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

九年級語文

(試卷總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古詩文名句填空。(10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0(《論語?泰伯》)

(2)露從今夜白,o(杜甫《月夜憶舍弟》

(3)春蠶到死絲方盡,o(李商隱《無題》)

(4),到鄉翻似爛柯人。(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5)但愿人長久,o(蘇軾《水調歌頭》)

(6)濁酒一杯家萬里,-(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7)面對初三的壓力,你用李白《行路難》中“,”勉勵自

己。

(8)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用“,

”描寫了戰斗場面的豪邁壯觀。

2.根據語境完成題目。(7分)

初冬的東臺條子泥濕地,宛如一幅繽紛斑斕的生態長卷。鹽蒿似火,將大地染成一片紅海,仿佛為其

鋪上了炫麗的地毯;蘆花是無土艮灘涂最富詩意的點綴,它們一叢叢、一簇簇,在風中搖曳生姿;候鳥大軍

們(一群又一群地接連來到),或低空遨翔,或悠然棲息,宛如優雅的精靈。攝影愛好者也在這里用鏡頭

每一個靈動瞬間。即使已是初冬時節、—這片茫茫的灘涂濕地也在靜謐中充滿蓬勃生機。這些不僅是大自然

的饋贈,更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動寫照。

(1)給語段中加點字注音。(2分)

無,艮胡息

(2)語段中有兩個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訂正。(2分)

改為改為

(3)將括號內的句子換為一個四字短語,并與“繽紛斑斕”結構一致。(1分)

(4)畫波浪線的句子是關系的復句。(1分)

(5)畫橫線的句子是一個病句,請寫出修改意見。(1分)

3.下列有關文學、文化常識表述不思琥的一項是()(2分)

A.《海燕》中高爾基運用象征手法塑造了“海燕”形象,為無產階級唱出了一曲充滿戰斗激情的頌歌。

B.“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中的“廟堂”指朝廷,“彳區僂提攜”分別指老人與小孩,“桑梓”代指家鄉。

C.歐陽修,字永叔,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

D.古詩文集常用作者字、號、籍貫、官職等命名,如《稼軒長短句》是用辛棄疾的字“稼軒”命名的。

4.綜合性學習。(7分)

讀懂一座城,就從博物館開始。黃海中學初三(1)班開展“走進博物館”研學活動,小語和同學一起參

與并完成相關任務。

活動一:我來講新聞(2分)

走進展廳,電子屏正在播放一則新聞一一

東臺,作為兩淮海鹽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2024年9月28日,江蘇省“博物知

旅”融媒體采風團走進東臺市博物館進行探訪,感受東臺獨特的文化魅力。

東臺市博物館展區一共三層,一樓分布著三個展廳,分別是中國發繡藝術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中國少兒二胡藝術之鄉,這三張東臺“文化名片”串聯起了東臺的文化脈絡;博物館二樓、三樓的“海韻

鹽魂—東臺歷史文化展”,講述了自漢初吳王劉沸煮海為鹽到清末張卷廢灶興墾的2100多年的東臺經

濟史和發展史。

前不久,東臺市博物館獲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為鹽城首家獲此殊榮的縣級博物館。東臺市博物館將

以獨特的文化語境,努力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講好東臺故事。

請給這則新聞擬寫標題,不超過20個字。

活動二:我是推介人(2分)發繡作品《富春山居圖》是東臺博物館館藏珍品,如果你是這幅作品的推介

人,你有哪些好的創意來推介該珍品?請提出兩條,供東臺博物館參考選擇。

活動三:我來提建議(3分)

小語和小文圍繞博物館建設進行了一次對話,請根據語境補全內容。

小語:你覺得東臺博物館未來還可以增加哪些展區?

小文:我覺得可以增加①、②等展區。

小語:這樣就可以把東臺發展的過去、現在、未來全部連接起來,又融合了地方特色、現代技術,會讓博

物館更有魅力。

小語:我們還可以組織什么樣的活動?

小文:我們還可以和學校聯合舉行參觀體驗活動。

小語:這個想法真好,好在③o

二、閱讀理解(64分)

(一)古詩文閱讀(22分)

學校開展“最是書香能致遠”閱讀交流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任務。

【甲】

書觀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活水源流隨處滿①,東風花柳逐時新②。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春。

【乙】

送東陽馬生序(節選)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野白玉之環,左佩刀,

右備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則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丙】

醉書齋記鄭日奎

于堂左潔一室,為書齋,明窗港壁,泊如③也。設幾二:一陳筆墨,一置香爐茗碗之屬。書架書筒各

四,古今籍在焉。

甫晨起,即科頭④,隨意抽書一帙,據坐批閱之。頃至會心處,或歌或嘆,或笑或泣,或怒罵,或大

叫稱快,或咄咄詫異,或臥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瞄⑤見者,悉駭愕,罔測所指。乃竊相議,俟稍定,始

散去。

客或訪余者,值余方校書,不遽見。客伺久,輒大怒詬,余亦不知也。蓋余性既嚴急,家中人啟事不

以時,即叱出,而事之急緩不更問,以故倉卒不得白。

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內子笑曰:“君無效劉伶斷飲法,只賺余酒脯,補五臟勞耶?”余悵然久

之,因思余于書,誠不異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呼。乃不復立戒,而采其語意,以名吾齋曰“醉書”。

(選自《續古文觀止》,有刪改)

【注釋】①朱熹《觀書有感》“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②朱熹《春日》:”等閑識得

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③泊如:安靜。④科頭:不戴帽子。⑤瞞(jian):窺視。⑥劉伶斷飲:

《管書?劉伶傳》載,劉伶曾求其妻準備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5.請賞析【甲】詩《觀書》的頸聯。(4分)

6.用“/”給【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2分)

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

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曖白玉之環(2)以中有足樂者

(3)明窗零壁__________(4)正恐旋誓且旋畔

8.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余則組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2)客或訪余者,值余方校書,不遽見。

9.聯系乙文和丙文內容,分析兩篇文章表現人物手法的不同。(4分)

10.三篇詩文都談到讀書,在讀書態度上有什么共同點?甲詩還談到了讀書之樂,于謙認為讀書有哪些樂

趣?請結合詩句簡要概括。(4分)

(二)信息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材料,完成第11?14題。(13分)

[材料一]

近幾年,《典籍里的中國》《遇鑒文明》等一批以傳統文化為核心內容的節目頻頻“出圈”,成為爆

款。它們以文化教育為宗旨,以知識傳播為目標,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基調,通過對各種文化內容

進行二度創作,以娛樂化的表達方式去呈現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觀眾的文化自信。(根據《淺論文化類綜

藝節目的創新》等創編)

[材料二]

①文化類節目之所以火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我們國家在經濟、科技、

航空等各個領域中實力的提升,增強了人們的民族自豪感與對本國傳統文化的向心力。內容取材于我國的

悠久歷史與燦爛文明的文化類節目,帶領人們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

圖一觀眾對文化類電視節目的反映

②中國文化類節目,經過了近二十年的發展歷程。

③1.0時代,這類很多是用真人秀的節目形式去“套”傳統文化內容,文化內容尚未經過視聽化改

造,不注重美學價值。2.0時代,開始將傳統文化轉化為更加適合電視表現的內容,比如把文學作品轉化

為朗誦、表演,把靜態的文物轉化成故事演繹等,并注意挖掘其中的美學內涵。

④到了3.0時代,此類節目不僅在形式上堪稱百花齊放:訪談、朗誦、情景劇、文藝表演、游戲、競

技、戶外旅行等形式被廣泛應用,而且堅持“唯美”理念,使這類節目迅速走紅。創作者借助具有鮮明中

國美學特征的內容設計、場景塑造和視覺效果,將塵封于故紙堆、展示柜、遺址遺跡中的歷史記憶,“活

化”為能夠被現代人感受感知的具象內容,向觀眾展現了或典雅或清新的傳統美學,增強了觀眾對中國歷

史與中國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增進文化自信。

⑤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也使文化類節目迅速走紅。如央視的傳播渠道:

圖二CCTV融合傳播媒體矩陣

箍電覆“㈣、撼m解互助Q

TV?辟屏互動

開辦■曾能電程等反動電線的

絲”旦工就近億用戶

年電機\微器

蚣文HE體

(?悔(神、欄日.認證大v>央神彩&.央爬京餐、焦足兼遭

體育喊道等各地CAPP

⑥文化類節目的火爆也得益于科技的助力,尤其是數字媒體技術的運用。節目大量運用VR(虛擬現

實)、XR(擴展現實)、裸眼3D、全息掃描等技術,在演播室里打造出千年前的歷史場景和萬里之外的

考古現場,通過場景化、故事化的演繹,文物和歷史都“活”了起來,讓典籍、文物變得可視可聽甚至可

感可觸。

(改編自金臺資訊《迭代升級助力優秀傳統文化“破圈”傳播》等)

[材料三]

①文化類節目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賦能國家形象塑造。它融合了場景復現、戲劇沖突、跨時空對話

等多種敘事形態,彌合了經典文本與數字化內容之間的媒介鴻溝:從感召力、浸潤力、傳播力等三個維

度,為激活傳統文化符號、塑造國家形象打造了新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②文化類節目以精神內涵為核心,增強了文化的感召力。如《典籍里的中國》將具有傳統文化精神內

涵的文化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通過塑造鮮活的個體故事,讓孔子、老子、司馬遷、屈原等一個個歷史人

物不僅僅滯留于古籍之中,還活躍于現代人日常生活的熒幕之上,增強了傳統文化的感召力。

③文化類節目以創意設計為抓手,提升了文化的浸潤力。傳統文化類節目借用、化用、活用傳統文化

資源,運用多種形式的創意設計,引發了人們強烈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訴求。從表達家國情懷的《精忠報

國》,到靈動歡快的《唐宮夜宴》,一次次掀起屬于中式美學的審美意趣,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文化自信。

④文化類節目以數字媒介為依托,鞏固了文化的傳播力。它深度融合新舊媒體傳播勢能,進一步發揮

并整合網絡視聽領域的平臺優勢,推動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精準、有效、多層級傳播,建構中華傳統文

化靈活表達、生動演繹的展示平臺,提升了中國形象。

⑤總之,傳統文化類節目之所以能激活傳統文化符號的感召力、浸潤力、傳播力,其根本原因是文化

自信,唯有立足于文化自信,才能讓傳統文化彰顯出強大的時代活力,才能塑造更強大的國家形象。

(王子涵《文化類綜藝節目賦能國家形象塑造》,有改動)

11.依據上述三則材料,下列說法母氓的一項是()(2分)

A.文化類節目旨在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觀眾的文化自信。

B.“80后”“90后”大都喜歡文化類節目,這類節目寓教于樂,他們能從中感受傳統文化之美。

C.材料二第④段可以作為材料三第④段的論據,材料二的圖二可以作為材料三第③段的論據。

D.文化類節目借助具有鮮明中國美學特征的內容設計、場景塑造和視覺效果,讓傳統文化“活起來”了。

12.請閱讀材料二,概括文化類節目能爆火的原因。(4分)

13.分析材料三的論證思路,在橫線上填入恰當的內容。(3分)

第①段提出中心論點:__________

第②?④段具體分析論證:__________

第⑤段總結:分析原因,深化論點,總結全文。

14.你班準備將《岳陽樓記》打造為一個文化類節目,作為導演,你準備采用情景劇形式,為了凸顯文章主

旨,你準備重點拍攝哪幾個場景?請結合材料簡要說明理由。(4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文章,完成第15?19題。(22分)

故鄉的冬

張金鳳

①冬天是被一場場北風送來的,天底下的事物紛紛變身。—變得五彩理跑后,一用處投速置消息。一收

獲了莊稼之后,土地變得堅硬而冷峻。空氣變得干燥,人們念著“開北風了”,紛紛去曬瓜干。秋地瓜被

切成薄片晾曬在大地上,很快成了脆響的口糧。

②冬天是被蘿卜送來的。菜園里洶涌的白菜蘿卜在做最后的沖刺,一天一個樣子地生長。“立冬收蘿

卜,小雪收白菜。”立冬了,不能再把蘿卜放在露天撒野,而白菜越長越壯實,天氣越冷,越長得餐實,

越冷,越生得鮮美。

③“貓冬”是從堵上后窗那一刻開始的。父親踩著板凳和木梯子,手托著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

厚泥層,家里暖了許多。地瓜藏在屋頂棚子上,蓋著簿薄的豆秸葉;平日里忙碌的母親,也常常坐在炕頭

上擺弄窗花和鞋墊。

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萬里晴空,日頭那么慷慨地照著,大地一絲風也沒有。大好的天氣里最適合一幫

老伙計聚在一起,排在南墻根下曬太陽。

⑤思念一場雪從樹葉還沒有落光開始。人們看向天空的眼神有了些期待,初雪攆著小雪節氣而來,不

經意間,草垛上、樹枝上甚至墻頭的草上,都傳來沙沙聲,那是雪的腳印。聽雪的人高興地跑過大街,一

路報告著:下雪了,下雪了。

⑥雪在那個北風不緊的日子只是遙遙地打了個招呼,人間就熱鬧地接待,儀式感非常足。人們在大鍋

灶上用剛剛收回家的大白菜燉豬肉粉條。這是標準的雪天大鍋菜,仿佛是給白菜過節,也是為小雪過節,

更為接下來要休養生息的冬天過節。

⑦有風的冬日,村莊很安靜,柴門吱吱呀呀,玉米秸垛寒寒窣窣,槐樹豆叮叮咚咚,白楊樹筆直而向

上的枝丫就像豎琴,被風刮奏著。

⑧總得有一場鵝毛大雪才對得起冬天的想念,天地都被扯不開的“蘆花”填滿。蘆花雪是數朵雪花粘

在一起,像一只只柳葉船,碩大仍不失輕盈。它們飄蕩在天空,慢慢降落在稀疏的籬笆上、草垛上、干扁

豆藤上,落在月季花干透卻未凋零的花骨朵上……那樣自然,那樣和諧,好似它們的到來就是為給那些枯

木干藤開一季花。雪成了藤上的花、花上的蕊、蕊上的蝶。

⑨大雪來的時候,鄉村是沸騰的、喧鬧的。孩子們在雪扯起的帷幕間奔跑著,歡呼著,慶祝著。小手

凍得好似小胡蘿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揚向對方,或將雪攥成團,“嗖”地打在對方肥大的棉襖棉褲

上。

⑩下過大雪,屋里開始點泥火盆,它既可以取暖,又能燙熱一壺酒,在暖炕上斟飲。大雪封門后最宜

飲酒、龍世上磁磁啦啦,炒雞蛋的查、炸花生去的查、煎白菜包的查、烤小魚干的杳混合在炊煙里、飄蕩

在直奧堂建史J故鄉被酒香菜香熏醉的雪花,飄得更舞步翩翩了。

?r持久不化的日子,母親在屋檐下的長木概子上掛了幾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

我們家有冬天“齋鳥”的傳統。木搬上那些高粱穗不幾日就變得輕了,若雪還沒有化,母親會另選一把穗

子掛出去。

?故鄉的冬天是溫暖的。那些冬夜,鄉村寂靜得只聽見風吹草葉的輕嘆。透過窗戶,或是溫暖的燈光

伴著夜讀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親,守著一炕香甜的酣夢。

(有刪改)

15.故鄉的冬事都有哪些?請根據文章內容加以概括。(3分)

農事:家事:閑事:

16.賞析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表達效果。(6分)

(1)葉子變得五彩斑斕后,四處投遞著消息。(從修辭角度)(2分)

(2)大雪封門后最宜飲酒,爐灶上啜啜啦啦,炒雞蛋的香、炸花生米的香、煎白菜包的香、烤小魚干的

香混合在炊煙里,飄蕩在雪的曼舞中。(從描寫角度)(4分)

17.第⑧段寫“蘆花雪”的綻放有何作用?(4分)

18.請從語調和重音的角度為畫橫線的句子設計朗讀,并闡述設計理由。(5分)

這是標準的雪天大鍋菜,仿佛是給白菜過節,也是為小雪過節,更為接下來要休養生息的冬天過節。

19.小語想以這篇文章為素材創作一幅名為“故鄉的冬”的畫作,他選擇了雪作為畫面的主體景物,還準備

畫出人物場景,你推薦文中什么樣的人物場景入畫?請闡述理由?(4分)

三、名著閱讀(7分)

班級開展以“名著伴我成長”為主題的閱讀成果交流活動,請你參加。

20.閱讀《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回答問題。(3分)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的痛苦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結合以上具體詩句,分析“雪”這一意象蘊含的情感?(3分)

21.與人交往,處理事件,“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請從正反兩個方面各列舉一個事例來證明溝通的重

要意義。(要求:事例選自《水滸傳》或《簡?愛》)(4分)

四、作文(60分)

22.新生命誕生,父母總要精心為之取一個好名字,寄寓一種美好的期盼。其實生活每天都是新的:享受親

情,你想給溫馨的家庭取一個好名字;小組合作,你想給個性的群體取一個好名字;沉醉藝術,你想給涂

鴉的畫卷取一個好名字……取一個好名字,可以表達我們對現實的理解,對未來的憧憬,對生活的熱愛。

請結合自己的經歷,以“給取一個好名字”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將題目補充完整。②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不出現真實校名、人名。④書

寫工整規范。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

九年級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2024.12)

一、積累與運用(26分)

1.(10分,每空1分)

(1)任重而道遠(2)月是故鄉明(3)蠟炬成灰淚始干(4)懷舊空吟聞笛賦

(5)千里共嬋娟(6)燕然未勒歸無計(7)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8)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2.(7分,每空1分)

(1)yinql(2)炫改為絢遨改為翱(3)紛至沓來(4)假設關系

(5)成份殘缺,在鏡頭后面加上動詞“捕捉”(或定格、或記錄等)。

3.D(2分)

4.(7分)

活動一(2分)

示例:省融媒體采風團探訪東臺市博物館;用好獨特的文化語境呈現無窮的地域魅力;穿越千年時光,

觸摸海韻鹽魂;走進東臺博物館,感受地域新風采;

活動二(2分)

示例:制作文創產品,如印有發繡作品《富春山居圖》的雨傘、便簽等;利用AI技術,制作《富春山居

圖》發繡繡制時的動態視頻等;創建留言平臺,游覽者可寫留言互動等。(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建議,言之

有理即可)

活動三(3分,每空1分)

示例:濕地文化展(生態文明展)現代建設展(數字化互動展)(結合地方特色和時代發展,言之有理即

可)

示例:好在放大了東臺博物館的社會效應,培養學生愛我家鄉的情懷。(言之成理即可)

二、閱讀理解(64分)

(一)古詩文閱讀(22分)

5.(4分)①化用詩句(用典),運用比喻(2分),生動形象地表明堅持讀書,可以不斷得到新的知識,

豐富自我;同時表現了讀書的樂趣,令人心曠神怡。(2分)

6.(2分)他日/忽自悔/謀立誓戒之

7.(4分)

C1)在腰間佩戴(2)因為(3)白色(4)“畔”同“叛”,違背,背叛

8.(4分)

(1)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也不羨慕他們(完全沒有羨慕他們的意思)。

(2)有時客人來拜訪,我因正在校書,就沒有立刻接見。

9.(4分)乙文運用對比,突出了作者專心致志,勤奮苦學,以讀書為樂。(2分);丙文主要通過對仆

人、妻子的描寫側面烘托書齋主人陶醉于書,忘乎所以的情態。(2分)(只答正面描寫書齋主人,表現

他醉心讀書得1分)

10.(4分)熱愛讀書,勤奮專注(2分)。

從首聯看,讀書如故友相隨,有一種親切感;從頷聯看,讀書可以蕩滌心胸,讓自己超脫凡俗;從頸聯

看,讀書可以讓自己增長新知,收獲滿滿。從尾聯看,讀書可以讓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樂。(任意寫出

2點即可,每點1分。)

參考譯文:

【丙】我在廳堂的左邊,收拾了一間房子,作為書齋。明亮的窗子,潔凈的墻壁,非常清凈。房間里

設茶幾兩張,一張放筆墨,一張放香爐、茶碗之類的東西。書架、書筒各有四個,古今圖書都放在這里。

早晨剛起來,帽子也不戴,隨意在架上抽出一卷書,坐下批閱,看到會心的地方,有時高唱有時嘆

氣,有時笑有時哭,有時怒罵,有時大叫稱快,有時驚詫莫名,有時躺在那里默默思考,有時起身亂走。

家人看到了,都大驚小怪,猜不透我在干啥,就在一邊私下議論。等我稍稍平靜下來,方才散去。

有時客人來拜訪,我因正在校書,就沒有立刻接見。客人等得久了,便大怒罵人,我也一點也不知

道。因為我的性子嚴正又急躁,家里人來通報,若不是合適的時候,打擾了我讀書,我便將其罵出去,要

通報的事是否緊急也不再過問,所以往往有些要緊事來不及稟報我。

后來有一天,我忽然對此心生悔意,打算發誓戒除“書癖”。妻子笑著說:“你可別是要學劉伶戒

酒,想騙我的酒肉,犒勞你的五臟吧?我聽后呆了好半晌,于是想我對書的喜歡和劉伶喜歡酒沒有兩樣

啊,恐怕也會像劉伶那樣一會發誓一會又背誓吧!于是便笑了一笑,應她道:“照你說的辦也挺好。”于

是便不再立意戒書,而是采用了妻子的譬喻,將我的書齋命名為“醉書”二字了。

(二)信息類文本閱讀(13分)

11.(2分)C

12.(4分)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滿足了人們的文化需求);創新設計,形式多樣;堅持“唯美”

理念;傳播渠道多樣化;科技助力。(答出任意4點即可,每點1分)

13.(3分)觀點:文化類節目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賦能國家形象塑造。(1分)

論證:列舉事例(或運用事實論證)(1分),從感召力、浸潤力、傳播力三個方面論證中心論點(1

分)。

14.(4分)

示例:重點拍遷客騷人晴天登樓以及雨天登樓的場景,拍范仲淹(古仁人)登樓所感的場景(2分),通

過場景的對比(1分),更直觀地表現范仲淹的寬闊胸襟以及遠大政治抱負(1分)。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22分)

15.(3分)

農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