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9課古古詩詩三三首首家國情懷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單元導讀第四單元◎
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語文要素◎
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習作要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我們正準備舉辦以“走紅色道路,做紅色傳人”為主題的薪火紅色研學活動,重溫英雄事跡,傳承英雄精神;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大單元情境任務我是紅色傳承人領略詩人的報國之志尋英雄背影,感英雄情懷。讓我們一起仰望那些偉岸的身影,去感受先輩崇高的精神;書寫英雄的贊歌,將“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銘記在心。”感受偉人的愛國情思體悟軍人的鋼鐵意志聆聽革命先驅的故事走進英雄人物的內心尋找身邊的平凡英雄領略詩人的報國之志任務一活動一:穿越千百年走近詩人每一個朝代,都有一些經久流傳的作品,它們或記述愛國將士誓死戍守邊關的動人事跡,或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心。今天,我們一起穿越千百年,走進詩人,近距離接觸戍邊將士,感受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第1課時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rèn
yuè寫一寫籬lí仞rèn岳yuè摩mó遺yí理解詩題從軍行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以邊疆地區軍民生活和自然風光為題材的詩。邊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別離之情,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艱辛,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等。理解詩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快要天亮。籬笆做的門。詩人在秋天的黎明走出籬笆門迎著習習的涼風時的感想。了解作者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其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芙蓉樓送辛漸》《塞下曲》等。王昌齡(約698—約757)唐代著名邊塞詩人
了解作者字務觀,號放翁。其代表作有《書憤》《示兒》《游山西村》等。陸游(1125—1210)南宋著名愛國詩人寫作背景唐高宗調露、永隆年間(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這期間邊塞戰士的。《從軍行》這首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的秋天,當時陸游已經六十八歲了,罷歸山陰故里已經四年。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學習古詩的方法有哪些?有感情地朗讀看注釋看插圖想象畫面結合寫作背景理解結合詩人生平理解請同學們運用這些方法,默讀這兩首古詩,邊讀邊看注釋。讀完一句想想這句的意思,讀完一首,想想整首詩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也可以邊讀邊與同桌討論。活動二:對比閱讀,感悟詩詞中的家國大義望南望王師又一年。再讀兩首古詩,兩首詩歌里都出現的一個字是哪個字?孤城遙望玉門關。讀古詩,對比“望”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望”誰“望”“望”什么為什么“望”“望”的時候心情如何《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在《從軍行》中,是誰在遙望呢?
他們“望”到了什么呢?戍邊將士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祁連山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邊城。古關名,大唐的軍事要塞,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青海雪山玉門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御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系。據《資治通鑒·唐紀》載,玄宗時,改府兵為募兵,兵士戍邊時間從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終于成為久戍之役,“自天寶以后,山東戍卒還者十無二三”。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描繪的畫面。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青海湖上連綿不斷的大片陰云遮暗了雪山,一座城關孤獨的矗立在沙漠中,和它遙遙相對的是玉門關。“暗雪山”中的“暗”字應如何理解?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邊疆生活艱辛,戰場拼殺兇險邊塞“暗”遠離家鄉和親人,不能團聚將士心情“暗”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既描繪出了邊塞防線的景色,也渲染了戰爭將至的緊張氣氛,飽含著蒼涼悲壯的情調。有感情地朗讀,讀出邊塞荒涼、肅殺的感覺,可以讀得低沉、緩慢一些。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戍邊將士們又是怎樣做的呢?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穿透,磨破。西域古國名,這里泛指西域地區的各部族政權。將士們在塞外身經百戰,飛揚的黃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鎧甲,但只要邊患仍在,就絕不返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戰場環境特點時間漫長、戰爭頻繁誓死報國邊塞生活雖艱苦,思鄉之情尤深重;但卻磨滅不掉戍邊將士心中那殺敵報國的雄心大志。有感情朗讀古詩。從軍行[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描寫邊塞風景抒發將士們保家衛國的豪情壯志細讀詩歌,感受“南望”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結合注釋說說這首詩的意思。[三萬里河]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很長。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五千仞岳]指華山。“仞”,長度單位。“五千仞”形容很高。[摩天]碰到天,形容極高。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滾滾黃河東流入海華山巍然屹立、直聳入云用夸張的手法描繪了滾滾黃河東流入海的磅礴氣勢和華山巍然屹立、高聳入云的雄偉壯麗的特點。[遺民]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胡塵]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借指金政權。[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金統治地區的宋朝百姓在金兵戰馬揚起的塵沙里流盡了眼淚,一年又一年地盼望著宋王朝的軍隊來收復河山。細讀詩歌,感受“南望”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失望盼望絕望讓詩人失望的是什么?讓詩人盼望的是什么?讓詩人絕望的是什么?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滅亡,中原大好河山落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無數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此時此刻,你的腦海中浮現出什么畫面?你仿佛看到金兵在干什么?年過六旬的詩人陸游面對山河破碎、生靈涂炭的景象,怎能不痛哭流淚、痛斷肝腸呢?金兵橫行,遺民淚盡,國破家亡,生靈涂炭,這是何等的凄涼啊!但是他們絕望了嗎?盼望王師趕走金兵,收復失地。他們“望”的是什么?“南望王師又一年”。他們仍然——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兵之手六十多年了。發揮想象,說一說:在這六十多年里,遺民們是怎樣期盼南宋軍隊北伐的?他們的愿望實現了嗎?他們渴望的王師來了嗎?南宋統治者在做什么呢?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臨安稱帝,統治著江南一小塊江山,根本不思進取,無心收復失地,繼續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當一次次希望變成落空時,他們會是怎樣的心情呢?用沉痛的語氣朗讀詩句,“盡”和“又”稍稍加重語氣,充分表達出詩中深沉的感情。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詩人借遺民之口表達自己的心情。示兒[宋]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盡管南宋君昏臣庸,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和那報國的赤子之心至死不渝,他在臨終之際留下一紙遺囑——
憂國憂民這一刻,你想說些什么呢?選擇一題,把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①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你想說些什么?②面對在金統治地區里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百姓,你想說些什么?
③面對壯志難酬、憂國憂民的詩人陸游,你又想說些什么?我們的詩人最終帶著滿腔的遺憾離開人世,但是詩人那憂國憂民的情懷、對祖國無限的熱愛都凝聚在這首古詩里,那一字一句始終縈繞在我們心頭。最后讓我們一起試著背誦這首詩吧!陸游盼望朝廷收復失地,卻次次落空。唐朝詩人杜甫終于聽到了收復失地的好消息,他會是怎樣的心情?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第2課時作者簡介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與李白合稱為“李杜”。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杜甫(712—770)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聽說[唐]杜甫黃河唐朝軍隊。黃河以南以北地區,那里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杜甫聽說了唐王朝的軍隊收復了黃河以南和黃河以北的消息。唐代玄宗末年,爆發了“安史之亂”,薊北是安史叛軍的根據地。叛軍一路南下,攻陷了洛陽,無數受苦受難的百姓背井離鄉。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八年之后,叛軍投降,朝廷軍隊收復失地,詩人在劍外聽到了官軍收復失地的喜訊,欣喜若狂,遂寫下這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jìtìchánɡxiānɡ多音字裳chángshang衣裳初聞涕淚滿衣裳
現代漢語中的“衣裳”指衣服。“裳”指下身穿的衣服,類似現在的裙子,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寫一寫wūtì左右結構框架結構小組合作,結合注釋大致說說詩的意思。【劍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薊北】泛指唐朝薊州北部地區,當時是叛軍盤踞的地方【涕】眼淚。【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漫卷】【青春】隨手卷起。【便】就的意思。詩人聽說薊北被收復后,心情十分激動,想回到家鄉去。指春天。杜甫想到自己終于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回到家鄉了,他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漫卷詩書喜欲狂。請你在古詩中找一找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詞語或詩句,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邊。品讀“狂喜”,走進內心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身在蜀地時,忽然聽聞薊北被收復的消息,不禁淚灑衣衫。眼淚從“滿”字,你感受到什么?發揮想象,杜甫的眼淚會怎么流呢?想一想,說一說:杜甫是怎樣“初聞”到勝利的喜訊的?杜甫正在吟詩作畫,忽然,他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正在街巷散步,忽然,他看見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欣慰◎戰亂將息,百姓終于可以安定下來◎數年顛沛流離,自己終于可以回歸家園◎回憶多年離亂經歷感慨痛徹悲喜交集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春望杜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一家的愁緒因何而來呢?《春望》作于失陷后的長安城中,杜甫曾在安史之亂前見證盛唐的繁華,可如今的長安卻已滿目荒涼——詩人當時的悲痛和憂愁躍然詩中。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回頭看到妻兒也一掃愁容,隨手卷起書本,內心欣喜若狂。現在你能明白詩人為什么這么高興了嗎?請你用朗讀來表達詩人的“喜欲狂”。詩人淚流滿面卷起書本欣喜若狂放歌縱酒欣喜返鄉想象表演,體會“漫卷”喜——“愁不在”——“喜欲狂”妻子詩人漫卷詩書(動作)你覺得怎樣卷詩書才能體現杜甫的狂喜之情?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在白天便高歌痛飲,想著正好趁春天啟程返鄉。怎樣唱歌是“放歌”,怎樣喝酒才是“縱酒”?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誰和誰作伴?詩人已經還鄉了嗎?從中你體會到什么?詩人還沒有還鄉,但說正好可以和春天作伴返回家鄉,表達了作者愉快、輕松的心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巴峽巫峽襄陽洛陽路途遙遠可以從巴峽穿過巫峽,再順流而下到襄陽,想象返鄉路上的情景去往洛陽方向。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即從”“便下”這兩個詞讓人感覺距離并不遠,仿佛洛陽就在眼前,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詩人的喜悅與歸心似箭。有感情朗讀全詩,讀出詩人涕淚交集、欣喜若狂的心情。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表達實踐,升華情感同學們,如果把杜甫的這首詩改寫成一個小劇本,一定很有意思,你想試一試嗎?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劇場。讀《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把古詩改寫成短小的劇本。《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劇本時間:人物:地點: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那一場險些摧毀唐王朝的安史之亂終于結束了。流寓四川的杜甫聽說了這個消息。杜甫(撩起衣角,擦去滿臉的淚水)離開家鄉已經好幾個年頭,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如今唐軍收復了薊北,我們終于可以回家了——這真是大喜之事啊!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眼含熱淚,激動萬分,準備啟程回家。接下來劇情將會如何發展呢?請小編劇們發揮想象,開始改寫劇本吧!對比閱讀,整體回顧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名主要內容表達的情感戍邊將士生活的艱苦、戰斗的慘烈,將士們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抒寫人民對南宋王朝的期盼。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悅,想收拾行裝立即還鄉。愛國熱情對南宋統治者無能的悲憤,仍盼望祖國統一的愿望。無法抑制的勝利喜悅與還鄉快意,真摯的愛國情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9古詩三首第1課時第2課時第3課時訓練目標通過課文中動作、語言、神態的描寫,體會人物的內心。嘗試運用動作、語言、神態描寫,表現人物的內心。這些詩句與什么有關?在你的印象中,邊塞是個怎樣的地方?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唐]王昌齡《出塞》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邊塞新課導入第1課時從軍行[唐]王昌齡
樂府曲名,內容多寫邊塞情況和戰士的生活。王昌齡(?—約756),字少伯,唐代詩人。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尤擅長七絕,多寫當時邊塞軍旅生活,氣勢雄渾,格調高昂。
主要作品:《出塞》《從軍行》《芙蓉樓送辛漸》等。作者簡介寫作背景盛唐時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擾甘肅一帶,唐禮部尚書裴行儉奉命出師征討。王昌齡的《從軍行》組詩就是描寫其間邊塞戰士的。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自由讀古詩,把詩讀通順,讀出節奏。//////初讀詩文西域古國名,這里泛指西域地區的各部族政權。從軍行[唐]王昌齡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古關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玉門關樓蘭品讀詩文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語文百寶箱古關名。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即今甘肅敦煌市西北小方盤城。關城方形如盤,北、西兩面有門,北門外不及百米即疏勒河。和西南的陽關同為聯系西域各地的交通門戶。玉門關返回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譯文】邊塞一帶陰云密布,烽煙滾滾,皚皚雪山都顯得黯然無光,孤城與玉門關遙遙相對。品讀詩文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這兩句寫了哪些景物?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以景物渲染氣氛,烘托出邊塞環境惡劣及戍邊將士生活的艱苦。品讀詩文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這兩句詩描繪了邊塞的遼闊景象,通過青海湖、長云、雪山、孤城、玉門關等景物,勾勒出戍邊將士戰斗、生活的典型環境;同時,開闊、蕭索的景色描寫,也從側面反映出將士戍邊生活的孤寂和艱苦。品讀詩文試用自己的話說說你對這兩句詩的理解。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譯文】將士們在塞外身經百戰,飛揚的黃沙都磨破了身上的鎧甲,但只要邊患仍在,就絕不返鄉。品讀詩文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戍邊將士們的誓言是什么?你從中體會到什么?可以體會出將士們的殺敵報國之心。品讀詩文這兩句詩以戍邊將士的口吻發聲,抒發了他們的豪情壯志。“黃沙”突出了戰場的環境特點,歷經“百戰”而“穿金甲”,則將戍邊時間的漫長及戰斗的頻繁、激烈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將士的報國之志卻沒有因此而消磨,反而變得更加堅定,在身經百戰之后,發出“不破樓蘭終不還”的豪壯誓言。品讀詩文品讀詩文從《從軍行》的后兩句詩中,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畫面?聽到了哪些聲音?體會到了怎樣的感情?看到:聽到:漫天的黃沙、將士們身上磨破的鎧甲刀劍的撞擊聲、震天動地的廝殺聲、將士們與敵人斗爭到底的誓言。從中能體會到將士們為保家衛國血戰到底的豪邁氣概。從軍行青海長云雪山孤城遙望許身報國建功立業環境惡劣將士辛苦黃沙百戰穿時間漫長戰爭頻繁不破樓蘭終不還豪言壯語愛國熱情結構梳理《從軍行》通過對邊塞戰事場景的描繪,表現了戍邊戰士不怕犧牲的崇高精神。課堂小結第2課時復習導入背誦《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南宋詩人。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中興四大家”。
主要作品:《書憤》《示兒》《釵頭鳳》等。作者簡介寫作背景這組愛國主義詩篇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的秋天,作者陸游當時在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南宋時期,金兵占領了中原地區。詩人作此詩時,中原地區已淪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時雖值初秋,暑威仍厲,使他不能安睡。將曉之際,他步出籬門,心頭棖觸,成此二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自由讀古詩,把詩讀通順,讀出節奏。////rènyuè初讀詩文///岳摩遺仞我會寫初讀詩文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半包圍結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宋]陸游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萬里河五千仞岳摩天品讀詩文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指黃河。“三萬里”形容很長。指華山。“仞”,長度單位。“五千仞”形容很高。碰到天,形容極高。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胡塵王師品讀詩文指在金統治地區的原宋朝百姓。指金統治地區的風沙,這里借指金政權。指南宋朝廷的軍隊。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譯文】黃河奔流入海,華山高聳入云。品讀詩文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夸張讓人感到黃河、華山不僅氣勢雄偉,而且富有生氣。這兩處景物,代表著北方的壯麗河山。品讀詩文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譯文】遺民百姓的淚水已經流盡,年復一年地盼望南宋朝廷前來收復失地。品讀詩文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遺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的?“遺民”企盼南宋朝廷收復失地卻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品讀詩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的后兩句詩中表達的是“遺民”的心情,還是詩人的心情?此時的陸游,已經罷歸山陰故里,他本人是身在南方北望中原的,但在詩中卻反過來,以“遺民”的視角寫他們南望,實際上是借“遺民”之口表達自己失望卻尚未絕望的心情。品讀詩文詩的后兩句筆鋒一轉,由北方的景物聯想到那些在金統治地區的遺民百姓,不禁發出一聲喟嘆。“淚盡”一詞中,企盼南宋朝收復失地卻一次次落空的失望之情呼之欲出,讀來令人心生酸楚。品讀詩文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山河壯麗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憂國憂民結構梳理《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描寫了詩人在秋日黎明時分走出籬門,想到北方中原地區尚為金人所統治,心中無限感慨,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課堂小結第3課時新課導入默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唐代詩人。后世稱其杜工部,也稱杜少陵。與李白齊名,世稱“李杜”。主要作品:《蜀相》《望岳》《春夜喜雨》《月夜憶舍弟》等。作者簡介寫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寶應元年(762年)冬季,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縊,其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自由讀古詩,把字讀準確,把詩讀通順。jìtìchánɡxiānɡ初讀詩文裳chánɡ()shɑnɡ()霓裳衣裳//////////////初讀詩文涕巫我會寫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捺變點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指作者所在的蜀地。劍外初讀詩文薊北泛指唐朝薊州北部地區,當時是叛軍盤踞的地方。卻看回頭看。妻子妻子和孩子。青春指春天。再讀古詩,借助注釋和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譯文】身在蜀地時,忽然聽聞薊北被收復的消息,不禁淚灑衣衫。品讀詩文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這兩句主要寫了什么內容?你從“忽”字看出了什么?主要內容:詩人聽到收復薊北的消息時的心情。
“忽”字寫出了這一喜訊來得突然。品讀詩文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涕淚滿衣裳”寫出了什么?你從“淚”字看出了什么?“涕淚滿衣裳”寫出了驚喜的程度。從“淚”這個字可以看出詩人是多么渴望朝廷收復失地啊!品讀詩文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譯文】回頭看到妻兒也一掃愁容,隨手卷起書本,內心欣喜若狂。品讀詩文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這兩句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詩人采用了什么手法來寫?這兩句進一步寫詩人及家人聽到勝利的喜訊后情緒的變化。
襯托手法。詩人用妻兒的歡欣來襯托自己無比歡快的心情。品讀詩文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譯文】在白天便高歌痛飲,想著正好趁春天啟程返鄉。品讀詩文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既“放歌”又“縱酒”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情態?欣喜若狂。放歌縱酒品讀詩文詩人已經“還鄉”了嗎?“青春作伴好還鄉”這句話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詩人還沒有還鄉,這句詩是說正好和春天作伴一起返鄉,表達了詩人愉快、輕松的心情。品讀詩文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譯文】可以從巴峽穿過巫峽,再順流而下到襄陽,去往洛陽方向。品讀詩文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你從這兩句詩中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返鄉的異常歡快的心情。品讀詩文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里連用四個地名是詩人想好的回家路線,并不累贅,因為這樣更能表達詩人的“喜欲狂”和歸心似箭,更體現出雖然離家鄉千里之遙,卻仿佛一轉眼就可以到達。連用四個地名是否顯得重復累贅?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品讀詩文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用“即從”“便下”聯結,兩句一氣貫注,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生動地展現出一幅疾速飛馳的畫面。讀一讀,想象畫面。品讀詩文再讀古詩,從詩中寫到的哪些行為中,可以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青春還鄉品讀詩文詩人到底是為誰而“喜”呢?詩人得知官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時,他不單是為自己能夠返回家鄉、安享晚年而喜,也是為國家終于結束戰亂、恢復統一而喜,更是為老百姓終于可以免受戰亂之苦、安居樂業而喜。品讀詩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寓居他鄉喜訊傳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四年級上冊作文結構教學計劃
- 七年級美術課堂教學實施方案
- 基于預訓練語言模型的生成式文本摘要研究
- ACS合并睡眠障礙患者PCI術后短期MACE事件發生率及風險預測模型研究
- 小學科學知識分享會計劃
- 企業文化合唱隊建設計劃
- 2025年小學語文課外拓展活動心得體會
- 中小學寒假安全防護措施教案范文
- 陳灘小學五年級體育鍛煉計劃
- 小學教師實踐教學提升計劃
- 2024年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中考一模語文試題
- 空氣潔凈技術-知到答案、智慧樹答案
- 2024年全國中學生學聯賽廣西預選賽生物試卷(解析版)
- 幼兒園游戲回顧環節培訓
- 國外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現狀分析
- 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講座培訓課件
- 醫院國家安全主題班會
- 失信應急和響應演練記錄
- 2024-2029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醫院反恐知識課件
- 唱給小蘿卜頭的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