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01T 188-202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_第1頁
DB2301T 188-202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_第2頁
DB2301T 188-202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_第3頁
DB2301T 188-202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_第4頁
DB2301T 188-202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65.020.20CCSB052301IDB2301/T188—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專利的責任。本文件由哈爾濱市農業農村局提出。本文件由哈爾濱市黑土地保護與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黑龍江大學、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農業技術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焦曉光、隋躍宇、陳一民、王國棟、吳珂、王耀、于賀、馬亮乾、李麗、張澤DB2301/T188—20241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技術規程本文件確立了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的程序,規定了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區域選擇、玉米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有機肥培肥等階段的操作指示,描述了生產檔案的追溯方法。本文件適用連作玉米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的有機培肥。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309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15618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GB/T36393土壤質量自然、近自然及耕作土壤調查程序指南NY/T500秸稈粉碎還田機作業質量NY/T525有機肥料NY/T645玉米收獲機質量評價技術規范DB23/T207.4旱田耕整地機械作業技術規程DB23/T470農業機械田間作業質量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瘠薄暗棕壤有機質含量在20g/kg~35g/kg之間,耕作層不大于30cm,礫砂底暗棕壤區域的土壤。3.2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利用機械將有機物料添加到瘠薄暗棕壤耕作層,改良暗棕壤耕作層的技術。注:有機物料包含玉米秸稈及腐熟的農家肥。4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培肥程序瘠薄暗棕壤旱作耕地有機培肥程序包括4個階段,分別是:確定瘠薄暗棕壤旱作耕地區域、玉米收獲、秸稈粉碎還田、有機肥培肥。5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區域選擇2耕作層小于30cm,坡度小于6°,礫砂質暗棕壤旱田區域??諝猸h境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規定,土壤環境質量應符合GB15618。6玉米收獲秋季玉米成熟后,用帶秸稈粉碎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獲,玉米收獲質量應符合NY/T645的規定。7秸稈粉碎還田秋季玉米成熟后,用帶秸稈粉碎裝置的聯合收割機收獲,玉米收獲質量應符合NY/T645的規定。使用拖拉機牽引秸稈粉碎機進一步將玉米秸稈和根茬進行粉碎作業,玉米秸稈留茬高度低于10cm~15cm,秸稈粉碎后長度小于5cm~10cm,質量應符合NY/T500的規定。8瘠薄暗棕壤旱作農田有機肥培肥8.1有機培肥時間玉米秋季收獲之后,土壤凍結之間進行。8.2有機培肥物料有機物料包含玉米秸稈及腐熟的農家肥,腐熟有機肥限制性指標應符合NY/T525的規定。8.3有機培肥量腐熟的有機肥均勻拋撒田面上,施用量為15000kg/hm2~22500kg/hm2,每年施用一次,每年施用量一致,三年一個周期。8.4有機培肥方式秋翻,將玉米秸稈與腐熟的有機肥一起翻埋到0cm~30cm土層中,不宜擾動30cm以下土壤礫砂質層。作業機具選擇147KW以上拖拉機,配液壓翻轉犁。作業機械應符合DB23/T207.4的規定。8.5化肥施用量第一年化肥施用量為當地常規化肥施用量,第二年據玉米秸稈分解轉化程度,分解轉化程度約30%~60%,化肥施用量可減少3%~5%。第三年根據玉米秸稈分解轉化程度90%以上,化肥施用量可再減少3%~5%。8.6整地第一年秋翻,保證翻深一致,耙地后地表平整,土壤細碎,耙層表土疏松,土壤翻地深度各項指標應符合DB23/T470的規定。起壟越冬,達到待播狀態。第二年耙地深松,深松的深度達到25cm~30cm,不能擾動土壤礫砂質層。第三年與第二年的秋整地方式一致。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