主

⑵地勢特點:地勢起伏大,中部高,四周低。

①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②亞洲大陸沿30°N由西向東,地勢呈現“低一高一低”的變化

5.自然環境—河流

(D亞洲河流特點: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亞洲河流流向受地形地勢影響)

(2)流入北冰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

(3)流入太平洋:丞江、朝、湄公河(亞洲流經國家最多河流,中國段叫瀾滄江)

(4)流入印度洋:恒河、印度河

(5)最終沒流入海洋的河流(內流河):塔里木河、阿姆河和錫爾河(兩河流入咸海)

弟1貝,共2/貝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2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6.亞洲之最

(D青藏高原一世界最高的高原,譽為“世界屋脊”

(2)壁(咸水湖)一世界最大的湖泊

(3)喜馬拉雅山脈一世界上最高的山脈

(4)珠穆朗瑪峰一世界最高峰(8848.86米)

(5)貝加爾湖一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淡水湖

(6)阿拉伯半島一世界上最大半島

(7)馬來群島一世界最大的群島

(8)世界陸地最低點一死海(一415米)

7啟然環境一氣候

(U亞洲氣候特點:

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2)亞洲氣候類型的分布

①北冰洋沿岸是寒帶氣候

②亞洲中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區是高原山地氣候

③西亞阿拉伯半島是熱帶沙漠氣候,氣候特征全年炎熱干燥

④地中海沿岸是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濕潤

⑤東南亞馬來群島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多雨

⑥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征冬冷夏熱,降水較少,氣溫年較差大。

⑦世界上季風氣候分布面積最廣、季風特點最為典型的地區是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農業生

產,但降水很不穩定,容易發生旱澇災害。

1匕一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中國北方地區、日本北部等。

東岸三種

中一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地區,日本南部等。

季風氣候

南一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季和雨季,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島,中南半島。

A熱帶雨林氣候

B熱帶季風氣候

C亞熱帶季風氣候

D溫帶季風氣候

E溫帶大陸性氣候

F熱帶沙漠氣候

G高原山地氣候

H地中海氣候

K寒帶氣候

企注意:

(1)亞洲沒有的氣候類型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①緯度位置:亞洲地跨熱帶、溫帶和寒帶,所跨緯度廣。

②海陸位置:三面瀕臨大洋,西面深入亞歐大陸腹地。

③地形因素:地形復雜多樣。

(3)亞洲大陸性氣候廣布的原因

弟2貝,共2/貝

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大洲,陸地面積廣闊。內陸距海遙遠,受海洋影響較小,形成廣布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氣

候大陸性特征明顯,表現為: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候日較差、年較差都比較大;全年降水較少,主要集中于夏

季。

(4)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原因

亞洲東部和南部背靠世界最大大陸一一亞歐大陸,鄰近世界最大大洋一一太平洋,海陸熱力性質差異顯著,導致風

向隨季節變化,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3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歐洲

1.地理位置

(D半球位置:全部位于北半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

(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緯40。與北極圈之間,大部分位于北

溫帶。

(3)海陸位置:北面瀕臨北冰洋,西面瀕臨大西洋,南面瀕臨地中

迤,東與亞洲陸上相連。

2啟然環境一地形地勢

(D地形特征:地形以平原為主,山脈多分布在南、北兩側。

(2)地勢特征:地勢低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3啟然環境—河流

(1)主要河流:A伏爾加河一歐洲第一長河,向南注入里海,被俄羅斯稱為“母親伏爾加”。

B多瑙河-歐洲第二長河,自西向東注入黑海,是世界上干流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C萊茵河一西歐第一大河,歐洲第五大河,發源于阿爾卑斯山脈,最終注入北海。

(2)水系特征:河網密布,水流平緩;水量豐富,季節變化小,利于航運。

大部分是外流河。

4.自然環境一氣候

(D氣候: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全年溫和濕潤

①主要分布在:歐洲西部的中西部,歐洲西部是世界上溫帶海洋

性氣候面積最大、最顯著的地區。

②形成原因:歐洲西部大部分地區盛行偏西風,風從大西洋吹

來,溫和濕潤,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東西走向山脈非常有利于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

(2)氣候分布:

北冰洋沿岸分布著寒帶氣候。

歐洲西部以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

地中海沿岸分布著地中海氣候。

大陸內部分布著溫帶大陸性氣候。

5.國家和人口(以下社會經濟情況以歐洲西部為例)

(U歐洲西部是指歐洲的西半部,大致包括除東歐外的其他國家。

(2)歐洲西部人口豳蜜,國家眾多,是世界上發達國家最為集中的地區

弟3貝,共2/貝

(3)歐盟:是歐洲共同經濟體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國際組織,使用統一貨幣——歐元

(4)主要國家和首都及對應的旅游資源

①英國—倫敦——白金漢宮

②法國一里壁一盧浮宮,埃菲爾鐵塔

③西班牙一馬德里一一地中海沿岸陽光

④德國——柏林

⑤意大利一里目一古斗獸場

⑥波蘭一華沙一一肖邦雕像

⑦希臘一W一奧林匹克遺址公園

⑧挪威一峽灣風光沙灘

⑩瑞士——伯爾尼―阿爾卑斯山滑雪場

⑨荷蘭風車

6.農業

(D歐洲西部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較塵,但生產水平置,多用機械自動化程度置,耗用勞動力支。

(2)歐洲畜牧業發達,發展的自然條件

地形:①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低平,草場廣布

氣候:②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廣,氣候溫和濕潤,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長。

(3)多數國家以畜牧業為主,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較高,人們稱牧草為“綠色的金子”。

(4)畜牧業生產特點:因勞動力基跳,農業生產高度機械化、自動化o

(5)畜牧業發達,因此歐洲人以牛羊肉和乳產品為主要食物。

7.工業

(D歐洲西部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目前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

(2)歐洲西部工業工藝精,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高,在世界工業生產中處于技術和價值的高端位置。

(3)歐洲西部工業中心多,是世界上著名的工業密集地帶。

8.歐洲西部服務業體系完善,服務質量優,產值大,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4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非洲

1.地理位置

(D半球位置:橫跨南、北半球,東半球

(2)緯度位置:赤道穿過中部,南北回歸線之

間,絕大部分屬于熱帶,被稱為“熱帶大陸”

(3)海陸位置:北臨地中海,東臨B印度洋,

西臨C大西洋,東北臨紅海;隔蘇伊士運河與亞

海相鄰,隔直布羅陀海峽與歐洲相鄰。

2.自然環境一地形地勢

(D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⑵主要地形區:A撒哈拉沙漠(世界最大沙漠),F東非高原,G南非高原,E剛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D

埃塞俄比亞高原(非洲最高高原)

弟4貝,共2/貝

(3)地形特點: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原大陸”

(4)①乞力馬扎羅山:位于東非高原,是非洲最高峰,被譽為“赤道雪峰”,原因是:受地形因素影響,山頂氣溫

低,雖位于赤道附近,山頂卻終年被積雪覆蓋,因此被稱為“赤道雪峰”。

(5)東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陸上最大的斷裂帶,從衛星照片上看去猶如一道巨大的傷疤。東非大裂谷素有“地球傷

疤”之稱。形成原因: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張裂運動形成。

3啟然環境--河流

(D主要河流:②尼羅河——發源于東非高原,自南向北流,流經撒哈拉大沙漠,最終注入地中海,是世界最長

河流,下游流經區域為熱帶沙漠氣候,上游流經區域為熱帶草原氣候,該氣候區降水分干濕兩季,降水季節變化較

明顯,濕季來臨時,尼羅河水量上漲,形成汛期,導致該河定期泛濫。

③剛果河:流經剛果盆地,地勢落差大,水能資源豐富。流經區域屬熱帶雨林氣候,水量豐富。

(2)主要湖泊:⑤維多利亞湖一非洲最大湖泊,⑥坦噂尼喀湖一非洲最深湖泊

4.氣候

(D氣候類型分布:c

A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剛果盆地F

B熱帶草原氣候分布面積最廣,氣候終年高溫,降水分為干濕兩季,主要分布高原地形上人B

C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

D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非洲南端好,如好望角也有該氣候的分布。

F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埃塞俄比亞高原等海拔較高的高原、山地。E

(2)氣候類型分布規律―以赤道為中心,呈南北對稱分布。

5.人口與經濟

(1)主要人種: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黑種人占總人口的90%以上)。

非洲北部以阿拉伯國家為主,為白種人,說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

(2)非洲傳統民居:茅草屋(與氣候關系:就地取材,陰涼通風,透氣性好)

(3)農業:非洲熱帶草原農業以畜牧業為主,水熱條件較好的地區多以開墾為耕地。熱帶沙漠地區植被稀少,人

們在河谷和水源條件較好的綠洲發展型農業。地中海沿岸適于栽培柑橘、葡萄和油橄欖等。

(4)撒哈拉以南非洲快速發展的經濟

資源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金剛石、黃金的儲量、產量居世界首位

生物資源生物資源豐富,是咖啡樹、油棕的原產地

經濟特點出口初級農礦產品,進口工業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經濟發展落后的原因長期受殖民主義者占領和掠奪

發展經濟的措施發展化學工業、機械工業,發展民族工業和多樣化的農業,發展旅游業等

(5)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糧食與環境問題

人口人口增長迅速,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

三大問題

糧食糧食供應不足(旱災頻繁)

環境土地肥力下降、草原退化,加劇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使生態環境逐步惡化

解決途徑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弟5貝,共2/貝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5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美洲

1.地理位置

(D半球位置:都位于西半球。

(2)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低緯度地區,赤道穿過南美洲北部

(3)海陸位置:美洲位于A太平洋和B大西洋之間;北美洲北臨C北冰洋,西北隔D白令海峽與亞洲相望;南美

洲隔E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

(4)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是F巴拿馬運河。

西半球東半球

企注意:

地理意義溝通的海洋

白令海峽亞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線北冰洋和太平洋(唯一通道)

俄羅斯與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國界線

國際日期變更線從中部穿過

巴拿馬運河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洲界線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2啟然環境一地形地勢

(1)北美洲地形分三大南北縱列帶:西部是高大的A落基山脈等山系,中部是廣闊的平原,東部是低矮的B拉布

拉多高原和C阿巴拉契亞山脈。

(2)北美洲地勢特征:東西高,中部低。

(3)南美洲西部是高大山脈——E安第斯山脈,東部是F亞馬孫平原平原、H巴西高原。

(4)南美洲地勢特征:西高東低。

3啟然環境—河流

(1)北美洲:D密西西比河,流經美國,干流大致自北向南流入O墨西哥灣(大西洋),是世界第里長河。長度

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南美洲的亞馬孫河和中國的長江。

(2)北美洲:湖泊P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菱迪里湖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各湖湖水有水道

相通,并通過圣勞倫斯河(加拿大)流入大西洋。

弟匕貝,共27貝

(3)南美洲:流經F亞馬孫平原的亞馬孫河,干流大致自西向東注入大酶,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

的河流。亞馬孫河流域分布著地球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中60%在巴西境內。

4.自然環境一氣候

(D北美洲:地跨寒、溫、熱三個溫度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大部分位于北溫帶,

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熱帶范圍相對較小。

(2)南美洲:大部分地區位于麴帶,溫帶面積相對較小,沒有塞帶;氣候類型以數

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濕潤的大洲。

5.美洲物產北網

(D北美洲墨西哥石油資源豐富,主要分布在墨西哥灣沿岸和近海,已形成以石

油工業為支柱的工業體系。同時,墨西哥還是玉米的原產地。

(2)巴西是南美洲工農業最發達的國家。阿根廷為重要的小麥出口國,牛肉、羊

■然帶常林氣候

■然帶草原氣候

毛等畜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占有突出地位。?絡帶沙漠氣候

?亞熱帶濕潤氣候

3農礦產品是南美洲主要的出口商品,能源礦產以石油為主,金屬礦產以鐵、■地中海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匚二I溫帶大陸慢氣候

銅、鋁土為多。農業以種植業為主,經濟作物占絕對優勢,大量出產咖啡、可可、■塞帶氣候

■寒帶氣候

香蕉、蔗糖等。■杳原山地氣候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6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東南亞

1.位置和范圍

(D范圍:亞洲東南部,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組成。

①中南半島——位于中國以南而得名,國家有越南、老撾(東南亞唯一的

內陸國)、緬甸、泰國、柬埔寨。

②馬來群島——我們習慣上叫它南洋群島,國家有新加坡(花園城市),

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群島國家、千島之國及火山國),馬來西亞、文萊、菲

律賓、東帝汶等。

(2)地理位置——“十字路口”位置

海陸位置:地處亞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間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緯度位置:位于低緯度地區,大部分位于熱帶,小部分位于北溫帶(亞熱帶)。

半球位置:位于鑫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2.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壁洲、也洲與叁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也是連接太平洋與

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被稱為“咽喉要道”。是西亞、韭洲石油運往東亞的重要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

弟/貝,共2/貝

3.熱帶氣候與農業

(D東南亞種植水稻的條件:

自然條件一熱帶氣候,高溫多雨有利于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平原小,耕地較少.

人為條件一人口稠密,喜愛吃米飯

(2)氣候對農業的影響

氣候類型主要分布地區氣候特征對農業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馬來群島全年高溫多雨全年高溫、降水豐沛,有利于水稻

熱帶季風氣候中南半島全年高溫,降水分旱、雨兩季和熱帶經濟作物生長。

(3)氣候濕熱,使得東南亞成為世界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稠油、椰子和蕉麻纖

維的最大產地。

主要農作物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

糧食作物水稻泰國、越南、迪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經濟作物天然橡膠泰國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膠生產國

棕桐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稠油生產國

椰子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國

蕉麻纖維菲律賓是世界最大的蕉麻纖維生產國

4.中南半島

(D中南半島的地形地勢特征

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地勢特點:北高南低(河流流向:自北向南流)

(2)中南半島城市分布特征及原因

分布特征: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

分布原因: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易于灌溉、交通便利,已成為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

達的重要地區。

(3)中南半島主要河流:

名稱流經城市發源地注入海洋

紅河(中國段:元江)河內(越南)中國

太平洋

湄公河(中國段:瀾滄江)金邊(柬埔寨)中國

亞洲流經國家最多:中、緬、老、泰、柬、越(共6個)萬象(老撾)

湄南河曼谷(泰國)泰國

薩爾溫江(中國段:怒江)緬甸中國印度洋

伊洛瓦底江仰光(緬甸)中國

生注國: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有哪些有利條件和弊端?(河流對城市分布的影響)

1.有利條件(有利影響):

①河流沿岸地形平坦,為城市提供建設用地

②河流也是水運通道,為城市對外交通運輸提供便利

弟b貝,共2/貝

③河流沿岸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利于農業開展生產

④河流為工業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

⑤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還能利用廉價清潔的水能資源

2.弊端(不利影響):

①河流水患易造成損失

②城市工業廢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隨意排放,導致河流污染,生態環境惡化等

5.熱帶旅游勝地

(D自然旅游資源:熱帶風光,海島眾多,海岸線漫長,形成眾多海濱旅游度假勝地。如越南的下龍灣,印度尼西

亞的巴厘島。

(2)人文旅游資源:歷史悠久,文化多元,蝕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文化景觀眾多。如“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

(圖①),泰國曼谷的水上市場,緬甸仰光的大金塔(他教建筑,圖②),柬埔寨對的吳哥窟(蝕教建筑,圖③),

印度尼西亞一婆羅浮屠(蝕教)

①②③

(3)東南亞居民大多為董種人,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其祖籍多為廣東省和福建省。

①華人:取得所在國國籍的。②華僑:仍保留中國國籍的。

£注意:

東南亞成為中國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優勢條件

1.距離近,尤其是中南半島與我國山水相連,交通便利,用時短。

2.東南亞熱帶海濱風光,而中國大部分地區處于北溫帶。

3.東南亞華人、華僑比重大,語言溝通障礙小,有文化認同感。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7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南亞

1.位置和范圍

(D緯度位置:大部分在10°N——30°N,北回歸線穿過,主要位于熱帶和

亞熱帶,低緯度地區。

(2)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

(3)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南部,西臨C阿拉伯海,東臨B孟加拉灣,南至IJA

印度洋

(4)包括的國家:

臨海國:里度(首都:D新德里,“硅谷”:E班加羅爾,南亞面積最大,經

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國家),

巴基斯坦,孟加拉國

內陸國:尼泊爾,不丹

弟9貝,共2/貝

島國:斯里蘭卡,馬爾代夫

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

西北:①巴基斯坦

北:②中國、③尼泊爾、④不丹

東北:⑤孟加拉國、⑥緬甸(東南亞國家)

東南:⑦斯里蘭卡

西南:⑧馬爾代夫

2.南亞的自然環境

(D包括三大地形區:

①南部一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②中部一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

③北部一喜馬拉雅山脈

(2)河流:

⑨恒河:印度第一大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最終注入孟加拉灣(印度洋),被印度

人尊稱為“圣河”和“印度的母親河”。

⑩布拉馬普特拉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在中國段叫雅魯藏布江,流經中國、印度、巴基斯坦,最終注入孟加拉灣(里

度洋)

印度河: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南坡,主要流經巴基斯坦,最終向南注入阿拉伯海。

(3)氣候:

南亞(印度)主要地處熱帶和亞熱帶,氣候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特點是全年高溫,降水分為旱雨兩季。

記清兩種季風的對比:

風向源地性質時期

冬季風東北季風亞歐大陸氣流干燥旱季(每年1。月一次年5月,

其中3到5月為熱季,高溫少雨)

夏季風西南季風印度洋炎熱濕潤雨季(每年6月一9月)

成因南亞大部分處于10°N——30°N的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北有

喜馬拉雅山脈阻擋亞洲中部的冷空氣入侵,南有印度洋暖濕氣流影響。

3.氣候對農業的影響(以印度為例)

(D水旱災害的原因:西南季風不穩定(西南季風的強弱和登陸時間的早晚),水旱災害頻繁。

(2)頻發的水旱災害導致印度糧食生產不穩定,印度進行了兩次“綠色革命”來提高糧食生產。

(3)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和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糧食作物主要分布區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第1U貝,茨2/貝

水稻恒河中下游平原水稻喜溫喜濕,需水量大,

印度半島東西兩側沿海平原這些地區為平原且降水較多

小麥德干高原西北部小麥喜溫涼,耐旱

恒河中上游平原這些地區地面起伏和緩(海拔較高),降水較少

(4)南亞主要農作物

農作物主要分布區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水稻印度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平原,孟加拉國西部平原平原地形,降水充足,雨熱同期

小麥西北部地區地面起伏和緩,降水較少,日照充足

棉花德干高原西部地區

黃麻恒河下游地區面積最大地勢低平,氣候濕熱

4.南亞人口與宗教

(iT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截止到2011年,人口達到12.1億,僅次于中國。

(2)人口問題:資源短缺、環境破壞、就業困難、住房緊張、教育醫療條件差等。

人口眾多的優勢:①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低廉②消費群體龐大,消費市場廣闊

(3)南亞是印度教、佛教等宗教的發源地。

(4)人種以白色人種為主,印度官方語言為英語。

5.南亞經濟

(D印度是南亞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工業門類齊全。印度的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航空航天等高科技產業發

展迅速。

(2)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

①產生背景:跨國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將軟件設計等信息技術服務業務,外包給其他專業化團隊來完成。

②發展條件:人力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英語普及、信息技術發展較早。

③涉及的主要領域:信息技術、會計、金融、保險、制藥、工業設計等。在印度的服務外包產業中,軟件外包產業

是發展最快的行業。印度的軟件外包業務主要來自美國,其次是歐洲發達國家。

④發展現狀:目前,印度每年承接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近1/2的業務。其中,承接的軟件外包業務約占全球軟件外包

市場的2/3o印度被形象地稱為“世界辦公室”o班加羅爾是印度軟件外包產業的發源地。

⑤服務外包產業特點:信息技術含量高、利潤大、資源消耗少。

⑥作用:為印度創造了就業機會,賺取了大量外匯,促使了印度服務業的快速發展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8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西亞

1.位置和范圍

(1)緯度位置:大部分在15°N——40°N之間,北回歸線穿過,絕大部分位

于熱帶和亞熱帶

(2)半球位置:北半球和東半球

(3)海陸位置:“三洲五海之地”

①三洲:聯系A吼、B毆翅、C非洲三大洲

②兩洋: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

第11貝,及2/貝

③五海:位于e阿拉伯海、d紅海、c地中海、b黑海和a里海五海之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中東的范圍:中東=西亞一阿富汗+埃及(非洲)

(5)中東地跨兩大洲的國家:阿塞拜疆(返)、土耳其(遮)、埃及(亞非)

2.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

(D土耳其海峽: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溝通了黑海和地中海,地中海經直布羅陀海峽聯系大西洋,因此土耳其海

峽是黑海出地中海進入大西洋的唯一門戶。

(2)蘇伊士運河: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連接紅海和地中海,溝通印度洋和大西洋,大大縮短了印度洋沿岸各國

到歐洲的距離,是世界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之一。

(3)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出阿拉伯海的唯一門戶,是世界上石油運輸最繁忙的海峽,被人們稱為“西方的生命線”、

“世界油閥”等。

(4)直布羅陀海峽:溝通地中海與大西洋

3.中東的自然環境

(D主要地形區: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

(2)地形特點:以高原為主,平原面積較塵

(3)主要河流:④尼羅河一世界第一長河,自南向北流經非洲,從埃及流入地中海。

⑤幼發拉底河⑥底格里斯河一自西北向東南,兩江并流流入波斯灣。

(4)主要氣候: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主,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僅有一小部分的地后S暴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4.中東匱乏的水資源

(D原因:中東氣候干燥,河流稀少,還有大面積沒有河流的沙漠地區。有些國家沒有河流,多數國家水資源緊缺。

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本區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

(2)解決措施:海水淡化(沙特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發展節水農業、實行跨流域調水等,

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相互協調、合理分配水資源等。

5.世界的石油寶庫

(D石油的地位:中泰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被譽為“世界石油寶庫”

(2)石油的分布: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

(3)主要產油國:有沙特阿拉伯(中東面積最大國家)、儻明、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等。

(4)未來發展:實施經濟發展多樣化戰略

(5)石油輸出:①輸往的國家和地區——中東的石油主要輸往東亞、歐洲西部和北美洲

②石油輸出路線:中東石油輸出主要有海運和管道運輸兩種方式

30°40°50°60°

*信孑t尸1

岡_./*1阿

11煉油廠

2卡塔爾/ZvF—'

?■輸油管道八」3阿拉伯聯合酋長國7

中東的地理位置及石油產區波斯灣石油外運航線

第12貝,及2/貝

(6)中東石油輸出海運路線

①航線A:波斯灣一霍爾木茲海峽一阿拉伯海一紅海一蘇伊士運河一地中海一直布羅陀海峽一大西洋一歐洲西部、

北美洲(最近航線)

②航線B:波斯灣一霍爾木茲海峽一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好望角一大西洋一歐洲西部、北美洲(繞遠)

③航線C:波斯灣一霍爾木茲海峽一阿拉伯海一印度洋一馬六甲海峽一太平洋一東亞(中國、日本)

小注意:

航線A比航線B航程縮短,但大型船舶還是要選擇繞行非洲南端好望角前往歐洲西部或者北美洲。

6.多元的文化

(D居民主要是阿拉伯人,屬于旦種人,通用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這樣的國家稱為“阿拉伯國家”。

①波斯人——伊朗——信仰伊斯蘭教

②猶太人——以色列一信仰猶太教

③土耳其人——土耳其——信仰伊斯蘭教

(2)中東的宗教:中東是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猶太教的發源地。目前大多數人信奉伊斯蘭教,少數居民信奉基

督教、猶太教等宗教。耶路撒冷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的圣城。

(3)風俗習慣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①阿拉伯人喜歡白色,許多建筑外觀也都是白色]熱帶沙漠氣候

②中東地區沙漠廣布,傳統的交通工具是駱駝>

③中東傳統民居,屋頂是平頂,且墻厚窗小」氣候炎熱干燥

7.中東成為熱點的原因

長期熱點地區一一中東戰爭、沖突不斷的原因:

焦點一:東西方交通要道,“三洲五海之地”焦點二:為石油而戰,豐富的石油資源

焦點四:宗教紛爭,巨大的崇敲化差異

焦點三:為水而戰,匱乏的壟資源

8.中東的綠洲農業

棗椰樹是中東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果實稱為椰棗。原產中東。后傳入南美洲、南亞、澳大利亞和我國(唐朝傳入,

現在福建、廣東、廣西、云南、新疆等省區引種)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9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

1.地理特征

90,

南極地區

弟13貝,共27貝

南極地區北極地區

位緯度位置主要位于南極圈以南主要位于北極圈以北

海陸位置以南極洲為主體,被太平洋、大西洋、里以北冰洋為主體,被歐洲、亞洲、北

度洋三大洋包圍美洲三大洲包圍

海陸狀況以陸地為主以海洋為主

氣候地球最冷的地區,嚴寒、干燥、烈風,南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氣溫不及南極

極大陸被稱為“冰雪高原”,地區嚴寒,降水比南極地區多,風速

南極地區被稱為“白色荒漠”、“風庫”不及南極地區大

漂浮的冰川是其獨特的景觀

代表動物企鵝北極熊

科學考察時間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每年68月

自然資源固體淡水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煤、鐵等

生物資源有磷蝦、鯨、海豹等生物資源:海豹、海獅、海象等

居民無常住人口因紐特人(黃種人)

企注意:

南極地區成為世界最冷地區的原因:

1.緯度高,幾乎全部位于南極圈以內,太陽斜射的厲害,接受太陽光熱少。

2.海拔高,南極大陸平均海拔為2350米。

3.南極大陸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冰雪對陽光反射強。

2.極地地區的自然資源

(D南極地區是自然資源的“大倉庫”。地下埋藏著豐富的吐資源,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海域及沿

岸棲息著無數的海洋生物。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

天文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南極地區最豐富的資源是淡水資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存在兩極地區,南極地區礦產資源種類

多、儲量大,主要有煤、鐵、石油等礦產。

(2)北極地區資源豐富。隨著這里的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的發現和開采,人類對北極地區的科學考察和

研究也越來越頻繁。

3.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

(D科考時間:去極地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時間,一般選擇在極地地區的暖季。

(2)南極地區科考時間(暖季):每年11月至次年的3月

(3)北極地區科考時間(暖季):每年的6月至8月

(4)暖季科考的原因:暖季氣溫較高,且有極晝,可以充分利用白晝時間進行科考。

(5)極地地區的科學考察站

位置考察站建成時間特點

①長城站1985.2首個南極考察站,極圈以外,南極唯一無極晝極夜現象的考察站

②中山站1989.2首個南極圈內考察站

南極

地區③昆侖站2009.2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

第14貝,茨2/貝

④泰山站2014.2中轉站

⑥羅斯海新站2024.2首個面向太平洋扇區考察站

(預計)

北極⑤黃河站2004.7

地區

南極地區北極地區

(6)極地科學考察的意義: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地質、冰川、海洋、生物、氣象、

天文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領域廣闊的天然實驗室。

4.極地地區的環境保護

(D極地地區的環境問題

①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亂捕濫殺南極大陸附近的鯨魚,北極地區的海豹、海獅、海象等。

②冰川融化:全球變暖,兩極冰川大量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③環境污染: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開采和加工活動導致北極地區環境污染,運輸中石油泄漏等突發重大污染事件

給北極地區海洋生態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

(2)極地地區保護措施:

①國際:制定法律法規保護極地地區野生動物。

②個人:不亂捕濫殺極地動物,不亂扔垃圾,低碳出行,使用節能環保產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等。

2025版寒假預習七年級下冊地理

【湘教版】16天學習計劃第10天

日期:姓名:監督人:

i.位置和范圍/沙

(1)領土組成:A—北海道(緯度最高)、B—本州島(最大)、C—九州

圜、D—四國島A

(2)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其中a—日本海、b—太平洋、a//

c—漱戶內海—一1

(3)緯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溫帶,肅

(4)半球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