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當仁,不讓于師
教學目標:1、駕馭本節重要字詞和其他相關文言學問,進一步提升學生閱讀文言文的實力。2、了解孔子作為萬事師表的風范、人格魅力。3、了解孔門弟子對老師的看法、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教學重點:1、積累重要字詞,豐富自身語庫。2、孔子與弟子間的相互看法、深厚感情。教學難點:對孔子在道德、學問諸境界的概括、評價。教學方法:誦讀法、自主與合作結合法。課時支配:2—3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一、導入新課
作為學生,一年到頭幾乎每天都要跟老師打交道。信任大家都特別關注自己的老師。大家應當也肯定特別關切:孔子這位被譽為“萬世師表”的人是怎樣對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們又是怎樣評價老師的呢?二、通讀全文13章,把這些內容作一簡潔分類。
一)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和推崇類:第1、2、3節。
二)孔子對學生的教化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出的特性魅力:第4、5、6、7、8節。
三)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類:第9、10、11、12、13節。三、學習第一部分“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和推崇類”。
1、自讀第1、2則,結合注釋,自行疏通。
(1)重要實詞:毀、逾、傷、知、階、邦家。
(2)虛詞及若干句式的翻譯:無以為也
(無以:猶言“無用”,不要。“以”不易作確解,就不必說明白。)其何傷于日月乎?
仲尼豈賢于子乎
(于:比)如之何其可及也
(如之:像這樣,或不譯。其:副詞,加強語氣,無實義。)
(3)評價:
第1則是子貢捍衛孔子之言。有兩個方面:一是把一般賢者和孔子作比較,用比方的方式,說明出類拔萃的才德,是常人不行及的,以及對孔子無限仰慕的感情;一是指責叔孫武叔是不自量的、無知的。子貢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處,把孔子的影響力說到了極致。似可說啟發了朱熹“天不生仲尼,萬古常如夜”的評價思路。(詆毀其實是無能和嫉妒的表現)
第2則是當別人比較子貢和老師時,子貢的回答。子貢先說一個人的言語是體現著一個人的相識水平和道德素養的,說話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行及的上天;接下來再說孔子為什么高不行及:假如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則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圖,他活著是人類的榮耀,他逝世則人類恒久哀慟。所謂“生得宏大,死得光榮”,所謂“永垂不朽”是也。(陳子禽專心險惡,手段卑劣。)
(4)子貢對老師的看法和評價是一以貫之的。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論語·子張19第23》)叔孫武叔可能是真的佩服、推崇子貢,他可能在不同的場合都表達過這樣的看法。這里,子貢再次以比方的手法,來說明世人為什么會認為自己比老師高超:自己的高度有限,外人一覽無余;而老師高達數仞高不行測,別人無從了解,所以才有如此見解。后人把收弟子稱為“列入門墻”,即源于此。
2、閱讀第三則,自己疏通文意。
(1)幾個熟語理解好并積累應用:“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諄諄教化”
(2)“博我以文,約我以禮”,主要是翻譯時,留意倒裝句式。
(3)評價:
這則內容有三:高度評價老師,也是用比方的手法;老師是怎樣教化自己的;嘆息自己與老師的差距。四、小結
齊讀1—3節五、作業
1、熟讀第1、2、3節
2、預習4—13節。
其次課時教學過程:一、舊學問回顧
溫習上一節課的內容。讀一讀語錄,理一理思路。二、導入新課
子貢、顏淵如此維護自己的老師,源自于內心對孔子無比敬重和崇拜,那么,他們的老師孔子又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學生的呢?三、學習其次部分“孔子對學生的教化及孔子在生活中體現出的特性魅力”。
1、學生朗讀、疏通第4-8則。
理解好以下字詞:
“若”“誨人不倦”“義不容辭”“割雞焉用牛刀”“莞爾一笑”“子路不說”“矢”2、評價:
①第4則,是體現孔子的謙遜和執著,但宏大寓于平凡,“為之不厭,誨人不倦”是孔門弟子公西華難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難以踵從的。
②第5則,有兩點:一是仁義所在,可以反對老師,表達了對“仁”的重視;二是孔子的教化非專制教化,對弟子人格的敬重和對同等師生關系的追求。孔子不偏愛貴族子弟,最賞識生活困頓而德行高尚的顏淵。與亞里士多德“吾愛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如出一轍。“義不容辭”后指遇到應當做的事就主動主動去做,不推讓。
③在第6則里,孔子是說自己行為坦然,對學生是沒有保留的。從上下語意看,這里似乎是學生中有人懷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對孔子所教授的內容有所悲觀,孔子為自己作的一個簡潔辯護。末句自我表明:自己的人格、學問是體現在日常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表明白孔子行為坦蕩、光明正大,以及誠懇、正直的性格,對學生人格的敬重。
④第7則,孔子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是句玩笑話,意謂“如此小城,何必動用禮樂教化”,這體現了孔子輕松隨意的心態。子游則據理而爭,也體現出了對師道的理性看法、師生間的同等關系。也表現出孔子知錯就改的品質。
⑤“子見南子”章,一般認為有兩點值得留意:一是子路對老師仍舊持率真的看法,不因是老師,就對自己不滿之事三緘其口;一是孔子面對弟子的不滿,為取信于弟子,連連發誓的窘態,說明孔子不是一個始終正襟危坐裝腔作勢的長者,在生活中,他有著常人一樣的平常性格——率真、可愛、和善、敦厚。也可見孔子為推行政見學說,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精神,及師生關系的同等、融洽。
但南懷瑾先生持異解,他認為,南子貌美是事實,行為不檢點也是事實,子路不興奮老師去見她也是事實,甚至孔子發誓也是事實,但孔子本意是要澄清弟子們對南子的相識:南子沒有做過十惡不赦之事,大家這么對待南子,有失公正。必需明白“予所否者”的“否”是對什么而言以及“天厭之”的“之”指代什么內容。南先生認為“否”是“批判”“否定”之意,而“之”是指代“被孔子所否定的人”,全句意為:假如是我所反對、批判的人,上天肯定會厭棄他。而我沒有“否”之,則其人尚無大惡。當然,假如如南先生所言,則孔子為何要“矢之”,恐也難以服人。四、學習第三部分“孔子對弟子的評價和感情類”。
1、閱讀9—13則,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第10則略過不看)
(1)這幾則里面,有幾個后世常用的慣用語,留意積累:“簞食瓢飲”“不堪其憂”“不改其樂”“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留意“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這個特別句式的理解。兩個“為”,都是介詞,讀weì。2、評價:
①第9則,運用反復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孔子對顏回的寵愛和贊美,表現出孔子對“德”的重視和推崇。孔子對顏回的評價著眼于顏回的“安貧樂道”。世有大成就者,唯安貧樂道者能為,但安平樂道,說易行難。
②第11則表達了孔子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和師生情意之深重。“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且重言之,是特別傷痛之語,所謂悲不自勝,難以言之:有德行者,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竟有此疾,所謂“好人無好報”。
③第12則,表現的是顏回之死對孔子的沉重打擊。這種哀思要遠遠深于伯牛之死所帶來的痛感。伯牛之死,孔子主要是痛惜;而顏回之死,孔子是無望,是痛徹心肺。緣由在于孔子在顏回身上,寄予著很大許多的志向。對顏回,孔子視之為自己道德、思想和學問的傳人,顏回早逝,無人承傳薪火,所以是“天喪予”——上天亡我,亡我文化。
④第13則,孔子主見“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所以當孔子過于傷痛時,有人提示他:子慟矣!言下之意,夫子你這樣做不合平素主見,而孔子說不為這樣的人哀慟為什么人哀慟呢?后世王戎喪子,悲不自勝,山簡謂:“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答:“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吾輩。”有類于此。這說明孔子并不是一個教條主義者,甚至是一特性情中人。
孔子對顏回的好感,還因為顏回的好學。比如: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論語·先進11第7》)
孔子在這里不顧及其他學生的感受,而言現在沒有好學之人,可見顏回在孔子心中的堪為典范的印象。
但孔子終歸是留意“禮”的,即便是對顏回,他也不愿失去“禮”的制約。如:
①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行徒行也。”(《論語·先進11第8》)
②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行。”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論語·先進11第11》)
這兩則說明孔子的醒悟和理智——不情愿為著世俗的喧鬧虛榮而違反“禮”。五、小結孔子博古通今,德行高尚,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深受弟子們的敬重,但他總把自己放在跟別人同等的位置上,讓學生從學識、道德和日常生活中感受他的宏大!感受夫子的關愛!六、學問拓展
1、尊師的名人事例:毛澤東、周恩來、居里夫人、李嘉誠。
2、尊師的名人名言:
一日之師,終身為父。
——元.關漢卿
為學莫重于尊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網絡安全技術發展趨勢試題及答案
- 啟發靈感2025年軟件設計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考設計師考試獲勝秘籍及試題及答案
- 商業模式優化計劃
- 2025年軟考設計師快速提升試題及答案
-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2025年數學七下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優化市場渠道建設的工作計劃
- 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保障資金安全計劃
- 生物學科跨學科教案設計計劃
-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實驗中學2025屆七下數學期末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心房顫動》課件
- 靜脈輸液操作考試流程
- 校園藝術團指導教師聘用合同
- 藥店管理系統
- 物理化學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華東理工大學
- 裝修代售合同范文
- TDT1055-2019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技術規程
- 行政倫理學-終結性考核-國開(SC)-參考資料
- 【初中道法】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統編版2024)
- 門禁維修維護方案
- 巖塊聲波測試作業指導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