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1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2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3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4頁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歷史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高三歷史(考試時間:7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個小題,每題3分,共48分。1.《資治通鑒》載:文景時期“安養天下,七十馀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但江陵鳳凰山出土的簡牘記載了文景時期農民的主要負擔有算賦、田租、芻稿等等,還不包括繁多的徭役,這說明當時農民所受的剝削相當沉重。以上史料所述差異說明()A.歷史真相因年代久遠而模糊不清 B.簡牘與文獻形成證據鏈印證歷史

C.歷史材料的運用首先要辨別真偽 D.文獻記載不能夠還原歷史的真相2.武德二年,唐高祖專此下詔:“畫野分疆……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無取臣屬,朕祗應寶圖,撫臨四極,悅近來遠,追革前弊,要荒蕃服,宜與和親。”材料表明唐朝()A.民族政策靈活務實影響深遠 B.有效管轄了少數民族地區

C.確立了懷柔羈縻的民族政策 D.地域廣闊,民族往來頻繁3.下圖是發表于20世紀某一時期的宣傳畫,名為《鏟掉田坎,連成一片》。此畫反映的事件()A.旨在擺脫封建土地制度束縛 B.出于穩定全中國物價的需要

C.促進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 D.有助于擴大農民生產自主權4.646年,孝德天皇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載,帝道唯一”。649年,孝德天皇下詔令留唐歸來的國博士高向玄理與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機構。地方設國、郡、里,分別由國司、郡司、里長治理。由此可見,孝德天皇()A.鏟除了國內割據的基礎 B.效法唐朝全面改革

C.借助唐朝樹立自身權威 D.借鑒先進政治制度5.原始農業產生之前,采集食物的群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自然的恩賜。就算在自然條件較好的時候,狩獵采集的族群也會限制自身的人口,防止超出領地所能承受的人口的極限。據此判斷,推動人類從“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產者”轉變的最主要原因是()A.自然環境的險惡 B.人口增長的壓力

C.領地范圍的狹小 D.勞動效率的低下6.隋文帝時,朝廷在門下省之下設殿內局分管皇家事務。隋煬帝時將殿內局擴大為殿內省,獨立于門下省之外,自此,門下省成為純粹的政府機關,為國家服務。此舉()A.強化了皇家的獨尊地位 B.體現了國家治理的專業化傾向

C.推進了國家的廉政建設 D.提高了隋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7.某學者研究中古時期某帝國時搜集的史料如下:該地降水少,可勉強從事農業。這里有一條連接東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紀,薩珊波斯與拜占庭帝國為控制這片地區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該帝國在8世紀中期后進入繁榮時期,并維持了一兩百年。該帝國()A.都城名為君士坦丁堡 B.對控制的亞歐商路征重稅

C.最高統治者稱為蘇丹 D.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8.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黨政府決定推行訓政及地方自治。為此,1935年蔣介石致電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會熊公哲,“令其對王安石遺規作一深切研究,并作廬山訓練教材之一”。據此判斷,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遺規”是()A.里甲制 B.保甲制C.十家牌法 D.鄰保制度9.勒德英國學者布在《英國憲政史譚》描述說:“無論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戶,不問其所領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間接得之于貴族地主者,其對于王均屬直接之人民。姑無論其間接屬之于貴族地主也,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是也?!睋丝芍敃r的英國()A.開始了封建化的過程 B.實行的是貴族民主制

C.強化了封建君主權力 D.移植法國的封臣制度10.《魏書》記載:“惟立宗主督護,所以民多隱冒,五十、三十家方為一戶?!睘榇?,北魏政權采取的針對性措施是()A.三長制 B.均田制C.租調制 D.鄰保制11.“執奏”指的是有司在接收皇帝詔旨后,暫不執行,并上奏表示質疑和反對的行為,“封還執奏權”是明代內閣首輔重要的政治職權之一。在憲宗、孝宗、穆宗時期,首輔駁回過天子謬令,而在武宗、世宗時期該行為完全失靈??梢娖洌ǎ偈翘熳优c內閣間完備的反饋系統②實施與天子大臣的個人因素有關③可以構成對君權有限的彈性約束④直接推動奏折制度的實行和完善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12.16世紀前,英國貴族的土地收入主要依靠貨幣地租。16世紀后期,英國貴族的收入中不僅有農牧場的地租,還有城市房地產業的地租和出售木材的收入,與此同時,貴族以提高接納金的方式變相增加地租。這一變化有助于()A.壓制圈地運動的發展 B.擴大商業革命的范圍

C.推動莊園經濟的確立 D.削弱價格革命的影響13.下圖為古埃及納赫特墓中出土的壁畫片段。其描繪的是埃及新王國時期農業勞動的情景,下方端坐在涼棚下的人物就是奴隸主納赫特。該壁畫體現了()A.埃及社會矛盾較為尖銳 B.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的融合

C.農耕文明具有擴張潛能 D.北非風情與希臘文化的交匯14.早在明朝建立之前,朱元璋就已經開始對地方權力機關進行調整。行省一般不設平章,而以左、右丞為最高長官,規制已在降低;此外,各省另有中央大都督府、中央御史臺的地方派出機構“都督府”和“提刑按察使司”。這一調整()A.旨在廢除行省制度 B.影響后世政治走向

C.擴大了地方的權力 D.導致行政區劃變革15.20世紀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蘇區涌現出大量民間歌謠并廣為流傳,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來和紫竹簫;蘇區山歌像團火,唱得處處紅旗飄”。此類歌謠的涌現()A.豐富了民間歌謠的藝術形式 B.展現了民間藝術的地域特色

C.發揮了土地革命動員的作用 D.反映了蘇區宣傳的巨大成功16.明正統八年(1443年),翰林院內閣侍講學士劉球上書,觸怒了宦官王振,被其矯旨殺害于獄中;同年,國子祭酒李時勉又被王振矯旨枷于太學門達三日,內閣諸臣無人敢與其理論。由此可見,這一時期()A.內閣職權發生變化 B.宦官權力不受制約

C.朝廷政治風氣敗壞 D.特務機構滲透廣泛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社會生活的因循與躁動明清時期,在宗法社會貌似堅硬的外殼之下,潛流暗動,社會風尚的變遷,社會倫理的背離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達欲的生活旨趣,雖然不足以立即改變總的道德秩序和社會面貌,但卻持續不斷地腐蝕和動搖著傳統社會的基石。中國社會正在沖破傳統,跨入近代社會的門檻。禮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明清時期,宗族仍是民間社會生活的重要組織調節機制。但是,宗法的約束效力逐步渙散,特別是明朝中葉以后,由于商品經濟的沖擊,社會倫理的背離傾向日趨明顯。經研究者統計,至少在清朝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為普遍的家庭還是由父母和子女結合成的三角。明清婦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跡象,如在一些士紳家庭中,女子讀書作文早已成為一種時尚,在中下層家庭中,婦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商人精神與社會風尚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正式提出了“工商皆本”的觀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傳統價值取向的變遷,導致明朝中后期社會出現了崇商的趨勢。在商品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新的變化,特別是在江南地區,出現了追求奢侈享樂的風尚。在商業繁榮的背景下,以戲曲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發展。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明朝中后期,在工商業經濟和城市文化發展的背景之下,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道德信條愈顯蒼白無力,社會道德價值體系面臨深刻的危機。有悖于正統道學的理欲觀念,成為明清文人士大夫張揚個性、滿足精神和物質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礎,也助長了追求聲色犬馬的享樂之風。——摘編自袁行霈、嚴文明等主編《中華文明史》(第四卷)(1)材料中明清社會生活的“因循”與“躁動”分別體現在哪些方面?(2)分析明清社會生活“因循”與“躁動”并存的原因。18.(17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了宋元時期,泉州沿海地區制瓷業迅速擴展,逐漸走向興盛。以前燒造瓷器的窯場繼續生產,并在此基礎上,窯址地點、數量均有增加,如晉江磁灶窯,由南朝時期的1處、唐代的5處,發展為宋元時期的12處之多。除了常見的碗、盤、罐等器物,各類罐、瓶、盆、盒、杯、執壺等類型增多。釉色品種突破單一青釉的類型,還大量燒造了青白釉、醬釉、醬黃釉、黑釉、青黃釉等不同品種的瓷器。窯爐仍為龍窯,但長度增加,殘長50余米,坡度合理,窯內器物擺放緊密有序,匣缽裝燒較為普遍,改善了器物的燒成環境?!幾悦显佟端卧獣r期泉州沿海地區制瓷業的興盛與技術來源試探》材料二1950年毛澤東說:“中國必須建立強大的國防軍,必須建立強大的經濟力量,這是兩件大事。”在1957年,他又進一步指出:“工業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問題。我國的經濟建設是以重工業為中心,這一點必須肯定。但是同時必須充分注意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他認為我國當時工業空間分布不平衡不合理,即沿海占70%,內地只有30%,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沿海已有的工業基地,同時大力發展內地工業;新的工業大部分要擺在內地,通過平衡工業空間布局以利備戰。1958年,他在《獨立自主地搞建設》中指出,“沒有現代化工業,哪有現代化國防?”——伍山林、李宗圓《中國共產黨工業化思想的戰略邏輯》(1)根據材料一、概述宋元時期泉州制瓷業繁榮的表現,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交通與貿易的角度,說明其繁榮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談談你對毛澤東工業化思想的認識。19.(2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時期,工商業的合股經營迅速發展?;罩萆倘?、山西商人,都有合股經營的傳統?!敖H者乃至同鄉問的合伙,即合股”的經營方式為當時所盛行。清代山西商人采用合股經營的現象更為普遍。據記載,山西介休富民吳龍圖等十六人各出股銀數萬兩,交侯生蕓領本貿易,“自奉天以至浙江,皆有字號”。一家字號可以由多家股東共同投資,而很多股東聯合成為實力雄厚的集團資本,也可以同時經營多家字號。在合股形式下,投資者(股東)并不直接插手具體業務,字號的管理工作皆另委專人負責。股東的職業狀況比較復雜,他們投入的資金屬于商業資本的性質。字號店商人通過掌握加工環節進入了生產領域,但僅僅發生在少數地區的個別行業中。——摘編自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等材料二16世紀,富有的歐洲銀行家們組織了很多合股公司,控制了所有的海上貿易,獲取了源源不斷的利潤。這些早期的合股公司是進行經濟動員和經濟滲透最有放的工具。合股公司具體的經營管理都委托給富有責任心和經驗的董事們,而這些董事又可以挑選可靠的人管理公司的業務。這種方式吸引了各種分散的人——倫敦的羊毛商、巴黎的零售店店主、哈萊姆的捕鯡魚人、安特衛普的銀行家或約克郡的地主——將他們的儲蓄金投入各種商業冒險事業,從而能輕而易舉地動員起歐洲資本投入海外事業。東方商人無法期望與強大的、非個人的合股公司競爭。世界貿易為東印度公司、地中海東部公司等控制。——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明清時期工商業合股經營迅速發展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歐洲合股公司的特點。(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明清時期中國合股經營字號和近代早期歐洲合股公司在作用上的異同。一、選擇題1.C2.C3.C4.D5.B6.B7.D8.B9.C10.A11.D12.B13.B14.B15.C16.C二、非選擇題17.【答案】(1)因循:宗法社會仍發揮重要作用;傳統禮教仍影響很大;士大夫階層地位仍較高。躁動:出現小家庭制;女性地位提升;商人地位提高,追求享樂的社會風氣;通俗文化的發展。(2)原因:一方面,明清時期是封建社會的頂峰時期。小農經濟持續發展,專制集權進一步強化,儒家思想仍然占據統治地位。另一方面,明清時期價值觀念的變遷,出現了一些反傳統的新因素。商品經濟有了發展,出現進步思潮,沖擊了傳統的倫理道德。18.【答案】(1)表現:窯址地點、數量增加;瓷器類型增多;釉色品種有新突破;窯爐規模擴大。原因:宋元時期,海上絲綢之路發達,海上交通便利;宋元時期,政府設置專門經營海外貿易的機構,海外貿易發達;宋元時期對外貿易環境較為寬松,限制較少。(2)認識:通過一五計劃,我國改變了過去工業落后的面貌,工業布局得到改善,通過工業的發展,我國也逐漸建立起現代化的國防工業,為經濟建設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保障。通過協調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關系,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科技領域也取得一定成就,例如“兩彈一星”的建設,因此,毛澤東的工業化思想解決了當時中國最現實的問題,保障了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