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7講文言文翻譯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A課標要求
A考查形式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與口訣
知識點二言文翻譯的特殊句型
知識點三翻譯句子的基本步驟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A考向01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A考向02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理解層面
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斷句、
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省略句等。能分析句子的結構特點,準確判斷句式
類型,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調整。
2.翻譯方法與技巧層面
遵循直譯為主的原則,即對原文中的字詞和句式進行一一對應地翻譯,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
力求風格與原文一致。要求做到字字落實,對關鍵詞語要特別注意,不能隨意增減或歪曲原文意思。
在直譯難以準確表達原文意思時,可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如對于文言文中運用比喻、互文、借代、
委婉等修辭手法的句子,需要根據上下文和語境進行意譯,將原文的大意準確表達出來。
3.表達層面
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遺漏、不歪曲,同時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表意明確,語言通
暢,沒有語病。注意譯文的規范性,使譯文邏輯連貫、表意清晰。
二、考查形式
考查形式命題方式命題趨勢
通常會給出一個文言句子,要求考生選擇對該句子翻1.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不僅
選擇題譯正確或錯誤的一項。選項中可能會在實詞、虛詞、要求準確翻譯句子,還要求結合語境
句式等方面設置錯誤。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
這是最主要的考查形式,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從文主旨等。
言文閱讀材料中選取幾個句子要求翻譯,一般會選2.內容往往貼近學生生活或社會現
主觀題擇含有重點實詞、虛詞或特殊句式的句子;二是另實,注重情境創設和任務驅動,使學
給一則文言短文,要求翻譯其中的指定句子或全部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文言文知
內容。識。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r考法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兩大考法一
J考法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技巧一:從宏觀上整體理解、把握句式特點
三個小技巧—技巧二:從微觀上把握句中每個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技巧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信""達""雅"
句
文言文翻r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子
譯的方法J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翻WLL]
譯1.讀。反復閱讀語句,把握句子基本大意。
-2.審。仔細洞察句子中是否有特殊詞。
-
翻譯句3.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切分。
子的基
本步驟4.譯。立足文本,聯系語境,譯成現代漢語。
-5.連。把翻譯的詞意連綴成現代漢語語句。
J6.查。句子通順,表意明確完整,符合表達習慣。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與口訣
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
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
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
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
譯,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
可不譯,整句意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
一詞是“妻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
話時候完全不悲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
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
何”的倒裝,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中的“左右”指的是“手
下的人”,“左右對日”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二'文言文翻譯的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
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
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知識點二文言文翻譯的特殊句型
文言文閱讀是中考語文試卷的必考知識點,句子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型,特殊句型,如:賓語
前置、狀語后置、定于后置等特殊句型是句子翻譯的常考點,也是易錯點。
一、表陳述: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
表示判斷語氣,可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例: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夫子之謂也。”一《齊桓晉文之事》
二、表疑問句或反問:
1.不亦……乎
用于反問句中變肯定語氣,可譯為“不是….嗎”“難道不是….嗎”
2.如(若、奈)…..何
表示征詢語氣,中間插入名詞,代詞或詞組,可譯為“把….怎么辦呢”“對….怎么樣呢”。
3.庸….乎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么”“哪里….呢”。
4.何以(奚、惡、安)…..為,何(奚、惡、安)…..為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用….做什么”“為什么….呢”“要…..干什么呢”。
5.何???.之有
以賓語前置的形式(有何…..)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有什么…..呢”
6.得無……邪(乎)
表示推測語氣的反問,可譯為“該不是….吧”,"莫非……吧”
7.無乃….與(乎)
表示對情況推測的商量語氣,可譯為“恐怕要….吧”。
8.能無….乎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怎么….呢”。
9.豈……哉(也,也哉、乎、歟)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么”“怎么…..呢”。
三、表選擇:
1.與….孰..
表示以詢問的方式比較人或事的高下得失,可譯為“與…..相比,誰更…
2.與其….孰若
表示舍前取后的選擇,可譯為“與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3.寧….不….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寧愿….也不……”
4.與….無寧….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與其…..寧可…“與其…..不如…
5.寧又安(豈)能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寧愿….又怎么能…
知識點三翻譯句子的基本步驟
1.讀。反復閱讀語句,把握句子基本大意。
2.審。仔細洞察句子中是否含有特殊的文言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意復詞),詞類活用現象,
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文言固定句型等。
3.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切分。
4.譯。立足文本,聯系語境,運用相關方法把切分的詞語對譯成現代漢語,遇到拿捏不準的詞語,一定
要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斷其意思。
5.連。立足文本,聯系語境,按照現代漢語語法規則,運用相關方法,把上面翻譯的詞意連綴成現代漢
語語句,寫在草稿紙上。
6.查。確保連綴成的句子通順,表意明確完整,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7.譽。把翻譯好的句子譽寫在答題卡上。
【注】以上七個步驟,其中前三步可同時進行,第4.5兩步是關鍵,關系著翻譯的成敗。
易混易錯
1.虛詞方面
易錯點:對虛詞的多種用法掌握不熟練,導致翻譯錯誤。例如,“之”作為助詞,有“的”(水陸
草木之花)、“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等多種用法,學生可能會錯誤判
斷其用法而翻譯有誤。
易混點:一些虛詞的用法相似,容易混淆。比如“以”和“于”,“以”有“用、憑借、因為、
把”等多種意思,“于”有“在、比、對于”等意思,在具體語境中,學生可能分不清到底該用哪種
意思來翻譯。
2.特殊句式
易錯點:不能識別特殊句式,按照正常語序翻譯。例如,賓語前置句“何陋之有”,如果不了解這是
賓語前置,直接翻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就沒有體現出句式特點。
易混點:不同類型的特殊句式之間可能會混淆。比如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和定語后置,“宋何罪之有”
(賓語前置)和“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句式類型,就很難準確翻譯。
同時,被動句和主動句也容易混淆,例如“帝感其誠”是被動句,應翻譯為“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
動”,如果誤判為主動句,翻譯就會出錯。
針對訓練
(2024?新疆烏魯木齊?三模)閱讀下面的兩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日:“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目:“小惠
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
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口:“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日:“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目:“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羯。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鄙:卑鄙B.小惠未遍遍:遍及
C.忠之屬也屬:類D.望其旗靡靡:倒下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何以戰”的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耐心啟發下,最終意識到了民心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B.本文語言簡潔,駢散結合,錯落有致;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塑造了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
C.“將鼓”“將馳”刻畫出莊公的急躁冒進;“未可”“可笑體現出曹劌高超的軍事才能。
D.本文緊扣“論戰”,詳寫曹劌言論,而一概不提戰爭的經過,這樣剪裁,詳略得當,敘事清楚。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日:“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
日:“而后大師②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
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③,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日:“困獸猶斗④,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
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⑤,吳人
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濫,五戰及郢⑥。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①二師:楚軍和吳國聯軍。②大師:吳國大部隊。③清發:水名,今湖北安陸。④斗:戰斗。⑤
為食:做飯。⑥郢:楚國都城。
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B.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C.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D.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5.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探究曹劌和夫概王形象的共同之處。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A考向1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黑龍江哈爾濱)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完成下面小題。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惹
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目:“吾孰與徐公美?”
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
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
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
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窺鏡:(2)旦日: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王之蔽甚矣。
(2024?四川雅安)閱讀下面課內文言文選段,完成小題。
陋室銘
劉禹錫(唐)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
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周敦頤(宋)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
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下列加點實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草色入簾青征于色,發于聲
B.閱金經蘇、黃共閱一手卷
C.中通外直政通人和
D.陶后鮮有聞尤鮮肥滋味之享
2.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A考向2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江蘇南通)閱讀下面這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郭演,字攸之,南陽人也。少孤,依姑父鄧羲。羲嘗為劉表治中①。天子都許②,劉表雖貢獻③而與袁
紹相結。羲諫,表答羲目:“內不失貢職,外不背盟主,此天下之大義也。治中何怪之乎?”
演少以器業④知名于時。烈祖⑤居樊,征為記室,遷主簿。及向朗督四縣,薦演為農都尉,率眾營軍
屯于夷陵,數年,積糧萬斛。又從烈祖征蜀,以演秉心公亮,守涪令。既平成都,拜蜀郡屬國都尉。
建興元年,轉散騎常侍。二年秋,代楊洪為侍中。諸葛亮東征,表與后主日:“侍中、侍郎郭攸之、
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思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五年,又擢尚書令。時蔣琬為仆射⑥。演以琬年長,才又著于己,悉以眾事托之。太仆廖立詰目:“郭
演,從人者耳,不足與經⑦大事,而作臺魁。”演亦不為忤⑧。及立以他事為御史所劾,演表日:“立,楚之
良才,當贊興世業者也,不當為快言得咎⑨。”立左遷巴州治中,演送二十里,人皆稱之。
演性和順,和合群寮⑩,與向朗、費祎、張裔、習禎最為友善。
(選自《季漢書?郭演傳》,有刪改)
【注釋】①治中:官名,為州刺史的高級佐官之一。②天子都許:指漢獻帝以許昌為都城。③貢獻:進奉,
進貢。④器業:才能學識。⑤烈祖:指漢昭烈帝劉備。⑥仆射:官名。⑦經:籌劃。⑥忤:違逆,抵觸。
⑨為快言得咎:因放肆的言論而被追究罪過。⑩寮:同“僚”,同衙的官吏。
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
劉表雖貢獻而與袁紹相結
2.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羲嘗為劉表治中
(2)治中何怪之乎
(3)既平成都_____________
(4)悉以咨之_____________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演以琬年長,才又著于己,悉以眾事托之。
4.閱讀文言文要善于積累。選文中有不少古代官職變動專用詞,如“征為記室”的“征”,特指召來授予官職。
請在文中再找出兩個這樣的詞。
①②
5.班級編輯《古代賢臣集》,你建議將郭演編入其中。請結合選文闡述理由。
(2024?浙江)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學習任務。
①豫章①胡叔俊,以高才碩學隱居進賢官溪之上,治乃祖西園,筑亭其間而游息之。以東南先朝陽夕
陰,宜木果,而樹桃、李、梨、栗。南為正陽之方宜芳華而列種海棠。松、竹者貫歲寒而后凋,故以植乎
西北。中又雜植梅數十株,目:“梅,松、竹之友也。'‘今皆蔚然為林矣。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叢生而
可愛,皆列于亭之左右,以便觀賞。合而名其亭日“園趣
②其出入之途在正東,近所居也。海棠之西有二池,夾道鑿小渠引水經其所居,以入于東池。渠之上
古木參天,其先祖所手植也。東池之外又為大池,春夏泛溢可以舟楫。池之北為堂八楹②,以為子弟講肄③
之所。又北為堂六楹,以館賓客④。又北為重屋六楹,以藏累世之書。此其園外之事,又所以為成趣之本。
③日坐亭上,與園丁野老論農圃之要,而忘其世慮。客至則觴詠⑤嘯歌,云山煙水,交錯乎指顧⑥之
間,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⑦不與易也。
(節選自揭侯斯《胡氏園趣亭記》,有刪改)
【注釋】①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句中的“進賢”為縣名。②楹(ying):計算房屋間數的量詞。一間為
一楹。③肄(yi):練習,學習。④館賓客:接待賓客。⑤觴詠:飲酒賦詩。⑥指顧:手指目顧。⑦祿:
俸祿。
1.根據語境,解釋下面的加點詞。
U)若菊,若牡丹、芍藥之屬
(2)合而名其亭曰“園趣”
(3)客至則觴詠嘯歌
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需要斷句,從下列A-E中選出正確的兩處(填寫字母)。
南為A正陽B之方C宜芳華D而列種E海棠。
3.選文緊扣“趣”字來寫,你能發現哪些“趣”?請列出四種。
4.文末畫橫線句“而園中之趣,雖萬鐘之祿不與易也”,讓你想到以下哪篇課文?任選一篇并簡述理由。
A.《陋室銘》(劉禹錫)B.《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C.《醉翁亭記》(歐陽修)D.《湖心亭看雪》(張岱)
我選。理由: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7講文言文翻譯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A課標要求
A考查形式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與口訣
知識點二言文翻譯的特殊句型
知識點三翻譯句子的基本步驟
04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A考向01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A考向02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一、課標要求
1.理解層面
要求學生能夠準確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的含義。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如判斷句、
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省略句等。能分析句子的結構特點,準確判斷句式
類型,并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調整。
2.翻譯方法與技巧層面
遵循直譯為主的原則,即對原文中的字詞和句式進行一一對應地翻譯,竭力保留原文用詞造句的特點,
力求風格與原文一致。要求做到字字落實,對關鍵詞語要特別注意,不能隨意增減或歪曲原文意思。
在直譯難以準確表達原文意思時,可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如對于文言文中運用比喻、互文、借代、
委婉等修辭手法的句子,需要根據上下文和語境進行意譯,將原文的大意準確表達出來。
3.表達層面
譯文要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遺漏、不歪曲,同時要符合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表意明確,語言通
暢,沒有語病。注意譯文的規范性,使譯文邏輯連貫、表意清晰。
二、考查形式
考杳形式命題方式命題趨勢
通常會給出一個文言句子,要求考生選擇對該句子翻1.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不僅
選擇題譯正確或錯誤的一項。選項中可能會在實詞、虛詞、要求準確翻譯句子,還要求結合語境
句式等方面設置錯誤。理解文意、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
這是最主要的考查形式,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從文主旨等。
言文閱讀材料中選取幾個句子要求翻譯,一般會選2.內容往往貼近學生生活或社會現
主觀題擇含有重點實詞、虛詞或特殊句式的句子;二是另實,注重情境創設和任務驅動,使學
給一則文言短文,要求翻譯其中的指定句子或全部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文言文知
內容。識。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考法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兩大考法
考法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r-技巧一:從宏觀上整體理解、把握句式特點
三個4'技巧-一技巧二:從微觀上把握句中每個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
技巧三:"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做到"信""達""雅"
句
子文言文翻j-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翻譯的方法1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譯
「1.讀。反復閱讀語句,把握句子基本大意。
-2.審。仔細洞察句子中是否有特殊詞。
翻譯句-3.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切分。
L子的基
本步驟-4.譯。立足文本,聯系語境,譯成現代漢語。
-5.連。把翻譯的詞意連綴成現代漢語語句。
6.查。句子通順,表意明確完整,符合表達習慣。
考點突破?考法探究?
知識點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與口訣
一、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
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盡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盡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
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
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
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語氣助詞,可不譯,本句
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討沒趣。”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連詞,可不譯,整句意
思是“子猷與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為雙音詞,如《桃花源記》中,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一詞是,妻
子、兒女”的意思;(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語時了不悲”,翻譯為:(子猷)說話時候完全不悲
傷。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匯替換古代詞匯。如把“吾、余、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例如‘何以都不聞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裝,
賓語前置句,意思是“為什么”。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于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子猷問左右”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
人”,“左右對日”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二'文言文翻譯的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搜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系后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系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余”為我,“爾”“汝”為你。
省略倒裝,都有規律。實詞虛詞,隨文釋義,
敏化語感,因句而異。譯完之后,還須仔細,
逐句對照,體會語氣,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知識點二文言文翻譯的特殊句型
文言文閱讀是中考語文試卷的必考知識點,句子翻譯是文言文閱讀的必考題型,特殊句型,如:賓語
前置、狀語后置、定于后置等特殊句型是句子翻譯的常考點,也是易錯點。
一、表陳述:
….之謂也;其…?.之謂也,其…之謂乎
表示判斷語氣,可譯為“說的就是.…啊”“大概說的就是……吧”
例:王說,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一夫子之謂也。”一《齊桓晉文之事》
二、表疑問句或反問:
1.不亦..乎
用于反問句中變肯定語氣,可譯為“不是.…嗎”“難道不是.…嗎”
2.如(若、奈)…何
表示征詢語氣,中間插入名詞,代詞或詞組,可譯為“把.…怎么辦呢”“對.…怎么樣呢”。
3.庸….乎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么”“哪里.…呢”。
4.何以(奚、惡、安).....為,何(奚、惡、安)…為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用.…做什么”“為什么.…呢”“要.....干什么呢”。
5.何….之有
以賓語前置的形式(有何…)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有什么…一呢”
6.得無……邪(乎)
表示推測語氣的反問,可譯為“該不是.…吧”,"莫非……吧”
7.無乃….與(乎)
表示對情況推測的商量語氣,可譯為“恐怕要.…吧”。
8.能無….乎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怎么.…呢”。
9.豈……哉(也,也哉、乎、歟)
表示反問語氣,可譯為“難道.…么”“怎么.....呢”。
三、表選擇:
L與….孰……
表示以詢問的方式比較人或事的高下得失,可譯為“與…一相比,誰更…”
2.與其….孰若
表示舍前取后的選擇,可譯為“與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3(寧....不....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寧愿.…也不……”
4.與….無寧….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與其…一寧可”“與其…一不如”
5.寧.又安(豈)能....
表示取前舍后得選擇,可譯為“寧愿.…又怎么能.…”
知識點三翻譯句子的基本步驟
1.讀。反復閱讀語句,把握句子基本大意。
2.審。仔細洞察句子中是否含有特殊的文言實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偏意復詞),詞類活用現象,
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文言固定句型等。
3.切。將句子以詞為單位切分。
4.譯。立足文本,聯系語境,運用相關方法把切分的詞語對譯成現代漢語,遇到拿捏不準的詞語,一
定要根據上下文語境推斷其意思。
5.連。立足文本,聯系語境,按照現代漢語語法規則,運用相關方法,把上面翻譯的詞意連綴成現代
漢語語句,寫在草稿紙上。
6.查。確保連綴成的句子通順,表意明確完整,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7.譽。把翻譯好的句子譽寫在答題卡上。
【注】以上七個步驟,其中前三步可同時進行,第4.5兩步是關鍵,關系著翻譯的成敗。
易混易錯
1.虛詞方面
易錯點對虛詞的多種用法掌握不熟練,導致翻譯錯誤。例如,“之”作為助詞,有“的”(水陸草木之
花)、“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等多種用法,學生可能會錯誤判斷其用法而
翻譯有誤。
易混點:一些虛詞的用法相似,容易混淆。比如“以”和“于”,“以”有“用、憑借、因為、把”等多
種意思,“于”有“在、比、對于”等意思,在具體語境中,學生可能分不清到底該用哪種意思來翻譯。
2.特殊句式
易錯點:不能識別特殊句式,按照正常語序翻譯。例如,賓語前置句“何陋之有”,如果不了解這是賓
語前置,直接翻譯為“有什么簡陋的“,就沒有體現出句式特點。
易混點:不同類型的特殊句式之間可能會混淆。比如倒裝句中的賓語前置和定語后置,“宋何罪之有”
(賓語前置)和“馬之千里者”(定語后置),在翻譯時如果不能正確判斷句式類型,就很難準確翻譯。同
時,被動句和主動句也容易混淆,例如“帝感其誠”是被動句,應翻譯為“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如果誤
判為主動句,翻譯就會出錯。
針對訓練
(2024?新疆烏魯木齊?三模)閱讀下面的兩篇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口:“肉食者
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目:“小惠
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目: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日:“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目:“未可。”齊人三鼓。劌日:“可矣。”齊師敗績。公將
馳之。劌目:“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羯。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左傳?莊公十年》)
1.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肉食者鄙鄙:卑鄙B.小惠未遍遍:遍及
C.忠之屬也屬:類D.望其旗靡靡:倒下
2.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面對"何以戰''的問題,魯莊公在曹劌的耐心啟發下,最終意識到了民心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B.本文語言簡潔,駢散結合,錯落有致;運用對比、襯托的手法,塑造了個性鮮活的人物形象。
C.“將鼓”“將馳”刻畫出莊公的急躁冒進;“未可”“可笑體現出曹劌高超的軍事才能。
D.本文緊扣“論戰”,詳寫曹劌言論,而一概不提戰爭的經過,這樣剪裁,詳略得當,敘事清楚。
【乙】
二師①陳于柏舉。闔廬之弟夫概王,晨請于闔廬日:"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又
口:“而后大師②繼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屬五千,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師亂,吳師大敗之,
子常奔鄭。吳從楚師,及清發③,闔廬將擊之。夫概王日:“困獸猶斗④,況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敗
我。若使先濟者知免,后者慕之,無有斗心矣。半濟而后可擊也。”闔廬從之,又敗之。楚人為食⑤,吳人
及之,楚師奔。敗諸雍濫,五戰及郢⑥。
(選自《左傳》,有刪改)
【注】①二師:楚軍和吳國聯軍。②大師:吳國大部隊。③清發:水名,今湖北安陸。@4:戰斗。⑤
為食:做飯。⑥郢:楚國都城。
4.下列對文中畫線句的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B.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C.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D.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5.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探究曹劌和夫概王形象的共同之處。
【答案】LA2.(1)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一定按照實情相報。
(2)第一次擊鼓能鼓起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衰竭。3.D4.A5.都有
一顆愛國之心,主動請見,出謀劃策;都具有政治才能,認識到民心的重要;都具有軍事才能,能抓住作
戰時機。
【解析】L本題考查理解文言重點詞語意思。
A.句意為:當權者目光短淺。鄙:目光短淺。
故選Ao
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語句。可以采取直接翻譯和意譯相結合的方法。同時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現象的準確理
解與翻譯。句中重點詞語有:
(1)犧牲: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絲織品;弗:不;力口:虛夸;必:一定;以:按照;信:實情。
(2)一:第一次;鼓:擊鼓;作:振作;再:第二次;衰:減弱;三:第三次;竭:士氣衰竭。
3.本題考查理解辨析選文內容。
D.“而一概不提戰爭的經過”分析有誤。依據②段“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
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可知,本段文字敘述此次戰爭的
經過,但沒有詳細描寫戰爭的具體過程,只概述了齊魯兩軍對峙、緊追敵人的戰爭場景,突出了曹劌的智
謀和對戰局的把握。所以,本文還是提及戰爭經過的,只不過相對簡略。
故選Do
4.本題考查文言語句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可先梳理句子大意,然后依據句子意思進行斷句。再
結合語法結構輔助斷句。
本句句意為:楚國的子常不仁,他的臣下沒有拼死的決心,首先攻擊他,他的士兵一定逃跑。其中,“楚瓦
不仁”和“其臣莫有死志”是并列關系,因此需要在“楚瓦不仁”和“其臣莫有死志”之間斷開;“先伐之”是建議
性的語句;“其卒必奔”是結果。故斷句為:楚瓦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奔。
故選Ao
5.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二人都有一顆愛國之心,主動請見,出謀劃策;都具有政治才能,認識到民心的重要;都具有軍事才能,
能抓住作戰時機。
【點睛】參考譯文:
【乙】兩軍在柏舉擺開陣勢。闔廬的弟弟夫概王,早晨向闔廬請求說:“楚國的子常不仁,他的臣下沒有拼
死的決心,首先攻擊他,他的士兵一定逃跑。”又說:“然后大軍接繼上去,一定取勝。”夫概王用他屬下的
五千人搶先攻擊子常的士兵。子常的士兵逃跑。楚軍大亂,吳軍把他們打得大敗,子常逃奔鄭國。吳軍追
趕楚軍,追到清發,準備攻擊楚軍。夫概王說:“被困的野獸還要爭斗,況且人呢?如果知道不免于死而拼
命,一定打敗我們。如果讓先渡過河的人知道可以逃脫,后邊的人羨慕他們,就沒有斗志了。渡過一半之
后就可以攻擊了。”聽從了他的話,又一次打敗楚軍。楚人做飯,吳軍趕到,楚軍逃奔。在雍流打敗楚軍,
經過五次戰斗,吳軍到郢都。
題型精研?考向洞悉
A考向1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黑龍江哈爾濱)閱讀《鄒忌諷齊王納諫》,完成下面小題。
①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帙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日:“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日: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
美?”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
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日:“吾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見威王,日:“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
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
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1)窺鏡:(2)旦日:
2.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2)王之蔽甚矣。
【答案】1.照鏡子第二天2.(1)您美極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2)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解析】L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詞性活用、古今異義等現象。
2.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科技館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石膏粉機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疼痛治療儀行業市場現狀供需分析及投資評估規劃分析研究報告
- 合肥城市學院《組織與工作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名著鑒賞》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景德鎮陶瓷大學《微機保護及其測試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黑龍江財經學院《計算機圖形學與實時渲染技術》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三峽電力職業學院《田徑副項》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沙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電力系統分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屋面工程防水施工技術PPT課件(附圖豐富)
- 農業概論試題及答案
- (完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點
-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完整版本課件
- 液壓系統故障診斷分析課件
- “安全月”安全生產知識競賽參賽隊伍報名表
- 老化箱點檢表A4版本
- 超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進展及工程應用199頁PPT_ppt
- 視覺心理學(全套400頁PPT課件)
- 設計學概論設計批評課件
- 員工領用勞保用品表格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