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4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1講新航路的開辟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通史版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4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1講新航路的開辟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通史版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4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1講新航路的開辟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通史版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4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1講新航路的開辟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通史版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第四部分第十二單元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前奏-1415世紀~18世紀中期第1講新航路的開辟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1講新航路的開拓與荷蘭、英國等國的殖民擴張課后作業一、選擇題1.(2024·濟南市一中高三動員考)16世紀初,威尼斯人和埃及人力圖幫助印度王公把葡萄牙人趕出印度洋。后來,土耳其人也參加到反對葡萄牙人的運動中來。葡萄牙人遭到反對的主要緣由在于()A.天主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沖突B.新航路開拓導致的經濟利益沖突C.葡萄牙人主導了早期殖民擴張D.亞洲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答案B解析宗教沖突并不是他們反對葡萄牙人的主要緣由,A項錯誤;材料主要反映了地中海沿岸國家與葡萄牙在印度洋的沖突,依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拓導致經濟利益沖突,故B項正確;C項不符合史實,可解除;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與材料無關,故解除D項。2.(自擬)下列圖示內容引發的歷史事務()A.是人類挑戰自然的第一次宏大壯舉B.使麥哲倫發覺了一塊新的美洲大陸C.始于1492年8月哥倫布橫穿大西洋D.說明歷史事務與物質基礎互為因果答案D解析從圖示中信息可知其引發的歷史事務應是新航路開拓。人類挑戰自然的第一次宏大壯舉說法夸大,鄭和下西洋比新航路開拓早,故A項錯誤;發覺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B項錯誤;新航路開拓始于1487年迪亞士的航行,C項錯誤;圖示信息顯示的是新航路開拓的物質條件,新航路的開拓證明了地圓學說,促進了經濟發展,故D項正確。3.(2024·云南昆明摸底)17世紀英格蘭詩人約翰·克利夫蘭曾寫道:“英格蘭是個完備的世界!又擁有了東、西印度!請修改您的地圖吧:紐卡斯爾(位于英格蘭東北部,當時英格蘭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魯。”這反映了當時()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拓展B.工業革命加速英國擴張C.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D.英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答案A解析“英格蘭……又擁有了東、西印度!……紐卡斯爾(位于英格蘭東北部,當時英格蘭的煤炭出口中心)就是秘魯”表明英國的經濟活動范圍擴大到亞洲和美洲,說明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逐步拓展,A項正確。1765年工業革命起先,B項時間不符合題意,解除;第一次工業革命后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C項時間不符合,解除;D項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解除。4.(2024·洛陽期中)新航路開拓以后,來自美洲的金銀大量流入葡萄牙,造成通貨膨脹;同時,葡萄牙商人變得富有,他們紛紛取得地產,購買貴族頭銜。而同時期的法國則激勵對外貿易,發展工商業,多儲備金銀。這些現象()A.加快了兩國社會轉型的完成B.導致兩國不同的發展軌跡C.受兩國不同的地理環境影響D.促進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葡萄牙商人變得……紛紛取得地產,購買貴族頭銜”固化了封建力氣;由“法國則激勵對外貿易,發展工商業”可知,這推動了法國工商業的發展,故B項正確。葡萄牙沒有實現社會轉型,故A項錯誤;材料反映的現象和地理環境無關,故C項錯誤;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故D項錯誤。5.(2024·天津十二區縣二模)160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首次選購 中國武夷茶,經爪哇轉銷歐洲各地。幾十年后,武夷茶已發展成為一些歐洲人日常必需的飲料,當時一些歐洲人把武夷茶稱為“中國茶”。下表是荷蘭每磅武夷茶售價的改變。這些改變表明()時間1684年1689年1701年售價(荷蘭盾/磅)80752.32A.中國自然經濟起先解體B.價格革命來勢洶洶C.荷蘭已成為海上馬車夫D.商業革命不斷發展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中國自然經濟解體體現在耕織分別、紡織分別和農產品的商品化,材料中并未體現,故A項錯誤;價格革命體現的是大量黃金白銀涌入歐洲,引起物價上漲的現象,與材料中的現象不符,故B項錯誤;武夷茶售價的改變不足以表明荷蘭成為海上馬車夫,故C項錯誤;商業革命的表現是商品的種類增多、商品貿易的范圍擴大,故出現了茶葉大量銷入荷蘭、茶葉價格下降的現象,故D項正確。6.(2024·哈爾濱市期末)(在菲律賓)馬克坦島紀念碑的正面寫道:“……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賓人。”材料反映出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A.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B.帶有肯定的殖民主義色調C.推動了各地之間的溝通D.受到所經地區的普遍抵制答案B解析由材料“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侵略者的第一位菲律賓人”可以推論出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帶有肯定的殖民主義色調,故選B項。A、C兩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單純依據材料中一個地區的抵制無法說明麥哲倫的船隊受到了普遍抵制,解除D項。7.(2024·湖南長郡中學調研)1585年到1604年,在政府授權下,英國每年至少有一兩百武裝商船出海,特地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他國運輸船隊,每年的擄獲平均可達20萬英鎊。這一現象()A.反映了英國社會沖突的緩和B.促成了歐洲商貿中心轉移C.有利于英國資本的原始積累D.導致了英、荷斗爭的爆發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在政府授權下,英國每年至少有一兩百武裝商船出海,……每年的擄獲平均可達20萬英鎊”可知,英國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這有利于英國的資本積累,故C項正確。材料信息無法體現“英國社會沖突的緩和”,解除A項;新航路開拓促成了歐洲商貿中心的轉移,B項與材料不符,解除;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航海條例》,危害了荷蘭的商業利益,導致了英荷斗爭的爆發,故D項錯誤。8.(2024·山東濟寧月考)“英國和荷蘭商人組織了兩個特別強大的股份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蘭的聯合東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許公司買賣和建立商埠的權利,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權發動斗爭。”這表明當時的股份公司()A.由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經營B.仍不具備資本主義性質C.阻礙了世界貿易的發展D.是西歐殖民擴張的工具答案D解析材料中已明確表明這兩個大的股份公司是由商人建立的,而不是政府,故A項錯誤;材料中的兩個公司是股份公司,這是資本主義公司的典型特征,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史實,解除;政府特許這兩個公司可以為了利益發動斗爭,具有掠奪的性質,成為西歐殖民擴張的工具,故D項正確。9.(2024·河北邢臺月考)18世紀初,荷蘭每年還有大約200艘船開往圣彼得堡,50年后則削減到原來的2/3,到1795年只剩下1艘,而同年英國有500艘商船開往圣彼得堡。此狀況可折射出()A.俄國進口商品結構改變B.荷蘭造船業日益衰落C.英荷對外貿易爭奪激烈D.歐洲商業霸權的轉移答案D解析18世紀,英國漸漸駕馭歐洲商業霸權,成為新的海上霸主,與材料反映的現象相符,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俄國的商品結構,故A項解除;材料沒有反映出荷蘭造船業的狀況,故B項解除;C項包含在D項之中。10.(2024·江蘇海門一模)美洲白銀生產在16世紀約為17000噸,到17世紀約為42000噸,其中有31000噸運抵歐洲。歐洲又將約40%運往亞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歐洲列強加緊對外輸出資本B.殖民者對亞非拉地區殘酷剝削C.世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亞洲D.世界各地的商業聯系日益親密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美洲白銀……其中有31000噸運抵歐洲。歐洲又將約40%運往亞洲”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輸出資本屬于其次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特點,不符合題意,故A項錯誤;材料只能反映白銀的流通問題,不能說明歐洲殖民者對亞非拉地區的殘酷剝削,故B項錯誤;當時的世界貿易中心仍舊在歐洲大西洋沿岸,故C項錯誤;白銀在美洲、歐洲、亞洲之間流通,說明歐洲同世界各地的商業聯系日益親密,故D項正確。11.(2024·徐州考前模擬檢測)16世紀以前,西歐物價在數百年內始終是穩定的,只是由于斗爭或歉收等緣由才發生短暫的波動。從16世紀30年頭起物價卻始終上升,到16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法國、英國和德國則平均上漲2倍到2倍半。這一改變()A.引起國力改變,鞏固西葡霸主地位B.造成社會動蕩,阻礙國際貿易溝通C.促使社會分化,加速封建勢力衰落D.推高金銀價格,抑制商品經濟發展答案C解析新航路開拓引起價格革命,結合所學學問可知,西葡并未將流入的金銀用于擴大生產,而是揮霍享受,并未鞏固國力,故A項錯誤;新航路開拓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故B項錯誤;價格革命導致通貨膨脹,貨幣貶值,依靠收取固定地租的地主勢力下降,新興資產階級地位上升,加速了封建勢力的衰落,故C項正確;價格革命是因為大量金銀進入歐洲,導致金銀貶值,故D項錯誤。12.(2024·浙江名校聯考)蒙克萊斯欽在《貿易的經濟政策》中寫道:“第一個說金錢是斗爭之本的人說到了點子上,因為盡管金錢不是唯一的因素,優秀的戰士也是肯定必需,然而幾個世紀的閱歷告知我們,金錢總是主要的。許多時候,黃金比鋼鐵更有力氣。”據此推斷,蒙氏所說的貿易的經濟政策是指()A.重農抑商B.重商主義C.自由主義D.凱恩斯主義答案B解析依據“金錢總是主要的。許多時候,黃金比鋼鐵更有力氣”可知蒙氏重視金銀財寶的積累,認為金銀越多國家就越富強,故B項正確。依據“金錢總是主要的”可知蒙氏重視金錢財寶,這與重農抑商明顯不符,故A項錯誤;自由主義強調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與材料不符,故C項錯誤;凱恩斯主義強調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材料并未體現,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2024·寧夏銀川月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有多個,比如徐聞(今廣東湛江市徐聞縣)、合浦(今廣西合浦)、廣州、泉州、寧波等,但史載最早的海上絲綢之路港口則是徐聞。漢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員從徐聞、合浦港出海,經過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線西行,到達黃支國(今印度境內)、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隨船帶去的主要有絲綢和黃金等物。這些絲綢再通過印度轉銷到中亞、西亞和地中海各國。——摘編自《早期海上絲綢之路》材料二到了16世紀初,葡萄牙人開拓了從大西洋越過非洲自西而東進入亞洲的新航線,西班牙人開拓了從大西洋繞過南美洲自東而西進入亞洲的新航線。葡萄牙人與西班牙人所開拓的新航線,最終都與早已存在于亞洲海疆的海上絲綢之路相連接,從而將海上絲綢之路從區域性的海上航線延長為全球性的交通網絡。——摘編自龔纓晏《全球史視野下的海上絲綢之路》(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分析西漢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的特點及影響。(2)依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學問,指出新航路與漢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異同,并說明不同之處的成因。答案(1)特點:官府主管和組織人員前往;始發港位于東南沿海地區;航程已遠達南亞,物品遠銷歐洲;伴隨著經濟、文化溝通。影響:提升了漢朝的海外影響力;加強了中國與南亞地區國家的經濟文化溝通;擴大了漢代對外交往的渠道。(2)同:都是以海上交往為主;所到之處涉及亞洲;存在商業方面的溝通。異:涉及的范圍,西漢海上絲綢之路范圍局限于亞洲、非洲、歐洲,新航路涉及全球;方式上,西漢海上絲綢之路伴隨的是和平溝通,新航路開拓則和殖民擴張相結合。(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成因:對外交往的目的不同;商品經濟的發展程度不同;政府的對外政策不同。解析第(1)問,第一小問,要緊扣材料一從官府作用、航程范圍等角度來概括;其次小問,可從對漢代的影響力、對中外溝通渠道和程度的影響來歸納。第(2)問,第一小問,從對外溝通途徑、涉及地區和領域等方面來分析相同點;不同點從涉及范圍、溝通方式等方面來說明;其次小問,可結合中西方對外交往的目的、經濟發展的程度、政府的對外政策等來說明。14.(2024·天津河西區三模)大國興衰的閱歷與教訓值得我們深化思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6世紀時,這些經濟落后的伊比利亞國家的輸出品幾乎全是原料——西班牙出口的是酒、羊毛和鐵礦。大批金銀財寶流入國內,引起了急速的通貨膨脹,西班牙的物價大致上漲為北歐物價的兩倍,導致其工業產品過于昂貴,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西班牙航海事業的最終結果是進一步刺激西北歐快速發展的資本主義經濟,這就是帝國旺盛數十年后突然地、無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緣由。——北京高校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或許荷蘭人衰落的主因在于荷蘭人缺乏其對手所擁有的資源。法國人擁有眾多的人口、旺盛的農業和在大西洋和地中海均有出海口的富有國家。英國人亦然。——北京高校出版社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班牙快速衰落的內部因素。(2)依據材料二和所學學問,說明你是否認同作者的觀點?并說明理由。答案(1)緣由:首先,西班牙經濟落后,是原料輸出國;其次,殖民擴張的財寶導致西班牙國內物價飛漲,工業品價格昂貴,不利于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西班牙大量購買西北歐奢侈品,刺激了西北歐資本主義的發展,而自身未能實現資本原始積累。(2)不認同(或認同)。不認同的理由:荷蘭商業發達,缺乏強大的工業資本,因此衰落。(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