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1頁
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2頁
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3頁
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4頁
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2024-2025學年物理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聲現象》同步練習題

一、單選題

1.如圖所示的波形圖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T

B.響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

C.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乙、丁D.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B超是利用聲音來傳遞信息的

B.樂器發出的聲音是樂音,不可能是噪聲

C.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最快

D.一般根據歌聲的響度來判斷歌手是誰

3.如圖所示,有關聲現象的實驗中,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甲圖中通過觀察紙屑是否跳動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條件”

B.乙圖中通過觀察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可以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

C.丙圖中通過逐漸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氣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

D.丁圖中通過用不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鋸條可以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

4.如圖所示杭州第4屆亞殘運會開幕式節目《竹海龍騰》,該節目表演者是來自安吉縣同行殘疾人藝術團的35位

肢體、視障、聽障殘疾人,他們用特有的竹制樂器演奏出竹鄉之美,并向世界展示殘疾人的力量之美。下列說法正

確的是()

A.如圖竹鼓發出的聲音是由竹鼓振動產生的

B.敲擊竹鼓時,手越用力,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C.人們能根據聲音的響度分辨出竹鼓

D.竹鼓鼓面振動的頻率越低,音調越高

5.我校小學合唱隊在加緊排練,爭取在今年自貢高新區的合唱比賽中勇奪第一,再創佳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盡情高唱”時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是因為聲帶振動的頻率高

B.動聽悅耳的歌聲在空氣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到我們的耳中

C.我們能聽出伴奏中長笛和鋼琴的聲音,是因為二者音調不同

D.觀眾聽到聲音的響度只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

6.發聲體甲和監測器均固定,測得甲發出聲音的特性變化如圖,則()

C.聲音的響度不變D.甲每秒振動的次數減少

7.噪聲污染已經成為繼大氣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公害。以下措施中屬于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污染的是()

A.臥室窗戶使用雙層玻璃

B.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

C.城區內禁止車輛鳴笛

D.工人帶上防噪聲耳罩

8.下列有關聲現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A.聲音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最快

B.只要物體振動,就能聽到它發出聲音

C.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慢

D.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

9.在慶祝建黨100周年歌唱比賽中,我校師生齊唱《把一切獻給黨》抒發了愛黨、愛國之情。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師生通過音色分辨伴奏的鋼琴聲和圓號聲

B.歌聲的傳播不需要介質

C.齊唱使得聲音的音調更高

試卷第2頁,共6頁

D.美妙的歌聲不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

10.下列各實例中,不是聲源的是()

A.“聲吶”探測敵方潛艇B.掛在胸前的哨子

C.蝙蝠在黑夜中飛行D.手臂振動

11.如圖所示的聲學現象描述或解釋正確的是()

A.圖甲中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

B.圖乙中用“B超”檢查身體,主要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信息

C.圖丙中宇航員能在太空中對話,說明聲音可以在真空中傳播

D.圖丁我們能從不同樂器的聲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聲音是因為響度不同

12.下列措施中,屬于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的是()

A.閱覽室禁止大聲喧嘩

B.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

C.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

D.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隔音板墻

13.喜迎建黨102周年,學校開展了紅歌比賽。如圖所示,同學們在樂隊的伴奏下放聲高歌。下列有關聲的說法正

確的是()

A.“放聲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

B.同學們的歌聲是由舌頭振動產生的

C.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0xl()8m/s

D.伴奏的鋼琴和圓號的音色是一樣的

二、填空題

14.(1)在探究影響響度的因素實驗中,小華將鋼尺一端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如圖1所示,小華輕輕撥

動鋼尺,看到鋼尺的振動,同時聽到了鋼尺發出的聲音,接著用力撥動鋼尺,小華看到鋼尺的振動幅度變大,鋼尺

發出聲音的響度(填“變大”、“不變”或“變小”),說明響度與(“振幅”或“頻率”)有關,在這個實驗過程中

要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這里采用的實驗方法是—。

(2)如圖2所示的是小明在課余時間制作的一個竹笛,在竹管開口處①向管內吹氣時,竹笛可以發出美妙的笛聲,

推拉鐵絲環⑥時,音調可以改變,吹奏歌曲。吹奏竹笛時,振動發聲的物體是—,o當布團⑤分別位于“6、c三

個位置時,竹笛發聲音調最高的位置是一。

3--0

①竹管開口②管側劈型小口

③竹管④木劈⑤布團⑥鐵絲

圖1圖2

15.如圖所示,老師用橡膠錘敲擊音叉后與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乒乓球立即被彈開;隨后將音叉插進水中,看

到水花四濺。這說明發聲的物體都在,這里使用的實驗方法叫;圖丙中,隨著直尺的不斷縮短,振動頻

率越高,聽到直尺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該實驗揭示了音調與有關。

16.聲音在生活中有許多應用,駕駛員利用“倒車雷達”來判斷車與物體間的距離,“倒車雷達”是利用(選

填“超聲波”或“次聲波”)工作的。如果以后我們登陸月球,在月球上開車,這種“倒車雷達”就不靈了,原因是

17.如圖所示,是一款小型超聲清洗機,可360。無損清洗眼鏡等物品縫隙附著的污垢,這說明聲音傳遞(填

“信息”或“能量”)。

18.升旗時,廣播聲中雄壯的國歌聲是通過傳入耳朵的;某種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是12Hz,翅膀振動發

出聲屬于(選填“超聲波”或“次聲波”),人類的耳朵(選填"能”或“不能”)聽到這種聲音。

19.為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變異防疫工作,某學校利用晨會時間開展了防疫知識的宣傳,提倡同學們在日常生活

中做到“講衛生、勤洗手、少聚集”。同學們聽到領導講話的聲音是由于人的聲帶發生______產生的,且說明聲音

能傳遞(選填“能量”或“信息”)。

20.2022年9月5日,四川瀘定發生6.8級地震給瀘定人民帶來了很大的危害。地震時,會伴隨著—的產生,

地震救援車輛上安裝的倒車雷達是利用—探測障礙物(兩空均選填“次聲波”或“超聲波”)。

試卷第4頁,共6頁

三、實驗題

21.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麗同學做了如下實驗:

(1)如圖甲所示,敲擊音叉后,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聲的音叉,乒乓球被彈起,這說明聲音是由物體產

生的;

(2)越用力敲擊音叉,音叉發出的聲音越大,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也越大,說明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有

關;

(3)如圖乙所示,將正在發聲的音樂芯片放入玻璃罩中,用抽氣機向外抽氣的過程中,聽到音樂的聲音會變。

如果能把玻璃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我們將無法聽到音樂聲,這一結論是通過。

A.日常生活經驗得出的

B.實驗直接證實的

C.理論推導出來的

D.建立在實驗基礎上加科學的推理得出的

22.如圖所示,是在學習“聲現象”一章中常見的幾個探究實驗:

甲乙丙丁

(1)如圖甲,把正在發聲的音叉靠近懸掛的靜止乒乓球,看到乒乓球被反復彈起,據此說明發生的物體在________,

用不同的力敲擊音叉,發現音叉發出的聲音越大,乒乓球被彈起的高度越大,從而得出結論:振幅越大,聲音的—

越大;

(2)如圖乙,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鐘罩內,逐漸抽出鐘罩內的空氣,聽到的鈴聲明顯減小。進一步推理可

以得出:;

(3)如圖丙小明把伸出桌邊一端鋼尺的長度逐漸變長一些,用相同的力再撥動鋼尺,聲音的音調變(填

“高”或"低”),如果鋼尺伸出桌面很長時,撥動鋼尺時,可能聽不到,此時鋼尺發出的是(選填“超聲波”、

“次聲波”或“正常聲波”);

(4)如圖丁,拿一塑料片在木梳齒上劃過,一次慢,一次快,發現塑料片劃得越快,塑料片振動頻率越(選

填“快”或“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選填"高”或“低。

23.如圖所示為探究聲音傳播條件的實驗裝置。

(1)在玻璃鐘罩內的木塞上放一個正在發聲的音樂鬧鈴,此時(選填“能”或“不能”)聽到音樂;

(2)用抽氣設備抽鐘罩內的空氣,在抽氣的過程中,鬧鈴(選填“仍在”或“不再”)振動,聽到的音樂聲

將會;

(3)如果把鐘罩內的空氣完全抽出,將(選填"能''或"不能")聽到聲音;

(4)該實驗表明o

試卷第6頁,共6頁

1.B

【詳解】A.音調相同的有甲、乙、丁,三者振動頻率相同,故A錯誤;

B.響度相同的只有甲、乙、丙,振動幅度相同,故B正確;

C.音色相同的只有甲、丙、丁,三者波形相同,故C錯誤;

D.頻率最小,音調最低的是丙,振幅最小,響度最小的是丁,故D錯誤。

故選B。

2.A

【詳解】試題分析:B超是利用超聲波來傳遞信息的,故A正確;樂器發出的聲音如果影

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則就成為了噪聲,故B錯;聲音固體中傳播的一般比液體和氣體

中要快,故C錯;不同物體發出的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判斷歌手是誰主要是根據聲音的

音色不同,故D錯;應選A.

考點:聲現象

3.D

【詳解】A.聲音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甲圖通過觀察紙屑是否跳動可以探究“聲音產生的條

件”,運用了轉換法,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

B.響度指聲音的強弱或大小,與振幅和距離有關;乙圖通過觀察乒乓球被彈起的幅度可以

探究“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

C.聲音的傳播靠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作為傳播聲音的介質;丙圖通過逐漸抽取玻

璃罩中的空氣可以探究“聲音的傳播是否需要介質,,,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丁圖通過用不相同大小的力撥動伸出長度不同的鋸條,力的大小不同則振幅不同,即響

度不同;伸出長度不同的鋸條,則振動的頻率不同,故不可以探究“音調與頻率的關系”,故

D錯誤。

故選D。

4.A

【詳解】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竹鼓發出的聲音是由竹鼓振動產生的,故A正確;

B.敲擊竹鼓時,手越用力,竹鼓的振幅越大,發出聲音的響度越大,故B錯誤;

C.不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不同,人們是能根據聲音的音色分辨出

竹鼓的,故C錯誤;

D.聲音的音調與振動的頻率有關,竹鼓鼓面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故D錯誤。

答案第1頁,共6頁

故選A?

5.B

【詳解】A.“盡情高唱”時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是因為聲帶振動的振幅大,故A錯

誤;

B.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動聽悅耳的歌聲在空氣中以波的形式傳播到我們的耳中,故B

正確;

C.我們能區分樂隊中長笛和鋼琴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音色

不同,故C錯誤;

D.觀眾聽到聲音的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距離有關,故D錯誤。

故選B。

6.A

【詳解】AD.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高音調越高,而頻率是指每秒振動的次數,由

圖可知,頻率始終不變,所以每秒振動次數不變,發出聲音的音調不變,故A符合題意,D

不符合題意。

BC.聲音的強弱用響度表示,其大小用分貝(dB)表示,分貝數越大表示聲音的響度越大,

響度與振動幅度有關,響度越大說明振動幅度越大,由圖可知,分貝數隨時間而減小,所以

發出聲音的響度減小,振動幅度減小,故BC不符合題意。

故選A?

7.A

【詳解】防治噪聲污染有三種途徑,分別是從聲源處減弱噪聲、從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在

人耳處減弱噪聲。

A.臥室窗戶使用雙層玻璃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符合題意;

BC.汽車排氣管上安裝消聲器、城區內禁止車輛鳴笛都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BC不符

合題意;

D.工人帶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8.D

【詳解】A.真空不能傳聲,故A錯誤;

B.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一般在20Hz?20000Hz范圍內,在此范圍以外的聲波(超聲

波和次聲波)人耳聽不到;聲音靠介質傳播,若物體在真空中振動發出的聲音,人耳就不會

答案第2頁,共6頁

聽到;發出的聲音的能量隨傳播距離的增大而減弱,聲音傳到人耳處時所具有的能量要能引

起鼓膜的振動才能聽見聲音。故只要物體振動,我們就能聽到它發出的聲音說法錯誤,故B

錯誤;

C.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比在空氣中傳播得快,故C錯誤;

D.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D正確。

故選D。

9.A

【詳解】A.不同發聲物體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師生可通過音色分辨鋼琴聲和圓號聲音,

故A正確;

B.聲音可在氣體、液體、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B錯誤;

C.齊唱時聲音的響度大,音調與發聲物體振動的頻率大小決定,故C錯誤;

D.聲音由振動產生,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故D錯誤。

故選A?

10.B

【詳解】A.“聲吶”探測敵方潛艇,它發出聲波,故是聲源,故A不符合題意;

B.掛在胸前的哨子沒有振動,沒有發出哨聲,不是聲源,故B符合題意;

C.蝙蝠在黑夜中飛行,發出超聲波,是聲源,故C不符合題意;

D.手臂振動發聲,是聲源,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B。

11.B

【詳解】A.道路兩旁的隔音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A錯誤;

B.用“B超”檢查身體,主要是利用超聲波能夠傳遞信息,故B正確;

C.太空中宇航員要依靠無線通訊設備來對話,如果是在太空艙內,因為艙內有空氣,所以

可以直接對話,聲音是無法在真空中傳播的,故C錯誤;

D.能從不同樂器的聲音中分辨出小提琴的聲音是因為它們的材料和結構不同,發出聲音的

音色不同,故D錯誤。

故選B。

12.D

【詳解】A.閱覽室禁止大聲喧嘩,是在聲源處控制噪聲,故A選項錯誤;

B.街頭設置噪聲監測儀,只能起監測作用,不能起控制噪聲的作用,故B選項錯誤;

答案第3頁,共6頁

C.機場工作人員佩戴有耳罩的頭盔,從人耳處控制噪聲,故C選項錯誤;

D.高架道路兩側建起透明隔音板墻,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故D選項錯誤。

故選D。

13.A

【詳解】A.響度描述聲音的大小,“放聲高歌”中的“高”是指聲音的響度大,故A正確;

B.同學們的歌聲是由聲帶振動產生的,故B錯誤;

C.一般情況下,歌聲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為340m/s,3.0x108m/s是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

度。故C錯誤;

D.不同樂器發出聲音的音色一般不同,伴奏的鋼琴和圓號的音色不同,我們可以根據音色

區分它們,故D錯誤。

故選A?

14.變大振幅控制變量法笛子內的空氣柱a

【詳解】(1)[1]⑵響度指聲音的大小,由發聲體振動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發聲的響度

越大。用力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動幅度變大,所以發出的聲音的響度變大,說明響度與振幅

有關。

[3]實驗過程中保持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相同,只改變剛尺的振幅,從而探究響度與振幅的

關系,用到的實驗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2)[4]吹奏竹笛時,竹笛的聲音是由笛子內的空氣柱振動產生。

[5]振動的空氣柱越長,竹笛發出的聲音的音調越低,所以在圖示的三個位置中,當布團在。

位置時,管內的空氣柱最短,所以此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最高;在c點是空氣柱最長,發出

的聲音的音調最低。

15.振動轉換法頻率

【詳解】口]⑵根據題意可知,這些實驗現象都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發聲的物體

都在振動,這里使用的實驗方法叫轉換法,將微小的振動轉化為被彈開的乒乓球和水花四濺

的樣子。

[3]根據題意可知,隨著直尺的不斷縮短,振動頻率越高,聽到直尺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

這說明了音調與頻率有關。

16.超聲波見解析

【詳解】口]⑵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傳遞信息來測量車尾與物體間的距離;如果以后我們

登陸月球,在月球上開車,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超聲波不能傳播,故這種

答案第4頁,共6頁

“倒車雷達”就不靈了。

17.能量

【詳解】聲音可以傳遞信息和能量,超聲清洗機,可清洗眼鏡等物品縫隙附著的污垢,這說

明超聲波可傳遞能量。

18.空氣次聲波不能

【詳解】口]升旗時,廣播聲中雄壯的國歌聲是通過空氣傳入耳朵。

[2]超聲波的頻率大于20000Hz,次聲波的頻率小于20Hz,所以昆蟲發出的聲音為次聲波。

[3]人類能聽到的聲音頻率范圍為20~20000Hz,故人類不能聽到該昆蟲發出的聲音。

19.振動信息

【詳解】[1]聲音是有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同學們聽到領導講話的聲音是由于人的聲帶發生

振動產生的。

⑵同學們從領導的講話中得到了做好新冠肺炎及其病毒變異防疫信息,說明聲音能傳遞信

息。

20.次聲波超聲波

【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