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1頁
2 《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2頁
2 《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3頁
2 《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4頁
2 《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大戰中的插曲》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案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大戰中的插曲》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大戰中的插曲》是選擇性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的課文。這一單元屬于“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的研習"任務群,這個任務群重點學習反映革命傳統的作品,了解英雄事跡,感受愛國情懷,領略革命精神和品格,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并獲得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教材在選擇性必修上、中冊各設計了一個中國革命傳統作品學習單元。上冊第一單元(即本單元)以實用性的作品為主,主要反映“偉大的復興”這一人文主題,先讓學生從特定敘事中切身感受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和社會實踐,領會革命領袖對社會斗爭的深刻思考,懂得要尊重革命傳統,珍惜今天的生活,陶冶情懷,堅定自信,樹立遠大的志向。《大戰中的插曲》選自《聶榮臻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版),該文記述了抗日戰爭時期以聶榮臻為代表的晉察冀抗日軍民,在殘酷、激烈的戰爭環境中,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救助失去父母的兩個日本小女孩的事情。

教學目標:

學習回憶錄的特點,梳理故事情節。

通過樸實無華的細節描寫,概括形象,感受偉大革命家的胸懷。

3.通過研讀聶帥寫給日本軍官的信,感受八路軍的作風、思想和精神,以及對于戰爭的認識和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4.合作探究聶帥救孤的意義,體會中華民族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探究中國革命能夠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教學重難點:1.通過研讀聶帥寫給日本軍官的信,感受八路軍的作風、思想和精神,以及對于戰爭的認識和態度。

2.合作探究聶帥救孤的意義,體會中華民族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探究中國革命能夠最終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

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

導入:同學們,提到抗日戰爭,如果讓大家迅速說三個有關詞語,大家會想到什么?生靈涂炭、血雨腥風、流離失所、哀鴻遍野……老師相信大家都能概括得很好。那對于這場歷時14年的艱苦卓絕的全民抗日戰爭,大家有多少了解呢?

在戰爭的背后,還發生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它們就如同戰爭中的插曲,表現出了人性溫暖的一面。比如聶榮臻將軍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回憶了百團大戰井陘煤礦戰役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這件事直到現在,依舊被人津津樂道。這是怎么回事呢?

寫作背景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日本戰線拉得太長,各種戰略物資緊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戰養戰"的方略,加緊了對淪喪區礦產資源的掠奪。井陘煤礦就是日本掠奪我國煤炭資源的最大陣地。當時的井陘礦是我國三大煤礦之一,源源不斷地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正式開戰,井陘煤礦成為了八路軍首要的攻占目標。此次破襲戰不但打擊了日軍,解放了3000名礦工,還徹底毀滅了井陘煤礦,即使日軍運來的全部設備重新安裝開工,恢復生產至少需要半年,這對物資本已十分緊張的日軍是個極大的打擊,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被華北日軍形容為“挖心之戰”。標題“大戰中的插曲"的“大戰”指的就是這場戰役。

整體感知,知人明事

任務一:本文是作者的回憶錄,回憶錄往往是根據自己的經歷詳細地寫出一個階段的生活,也可寫一個側面。閱讀課文,思考概括課文講了什么事情?

明確:本文記敘了百團大戰井陘煤礦戰役中聶榮臻將軍關心和照顧在戰火中失去父母的兩個日本小女孩,并將她們送回日方的故事。

任務二:回憶錄有“三親"原則,即親歷,親見,親聞,因而我們可以從回憶錄里,看到作者真實的形象。請大家回想一下:這件事最打動你的或者給你印象最深刻地方是哪里,從中你認識了一位怎樣的將軍形象?大家可以用這樣一個句式來表達:我從文中哪里讀出聶榮臻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聶榮臻具有革命人道主義精神和至仁至義的品質,具有政治家、軍事家的遠見卓識,是一位慈善仁義、和藹可親、寬厚細心的將軍。

補充資料

(補充聶榮臻資料)聶榮臻曾這樣總結自己:我的前半生參加了組織和建立武裝隊伍的工作,后半生致力于組織和建立科技隊伍的工作。正如他所言,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帥。他曾參加南昌和廣州起義,是紅軍的創建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他又領導科技工作,為研制“兩彈一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今天我們的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就要感謝在最初主持并保障科研工作順利完成的聶帥。

三、含英咀華,一探究竟

任務一:回憶錄為我們保留了大量的第一手珍貴資料。這段回憶就記載了作者在送美穗子回國時寫給日本官兵的信。這封信與普通信件很不一樣。正常情況下,信屬于私密性文件,往往都會加封,甚至古代重要信件為了加密,出現了“皂囊重封”,雙重加密。但是聶將軍在送回日本女孩的時候,寫了一封沒有加封的信給日本官兵,這是為什么呢?從這封信里,你能感受到八路軍是一支怎樣的軍隊呢?

1.入境:通過電視劇《聶榮臻》相關片段重溫信件。

2.概括信件內容。

明確:信主要分三個部分:1.控訴日本軍閥財閥挑起戰爭,荼毒生靈的殘暴。2.簡述兩個孤女的身世,說明送還日本的理由。3.強調中國人民的抗戰決心,希望中日兩國士兵及人民聯合起來,打倒日本軍閥財閥,爭取兩大民族真正的解放自由與幸福。

分析信的含意

明確:第一層,揭露并強烈譴責了日軍侵略中華的暴行,痛斥戰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第二層,指明中國人民抗戰的決心和倡導的人道主義精神。第三層,提出希望,希望日軍與中國士兵齊心合力,謀求解放,謀求和平。

研究信的目的

明確:目的在于在打仗的過程中,對敵軍進行政治工作,以宣揚和平和人道主義精神。

探究信件不加封的原因.

明確:為了讓更多的日本下層人員看到,以此了解我軍的思想和精神。在這封信里,我們可以讀出聶榮臻在信里表現出的義正詞嚴和不卑不亢,說明聶帥不光是個仁義的將領,而且他所領導的中國八路軍隊也是一支不畏強敵的仁義之師、正義之師。

八路軍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雖然我們千萬的同胞被殘忍的殺害,但在戰場上中國八路軍不光搶救了兩個敵軍可憐的孩子,在我們醫療條件艱苦的環境下,我們甚至還搶救了敵人——井陘火車站的日本副站長,因前線部隊不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戰斗,戰士們馬上請示,得到指示后“半天功夫”孩子就被送到指揮所。但凡中間有一個環節,某個戰士有一點私心,美穗子都難以獲救,可見營救美穗子不只是聶榮臻一個人的做法。這一點在后來美穗子來探望聶榮臻,一再表示感謝的時候,聶帥也再次強調了:“這件事,不只是我一個人會這樣做,我們的軍隊,不論誰,遇到這樣的事情,同樣都會這樣做的,這是我們的政策"。

任務二:除了信件,聶帥在回憶錄里還插敘了一個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明確:作者以一個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虜之后留在根據地并為根據地教中國士兵使用擲彈筒的事跡,來證明日本的侵華戰爭是極其野蠻和殘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戰爭,而我們是正義的戰爭。從敵軍的角度來反映出日本是不義的戰爭是對正義最好的詮釋。這個日本兵的事情同時也表明中國軍隊救助日本女孩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貫的做法。

任務三:其實送美穗子回國并非一帆風順,在那個戰火紛飛,中國同胞被大肆屠殺的年代,想救助一個敵方的日本女孩,聶帥也曾遭到過很多的質疑,但最終在近30名中國軍民冒著生命危險,穿越162公里山道后,美穗子被安全送回日方。聶榮臻在文章開頭說:“這是激烈的戰火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插曲’”,那將美穗子安全護送回國這個“插曲”,有什么意義呢,從中看出我們中國百姓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呢?

1.內容分析:日本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人都有相似的表現。美穗子等日本人民深受感動,并知恩圖報,為中日友好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一些參加過侵華戰爭的舊軍人也因此認識到侵華戰爭的罪惡。

2.意義探究:這說明小小的插曲有大大的意義,它成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話。

這也彰顯了中國軍民乃至中華民族“至仁至義”的國際主義精神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

四、回顧總結,拓展延伸

1.總結:面對日閥的燒殺淫掠,在我方缺醫少藥的情況下,我們救治了日本副站長、女嬰,說明我們有救死扶傷的精神,在我條件艱苦情況下,我們盡我所能安頓日本女孩,可謂是仁至義盡。

我們對日本平民:決不為仇,即使在大戰的炮火轟鳴、刀光劍影中,依然彰顯了全心全意、救死扶傷的國際主義和人道主義精神。

這個小插曲實乃大境界,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必須行之有“道”,正是我們八路軍在殘酷的戰爭中始終堅守革命人道主義精神,為了民族獨立與人民幸福而戰,才獲得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2.其實對于“回報怨恨”的做法,不是只出現在這件事上,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對此就有過討論?!墩撜Z·憲問》中有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蓖瑢W們,生活中出現的摩擦、不快和委屈產生出怨恨的情緒是常有的事,你贊同“以德報怨"以怨報怨”還是“以直報怨"呢?寫一段200字的發言稿,說明你的理由。

結束語:(法)弗朗索瓦·費奈隆有句名言:“所有的戰爭都是內戰,因為所有的人類都是同胞?!苯裉欤覀儾粩嗟幕赝麣v史并不是要銘記彼此的仇恨,而是要理解彼此的傷痛,并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不讓歷史重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所說:“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希望在共同的努力下,我們能早日實現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愿望。希望終有一日“美美與共,世界大同"。

3/3《大戰中的插曲》(第二課時)

單元概說:

本課是高二統編版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偉大的復興”。希望學生理解作品內涵,感受作品中洋溢的革命豪情和建設熱情,獲得崇高的體驗;把握不同體式作品的風格特點,學習其寫作技巧,欣賞富有時代特征的表達藝術。而寫作任務則要求學生學會材料的積累和運用。理解作品內涵是本單元最大的難點,因為學生距離這些作品的年代太過遙遠,缺少切身的體驗,很難讓學生直接產生感性的認識。因此,既要讓學生對作品的精神實質作精細的研讀,也要通過查閱資料、搜集素材并設置真實的情境活動使學生獲得對革命文化豐富內涵的認識和體悟。

教學目標:

1.通過查閱材料和搜集素材,深入理解革命人道主義精神的內涵。

2、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革命人道主義的價值,體會其當下的現實意義。

3、比較與《長征勝利萬歲》在揭示中國革命勝利根本原因這一問題的異同,把握富有時代特征的語言表達藝術。

教學重點:

在具體情境中認識革命人道主義的價值。

教學難點:

查閱資料和搜集素材,深入理解革命人道主義的內涵,體會其當下的現實意義。

教學流程:

溫故知新

在百團大戰中,以聶榮臻將軍為代表的晉察冀抗日軍民,在殘酷、激烈的戰爭環境中,本著人道主義精神救助失去父母的兩個日本小女孩的故事。這雖然是重大戰爭時期中的一件小事,卻顯示了一位偉大革命家廣闊的胸懷和人民軍隊強烈的人道主義關愛之情,在后來也成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話。引入新課的重難點在于:深入理解革命人道主義的內涵,體會其當下的現實意義。

二、創設情境

2022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85周年。為進一步彰顯抗日英雄風采,弘揚中國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將策劃《仁義的印記——抗日戰爭中的人道主義》特展。請你在《大戰中的插曲》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為展區提供更多的圖片素材和文字說明,并作為紀念館講解員為這一展區撰寫解說詞。

任務一:“人道主義"我來展(選擇合適的圖片素材并加以文字說明)

善待日本遺孤

有來有去的信件

寬待戰俘

“仁義遠征轟炸”行動

中國紅十字戰時救護

小結: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是中國軍隊和人民對日本戰俘戰犯立足教育、人性感化、寬大處理,對日本遺孤、日本普通百姓生命和權力的尊重,是舍己為人、扶弱濟危的國際主義精神,它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共同構成我們偉大的抗戰精神。

任務二:“人道主義"我來講(以“仁義的印記”展區的講解員身份撰寫解說詞)

革命人道主義的歷史發展

孔孟:愛人

五四:自由平等

新民主主義革命:謀求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

抗日戰爭:為百姓的自由和幸福前仆后繼、英勇斗爭

革命人道主義如何發揮作用

符合兩國人民心中普遍存在和認同的向善的人性,滿足了作為人被愛護、被尊重的最本質的需求。

革命人道主義的現實意義

全球抗疫的時代大背景之下,黨和政府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擺在第一位本著平等、公正的原則,與世界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以實際行動踐行救死扶傷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成為全球人道主義的領導者。

任務三:比較與《長征勝利萬歲》的異同

課文比較《長征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

選材紅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