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古詩文閱讀
考點1詞語解釋(24分)
01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考點要求
>備考策略
02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03考點突破?考向洞悉
考點詞語解釋
>考題回放一一真題再現,溫故知新
>方法指導一一方法點撥,技巧導航
知識點一一詞多義
考向分析/方法提煉
知識點二古今異義
考向分析/方法提煉
知識點三通假字
考向分析/方法提煉
知識點四詞類活用
考向分析/方法提煉
知識點五文言虛詞
考向分析/方法提煉
??針對訓練一一精準練習,強化技能
04分層訓練?鞏固提升
>基礎?鞏固
>能力?提升
?素養?創新
考情透視?目標導航
考點要求
考點要求課標要求考有頻次命題預測
整體上看,山東各地選擇題和非選擇
誦讀古代詩詞,閱讀淺題占比不盡相同。但有些地區比較特殊,
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
比比如泰安卷沒有選擇題,而濟南卷選擇
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注重積
題數量和分值遠大于非選擇題。非選擇題
累、感悟和運用,提高自己
更能夠體現學生自主閱讀的真實感悟與能
的欣賞品位,背誦優秀詩文。2024年
文言文閱閱讀表現人與自然的優12卷12考力,對學生更公平,預估選擇題比重較大
讀秀文學作品,包括古詩文名的地區,將來非選擇題比重會增大。
篇,體會作者通過語言和形一些考區把古詩和文言文放在同一板
象構建的藝術世界,借鑒其
塊內。古詩和文言文有著相同的時代背景、
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
文化基礎,語言、修辭、主題、思想情感
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
有相通之處,二者融合有基礎,將是未來
己的情感。
的一個趨勢。
>?備考策略
1.文言文閱讀整體上難度提高,考查的文段容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2.從選材上看,由課內向課外延伸,課內外比較閱讀近年一路飄紅。
3.從考點上看,命題重在考查文言文閱讀所必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4.從題型上看,客觀題的比例大幅度減少,主觀題成為主要考查形式,特別是開放題備受命題者的青
睞。
本講主要題型:
①文言文閱讀詞語解釋填空題。
②文言文閱讀比較加點字意思的異同選擇題。
③文言文閱讀翻譯中考查重點實詞、虛詞。
知識導圖?思維引航
三「考法一詞語解釋填空——如:解釋文中加點詞語。
大
考-考法二比較加點字的異同—如: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法L考法三文言虛詞的解釋——如: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L首先,平時應注意整理、歸納、積累一詞多義。
5、口占、=1々”其次,對文中的一詞多義要聯系上下文來仔細理解,認真分析,切
知識點--■乂-一忌只堿木不見森林。
J第三,要善于進行聯想遷移。
詞L1.理解古今異義的關鍵。
語知識點二古今異義——2.認真閱讀原文。
解
五J3.解答哪題,要學會排除法,由易到難,逐步確定。
個
釋
1.培養語感,多讀文言文原著和古詩詞等作品
知
識2.積累詞匯,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漢語詞匯和常用短語
點知識點三通假字一
3.注重歸納,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通假字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4.多做練習,通過做練習題和實踐應用來鍛煉自己的能力。
1.名詞作狀語,2.名詞用作動詞,3.動詞用作名詞,4.動詞的使動用法5.形容
知識點四詞類活用-----
詞用作名詞,6.形容詞用作動詞,7.形容詞的使動用法,8.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1)題干給出例句,要求從選項中找出與題干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
或不同的選項;(2)選擇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異同;
知識點五文言虛詞—(3)翻譯劃線句子時虛詞占有采分點;(4)詞語解釋填空題。
掌握中考語文八個常見虛詞用法
考點突破?考向洞悉
[考點詞語解釋]
考題回放
(2024?山東濰坊?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唐瑾字附璘。性溫恭,有器量,博涉經史,雅好屬文。年十七,周文聞其名,因召拜尚書員外郎、相
府記室參軍事。軍書羽檄,瑾多掌之。從破沙苑,戰河橋,并有功,累遷尚書右丞、吏部郎中。于時魏室
播遷,庶務草創,朝章國典,瑾并參之。時燕公于謹勛高望重,朝野所屬。白文帝,言瑾學行兼修,愿與
之同姓,結為兄弟。
于謹南伐江陵,以瑾為元帥府長史。軍中謀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沒為仆隸。瑾察
其才行,有片善者,輒議免之,賴瑾獲濟者甚眾。及軍還,諸將多因虜掠,大獲財物。瑾一無所取,唯得
書兩車,載之以歸。尊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輜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檢閱之,唯
見墳籍②而已。乃嘆曰:“孤知此人二十許年,明其不以利干義。向若不令檢視,恐常人有投杼⑥之疑,所
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當如此也。”
瑾性方重,有風格。退朝休假,恒著衣冠以對妻干。又好施與,家無余財,所得祿賜,常散之宗族。
甚尤貧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賑之。朝野以此稱之。
(節選自《周書》卷三十二,有刪改)
[注]①輜重:出門攜帶的物資,常指軍用物資。②墳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織布的梭。投杼,表
示多謗能動搖信念。
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于謹南伐江陵”中的“南”,與“手自筆錄”中“手”的用法不同。
B.“輒議免之”與成語“淺嘗輒止”中“輒”的意思相同,意為“就”。
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與"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
D.“恒著衣冠以對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異義詞,意為“妻子兒女”。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于時魏室播遷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愿與之同姓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C.其尤貧者其此之謂乎(《雖有嘉肴》)
D.朝野以此稱之策之不以其道(《馬說》)
【答案】
1.A2.B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字詞的翻譯。A.有誤。于謹南伐江陵:于謹向南討伐江陵。南:向南,名詞做狀語。手自
筆錄:親自用筆抄錄。手:親自,名詞做狀語。二者用法相同。A項說法有誤。故選A。
2.本題考查文言詞的意義和用法。A.介詞,表示某個時間或情況下/介詞,給,對于;B.相同,都是介詞,
和;C.指示代詞,指那些特別貧困的人/副詞,表示推測、大概、也許的意思;D.介詞,因為/介詞,按照;
故選Bo
參考譯文:
唐瑾字附璘。唐瑾性格溫和恭順,很有度量,廣泛地涉獵經籍史書,平素喜好撰寫文章。十七歲時,
周文聽到他的名聲,于是召入任尚書員外郎、相府記室參軍事。軍事文書,多由唐瑾掌管。跟隨攻破沙苑,
在河橋作戰,都有功勞,封為姑臧縣子。屢經升遷為尚書右丞、吏部郎中。當時魏室流離遷徙,各種事務
剛剛創立,朝廷章程,國家典則,唐瑾都參與制定。當時燕公于謹功高望重,為朝野所矚目。他稟告文帝,
說唐瑾學問品行修養都好,愿意與他同姓,結拜為兄弟。
于謹向南討伐江陵,以唐瑾為元帥府長史。軍隊中的謀劃策略,很多都出自唐瑾。江陵己經平定,世
族、士人、兵士,一起淪沒為仆人奴隸。唐瑾細察他們的才能品行,有一點可取的,就商議赦免他們,依
賴唐瑾獲得救助的人很多。到大軍歸還,諸位將領多乘機搶劫,得到大量財物。唐瑾對錢財一無所取,只
得到兩車書,載著歸還。有人稟告文帝說:“唐瑾有很多包裹箱籠,全是梁朝珍寶和玩賞的物品。”文帝
本不相信,但是想了解他的實際情況,秘密派出使者檢查察看,只見到古書罷了。就嘆息說:“我知道這
個人來到已有二十多年,明白他不會以私利干犯道義。如果不派人查看,恐怕普通人受謠言蠱惑而猜疑,
這就是使他更加清白的方法了。凡是被人任用的人,應當這樣。”
唐瑾性格端方持重,很有風度品格。退朝休假,經常穿朝服戴官帽來面對妻子兒女。又喜好施舍給予,
家中沒有多余的財產,所得到的俸祿賞賜,經常散發給宗族之人。對那些特別貧困的人,又割讓肥沃的田
地來救濟他們。他遺留給子孫的都是貧瘠的田地。朝野都因此而稱許他。
方法指導
知識點一一詞多義
【考向分析】
一詞多義又叫多義詞,是指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另一個句子里又是別的意義。當然,
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即上下文)一個詞一般只有一個意義。一詞多義是文言文閱讀中的考點之一,在課
內外文言文對比閱讀中多以選擇題形式出現。
【方法提煉】
如何應對一詞多義試題?
首先,平時應注意整理、歸納、積累一詞多義。
因為儲存的詞匯豐富了,才能在運用中熟能生巧,而做讀書卡片就是一種很好的積累方法。
其次,對文中的一詞多義要聯系上下文來仔細理解,認真分析,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組詞成句,聯句成篇,字、詞、句、章,都處在一定的有規律的關系之中。
句在篇中和詞在句中一樣,都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局部要受到整體制約,構成整體的各個局部之間(詞
與詞、句與句、段與段)又是互相制約、互相補充、互相依存、互為因果的。因而我們可以參照上下文對
詞義的制約和詞在句中對上下文的依存關系來確定詞義。
第三,要善于進行聯想遷移。
中考對一詞多義的考查,往往是閱讀材料來自課外,而考點來自課內的,只要沉著冷靜,認真回憶課
堂上所學的內容,進行知識的遷移,是能夠答出來的。
知識點二古今異義
【方法提煉】
古今異義有哪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文言文中,某些詞的原有意義比較小,后來它的意義有了發展,應用范圍比原來廣泛了,
這種現象叫詞義的擴大。
2.詞義縮小。某些詞古義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變得狹小了,這種現象叫詞義的縮小。
3.詞義的轉移。古漢語中一些詞義,隨著歷史的發展,由原來所表示的對象,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
象,這就叫詞義的轉移。
4.感情色彩的變化。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褒貶意義發生變化的現象叫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
5.形同義異。古代是兩個單音節詞,而現代是一個雙音節詞,其意義不完全一樣。
解答古今異義的試題的注意點
1.理解古今異義的關鍵。是掌握教材中的古今異義詞,因為許多省市中考對古今異義詞的考查都是來
自課內的。所以,在平時一定要多讀多背教材的文言文,特別是那些名家名篇,要背得滾瓜爛熟。如果你
平時沒有注意積累它,到考場上定會束手無策。
2.認真閱讀原文。特別是課外文言文,要根據試卷所提供的注釋把原文讀懂。然后,仔細審視被考查
的古今異義詞所在的語境,調動知識儲備,根據上下文意,尋求隱含的信息,推斷出詞義。最后,把解釋
的意思代入原文,聯系具體語境辨析確認。
3.解答選擇題,要學會排除法,由易到難,逐步確定。
知識點三通假字
【考向分析】
通假字是泛指中國古書的用字現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讀音或字形相同
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個字我們把它叫做“本字”。我們在理解時,一定得找出其本
字。通假字的數量并不是很多,我們可逐課進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寫出本字,以便
歸納記憶。
【方法提煉】
考生常見失誤分析
一是以今代古,望文生義。不少考生閱讀理解差,又缺乏歷史眼光和古漢語知識,解題時往往以今代
古,隨意答題。“夫戰,勇氣也”中“夫”當作“大丈夫”解,就是證明。
二是脫離語境,斷章取義。文言實詞的古音通假、古今異義和一詞多義等現象,沒有具體語境,都無
法斷定落實,如“食”在“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通“飼”作“喂養”解。可見,脫離語境去
死記硬背詞語,既不科學,又難免出錯。須知''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才是學好文言文的傳統良方。
如何更好地學習文言文通假字?
1.培養語感:多讀文言文原著和古詩詞等作品,讓自己對古代漢語的發音和語感更加熟悉。這樣可以
更好地理解通假字的含義和用法。
2.積累詞匯:掌握一定數量的古代漢語詞匯和常用短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通假字的含義和用法。
同時也要注意積累現代漢語中與古代漢語通假字相關的詞匯和短語。
3.注重歸納: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通假字進行歸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記
憶和理解這些知識點。
4.多做練習:通過做練習題和實踐應用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可以找到相關的習題進行練習或參加相關
的學習課程來提升自己的水平。
知識點四詞類活用
【考向分析】
詞類活用現象是中考文言文的一個難點。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主要是實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
習慣靈活運用,在語句中臨時改變它原來的詞性。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為名詞,表示“洞穴”,
這里臨時改變了詞性,用作動詞充當謂語,表示“挖洞”。這種現象就是詞類活用。
【方法提煉】
詞類活用的常見類型
詞類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實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臨時具有的某種新的語法功能,而這種語法功能與
現代漢語相比具有明顯的不同,判斷時要參照現代漢語的一般用法推斷。具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名詞的活用
1.名詞作狀語
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作狀語,在句中起修
飾作用。如:“斗折蛇行,明滅可見”中的“斗”與“蛇”。
2.名詞用作動詞
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
用作動詞。活用以后,名詞變成相關的動詞的用法。
(二)動詞的活用
1.動詞用作名詞
文言文中,動詞有時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
名詞的特點。
2.動詞的使動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出者使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產生這個動詞所表示的動
作行為,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用作名詞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
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將軍身披堅執銳。(《陳涉世家》)(堅:堅固的鎧甲;銳:銳利的兵器)
2.形容詞用作動詞
在文言文中,有時候形容詞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展。
3.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
形容詞使動用法。
4.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
或特征。
知識點五文言虛詞
【考向分析】
結合近年中考題型看,文言虛詞的考查方向明確,主要從“意義”和“用法”兩個角度考查,此前考
綱中要求掌握的也就是“之”“其”“以”“于”“而”“何”6個,(之后可能會拓展考察更多哦~)目
前題型比較穩定,常見的題型有:(1)題干給出例句,要求從選項中找出與題干中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
或不同的選項;(2)選擇不同句子中相同的文言虛詞意義和用法的異同;(3)翻譯劃線句子時虛詞占有采
分點;(4)詞語解釋填空題。
【方法提煉】
中考語文八個常見虛詞用法總結
一、之
1.代詞:
(一般用在動詞后面,作賓語)可以代人、物、事,可譯為“他(們)、它(們)、這件事”;指示
代詞常見用“這、這樣”。
2.助詞:
①結構助詞:的(用于定語和名詞之間);例句:妾婦之道也(《富貴不能》)
②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例句:予獨愛蓮芝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③助詞.起補充音節和舒緩語氣的作用,無實義;例句:稱善者久之(《周亞夫軍細柳》)
④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例句:何陋之有?《陋室銘》
3.動詞:“去、往、至。例句:往之女家(《富貴不能淫》)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而
連詞:①表修飾,可不譯;例句: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②表順承,可譯為“就,然后”,也可不譯;例句:學而時習之(《論語》十二章)
③表轉折,“但是、可是、去1...”;例句: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④表并列,可譯為“和”或不譯;例句: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
⑤表因果,“因而”。例句: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北冥有魚》)
三、以
1.介詞:
①表所用的工具、方法等,可譯為“用、拿……”;例句: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魚》)
②介詞,把;例句:投以骨(《狼》)
③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按照、憑、憑借、因為……”;
例句:去以六月息者也(《北賓有魚》)以:憑借。
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以:因為。
2.連詞:
①表目的,可譯為“來、用來……;例句: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表修飾,相當于連詞“而”;例句:卷石底以出(《小石漳記》)
3.動詞:
認為、以為、覺得。例句:自以為大有所益(《孫權勸學》)
四、其
1.代詞:
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們)/他(們)的,它(們)/它(們)的”;例句:見其發矢十中八九(《賣油翁》)
指示代詞,可譯為“這、那”;例句:欲窮其林(《桃花源記》)代詞,那
代詞,可譯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代詞,其中的。
2.語氣助詞:
加強反問詰問、揣測、祈使等語氣;例句:其真不知馬也(《馬說》)
3.連詞:
表選擇。例句: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北冥有魚》)其:或者,還是。
4.名詞:
其中。例句: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五、為
1.動詞:
讀(wei)①可譯為“成為、擔任、當、修筑、認為、叫作、作為、做、雕刻、接受……”;
例句:祝茲侯徐厲為將軍(《周亞夫軍細柳》)動詞,做、擔任。
為宮室、器皿、人物(《核舟記》)動詞,雕刻。
②判斷動詞“是”例句: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判斷動詞,是。
2.介詞:
讀(w?i)①可譯為“替、給、為了、在、因為、對……;
例句: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介詞,對,向。
②讀(w6i)表被動,有時和“所”連用,可譯為“被”。例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3.名詞:
心理活動、表現。例句: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兩種心情)
六、于
介詞:
①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可譯為“在、從、至;
例句:傅說舉于版筑之間(《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介詞,從。
②表示動作、行為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向、對給、對于……;
例句:朱宋君令人同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介詞,向。
于我如浮云(《〈論語〉十二章》)介詞,對,對于。
③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可譯為“比、勝過”;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魚我所欲也》)介詞,比。
七、者
1.代詞:
用在動詞、名詞、形容詞、數詞后,相當……的人(事),--的東西,--的事情,-一的樣子等等。例
句:同予者何人(《愛蓮說》)代詞,相當于....的人。
2.助詞:
用于判斷句,放在主語后,引出判斷,有時和“也”一起表判斷;
例句:花之隱逸者也(《愛蓮說》)助詞,和“也”一起表判斷。
用于主語后,引出原因解釋等,可譯為:……的原因,……的條件等。
例句:然而不勝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代詞.....的原因。
北山愚公者(《愚公移山》)助詞,用于主語后,引出因、解釋等。
八、所
①名詞:
處所,地方,位置,適宜,適當的處所或位置;例句:優劣得所(《出師表》)位置
②代詞:
用在動詞之前,構成名詞性詞組,代指人、事物或處所;
例句: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十二章)代指事物。
問所從來。(《桃花源記》)代指人。
③……的原因。例句: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針對訓練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
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
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
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己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告子上》)
【乙】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
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節選自《曹劌論戰》)
【丙】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
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聽之信之,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節選自《出師表》)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蹴爾而與之
(2)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3)一鼓作氣,再而衰
(4)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恨:
2.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呼爾而與之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
B.此悉貞良死節之臣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
C.戰于長勺能謗譏于市朝(《鄒忌諷齊王納諫》)
D.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余則堀袍敝衣處其間(《送東陽馬生序》)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2)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
4.三篇文章都使用了對比手法,請結合選文內容,各舉一例并說明其作用。
【答案】
1.踩踏同“德”,感恩、感激。第二次。痛心、遺憾。
2.C
3.(1)(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
好處呢?
(2)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的原因。
4.示例:《魚我所欲也》:用正反兩個事例進行對比,說明人們對待利欲引誘的不同態度,批判為追逐個
人名利而喪失他們固有的“羞惡之心”的行為,重申中心論點。《曹劌論戰》:將長勺之戰中曹劌的深謀
遠慮、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魯莊公的冒進魯莽、用兵輕舉妄動、急功近利進行對比,突出鮮明的表現了
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出師表》:將先漢興隆的原因與后漢傾頹的原因進行對比,以史為
鑒,寫出了諸葛亮希望后主劉禪能像先漢那樣親賢遠佞,不要走后漢的前車之覆,以興復漢室。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詞語解釋。(1)句意:用腳踢給別人吃。蹴:踩踏。(2)句意:現在(有人)為了所認
識的貧困的人感激自己卻去做這種事。得:同“德”,感恩、感激。(3)句意: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
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再:第二次。(4)句意: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出嘆息)
感到痛心遺憾的。痛恨:痛心、遺憾。
2.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辨析。A.連詞,表修飾/連詞,表轉折,可譯為“然而”;B.結構助詞,的/動詞,去、
往;C.相同,都是介詞,在;D.連詞,表承接,可譯為“那么”/連詞,表轉折,可譯為“卻”;故選C。
3.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重點字詞有:(1)萬鐘,這
里指高位厚祿;辯,同“辨”,辨別;于,對于;力口,益處。(2)親,親近;遠,疏遠;此后漢,這是東
漢;所以,……的原因;傾頹,衰敗。
4.本題考查寫作手法及內容理解。《魚我所欲也》:根據第“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
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可知,把從前堅守道義
不接受,與現在為利益接受的行為對比,突出有人在利益誘惑下喪失本心,有力論證中心論點。
《曹劌論戰》:根據“公將鼓之。劌曰:‘未可。’公將馳之。劌曰:‘未可。’”可知,將魯莊公急于
進軍、追擊的沖動與曹劌的冷靜判斷形成對比,凸顯曹劌的“遠謀”和魯莊公的“鄙”。
《出師表》:根據“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可知,
把先漢與后漢對賢臣、小人的不同態度及結果對比,借歷史經驗教訓勸劉禪親賢遠佞,興復漢室。
參考譯文:
【甲】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它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會餓死。沒有禮貌地吆喝著給他,過路的饑民也不肯
接受;用腳踢著給他,乞丐也會因輕視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見了優厚的俸祿卻不辨別是否合乎禮義就
接受了。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是為了住宅的華麗、妻妾的侍奉和所認識的窮困的人感激我嗎?
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住宅的華麗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
接受,現在(有人)卻為了妻妾的侍奉卻接受了;先前(有人)寧肯死也不愿接受,現在(有人)為了讓
所認識窮困的人感激自己卻接受了。這種做法難道不應該停止嗎?這就叫做喪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
心。
【乙】
魯莊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
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大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
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了戰車,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又登上戰車,扶著車前橫木遠望齊軍的
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后,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
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消失而我軍
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里設有伏
兵。后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
【丙】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西漢興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東漢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
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對于桓帝、靈帝沒有一次不(發出嘆息)感到痛心遺憾的。侍中、尚書、
長史、參軍,這些人都是忠貞誠實、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能夠信任他們,那么漢朝的興隆就指
日可待了。
分層訓練?鞏固提升
<基礎?鞏固?
(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裴俠,河東解?人也,除河北郡守。俠躬履儉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吏民蓑不懷之。
此郡舊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
供郡守役使,俠亦不以人私,并收庸直②,為官由馬。歲月既積,馬遂成群。去職之日,一無所取。民歌之
曰:“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俠嘗與諸牧守④俱謁太祖久太祖命俠別立,源諸
牧守日:“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如有俠者可與之俱立。“眾皆默然,無敢應者。太祖乃厚賜俠。
朝野嘆服,號為“獨立君”。
(節選自令狐德菜《周書》,有刪改)
【注】①河東解:即河東解縣,今山西境內。②庸直:指勞務收入。③貞惠:指廉潔。④牧守:州與郡的
長官。⑤太祖:指北周開國皇帝宇文覺之父宇文泰。
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3處。
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如有俠者可與之俱立。
2.解釋文中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吏民蓑不懷之莫:_____________
(2)為官由馬市:_____________
(3)去職之日去:_____________
(4)謖諸牧守日謂:_____________
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俠躬履儉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
(2)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
4.太祖令裴俠“別立”,意在為百官樹立為官楷模,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案】
1.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今眾中如有俠者/可與之俱立。
2.沒有誰買離開告訴(對……說)
3.(1)裴俠自身生活儉樸,愛民如子,他吃的只有豆麥咸菜而已。
(2)裴俠說:“因為滿足自己的飲食而役使別人,我不干這種事。”于是把這些人全都撤去。
4.(1)生活簡樸。(2)愛民如子。(3)廉潔謹慎、克己奉公。(4)大公無私。
【解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句意:裴俠清正謹慎,奉公守法,是天下最突出的。現在眾人當中如果有像裴俠一
樣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出來。“裴俠清慎奉公”是對裴俠品質的描述,”為天下之最”是對其評價,語
義完整,應在此斷開;“今眾中如有俠者”,“今”表示時間狀語,引出后面的假設情況,與“眾中如有
俠者”這一完整的條件句緊密相連;“可與之俱立”則是假設條件下的結果;故斷句:裴俠清慎奉公/為天
下之最/今眾中如有俠者/可與之俱立。
2.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1)句意:官吏百姓沒有不感念他的。莫:沒有誰。(2)句意:為官府買馬。
市:買。(3)句意:裴俠離職的時候。去:離開。(4)句意:對眾多州郡長官說。謂:告訴(對……說)。
3.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1)躬,親自;履,踐行;儉素,節儉樸素;唯……而己,
只有……罷了。(2)口腹,飲食;役,役使;為,做;乃,于是;悉,全部;罷,遣散。
4.本題考查人物形象。根據“俠躬履儉素,愛民如子,所食唯菽麥鹽菜而已”可知,這句話直接描述了
裴俠的生活狀態,他吃的只有豆類、麥子、鹽和菜,體現了其生活的簡樸。根據“吏民莫不懷之。此郡舊
制,有漁獵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為也。'乃悉罷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
役使,俠亦不以人私,并收庸直,為官市馬”可知,裴俠取消了郡里舊制中供郡守役使的漁獵夫和壯丁,
這一舉措體現了他對百姓的愛護。他不忍心因為自己的口腹之欲和個人役使而勞累百姓,這種行為展現了
他以民為本的思想,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由此可見其愛民如子;根據“去職之日,一無所取。民歌之
日:'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貞惠,為世規矩'”“裴俠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可知,裴俠在離職的
時候什么都不拿,百姓歌頌他“肥鮮不食,丁庸不取”,說明他在任期間廉潔自律,不接受任何不正當的
財物。“清慎奉公為天下之最”直接點明了他的廉潔謹慎和克己奉公;根據“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
俠亦不以人私,并收庸直,為官市馬”可知,對于供郡守役使的三十個壯丁,裴俠沒有把他們作為私人的
役使對象,而是收取勞務收入為官府買馬。這體現了他的大公無私,不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取私利,而是為
了公共利益著想。
參考譯文:
裴俠是河東解縣人,被任命為河北郡太守。裴俠自身踐行節儉樸素,愛民如子,所吃的東西只有豆麥
咸菜罷了。官吏百姓沒有不感念他的。這個郡過去的制度,有三十個捕魚打獵的人來供郡守役使。裴俠說:
“因為飲食而役使人,這是我不做的事。”于是全部遣散了他們。又有三十個壯丁,供郡守役使,裴俠也
不把他們作為私人的役使對象,一并收取勞務收入,為官府買馬。時間長了,馬匹于是成群。裴俠離職的
時候,什么都沒有拿。百姓歌頌他說:“肥美的食物不吃,壯丁的勞務收入不取,裴公廉潔,是世人的楷
模。”裴俠曾經和眾多州郡長官一起拜見太祖。太祖命令裴俠單獨站出來,對眾多州郡長官說:“裴俠清
正謹慎,奉公守法,是天下最突出的。現在眾人當中如果有像裴俠一樣的人,可以和他一起站出來。”眾
人都沉默不語,沒有敢回應的人。太祖于是重重賞賜裴俠。朝廷和民間都贊嘆佩服,稱他為“獨立君”。
(2024?山東泰安?中考真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
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天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
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橘傾楫摧,薄暮
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5.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屬予作文以記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展
B.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C.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公與之乘,戰于長勺
D.基喜洋洋者矣不得志,獨行募道
6.下列句子全都是對偶句的一項是()
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②銜遠山,吞長江③日星隱曜,山岳潛形④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⑤浮光躍金,靜影沉璧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
天下之樂而樂
A.②③⑤⑦B.①②③⑤C.①④⑤⑦D.③④⑥⑦
7.對下列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
A.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為什么呢?
B.我嘗試探求古代遷客騷人的內心世界,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為什么呢?
C.我曾經求證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有人或許不同于這兩種表現,為什么呢?
D.我嘗試求證古代遷客騷人的內心世界,或許有人會不認同這兩種表現,為什么呢?
8.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是范仲淹應好友滕子京之約,為重修岳陽樓所作的記。內容上,略寫樓,詳寫湖;寫法上,概括寫
景,重在言志抒情。這也開啟了宋代寫景散文偏于議論的風氣。
B.范仲淹借寫樓記之機,規勸滕子京在現實世界中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作者看來,感物而動,
是常人之情;不為物動,是“仁人”情懷。
C.選文語言極具文采。記敘多用散句,寫景多用偶句。散句長短錯落,質樸平實;偶句兩兩相對,珠聯璧
合。富集排比、對偶等修辭手法,語言具有音韻之美。
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直白地表達了自己的政治
理想:以治國安邦為己任,憂在天下人之前,樂在天下人之后。
【答案】
5.C6.A7.A8.D
【解析】
5.本題考查一詞多義。A.同“囑”,囑托/類;B.國都/國防;C.在/在;D.指示代詞,相當于“那”、“那
些”/代詞,他的;故選C。
6.本題考查句式。對偶句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
①前句是并列結構,后句是主謂結構,結構不同,不是對偶句;②前后句都是動賓結構,是對偶句;③前
后句都是主謂結構,是對偶句;④前句是并列結構,后句是主謂結構,不是對偶句;⑤前后句都是主謂結
構,是對偶句;⑥前后句都是偏正結構,是對偶句;⑦前后句都是偏正結構,是對偶句;由此可見,對偶
句為:②③⑤⑦;故選A。
7.本題考查句子翻譯。重點詞語: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心思。
或,或許,異,不同于。二者之為,以上兩種表現。何哉,為什么呢。故譯為: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
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為什么呢?故選A。
8.本題考查內容理解。D.“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來
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本項“直白的表達了”有誤。故選D。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很多長
年荒廢的事業又重新興辦起來了。還重新修建了岳陽樓,擴大它舊有的規模,還在上面刻上唐代賢人和當
代人的詩賦,(滕子京)并囑咐(我)寫一篇文章用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麗的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連接著遠處的群山,吞吐長江的江水,水波浩
蕩,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時陰時晴,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對它的描
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因為這里往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水、湘水,被降職遠調的官吏和南來北往
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如果遇上陰雨連綿繁密,有時連著整個月沒有晴天,寒風怒吼,濁浪沖天,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光輝,
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無法通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此
時)登上岳陽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批評指責的感覺,滿眼是蕭
條的景象,感慨悲傷到極點啊。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風平浪靜,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
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在湖中游來游去;湖岸上的小草和沙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草木茂盛。而有
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月光照耀下的)水波閃耀著金光;無風時靜靜的月影好似
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窮盡!(此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心胸開闊,
精神愉悅,忘卻榮辱得失,舉起酒杯面對和風,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這是為什么呢?他們不
因為外物的好壞和個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為百姓擔憂;不在朝廷作官的人為君王擔憂。
這樣在朝為官也擔憂,在野為民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什么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
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后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寫于慶歷六年
(1046年)九月十五日。
〈能力?提升A
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小題。
【甲】
①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
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
安知鴻鵠之志哉!”
②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會天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陳
勝日:“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
或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
(節選自《史記?陳涉世家》)
【乙】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銀鹿。戰少利,陳
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
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②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
冠諸侯。諸侯軍救銅鹿卞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
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
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節選自《史記?項羽本紀》)
【注釋】①廬舍:房屋,住宅,此指行軍帳篷之類。②涉間:秦末將軍。
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等死,死國可乎公等遇雨
B.吳廣以為然雖然,受地于先王
C.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靳以東
D.諸侯皆屬焉忠之屬也
10.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輟耕之壟上王之蔽甚矣
B.傭者笑麗應日望之蔚然加深秀者
C.扶蘇以數諫故不以物喜
D.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久而乃和
1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12.下列各項中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A.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B.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
C.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D.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13.甲乙兩文中的陳涉、項羽都沒能統一天下,司馬遷為什么要把他們分別列入《史記》的“世家”和“本
紀”?
【答案】
9.C10.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戰略投資與風險評估方式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考試中的選擇題技巧與試題及答案
- 行政法學的歷史與發展及試題
- 軟件設計師備考常見問題將解答試題及答案
- 加強公司財務內控的工作計劃
- 隨州市隨縣事業單位2025年統一公開招聘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硬件接口設計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行政管理考試知識體系建立:試題及答案
- 分布式系統的設計與實現能力測試試題及答案
- 重要信息處理軟件試題及答案參考
- 2025年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中考一模數學試卷(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年注冊測繪師考試測繪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與應用試題
- 二手車貨車合同協議書
- 2024-2025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冊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 測井試題及答案完整版
- 人格性格測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國電子變壓器市場運行前景及投資價值研究報告
- 中西文化鑒賞知到章節答案智慧樹2023年鄭州大學
- 鐵路貨車運用常見故障講課講稿
- 公共場所重大活動衛生監督工作規范模板
- 大學計算機python選擇填空題庫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