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下學期4月月考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模擬考試九年級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卷面書寫占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6頁。3.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1.默寫。(1)詩中有畫,既有奇美壯麗的塞外風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維《使至塞上》),也有絢麗多彩的江南秀美畫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2)君子修行,堅守本心。周敦頤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愛蓮說》)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嘩眾取寵的節操;陸游堅信,即使身處困境,終能峰回路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游山西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表達了杜甫勇攀高峰、樂觀自信、積極向上的豪情。2.請運用積累的知識,完成下面小題。【甲】誰也想象不到,隔壁新來的戰友,竟有這樣超人的頑強意志,被擔架抬進牢房時,已經是奄奄一息,才過了短短的幾天,誰能想到他竟挺身站起,哪怕拖著滿身刑具,哪怕即將到臨的更殘酷的摧殘,哪怕那沉重的鐵鐐鋼鋸似的磨鋸著皮開肉綻沾滿膿血的huái骨,那充溢著勝利信心的腳步,正是對敵人的極度輕miè,迎著初升的紅日,從容不迫地在魔窟中頑強地散步。他用硬朗的腳步聲,鐵鐐碰響的當啷聲,向每間牢房致意,慰藉著戰友們的關切;并且用鋼鐵的音節磨勵著他自己的和每一個人的頑強斗爭的意志。【乙】她們披著漂亮的舞蹈服裝,繡花被面暫時變成了舞衣,閃著大紅大綠的絲光,十分優美好看。江姐也出來了,走在扶著手杖的李青云旁邊。江姐穿著整潔的藍旗袍,上身罩著絲絨線衣,蒼白的臉上,帶著興奮的微笑,透著淡淡的紅潤。瘦削的臉頰,顯示著考驗留下的痕跡。可是,衰弱的身體,絲毫無損她莊重樂觀的深情。(1)給加點的字注音,根據拼音寫出相應的漢字。奄()奄一息huái()骨輕miè()瘦削()(2)甲段畫線句中含有錯別字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應改為“______________”。(3)請聯系整本書內容思考,甲段中“新來的戰友”指的是______________,乙段中江姐“帶著興奮的微笑”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紅巖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請聯系上述語段,概括其內涵。3.初中生活即將過去,學校舉行“歲月如歌”的實踐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面任務。(1)請你將同桌在畢業紀念冊上擬寫的對聯補充完整。上聯:______________下聯:歲月如歌,譜寫多彩人生(2)你準備從下面三幅書法作品中選擇一幅送給同桌,請你將要說的話補充完整。親愛的同桌,感謝你這三年的鼓勵和陪伴,臨近畢業,請收下我的______________(填作品序號)書法作品,希望你能像作品里說的那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在畢業紀念冊上留言時,看見甲、乙、丙三位同學寫的三條留言,請你選出最喜歡的一條,并說出理由。甲同學:“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論身在何方,心有靈犀。乙同學:古有伯牙子期惺相惜,今有你我同窗遇知音。丙同學:愿我們友誼如香醇的美酒,讓人回味無窮;如濃郁的咖啡,讓人精神振奮;如甘甜的香茶,讓人唇齒留香。我欣賞______________同學的留言。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九年級(10)班畢業紀念冊的扉頁上是同學們設計的班徽(見如圖),大圓的底色為藍色。請你探究班徽的含義。二、閱讀(55分)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題。總與一縷炊煙有關①我仿佛看到母親從一縷炊煙中走出來,用樹皮般粗糙的雙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塵,拂理凈發叢里的草渣。然后靜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窩旁守候的老鳥,若有所待地張望著村前的小路……②時間往往是黃昏,彩霞滿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親還在田地里勞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學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時,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見自家屋頂上的炊煙。那混著濃濃的柴草香、飯菜香的炊煙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開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遠,也能燦亮我們的眼睛和臉龐。③母親等飯熟了,就在夕光薄嵐里,在幾縷炊煙的余燼中,默默地守望著。有時,也柔柔地喊一聲:“吃飯了噢。”其實,母親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飯”而已。每年青黃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頓:翻來覆去的,都只是紅苕稀粥。有時,我就忍不住要沖母親撒氣:“又是紅苕稀粥,又是紅苕稀粥”④每到這時,母親總是默然無語。黯淡瘦削的臉上,隱現著一絲愁苦和訕然;仿佛她真是不該煮出這樣的飯食。偶爾,能聽到母親和父親焦苦的嘆息:“這日子,哎,真是虧了娃們。”聲音很低,很低,卻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兒上。那時,我才知道,母親除了如我們一樣饑餓外,還承忍了更難以言說的痛苦。⑤現在想來,也真是難為了母親。那還是大集體時候,父親體弱多病,不能干重活,父親常常是掙不夠工分的。母親就只好更累了。除縫連漿補,灶火炊飯,洗鍋涮碗外,還得風來雨往地忙活隊里。母親很能干,手腳利索,能掙工分換回一些糧食。雖是如此,糧食卻仍不夠吃。⑥吃飯時,母親總是先給我們盛上滿滿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飯桌上,母親也總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掛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騰騰地舉箸援筷,似乎在品嘗美味,又似乎難以下咽。⑦那神情里,滿是瑟縮,遲疑。每看到父親或我們的碗空了,便搶著去給我們添飯。倘若鍋里也沒了,臉上就又是一絲愁苦和訕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難忘。后來我才明白,母親那殷勤得有些夸張的舉動里,更多的,卻是謙卑和愧疚;為她作為母親卻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飯食,喂飽她的孩子。⑧那時,母親只有過年時最快樂。記得每次煮“年夜飯”,母親總是風風火火地進進出出,嘴里卻悠閑地哼著歌兒。飯菜終于上桌了,母親便會興奮地宣布:“開飯羅,開飯羅!”在我們敞開肚子,盡情吞嚼母親做的豐盛飯菜時,母親總是很少動筷,凝望著我們喃喃地說:“真想天天都能這樣!”⑨終于能夠天天都那樣了。我和妹妹,卻不能天天都吃到母親做的飯菜了。我到外地求學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異鄉打工,然后出嫁了。⑩母親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著,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飯。我們偶爾回家,母親總要親自下廚忙乎。飯菜豐富多了,母親臉上,卻依舊常有黯淡和訕然。父親來信講,你媽每頓飯都要念叨,不知娃們吃飯了不;家里殺了豬,心舌肚都留著,你媽問你們啥時能回來吃。?讀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嚨里也又澀又堵。那時,我才明白了“兒行千里母擔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我其實知道,自古以來的母親,都是這樣的良善,慈藹,無私。只是,我不無遺憾地發現,這種傳統的母親,在我們的生活里,已是越來越少。意識到這一點,我不禁為我們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傷和徹骨的絕望。“又見炊煙升起……”每聽到這歌聲,都恍惚覺得,有一縷縷綿纏的炊煙,在眼前裊裊地飄升起來,與夕陽、晚霞、風和過去的歲月融在一起。那淡藍淡藍的煙里,滿是最平常的人間氣息,樸素、溫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動,惆悵。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陣灼痛、潮潤,仿佛正被那煙火熏燎著。?依稀看見,我蒼老而慈藹的母親,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縷縷炊煙的背景中,遠遠地望我,暖暖地喊我。?那炊煙,我想,該就是母親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4.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以“總與一縷炊煙有關”為題,揭示文章內容和主題,引起讀者的思考與興趣。B.文章的最后一段,卒章顯志,起到總結全文,深化主題,升華情感的作用。C.本文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刻畫母親的形象,抒發作者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D.文章以母親從炊煙中走出開頭,以母親站在炊煙中喊“我”結尾,兩個都是實景。5.第④⑦⑩段三次寫了母親的“訕然”,各寫出了母親怎樣的心理?6.從內容和結構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7.請結合語境,按要求賞析文中畫波浪線的語句。①那混著濃濃的柴草香、飯菜香的炊煙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開放,并且歌唱。(從修辭方法角度賞析)②捧了碗,慢騰騰地舉箸援筷,似乎在品嘗美味,又似乎難以下咽。(從描寫方法角度賞析)8.老師組織開展“編單元學寫作”活動,她讓同學們把本文編入下面單元。你認為可以編入哪個單元?請簡要說明理由。A.《黃河頌》《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土地的誓言》B.《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二)(17分)中國飲食文化的風貌【材料一】①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地理、氣候、物產、風俗習慣都各具特色,飲食也呈現獨特的風格,如魯菜的香醇、川菜的麻辣、粵菜的鮮美等。②中國飲食尤其講究“食以材為先”,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營養價值。烹飪過程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利用多種烹飪方法,如炒、煮、蒸、炸等,以達到色、香、味、形、養俱佳的效果。這既增強了口感,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材的營養成分。③中國人還會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冬天追求味道醇厚,多煲燉燜煨;夏天講究清淡爽口,多涼拌冷拼。④飲食不僅僅是一種生活需求,也是一種社交活動。在宴請賓客、慶賀喜事等場合,人們通過餐桌上的禮儀來表達友誼、團結、禮貌和尊重。⑤中國飲食文化凝聚著中國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也反映出人們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的變遷。千百年來,食材、烹飪技藝等多種元素相互融合,不斷豐富著中國飲食文化。⑥中國飲食文化在世界范圍內也產生了廣泛影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了解并愛上了中國美食,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做“美食直播”。在新的時代,中國飲食文化需要創造性轉化、融合性發展和創新性傳播,從而在世界舞臺上更顯魅力。(摘編自《中國飲食文化》)【材料二】不同的食物在與口腔的碰撞中,會產生不一樣的味道刺激與感受,這種感受便被稱為“味”。從某種程度來說,中國人對飲食的追求本質上是對“味”的追求。從酸甜、咸香到麻辣、香辣,即便是同一種食材,在中國廚師的手中也能千變萬化出多種味道,紅燒、醋熘、清蒸……這種在“味”上的追求與獨到成就,正是中國飲食文化的突出特點之一。在中國飲食文化中,“味”是食物的靈魂。如果說,茹毛飲血只是人類之初為滿足生存需求而產生的最原始的飲食行為,那么當調味品進入生活時,人類才逐漸享受到食物帶來的真正愉悅。眾多調料的創制與融合,讓中國味道在苦、甘、辛、咸之上推陳出新。酸甜酥嫩的“糖醋鯉魚”、麻辣鮮香的“水煮肉片”,都充分吸收了多種調料的味道,層次分明又渾然一體。(摘編自《我國飲食的調味藝術》)【材料三】張騫通西域,將西域與中原聯系了起來,此舉被太史公司馬遷稱為“鑿空”,而張騫“鑿空”西域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種“鑿通”的效果。伴隨著軍政、經貿的往來與文化傳播,物產在漢唐絲綢之路的輝煌進程中得到交流。中原本土的梨、桃等得到西傳,現在被譽為“果中王子”的庫爾勒香梨,據考證,就是張騫通西域時帶到新疆種植并不斷改良而成的,葡萄、石榴、胡瓜、胡蘿卜等得到東進,孜然、茴香、胡椒等香辛料也一舉改變了古代中國菜的味道記憶。多元交流中的靈感撞擊,帶來了植物栽培與食材處理的融會貫通。植物的交流,本質也是文化的開放與融合,我們從中看到的不僅是物種的傳播、資源的豐富,更是文化的交流、文明的共贏。(摘編自《張騫通西域的歷史饋贈》)9.下列詩句,可以體現材料三“物產在漢唐絲綢之路的輝煌進程中得到交流”的一項是()A.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B.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C.姜宜山茗留閑啜,豉下湖莼喜共烹。 D.桂汀霜鯽長如許,絕似松江一尺鱸。10.通讀三則材料,概括中國飲食文化的風貌與變遷。1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飲食的特點,完成下圖。12.材料三提到“鑿通”的效果。請結合三則材料,簡述“鑿通”在中國飲食文化中的體現。(三)(16分)【甲】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選自韓愈《馬說》)【乙】管燕①得罪齊王,謂其左右曰:“子孰而②與我赴諸侯乎?”左右嘿然莫對。管燕連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難用也!”田需③對曰:“士三食不得饜④,而君鵝鶩有余食,下宮⑤糅⑥羅紈,曳綺轂⑦,而士不得以為緣⑧。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⑨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選自《戰國策·齊策四》)【注】①管燕:齊人。②而:能。③田需:戰國魏人,官魏相。④饜:滿足。⑤下宮:后房的美人。⑥糅:混雜。⑦轂:縐紗類絲織品。⑧緣:衣邊上的鑲嵌。⑨責:求。13.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______(2)食之不能盡其材材:_______(3)子孰而與我赴諸侯乎赴:______(4)管燕連然流涕曰涕:______1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2)且財者,君之所輕;死者,士之所重。15.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16.結合【甲】【乙】兩文,說一說如何對待人才。三、寫作(55分)17.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由“讀”到“懂”是一段心靈成長的旅行;讀朋友,讀懂誤解委屈背后的真情;讀父母,讀懂嘮叨瑣碎背后的深情;讀老師,讀懂寬嚴相濟背后的期許;讀山水,讀懂美好風景背后的柔情……請以“讀懂______________”為題,先將題目補充完整后再寫一篇文章。要求:(1)大膽選擇你最能駕馭的文體(詩歌除外),用你喜歡的表達方式寫作。(2)文中不要出現真實的地名、校名、人名等。(3)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否則會影響你的成績。(4)考慮到內容的充實,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25年中考模擬考試九年級語文試卷注意事項:1.你拿到的試卷滿分為150分(其中卷面書寫占5分),考試時間為150分鐘。2.試卷包括“試題卷”和“答題卷”兩部分,“試題卷”共4頁,“答題卷”共6頁。3.請務必在“答題卷”上答題,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題卷”和“答題卷”一并交回。一、語文積累與運用(35分)【1題答案】【答案】①.大漠孤煙直②.長河落日圓③.日出江花紅勝火④.春來江水綠如藍⑤.出淤泥而不染⑥.濯清漣而不妖⑦.山重水復疑無路⑧.柳暗花明又一村⑨.會當凌絕頂⑩.一覽眾山小【2題答案】【答案】(1)①.yǎn②.踝③.蔑④.xuē(2)①.磨勵②.磨礪(3)①.許云峰②.江姐樂觀和堅強,她想向戰友們傳遞她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4)示例:在甲文中,新來的戰友展示了超人的頑強意志和對敵人的極度輕蔑,哪怕面臨殘酷的摧殘和磨難,他仍保持著充溢著勝利信心的態度,從容不迫地散步,這正是紅巖精神中頑強斗爭的體現。乙文中,江姐雖然身體衰弱,但她的臉上帶著興奮的微笑,透著淡淡的紅潤,顯示了她莊重樂觀的深情,這也是紅巖精神中樂觀生活態度的體現。同時,他們都展現了堅定的革命信仰,不畏艱難險阻,堅持斗爭到底。因此,紅巖精神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堅定的革命信仰、頑強的斗爭精神以及樂觀的生活態度。【3題答案】【答案】(1)示例:青春似畫,描繪繽紛世界(2)①.示例一:第一幅②.多讀書,讀好書,永不停步。示例二:第二幅以寬容的心胸看待萬事萬物。示例三:第三幅以書為舟,以勤奮為帆,以堅持為槳,在遼闊的知識海洋里遨游。(3)①.示例:丙②.采用排比修辭,贊頌了同學之間的友誼,表達了美好的愿望,感情真摯,容易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鳴。(4)示例:班徽內部是兩個擊掌的人物,意為同學之間的情誼永存。外環的字體“十班十班、你我相伴、揚帆起航、乘風破浪”則是對同學們的美好祝福。二、閱讀(55分)【4~8題答案】【答案】4.D5.第④段和第⑦段(前兩次)寫母親的“訕然”,表現了她無力改變貧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責和無奈心理,體現了母愛的厚重無私;第⑩段(第三次)寫母親的“訕然”,表現了母親對“我們”的牽掛。6.①內容上:描繪出農村母親辛苦操勞、守望盼歸的感人畫面。表達對慈祥母親的愛。②結構上:開門見山,點明文章中心,引出下文對母親的敘寫,緊扣題目“總與一縷炊煙有關”,起到了開篇點題的作用。(意思對即可)7.(1)運用比喻修辭,把“混著香味的炊煙”比作“抒情的花朵”,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炊煙帶給“我們”的溫情,表現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學回家時看到炊煙的歡快與激動。(2)運用動作細節描寫,“慢騰騰”“舉箸援筷”“似乎品嘗”“難以下咽”生動形象地描寫出母親在生活困難的時期想讓兒女吃的情形,表現母親的無私與慈愛,隱忍;也反映出當時農村生活困難,給母親帶來的一份憂傷。8.B單元;理由:B單元四篇文章都是通過小人物的普通事,但在這些凡人瑣事的記敘中卻彰顯著人物崇高的精神;而本文記敘了母親一生為兒女們的“吃”的憂與樂,表現了母親無私、善良、仁愛的優秀品質。贊美了母親的勤勞能干和母愛的無私偉大。本文與之相似。故應編入B單元。(二)(17分)【9~12題答案】【答案】9.B10.①凝聚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的飲食文化,反映出人們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的變遷。②同一種食材在中國廚師手中變化出多種味道,體現中國人飲食上對“味”的追求。③孜然、胡椒等香辛料等調味品傳入后,改變了古代中國菜的味道,對中國菜的發展產生了影響。(答出任意兩點,意對即可)11.①注重食材的天然味道和營養價值;②注重食材的合理搭配,采用多種烹飪方法;③按季節變化來調味、配菜。12.示例:張騫通西域帶來了物產交流,如葡萄、石榴等傳入中原,中原本土的梨、桃等西傳,豐富了食材種類;香辛料的傳入改變了古代中國菜的味道記憶,推動了中國菜的發展;物產交流促進了飲食文化的多元融合與創新發展,豐富了中國飲食文化;這種交流本質上也是文化的開放與融合,促進了文明的共贏。(三)(16分)【13~16題答案】【答案】13.①.同“飼”,喂②.才能、才干③.奔走④.眼淚14.(1)唉!真的沒有千里馬嗎?其實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啊!(2)而且財貨是您所看輕,死是士人所看重的。15.君不肯以所輕與士/而責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難用也16.示例:要重視人才,善待人才,積極發掘人才,給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本領的平臺。三、寫作(55分)【17題答案】【答案】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