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高三年級第二學期質量檢測一歷史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關于夏啟獲得君位有多種說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讀準確的有()《孟子》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史記》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兩中》清華簡夏后奠卣(“奠”是喪祭,“卣”為憂,指居喪),底靈因固,九德溥揚,兩中乃入(“兩中”天帝的兩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區域)。三年,在日乙丑,兩中又降,格于有夏。①認同“夏啟攻益自取”之說②“禪讓”是對“篡奪”的粉飾③蘊含對“尚賢”思想的宣揚④君權“天”授的傳承合法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董仲舒主張“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陽為德,陰為刑。刑反德而順于德,亦權之類也”“是故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經用于盛,權用于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后刑也”。這體現了()A.西漢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鄒衍陰陽五行學說成為主流C.賡續春秋戰國的儒家仁政思想 D.兩漢以來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3.Deepseek對《資治通鑒》中相關內容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763名唐代科舉進士中,有17%的人具備實務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勝任率則達到了34%。對于這些數據的合理解釋包括()①安史之亂造成的人才斷層②門閥家學壟斷仕途的升遷③科舉考試側重于詩賦經義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選拔任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4.列班·掃馬的西行路線長達11200公里,被譽為“逆向的馬可·波羅之旅”。他的出使在歐亞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下關于掃馬訪歐之行的推斷合理的是()①代表元朝皇帝與歐洲多國建立聯系②展現了13世紀東西方交流的雙向性③可觀察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的分裂④領教英法兩國專制王權的強化與威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下表展示了中國從漢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縣的數量統計。通過觀察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說法()漢至清郡(府)、州、縣數漢隋唐宋元明清郡(府)1031903033140309州360254359193205縣1314125515571234112711381353注:據《漢書》《舊唐書》《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統計①自秦迄清,縣是最具有穩定性的地方基層單位②州作為行政區域的劃分名稱,在唐代首次出現③最高層級的行政區由監察區、軍區等轉變而來④縣級以上政區,數量越劃越多,轄區越劃越小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6.某學者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問題時提出:在眾多問題中,最關鍵的是要關注并深入研究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根本性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他所指的根本性問題應是()A.如何應對西方列強殖民侵略與民族危機B.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奮斗與探索C.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發展與社會階層分化D.儒家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沖突與融合7.“(近代)官機作價五十萬兩入局,另招商股五十萬兩……無論盈虧,按年提官利,剩余則按股均分。”——張謇《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報告》(1899年)。學者汪敬虞指出:“大生紗廠早期‘官利制度’雖保證股東收益,卻使企業背負固定支出,擠壓再生產資金,折射民族工業在傳統資本邏輯與現代化生產間的深層矛盾”。結合材料,判斷學者認為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19世紀末的中國民族企業()A.實業家借助股份制突破封建生產關系束縛B.官商合營模式有效抵御了列強的資本入侵C.穩定股東信心加大了企業內循環的管理活力D.傳統盈利模式阻礙工業資本積累與持續發展8.20世紀初,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設立了商科中的“銀行及保險學門”,隨后《銀行通行則例》《儲蓄銀行則例》等一系列法令相繼出臺。這種將金融制度改革作為立國之基的思潮,與同期金融類報刊文章數量相較于1899年前激增394%有著密切聯系。歸國留學生紛紛撰文呼吁:“國勢之盛衰,視乎銀行為樞紐……欲操財政權者,必自設國家銀行始”。上述材料表明,1900年后晚清金融轉型加速的關鍵在于()A.西學人才回流集聚 B.通商口岸貿易繁榮C.制度層面轉變引導 D.實業資本迫切需求9.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總結教訓并調整策略。下列對遵義會議決議的表述,正確且符合歷史實際的是()A.糾正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B.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教訓→調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C.批判“左”傾軍事路線錯誤→改組中央領導機構→肯定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D.分析九一八事變后局勢轉變→通過《論持久戰》報告→明確全面抗戰路線10.下圖為中國某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依據相關知識判斷圖中的“三資經濟”應是()①外向型企業②外商獨資企業③中外合資經營企業④中外合作經營企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近20年來,中國醫療史作為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進展,歷史學與醫學之間實現了雙向促進與協同發展。從下列研究成果可見()①探究疾病醫療與社會互動②涉及制度研究和觀念改變③促進了史料的挖掘與運用④凸顯中西醫的匯合與融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希臘的“貓頭鷹”銀幣和波斯的“大流克”金幣是當時地中海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前336年)規定,金幣的重量與成色需遵循阿提卡標準(即雅典標準)鑄造,而銀幣則采用希臘北部的色雷斯標準,從而在馬其頓建立起金銀雙本位制體系。這一舉措的結果是()A.推動馬其頓商業貿易的發展 B.鞏固了亞歷山大擴張的戰果C.造成希臘化世界大范圍擴展 D.增強了希臘聯盟內部凝聚力13.國際法的形成與民族國家的興起是近代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兩個重要現象,二者相互促進、彼此依存。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標志性文件是()A《羅馬民法大全》 B.《萬國公法》C.《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D.《戰爭與和平法》14.《開羅宣言》明確指出:“日本亦將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波茨坦公告》進一步聲明“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有學者評價“這一系列國際文件的法律效力疊加,成為戰后東亞領土秩序重建的基石”。結合史實,最能體現《開羅宣言》突破性意義的是()A.規劃日本領土由美蘇中英四國實行分區占領B.國際法體系明確否定日本侵占行為合法性C.實行軸心國必須履行“無條件投降”基本原則D.確立戰后世界基本框架為成立聯合國奠定基礎15.2025年1月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稱不會排除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但若美國真的“入侵”格陵蘭島,即違背了()①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②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原則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則④尊重人權促進國際合作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5分)16.唐朝材料一唐朝在其鼎盛時期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軟實力,培養著四鄰統治階層對唐朝的仰慕之情,以期他們出于對唐朝文化認同而維持親密的政治關系。唐朝君臣強調道德原則與實用主義相結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制定出協調且均衡的政策。在數個實力體的自行其是、相互競爭的環境中,唐朝在游牧與農耕的互補、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以及藝術與科技的跨文明融合等方面,無疑占據了優勢地位。——摘自王貞平《多極亞洲中的唐朝》材料二7、8世紀的中古中國,華夏民族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對內完成典章制度的統合,打破民族間的壁壘;對外混一融洽,四海一家,采擷不同文明之菁華,形成一個開放包容、擴大恢張、充滿活力的盛唐氣象。……唐朝影響之大,以致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有唐人街。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把唐朝的長安比作美國的紐約。這種說法反映了在文明交流的歷史上,唐朝已經達到了世界的高度。——摘自葛承雍《唐朝為何會成為“世界性”的國家》(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多極—互動”給予解釋。(2)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這種對比不是來自于學術研究,而是跨越時代和文明體系、基于對宏觀的影響力和開放性的感受。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做一個跨時空的比較。注意:遵循可比性原則;對比維度明確;關注差異性。17.荷蘭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在美洲的相關活動在1611至1613年間,航海家阿德里安·布洛克多次航行至北美洲的哈德遜河區域。1614年,首批荷蘭移民抵達此地。1624年,荷蘭人在此建立“拿騷堡”。1626年,他們購買了曼哈頓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使其成為荷蘭重要商業據點。1664年,英國占領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更名為紐約。1621年,威廉·烏澤爾利克斯提議模仿東印度公司模式,成立西印度公司(他后成為公司第一任總督)。荷蘭三級會議批準這一提議,授權該公司以“充足船只和軍事力量的組織機構”控制“與西印度、非洲和美洲的商業和貿易”。1623年,占領圭亞那;1634年,奪取了庫拉索島,成為荷蘭在加勒比地區的重要港口。與西非黃金海岸多個據點聯結,成為跨洋貿易及奴隸輸入的中轉站。加勒比地區的控制權多次易手,1781年被美國占領。1628年,彼得·海因截獲西班牙的“白銀艦隊”,擄獲20萬磅白銀、135磅黃金、1000顆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蟲(一種染料)、蔗糖、蘇木、毛皮等,總價值高達1150萬荷蘭盾。1630年荷蘭攻占葡屬巴西東北部的“狂野海岸”,約翰·莫里斯·范·拿騷被西印度公司任命為荷屬巴西殖民地的總督,到1639年建有制糖廠166座;1654年葡萄牙重新占領該地。1674年公司經營不善,三級會議批準建立新公司。新公司1675~1738年間販賣奴隸數量為263,987名。1722年探險家雅可布·羅赫芬首次發現復活節島。1791年公司倒閉。(1)“下定義”是以簡潔、明確語言對某一術語、概念或對象進行描述,使其與其他事物區分開來。結合材料和所學,給“荷蘭西印度公司”下個定義。(2)為什么說荷蘭西印度公司是個“行為充滿爭議、在歷史上有著復雜而多面的影響的公司”。18.大歷史觀大歷史觀是站在縱深、宏闊的時空維度,將人類的全部歷史看成一個整體、一個有機發展過程,是對歷史進行長時段、寬視野、多角度的觀察和認知。①縱向貫通:對某國家、某地區的觀察不僅關注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事件,而是從發展的長時段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連續性。②橫向對比:將歷史置于更為廣闊的時空框架中進行考察,從全球范圍內的互動與變遷來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時空維度的宏觀性。1910-1990年間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單位:百萬噸)年份項目俄國(蘇聯)德國(聯邦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1910年原油產量11.30.127.9——0.3鋼產量3.313.126.56.53.4*0.0091937年原油產量28.50.5172.9——0.4鋼產量17.719.851.413.27.95.81950年原油產量37.91.1266.7—0.10.3鋼產量27.312.187.816.68.74.81970年原油產量*3537.5475.30.12.30.8鋼產量*11645.0119.328.323.893.31990年原油產量*5533.6371.0*883.00.5鋼產量*15438.489.716.519.0110.3——根據[英]米切爾編,賀力平譯《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編制注:帶*的數據為原始數據,其余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注:1969年北海油田的發現對英國的能源結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注:1949年中國原油產量12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884.58倍;1949年鋼產量為16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6276倍。提取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①縱向貫通”“②橫向對比”兩個角度各取一例,對相關經濟發展給予說明。19.“交流·對賬”2025年1月,由于美國政府對TikTok的禁令即將生效,大量美國用戶涌入中國社交平臺小紅書,與中國網友展開了一場“對賬”交流。“對賬”主要內容集中在經濟與生活成本、醫療與教育、社會福利與保障、文化與生活方式等方面。有網友提出如果我們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日子也梳理一本賬,梳理我們的祖國走向富強的一本賬,我們又會填寫什么?(1)在上述時段中任選其二,書寫現代中國的發展歷程。要求:緊扣題意,觀點明確,史實準確,邏輯清晰。(2)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為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做出了哪些努力?“國之交在于民相親”“中美關系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2025年1月小紅書上的中美網民直接互動、自主尋找共同話題成為一個現象級事件,意涵深遠。(3)簡述這次“交流·對賬”的意義。
北京市朝陽區高三年級第二學期質量檢測一歷史試卷(考試時間90分鐘滿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關于夏啟獲得君位有多種說法。研究下面材料,解讀準確的有()《孟子》天與賢,則與賢;天與子,則與子。《史記》三年之喪畢,益讓帝禹之子啟,而辟居箕山之陽。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兩中》清華簡夏后奠卣(“奠”是喪祭,“卣”為憂,指居喪),底靈因固,九德溥揚,兩中乃入(“兩中”天帝的兩位使者圭中、祥中),格于有河(“有河”政治中心區域)。三年,在日乙丑,兩中又降,格于有夏。①認同“夏啟攻益自取”之說②“禪讓”是對“篡奪”的粉飾③蘊含對“尚賢”思想的宣揚④君權“天”授的傳承合法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蘊含對“尚賢”思想的宣揚,即材料中強調賢能的重要性,在《史記》中提到“禹子啟賢,天下屬意焉”,直接提到啟的賢能;《孟子》提到天意與賢或子,清華簡中的“九德溥揚”也指向德行的彰顯,③正確;君權“天”授的傳承合法性,即君權來自天命的授予,在《孟子》中明確提到天意決定傳承,清華簡中通過“兩中”降格等描述天命所歸,④正確;認同“夏啟攻益自取”之說,即認為夏啟是通過武力奪取了益的位置,《史記》中明確說益讓位給啟,而清華簡則強調天命,沒有提到武力,因此,材料中并沒有支持啟攻益的說法,①錯誤;“禪讓”是對“篡奪”的粉飾,即認為禪讓的說法是為了掩蓋實際上的篡奪行為,根據《史記》的描述,益主動讓位,啟因賢能而繼位,這里并沒有暗示禪讓是粉飾篡奪,反而正面肯定禪讓,②錯誤;綜上所述,③④正確,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2.董仲舒主張“惡之屬盡為陰,善之屬盡為陽。陽為德,陰為刑。刑反德而順于德,亦權之類也”“是故天以陰為權,以陽為經”“經用于盛,權用于末。以此見天之顯經隱權,前德而后刑也”。這體現了()A.西漢秉承西周“敬天保民”思想 B.鄒衍陰陽五行學說成為主流C.賡續春秋戰國的儒家仁政思想 D.兩漢以來律令儒家化逐步深入【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董仲舒主張“陽為德,陰為刑”“前德而后刑”,強調德治為主、刑罰為輔,這與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的仁政思想相契合。仁政思想注重統治者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強調道德感化和德治的重要性,董仲舒的觀點是對儒家仁政思想的繼承和發展,C項正確;西周“敬天保民”思想主要強調敬從天命、懷保小民、施行德政,但沒有明確提出德與刑的關系,與董仲舒強調的以陽德陰刑來治理國家的理念有所不同,排除A項;雖然董仲舒的思想吸收了陰陽五行學說的一些元素,用以構建其思想體系,但在當時儒家思想是主流,董仲舒的思想核心還是儒家的道德觀念和政治理念,陰陽五行學說只是輔助性的理論工具,并非主流,排除B項;材料主要強調的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側重于德刑關系的理論闡述,而不是直接體現律令儒家化的具體實踐過程,排除D項。故選C項。3.Deepseek對《資治通鑒》中相關內容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在763名唐代科舉進士中,有17%的人具備實務能力,而同期世家子弟的勝任率則達到了34%。對于這些數據的合理解釋包括()①安史之亂造成的人才斷層②門閥家學壟斷仕途的升遷③科舉考試側重于詩賦經義④及第后需吏部的選拔任命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唐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安史之亂主要導致社會動蕩和官員流失,但題干數據反映進士與世家子弟的實務能力差異,與人才斷層無直接關聯,故①錯誤;唐代科舉制削弱了門閥壟斷,世家子弟勝任率高源于家學傳承而非壟斷仕途,故②錯誤;唐代科舉以詩賦經義為主,缺乏實務考核,導致進士實務能力不足,故③正確;進士及第后需通過吏部銓選(身言書判)才能授官,選拔標準側重行政能力,進一步限制勝任比例,故④正確。因此,③④解釋合理,D項正確;①②解釋不合理,排除ABC項。故選D項。4.列班·掃馬西行路線長達11200公里,被譽為“逆向的馬可·波羅之旅”。他的出使在歐亞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以下關于掃馬訪歐之行的推斷合理的是()①代表元朝皇帝與歐洲多國建立聯系②展現了13世紀東西方交流的雙向性③可觀察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的分裂④領教英法兩國專制王權的強化與威嚴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13世紀的亞歐。從圖中信息及相關歷史背景可知,②馬可·波羅是從歐洲來到東方,而列班·掃馬是從東方前往歐洲,二者方向相反,共同展現了13世紀東西方交流并非單向,而是具有雙向性,該項推斷合理。③拜占庭帝國與羅馬教廷在1054年發生大分裂,到13世紀時,這種分裂狀態已經持續存在。列班·掃馬西行訪歐期間,是能夠觀察到這種分裂所帶來的宗教、政治等方面的差異和影響的,該項推斷合理,②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①列班·掃馬是受伊利汗國君主委派西行,伊利汗國雖是元朝宗藩之國,但不能簡單等同于代表元朝皇帝與歐洲多國建立聯系。他主要是代表伊利汗國進行外交活動,所以該項推斷不合理。排除AB項;④13世紀英法兩國的王權并非處于強化狀態,當時英法等國還處于封建割據階段,王權受到諸多限制,該項推斷不合理。排除D項。故選C項。5.下表展示了中國從漢朝到清朝各朝代的郡(府)、州、縣的數量統計。通過觀察并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以下說法()漢至清郡(府)、州、縣數漢隋唐宋元明清郡(府)1031903033140309州360254359193205縣1314125515571234112711381353注:據《漢書》《舊唐書》《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統計。①自秦迄清,縣是最具有穩定性的地方基層單位②州作為行政區域的劃分名稱,在唐代首次出現③最高層級的行政區由監察區、軍區等轉變而來④縣級以上政區,數量越劃越多,轄區越劃越小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表格中“縣”的數量從漢至清始終保持在1000余個,波動幅度極小,且縣作為基層行政單位自秦朝郡縣制確立后,名稱與職能基本未變,①正確;州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始于東漢,唐代僅延續而非首創,②錯誤;漢代的州初為監察區,唐代的道由軍事區轉為行政區,但并非所有朝代最高層級政區均源于此,③錯誤;郡(府)數量從漢103增至清309,但元朝府數僅30,且州的數量在唐后波動下降,整體趨勢并非持續增加;此外,“縣級以上政區”包含多層,表格數據無法全面反映,④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6.某學者在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重要問題時提出:在眾多問題中,最關鍵的是要關注并深入研究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根本性問題。根據所學知識判斷,他所指的根本性問題應是()A.如何應對西方列強殖民侵略與民族危機B.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奮斗與探索C.資本主義經濟在中國發展與社會階層分化D.儒家傳統文化與現代化進程的沖突與融合【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的根本性問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近代中國的根本性問題在于??如何通過救亡圖存、社會變革實現民族復興,由此可知??,近代中國的根本任務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國家富強,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探索??,B項正確;應對列強侵略與民族危機是近代中國面臨的具體挑戰,??屬于實現民族復興過程中的階段性任務,而非根本性問題本身??,排除A項;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社會階層分化是近代社會變遷的??經濟層面表現??,未觸及反帝反封建的核心目標,排除C項??;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沖突是文化領域的??具體矛盾??,未涵蓋政治、經濟、社會的整體歷史進程,排除D項。故選B項。7.“(近代)官機作價五十萬兩入局,另招商股五十萬兩……無論盈虧,按年提官利,剩余則按股均分。”——張謇《大生紗廠第一次股東會報告》(1899年)。學者汪敬虞指出:“大生紗廠早期‘官利制度’雖保證股東收益,卻使企業背負固定支出,擠壓再生產資金,折射民族工業在傳統資本邏輯與現代化生產間的深層矛盾”。結合材料,判斷學者認為以大生紗廠為代表的19世紀末的中國民族企業()A.實業家借助股份制突破封建生產關系束縛B.官商合營模式有效抵御了列強的資本入侵C.穩定股東信心加大了企業內循環的管理活力D.傳統盈利模式阻礙工業資本積累與持續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大生紗廠早期‘官利制度’雖保證股東收益,卻使企業背負固定支出,擠壓再生產資金”可知,材料內容反映了傳統資本邏輯與現代化生產之間的矛盾,由此可知,官利制雖短期穩定股東,但長期抑制資本積累與擴大再生產??,即傳統盈利模式阻礙工業資本積累與持續發展,D項正確;股份制引入并未突破封建束縛,反而受制于舊有模式影響,排除A項;官商合營未有效抵御列強資本,材料未提及其抵御效果,排除B項;官利制雖穩定股東,但“內循環管理活力”與材料“擠壓再生產”矛盾,排除C項。故選D項。8.20世紀初,清政府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設立了商科中的“銀行及保險學門”,隨后《銀行通行則例》《儲蓄銀行則例》等一系列法令相繼出臺。這種將金融制度改革作為立國之基的思潮,與同期金融類報刊文章數量相較于1899年前激增394%有著密切聯系。歸國留學生紛紛撰文呼吁:“國勢之盛衰,視乎銀行為樞紐……欲操財政權者,必自設國家銀行始”。上述材料表明,1900年后晚清金融轉型加速的關鍵在于()A.西學人才回流集聚 B.通商口岸貿易繁榮C.制度層面轉變引導 D.實業資本迫切需求【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初(中國)。從材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初清政府先是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設立相關學科,隨后又出臺《銀行通行則例》《儲蓄銀行則例》等一系列法令,這種從教育到金融法規的制度性變革,為晚清金融轉型提供了重要的引導和保障。同時,金融類報刊文章數量的激增以及歸國留學生的呼吁,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金融轉型,但這些都是在制度變革的大背景下發揮作用的。因此,制度層面的轉變引導是1900年后晚清金融轉型加速的關鍵。C項正確;西學人才回流集聚只是推動因素之一,材料中更強調的是制度層面的變革,排除A項;通商口岸貿易繁榮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B項;實業資本迫切需求在材料中也沒有明確表述,且無法直接從材料中得出這是金融轉型加速的關鍵,排除D項。故選C項。9.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中共中央在長征途中召開遵義會議總結教訓并調整策略。下列對遵義會議決議的表述,正確且符合歷史實際的是()A.糾正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B.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教訓→調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C.批判“左”傾軍事路線錯誤→改組中央領導機構→肯定毛澤東戰略戰術思想D.分析九一八事變后局勢轉變→通過《論持久戰》報告→明確全面抗戰路線【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35年的中國。結合所學可知,遵義會議批判了中央紅軍指揮機關在反對蔣介石軍隊的第五次“圍剿”作戰中實行單純防御、在長征中實行退卻逃跑的“左”傾戰略錯誤;會議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團,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軍事指揮權,決定仍由中央軍委主要負責人朱德、周恩來指揮軍事,周恩來為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會議通過的《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決議》,肯定了毛澤東根據戰爭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否定了博古關于第五次反“圍剿”的總結報告,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C項正確;“糾正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確立農村包圍城市路線→決定由張聞天負總責”,遵義會議主要糾正的是“左”傾軍事錯誤,而非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且確立農村包圍城市路線并非遵義會議的內容。排除A項;“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教訓→調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調整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是瓦窯堡會議的內容,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原則是古田會議的內容。排除B項;“分析九一八事變后局勢轉變→通過《論持久戰》報告→明確全面抗戰路線”,通過《論持久戰》報告是1938年毛澤東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演講,明確全面抗戰路線是洛川會議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10.下圖為中國某歷史時期的經濟結構示意圖。依據相關知識判斷圖中的“三資經濟”應是()①外向型企業②外商獨資企業③中外合資經營企業④中外合作經營企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經濟結構示意圖包含個體經濟、三資經濟、私營經濟、集體經濟、國營經濟,可知該時期屬于改革開放后,結合所學知識,改革開放后“三資企業”特指外資參與的三種企業類型,包括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②③④正確,①錯誤。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項。?11.近20年來,中國醫療史作為新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了顯著進展,歷史學與醫學之間實現了雙向促進與協同發展。從下列研究成果可見()①探究疾病醫療與社會互動②涉及制度研究和觀念改變③促進了史料的挖掘與運用④凸顯中西醫的匯合與融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和近現代的中國。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①這些研究成果涉及醫療史,必然會探究疾病醫療與社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②從“歐洲醫療五百年”等研究來看,醫療發展過程中必然涉及醫療制度的演變以及人們醫療觀念的改變,所以涉及制度研究和觀念改變;③醫療史研究需要大量的史料支撐,在研究過程中會促進對相關史料的挖掘與運用,①②③符合題意,A項正確;④僅從圖片所給的這些研究成果名稱中,無法直接得出凸顯中西醫匯合與融通的結論,沒有相關依據表明這些研究成果重點在體現中西醫的融合,該項不合理。排除BCD項。故選A項。12.希臘的“貓頭鷹”銀幣和波斯的“大流克”金幣是當時地中海地區的主要流通貨幣。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前336年)規定,金幣的重量與成色需遵循阿提卡標準(即雅典標準)鑄造,而銀幣則采用希臘北部的色雷斯標準,從而在馬其頓建立起金銀雙本位制體系。這一舉措的結果是()A.推動馬其頓商業貿易的發展 B.鞏固了亞歷山大擴張的戰果C.造成希臘化世界大范圍擴展 D.增強了希臘聯盟內部凝聚力【答案】A【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希臘。根據材料“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公元前382年~前336年)規定,金幣的重量與成色需遵循阿提卡標準(即雅典標準)鑄造,而銀幣則采用希臘北部的色雷斯標準,從而在馬其頓建立起金銀雙本位制體系”可知,腓力二世建立金銀雙本位制,統一金幣與銀幣的標準,由此可知??,雙本位制消除了不同貨幣體系間的交易障礙,降低貿易成本,直接推動馬其頓商業的繁榮??,A項正確;亞歷山大的擴張戰果鞏固依賴于軍事征服與政治整合,??貨幣改革雖增強經濟基礎,但非直接鞏固擴張成果??,排除B項;希臘化世界擴展是亞歷山大東征的文化結果,??與腓力二世時期的貨幣改革無直接因果??,排除C項?;希臘聯盟凝聚力源于科林斯同盟等政治軍事措施,??貨幣統一側重經濟而非政治整合??,排除D項。故選A項。13.國際法的形成與民族國家的興起是近代歐洲歷史進程中的兩個重要現象,二者相互促進、彼此依存。在這一過程中,具有深遠影響的標志性文件是()A.《羅馬民法大全》 B.《萬國公法》C.《威斯特伐利亞和約》 D.《戰爭與和平法》【答案】C【解析】【詳解】據本題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歐洲。結合所學可知,1648年簽訂的《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結束了歐洲長達30年的混戰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它標志著近代國際法的形成,也確認了歐洲主權國家體系的存在,推動了民族國家的興起,是國際法形成與民族國家興起相互促進的重要標志性文件,C項正確;《羅馬民法大全》是東羅馬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編纂的一部匯編式法典,是羅馬法的集大成者,主要是對羅馬帝國時期的法律進行整理和匯編,對后世的法律體系產生了深遠影響,但它主要是在私法領域,與近代國際法的形成以及民族國家的興起關系不大,排除A項;《萬國公法》是美國法學家惠頓的著作,對國際法的一些原則和規則進行了系統闡述,但它不是近代國際法形成和民族國家興起過程中的標志性文件,其出現時間晚于《威斯特伐利亞和約》,排除B項;《戰爭與和平法》提出君主應該制定條約并接受約束,確定了國際法的主體是主權國家,奠定了國際法的基礎,但它更多的是從理論層面為國際法奠定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14.《開羅宣言》明確指出:“日本亦將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波茨坦公告》進一步聲明“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有學者評價“這一系列國際文件的法律效力疊加,成為戰后東亞領土秩序重建的基石”。結合史實,最能體現《開羅宣言》突破性意義的是()A.規劃日本領土由美蘇中英四國實行分區占領B.國際法體系明確否定日本侵占行為合法性C.實行軸心國必須履行“無條件投降”基本原則D.確立戰后世界基本框架為成立聯合國奠定基礎【答案】B【解析】【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3年(世界)。根據材料“《開羅宣言》明確指出:‘日本亦將被逐出于其以暴力或貪欲所攫取之所有土地’”并結合所學知識《開羅宣言》首次以國際法律文件形式明確否定日本侵略擴張的合法性,可知??《開羅宣言》通過國際法體系徹底否定日本侵略行為的正當性,為戰后領土秩序重建提供法理依據??,B項正確;四國分區占領日本是波茨坦會議及《波茨坦公告》后的安排,且實際由美國單獨占領,《開羅宣言》涉及占領方案,排除A項;“無條件投降”原則由1943年《卡薩布蘭卡宣言》首次提出,《開羅宣言》聚焦領土問題,非其突破性意義,排除C項;聯合國框架由1945年《聯合國憲章》確立,《開羅宣言》不涉及組織構建,排除D項。故選B項。15.2025年1月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稱不會排除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但若美國真的“入侵”格陵蘭島,即違背了()①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原則②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原則③《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則④尊重人權促進國際合作原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當代世界。據材料“稱不會排除用武力奪取格陵蘭島控制權的可能性”及所學可知,美國入侵格陵蘭島的行為破壞了丹麥的主權和領土完整,①正確;僅是入侵格陵蘭島,判斷不出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無從得出“國際合作與多邊主義原則”的破壞,②錯誤;美國和丹麥作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關系應該是合作共贏,現在美國侵略格陵蘭島,體現了違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原則,③正確;結合所學,人權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權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權利,意見和言論自由的權利,獲得工作和教育的權利以及其他更多權利,材料沒有體現美國對平民的暴力措施,④錯誤。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第二部分(非選擇題共55分)16.唐朝材料一唐朝在其鼎盛時期展現出了一種獨特的軟實力,培養著四鄰統治階層對唐朝的仰慕之情,以期他們出于對唐朝文化認同而維持親密的政治關系。唐朝君臣強調道德原則與實用主義相結合,審時度勢,權衡利弊制定出協調且均衡的政策。在數個實力體的自行其是、相互競爭的環境中,唐朝在游牧與農耕的互補、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以及藝術與科技的跨文明融合等方面,無疑占據了優勢地位。——摘自王貞平《多極亞洲中的唐朝》材料二7、8世紀的中古中國,華夏民族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對內完成典章制度的統合,打破民族間的壁壘;對外混一融洽,四海一家,采擷不同文明之菁華,形成一個開放包容、擴大恢張、充滿活力的盛唐氣象。……唐朝影響之大,以致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有唐人街。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把唐朝的長安比作美國的紐約。這種說法反映了在文明交流的歷史上,唐朝已經達到了世界的高度。——摘自葛承雍《唐朝為何會成為“世界性”的國家》(1)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多極—互動”給予解釋。(2)有些美國人喜歡把唐朝比作現代的美國,這種對比不是來自于學術研究,而是跨越時代和文明體系、基于對宏觀的影響力和開放性的感受。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做一個跨時空的比較。注意:遵循可比性原則;對比維度明確;關注差異性。【答案】(1)多極:在唐朝時期,亞洲存在著多個勢力體,如突厥、吐蕃、新羅等,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形成多極格局。例如,突厥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北方草原地區稱雄;吐蕃在青藏高原發展起獨特的高原文明,其政治、軍事力量不容小覷;新羅則在朝鮮半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這些不同的勢力相互競爭,在領土、資源、人口等方面存在爭奪關系。比如唐朝與吐蕃之間就多次發生邊境戰爭。爭奪安西四鎮等地盤。互動:在多極格局下,唐朝與周邊勢力有著廣泛的互動。在政治方面,唐朝通過冊封、和親等方式與周邊政權建立聯系。如唐太宗冊封祿東贊為駙馬都尉,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等。經濟上,唐朝與周邊地區有著活躍的貿易往來,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就是典型代表,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寶等傳入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也與唐朝進行著各種商品交換。文化方面,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體現了互動關系。佛教從印度傳入后,在中國不斷發展本土化,同時佛教也傳播到周邊國家;唐朝的文化如詩歌、書法、繪畫等也影響到周邊地區,周邊地區的文化元素也被唐朝吸收融合。(2)相似點:影響力方面:唐朝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其文化輻射到周邊眾多國家和地區,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核心主導作用,如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大量吸收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等;新羅仿照唐朝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制度、科舉制度等。現代美國在世界范圍內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美元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等現代文化產業在全球廣泛傳播,影響著世界各地的文化消費和文化潮流。開放性方面: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對外來文化持歡迎態度,長安城中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人、使者、學者等。唐朝積極吸收外來文化成果并進行本土化改造,如佛教的傳播與發展。現代美國也是一個移民國家,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入美國,帶來了不同的文化、技術和思想,美國能夠將這些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合并創新,如硅谷的高科技產業就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創新的成果。差異點:社會制度方面:唐朝是封建專制王朝,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等級制度森嚴,社會結構相對穩定,人們的身份和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身門第等因素。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強調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理念,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社會流動性相對較強,主要通過個人奮斗獲取社會地位。經濟基礎方面:唐朝的經濟基礎主要是農業,雖然商業也有一定發展,但重農重農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的大規模發展,農業生產方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為主。美國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要支柱產業,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高端位置。【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唐朝中國。多極:材料一指出唐朝時期亞洲存在“多個實力體的自行其是、相互競爭”,結合所學知識以突厥、吐蕃、新羅為例說明其自主性。材料二補充了唐朝“打破民族壁壘”的背景,印證了多極格局的形成基礎。結合所學知識可作出如下解釋:在唐朝時期,亞洲存在著多個勢力體,如突厥、吐蕃、新羅等,它們各自有著自己的政治、經濟、文化體系,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形成多極格局。例如,突厥有著強大的軍事力量,在北方草原地區稱雄;吐蕃在青藏高原發展起獨特的高原文明,其政治、軍事力量不容小覷;新羅則在朝鮮半島有著廣泛的影響力。這些不同的勢力相互競爭,在領土、資源、人口等方面存在爭奪關系。比如唐朝與吐蕃之間就多次發生邊境戰爭。爭奪安西四鎮等地盤。互動:根據材料一“他們出于對唐朝文化認同而維持親密的政治關系”和材料二強調“混一融洽,四海一家”并結合所學可知,政治方面,唐朝通過冊封、和親等方式與周邊政權建立聯系;根據材料一“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和材料二“采擷不同文明之菁華”可知,經濟方面,唐朝與周邊地區有著活躍的貿易往來;根據材料一“宗教傳播與本土化”可知,文化方面,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體現了互動關系。綜合以上可作出如下解釋:在多極格局下,唐朝與周邊勢力有著廣泛的互動。在政治方面,唐朝通過冊封、和親等方式與周邊政權建立聯系。如唐太宗冊封祿東贊為駙馬都尉,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等。經濟上,唐朝與周邊地區有著活躍的貿易往來,絲綢之路的雙向流動就是典型代表,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等運往西方,西方的香料、珠寶等傳入中國,周邊國家和地區也與唐朝進行著各種商品交換。文化方面,宗教的傳播與本土化體現了互動關系。佛教從印度傳入后,在中國不斷發展本土化,同時佛教也傳播到周邊國家;唐朝的文化如詩歌、書法、繪畫等也影響到周邊地區,周邊地區的文化元素也被唐朝吸收融合。【小問2詳解】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唐朝中國、現代美國。相似點:材料二將唐朝定義為“世界性國家”(“唐朝影響之大……唐人街”)、材料一“培養仰慕之情”與美國“文化消費影響”對應;材料二“采擷不同文明之菁華”“開放包容”現象、材料一“宗教傳播與本土化”與美國“多元文化創新”形成呼應,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提取“影響力”“開放性”兩方面共性:影響力方面:唐朝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其文化輻射到周邊眾多國家和地區,在東亞文化圈的形成過程中起到了核心主導作用,如日本的遣唐使制度,大量吸收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藝術等;新羅仿照唐朝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制度、科舉制度等。現代美國在世界范圍內也有著廣泛的影響力。美元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在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中占據主導地位。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流行音樂等現代文化產業在全球廣泛傳播,影響著世界各地的文化消費和文化潮流。開放性方面:唐朝是一個開放包容的朝代,對外來文化持歡迎態度,長安城中有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商人、使者、學者等。唐朝積極吸收外來文化成果并進行本土化改造,如佛教的傳播與發展。現代美國也是一個移民國家,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世界各地的人才涌入美國,帶來了不同的文化、技術和思想,美國能夠將這些多元的文化元素融合并創新,如硅谷的高科技產業就是多元文化背景下創新的成果。差異點:根據材料一“唐朝君臣強調道德原則與實用主義相結合”“游牧與農耕的互補”、材料二“華夏民族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面”并結合所學差異知識(封建/資本主義)可以提取社會制度、經濟基礎等兩方面差異:社會制度方面:唐朝是封建專制王朝,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等級制度森嚴,社會結構相對穩定,人們的身份和地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出身門第等因素。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強調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理念,公民享有廣泛的政治權利,社會流動性相對較強,主要通過個人奮斗獲取社會地位。經濟基礎方面:唐朝的經濟基礎主要是農業,雖然商業也有一定發展,但重農重農抑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業的大規模發展,農業生產方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為主。美國的經濟基礎是市場經濟,以工業和服務業為主要支柱產業,擁有高度發達的金融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高端位置。17.荷蘭西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在美洲的相關活動在1611至1613年間,航海家阿德里安·布洛克多次航行至北美洲的哈德遜河區域。1614年,首批荷蘭移民抵達此地。1624年,荷蘭人在此建立“拿騷堡”。1626年,他們購買了曼哈頓島,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使其成為荷蘭重要商業據點。1664年,英國占領了新阿姆斯特丹,并更名為紐約。1621年,威廉·烏澤爾利克斯提議模仿東印度公司模式,成立西印度公司(他后成為公司第一任總督)。荷蘭三級會議批準這一提議,授權該公司以“充足船只和軍事力量的組織機構”控制“與西印度、非洲和美洲的商業和貿易”。1623年,占領圭亞那;1634年,奪取了庫拉索島,成為荷蘭在加勒比地區的重要港口。與西非黃金海岸多個據點聯結,成為跨洋貿易及奴隸輸入的中轉站。加勒比地區的控制權多次易手,1781年被美國占領。1628年,彼得·海因截獲西班牙的“白銀艦隊”,擄獲20萬磅白銀、135磅黃金、1000顆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蟲(一種染料)、蔗糖、蘇木、毛皮等,總價值高達1150萬荷蘭盾。1630年荷蘭攻占葡屬巴西東北部的“狂野海岸”,約翰·莫里斯·范·拿騷被西印度公司任命為荷屬巴西殖民地的總督,到1639年建有制糖廠166座;1654年葡萄牙重新占領該地。1674年公司經營不善,三級會議批準建立新公司。新公司1675~1738年間販賣奴隸數量為263,987名。1722年探險家雅可布·羅赫芬首次發現復活節島。1791年公司倒閉。(1)“下定義”是以簡潔、明確的語言對某一術語、概念或對象進行描述,使其與其他事物區分開來。結合材料和所學,給“荷蘭西印度公司”下個定義。(2)為什么說荷蘭西印度公司是個“行為充滿爭議、在歷史上有著復雜而多面的影響的公司”。【答案】(1)示例:荷蘭西印度公司是17、18世紀荷蘭政府授權成立新型股份貿易壟斷企業,以爭奪美洲、非洲殖民地和貿易壟斷作為目標。兼具商業、軍事和政治職能,是荷蘭早期殖民擴張的核心工具之一,對資本原始積累發揮重要作用。(2)原因:推動了全球航海和地理知識的發展,為全球航路的開辟做出貢獻,促進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掠奪美洲資源,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參與者;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區域的貿易壟斷,影響了國際關系格局,推動了國際法和近代外交的發展。【解析】【小問1詳解】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17、18世紀的美洲。下定義:根據材料“1621年,威廉·烏澤爾利克斯提議模仿東印度公司模式,成立西印度公司”可知,荷蘭西印度公司是17、18世紀荷蘭政府授權成立的新型股份貿易壟斷企業;從材料中可知,公司在美洲建立諸多據點,如在哈德遜河區域活動、購買曼哈頓島等,在非洲與黃金海岸多個據點聯結,還參與跨洋貿易,體現其爭奪殖民地和貿易壟斷的目標;根據材料可知,西印度公司在商業上開展跨洋貿易,涉及多種商品交易;軍事上擁有“充足船只和軍事力量的組織機構”,如截獲西班牙“白銀艦隊”等軍事行動;政治上在殖民地任命總督,建立統治機構等,體現了多種職能,可知,其兼具商業、軍事和政治職能,根據材料可知,公司在美洲、非洲的一系列活動,包括占領土地、掠奪資源、開展奴隸貿易等,都是荷蘭早期殖民擴張的表現,為荷蘭積累了大量財富,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可知,西印度公司是荷蘭早期殖民擴張的核心工具之一,對資本原始積累發揮重要作用。【小問2詳解】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17、18世紀的美洲。原因:根據材料“在1611至1613年間,航海家阿德里安·布洛克多次航行至北美洲的哈德遜河區域”可知,推動了全球航海和地理知識的發展,為全球航路的開辟做出貢獻,根據材料“擄獲20萬磅白銀、135磅黃金、1000顆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蟲(一種染料)、蔗糖、蘇木、毛皮等,總價值高達1150萬荷蘭盾”“與西印度、非洲和美洲的商業和貿易”可知,促進了荷蘭經濟的繁榮和國際貿易的發展;根據材料“擄獲20萬磅白銀、135磅黃金、1000顆珍珠,以及香料、丁香、胭脂蟲(一種染料)、蔗糖、蘇木、毛皮等,總價值高達1150萬荷蘭盾。”可知,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根據材料“與西非黃金海岸多個據點聯結,成為跨洋貿易及奴隸輸入的中轉站。加勒比地區的控制權多次易手,1781年被美國占領。”可知,掠奪美洲資源,是大西洋奴隸貿易的主要參與者;根據材料“到1639年建有制糖廠166座;1654年葡萄牙重新占領該地。”可知,打破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大西洋區域的貿易壟斷,影響了國際關系格局,推動了國際法和近代外交的發展。18.大歷史觀大歷史觀是站在縱深、宏闊的時空維度,將人類的全部歷史看成一個整體、一個有機發展過程,是對歷史進行長時段、寬視野、多角度的觀察和認知。①縱向貫通:對某國家、某地區的觀察不僅關注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事件,而是從發展的長時段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連續性。②橫向對比:將歷史置于更為廣闊的時空框架中進行考察,從全球范圍內的互動與變遷來把握歷史的脈絡,注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時空維度的宏觀性。1910-1990年間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單位:百萬噸)年份項目俄國(蘇聯)德國(聯邦德國)美國英國法國日本1910年原油產量11.30.127.9——0.3鋼產量3.313.126.56.53.4*0.0091937年原油產量28.50.5172.9——0.4鋼產量17.719.851.413.27.95.81950年原油產量37.91.1266.7—0.10.3鋼產量27.312.187.816.68.74.81970年原油產量*3537.5475.30.12.30.8鋼產量*11645.0119.328.323.893.31990年原油產量*5533.6371.0*883.00.5鋼產量*15438.489.716.519.0110.3——根據[英]米切爾編,賀力平譯《帕爾格雷夫世界歷史統計》編制注:帶*的數據為原始數據,其余數據精確到小數點后一位。注:1969年北海油田的發現對英國的能源結構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注:1949年中國原油產量12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884.58倍;1949年鋼產量為16萬噸,2024年與1949年比增長6276倍。提取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①縱向貫通”“②橫向對比”兩個角度各取一例,對相關經濟發展給予說明。【答案】①縱向貫通:蘇聯原油產量持續增長。說明:蘇聯原油產量從1910年的11.3百萬噸增至1990年的553百萬噸,增長近50倍。工業化起步??時期,蘇聯通過“五年計劃”推進能源國有化,1937年產量達28.5百萬噸,支撐重工業發展。二戰后開發新的油田,1970年產量飆升至353百萬噸,成為全球最大產油國。兩極格局下,蘇聯利用石油出口換取外匯,鞏固與東歐陣營的經濟紐帶,同時對抗西方禁運。蘇聯原油產量的百年增長,體現了國家主導的工業化戰略和能源經濟的長期延續性,其發展邏輯從沙俄資源開發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全球能源博弈一脈相承。②橫向對比:1970年日本鋼產量超越美國?。說明:1970年日本鋼產量93.3百萬噸,美國119.3百萬噸;至1990年日本達110.3百萬噸,美國降至89.7百萬噸。戰后美國扶持日本復興,通過技術引進、產業政策和出口導向戰略,日本鋼鐵業以低成本、高質量搶占全球市場。而1970年代美國轉向服務業與高科技產業,傳統鋼鐵業因環保成本上升、工會阻力而衰落。日美鋼鐵業的此消彼長,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產業分工的轉變。日本依托國家干預和技術革新實現“后發優勢”,而美國因產業升級需求調整經濟結構,體現不同發展路徑在時空互動中的競爭與互補。【解析】【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近現代(世界)。題干要求從“①縱向貫通”“②橫向對比”兩個角度各取一例,并對相關經濟發展給予說明。從“縱向貫通”角度,選取一例:蘇聯原油產量的持續增長,對其進行說明,可從蘇聯通過長期國家主導的工業化政策,將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骨裂診療標準與康復流程
- 肺結核患者內科護理要點
- HSE安全管理體系
- 消防設施冬季施工維護措施
-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法治教育實施計劃
- 2025年醫院護理部護理科研項目計劃范文
- 2024屆江蘇省蘇州昆山、太倉市中考數學模擬預測題含解析
- 校園生命生態安全知識培訓計劃
- 2025年八年級語文教師培訓提升計劃
- 常見上皮性腫瘤病理學解析
-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英語全冊教案完整版教學設計含教學反思
- 張拉應急預案
- 直接剪切試驗記錄
- 行車日常檢查表
- DB11-381-2016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技術規程
- 餐廳食堂就餐券通用模板
- 煤礦安全安全設施設計
- 高中語文-戲劇單元重要知識點整理
- 門式腳手架移動作業平臺施工方案
- JJF 1934-2021 超聲波風向風速測量儀器校準規范
- 2021年寧夏中考地理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