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_第1頁
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_第2頁
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_第3頁
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_第4頁
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唐水稻稻飛虱監測與防治技術規程552005-11-30實施2005-11-30實施唐山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1本標準由唐??h農林畜牧水產局提出:本標準由唐山市技術監督局批準:本標準起草單位:唐??h農林畜牧水產局本標準主要起草人:陳洪存楊紹國付秀悅。1本規程規定了水稻無公害生產中灰飛虱(LaodelpharStriatellus(Fallen))、白背飛虱2規范性引用文件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糧食作物種子禾谷類NY5117—2002無公害食品水稻生產技術規程3.1飛虱增殖現象減少密度制約(種內競爭)和刺激飛虱繁殖而引起稻飛虱再增猖獗的現象。3.2秧田帶藥下本田指在水稻秧苗起秧前,于秧田床面噴施殺蟲、防病藥劑,兼防秧田和本省藥、及時防病蟲目的的一種施藥方式。3.3健身栽培指一切有利于水稻健壯生長的農業栽培管理措施。3.4治蟲防病對主要由昆蟲傳播的植物病害,在植物易感病期內,植物沒有被病害侵染前,及時對傳病昆蟲進行防治,從而阻斷病害傳播的防病措施。3.5統防統治在防治如稻飛虱、白粉虱、飛蝗等活動性較強的農業害蟲時,為保證防效,對相鄰近2溝渠埂論同一時間內采取一致的施藥措施進行防治。4健身栽培控蟲措施4.1農業防治措施4.1.1選用抗蟲、抗條紋葉枯病、米質優良的水稻高產、穩產品種,種子質量附合GB4404.1-1996標準要求。4.1.2推廣水稻早育稀植栽培技術。4.1.3依據品種特性,加強以水肥管理為主的健身栽培。注重N、P、K的合理使用,適時烤田,后期干、濕交替管理,降低田間濕度,惡化稻飛虱發生環境。4.2注意保護和利用飛虱天敵。在水稻生育前期防治其它蟲害時選用高效、低毒、對天敵殺傷小的選擇性藥劑,禁用三唑磷、喹硫磷、水胺硫磷、甲基異柳磷等廣譜、高毒性農藥,并采用有效的低濃度噴霧,最大限度地保護利用天敵,防止飛虱增殖現象發生。4.3藥劑施用準則。按GB4285、GB/T8321及NY5117-2002,并注意藥劑的輪換。5.1灰飛虱的田間調查及藥劑防治5.1.1秧田、直播田5.1.1.1調查時間5.1.1.2調查方法采用籠罩法防機取樣,每塊田查10個點,每點1籠罩。計數并折算每平方米蟲量。籠罩的規格及制作:長、寬、高均為33cm,用竹片或粗鐵絲作架,外罩塑料薄膜。5.1.1.3防治指標:易感條紋葉枯病品種起秧前,無論灰飛虱蟲量達標與否,均在起秧前1天,噴藥一次,帶藥下本田。5.1.1.4防治藥劑和方法選用40%樂果乳油100ml/畝+5%銳勁特懸浮劑30毫升ml/畝混合噴霧,每畝用水量50公斤。5.1.2本田5.1.2.1田間調查時間3水稻抽穗期,應結合白背飛虱的監測與防治,做好該時期灰飛虱的查防工作。平行多點跳躍式取樣,每點10穴,每塊田不少于5點。把33×45cm左右的長方形白瓷盤內涂一薄層粘蟲膠,將瓷盤輕輕斜插入稻叢旁,快速拍擊植株中、下部,連拍三下,立即端起檢查,數蟲時先查長翅成蟲,后查短翅成蟲和高齡若蟲,最后查低齡若蟲。水稻抽穗期著重查看剛抽出的幼穗內隱蔽為害的灰飛虱若蟲。水稻分蘗期,灰飛虱成、若蟲0.5頭/穴時定為防治田。水稻抽穗期,結合白背飛虱調查,對幼穗具有明顯被刺吸為害狀(穎殼有褐色小斑點、劍葉和幼穗有霉污)、飛虱蟲量達1000頭/百穴的田塊定為藥劑挑治田。5.1.2.4防治藥劑和方法:水稻分蘗期,對達防治指標田,調整稻田水深為淺水層,選用80%敵敵畏乳油150m/畝(或50%混滅威乳油100-150ml畝或25%速滅威乳油150ml/畝或20%仲丁威乳油100-150m/畝)與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30g/畝(或5%銳勁特懸浮劑30m/畝)混用,畝兌水30kg噴霧。連續施藥二次,間隔5天。藥液要求噴到飛虱集中活動部位,確保藥劑接觸蟲體。水稻抽穗期,需藥劑挑治的田塊,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畝或3%啶蟲脒乳油20ml/畝,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提倡對埂論雜草施藥,集中消滅灰飛虱蟲源。5.2白背飛虱的監測和防治5.2.1監測時間5.2.1.1誘蟲燈監測時間一般在7月20日-8月10日(水稻拔節孕穗期),依據降雨、品種、苗情長勢情況,按GB/T15794規定進行。設置20W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蟲,監測遷入當地蟲源量、遷入高峰,推測田間發生高峰期和發生程度。5.2.1.2田間監測時間依據燈誘結果,一般從遷入高峰日始至8月20日水稻灌漿初期,每隔3天抽查一次.5.2.2田間調查方法用直線跳躍法取樣,每點2穴,每塊田共查25-50穴。調查用具及方法同5.1.2.2。水稻后期白背飛虱成、若蟲棲息部位較高,調查時要加上落于劍葉上和躲藏在稻穗內的蟲量。感蟲品種、晚插秧地塊、生長過旺地塊、前期使用過廣譜殺田間平均有白背飛虱成、若蟲1000-1500頭/百穴時定為防治田。發生早時取低值,發生晚時取對達防治指標田,可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g/畝或3%啶蟲脒乳油20ml/畝,兌水30公斤噴蟲量過大時可加入40%樂果乳油50-75ml/畝。防治適宜時期為若蟲盛期。5.3褐飛虱的監測和防治一般在9月10日至9月25日(水稻黃熟期)。依據黑光燈或高壓汞燈誘蟲情況來確定田間調查時間。用直線跳躍法取樣,每點2穴,每塊田共查25-50穴。褐飛虱喜在稻叢下部活動,調查時將白瓷盤位置貼近水面。田間有褐飛虱2000頭/百穴。選擇藥劑同5.3.4.只對達指標田塊進行挑治,不大面積用藥。5A(資料性附錄)三種稻飛虱稻田主要為害時期發生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6月初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白背飛虱(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上旬至8月中旬)(9月上旬至9月中旬)(9月中下旬)6[3]張稻友.稻飛虱預測中應注意具體分析的幾個問題.植保技術與推廣,2000,20(6):6-7[4]張夕林,張谷豐.中粳稻區白背飛虱災變特點及其技術.植保技術與推廣,1999,19(3):5-6廣,1998,18(2):9-11[6]張玉江編著.《河北稻區飛虱圖志》.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4技術與推廣,1991,16(1):5-7[8]郭榮.吡蟲啉對水稻田天敵蜘蛛的安全性評價.植保技術與推廣,1998,18(3):30-31響.植保技術與推廣,1998,18(4):22-31[10]韋江.甲基異柳磷誘發稻飛虱增殖現象的調查.植物保護,1993,19(4):27-28[12]張夕林,張谷中,張建明,等.應用銳勁特防治水稻后期害蟲.植物保護,1999,25(2):49[13]戴志一,楊益眾,黃東林,劉曙照.撲虱靈內吸機理研究簡報.植物保護,1992,18(4):32[15]農業部農藥檢定所主編.《新編農藥手冊》(續集).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1997[16]趙桂芝主編.《百種新農藥使用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2002[17]南京農業大學等單位主編.《農業昆蟲學》.南京:江蘇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