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燃燒及其控制
測試卷
(考試時間:6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lC12N14016Na23Cl35.5
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
題目要求的。
1.(2024?山東濟南?中考真題)2024年5月15日“全國低碳日”的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美麗中國”。下列
選項中,不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日常生活中,盡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節約用電,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
C.盡量選擇步行、騎行或公交等方式出行
D.減少使用塑料袋和過度包裝物
【答案】A
【解析】A、多使用一次性餐具,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不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故A符合題意;
B、節約用電,及時關閉不使用的電器,從而減少燃煤的使用,間接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綠色低碳
生活方式,故B不符合題意;
C、盡量選擇步行、騎行或公交等方式出行,能有效的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故C
不符合題意;
D、減少使用塑料袋和過度包裝物,可以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從而減少“白色污染”,符合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o
2.從燃燒的角度看反應4P+5O202P2O5的發生,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P屬于可燃物
B.。2體現了氧化性
C.點燃條件表明該反應吸熱
D.點燃條件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
【答案】C
【解析】A、該反應為磷燃燒的反應,說明磷為可燃物,該選項分析合理;
B、該反應為磷和氧氣的反應,體現了氧氣的氧化性,該選項分析合理;
C、該反應的條件為點燃,但不能說明反應吸熱,該選項分析不合理;
D、點燃條件的目的為使可燃物溫度達到著火點,該選項分析合理。
故選C。
3.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草紙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簡帽,對著火星輕
輕一吹,草紙就燃燒起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火焰
A.草紙是可燃物
B.裝在竹筒內的草紙發生緩慢氧化反應
C.竹簡要蓋上帽是為了減少與氧氣接觸
D.打開竹簡帽,吹一吹,降低了草紙的著火點,從而燃燒起來
【答案】D
【解析】A、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草紙就燃燒起來,說明草紙具有可燃性,是可
燃物,故A說法正確;
B、裝在竹筒內的可燃物本身在與少量氧氣進行緩慢燃燒,發生的是氧化反應,屬于緩慢氧化,故B說法正
確;
C、竹筒蓋上蓋子后減少了內部的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使可燃物不能劇烈燃燒,故C說法正確;
D、打開蓋子,吹一吹,提供了足夠的氧氣,使可燃物劇烈燃燒,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能改變,
故D說法不正確;
故選:D?
4.汽車化油器將汽油燃前霧化,目的是()
A.減少燃燒時氧氣的消耗量B.增大汽油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C.降低汽油著火點D.減輕汽油的重量
【答案】B
【解析】促進燃燒的方法有增大接觸面積和增加氧氣濃度。為使汽油充分燃燒,并減少產生有害物質,燃
前化油器將汽油霧化,可增大霧狀汽油在內燃機氣缸中與氧氣的接觸面積,從而促進充分燃燒,故選B。
5.(2024湖南)花鼓戲《補鍋》中唱到“于拉風箱呼呼響,火爐燒得紅旺旺”。下列說法最合理的是
風箱
A.風箱拉動過程中增加了可燃物
B.手拉風箱為煤的燃燒提供了充足氧氣
C.火爐燒得旺是因為降低了煤的著火點
D.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答案】B
【解析】風箱拉動過程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而氧氣并不是可燃物,故A選項說法不正確;風箱拉動過程
中提供了充足的氧氣,有利于煤充分燃燒,故B選項說法正確;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會改變,
故C選項說法不正確;氧氣能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D選項說法不正確。
6.(2024?廣西)野外燒烤結束后,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撤走剩余木炭B.用水澆滅火堆
C.對火堆置之不理D.用沙土蓋滅火堆
【答案】C
【解析】野外燒烤結束后,為避免引發火災,應對火堆進行滅火處理;
A、撤走剩余木炭,移除可燃物達到滅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
B、用水澆滅火堆,降低可燃物溫度到著火點以下達到滅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
C、對火堆置之不理,可能會引發火災,做法不合理,符合題意;
D、用沙土蓋滅火堆,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目的,做法合理,不符合題意。
故選:C=
7.高鐵已成為我國張靚麗的名片,高鐵車廂內禁止吸煙的標志是()
AB。與D(g)
【答案】C
【解析】A、該圖標是禁止燃放鞭炮標志,故A不符合題意;
B、該圖標是禁止放易燃物標志,故B不符合題意;
C、該圖標是禁止吸煙的標志,故C符合題意;
D、該圖標是禁止煙火標志,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8.(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題)下列關于燃燒與滅火的說法錯誤的是()
A.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
B.森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
C.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可調小灶具進風口
D.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濕抹布撲滅
【答案】C
【解析】油鍋著火后立即用鍋蓋蓋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A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森
林失火時,可將大火蔓延路線前一片樹木砍掉,形成隔離帶,利用使可燃物與其他物品隔離的原理達到滅
火目的,B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做飯時,燃氣灶火焰出現黃色,鍋底出現黑色,這是氧氣不足造成的,
需要調大灶具進風口,C說法錯誤,符合題意;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若灑出的酒精燃燒起來,應立刻用
濕抹布撲滅,利用隔絕氧氣的原理達到滅火目的,D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9.用如圖裝置進行實驗。通入。2前,白磷均不燃燒;通入。2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白磷燃燒。下列
說法不正確的是
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2;紅磷的著火點為24(TC。
A.該實驗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2接觸
B.該實驗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
C.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能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2接觸
D.若將換為N?,甲、乙中白磷均不能燃燒
【答案】C
【解析】A、乙中通入氧氣前,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但沒有與氧氣接觸,白磷不燃燒,通入氧氣后,乙中
白磷溫度達到著火點,且與氧氣接觸,白磷燃燒,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故說法正確;
B、通入氧氣后,甲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但溫度沒有達到著火點,白磷不燃燒,而乙中白磷與氧氣接觸,且
溫度達到著火點,白磷燃燒,可驗證可燃物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說法正確;
C、若將乙中的白磷換成紅磷,通入氧氣后,甲中白磷不燃燒,乙中的紅磷也不燃燒,無法驗證可燃物燃燒
需要與氧氣接觸,故說法錯誤;
D、氮氣既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若將。2換為N2,甲、乙中白磷均不能燃燒,故說法正確。
故選C。
10.(2024?山東棗莊?中考真題)生活處處即化學,對下列生活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A.煤爐火越扇越旺一增大可燃物濃度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一增大與氧氣的接觸面積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一降低油的著火點
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一隔絕空氣
【答案】B
【解析】A、煤爐火越扇越旺,是因為增大了氧氣的濃度,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煤粉比煤塊燃燒更旺,是因為增大了可燃物與氧氣的接觸面積,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油鍋著火放入青菜后熄滅,是因為降低了溫度至油的著火點以下,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移除爐灶內木柴后灶火熄滅,是因為移除了可燃物,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我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科學的基礎上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幻想點燃木星與地
球表面的氣體,從而將地球推離木星。現實中,關于燃燒與滅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所有爆炸一定是由燃燒引起
B.加油站、面粉廠都應嚴禁煙火
C.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這是降低了油的著火點
D.救火時,要迅速打開所有門窗
【答案】B
【解析】A、爆炸不一定是由燃燒引起,例如氣球爆炸,A錯誤,不符合題意;
B、加油站、面粉廠等地的空間內彌漫著可燃性氣體或粉塵,因此加油站、面粉廠等地都應嚴禁煙火,以防
發生爆炸,B正確,符合題意;
C、油鍋著火,用鍋蓋蓋滅,是利用隔絕氧氣,達到滅火的目的,而著火點是物質的固有屬性,一般不能改
變,C錯誤,不符合題意;
D、救火時,不能迅速打開所有門窗,否則會引入空氣,火會燃得更旺,D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2.對于生活中的化學認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圖1圖2圖3圖4
A.圖1中煤塊制成蜂窩煤,目的是增大燃燒時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
B.圖2中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持續燃燒,因為未燃著火柴梗的溫度更易達到著火點
C.圖3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隔絕了氧氣
D.圖4中室內圍爐煮茶,燃燒木炭時需保持良好通風,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C
【解析】A、煤塊制成蜂窩煤再燃燒,目的是增大煤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說法正確,不符合
題意;
B、火柴頭斜向下時更容易持續燃燒,是因為燃燒放出的熱量能使火柴梗的溫度更易達到著火點,說法正確,
不符合題意;
C、圖1中蠟燭火焰很快熄滅,是因為金屬絲良好的導熱性,使熱量快速散失,溫度降低至蠟燭著火點以下,
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
D、木炭不充分燃燒會生成有毒的一氧化碳,所以在室內圍爐煮茶,燃燒木炭時需保持良好通風,目的是防
止一氧化碳中毒,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C。
13.對金屬進行切割和焊接時用到的焊槍組成如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為使燃料燃燒充分,放熱高,應將燃氣瓶閥門調大,氧氣瓶的閥門調小
B.乙煥被壓縮后灌進燃氣瓶,其分子體積變小
C.氧氣瓶中的氧氣為焊槍提供了燃料
D.燃氣瓶中為乙快(化學式為C2H2),乙煥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92.3%
【答案】D
【解析】A、為使燃料燃燒充分,放熱高,應將燃氣瓶閥門調小,氧氣瓶的閥門調大,A錯誤;
B、乙煥被壓縮后灌進燃氣瓶,體積減小,微觀實質是分子間隔減小,而分子體積不變,B錯誤;
C、氧氣有助燃性,但沒有可燃性,不能用作燃料,C錯誤;
17x?
D、乙快(化學式為C2H2)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cc,.X100%292.3%,D正確。
12x2+1x2
故選:D。
14.(2024重慶A卷)杭州亞運會火炬使用“零碳甲醇(CH3OH)我國科研人員研制出一種新型催化劑,
能將CO2轉化成甲醇,其轉化過程如下圖所示(M為單質、部分產物省略)。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I
A.M的化學式為H2
B.該成果可為碳中和提供科學方案
C.I中反應不是化合反應
D.該轉化中CO2和M的分子數目比為1:2
【答案】D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生成物甲醇中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反應物二
氧化碳中含有碳、氧兩種元素,而反應物M為單質,M中一定含有氫元素,則M為氫氣,化學式為H2,
故A說法正確;該成果可有效利用二氧化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為碳中和提供科學方案,故B說法
正確;I中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一氧化碳,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
變,則一定還有含有氫元素的生成物,故該反應的生成物不只一種,不符合“多變一”的特點,不屬于化合反
應,故C說法正確;根據流程,二氧化碳和氫氣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生成甲醇,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
后原子種類和數目不變,則還會生成水,化學方程式為:CO2+3H2里絲CH3OH+H2O,故該轉化中CO2
和M的分子數目比為1:3,故D說法錯誤。
15.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蠟燭在敞口容器和密閉容器中的燃燒情況,并用帶有報警裝置的檢
測儀來測量容器中CO、O2的變化情況,測得的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表1敞口容器中CO、O2的變化情況
30s60s
0220.4%20.3%
co13ppm13ppm
表2密閉容器中CO、O2的變化情況
29s45s56s(熄滅)
19.3%(開始報警)17.7%16%
02
co18ppm35ppm(開始報警)63ppm
敝口密閉
檢測儀檢測儀
A.蠟燭的燃燒過程包含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B.當氧氣濃度降低時,含碳燃料燃燒時會產生大量CO
C.燃燒30s時,蠟燭在敞口容器中消耗的氧氣的量比在密閉容器中的少
D.生活中,為減少CO的排放,在燃燒含碳燃料時要注意通風
【答案】C
【解析】A、蠟燭燃燒過程中還伴隨著蠟燭的受熱熔化,所以蠟燭的燃燒過程包含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故
選項說法正確;
B、當氧氣濃度降低時,含碳燃料燃燒不充分,會產生大量CO,故選項說法正確;
C、敞口容器中一氧化碳濃度不變,說明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密閉容器中一氧化碳濃度增加,說明碳
不完全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則蠟燭在敞口容器中消耗的氧氣的量比在密閉容器中的多,故選項說法錯誤;
D、CO氣體有毒,生活中,為減少CO的排放,在燃燒含碳燃料時要注意通風,確保可燃物的充分燃燒,
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o
二、填空與簡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每空2分,共42分。
16.(6分)小明在探究燃燒條件時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圖甲實驗中蠟燭熄滅,圖乙實驗中蠟燭不熄滅,得出燃燒需要—;
(2)圖丙實驗中高蠟燭先熄滅,矮蠟燭后熄滅,原因是一;
(3)由此得到的啟示是在火災逃生時應該—(選填“直立”或“彎腰”)逃離。
【答案】(1)與氧氣接觸
(2)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CO2受熱膨脹,密度減小,聚集在燒杯上方,使高蠟燭先隔絕。2(合理即
可)
(3)彎腰
【解析】(1)蠟燭燃燒消耗氧氣,圖甲實驗在密閉環境中進行,燃燒一段時間后,氧氣耗盡,故蠟燭熄滅,
圖乙實驗中,蠟燭與氧氣接觸,不熄滅,說明燃燒需要與氧氣接觸;
(2)圖丙實驗中高蠟燭先熄滅,矮蠟燭后熄滅,原因是蠟燭燃燒放熱,使生成的CO?受熱膨脹,密度減小,
聚集在燒杯上方,使高蠟燭先隔絕。2;
(3)由以上實驗可知,二氧化碳受熱后密度變小,故在火災逃生時應該彎腰逃離,因為高處二氧化碳含量
較高。
17.(8分)化學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書、檔案著火選擇的滅火器是0(選填“泡沫”“二氧化碳”或“干粉”)滅火器。
(2)下列圖標中屬于消防安全標志的是(填字母)。
a.面粉加工廠的車間遇明火b.食物的腐爛
c.把紅熱的木炭伸入氧氣瓶中d.農村堆積的麥稈引起的“天火”
【答案】(1)二氧化碳
(2)C
(3)ad
【解析】(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二氧化碳不燃燒且不支持燃燒,圖書、檔案著火,用二氧化碳滅火
器撲滅,不會因留下痕跡而損壞圖書;
(2)①為禁止吸煙標志,②為國家節水標志,③為禁止放易燃物標志,④為可回收物標志,⑤為禁止煙
火標志,屬于消防安全標志的是①③⑤,故選C;
(3)a、面粉加工廠車間的空氣中彌漫著可燃性的面粉小顆粒,與空氣充分混合,遇到明火有發生爆炸的
危險;
b、食物的腐爛,是物質與氧氣發生的緩慢、不易察覺的氧化反應,屬于緩慢氧化;
c、氧氣具有助燃性,木炭具有可燃性,把紅熱的木炭伸入氧氣瓶中,木炭會燃燒;
d、農村堆積的麥稈引起的“天火”,是因緩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燃;
故下列四種變化的結果中,可能發生爆炸的a;可能引起自燃的是d。
18.(6分)(2024湖北)閱讀科普短文。
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醇(CH3OH)為代表的液態
燃料和有機化學品。它可以取代傳統化石能源,實現二氧化碳的循環利用。液態陽光概念示意圖如下。
2020年,我國“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投產運行。該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
氧化碳加氫制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標志著我國利用可再生能源制備液體燃料邁出了工業化的第一步。
甲醇作為液態陽光首要目標產物,能生產乙酸、烯燃等化學品,能用作內燃機燃料,也能用于燃料電池產
生電能,還能通過重整反應釋放出氫氣。
(1)“液態陽光生產”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寫一種)。
(2)“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和C02o
(3)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寫一條)。
【答案】(1)太陽能(或風能或其他某種可再生能源)
(2)水田2。
(3)便于儲(貯)存和運輸或便于儲(貯)存,或便于運輸,或安全性高
【解析】(1)根據短文內容,“液態陽光”是指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以甲
醇為代表的液態燃料和有機化學品。“液態陽光生產”利用的可再生能源是太陽能(或風能或其他某種可再生
能源);
(2)由短文可知,“千噸級液態陽光甲醇合成示范項目”由太陽能光伏發電、電解水制氫、二氧化碳加氫制
甲醇三個基本單元構成。所以,該項目使用的初始原料是水(%0)和CO2;
(3)氫氣貯存和運輸較困難,相比氫氣,液體燃料甲醇的優點有便于儲(貯)存和運輸或便于儲(貯)存,
或便于運輸,或安全性高。
19.(8分)回答下列問題:
(1)三大礦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已有大量家庭使用的燃料由罐裝液化石油氣改為
管道天然氣。
①城鎮家庭經常用罐裝液化石油氣做燃料,烹調食物時觀察到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銅底出現黑色,需
要將灶具的進風口—(填“調大”、“調小)。
②若某家庭選用管道天然氣作燃料,報警器應該安做在—(填“甲”或"乙”)圖位置。
③試寫出丁烷(C4H10)充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天然氣
點燃
(2)調大甲2C4H10+13O28CO2+10H2O
【解析】(1)三大礦物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
(2)①火焰呈現黃色,銅底出現黑色說明可燃性氣體燃燒不充分,應增加氧氣量,則應將進風口調大。
②天然氣主要成分甲烷,密度比空氣小,所以報警器應該安做在燃氣灶上方,如圖甲。
點燃
③丁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學方程式為2CR1。+13。278CQ+10凡。。
20.(14分)我國提出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為與擔
當。為達成這一目標,一方面要減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盡量捕集、利用和封存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碳減排”。從能源結構看減排。我國近20年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對比如圖1。
①根據圖1,2000-2020年能源消費結構中逐漸升高的是。利用天然氣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
優點是可以減少的排放。
②下列燃料在02中燃燒時,不會產生CO2的是(填序號)。
A.天然氣B.氫氣C.腫(N2HQ
⑵“碳捕獲”。利用化學方法吸收CO2是實現“碳捕獲”的方法之一。海水吸收CO2的產物是o
若用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捕獲”C0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碳利用”。我國科學家使用納米纖維作催化劑實現了CO2的轉化。反應原理如下圖所示:
co氫原子
8十鯉紅駕守o+A?氧原子
甲乙丙丁⑤碳原子
①反應前后未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有(填一種即可)。
②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o
【答案】(1)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二氧化硫/SC>2BC
(2)碳酸/H2c。3CO2+Ca(OH)2=CaCO3J+凡0
納米纖維
(3)氫原子、氧原子、碳原子CO2+3H2^^=CH3OH+H2O
【解析】(1)①由圖可知,2000-2020年能源消費結構中逐漸升高的是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
含硫煤中含硫元素,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故利用天然氣代替含硫煤做家庭燃料的優點是可以減少二氧化硫
的排放;
做飯時,若燃氣灶的火焰呈現黃色或橙色,說明氧氣不足,碳不完全燃燒,則需將灶具進風口調大,提供
充足的氧氣;
②A、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題意;
B、氫氣燃燒生成水,不會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題意;
C、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腫中不含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題意。
故選BC;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是因為二氧化碳和水反應生成碳酸,產物是碳酸;
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3)①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不變,故未發生改變的微觀粒子有:氫原子、
碳原子、氧原子;
②由圖可知,該反應為二氧化碳和氫氣在納米纖維的催化下轉化為甲醇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納米纖維
CO2+3H2CH3OH+H2O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空2分,共22分。
21.(12分)某化學小組對物質燃燒需要哪些條件產生了興趣,于是進行了以下相關探究活動。
【探究實驗】同學們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解釋與結論】
(1)實驗一: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
之一是O
(2)實驗二:觀察到乒乓球碎片燃燒的同時濾紙碎片并沒有燃燒,由此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3)實驗三:將燃著的蠟燭放在如圖所示的密閉容器中,同時用氧氣傳感器測出密閉容器中氧氣含量的變
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填字母)。
A.蠟燭燃燒需要氧氣。
B.蠟燭燃燒前,密閉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
C.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
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的二氧化碳體積分數為84%
(4)【歸納與反思】通過以上探究實驗,同學們得出了物質燃燒的條件。根據燃燒的條件,同學們聯想到
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且____的性質。
(5)【討論與交流】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不可用嘴去吹。熄滅酒精燈體現的滅火原理是0
【答案】(1)燃燒需要可燃物
(2)溫度需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D
(4)密度比空氣大
(5)燈帽蓋滅隔絕氧氣(或空氣)
【解析】(1)實驗一中加熱片刻觀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燒,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燒,由此得出物質燃
燒的條件之一是燃燒需要可燃物。
(2)實驗二中觀察到乒乓球碎片燃燒的同時濾紙碎片并沒有燃燒,由此得出物質燃燒的條件之一是溫度需
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
(3)A、氧氣具有助燃性,蠟燭燃燒需要氧氣,故A選項說法正確;B、由圖像可知,蠟燭燃燒前,密閉
容器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21%,故B選項說法正確;C、當氧氣的濃度小于一定程度時,就不能支持可燃物
的燃燒,所以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還有氧氣,故C選項說法正確;D、蠟燭熄滅后,密閉容器中的二氧
化碳體積分數小于84%,因為剩余氣體除了氧氣外,還有二氧化碳、稀有氣體等物質,故D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4)二氧化碳可以用來滅火,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一般也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的性質。
(5)用完酒精燈后,必須用燈帽蓋滅,不可用嘴去吹。熄滅酒精燈體現的滅火原理是隔絕氧氣(或空氣)。
22.(10分)小家用燃料的變遷反映了社會的發展,某小組同學根據所學知識對燃燒過程、燃燒條件、家用
燃料的變遷展開系列探究。
廠、氧氣
觀察到淡
空氣觀察到明亮的
藍色火焰
硫粉藍紫色火焰2—硫粉
這目水
水
【任務一】認識燃燒
(1)同學們在做硫粉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實驗時要小心的將正在燃燒的硫遠離玻璃瓶壁,其原因是:
(2)同學們發現硫在空氣和氧氣中的現象不同,其原因是;
【任務二】分析燃燒過程
利用圖1所示裝置進行紅磷燃燒過程的分析。實驗測得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壓強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如圖2、3所示。
(3)結合圖2數據,紅磷熄滅后瓶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約10%,談談你對燃燒條件的新認識是,
(4)從化學、物理兩個視角綜合分析,圖3中CD段壓強發生變化的原因::
【任務三】分析燃燒的影響因素
【查閱資料】等質量的氣體在壓強保持不變的情況下,溫度越高,密度越小。
小寧按圖所示,分別用兩只大小不同的燒杯罩住兩只位置高低不同的正在燃燒的蠟燭,發現:裝置a中低
的蠟燭先熄滅;裝置b中高的蠟燭先熄滅。
(5)請根據實驗裝置特點、燃燒的條件,結合所給資料選擇一個實驗裝置解釋上述現象。
【答案】(1)防止熱的燃燒匙碰到玻璃瓶壁使其受熱不均而炸裂
(2)氧氣含量不同
(3)可燃物和一定濃度的氧氣接觸時,才能燃燒
(4)化學視角:紅磷燃燒消耗氧氣使壓強減小。物理視角:反應溫度升高對壓強的影響較小,反應一段時
間后溫度降低使壓強減小
(5)a裝置:①裝置(或燒杯)較大;②蠟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上浮,冷卻后下落到裝置的下端;③
使低處的蠟燭與氧氣隔絕低的蠟燭先熄滅
【解析】(1)同學們在做硫粉在空氣和氧氣中燃燒實驗時要小心的將正在燃燒的硫遠離玻璃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國數據資源入表年度發展報告(2024)》
- 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的標準(2025年版)
- 林改耕合同范本
- 中日本外貿合同范本
- 員工集體脫崗合同范本
- 《后羿射日》課件
- 2025我國合同法新規
- 2025電子產品買賣合同范例
- 2025年農村新建住宅買賣合同
- 2025企業借款合同范本系列
- 2025年學習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知識測試題【附答案】
- 軍事國防教育基地方案
- 全媒體內容創作技能試題及答案
- 金氏五行升降中醫方集
- 蛋雞155標準化立體養殖模式
- 小兒常見皮疹識別與護理
- 2025年山西經貿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血氨正常值和臨床意義
- 某連鎖藥店公司發展戰略
-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2025年中考語文模擬考試試卷(附答案)
- 2025年無錫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