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1頁
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2頁
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3頁
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4頁
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2025年高考地理復習專練(西北四省專用)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04常見綜合題問法與技巧解讀

目錄

問法1分布特征類

問法2過程分析類

問法3原因措施類

問法4區位評價類

問法5地理實踐類

【新考法11分布特征類

-題型解讀

【試題特征】關于地理事物分布和發展變化的描述,根據地理事物在空間中存在的形態,可分為點狀、線狀、

面狀三種。

【解題方法】

1.點狀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角度答題語言

先“總”首先描述整體分布特征(如分散、集中、均勻、不均等),或描述點狀事物分布的形狀(如呈環狀、

線狀、條帶狀、串珠狀等)

然后局部分述。

后“分"①"點"沒有大小差異:可為"位置十數量、疏密",如XX方位分布密集或沿XX(如交通線)分布;也可

為數量或空間的變化,如由XX方位向xX方位增多。

②"點"有大小之分:描述大小、等級的分布差異,如小城市分布在大城市周圍,或者污染重的工廠

主要分布在XX方向

再“極值”最后描述極值區域,如XX方位分布最多(最集中),XX方位分布最少

2.線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角度答題語言

位置十變化由xX方位向Xx方位增加(或減少)

位置十走向XX方向延伸,與XX(海岸線、緯線、等高線)平行(XX參照物即影響等值線的因素)

位置十延伸

位置十疏密XX方向密集(稀疏)

位置十極值XX方向數值最高(低乂極值是圖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規律)

3.面狀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答題角度答題語言

面積大小及變化面積的大小;隨時間變化變大還是變小

空間范圍的形狀呈現XX形狀(環狀、半環狀帶狀等)

分布位置及變化分布在XX方位;沿xX(如河流、海岸線、鐵路線)分布;向XX方位擴展

空間格局及變化集中成片或碎片化嚴重

■題型專練

典例

1.(2024?新課標卷?高考真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東京都市圈包括東京中心城區及外圍地區。20世紀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推行疏解政策,城市功能

和人口從東京中心城區向外圍地區分散。2000年,頒布相關法規,進一步促使大型商業設施(大型購物中

心和網購物流中心等)在東京都市圈外圍地區開設,然而由于經濟長期低迷,東京中心城區的活力下降。

為了扭轉這種趨勢,東京通過改善基礎設施、減少土地利用限制等措施,促進大型購物中心在中心城區再

集聚,如圖示意2019年東京都市圈大型商業設施的分布。

C2000年以前大型

U購物中心

.2000-2019年新增

大型購物中心

蛇網購物流中心

=高速鐵路

一軌道交通

-----公路

15km

指出2000年前后東京都市圈大型購物中心分布的變化特點。

【答案】數量增多;分布范圍擴大;外圍地區增加多,中心城區增加少;(由集中在中心城區到)沿交通線分

布。

【分析】從圖中可以看到,2000年以前的大型購物中心,主要集中在東京市周邊地區。而2000年以后,其

大型購物中心的數量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其范圍開始向外逐漸拓展,空間分布范圍擴大,尤其是外圍地區

增加數量較多,中心城區增加數量相對較少。從增加的位置來看,其增加數量較多的更傾向于高速鐵路及

軌道交通的沿線,原本2000年以前的購物中心主要是沿軌道交通分布呈散點分布,現逐漸向環形放射狀分

布轉型。

【問法2】過程分析類

■題型解讀

【試題特征】地理過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現象發生、發展的時空演變過程。對地理事象的過程性探究已經是

近年來高考的重要方向,通過地理過程性的探究,可以清晰地考查出學生的基本地理素養、時空綜合思維、要

素綜合思維及區域認知能力,甚至可以深入考查地理實踐力,更能反映地理學發展方向,已成為高校選拔人才

的最佳考查方式。

【解題方法】地理過程要按地理事物發展變化的邏輯順序,結合必備知識和題目信息,對設問中的關鍵詞進行

要素拆分和過程(時段)拆分,建立思維模型,把握答題的方向和角度。具體如下:

類型拆解要素拆解思路

要素拆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細化概念、思維建模

過程拆分地理過程過程的起點、終點、節點

地域拆分空間地域將區域整體劃分為次一級

區域

■題型專練

典例

2.(2024?浙江,高考真題節選)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灤河三角洲潟湖一沙壩海岸是由濱岸沙壩與其內側的潟湖和陸域海岸組成,曹妃甸島原為該

海岸濱岸沙壩中的沙島。2003年對曹妃甸島以北的淺海灘涂(潟湖)實施圍海造陸工程,在帶來巨大社會

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對周邊海區潮流等環境產生影響,改變了自然岸線形態特征,擠占了生態空間。近

年來部分岸線實施了生態修復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材料二圖1為曹妃甸圍海造陸工程范圍示意圖。圖2為岸線(海堤和岸灘)生態修復項目設計示意

圖中帶狀沙島的分布走向是,并簡析其形成過程o

【答案】東北一西南(平行于海岸線)河流帶來泥沙沉積于沿海地區,潮流推動泥沙向岸邊運動;受

沿岸流影響,形成沙壩,部分露出海綿,形成沙島。

【分析】據材料二圖1可知,帶狀沙島的分布走向是東北—西南走向,平行于海岸線。其形成過程:帶狀沙

島位于灤河入海口附近,灤河攜帶大量泥沙入海,在入海口處,受潮流推動作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積,

再加上受沿岸流影響,形成濱岸沙壩;隨著時間推移,沙壩不斷堆積增高,在海平面相對穩定的情況下,

部分逐漸露出海面,形成呈帶狀分布的沙島。

【問法3】原因措施類

-題型解讀

【試題分析】

綜合思維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對綜合思維的考查最直接的題型就是分析地理事象之間的因果關系或方

法措施。命題形式上,常以區域圖為載體,就區域內典型地理現象或地理事物進行設問,通常是“分析XX地理

現象(自然或社會)的原因”“分析XX地理事物成因”“簡述……措施””提出……建議”等。

【解題方法】

1.原因類

第一步,明確設問形式及分析主體。確定針對地理現象的主要設問詞,是"簡析""解釋""分析""闡釋"還是"指出"

等,并確定針對何種地理現象進行分析。

第二步,結合圖文信息確立正確的分析思路①要清楚主要地理現象的組成要素,并理解"地理要素"與相關"地

理現象"之間"因"與"果"的聯系。②明確分析的主要內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兩個方面。自然

原因一般從自然環境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上分析,人為原因一般從人類活動對地理環境產

生影響上人手分析。

第三步,簡潔準確作答。解答時注意因果聯系,要語言簡練、層次性強,把握關鍵詞,要避免因果倒置。

2.措施類

措施類題目常用措施、建議、方向、方法等詞語,做題時不可拘泥于已有的知識儲備,出題人會在圖像、

表格、文字材料、題干中給出相關信息,注意提取信息。

第一步,找到問題;第二步,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第三步,根據主要原因-人類不合理的活動方面來尋找措施。治

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綜合性的,一般應該包括工程措施、技術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

■題型專練

典例

3.(2024?山東?高考真題節選)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爾湖(如圖)是澳大利亞海拔最低的地方湖水深度較淺。某研學小組對埃爾湖流域開展了研究。

活動一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埃爾湖碳儲量大,是巨大的碳庫。

⑴分析埃爾湖入湖碳量大的自然原因。

活動二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和野外考察,發現埃爾湖沉積物中有多層泥炭層,有的厚度巨大。埃爾

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釋放。旱季,強烈蒸發使湖泊水面縮小,有的地方泥沙裸露,有的地方"變成"鹽殼,最厚

處可達數米;雨季,若大量河水匯入,湖泊水面擴大,最大可超過15000km?。

(2)從湖泊水面變化的角度,分析埃爾湖泥炭中的碳不易釋放的主要原因。

【答案】⑴多條入湖河流流經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區,生物量大,提供大量枯落物等含碳物質;入湖河流

流程長,數量眾多,搬運大量含碳物質入湖。

(2)雨季,湖泊水面擴大,湖中泥炭處于漬水、缺氧環境,微生物不活躍,碳不易釋放;旱季,湖泊水面縮

小,湖床裸露,泥炭層受強烈的太陽輻射影響,蒸發旺盛,缺少水分,微生物不活躍,碳不易釋放;湖泊

水面的定期擴大,使得湖底泥炭不斷被深埋,受外界環境影響小,碳不易分解。

【分析】L根據教材知識可知,澳大利亞東北部分布有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景觀,生物量較大,埃爾湖的

入湖河流流經,會搬運大量的枯落物入湖,為埃爾湖提供碳源;圖中可看到,多條河流入湖,且流程較長,

向埃爾湖輸送的含碳物質較多。

2.由材料可知,埃爾湖雨季,湖泊水面擴大,可推測湖中泥炭處于漬水、缺氧環境,不利于微生物活動,泥

碳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釋放;埃爾湖旱季,湖泊水面縮小,可推測大片湖床裸露,在強烈的太陽輻射作用

下,泥炭層蒸發旺盛,缺少水分,也不利于微生物活動,泥炭不易被分解,碳不易釋放;雨季旱季的交替

使得湖底泥炭不斷積累、深埋,受外界環境影響小,泥炭得以保存,碳不易釋放。

【問法4】區位評價類

■題型解讀

【試題特征】區位條件評價的設問形式多為“分析某地發展……工業(農業、服務業)的區位條件”“從……

角度評價……區位條件”,一般有三類:直接評價、給出限制條件進行評價、開放性區位條件評價。

【解題方法】在解答該類試題時要注意審題,抓住限定詞,該從哪方面進行分析、評價等,要注意把握以下三點:

①從有利和不利兩個方面闡述,針對優勢和不足進行全面論證;②從多角度分析,如可以從自然和社會經濟兩

個角度分析;③注意限定條件,只能從所要求的方面進行分析與評價。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評價類設問時,要

充分利用題目材料信息,合理遷移相關地理原理、規律,組織答案時突出“關鍵詞”。

■題型專練

典例

4.(2022?上海?高考真題節選)日本處于西北太平洋島弧鏈,北海道是日本的第二大島。讀圖文資料,回答

下列問題。

北海道第一和第三產業比重均高于日本本國平均水平,水稻等糧食產量位于日本前列,素有日本''食

材庫”之稱;北海道旅游業具有冬、夏雙旺季的特點。

表為北海道水稻生產信息和日本總水稻生產信息對比

北海道日本

耕地占比26100

北海道土地大小占比22100

65歲以上水稻種植入口占比3866

單位成本(日元)199260

單位面積耕種時長(時)17.824

鄂霍次克海

太平洋

000~等局線/m

|琉球群島|

氣溫re降水量/mm

301---------1600

89101112月份

圖2札幌氣候資料圖

北海道主要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請從保護生態環境角度評價其合理性。

【答案】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北

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人工濕地,涵養

水源,調節氣候;北海道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時間較長,適宜發展旅游業,且發展旅游業對生態環境的影

響小。

【分析】第一產業主要指農業,廣義的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結合北海道的自然地理環

境概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一產業主要包括水稻種植業、漁業。第三產業包括服務業、旅游業、金融產業等,

結合北海道的社會經濟狀況可知,北海道的第三產業主要指旅游業。根據題意,本小題主要分析日本第一

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區位條件,并說明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小或可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由所學洋流知識可

知,北海道位于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處,是世界著名的漁場,漁業資源豐富,適度發展漁業對生態環

境的影響小;北海道群島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水熱充足,且平原面積較廣,發展水田農業,可充分利用

人工濕地,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由上一小題可知,北海道夏季可避暑納涼,冬季

山地冰雪旅游優勢明顯,故其旅游資源豐富,旅游時間較長,適宜發展旅游業,且發展旅游業對生態環境

的影響小,可促進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問法5】地理實踐類

?題型解讀

【試題特征】該類試題側重于考杳學生的地理實踐力,主要題型有研學旅行、地理實驗、作圖等

【解題方法】1.研學旅行

研學旅行類試題一般選擇具體的區域,通過研學探究發現區域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根據這些問題設計題目,

學生在分析題目時可以根據當地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環境特點,思考當地自然景觀的形成原因、演化過程,人

類生產活動的條件、發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等。

2.地理實驗

地理實驗是演示和模擬地理現象的直接途徑在解答地理實驗試題時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該實驗涉及哪個地

理原理或規律;其次是分析實驗過程,包括實驗方案、實驗器材選擇的合理性,分析實驗原理,理解地理原理或

規律的形成過程;最后調動、運用所學原理和規律解釋地理現象,注意使用科學、規范、嚴謹、簡練的地理術

語。

3.作圖

地理作圖題的考查角度主要有根據地理事物形成過程畫出過程示意圖,根據地理數據畫出坐標圖、統計圖,根

據等高線地形圖畫出地形部面示意圖或河流流向,根據地球運動規律畫出光照圖、晝夜分布圖或正午太陽高

度及影子朝向示意圖等。解答該類試題要熟悉各類圖表的繪制方法,畫圖時要注意抓住主題,厘清構要素(箭頭

指向、曲線變化、空間變化、階段劃分等),準確描繪變化特點。

?題型專練

典例

5.(2024?北京?高考真題)某校地理小組到潺沱河流域開展研學活動。圖a為潺沱河流域局部示意圖,圖b

為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的相關模塊。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13°114°

數據查詢空間疊加分析

海拔徑流量

數據輸入與處理流域水情分析

坡度降水量

制圖與產品輸出數據存儲與管理

ab

任務一調研水庫功能

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在澹沱河流域發揮重要作用O

⑴在兩水庫中任選其一,簡述其承擔的主要功能。

任務二設計信息系統

在老師的指導下,小組運用地理信息技術,為該流域設計水情監測系統。

(2)結合圖b,說明6—8月需要重點關注的數據并繪制流域水情監測系統結構框圖。

任務三分析垂直地帶性規律

小組到五臺山開展垂直地帶性調查,觀測到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麓多為耕地、荒草地。

⑶指出山麓地帶的典型植被類型,分析該地帶出現耕地、荒草地的原因。

【答案】(1)黃壁莊水庫:發電;灌溉;城市用水;防洪等。或崗南水庫:防洪、發電;調節水量;灌溉、

漁業、城市供水等。

⑵重點關注的數據:徑流量、降水量。

海拔一-數據查詢-J-數據存儲或管理

坡度--數據輸入處理--空間疊加分析一

降水量、徑流量--流域水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