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2024-2025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化學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陵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卷

九年級化學

(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

請注意:

1.本試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個部分。

2.答題卡正面為化學學科的答題范圍,反面為物理學科的答題范圍。所有試題的答案均須填

寫在答題卡上,答案寫在試卷上無效。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N—140—16P—31Cu—64

第一部分選擇題

1—14題為單項選擇題,1—10題,每題1分;11—14題,每題2分。

1.下列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酒精揮發B.冰雪融化C.鐵片生銹D.海水曬鹽

2.下列有關物質的性質與用途不具有對應關系的是

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一一除去水中的顏色和異味

B.石墨具有導電性一一制作鉛筆芯

C.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一一冶煉金屬

D,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定一一焊接金屬的保護氣

3.在“粗鹽的初步提純”實驗中,下列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小題:

單質碘(12)是一種紫黑色的固體,可用于制取藥物、配制碘酒等。家用加碘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鈉,含

有少量碘酸鉀(KIO3)、抗結劑,使用時不能長時間加熱。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氯化鈉由鈉離子、氯離子構成B.碘酒中的溶劑為水

C.食用加碘食鹽可以預防甲狀腺腫大D,碘酸鉀長時間受熱可能會分解

5.如圖是碘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結構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碘屬于金屬元素B.碘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6.9g

C.碘的中子數為53D.x=18

6.碘酸鉀(Rios)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

A.-1B.+1C.+5D.+7

7.《夢溪筆談》中記載:”但取精鐵,鍛之百余火,每鍛稱之,一鍛一輕,至累鍛而斤兩不減,則純鋼

也?!毕铝姓f法錯誤的是

A.“精鐵”屬于合金B.“精鐵”燃燒前后固體質量不變

C.“精鐵”燃燒的目的是降低含碳量D.鋼的硬度比純鐵的硬度大

8.在給定物質及條件下,下列轉化能夠實現的是

A.CaO」^Ca(OH),B.Cu摩。,_>凡

CuS04>0

C.FeFe2(SO4)3D.Fe2O3^->Fe

9.摩爾(mol)是一種計量單位。Imol物質中含有的粒子數約6.02x1()23個;imol物質的質量(以“克”為

單位)數值上等于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如:Imol水中約含有6.02x1()23個水分子,imol水的質量為18g;1molCO2中約含有6.02x1()23個

CO2分子,ImolCOz的質量為44g。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ImolH2中約含有6.02xl023個H2分子

B.ImolH2的質量為2g

C.ImolN2和lmolC)2含有的分子數相同

D.1molN2和1molO2的質量相同

10.下列實驗設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選項實驗設計目的

A向集滿CC)2的軟塑料瓶中注入一定量水,擰緊瓶塞,振蕩證明CC)2能與H2。反應

B配制為熱飽和溶液,冷卻結晶,過濾,洗滌,烘干提純含有少量NaCl的KNO3

C用磁鐵吸引分離鐵粉和石墨粉

D取樣,分別加入一定量水溶解,測量溫度變化區分NaOH和NH4NO3固體

A.AB.BC.CD.D

11.下列對實驗中異?,F象的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A.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結果偏小一紅磷量太少

B.實驗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純度較低一發生裝置漏氣

C.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集氣瓶炸裂一用于引燃的火柴過長

D.配制0.9%的氯化鈉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偏大一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12.某同學利用如右圖創新實驗對蠟燭及其燃燒進行探究。當蠟燭燃燒約1分鐘后,觀察到石灰水變渾

濁,U型管內附著大量水霧。下列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蠟燭燃燒過程中既有物理變化又有化學變化

B.該實驗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CO2和H2O

C.該實驗說明蠟燭中含碳、氫、氧三種元素

D.該創新實驗現象明顯,便于觀察

13.海水曬鹽提取食鹽晶體后留下的母液叫苦鹵,苦鹵中除含NaCl外,還含有Na2S04等物質。

NaCl、Na2sO4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60°C時Na2sO,的飽和溶液降溫一定有晶體析出

C.20°C時NaCl和Na?S04的飽和溶液升溫至60°C,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NaCl>Na2SO4

D.40°C時NaCl和Na2so4的飽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質質量:Na2SO4>NaCl

14.一種提純白磷(P4)樣品的工藝流程如圖(雜質不參與反應)。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Ca(OH)2溶液

CaSiO3、一^/

A.過程I中,P元素的化合價既升高又降低

B.過程II中,發生的反應不屬于化合反應

c.過程ni中,需要進行尾氣處理

D.過程I中,理論上每生成98kg的H3P。4需要消耗31kg的P4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15.某興趣小組開展“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跨學科實踐活動。

任務一:做調查

調查發現家用燃料變遷的大致歷程為:

《輟耕錄》中記載:“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熔硫黃涂木片頂端分許,名曰發燭?!?/p>

(1)將松木削薄為紙片狀的目的是O

(2)古人常用“發燭”點燃柴草,從燃燒條件分析,“發燭”作用是

任務二:探變化

(3)丙烷氣體在加壓或降溫條件下轉化為液態過程中,從微觀角度分析發生變化的是;丙烷完全

燃燒的微觀過程如圖1,參加反應的甲、乙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

O氫原子

O氧原子

?碳原子

圖1

(4)分析圖2信息,煤炭被天然氣替代的原因可能是..(答1點即可)。

圖2

(5)工業上可將水蒸氣通過高溫的煤層生成水煤氣(CO和一種可燃性氣體單質),從而獲得更高的熱值。

將含碳36kg的煤炭與足量水蒸氣在高溫下充分反應,理論上能產生多少千克的一氧化碳?(請寫出計算過

程)o

任務三:尋發展

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自主研發設計。

(6)液氨被廣泛認為是未來理想的清潔燃料。點燃氨氣前需進行;氨氣燃燒生成水和空氣中含量

最多的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7)用煤、空氣和水為原料合成氨氣的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NH4HCO3部分NH3

圖3

①碳化塔中,通入部分NH3的目的是除去,同時生成NH4HCO3;

②合成塔中,生成NH3的化學方程式為

16.化學中常常需要制取氣體,實驗室制取少量氣體和工業制取大量氣體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I.實驗室制取氣體

圖1

(1)裝置B中儀器①名稱是

(2)實驗室選用裝置A加熱高銃酸鉀制取。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若用裝置D收集。2,驗滿

的方法是.

(3)裝置E是某學習小組自制的簡易供氧器。若想監測。2流速,需將裝置E中的導管(填“c”或

“d”)延伸到水面以下。

(4)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反應制取CO?的化學方程式為。

(5)實驗室用鋅粒和稀硫酸制取H?可以選用裝置C,鋅粒應放在;使用時,要暫停反應的操作是

□.工業制取氣體

(6)氫能源的開發利用是落實“雙碳”目標的途徑之一、利用甲烷制氫是當前研究的熱點,總反應化學

一定條件

方程式為CH4+2見。八=CO2+4凡,該總反應為吸熱反應,可分為兩個階段如圖2,判斷階段

I熱量。

圖2

(7)將圖2中產生的H2和CO?混合氣體進行分離,得到H?。

(1微米=1000納米)

CO

o->

3

O-^+冬H2

>

d

o2cP

CO~~>夕

金屬膜

圖3圖4

①可以用CaO作為吸附劑吸收CO?從而提純H?oCaO的使用與混合氣體中H2含量的關系如圖3,由此

可以得出的結論:CaO能提高混合氣體中H2的含量,且o

②提純H2還可以用金屬膜透氫,微觀過程如圖4,從微觀角度描述該過程o

17.水和溶液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

I.探究水的組成

(1)圖1為電解水實驗裝置,A端為電源的極,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某小組探究電解水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記錄數據如下表(直流電,電壓12V):

實驗編溫度NaOH溶液濃凡體積。2體積電解時間

號(℃)度(mL)(mL)(s)

a202%209.854

b205%209.836.2

c302%209.646.2

d305%209.7X

(2)對比實驗a、b,得到的結論是。

(3)根據表中數據分析,實驗d中的“x”可能為(填字母)。

A.35.4B,37.8C.50.2D.55.6

□.一定溫度下,大多數物質在一定量溶劑中可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室溫下,向一定量蒸儲水中加入lOgNaCl,固體完全溶解;再加入lOgNaCl,現象如圖2.

①②③

圖2

(4)觀察圖2中現象,燒杯③中一定是NaCl的飽和溶液,理由是。

燒杯②中NaCl溶液的狀態無法確定。某小組設計實驗判斷燒杯②中NaCl溶液是否飽和。

【方案一】測質量

(5)將燒杯③中的固體過濾、洗滌、烘干,稱量其質量為x克,若x10(填“>”、或

則燒杯②中為NaCl的不飽和溶液。

【方案二】測電導率

重復圖2實驗,利用電導率傳感器,測定實驗過程中溶液電導率的變化如圖3.

電導率是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相同條件下,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單位體積內的離子個數)越

大,電導率越強。實驗中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

(6)結合圖3分析,燒杯②是NaCl的不飽和溶液,理由是=

(7)向燒杯③中加入少量,能使溶液的電導率繼續上升。

A.NaClB.蔗糖C.NaOH

18.銅是人類較早冶煉的金屬,銅及其化合物對于促進生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I.認識銅銹

(1)銅銹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顏色為色。從元素角度分析,銅生銹主要是與空氣中的

。2、H2。和共同作用的過程。

(2)加熱n.ig的CU2(OH)2c粉末,固體質量及成分隨溫度變化的曲線如圖1.

①溫度高于e時,CU2(OH)2c。3開始分解為CuCC>3、CuO及一種常溫下常見的液體。

②ab段固體質量沒有減少的原因是o

③溫度高于1000°C時,CuO分解為。2和銅元素的另一種氧化物。

結合圖中數據分析,該氧化物中銅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

剩余固體的質量/g

CuCO3

11.1—、CuO

10.2

8.0CuO、一種氧化物

7.2

0-1~~1~1-1------

u601201802401000溫度。c

n.探究含銅離子溶液的顏色

(3)稀鹽酸可用于除去銅銹。反應方程式為:Cu2(OH)2CO3+4HC1=2CUC12+3X+CO2T

①X的化學式為o

②向Cii2(OH)2cO3中加入適量稀鹽酸,振蕩?,F象: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為綠色;

再加入一定量蒸儲水稀釋后,溶液由綠色變為藍色。

查閱資料:氯化銅溶液中,當氯離子濃度較大時,銅離子在水中以黃色的“四氯合銅離子”和藍色的“四

水合銅離子”兩種形式存在,混合后呈綠色;當氯離子濃度較低時,銅離子主要以“四水合銅離子”形式

存在,溶液呈藍色。

③圖2為兩種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四水合銅離子”符號為[CU(H20)]二則“四氯合銅離子”的符號

為(填字母)。

O氫原子H

?氧原子0

?銅離子Cl?+

四水合銅離子氯離子C「

2+四氯合銅離子

[CU(H2O)4]

圖2

2+2-

A.[CUC14]B.CuCl4C.[CuCl4]

④為證明上述實驗中溶液顏色變化與氯離子濃度有關,設計如下實驗方案:取20mLeuSC)4溶液于小燒杯

中,(補充實驗方案的操作和現象,供選試劑:NaCl固體,FeC“固體)

m.制備氯化銅

CuCU常用作媒染劑、殺蟲劑等。與稀鹽酸在持續通入空氣的條件下反應生成CuCL。對該反應有催化作

用,催化原理如圖3所示。

己知:化學變化中,若有物質得電子,則必有物質失電子,且得失電子總數相等。

(4)反應中,每個Cu失去個電子變為Ci?+,參加反應的Cu和Fe3+的個數比為

海陵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質量監測試卷

九年級化學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選擇題

1—14題為單項選擇題,1—10題,每題1分;11—14題,每題2分。

【1題答案】

【答案】C

【2題答案】

【答案】B

【3題答案】

【答案】D

[4~6題答案】

【答案】4.B5.D6.C

【7題答案】

【答案】B

【8題答案】

【答案】A

【9題答案】

【答案】D

【10題答案】

【答案】A

【11題答案】

【答案】A

【12題答案】

【答案】C

【13題答案】

【答案】C

【14題答案】

【答案】D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15題答案】

【答案】(1)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

(2)使溫度達到柴草的著火點

(3)①.分子間的間隔變小1:5

(4)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少,更環保(或天然氣燃燒放出的熱量更高)

(5)解:設理論上能產生一氧化碳的質量為x

高溫

H20+Cco+H2

1228

36kgx

12_36kg

28x

x=84kg

答:理論上能產生84千克的一氧化碳。

點燃

(6)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