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體質學概述課件 中醫舌診學習資料_第1頁
中醫體質學概述課件 中醫舌診學習資料_第2頁
中醫體質學概述課件 中醫舌診學習資料_第3頁
中醫體質學概述課件 中醫舌診學習資料_第4頁
中醫體質學概述課件 中醫舌診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舌診

舌診,又稱望舌,它是通過觀察舌象的變化,了解機體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用以診察了解疾病的一個重要方法。在中醫傳統的“四診”之中,屬于望診的范疇,是中醫診法的特色之一。

舌診的基本知識

舌診在中醫學中具有極為重要的診斷價值,是中醫有別于西醫的診法之一。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對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對舌象的臨床診斷有了新的拓寬和發展。舌診具有悠久的歷史《黃帝內經》見其雛型,元代有其專著,明清時代得以發展,至溫病學派之興起而日臻完善。

《臨證驗舌法》中說:“據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

《黃帝內經》說:“舌者,心之外竅,凡病俱現于舌,能辨其色,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邊主肝膽,舌根主腎。”日本一位學者(醫學)說:“舌是消化道粘膜變化的一面鏡子。”摘自《中國治金工業醫學雜志》1995,(3);137舌診概說一、舌的結構與功能:

舌是由橫紋肌組成的肌性器官,附著于口腔底部、下頜骨、舌骨,上面稱舌背,下面稱舌底。

舌的主要功能是辨別滋味,調節聲音,攪拌食物,協助吞咽。

舌面覆蓋一層半透明的黏膜,黏膜皺折成許多細小突起,稱為舌乳頭。根據乳頭形態不同,分為絲狀乳頭、蕈狀乳頭、輪廓乳頭和葉狀乳頭四種。

絲狀乳頭形如圓錐狀乳白色的軟刺,高約0.5~2.5mm,呈角化樹狀。脫落細胞、食物殘渣、細菌、黏液等填充其間隙,形成白色苔狀物,稱為舌苔。

中醫認為,舌苔乃胃氣熏蒸所形成。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有胃氣所生二、舌診原理:1.舌與經絡相連。

舌與經絡有著密切的聯系。手少陰心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足太陰脾分別直接或間接聯絡臟腑。手少陰心經沿食道,之別系舌本;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沿咽喉,分別挾舌本、絡舌本;足太陰脾經,連舌根、散舌下。2.舌與臟腑功能相關。①舌為心之苗,心氣通于舌,因心主血脈而藏神,故舌體的色澤變化,從而反映“心主血脈”的功能;舌體運動是否靈活自如,語言是否清晰,又能反映“心主藏神”的功能。②舌為脾之外候,舌苔是胃氣蒸化谷氣上承于舌面而生成,與脾胃運化功能相適應,故舌象的變化,可以反映全身營養和代謝的功能,氣血的生化狀況。③腎藏精,在液為唾;脾在液為涎,均為津液組成部分,關系著舌體之潤燥,反映脾腎的功能。

總之,人體內部的變化,臟腑虛實,氣血的盛衰,津液盈虧均可反映于舌象的變化。

2.《傷寒指掌·察舌辨證法》還有“舌尖屬上脘,舌中屬中脘,舌根屬下脘”的說法。根據臨床觀察,提示某些臟腑病變在舌象變化上有一定的規律,但并非絕對,因此,還需結合其他癥狀,加以分析辨別。舌的部位劃分中醫認為舌面不同區域分屬不同臟腑,故把舌面分為四個區域和五臟六腑相應,即:舌尖----屬上焦反映心、肺病變;舌中---屬中焦反映脾、胃病變;舌根------屬下焦反映腎病變;舌邊------反映肝膽病變。四、舌診的地位

1、舌診猶如內臟氣血的一面鏡子特點有:客觀靈敏全面方便舌診的臨床意義1、判斷正氣的盛衰

氣血充盛-----舌體紅潤;氣血運行正常-----舌色紅活鮮明;氣血不足---舌色淡白。氣滯血瘀----------舌色青紫。2、區別病邪的性質

寒濕病----舌淡而苔白滑;燥熱為病-----舌紅苔燥。3、分析病變的深淺

舌苔薄,病邪在體表------病情輕淺;舌苔厚,病邪入里-----病情深重。4、推斷病勢的進退

舌苔由白轉黃,由黃轉黑,由潤轉燥------病情加重;舌苔由黃轉白,由厚轉薄,由燥轉潤------病情好轉。5、為臨床用藥提供依據舌診的方法一、望舌的體位和姿勢應取坐位或仰臥位。將自然舌伸出,舌體放松,舌面展平,舌尖略向下,盡量張口,充分暴露舌體。二、舌診的順序:舌尖舌中舌邊舌根舌苔舌診的內容望舌主要觀察舌質舌苔舌體動態:舌體強硬、痿軟、歪斜、顫動等。苔色:包括:白苔、黃苔、灰黑苔等。苔質:包括:厚薄、潤燥、腐膩、剝落等。舌體色:淡白色、紅舌、絳舌、青紫舌等。舌體形:舌體的大小、齒痕、點刺、瘀斑、裂紋、榮枯、老嫩、厚薄等。舌下脈絡正常舌象: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舌面鋪有薄薄的、顆粒均勻、干濕適中的白苔,常描寫為“淡紅舌、薄白苔”。

1、淡白色

:舌色較正常淺淡,紅色少而白色偏多.主虛證、寒證、血氣虧虛證。如果舌淡白而瘦薄,則屬血氣兩虛;舌淡白而濕潤,舌體胖嫩,有齒痕,多為虛寒證。若舌淡白,毫無血色,枯萎無光澤,無舌苔,稱為熟白舌,此情況屬危重之癥,病人陽氣衰微,陰精衰竭。圖1

淡白舌

淡白舌多見于陽虛寒盛、氣虛血少之證。本圖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潤,提示氣血兩虛。

圖2枯白舌

舌色及齦、唇皆無血色,稱為“枯白”。本圖舌色枯白,舌干皺縮,無力伸出,是舌無神氣的表現。提示精氣衰敗,病情危重。常見的幾種病理舌質顏色2、紅絳舌:紅舌舌色較正常舌稍紅,甚者呈鮮紅色。主熱證。如果舌色鮮紅但干燥少津液,舌苔黃厚者,屬實熱證。舌色鮮紅,少苔或舌起裂紋者,屬虛熱證。絳舌

舌色深紅色,顏色介于紅色與紫色之間,稱為絳舌。表示病人有外感或內傷之證。絳舌的形成,是由于熱盛血行加速,舌體脈絡充盈所致。圖2

紅絳舌

本圖舌色深紅偏暗,舌面有葉脈狀淺裂紋,苔少。提示熱盛、氣血壅滯,正氣已傷。圖3

紅絳舌

舌色紅絳,舌面苔少,舌前部有較多紅點提示邪熱熾盛,氣陰兩傷。圖1

紅舌

紅舌見于外感熱盛或陰虛火旺之證。本圖舌色較紅,舌苔薄黃,舌質紋理粗糙,提示氣分熱盛。3、青、紫舌

:全舌呈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有青紫斑塊、瘀點或青紫帶者。主氣血運行不暢,表示寒、熱病及瘀血癥。若整個舌頭全為紫,為臟腑熱極。舌紫且腫大,而見大紅點,為熱毒攻心。舌質紫暗,為瘀血證。舌尖有紫色斑點者,為心血肝郁血瘀。舌色紫如豬肝,枯晦無澤,為胃腎陰液已衰竭之危證。圖1

青紫舌

舌色青紫,由氣血運行不暢所致。本圖患者為慢性支氣管炎繼發感染、肺氣腫、心力衰竭,舌色紫暗,苔白膩。提示痰飲內停、肺腎氣虛,血行瘀滯。圖2

淡紫舌

淡紫舌多見于陽虛陰盛之證。本圖患者為肺原性心臟病,舌淡紫,苔薄白而濕潤。提示陽氣不足,血行不暢。圖3

絳紫舌

舌色紅絳而紫,舌尖起刺,提示痰熱壅滯。圖2瘀斑舌

舌有瘀斑或瘀點,均為血瘀之征。見舌邊和舌旁有形態不規則瘀斑,是肝經血瘀的征象。圖1淡紫瘀點舌

本圖患者月經不調(痛經),舌色淡紫,舌上有較多紫色瘀點,舌苔薄白而潤。提示陽氣不足,寒凝血瘀。圖4

暗紫舌:舌色暗紫,晦暗不潤澤,紫中略帶灰色。主病:熱邪入血,津枯血燥,血行瘀滯。幾種常見的舌形1、裂紋舌:舌面見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形狀各異的裂紋,稱裂紋舌。主病:(1)熱盛傷陰,多為紅絳舌有裂紋;(2)血虛不潤,多為淡白舌有裂紋,(3)脾虛濕浸,多舌質淡白胖嫩,邊有齒痕,又有裂紋。治宜滋補陰精,益氣生津;補脾滲濕;補陰瀉火;清熱潤燥。另外,裂紋舌指舌質之裂紋,也指舌苔之裂紋;在辯證時,應從苔的干潤來辨,若因干而裂,為外感疾病熱灼津傷,燥熱嚴重。若苔上有津而裂,多為氣虛所致。圖:鮮紅裂紋舌屬心火播灼,熱毒熏蒸;若舌色深紅,苔白而分布不均或無苔,舌面有很多裂紋如刀切狀深溝,多見明虛火旺,不濟火,或真陰耗竭。若舌中碎裂,屬血枯液涸。如裂紋呈“人”、“川”字,或如直槽者,為熱盛傷津,胃液灼傷,或腎水攻心所致。鮮紅裂紋舌主病:陰虛發熱,邪入營血,胃陰不足,痰熱凝結。

臨床多見于發熱、脫水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慢性腸炎,肝硬變等病人的舌。

圖:胖大舌:舌體虛浮胖大,或邊有齒痕,色淡而嫩的稱胖大舌。

胖大舌主病

(1)脾虛,證見舌體胖大而嫩,色淡。舌邊有齒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氣懶言,倦怠食少,腹滿便溏,脈虛緩或遲弱。多由于水飲痰濕阻滯,水濕潴留舌體致舌體胖大。若談白胖嫩,舌面水滑,屬脾腎陽虛,氣不化津,水濕上泛所致,治宜健脾益氣,方宜八理中湯,補中益氣湯類。

臨床多見于肥胖癥、甲狀腺功能低下、貧血等病人的舌象。

(2)腎虛水泛,證見舌大胖嫩,色淡,邊有齒痕,腰以下腫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脈沉遲或沉細,治直溫陽利水,用金匱腎氣丸、真武揚之類,另外若見舌淡紅而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治宜化濕逐痰,.宜茵陳、木通、滑石、石膏、梔子以清熱利濕。

臨床多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等病人的舌象。

2、胖大舌:3、齒痕舌:舌體的邊緣見牙齒的痕跡,即為齒痕舌。

齒痕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齒痕舌常與胖大舌同見,多屬脾虛,主虛證。一方面由于舌體水腫,脾之陽虛而濕盛;另一方面由于舌體肌肉松弛,張口不足,屬脾之氣虛。

齒痕舌主病:

——淡白濕潤而有齒印,屬寒濕壅盛;

——淡紅而有齒痕,屬脾虛或氣虛;

——紅而腫脹滿口,邊有齒痕,多屬濕熱痰濁壅滯;

4、瘦薄舌舌體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瘦薄舌主陰血虧虛之癥。主病舌色淺淡而瘦薄者,屬于心脾兩虛。舌色紅絳而瘦薄者,屬于熱盛傷陰或陰虛火旺。上圖為瘦舌5、老、嫩舌老舌----舌質紋理粗糙或皺縮,舌體堅斂蒼老,舌質較暗。嫩舌-----舌質紋理細膩,舌體浮胖嬌嫩舌色淺淡者。老嫩舌反映疾病重要標虛實的標志老舌------多見實癥,為體內陽熱熾盛,傷津耗液所致。嫩舌-------多見虛癥,為氣血虧虛或陽不運水,水濕內停所致。圖為蒼老舌。

《臨證驗舌法》指出:舌青蒼老---是肝膽邪盛,宜瀉火精肝;黃而蒼老---為啤胃兩經邪盛,宜瀉黃調脾胃;赤而蒼老---為心與小腸邪盛,宜瀉心火;白而蒼老---為肺與大腸邪盛,宜潤肺;黑而蒼老---為腎與膀眈邪盛,宜清肝養腎。

常見病理舌態1、強硬舌:舌體強直板硬,卷伸不利,運動不靈。2、痿軟舌:舌體痿軟無力,難以隨意伸出。多見于熱入心包、高熱傷津、風痰阻絡、肝陽上亢等癥多見于氣血虛弱、熱邪傷津、陰液虧涸等癥3、歪斜舌:舌體不正,伸舌時偏向左或右。多見于風邪中絡或中風偏癱或中風先兆等病癥4、顫動舌:舌體不自主地震顫抖動。多見于氣血虛衰、陰液虧虛、熱極生風、肝陽化風等圖為歪斜舌5、短縮舌:舌體卷短、緊縮,不能伸長甚舌難抵齒。多為病情危重征象。圖短縮舌常見幾種舌苔薄黃苔:薄白中帶有淺黃苔。其熱在肺,即病猶在表。

圖1薄黃苔1、黃苔:舌面苔垢物色黃。主熱證、里證.

顏色有淡黃、深黃、焦黃,多分布于舌根及正中間部分,亦可滿布全舌;故有薄黃苔,薄黃膩苔、厚黃膩苔等。淡黃為熱輕,深黃為熱重,焦黃為熱極。黃膩苔:舌象為苔色黃而粘膩,顆粒緊密膠粘,加黃色粉末調涂舌面。主濕熱積滯,痰飲化熱或食滯化熱等證;亦主外感暑熱,濕溫等證。圖2黃膩苔黃燥苔:舌象為苔色黃干而少津屬邪熱傷津之病變。主實熱里證,邪熱傳里。焦黃苔:舌象為苔色老黃而焦,或厚而色深黃,黃褐色,尤以中心或舌根部為甚。主胃腸實熱,腎陰虧損圖3黃燥苔圖4焦黃舌2、白苔:舌面溥露白色苔垢物,主表癥、寒癥。有薄白苔、厚白苔。薄白苔:薄白苔垢物鋪于舌面,顆粒均勻。干潤適中。

薄白苔,舌質淡紅清潤,為正常舌苔;若兼有寒熱、脈浮等癥為表證;若舌質淡白,四肢發冷者為陽虛內寒。圖1薄白苔圖2厚白膩苔

厚白膩苔:舌象為苔色白而厚,顆粒堅緊或疏松,可布滿全舌,亦可邊尖較薄,中、根部較厚。

厚白膩苔多由中焦脾胃的陽氣不振,以致飲食停滯,或為濕濁痰積之候。主病:主濕、主痰、主寒。3、灰黑苔舌苔灰與舌苔黑同類,只是顏色深淺之差。苔灰主病略輕,苔黑主病較重。灰苔:舌上苔色呈現灰中帶黑者,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或與黃苔同時并見。主病:灰苔干燥,主陽明腑實,陰液已傷。若灰苔粘膩,主痰濕內阻,溫病兼挾痰濕之證

黑苔:舌苔色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展而來。常出現于疾病嚴重階段。

黑苔主病:主里、上熱極,主寒盛。

黑為腎水之色,陰寒之色。腎陽虛衰,里寒極盛,寒水上泛所致舌黑色。圖2黑苔圖1灰苔舌下絡脈舌系帶兩側有兩根較粗大的舌深靜脈,稱之舌下絡脈。觀察方法:先讓病人張口,將舌體向上腭翹起,舌尖可輕抵上腭,使舌下絡脈充分顯示。先觀察舌系帶兩側大絡脈的粗細、顏色、有否怒張、彎曲等改變。后看周圍細小絡脈的顏色、形態以及有無紫暗的珠狀結節和血絡。正常舌下絡脈呈淡紫色,脈形柔軟不粗脹,不緊束,不彎曲。大多為單枝干,絡脈直徑最粗不超過2.7mm,長度大多不超過舌尖與舌下肉阜連線的3/5。若:舌下絡脈細短、色淡紅---------氣血不足舌下絡脈粗脹,顏色青紫、或紫黑、彎曲或有瘀點等------血瘀征象或血脂高。圖正常舌下絡脈

舌衄形象:舌紅而有多處出血后的瘀點突起。苔薄白極少。主病:心、肝、胃熱;陰虛火旺。病例:肝腎陰虛,相火妄動。舌癰基本特征:舌上生癰,色紅高起腫大,往往延及下頦亦紅腫硬痛臨床意義:多為心經火熱亢盛所致。舌癰形象:舌體腫脹,有四處潰瘍,四周突起如“菜花狀”,肉色鮮紅。舌苔白如霉衣,略呈灰黃色。主病:熱毒在血,濕濁內踞;心經毒火,脾腎積熱。病例:濕濁內蘊,熱毒入血舌疔基本特征:

舌上生出豆粒大的紫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