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1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_第1頁
實驗1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_第2頁
實驗1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_第3頁
實驗1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_第4頁
實驗19 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中考物理必考實驗專項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實驗19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原卷版)

命題解讀

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屬于課標要求必做實驗。實驗要求學生利用相關器材,探究杠桿平衡時,動力、

動力臂和阻力、阻力臂之間的定量關系。這就給杠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實驗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此,此實驗

也就理所應當地成為中考試卷中力學實驗考題出現概率較高的題型。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所占分值一般在3分-7分之間。考試內容主要是力臂、驗證杠桿的平衡條件、

對實驗探究的設計、思路和探究過程,通過探究實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并考查考生對此實驗認識程

度。實驗探究在具體的實驗過程當中,考察的主要是細節的問題,在實驗過程中,其變化并不太多,所以

在細節方面的把握,同學們一定要做到位。

另外,近些年中考物理各題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密切,比如說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結合浮

力,壓強以及整個機械運動的其他板塊進行結合考察,所以對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或者是運用不太熟練的

同學,一定在復習階段對每部分的基礎內容以及方法先掌握到位,在后期進行知識點融合的過程當中,才

能比較順暢。

實驗梳理

實驗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目的】(1)知道什么是杠桿的平衡;(2)通過實驗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3)體驗利用歸納法得

出杠桿平衡條件的過程。

【提出問題】在學習二力平衡時,如果作用在物體上的幾個力相互平衡,物體就處于平衡狀態。因為

杠桿會轉動,所以杠桿在動力和阻力作用下靜止時,與二力平衡的情況是不同的,杠桿平衡不僅與力的大

小有關,還可能與力的作用位置有關

【猜想與假設】一般情況下,當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時,我們就說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對杠桿處

于平衡狀態時,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間存在的關系,我們可作出如下猜想:

A.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B.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C.D.動力X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

動力臂阻力臂

【實驗設計】杠桿是否平衡是由動力、阻力、動力僻和阻力臂共同決定的。為了探究其平衡條件,可

以在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時,分別測出動力Fi、阻力F?、動力臂L和阻力臂k然后經過大量數據的對比、分

析、歸納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

【實驗步驟】(1)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2)在支點兩側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所示。

這時杠桿兩側受到的作用力分別等于兩側鉤碼所受的重力,力臂為懸掛點到支點的距離;

(3)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動力F“左側鉤碼對杠桿施加的力為阻力F〉測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

臂11和阻力臂把Fi、F?、I]、七的數值填入表格中。

(4)改變鉤碼個數和位置,多做幾次實驗(避免偶然性),將實驗得到的數據填入表格中

實驗動力Fj/N動力臂li/cm動力X動力阻力阻力臂阻力X阻力臂

序號臂/(N?cm)F/Nlycm/(N?cm)

11.010100.52010

22.015301.52030

34.010402.02040

【實驗結論】分析實驗數據,發現每次杠桿平衡時,動力與動力臂的乘積總是等于阻力與阻力臂的乘積,即動力X

動力臂=阻力X阻力臂,或Fili=Fzlz。

考向點撥

《探究杠桿平衡條件》常考問題:

1.試驗前杠桿不平衡應如何調節:調節兩端平衡螺母;

2.實驗前,如何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按“左偏(低)右調,右偏(低)左調”的原則;

3.為什么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讀出力臂大小;克服杠桿自身重力的影響;

4.杠桿的支點在中間位置目的:為了消除杠桿自重影響;

5.杠桿平衡狀態的判斷:處于靜止狀態或者左右勻速晃動的杠桿均處于平衡狀態;

6.為什么每次都讓杠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呢:這是因為此時力臂和杠桿重合,可以直接從杠桿

上讀出力臂;

7.兩側掛上鉤碼后判斷是否平衡:根據平衡條件判斷;

8.力或力臂的計算:根據杠桿平衡條件進行計算;

9.讓杠桿處于靜止狀態:方便進行實驗;

10.實驗中,為什么要多次實驗,收集不同數據:使實驗結論更具有普遍性;

11.本實驗中可以將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從彈簧測力計上直接讀出力的大小;

12.當彈簧測力計從豎直拉杠桿變成傾斜拉杠桿后,測力計的示數會逐漸變大,這是因為拉力的力臂

變小了,而且彈簧測力計越傾斜,力臂越小,示數就會越大;

13.注意根據本實驗做出的各種變形題。比如用彈簧測力計一直豎直向上拉杠桿的一端,或者彈簧測

力計的拉力方向一直與杠桿垂直。

題組訓練

A組(中考真題感知)

1.(2023?成都)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保持水平并靜止。選取若干個質量均為50g的鉤碼,在

杠桿兩側分別掛上不同數量的鉤碼,移動鉤碼,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分別記下E、月、八、h的

數值。重做幾次實驗,部分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次數動力1/N動力臂7i:/cm阻力K/N阻力臂72/cm

13.05.01.510.0

22.015.02.015.0

31.05.02.510.0

...............

由表中數據可得,F、、%1卜七之間的關系式是;

(2)①在第(1)間的某次實驗中,杠桿右側掛了4個鉤碼,左側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當杠桿

在如圖甲所示位置靜止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N;

②保持杠桿右側所掛4個鉤碼的位置不變,取下彈簧測力計,在杠桿右側用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

杠桿,當杠桿再次水平并靜止時,彈簧測力計對杠桿的拉力為尸L5N,請在圖乙中畫出彈簧測力計對杠

桿的拉力尸的示意圖及其力臂L

OKO

3

3

甲乙

(1)實驗前,杠桿左端下沉,如圖甲,則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節,

直至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調節鉤碼的位置,使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讀出實驗數據并記錄在表格中。如圖乙所示,

阻力臂入為cm;

(3)分析表中實驗數據。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為(用A、R、h、八表示);

次數動力A/N動力臂2i/cm阻力£/N阻力臂72/cm

10.516.01.0

21.015.01.015.0

32.015.01.520.0

第3次實驗的杠桿類型屬于(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教室里的勞動工

具中有這類杠,請舉一例:;并簡要說明你的判斷理由;

(4)如圖丙,尸始終杠桿垂直,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拉至位置6的過程中,尸的大小將o

(填選項代碼)

A.不變B.變小C.變大D.先變大后變小

3.(2023?永州)小明利用鐵架臺、杠桿、鉤碼和彈簧測力計等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使用

的鉤碼質量均相等,杠桿上每格長度均相等,

(1)當杠桿靜止時如圖甲所示,為了方便測量力臂,需要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當將杠桿的

平衡螺母向(選填“右”或“左”)調節;

(2)在杠桿兩側掛上鉤碼,設右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動力E,左側鉤碼對杠桿施的力為阻力內測

出杠桿平衡時的動力臂,和阻力臂A多次換用不同數量的鉤碼,并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使杠桿在

水平位置平衡,得到實驗數據如下表:

次數動力E/N動力臂2i/cm阻力F/N阻力臂22/cm

10.520.01.010.0

21.015.01.510.0

31.510.00.530.0

???

分析表中的數據,得到杠桿的平衡條件是:;

(3)本次探究經過多次實驗的目的是;

A.減小實驗誤差B.尋找普遍規律

(4)如圖乙所示,將46位置的鉤碼個數都減少一個,杠桿將會(選填“仍然平衡”、“左

端下沉”或“右端下沉”);

(5)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先后在a、6位置拉杠桿上同一點G杠桿都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

測力計在a位置豎直向上的拉力為冏,在6位置斜向上的拉力為Fb,則凡凡(選填“大于”、”等

于”“小于”)。

4.(2023?通遼)如圖所示是某實驗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杠桿刻度均勻,每個鉤

碼重0.5N)o

甲乙丙

(1)掛鉤碼前,杠桿如圖甲所示,此時正確的操作是向(選填“左”或“右”)調節杠

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接下來,在48兩處掛上如圖乙所示的鉤碼后,杠桿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將/處的鉤碼拿

掉一個,要便杠桿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則應將6處所掛鉤碼向(選填“左”或“右”)移動

__________個格;

(3)某同學用彈簧測力計替代鉤碼,在8點豎直向下拉,然后將彈簧測力計繞6點逆時針旋轉一定

角度至如圖丙所示位置,在旋轉過程中,要使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測力計的示數將逐漸

(選填“變大”或“變小”),原因是o

5.(2023?濟寧)利用鐵架臺、杠桿、質量相等的鉤碼等器材,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調節螺母,將沒掛鉤碼的杠桿調節至水平位置平衡,如圖甲所示,其目的是方便測量________;

(2)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小明設計了以下兩種收集實驗數據的方案,其中合理的是

方案一方案二

實驗次數

E/N1\/cmK/N/2/cm£/N7i/cmF』N/2/cm

13335

22243

31125

(3)如圖所示,在/處掛3個鉤碼,則應在8處掛________個鉤碼,才能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

衡;

(4)桿秤就是杠桿平衡條件的一個應用,是中國最古老也是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的一種稱質量的簡

易工具,由帶有秤星的秤桿、秤坨、提紐等組成,如圖所示,此桿秤有兩個提紐,使用它稱較重的物體時,

常用離秤鉤較(選填“近”或“遠”)的提紐。

6.(2023?荷澤)用相同規格的鉤碼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實驗前杠桿狀態如圖甲所示,應當向調節平衡螺母使杠桿呈水平狀態;

(2)如圖乙所示,在杠桿支點的左側/點懸掛若干鉤碼,在支點的右側懸掛1個鉤碼,發現無論怎

樣調節右邊鉤碼的位置,都不能使杠桿呈水平。為使杠桿水平,可以通過(只填一種可行的操作

即可)來實現;

(3)調整后繼續實驗,從支點處緩慢向右移動鉤碼,直到杠桿再次呈水平,同時記錄左、右兩側懸

掛的鉤碼和的大小。

(4)桿秤是利用杠桿平衡原理制成的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如圖丙所示某桿秤的0刻度距離提紐1cm,

秤鉤到提紐的水平距離為5cm,秤坨的質量為0.5kg。則提紐右側距離提紐5cm處的刻度值應為kg。

7.(2023?聊城)小明和小紅用圖甲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進行實驗并收集了數據。小明對數據

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是:動力X支點到動力作用點的距離=阻力X支點到阻力作用點的距離。小紅認為小明

的結論是錯誤的,她做了圖乙實驗,圖中每個鉤碼所受的重力是0.5N,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N,此

實驗(選填“能”或“不能”)說明小明的結論是錯誤的。

8.(2023?達州)在學習了密度、浮力、杠桿的相關知識后,小麗同學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測出了一

個物塊的密度,請幫她將下列步驟補充完整。(疔10N/kg,0水=L0X10%g/m3)

(1)相鄰兩刻度間距離相等的輕質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的位置,此時杠桿(選填“是”

或“不是”)處于平衡狀態,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

調節;

(2)調節杠桿水平平衡后,用細線將物塊掛于杠桿左側,將3個鉤碼掛于右側,杠桿仍處于水平平

衡,如圖乙所示,每個鉤碼質量100g,則物塊質量為g;

(3)將該物塊浸沒在裝有水的燒杯中,調節右側鉤碼的位置,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如圖丙所示,

則物塊在水中所受浮力為N;

(4)物塊的密度是kg/m3;

(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多次改變鉤碼的位置和個數,收集多組數據的目的是—

(選填字母)。

A.避免實驗的偶然性,便于得到普遍規律

B.取平均值,減小誤差

9.(2023?瀘州)小明有一件重約15N的工藝品,用細線懸掛兩端點4夕處于靜止狀態,如圖甲所

示。他想用平衡的知識,通過計算在46連線上找出。點的位置,以便用一根細線系在。點將工藝品懸

掛起來,靜止時如圖乙所示,并計算出工藝品的重力。小明身邊只有一把彈簧測力計(0?10N)、一把刻

度尺和若干細線,他設計了如下實驗,請完成以下實驗步驟:

(1)取下工藝品,用刻度尺測出工藝品長度4=cm,如圖丙所示;

(2)用彈簧測力計拉住/端,6端用細線懸掛,平衡時如圖丁所示,此時彈簧測力計讀數£=8.ON;

(3)交換彈簧測力計和細線的位置,平衡時工藝品的位置也如圖丁所示,彈簧測力計讀數K=6.ON;

(4)由此可以計算出該工藝品的重力G=No

(5)計算出。點到端點/間的距離ZOA=cm。

(6)反思:要準確找出。點的具體位置,除準確測量外,關鍵實驗條件是(只須寫出

一個條件即可)。

10.(2023?廣西)某小組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

(2)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如圖甲所示,質量為g。用天平稱量時,天平是一

(選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

(3)將花生油倒入空燒杯,測出其總質量,再將燒杯中的花生油倒入量筒中測出其體積,但花生油

太多,無法全部倒入量簡中。經小組討論,只需增加一個步驟用天平測出__________的質量,即可求出

花生油的密度。

(4)受《天工開物》中枯棒汲水(圖乙)啟發,小組自制了“杠桿密度計”如圖丙,將一輕質細硬

桿用細線固定在。點并懸掛起來,物塊固定懸掛在/點,把不計質量的礦泉水瓶裝滿水,用細線懸掛在桿

上,將懸掛點移至6點,使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換用相同的礦泉水瓶裝滿不同液體,重復以上操作,在桿

上可標出懸掛點&、旦、&……對應密度的刻度值。

①若身點在8點的左側,則反點對應的密度小與水的密度O水水的關系是4O水(選填

“〈”“=”或“>”)。

②若測得8、氏到。點的距離分別為】、卜,則艮點標注的密度值為(用。水及題給字母

表示)

B組(限時針對訓練)

1.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在沒有掛鉤碼時杠桿靜止在如圖甲所示位置,此時杠桿(選填“平衡”或“不平衡”),

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杠桿左端螺母向邊旋一些(選填“左”或“右”);

(2)調好后,第一組按圖乙進行實驗,第二組按圖丙進行實驗,你認為第(選填“一”或

“二”)組實驗更好,理由是便于測量_________(選填“力”或“力臂”);

(3)在實驗中,多次改變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為了o

A.減小摩擦B.使每組數據更準確

(1)如圖T,兩盤中祛碼質量相等,將小車在水平桌面上扭轉一個角度后釋放,觀察小車的運動狀

態,這樣做是為了探究兩個平衡力是否作用在

(2)如圖-2,在物體運動的速度相同時,物體的越大,動能越大;

(3)如圖-3,為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由圖中信息可得杠桿的平衡條件為0(用公

式表示)

3.如圖甲,環衛工人拉著垃圾箱前行,他們正在清潔我們的生活環境。環衛工人如何用力才能使自己

較輕松呢?小陽設計了如圖乙實驗進行了探究。

(1)圖乙中,為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將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端

調節;在進行實驗時,這樣做的好處是;

(2)為了探尋更普遍規律,小陽分別進行了如圖丙中彈簧測力計傾斜拉,其讀數記為如圖丁中

彈簧測力計沿豎直方向拉,其讀數記為入,其中左端鉤碼位置和數量均不變,則兩次彈簧測力計讀數

3F2(選填“<”、"=”或“>”),其原因是::

(3)圖甲中,垃圾桶被拖動時它相當于一個(選填“省力”或“費力”)杠桿。

4.小紅和小明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若實驗前杠桿如圖甲所示,可將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向(填“左”或“右”)調節,

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實驗過程中,調節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3)在杠桿兩端加掛鉤碼,并移動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測出力臂,多次實驗并把數據記

錄在表格中。

次數FJNh/cmF』NIz/cm

111025

2210120

3215310

小明根據以上數據得出杠桿平衡條件是

(4)杠桿調節平衡后,小紅在杠桿上的/點處掛4個鉤碼,如圖乙所示,為使在重新平衡,應在8

點掛______個鉤碼。當杠桿平衡后,將4點和6點下方所掛的鉤碼同時向支點。靠近一格,杠桿會

(填“左側下降”、“右側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C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當彈簧測力計在原位

置逐漸向左傾斜時,使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將(填“變大",''變

小”或“不變”)o

5.如圖是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均質杠桿進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甲乙丙

(1)實驗前為方便,應將杠桿調節到水平位置平衡,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

靜止時,發現杠桿左端下沉,這時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端調節;

(2)調節平衡后,在杠桿6點處掛6個鉤碼,如圖甲所示,則在/點處應掛___________個同樣的鉤

碼,杠桿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

(3)圖乙是小明利用彈簧測力計做某次實驗的情景,部分數據記錄如下表。已知杠桿每格長5cm,鉤

碼每個重0.5N,請你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填入表中:

實驗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序號E/N£z/m

10.153.00.10

——

上述實驗數據不符合杠桿平衡條件,出現問題的原因是;

(4)如圖丙所示,當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測

力計示數將(選填“變大”、“變小”、"先變大再變小”或“先變小再變大”)。

6.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每個鉤碼質量都相等。

甲乙丙

(1)如圖甲所示,杠桿在此位置靜止,這時杠桿(選填“平衡”或“不平衡”)。

(2)調節杠桿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便于測量。

(3)如圖乙所示,若在A位置掛兩個鉤碼,現有三個鉤碼,需掛在杠桿。點右側第格的位

置,使杠桿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4)實驗時,多次換用不同數量的鉤碼,并改變鉤碼在杠桿上的位置,重復實驗。這樣做的目的

是O

(5)如圖丙所示,用彈簧測力計在B位置向下拉杠桿,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由圖

中a位置移至b位置時,其示數(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

7.小明在超市買了一個哈密瓜,回到家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其重力時,發現哈密瓜的重力超出了彈簧測

力計的量程,身邊又找不到其它合適的測量工具,于是他找來了一些細繩(不計重力)、一把米尺等物品

按如下示意圖進行了改進:

步驟二:將彈簧測力計在豎直方向調零(如圖甲左)。

步驟三:在米尺45cm刻度線處掛上哈密瓜,用細繩把彈簧測力計的拉環系在75cm刻度線處,并豎直

向下拉掛鉤,使米尺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甲所示。

(1)小明是利用(選填“二力”或“杠桿”)平衡的條件相關知識來計算哈密瓜的重力。

(2)在步驟一中使米尺在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避免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3)當小明在操作步驟三時,他父親指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存在問題,你認為小明這樣使用彈簧測

力計會使測量結果(選填“偏大”或“偏小”)。

(4)小明分析后改用如圖乙所示的正確方法操作:他將彈簧測力計倒置使掛鉤朝上后,重新調零(如

圖乙左),并重新測出拉力為3N,最后計算出哈密瓜的重力為No

(5)小明發現:如圖乙和圖丙所示,先后豎直向下和斜向下拉彈簧測力計,均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

衡時,彈簧測力計兩次的示數分別為尸和尸',你認為FF'(選填或)。

(6)如圖丁所示,小明又在米尺40cm刻度線處掛了一個重力為2.5N的蘋果,當杠桿再次在水平位

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示數為4N。若將彈簧測力計、系哈密瓜的細繩、系蘋果的細繩對米尺的拉力分別用

件、屋、凡表示,它們的力臂分別為L、匕、L3,于是小明猜想k___________也能使杠桿平衡。

8.某實驗小組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次數E/NZi/mEJNZ2/m

12.00.05A0.10

23.00.102.00.15

32.00.303.0☆

(1)實驗時應先調節杠桿在_____位置平衡,若出現如圖甲所示情況,應將杠桿的平衡螺母向

(選填“左”或“右”)調節;

(2)杠桿平衡后,他們在圖乙所示的/位置掛上3個鉤碼,為了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時應在6

位置掛上_____個相同的鉤碼;

(3)上表是該小組在實驗中記錄杠桿平衡的部分數據,空格處所缺的數據:△=,☆=;

9.如圖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中所用的實驗器材有:杠桿、支架、彈簧測力計、

刻度尺、細線和質量相同的鉤碼若干個。

(1)實驗前,將杠桿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此時,應把杠桿兩端的

平衡螺母向(左/右)調節,使杠桿在不掛鉤碼時在水平位置平衡;

(2)杠桿調節平衡后,小明在杠桿上/點處掛4個鉤碼,在8點處掛6個鉤碼杠桿恰好在原位置平

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桿的平衡條件為:(用字母表示)。他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