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整體感知——正音繆公蹇叔
丕豹
鄢
郢功施到今范雎
穰侯
靈鼉
玩好駃騠
宛珠
珥
阿縞
甕缶
搏髀
《昭》
窈窕黔首
藉寇兵
赍盜糧mùjiǎnrǎngtuójuétíyānyìěrēgǎo
yǎotiǎowèngyǐngfǒubìjīqiánpījūhàoyuānzhāojiè諫逐客書部編版必修下冊第五單元第11課李斯學習目標1.了解李斯其人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積累文言基礎知識。2.把握文章的思路,概括內容要點。3.學習本文開門見山立論,運用鋪陳列舉事實說理和比喻說理的方法。解題諫:舊時稱規勸君主或尊長,使其改正錯誤。逐:驅逐客:客卿,指的是那些在秦國做官的其他諸侯國的人。書:上書,奏章古代臣下向君王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諫逐客書本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上行公文的范本。作為一篇不足千字(800多)的短文,流傳2000余年,是一篇非常出色的說理文字。就逐客一事勸諫秦王而寫的奏章?!吨G逐客書》
奏疏:上書給天子的文章的通稱。在古代,臣子向皇帝進呈的文章有各種專門名稱,如:奏、疏、議、章、表、上書等等?!菊隆渴怯脕碇x恩的;【奏】是用來彈劾,即揭發別人的:【表】是用來陳述衷情的;【議】是用來表示不同意見的。【疏】也寫作“書”,是臣下向皇帝陳述政見或有所勸諫的文章,如漢朝賈誼的《論積貯疏》,唐朝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等等。知識補充諷諫——以婉言隱語進行勸諫,這種提意見的方式往往引用典故說明現實中的問題;順諫——用恭順的語言表達聽起來順耳的意見;規諫——以正義之道勸諫;指諫——指陳事實而進諫;直諫——當面直言得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諫官的五種工作方式委婉巧妙講策略:直接諫言:知人論世作者簡介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他建議秦始皇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參與制定法律,統一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李斯的一生是從嘆鼠到嘆黃犬的過程。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有“四次嘆息”:一嘆:見廁鼠、倉鼠;二嘆:貴為丞相;三嘆:篡改始皇遺詔;四嘆:身具五刑。廁鼠與糧倉鼠:李斯生命中的轉折點
他年輕時,起初在鄉村做管理文書的小官。看到公署廁所里的老鼠在吃臟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
后來,李斯又看到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里,更不用擔心人或狗的驚擾。感嘆道:“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貴賤窮通,“在所自處”——李斯的人生觀李斯:一只才華橫溢功勛卓著的糧倉鼠早年為郡小吏,后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后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1秦王政十年(前237年)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所采納,不久官為廷尉。在秦王政統一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2秦統一天下后,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3他是秦代散文的代表作家,現存《諫逐客書》《泰山刻石文》《瑯玡臺刻石文》等,以前者最為著名。
4李斯:一只利欲熏心的碩鼠早引同窗好友韓非到秦國,又嫉妒其才能,將其設計害死。1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以加強對人民的統治;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諸子學說,禁開私學,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統治。2秦秦始皇死后,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3
后為趙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于咸陽鬧市,并夷三族?!拔嵊c若復牽黃犬,俱出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牽犬東門:比喻過著悠閑自得的日子。)4歷史背景秦國逐客令
秦為統一中國,廣攬人才,韓國為削弱秦國勢力,趁秦國招攬人才之機,派水利專家鄭國入秦,企圖通過讓秦國修灌渠來耗費財力,從而削弱秦國的軍事實力。計謀敗露之后,秦國大臣宗室污蔑客卿都不可靠,紛紛要求驅逐客卿。
公元前237年,秦始皇下令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在被勒令出境的途中,李斯寫下了《諫逐客書》一文,指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勸阻秦始皇不要逐客。秦始皇采納了李斯的意見,收回了逐客令,并恢復了李斯的官職。研讀文本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此五子者,不產于秦,而繆公用之,并國二十,遂霸西戎。竊:私下。自謙之辭。
過:錯誤。西、東:名詞作狀語。來:使……來,招徠。產:生,出生。并:吞并。第一段翻譯
狀語后置句
我聽說官吏在商議驅逐客卿(這件事),我私下里認為是錯誤的。從前秦穆公尋求賢士,在西邊從西戎收用了由余,在東邊從宛地聘用到百里奚,從宋國迎來蹇叔,從晉國招來丕豹、公孫支。這五位賢人,不生在秦國,但是秦穆公重用他們,吞并二十個國家,于是稱霸于西戎之地。東夷、南蠻、西戎和北狄的合稱,是古代對中原周邊各族的統稱,亦泛指外族、外國。稱呼分布范圍東夷南蠻西戎北狄四夷
是農耕和漁獵民族,善于射箭,主要分布在今中國東部沿海的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是農耕和牧獵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國長江流域的湖南、湖北等地。是游牧民族,善于騎馬,主要分布在今中國西部的陜西、甘肅等地。是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今中國北部的河北、山西、陜西的北部以及這些地方更北的地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移、易:改變。殷盛:殷實富裕。樂用:樂于為國效力。舉:攻取、攻克、占領。治強:安定強盛。第一段翻譯
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轉移風氣,改變習俗,人民因此殷實富裕,國家因此富裕強大,百姓樂意為國效力,諸侯親附歸服,戰勝楚國、魏國的軍隊,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國力強盛。師:軍隊。以:因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拔:攻取從:同“縱”,合縱。施:蔓延,延續。第一段翻譯
秦惠王采納張儀的計策,攻取了三川地區,向西兼并巴、蜀兩國,向北收得上郡,向南攻取了漢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東面占據成皋天險,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國的合縱同盟,使他們朝西侍奉秦國,功績延續到今天。包:吞并,囊括。制:控制。西、北、南、東:名詞作狀語。散:拆散、瓦解。事:侍奉。膏腴:肥沃。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于秦哉!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強:使……強大。公室:王室。內:同“納”,接納。蠶食:比喻像蠶吃桑葉那樣逐漸吞食侵占。第一段翻譯
秦昭王得到范雎,廢黜穰侯,驅逐華陽君,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蠶食諸侯領土,使秦國成就帝王大業。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勞。由此看來,客卿哪有什么對不住秦國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絕遠客而不予接納,疏遠賢士而不加任用,這就會使國家沒有豐厚的實力,而讓秦國沒有強大的名聲了。杜:堵塞,封閉。私門:權貴大臣之家。負:辜負,對不起。向使:假使,倘若。疏:疏遠。第一段研讀
本文開頭在論證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說明。①開篇即駁斥有關官吏的觀點,先破后立。②開門見山,提出觀點。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開門見山,語氣謙和,平心靜氣。切合日理萬機的秦王的性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昔繆公求士”至“使秦成帝業?!保r代人物——來源地采取措施用人效果秦穆公(前659-前621)(春秋五霸之一)由余——西戎(晉)百里奚——楚(虞)蹇叔——宋
丕豹——晉公孫支——晉秦孝公(前361-前338)商鞅——衛秦惠王(前337-前311)張儀——魏秦昭王(前306-前251)范雎——魏小結得出結論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廣納人才并國二十,遂霸西戎變法治國民盛國強,至今治強四面擴張功施到今打擊豪門成就帝業鋪陳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國的史實,證明客卿有功客何負于秦哉誦讀第一段,梳理本段的論證思路,完成表格,并思考:本段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細讀文本——第一段2.本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論證方法駁斥當時的輿論?舉例論證:鋪陳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國的史實,證明客卿有功于秦。假設論證:反問總結與反面假設結合,引人深思。對比論證。正面論證四代秦君重用客卿而富國反面假設四代秦君驅逐客卿的后果第一課時訓練案
(1)《諫逐客書》一文開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斷語用非常警醒而委婉的言辭開宗明義,起句發意振聾發聵。(2)在《諫逐客書》中,李斯寫秦昭王加強和鞏固了王室的權力,抑制了豪門貴族的勢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諫逐客書》中,作者用蠶吃桑葉作比,指出昭王使秦成就帝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諫逐客書》中用李斯用四句話列舉秦穆公求賢若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西取由余于戎東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來丕豹、公孫支于晉所以飾后宮、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所以:用來……的。下陳:堂下,指宮女、珍寶擺放之處。傅:附著,鑲嵌。第二段翻譯
佳:美好,美麗。冶:妖冶,艷麗。(如果)用來裝飾后宮、廣充侍妾、爽心快意、悅人耳目的所有這些,都一定要是秦國生長、生產的然后才可用的話,那么(鑲嵌著)宛地珠寶的簪子,鑲嵌著珠子的耳飾,東阿細絹做的衣服,錦繡的裝飾就都不會進獻到(陛下)面前;那些嫻雅變化而能隨俗妖冶美好的趙國佳麗也不會立于陛下的身旁。娛:使……快樂。說:“悅”,使……快樂。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昭》《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擊甕叩缶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搏:擊打,拍打。第二段翻譯敲擊甕、缶來奏樂,彈著琴箏、拍打大腿以應和節拍、嗚嗚呀呀地高唱著來使耳朵痛快,這才是真正的秦國音樂;那鄭、衛桑間的歌聲,《韶虞》《武象》等樂曲,可算是外國的音樂了。如今陛下卻拋棄了秦國地道的敲擊瓦器的音樂,而取用鄭、衛二地淫靡悅耳之音,不要琴箏而要《韶虞》,像這樣做是為什么呢?快:使……暢快。就:取用。退:摒棄。若:像。是:這。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適觀:適于觀賞。第二段翻譯(因為)當時心情愉快,適于觀賞罷了。(但是)現在用人卻不是這樣,不問是否可用,不管是非曲直,不是秦國的就要離開,凡是客卿都要驅逐。既然這樣,那么陛下所看重的,只在美色、音樂、珠寶、玉器;而所輕視的,卻是人民大眾。這不是能用來駕馭天下,制服諸侯的方法。然則:既然如此,那么??绾龋厚{馭天下。術:方法。課文內容概括層意論證方法語言特色直擊“逐客”之過第2層:“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至“窈窕趙女不立于側也?!苯沂尽胺乔貏t斥”的荒謬。第4層:“今取人則不然”至段尾。直指重物輕人,危害統一。第3層:“夫擊甕叩缶”至“適觀而已矣。”指出“快意當前”的標準。第1層:段首至“何也?”喜取異國寶物,提出疑問。對比論證類比論證舉例論證假設論證
運用大量排比鋪陳和鮮明對比,使文章富于文采,增強文章感染力的同時,又有了一種不容辯駁的力量。舉出生活中的事例,說明秦王喜用別國的珍寶、音樂、美色。而在用人問題上排斥別國的客卿,這重物輕人的做法與秦王想統一天的目的是相違背的。
第二段歷來被認為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請同學們認真研讀,分析其論述層次并指明論證方法。第二課時訓練案
(1)在《諫逐客書》中,李斯以人和物作比較,指出待非秦之人不如待非秦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諷刺秦王看重的只是聲色珠寶,輕視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諫逐客書》中以玩好為喻進行推論,從反面說明非秦國的寶物不可或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斯在《諫逐客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說明了“真秦之聲”。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于前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第三段翻譯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讓:辭讓,拒絕。擇:通“釋”,舍棄,拋棄。卻:推卻,拒絕。明:使(功德)彰明。
我聽說田地廣就糧食多,國家大就人口眾,武器精良將士就驍勇。因此,泰山不拒絕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棄細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業的人不嫌棄民眾,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東西南北,百姓不論異國它邦,那樣便會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賜福運,這就是五帝、三王無可匹敵的原因。是以:因此。就:成就。之所以:……的原因。第三段翻譯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赍盜糧”者也。資:資助,供給。業:使……成就霸業。(然而)如今卻拋棄百姓使之去幫助敵國,拒絕賓客使之去侍奉諸侯,使天下的賢士退卻而不敢西進,停止腳步不進入秦國,這就叫做“借武器給敵寇,送糧食給盜賊”啊。乃:卻。藉:同“借”,借給。赍:送給,給予。人物做法結果證明的觀點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不分地域,廣攬人才)五帝三王秦王無敵棄黔首、卻賓客(非秦者去,排斥客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藉寇兵而赍盜糧資敵國、業諸侯論證方法對比論證(古今、正反、敵我對比)納客之利(用客治國)逐客之害(逐客資敵)認真研讀,分析其論述層次并指明論證方法。第三段:闡明納客與逐客的利害第四段翻譯
夫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資:資助。損:減少。益:增益,增多。
物品中不出產在秦國,而寶貴的卻很多;賢士中不出生于秦,愿意效忠的很多。如今驅逐賓客來資助敵國,減損百姓來充實對手,內部自己造成空虛而外部在諸侯中構筑怨恨,那要謀求國家沒有危難,是不可能的啊。樹恨:結怨。驅逐客卿必將造成秦國危亡。
結論
作用總結深化,呼應前文。齊讀最后一段,思考:這段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總結深化,呼應前文。第一,“物不產于秦,可寶者多”
照應第2段對物的取舍標準(必秦國之所生然后可);第二,“士不產于秦,而愿忠者眾”
照應第2段對人的取舍標準(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第三,“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于諸侯”
照應第3段逐客的危害,指出逐客必然造成秦國的危亡;第四,“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最后兩句與開頭論點“竊以為過矣”
相呼應,首尾相連,前后貫通。第三課時訓練案
(1)李斯在《諫逐客書》中以泰山作比,說明要廣納人才才能就大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荀子在《勸學》中的“不積小流,無以成江?!眱删涫菑姆疵嬉运疄槔磉_了積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諫逐客書》中寫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為例說明君王應重視接納人才。(3)在《諫逐客書》中,李斯認為五帝三王天下無敵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笔且蕴讲蛔屚寥拦誓艹善浯蠊誓芫推渖詈雍2粨窦毩魇且缘責o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內容梳理根據文本內容,畫出本文的思路導圖。逐客為過重物輕人納客之利用客治國,逐客資敵歷史現在未來開門見山,表明觀點:竊以為過矣。史實論證:秦國四公重用客的史實(客有功于秦)對比論證取異國物逐異國人“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逐客不利統一大業)對比論證結論:納客之利:五帝三王逐客之弊:秦國(逐客是錯誤的)(逐客將危害秦國)逐客——求國無危,不可得也諫逐客書梳理思路
這篇奏章從“跨海內,制諸侯”的高度,歷數秦國過去因任用客卿而逐漸富強的史實,深刻分析了“逐客”的錯誤和危害,提出了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游樂設備材料選用與應用考核試卷
- 管道工程公共服務優化與發展動態分析考核試卷
- 礦物增強塑料批發考核試卷
- 信托業務與體育產業發展考核試卷
- 地理信息系統在地質勘探與資源評價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稀土金屬壓延加工的產業升級路徑探索考核試卷
- 電視設備智能安防技術考核試卷
- 遼寧科技大學《藥學細胞生物學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寧波大學《藝術管理學(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集成電路測試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海南省??谑?2024年-2025年小學五年級語文)統編版期中考試((上下)學期)試卷及答案
- 低壓配電箱安裝使用說明書A
-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火電廠煙氣脫硫工程(石灰石石膏濕法)設計導則(a版)
- 藥品零售企業許可事項申請表模板
- 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講解
- 食材配送價格表
- 物業公司xx年度收支情況公示模板
- 封條模板A4直接打印版
- 混合痔病歷范文
-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總結【精華版】
- 《發育生物學》課件第七章 三胚層與器官發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