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課時作業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1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2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3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4頁
高中地理課時作業氣壓帶和風帶的形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于專精[課時作業](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獨立形式分冊裝訂!)讀三圈環流示意圖,回答1~3題。1.圖中表示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是()A.① B.③C.⑤ D.⑥2.⑤表示的近地面氣壓帶名稱為()A.赤道低氣壓帶 B.副熱帶高氣壓帶C.副極地低氣壓帶 D.極地高氣壓帶3.④表示的近地面風的名稱是()A.東北信風 B.東南信風C.盛行西風 D.極地東風解析:結合圖示三圈環流的高度的差異,③處為下沉氣流,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⑤屬于中高緯環流,氣流上升,為副極地低氣壓帶。④屬于中緯環流圈中的近地面風帶,近地面氣流從副熱帶高壓吹向副極地低壓,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風帶.答案:1。B2.C3.C讀地球近地面主要風帶示意圖,回答4~5題。4.表示北半球西風帶的是()A.① B.②C.③ D.④5.下圖為三圈環流的局部圖,圖中甲、乙兩風帶分別對應的是()A.甲—①,乙—② B.甲-③,乙—④C.甲—②,乙—④ D.甲—①,乙—③解析:根據緯度位置和風向判斷,①②③④四個近地面風帶分別是東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東南信風帶、盛行西風帶.其中屬于北半球的風帶是①②,屬于南半球的是③④。甲、乙兩風帶屬于南半球,分別是信風帶和西風帶.答案:4。B5.B讀0°經線的部分大氣環流剖面示意圖,回答6~8題.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與①③相比,⑤氣流控制區的降水量最少B.①⑤氣流上升的原因相同C.②風帶的風向為東南風D.③氣壓帶與④風帶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7.圖中Y地有“霧都”之稱,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終年受西風的控制,氣候溫暖濕潤,空氣中水汽充足,容易凝結成霧B.近海有寒流流經,導致沿岸空氣遇冷凝結成霧C.城市污染嚴重,空氣凝結核豐富,容易導致水汽凝結成霧D.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多雨,形成的水汽凝結核多8.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曾用氫氣球攜帶燃燒彈襲擊美國,給美國許多地區造成森林大火,氫氣球借助的是()A.東南信風 B.西風C.極地東風 D.西南季風解析:第6題,③處為副熱帶高氣壓帶,④處為西風帶,受兩者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氣候.第7題,倫敦之所以多霧,從自然角度來講主要是由于其終年受濕潤的西風控制,空氣中水汽相當豐富,容易凝結成霧。第8題,由美國和日本的相對位置可知,日本借助的是西風.答案:6。D7.A8.B讀某月某條經線上部分氣壓帶、風帶和氣流的相互關系示意圖,回答9~11題.9.圖中②氣壓帶或風帶的氣流運動方向和性質分別為()A.下沉干燥 B.上升濕潤C.由高緯流向低緯干燥 D.由低緯流向高緯濕潤10.圖示季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亞洲低壓強盛 B.上海盛行西北風C.東南信風帶位置偏北 D.印度半島高溫多雨11.受①②之間的氣壓帶或風帶影響的地區不可能有()A.東非高原 B.巴西高原C.撒哈拉沙漠 D.馬達加斯加島解析:第9題,根據②所在的緯度,判斷其為副熱帶高氣壓帶,高氣壓帶氣流下沉,空氣干燥。第10題,圖中氣壓帶、風帶位置南移,應該是北半球冬季,該季節亞洲高壓強盛,上海盛行西北季風,氣壓帶、風帶位置皆偏南,印度半島在東北季風控制下低溫少雨。第11題,①②之間為東南信風帶,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受東北信風帶的影響。答案:9.A10。B11.C12.下圖的上部是全球降水量隨緯度變化的一般情況,下部表示大氣的運動狀況,讀圖回答(1)~(4)題。(1)從氣壓帶看,①是______________帶,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帶。(2)從近地面風帶看,③是________帶,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帶.(3)氣壓帶、風帶是隨____________的移動而移動的,圖示氣壓帶、風帶位置大約在________(北半球節氣)前后。(4)從世界降水帶看,②處屬于____________帶,但對大陸________岸而言,因受______風與臺風影響,降水也較豐富。解析:本題前3個小題是考查地球上的氣壓帶、風帶,應該用所學的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作為解題的基本圖形。當我們把地球上的氣壓帶和風帶圖擺放的位置稍做調整(如下圖),思路就會豁然開朗.比較兩圖發現,考題的圖形除把圓形(球形)的地面“拉直”成水平的地面外,其他與教材的圖形完全一樣,這樣就能輕輕松松解出前3個小題。第(4)題,②在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下降水稀少,則降水帶為副熱帶少雨帶;但是在中緯大陸東岸,由于海陸分布對大氣環流的影響,季風環流替代了三圈環流,則來自海洋的夏季風、臺風帶來較豐沛的降水。答案:(1)副極地低氣壓副熱帶高氣壓(2)東南信風中緯西風(3)太陽直射點冬至(4)副熱帶少雨東夏季13.讀下圖,回答問題。(1)該圖表示北半球__________季時的大氣環流狀況,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氣流相對上升的地區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氣流相對下沉的地區是________和________,那里一般是________氣壓帶,天氣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題,從圖示看,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都在平均位置以南,尤其是赤道低氣壓帶已越過赤道至南半球。可以判斷此時為北半球冬季.第(2)題,從A、B兩地的氣流狀況來看,B地從高緯流向低緯,水汽不易凝結,A地從低緯流向高緯,水汽因降溫而容易凝結。所以,一般地說,A地比B地降水豐富。第(3)題,C氣流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至緯度60°附近時與來自極地的寒冷氣流相遇,因暖輕而爬升。第(4)題,從圖示看,盛行上升氣流的地區主要有赤道地區和南北緯60°附近地區,氣流上升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兩地多陰雨天氣。盛行下沉氣流的地區主要是極地和南北緯30°附近地區,兩地氣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答案:(1)冬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南移(2)豐富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