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重點題型預測:古代詩歌閱讀20題(全國甲卷區專用原卷版)_第1頁
高考語文重點題型預測:古代詩歌閱讀20題(全國甲卷區專用原卷版)_第2頁
高考語文重點題型預測:古代詩歌閱讀20題(全國甲卷區專用原卷版)_第3頁
高考語文重點題型預測:古代詩歌閱讀20題(全國甲卷區專用原卷版)_第4頁
高考語文重點題型預測:古代詩歌閱讀20題(全國甲卷區專用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5古代詩歌閱讀黃金20題(原卷版)

全國甲卷地區專用

一、古代詩歌閱讀

(2022春?貴州貴陽?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州橋①

王安石

州橋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覺遙。

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月話州橋。

州橋④

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注】①州橋:位于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本詩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舊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

頂。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遠處的鐘山。③哀湍:指山間發出凄切聲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橋:與王詩

所詠為同一座橋。此詩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詩人奉命出使金國經過當時被金占領的汴京時所作。

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詩用實寫的手法描寫了作者在州橋踏月,聆聽嗚咽泉聲的景象。

B.王詩表面上只是簡單地描寫州橋夜景和抒發自己的感受,略顯消極,實則抒發了作者深沉、含蓄的情

感。

C.范詩是作者過汴京時所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擷取了一個特寫鏡頭,表現了中原父老的哀怨與失望。

D.范詩語言樸素直白,但作者卻將強烈感情濃縮于“等”“詢”“真”等字中,使表達更加的真切而熾熱,撼人

心靈。

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思想感情的異同。

(2023秋?貴州銅仁?高三統考期末)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

辛棄疾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讀書

陸游

歸老寧無五畝田,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①蠅頭二萬言。

注釋①課:閱讀。

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辛詩首句感慨是非難分、得失難明,這與作者在現實中理想屢屢碰壁有關。

B.“摩腹”,摸揉著肚子,形象夸張地寫出了古人古書讓詩人無法忍受不能認同的情形。

C.陸詩首句是說,就算沒有五畝田園依然歸隱,透露詩人不追求名利的情操。

D.兩首詩語言都淺顯平易,描寫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但淺中有深意。

4.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獲取哪些讀書方面的啟示?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2023春?貴州?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邊思

李益①

腰垂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

莫笑關西將家子,只將詩思入涼州。

聽曉角

李益

邊霜昨夜墮關榆,吹角當城漢月孤。

無限塞鴻飛不度,秋風卷入小單于。

【注】①李益,字君虞,中唐邊塞詩的代表詩人,官至左散騎常侍、禮部尚書等職。李益擅長絕句,

尤工七絕。

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邊思》首句中的“腰垂錦帶”顯示出衣飾的華美、身份的尊貴;“佩吳鉤”表現出意態的勇武英俊。

B.《邊思》作為一首贈友人的自題小像詩,寫慷慨悲涼的詩歌,是李益這些“關西將家子”的本愿。

C.《聽曉角》中第三句寫邊塞遼闊、曠遠,無數塞鴻飛不到盡頭。這是寫邊塞之廣,化用了王之渙“春風

不度玉門關”之詩境。

D.《聽曉角》末句點題,與邊塞名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有異曲同工之妙。

6.兩首詩在表達征人“愁苦”之情上有什么不同?

(2023?廣西南寧.南寧二中校考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后

2

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員外劍南時。

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

暮年逋客恨,浮世謫仙悲。

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詞。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7.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白、杜甫二人為官未能居高位,都經歷了安史之亂,顛沛流離,飽受磨難。

B.“逋客”“謫仙”兩句詩分別對應杜甫、李白,再次強調兩位詩人的悲苦遭遇。

C.最后兩句譴責了統治者不憐惜、不尊重帶給人間好詩的李、杜二人的行為。

D.詩歌語言質樸,但句式整飭精美,除尾聯外,其他各聯對仗工整,音韻和諧。

8.“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在情感表達和結構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2023春?廣西?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感遇(其十一)

陳子昂

吾愛鬼谷子@,青溪②無垢氛。

囊括經世道,遺身在白云。

七雄方龍斗,天下久無君。

浮榮不足貴,遵養晦時文。

舒可彌宇宙,卷之不盈分。

豈徒山木壽,空與麋鹿群。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①鬼谷子,戰國時楚人,通曉縱橫探闔之術,智見卓絕。②青溪:山名,指鬼谷子隱居之處。

9.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陳詩中的“無垢氛'’表現出鬼谷子隱居山林的干凈清幽,主要表現了作者對歸隱的向往。

B.賈島善于“推敲”,本詩采取了以答包含問的方法,不著痕跡地將詩歌內容進行了精簡。

C.陳詩“舒”與“卷”二句運用對比的手法,表現了鬼谷子進可濟世、退可歸隱的自在。

D.陳詩“七雄”二句寫出鬼谷子處于爭斗不已的亂世,揭示了鬼谷子選擇隱居的時代原因。

10.兩首詩所抒發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

(2022秋?廣西?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組宋詩,完成下面各題。

偶題三首

宋朱熹

其一

門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終日面崔嵬。

只看云斷成飛雨,不道云從底處來。

其二

擘開蒼峽吼奔雷,萬斛飛泉涌出來。

斷梗枯槎②無泊處,一川寒碧自縈回。

其三

步隨流水覓溪源,行到源頭卻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元③隨處弄潺溪。

[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絹束發,稱福巾。②槎:同“茬”,指農作物收割后留下來的根莖。③筑:

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這里指竹杖。

11.下列對這組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組詩圍繞“水”這一話題,先寫行云成雨,再寫水出山成川,最后寫探索水的源頭。

B.第一首詩寫青山崔嵬,堆紫疊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卻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詩把泉水奔騰的生命姿態和斷梗枯槎無處存身的黯然的生命姿態進行對比。

D.第三首詩與陶淵明《桃花源記》開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現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

12.這組詩蘊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請列出其中兩條人生哲理并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2022秋.四川成都?高三統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

焚書坑

(唐)章碣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七律?讀《封建論》②呈郭老

4

毛澤東

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秋糠咒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④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⑤。

【注釋】①祖龍:秦政,皆指秦始皇帝。②《封建論》:是柳宗元的一篇政論文,重點論述周朝“封建制”

的弊端。③枇糠:空的或不飽滿的枇谷、稻米的糠殼。④十批:《十批判書》,郭沫若研究先秦諸子的思想

學說而發表的一系列論文,提倡“民本位”,反對“極權主義”的“君本位”。⑤子厚:柳宗元,字子厚;文王,

周文王,西周奠基者,首推中國封邦建國的“封建制”。

1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題材上兩詩互不相同。章詩屬緣于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詠史懷古詩,毛詩屬緣于讀《封建論》以回

應郭沫若的政論詩。

B.在表達方式上兩詩略有差異。兩詩都以議論為主,表達對秦朝政治的看法,毛詩全詩議論,而章詩則

將議論與對史事的描述巧妙融合。

C.在主題思想上,兩詩看法對立。章詩極力批評秦王的政令,而毛詩從當代政治家的高度,否定了儒家

的政治觀,十分推崇秦王的功績,完全贊同秦王所采取的措施。

D.在藝術表達上,章詩略帶夸張,“煙銷”“未冷”等詞突出秦王的焚書坑儒動搖了其統治根基,直接導致

人民迅速反抗;毛詩用語樸素曉暢,通篇直接表達觀點。

14.對于“仁政”與“法治”,兩詩的看法有何不同?試結合詩句進行分析。

(2022秋?四川綿陽?高三四川省綿陽南山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病起書懷?

陸游

病骨支離紗帽寬,孤臣萬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天地神靈扶廟社,京華父老望和鑾②。

出師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燈更細看。

書憤?

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注]①本詩于淳熙三年(1176)四月作于成都。詩人在被免去參議官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

病就是二十多天,病愈后寫了此詩。②和鑾:同“和鸞”。古代車上的鈴鐺。掛在車前橫木上稱“和”,掛在

輛首或車架上稱“鑾”。③本詩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陸游居家鄉山陰時所作,陸游時年六十有一。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均作于陸游閑居之時,前者從衰病起筆,后者緊扣住一“憤”字,抒發自身感懷。

B.前詩中“位卑”一句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相近,表現了詩人心系國家的情懷。

C.后詩選取“樓船”、“鐵馬”“衰鬢”等典型意象,將輝煌的過往與無奈之現實做對比。

D.后詩中“塞上”句用“長城”的典故自比,該句意在表明作者想為國立功的昂揚之志。

16.兩首詩尾聯均談到了諸葛亮,試分析兩詩尾聯所表達的情感的異同。

(2022?四川成都?石室中學校考一模)閱讀下面兩首宋詩,完成小題。

讀書

陸游

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①,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②蠅頭二萬言。

讀書

辛棄疾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課:閱讀。

17.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詩和辛詩題目相同,都把文人讀書這件平常之事作為寫作的主要內容。

B.陸詩重言志,辛詩重抒情,但陸詩和辛詩均以主觀感受引出讀書的情景。

C.陸詩透露出詩人可能年歲已老,辛詩暗示出詩人在現實中可能屢屢碰壁。

D.陸詩中的“猶課”和辛詩中的“細較量”均可看出詩人堅持苦讀的情狀。

18.這兩首詩中,詩人筆下的讀書情景不同、緣由各異,請結合詩句簡要概述。

(2023春?四川成都?高三成都外國語學校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讀書

陸游

歸老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

6

讀書

辛棄疾

是非得失兩茫茫,閑把遺書細較量。

掩卷古人堪笑處,起來摩腹步長廊。

【注】①課:閱讀。

1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陸詩思路清晰,前兩句概括寫讀書的目的,后兩句描寫了燈下讀書的情景。

B.辛詩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難明,這與作者在現實中理想屢屢碰壁有關。

C.辛詩三、四句寫即使讀到書中古人寫的有趣的情節,詩人也只能捶胸頓足。

D.兩首詩語言都淺顯平易,描寫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細節,但淺中有深意。

20.從這兩首詩中可以獲取哪些讀書方面的啟示?請結合詩歌內容簡要分析。

【(2023秋?四川成都?高三成都外國語學校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列小題。

歸園田居(其一)

陶淵明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春日即事(其二)

耿津

【注】

數畝東皋宅,青春獨屏居。

家貧僮仆慢,官罷友朋疏。

強飲沽來酒,羞看讀破書。

閑花更滿地,惆悵復何如?

【注】耿漳(wei)于唐寶應二年(763)舉進士,不久任周至(今陜西周至)尉,四年任滿后,罷居在家。

此詩大約就寫于其罷居在家時。

21.下列對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歸園田居(其一)》前八句寫詩人因鄙棄仕途而歸田。后十二句寫恬靜、美好的田園生活以及詩人的

愉快心情。

B.《歸園田居(其一)》一詩中既無華麗的詞藻,也無深奧的典故,而是用當時習用的語言,如“方宅”“草

屋”“狗吠”“雞鳴”等,語言樸素自然,真切地表現了田園風光。

C.《春日即事(其二)》頸聯寫詩人幸而尚可暢飲沽來的美酒,家里的藏書也很豐富,不必翻來覆去讀破

書。

D.以隱居為題材的詩歌往往著重表現生活的閑適與恬靜,但《春日即事(其二)》這首詩可謂大異其趣。

22.同樣是歸隱田園,《春日即事(其二)》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所表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為什么?試作簡要比較分析。

(2023?四川攀枝花?統考二模)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夜坐?

【宋】文天祥

淡煙楓葉路,細雨蓼花時。

宿雁半江畫,寒蛋②四壁詩。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氣

終有劍心在,聞雞坐欲馳。

【注釋】①此詩寫于起兵勤王之前,詩人被迫罷官,退歸文山。②蛋: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

山川、河流彎彎曲曲,連綿不絕,這里是遙遙無期的意思。

夜坐有感

【南宋】何夢桂①

銀漢無聲玉漏沉,樓高風露入衣襟。

洞龍睡熟云歸岫②,枝鵲啼干月滿林。

甕里故書前世夢,匣中孤劍少年心。

征鴻目斷闌干角,吹進參差③到夜深。

【注釋】①宋亡以后,何夢桂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離開家鄉,隱居湖南小西源。此詩乃此時所

作。②龍、云:指君臣風云際會。③參差:即排簫,古樂器名。

8

2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詩首聯以工筆的筆法描繪了一幅淡煙籠罩楓葉,細雨飄打蓼花的肅殺凄涼的夜坐圖,既見巧思,又

得自然之妙。

B.何詩首聯暗點“夜坐”,“無聲”寫夜之靜謐,“沉”寫漏聲沉重,“人”點明風露滲人衣襟,更進一步寫夜深

久坐。

C.文詩后兩聯由沉郁悲涼轉為激昂豪邁。自己雖有身處逆境的喟嘆與痛苦,卻不改報效朝廷,建功立業

的雄心壯志。

D.何詩尾聯敘寫了詩人高樓獨坐、望斷征鴻、深夜吹簫等行為,含蓄地表達對故國故主的思念,情感顯

得低沉婉轉。

24.兩首詩的頷聯在寫景上歷來為人稱道,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其異同。

(2023?四川成都?成都市第二十中學校校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落梅

盧鉞

自負孤高伴歲寒,玉堂茄①舍一般看。

頑風摧剝君知否,鐵笛②一聲人倚欄。

和商洛章子厚長官早梅

邵雍

群芳萬品遞相催,若說高標獨有梅。

會得東君無別意,為憐清淡使先開。

【注】①玉堂:玉飾的殿堂。的:同“茅”。②鐵笛:鐵制的笛管。相傳隱者、高士善吹此笛,笛音響亮。

2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盧詩一、二句認為梅花太自負了,總是裝作孤高的樣子,其實無論身居殿堂還是身處茅舍,人們都只

將其當作一般的花對待。

B.邵詩一、二句中,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群芳競相開放,爭奇斗艷,梅花卻獨自呈現出清高脫俗的風

范,不與百花爭春。

C.盧詩與邵詩都運用了托物言志的藝術手法,通過刻畫不同時期梅花的特點,含蓄蘊藉地寄托了詩人豐

富的情思。

D.除了正面描寫梅花,盧詩與邵詩還從側面對其進行刻畫,盧詩通過側面寫風來突出梅,邵詩則通過側

面寫花來突出梅。

26.這兩首詠梅詩,表達的思想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2023?四川涼山?統考一模)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中

宋代蘇軾

其二

萬人鼓噪懾吳儂②,猶似浮江老阿童?。

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其三

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叫江水向西流④。

【注】①作者當時任杭州通判。②吳儂,吳語稱“我”為“儂”,此處吳儂即指吳人。③阿童:晉王浚小名阿

童,平蜀以后,他造戰船、練水軍,順流東下,一舉消滅了東吳。④江水西流:指海水上潮,江水勢不能

敵,所以出現逆流情況,隨潮西流。

27.下列對這兩首宋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人鼓噪懾吳儂"用比喻手法描繪潮來的威勢,寫所見:怒潮掀天揭地呼嘯而來,潮頭奔涌,聲響洪

大,有如萬人鼓噪,使吳儂為之震懾。

B.其二的一二句從海潮的氣勢著筆,是實景虛寫,借以開拓人們的想象力。三四句是實景實寫。前兩句

寫潮勢之大,后兩句寫潮頭之高。

C.“欲識”句故作設問,以引出“越山”句的回答。潮頭很高,越山竟好似浮在浪花中間了。白浪滔天,怒

潮如箭,如同圖畫一樣展現在人的眼前。

D.這兩首詩波瀾壯闊,氣象萬千,有意到筆隨之妙。在運筆方面,淋漓恣肆,不落常軌,體現出蘇軾詩

在風格上英爽豪邁的特色。

28.其三抒寫詩人看潮后興起的哪些感慨?

(2023春?四川成都?高三棠湖中學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10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京苞,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29.下列對詩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前四句突出寫“愁”字,時光流逝,去日苦多,詩人惟恐功業不立。

B.“但為君故”的“君”字,可以是一個具體的人,也可以代指天下賢才。

C.“明明如月”以下四句,是承接前文的求賢主題,極寫人生苦短的憂愁。

D.詩人以烏鵲繞樹、“何枝可依”等句啟發人才,要善于擇枝,投效明主。

30.前人評論《短歌行》,認為從詩中可以讀出曹操的“仁義忠厚”,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請結合本詩,寫

出你的看法并簡述理由。

(2023春?四川成都?高三校聯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的兩首宋詩,完成下面小題。

登岳陽樓二首(其一)?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

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

陳與義

岳陽壯觀天下傳,樓陰背日提綿綿。

草木相連南服②內,江湖異態欄干前。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

欲題文字吊古昔,風壯浪涌心茫然。

【注】①公元1122年,陳與義升任符寶郎,但不久就被貶為陳留酒監。公元1127年4月,金兵攻破

開封,北宋滅亡,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陳與義自陳留南遷避難,流落洞庭,其間多次登岳陽樓,先后寫

下《登岳陽樓二首》與《再登岳陽樓感慨賦詩》。②南服:南方較偏遠地區。

31.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兩首詩歌首聯都照應題目,直接寫岳陽樓,但切入點不同,前者以岳陽樓的位置切入,后者強調其影

響力。

B.兩首詩歌頷聯都緊承首聯,描寫詩人登樓的所見所想。但前者借助“吳蜀”一詞使詩歌更具歷史厚重感。

C.兩首詩都融登樓、觀景、抒情為一體,在意境營造和情感抒發上特點鮮明,與杜甫“沉郁頓挫”的風格

相似。

D.兩首詩歌的創作背景基本相同。但從頸聯看,前者不遠萬里來游覽與后者雙鬢斑白相較,多了輕松閑

適之情。

32.兩首詩歌尾聯所表達的情感有何異同?請簡要分析。

(2023?廣西?柳州高級中學校聯考模擬預測)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角抵①詩

【唐】楊萬里

廣場妙戲斗程才,才得天顏一笑開。

角抵罷時還擺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蹴鞠②

【明】錢福

蹴鞠當場二月天,仙風吹下兩嬋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塵撲娥眉柳帶煙。

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斜曳露金蓮。

幾回蹴罷嬌無力,恨殺長安美少年。

【注]】①角抵,最初是一種作戰技能,后演變為民間競技,類似于現在的摔跤或相撲。②蹴鞠,“蹴”

就是用腳踢,“鞠”是皮制的球,“蹴鞠”即用腳踢球。

33.下列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角抵詩》描繪了廣場上進行的一場角抵比賽,從皇上都來觀看可以看出,這次比賽非常受到重視。

B.楊萬里創造了語言淺近、清新自然、富有趣味的“誠齋體”,這首《角抵詩》就非常符合他的這種風格。

C.《蹴鞠》詩描繪的是一場蹴鞠游戲,兩個女子的水平極高,使長安城的男子們感覺顏面掃地,心生嫉恨。

D.《蹴鞠》詩的頷聯、頸聯都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極言女子的美貌,并特寫女子的雙腳以突出蹴鞠運動。

34.兩首詩歌都描寫了當時流行的運動,請結合詩句比較兩首詩描寫角度的異同。

(2022春?貴州貴陽?高三貴陽一中校考階段練習)閱讀下面這兩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酬劉和州戲贈①

白居易

池邊新種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12

莫怕長洲桃李妒,今年好為使君開。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②

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鴕。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①本詩寫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詩人任蘇州刺史之時,是贈與劉禹錫之作。②唐敬宗寶歷二

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

35.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酬劉和州戲贈》詩首句“池邊新種七株梅”,點明栽種梅花的地點和棵數;第二句"欲到花時點檢來”,

寫詩人打算觀察梅花生長的情況,“點檢”還包含著觀賞梅花風姿的意味。

B.品讀《酬劉和州戲贈》的詩意,不禁讓讀者想到了《離騷》中“余既滋蘭之九蜿兮,又樹蕙之百畝”的

詩句,二者都以種植香花香草等美好的花草植物來表達自己高潔的追求。

C.《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中詩人表明自己與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