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含解析_第1頁
新課標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含解析_第2頁
新課標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含解析_第3頁
新課標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含解析_第4頁
新課標2025屆高考地理一輪復習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保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1-考點24森林和濕地的開發與愛護(共22題,每題2分,共44分)[夯基礎—確保大本營](2024·寧夏質檢)2024年1~9月,我國共完成新造林7145萬畝,占全年7000萬畝安排的102.1%,與去年同期相比,完成率提高了4.9個百分點。下表為不同營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單位:年)。據此完成1~2題。1.[考向森林的愛護]對不同營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①一般同一營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區域,成林年限較短②成林年限長短與熱量關系不大'③同一區域封山育林的營造方式成林年限較長'④同一營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喬木短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解析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同一營造方式的成林年限與降水和熱量有親密關系,即一般同一營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區域成林年限較短,南方地區成林年限較北方地區短;同一區域封山育林的營造方式成林年限較長;同一營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喬木短。2.[考向森林的愛護]我國是世界上植樹造林最多的國家,變更“植樹不見樹、造林難成林”現象的措施不行取的是()A.要仔細養護林地并提高養護技術B.建設“森林城市”,嚴禁大搞“大樹進城”“一夜成林”C.抓好良種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則草,宜林則林,堅持喬木優先D.自然條件相宜的區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以復原植被答案C解析植樹之后應仔細養護,提高成活率,促使其健康生長;移植大樹進城,違反林木生長規律,造成原生地生態環境破壞;因地制宜造林,但不肯定要以喬木優先,也可以種草或灌木;封山育林較人工種植單一樹種的生態群落要優越,且成本更低。(2024·江蘇高考改編)“十二五”期間,江蘇省累計造林31.5萬公頃。江蘇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為主的楊樹林,以防護和綠化功能為主的雜闊林,以果品生產為主的經濟林。下表為“十二五”期間江蘇省造林類型結構表。據此回答3~4題。3.[考向森林的開發和愛護]“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林業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是()①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②提高造林存活率③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④提高林地生產力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結合材料,“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大面積植樹造林,其種植品種以用材楊樹林、防護和綠化的雜闊林、果品經濟林為主,能夠推動生態文明建設、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①③正確;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產力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過程,不是“十二五”期間江蘇省林業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②④錯誤。4.[考向森林的開發和愛護]“十二五”期間江蘇省造林結構的變更可能導致()A.生物多樣性增加B.森林覆蓋率降低C.果品供應實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縮小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整個江蘇省造林面積較大,森林覆蓋率增加,生物多樣性增加,故A項正確,B項錯誤;以果品生產為主的經濟林比重上升,果品供應實力增加,C項錯誤;讀表可知,“十二五”期間,楊樹林面積比重不斷下降,即用材林面積比重削減,可能導致木材供應不足,供需缺口加大,故D項錯誤。(2024·山西部分學校聯考)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是我國對于優化國土資源空間格局、堅決不移地實施主體功能區制度、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所劃定的重點區域。下圖示意我國三個限制開發的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據此完成5~7題。5.[考向產生生態問題的緣由]圖中①生態功能區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A.濕地削減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森林破壞答案D解析圖中①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是我國重要林區,主要生態問題是森林破壞。6.[考向產生生態問題的緣由]形成②生態功能區生態問題的主要緣由是()A.緯度高,氣候寒冷B.人口眾多,城市化發展C.農業發展,耕地面積的擴大D.降水量豐富,內澇嚴峻答案C解析圖中②生態功能區是黑龍江三江平原,有大面積的沼澤地,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大規模的開荒,致使該地沼澤濕地削減。7.[考向生態建設措施]圖中③生態功能區合理的生態建設方向是()A.封沙育草,養水源,愛護野生動物B.限制過墾、過樵、過牧,退耕還草C.大力植樹造林,提高草場載畜量D.禁止開發,愛護和改善草原環境答案B解析圖中③生態功能區位于內蒙古高原的草原牧區,主要生態問題是過墾、過樵、過牧及草場破壞帶來的土地荒漠化,生態建設方向應當是禁止過墾、過樵、過牧,退耕還草。[強素養—爭奪分水嶺](2015·天津高考)艾比湖是準噶爾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較淺。湖中有魚類、蘆葦等動植物資源,蘆葦對湖水有凈化作用。近幾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縮小了1/2,蘆葦大量枯萎。據此回答8~9題。8.[考向濕地萎縮的影響]結合材料信息推想,艾比湖面積的縮小會使()A.湖水的含鹽量減小B.湖中魚類密度增大C.湖泊自凈實力減弱D.湖水蒸發總量增大答案C解析湖泊面積縮小,湖泊中的總含鹽量不會變更,但湖泊水的鹽度會上升;湖泊萎縮,鹽度上升,影響魚類的生存,魚類密度減小;湖泊面積縮小,其自凈實力會減弱;湖泊面積縮小,湖水蒸發總量會減小。9.[考向濕地的愛護]為防止艾比湖接著萎縮,在該湖流域應實行的措施是()A.修建水庫調整徑流B.退耕還草愛護水源C.退耕還湖水產養殖D.種植蘆葦改善水質答案B解析由材料“近幾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可知,艾比湖面積縮小的主要緣由是人類大量引水澆灌,并不是圍湖造田造成的湖面縮小,因而應退耕還草,愛護水源。(2024·山西太原模擬)土壤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組成,水分和空氣兩者的組成比例隨外界氣候條件及其他因素的變更而此消彼長。讀我國某地區不同演替階段下的植物群落與特征變更圖,完成10~11題。注:牛肝地發育在以紅層軟巖為主的區域,是以密集侵蝕溝和風化殼袒露為標記的紅層荒漠。10.[考向森林破壞的影響]在該地區植物群落演替的過程中,土壤特征發生的變更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空氣含量削減C.土壤中礦物質比重增大D.土壤肥力提高答案C解析該地出現了牛肝地(紅層荒漠),說明演化過程是由常綠闊葉林到荒漠的過程,因此土層厚度減小,土壤肥力降低;圖示過程隨著常綠闊葉林到牛肝地的變更,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含水率不斷下降;而土壤是由礦物質、有機質、水分和空氣四種物質組成,則土壤中礦物質比重和空氣含量增大。11.[考向森林破壞的緣由]導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緣由可能是()A.氣候變異B.地表形態的變更C.土壤肥力變更D.過度的農業活動答案D解析這種演替過程,干脆表現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壞,最可能的緣由是過度的農業活動。紅樹林濕地的生態功能使北部灣成為中國大陸近海岸最干凈的海疆,海洋環境質量許久保持著優良狀態。據此完成12~13題。12.[考向森林的價值]廣西紅樹林的生態功能有()①抵擋風浪,愛護海岸②凈化淡水水質③調整氣候④愛護生物多樣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廣西北部灣位于沿海地區,因此紅樹林是抵擋風浪和海岸侵襲的自然屏障,①正確;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能起到凈化海洋水質、愛護海洋環境的作用,②錯誤;紅樹林濕地具有調整氣候和促進水循環的生態功能,能為海洋生物及鳥類等供應繁殖、棲息的場所,生物資源特別豐富,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地區之一,故③④正確。13.[考向森林的愛護]為保障生態可持續發展,北部灣經濟區應當()A.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生產效率B.加強重化工業發展,發展經濟C.大力發展傳統經濟和生態產業D.加強紅樹林自然愛護區建設答案D解析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生產效率,加強重化工業發展,發展經濟,均屬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故A、B兩項錯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產業,加強紅樹林濕地的復原和建設,有利于生態可持續發展,故C項錯誤,D項正確。(2024·廣東深圳一模)植被凈初級生產力(簡稱NPP)是指在單位面積、單位時間內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數量。圖一示意探討區范圍,圖二示意探討區2001~2010年間年NPP的變更。據此完成14~15題。14.[考向森林的生長條件]觀測結果顯示,探討地區不同植被類型的年NPP大小依次為:常綠闊葉林>混交林>草地>農田植被>落葉闊葉林>濕地。由此推想,年NPP最大的地區是()A.洞庭湖平原B.東南丘陵C.山東丘陵D.華北平原答案B解析依題意,常綠闊葉林年NPP最大。山東丘陵、華北平原的植被屬于落葉闊葉林帶,故解除C、D兩項;洞庭湖平原位于亞熱帶地區,但植被類型以農田植被為主,故解除A項;東南丘陵位于亞熱帶地區,地表植被屬于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故B項符合題意。15.[考向森林的愛護]探討結果表明,2001~2010年間洞庭湖平原年NPP呈顯著增加趨勢,主要緣由是()A.種植結構和技術變更B.城市化進程加快C.退耕還湖D.圍湖造田答案A解析種植結構和技術變更,植被覆蓋率提高,導致年NPP增加,故A項正確;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植被削減,故B項錯誤;退耕還湖使水域面積增大,年NPP削減,故C項錯誤;2001~2010年洞庭湖地區圍湖造田不明顯,故D項錯誤。(2024·湖北四市七校聯考)湟魚是青海湖特有的珍稀魚類。每年5~8月,湟魚都會沿著河流溯流而上,進入到河流淡水區域產卵,湟魚洄游會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等奇妙的景觀。相關資料顯示,青海湖湟魚資源量在20世紀60年頭初曾達到199000噸的最高值,到2002年只有2592噸。當地政府經過十余年的努力,在2015年年底湟魚資源量復原到60000噸。下圖為青海湖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16~18題。16.[考向濕地破壞的緣由]20世紀60年頭后,青海湖湟魚資源快速削減,結合材料推斷下面緣由分析不正確的有()①修建水壩,阻礙湟魚洄游②鳥類過量繁殖,捕食量增多③周邊生態愛護,涵養水源實力增加,河流水位下降,湟魚無法洄游④人類過度捕撈以及污水排放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青海湖湟魚短時期內數量銳減的緣由主要是人類過度捕撈以及生存環境的惡化,①④屬于削減緣由。鳥類過量繁殖不符合事實,且鳥類捕食對魚的數量影響不大,②不屬于削減緣由;周邊生態愛護,涵養水源實力增加,河流水位變更平緩,利于魚類洄游,③不屬于削減緣由。17.[考向濕地的愛護]以下措施對復原青海湖湟魚資源量可行的是()①拆除水壩②修建過魚通道③阻擋鳥類捕食④發展節水農業,節約生產生活用水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答案A解析拆除水壩影響經濟發展,①錯誤。為了保障湟魚順當洄游,應實行的措施主要是修建過魚通道,保證湟魚順當洄游,②正確。阻擋鳥類捕食違反自然規律,危害鳥類生存,③錯誤。發展節水農業,節約生產生活用水,能有效防止青海湖湖面萎縮,保證湟魚的生存空間,④正確。18.[考向濕地的地理環境特征]當該地河流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魚”“群鳥獵魚”等奇妙景觀期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青海湖湖水水位先升后降B.7、8月到鳥島觀鳥最佳時間C.5、6月青海湖周邊油菜花盛開D.到青海湖周邊旅游留意攜帶保暖衣服和防曬用品答案D解析依材料可知,該景觀形成時間是5~8月。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太陽光照強,因此到青海湖周邊旅游留意攜帶保暖衣服和防曬用品,D項正確。青海湖水主要來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此5~8月水位始終上升;鳥島觀鳥最佳時間為春季(5月);7、8月青海湖周邊油菜花盛開,A、B、C三項錯誤。[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014·全國卷Ⅰ)人類活動導致大氣中含氮化合物濃度增加,產生沉降,是新出現的令人擔憂的全球變更問題。一科研小組選擇受人類干擾較小的某地,試驗模擬大氣氮沉降初期對植被的影響。試驗地植被以灌木植物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數據為試驗地以2009年為基數,2010~2013年試驗中植被的變更值(測量時間為每年9月30日)。據此完成19~20題。19.[考向森林變更的影響]試驗期間植被變更表現為()①生物量提高②生物量降低③植株密度變更④植被分布變更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A解析依據表中植株數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數量沒有變更,但草本植物數量明顯增加,則植株密度變更。依地上、地下生物量可知,生物量總體提高,故①③正確。20.[考向森林變更的影響]試驗期間大氣氮沉降導致灌木、草本兩類植物出現此消彼長競爭的是()A.植株數量B.總生物量C.地上生物量D.地下生物量答案D解析據表中地下生物量信息可知,灌木植物數量逐年削減,而草本植物數量逐年增加,呈現此消彼長態勢。(2024·廣東東莞調研)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鄱陽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線”成為常態,嚴峻影響了湖區社會發展。我國圍繞鄱陽湖水利樞紐建設的利弊綻開了20多年激烈的爭辯。《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規劃》將原來的“建壩”改為“建閘”,“調枯控洪”改為“調枯暢洪”,大大緩解了各方面的沖突。據此完成21~22題。21.[考向濕地特征的成因]形成鄱陽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線”特點的最主要緣由是()A.長江與湖泊的相互補給B.干濕季節極端變更C.圍湖造田和城市化發展D.水土流失日益嚴峻答案A解析鄱陽湖是長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為該流域的豐水期,此時長江干流水位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積增大“成片”;冬季為流域的枯水期,流域降水較少,長江干流水位下降,鄱陽湖的水體流向長江,湖泊水位下降,河床袒露,只有較深的湖區河道存在水體,從而形成“線”。隨著豐水期和枯水期的長江和鄱陽湖水位的季節變更,長江與湖泊的相互補給發生變更,出現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線”的現象,A項正確。22.[考向濕地的愛護]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蓄水期的時段應在()A.1~3月B.4~6月C.7~9月D.10~12月答案C解析本題的關鍵在于了解“調枯暢洪”的含義。依材料可知,鄱陽湖枯水期水位較低,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對河流水進行補給,導致湖泊水位下降導致。為了解決該問題,在長江和鄱陽湖之間修建水閘,在洪水期開閘蓄水,既可以削減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過人為調控,限制鄱陽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陽湖水利工程樞紐蓄水期應為當地的洪水期,故C項正確。(共4題,共56分)[夯基礎—確保大本營]23.(2024·超級全能生26省聯考乙卷)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12分)烏爾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海拔1275m,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水域面積季節變更大,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生物圈保留區。湖中有一種紅色水藻,當鹽度達到肯定高度時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紅色,造成其他野生生物大量死亡,環境惡化,讀湖區氣候統計表和豐水期烏爾米耶湖水域面積圖(下圖)。(1)簡述烏爾米耶湖豐水期主要補給水源。(4分)(2)指出湖水顏色最紅的季節,并分析自然緣由。(4分)(3)針對湖泊面積不斷縮小,請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4分)答案(1)大氣降水補給;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河流補給。(2)秋季。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降水稀有,氣溫高,蒸發劇烈,秋季雨季沒有到來,湖水持續削減,達到極值,鹽度最高導致紅色藻類暴發,湖水變成血紅色。(3)縮減澆灌農業區面積,或采納滴灌、噴灌等先進的澆灌技術;人工增雨;跨流域調水。解析第(1)題,由圖表信息可知,烏爾米耶湖四周有多條河流注入,有河流補給;秋末到夏初降水相對較多,有大氣降水補給;冬季氣溫低于0℃,有降雪發生,春季有季節性積雪融水補給。第(2)題,“湖中有一種紅色水藻,當鹽度達到肯定高度時快速繁殖,把湖水染成血紅色”,所以湖水顏色最紅的季節湖水鹽度最大。當地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影響,降水稀有,氣溫高,蒸發劇烈,湖水持續削減,到秋季10月雨季到來之前,鹽度最高達到極值,導致紅色藻類暴發,湖水變成血紅色。第(3)題,湖泊面積不斷縮小,主要是當地生產生活過度截留河水,導致入湖水量削減所致。所以可以縮減澆灌農業區面積;或采納滴灌、噴灌等先進的澆灌技術;循環利用水資源;人工增雨;跨流域調水等應對措施。[強素養—爭奪分水嶺]24.(2024·浙江寧波十校聯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4分)材料一云南西雙版納是我國唯一有大面積熱帶雨林分布的地區,高溫高濕的熱帶雨林,物種極為豐富,漂亮的刺葵群落,高大的喬木,成群的野象……其下還是大型真菌的志向家園??扇缃竦脑忌衷缫唁J減到了遠山的愛護區,林地滿是整齊劃一的橡膠林,林下草木不生,除草劑和農藥鏟除了大量原生生物。材料二近些年,云南省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野生動物愛護之間的沖突被頻繁提及,而亞洲象是其中沖突激化最為嚴峻的例子。下圖是我國亞洲象40年來分布范圍變更圖。(1)試從氣候角度分析西雙版納有大面積熱帶雨林分布的緣由。(3分)(2)用整體性原理簡述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養分物質的循環轉化過程。(3分)(3)讀圖描述亞洲象分布范圍變更的特點,并分析緣由。(4分)(4)試分析橡膠林面積持續擴大帶來的不利影響。(4分)答案(1)緯度低,溫度高,熱量足夠;位于云貴高原南側,北部有高原山脈阻擋,受冬季風影響??;有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帶來的足夠水汽,降水豐富。(2)濕熱的氣候有利于植被生長,植被供應大量的枯枝落葉,濕熱氣候條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強,產生大量腐殖質,腐殖質又為植物供應給分。(3)特點:分布范圍變??;分布地區發生割裂,被分割成了一座座孤島。緣由:大面積開墾原始森林,種植經濟作物(橡膠、茶樹);水庫與道路等基礎設施的建設。(4)自然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農藥、化肥運用增多,環境污染加劇;過度種植,土壤肥力降低;破壞動物棲息地,生物多樣性銳減。解析第(1)題,影響森林分布的緣由,從緯度、地形、冬季風和夏季風方面進行分析。第(2)題,整體性原理是地理環境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各要素間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氣候對植被、土壤產生很大的影響。濕熱的氣候有利于植被生長,植被供應大量的枯枝落葉,濕熱氣候條件下微生物分解作用強,產生大量腐殖質;腐殖質又為植物供應給分。第(3)題,從圖上亞洲象分布可知,其分布特點有:分布范圍變??;分布地區發生割裂,被分割成了一座座孤島。緣由主要從森林面積變更、人類活動的影響等方面分析。第(4)題,由題中信息“林下草木不生,除草劑和農藥鏟除了大量原生生物”可知,橡膠林面積的擴大,會導致自然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晦r藥、化肥運用增多,環境污染加劇;過度種植,土壤肥力降低;破壞動物棲息地,生物多樣性銳減。25.(2024·云南昆明一中全國大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面積4.5萬平方千米的可可西里自然愛護區位于青海和西藏兩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腹地為無人區。這里湖泊、沼澤密布,被稱為“千湖之地”,獨特的氣候條件和與此相適應的植被類型,為藏羚羊等青藏高原特有哺乳動物供應了完整的棲息地和遷徙通道,給高原野生動物創建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野生動物的“歡樂天堂”。在每年初夏,成千上萬的母藏羚羊從位于西面的羌塘,北面的阿爾金山和東面的三江源越冬地遷徙幾百千米來到可可西里的湖泊盆地產犢。2024年7月7日,世界遺產大會上,青??煽晌骼锝浭澜邕z產委員會一樣同意,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面積最大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玉樹州曲麻萊縣多秀村是可可西里一個只有320戶的藏族村落,由于地處可可西里生態緩沖區,向外搬遷還是不遷,成為專家關切的問題。(1)分析可可西里地區被稱為“千湖之地”的緣由。(4分)(2)為何可可西里湖泊盆地成為藏羚羊主要產犢地?(4分)(3)簡述可可西里申報世界遺產的意義。(3分)(4)你認為地處生態緩沖區的多秀村是否須要外遷?請說明理由。(3分)答案(1)冰川融水多;氣溫低,蒸發弱;地形相對封閉,不易外流;凍土廣布,地表水不易下滲。(2)湖泊、沼澤密布,水草豐富;盆地地勢低,氣溫高;保存著完整的不受干擾的遷徙路途;多為無人區,受人類干擾少。(3)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寶,可進一步深化對可可西里的愛護;可利用國際合作和支持,提高愛護水平和實力;可喚起更多人的關切和愛護參加;可提高知名度,有利于發展生態旅游。(4)不遷:藏族村落本就是可可西里的有機組成部分,保留可以保持愛護區的原貌;保留牧民樸實的生態環保理念,可在緩沖區做好生態環保展示工作;保持可可西里的文化特質,同愛護自然生態特質同樣重要;外遷成本高,牧民不習慣。外遷:可削減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利于自然愛護區的統一愛護和管理;有利于改善牧民的生活條件;人口少,搬遷費用小。解析第(1)題,湖泊、沼澤多主要考慮來水多(降水、其他水源的匯入),排水少(流出、蒸發、下滲)。該地位于青藏地區,水源主要來源于高山冰雪融水。該地地形封閉,地勢四周中學間低,不易排水;溫度低,蒸發量小;凍土廣布,水不易下滲,都使得該地積水成湖、成沼澤。第(2)題,該地湖泊沼澤多,水源足夠,草類茂密,為藏羚羊的遷徙繁衍供應食物;湖泊盆地地勢較低,熱量條件好;材料中提到該地腹地為無人區,很少受到人類干擾,有利于藏羚羊的繁殖。第(3)題,申報世界遺產主要的意義是提高知名度,加大對可可西里的愛護力度,引起更多人對它的關注和愛護。第(4)題,開放型試題,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外遷,主要從改善牧民生活,削減對生態的破壞等方面回答;不同意外遷,主要從牧民的生活習慣,民族特色等方面回答。[提智能—勇攀最高峰]26.(2024·廣東百校聯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塞罕壩意為“漂亮的高嶺”,區域海拔為15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