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 講義_第1頁
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 講義_第2頁
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 講義_第3頁
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 講義_第4頁
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 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中考語文二輪復習:小說、散文文本文體知識講義

一、散文

1.散文的分類

I定義:在敘述上用回憶過去的方式,講述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

回憶描寫。

特點:①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回憶性散文是片段式的,

不追求完整性。②具有雙重視角:一是體驗主體一一過去的

回憶“我”;二是回憶主體一一現在的“我”。文章中既有過去的

性“我”的感受,也有現在的“我”對過去的“我”的“感受”的

散文“再感受”。

舉例:八上《回憶我的母親》中,作者回憶了母親勤勞的一生,

寫人贊頌了母親勤勞儉樸、寬厚仁慈、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從“現

敘事類在的我”的角度敘述了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抒發了

“我”對母親的感恩和懷念之情。

定義:以寫人敘事為主,通過寫人敘事抒發特定的思考和情感。

特點:通過某些生活片段、場景、細節描寫或人物最突出的性格

寫人特征,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揭示事件的意義。側重在敘述人物

敘事或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備時間、地點、人

散文物、事件等要素。

舉例:七上《散步》一文通過敘述一家人散步的瑣事,營造出祖

孫三代互敬互愛、互相包容的和諧氛圍,讓我們感受到平常生活

第1頁共24頁

中流淌著的親情。

,義:通過對某一事物的描述,突出該事物的特點,表達思想感

情。

特點:多采用托物言志、寓情于物、象征等手法。

狀物

舉例:八上《白楊禮贊》中作者描寫白楊樹“緊緊靠攏”“絕不

抒情

旁逸斜出”“片片向上”等形象特點,將其與北方農民、北方的

散文

''抗戰軍民以及他們的“精神和意志”聯系起來,層層深入地揭示

出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借贊美白楊樹,謳歌了西北軍民團結抗戰

抒情類的偉大精神和意志。

定義:通過寫景抒發作者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思考和意愿等。

特點: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包含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一般

不詳述事件的具體過程,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具體描寫人

寫景

或物,而是通過人、事、物、景的融合來傳達作者的心聲,表現

抒情

特定的精神或主旨。

散文

舉例:七上《春》通過描寫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和

迎春圖,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喜愛至深的情感,噢起人們對美好生

活的憧憬,激勵人們珍惜春光、奮發向上。

定義:用散文的形式講述哲理,啟迪人生。

特點:具有議論性的特點,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爐。一般以

哲理類一件事開頭,論述道理,加以評論總結。

舉例:八上《永久的生命》先感慨個人生命的短暫,進而歌頌生

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從悲觀中發掘希望,在柔弱中尋覓剛強。

第2頁共24頁

定義:以游蹤結構全文,寫作者游覽途中所見、所聞、所感、所

思。

特點:內容非常廣泛,凡山川景物、名勝古跡、風土人情、社會

生活,都可以成為游記的題材。寫法比較自由,風格多姿多彩。

游記類

舉例:八下《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中,作者按照時空順序記敘

了自己在不同地方的見聞感受,循行程寫了兩天的活動,以第一

天的見聞為主。寫景的角度隨立足點的變化而轉變,從遠眺近觀

寫到身處其間,描寫的重點也從雪山轉向冰塔林,傳達了敬畏自

然、珍視自然的思想。

2.散文文體知識

[布局謀篇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和照應、鋪墊和

過渡、設置懸念等。

關鍵句作用:①開頭:照應標題、開篇點題、開門見山、引出下文、統

基本結

領全文、埋下伏筆、設置懸念、提出問題、表明觀點、欲揚先抑、欲抑

先揚、渲染氣氛等。②中間:承上啟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照應前

文、為下文做鋪墊等。③結尾:總結前文、前后呼應、照應標題、升華

主旨等。

(1)按時間先后劃分(如八上《回憶我的母親》按照時間順序記敘母親的

劃分層一生,寫了母親在不同時期表現出的寶貴品質);(2)按地點轉換劃分(如

次八下《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中作者的感悟和思考隨游蹤和景物的變化

的方法而變化);(3)按描述內容的角度劃分(如七上《春》分為“盼春、繪春、

頌春”三大部分);(4)按思想感情的變化劃分(如七下《阿長與〈山海經

第3頁共24頁

〉》以作者回憶小時候對長媽媽的態度變化為線索結構全文);(5)按“總

一分一總”的結構特點劃分(如七上《雨的四季》分為總寫作者愛雨、

分寫四季的雨、總結全文三大部分);(6)按表達方式的變化劃分(特別是

一些表達感悟與哲思的散文)。

舉例:八上《背影》語言樸實真摯,蘊含著感人的父子真情,

樸素如父親在車站送別時說的“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

平實里邊沒人”,平常的話語卻感人肺腑,表現了父親對兒子深沉

的愛。

舉例:八下《燈籠》倒數第二段中“塞外點兵,吹角連營”“挑

燈看劍”均出自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語言風文采

01“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語出賈誼《過秦論》;“蕭蕭班馬鳴”

格斐然

引自李白《送友人》。大量的引用,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傳統文

學功底,使文章文采斐然。

舉例:七上《荷葉?母親》中“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

委婉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聚了些

含蓄流轉無力的水珠”借荷葉對紅蓮的保護,含蓄地表達了母親對

“我”深切的關愛,贊頌了偉大的母愛。

舉例:八下《壺口瀑布》中隨處可見的四字短語,如“不平則

典雅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就是作者錘煉語言的明

語言風

mi凝練證。這些四字詞語精練生動,簡潔整飭,余味無窮,使得文章

的語言典雅而富有韻味。

淺近、舉例:七上《春》中“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風輕悄悄

第4頁共24頁

清新、的,草軟綿綿的”,一是化抽象為具體,善于調動多種感官一

優美、一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二是句式富于變化,多短句,

活潑韻律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三是詞語豐富,且擬人等修辭手

法運用恰切,無生硬之處,增添了文章的生動感。

語體色舉例:七上《濟南的冬天》中“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

口語化

彩以親切平實的口吻,表現了濟南冬天小山的可愛情態。

,1)尋找線索:①以時間順序為線索;②以空間順序為線索;③以人物

活動為線索;④以情感變化為線索;⑤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⑥以事理

發展為線索。

(2)善抓文眼:①“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

一個細節,乃至一景一物;②并非每篇文章的“文眼”都在文章的開頭,

閱讀方有的在篇末,有的就是文章標題;③有的“文眼”不在一處,而在多處。

法(3)品味語言:①品味語言的修辭美、哲理美;②從表現手法、用詞等

角度來品味散文語言。

(4)把握技巧:分析散文常用的表現手法、表達方式。

(5)體驗情感:①針對散文情境或事物形象說出自己的感受;②將散文

閱讀與生活相聯系;③針對某一問題或作者看法做出自己的評價;④談

自己閱讀時獲得的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悟。

二、小說

小說三要素

小說以塑造人物形象來表現主題,人物形象在三要素中占主要地位。

人物

小說通過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描寫方法來刻畫

第5頁共24頁

人物形象,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常常具有典型性。

類別及作用:主人公一作品的矛盾沖突和故事情節緊緊圍繞主人公展開,

以此反映主題;次要人物一用來烘托主要人物;線索人物一推動故事情

節發展。

舉例:九上《故鄉》中善良麻木的閏土、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中自私

冷漠的菲利普夫婦等。

P青節是小說中表現人物關系的事件的演變過程。

一般包括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一發展(刻畫人物、表現性格)一高潮

(表現沖突、揭示主題)一結局(深化主題、引發思考)四個過程,有的小說

情節還有序幕和尾聲。

舉例:九上《我的叔叔于勒》:期待于勒(開端)一插敘于勒怎樣從全家的

“恐懼”變成“希望”(鋪墊)一在船上發現于勒(發展)一從船長口中得知

真相,幻想破滅(高潮)一躲避于勒(結局)

定義:對特定的時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環境的描寫。描寫范圍大至整

個社會、整個時代,小至一個家庭、一個處所。描寫內容可以是室

內陳設、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特征等。

作用:①分析環境本身的特點:交代人物活動及其成長的時代背景,

社會

環境揭示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②分析環境與人物的關系:交代人物身

環境

份,表現(環境影響或決定)人物性格;③分析環境對情節的作用:

為下文……埋下伏筆(做鋪墊),暗示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④分析

環境與主題的關系:揭示社會本質特征,點明主題。

舉例:九下《孔乙己》“魯鎮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別處不同的……

第6頁共24頁

便改為專管溫酒的一種無聊職務了”中對咸亨酒店里長衫主顧和

短衣主顧的描述,交代了當時的社會環境,為下文孔乙己的出場做

鋪墊。

定義:自然界的景物,如季節變化、風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

野等,還包括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等。

伽:①分析環境本身的特點: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節令和地點,

提供人物活動場景,渲染氣氛;②分析環境與人物的關系:烘托人

自然物心情,表現人物形象;③分析環境對情節的作用:為后文做鋪墊,

環境推動故事情節發展;④分析環境與主題的關系:突出、深化作品主

題。

舉例:九下《孔乙己》中,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前,

通過對秋天景象的描寫,渲染了悲涼的氣氛,暗示了孔乙己的悲慘

結局。

三、散文、小說共有知識

1.文章線索

在情節發生及發展過程中反復出現的事物、事件或情感。抓住文章線索,

定義

對把握全文結構,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主旨有極大的幫助。

r以時間推移為線索(關注表示時間變化的詞語)。

時間舉例:七下《偉大的悲劇》以斯科特及其隊員探險南極的時間推移為線

索進行敘述。

以地點轉換的順序為線索(關注表示地點轉移的詞語)。

地點

…'舉例: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以“我”的活動地點為線索來安排

第7頁共24頁

情節,圍繞百草園、三味書屋展開敘述。

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為線索(關注主要人物)。

人物舉例: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中“我”是線索人物,以“我”的見聞和

感受來結構全文。

以事件的發展變化為線索(關注事件發展變化的過程,按“起因一經過

事件發一結果”或“開端一發展一高潮一結局”的思路行文)。

展變化舉例:七上《散步》圍繞“散步”這一事件,以開始散步、產生分歧、

問題解決的過程結構全文,展現了家人之間互敬互愛、其樂融融的美好

氛圍。

以情感的發展變化為線索(關注體現人物心理或情感的詞語),這種情感

情感發

變化可以是直線的,也可以是曲線的。

展變化

舉例:七下《阿長與〈山海經〉》以“我”對阿長的情感變化(不大佩

服、不耐煩一空前的敬意一敬意消失一新的敬意一感激、懷念)為線索。

以某一個具體(或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實物為線索。

實物舉例:八下《燈籠》以“燈籠”為線索,從不同方面敘述了燈籠的重要

意義。

注:記敘類文本可能會有兩條線索一一明線和暗線。明線是能從文字表面明顯看

見的,貫穿始終的線索,將文章串聯成一個整體;暗線也是貫穿始末的線索,但

需深入分析才可找出。

舉例:九上《智取生辰綱》中明線是楊志押運生辰綱,寫楊志一行人的矛盾沖突;

暗線是晁蓋、吳用一行人智取生辰綱,寫晁蓋、吳用一行人的團結智取。兩條線

索交織展開故事情節,揭示了護送和智取雙方的矛盾沖突,為人物性格的塑造和

第8頁共24頁

情節的發展服務,更好地表現了主題。

2.記敘人稱

I定義:以“我”“我們”的口吻或敘述角度展開記敘。第一人稱

“我”有時是作者本人,有時是經過藝術加工的“我”。

作用:①小說的線索人物,事件的見證者、參與者,推動故事情節發

第一人稱

展;②使文章更具真實性;③敘述親切自然;④便于直接表達思想感

(我、我們)

情。

舉例:九下《孔乙己》以第一人稱酒店伙計“我”的口吻來敘事,通

過“我”的耳聞目睹,直觀地展現了孔乙己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增強

了故事的可信度,使故事顯得真實自然。

定義:以“你”“你們”的口吻展開敘述。

作用:①增加親切感,拉近與讀者的距離;②利于情感交流,便于抒

第二人稱情;③用于物時有擬人的效果,蘊含深厚情感。

(你、你們)舉例:七下《誰是最可愛的人》最后一段采用了第二人稱“你”,連

用六個“當你……的時候”,描繪了在祖國和平環境下,不同身份的

人各自的幸福生活,使不同身份的讀者感到自然親切,更易于接受,

引起讀者共鳴。

定義: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以“他(她)、他(她)們、它(它們)”的

第三人稱

口吻將人物經歷、事件經過告訴讀者。

(他/她/它、

作用:①直接、客觀地展現內容;②不受時空限制,敘述比較靈活自

他/她/它

由;③用于物時有擬人效果,語言更加生動活潑。

們)

舉例:七上《皇帝的新裝》采用第三人稱,對皇帝的窮奢極欲進行大

第9頁共24頁

力渲染與諷刺。

注:有的文章同時使用多種記敘人稱。如七下《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將土地

擬人化,文章前半部分以第三人稱“她”相稱,直接傾訴對土地的熱愛、懷念、

眷戀。如“我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呼噢我的名字,無時無刻不聽見她召噢我回去”

感情比較平穩,但隨著情感逐漸強烈,作者拋開讀者直接與自己敘述的對象進

行對話交流,后半部分對土地以第二人稱“你”相稱,“土地,原野,我的家

鄉,你必須被解放!你必須站立!”情感顯得更加直接而真切。

3.敘述視角

特點:往往用第三人稱,能比較客觀、全面地展現豐富的內容,不受時

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作用:①敘述者拉開距離,俯瞰一切,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場景等無

一不知,有利于對人物的思想及行為做出解釋和評價,表現個人的立場、

全知情感、態度;②便于講述人物眾多、情節復雜的故事。

視角舉例:九上《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敘述者以全知視角敘述了劉姥姥這

一社會底層的農家老婦來到金陵貴族之家,與上流社會的賈母、王熙鳳

等人一同進餐。在這一過程中,敘述者隨意調動視角敘述人物的語言、

動作、心理,為主體情節服務,無論人物或故事情節都有充足的展開空

間。

特點:由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來講述故事,一般采用第一人稱。

有限作用:①親切自然,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②能最大限度發揮讀者的

視角主觀能動性,去想象文章背后的故事,從而揭示主旨;③有利于安排情

節的曲折變化,避免多余的解釋說明。

第10頁共24頁

舉例:九上《我的叔叔于勒》以“我”回憶往事的角度來講述故事。小

說對唯利是圖的社會現實的揭露,主要通過菲利普夫婦的幾次態度變化

來展開,作者對他們兩人是持批判態度的。對于“我”則不然,從細節

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有同情心、有正義感的人。作者在“我”這

一人物的身上,寄托著對人性的期望。

注:①記敘人稱和敘述視角的關系:不可簡單對應,有時記敘人稱不變,但敘述

視角卻變化了;采用第三人稱敘述的小說,有時作者并不全采用全知視角,而是

在全知視角中插入某一人物的有限視角。

②回憶性散文一般采用雙重視角一一兒童和成人視角,回憶采用兒童視角,天真

爛漫;現在站在成年人的視角去看當年的事,理智成熟。這與小說敘事文學的視

角不一樣。如七下《阿長與〈山海經〉》先是兒童視角,用兒童懵懂不解的視角

看待阿長;后是成人視角,即以成人成熟理性的視角看待阿長。兩者之間存在巧

妙的轉換,如在敘述“阿長”的行為時,偶爾以成人視角來調侃。

4.記敘順序

定義:按事件發展的先后順序敘述。

作用:①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②使文章層次井然有序,脈絡分明。

順敘舉例:七下《紫藤蘿瀑布》一文,作者從見到紫藤蘿寫起,由遠及近,

并由此引發人生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

河是無止境的。

B義:先寫結果,再交代原因和前面發生的事。

倒敘特征:①一般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段落,將事件的結果或某個重要、突出

的片段提到文章前邊,然后再從事件的開頭按事件原來的發展順序進行

第11頁共24頁

敘述;②倒敘的內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一,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③

倒敘是一條線索,全文只有一個故事。

作用:①開篇點題;②制造懸念,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讀者對故事

情節和人物形象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④強調

主要內容;⑤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

舉例:八上《背影》一文,開頭從不相見到不能忘,引出對父親背影的

回憶,而文章最后又回到了現實。

定義:敘事時中斷,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將插敘部分內容抽取出來,

文章情節、線索完整不變)

特征:①一般在文章中間,在記敘中心事件的過程中插入與之有關的另

一事情,再接著記敘中心事件;②插敘的內容只是一個片段,不是文章

的主要內容;③插敘與全文敘事不在一條線上,全文至少有兩個故事。

作用:①交代了……的內容,補充故事背景或細節;②解釋了……的原

插敘

因;③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④突出中心,深化主題;⑤推動情節發展,

為下文做鋪墊或埋下伏筆;⑥對主要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⑦豐富文

章內容,使情節更完整;⑧使文章結構富于變化,避免平鋪直敘。

舉例:九上《故鄉》一文寫“我”回到故鄉,與母親聊天時,母親說起

閏土也許就要來了,由此插敘少年時期“我”與閏土在一起玩耍的歡樂

場景,豐富了閏土的形象,并與下文閏土的現狀形成對比,凸顯封建社

會對人的摧殘。

注:有的文章同時使用多種敘述方式“如七下《驛路梨花》,全文以“我”和

老余的行蹤為線索,采用順敘,按照一晚一早所見所聞的時間順序組織材料;

第12頁共24頁

其中瑤族老人打獵迷路、夜宿茅屋、解放軍蓋小茅屋、梨花姐妹照管小茅屋又

是插敘;而對小茅屋建造和維護過程的敘述則采用的是倒敘。

5.常見的修辭手法

修辭手

辨析、作用及答題規范舉例與分析

辨析:甲(本體)如(喻詞:像、好像、

七上《春》:看,像牛毛,像花

仿佛、如同、似)乙(喻體)。

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

作用:①化平淡為生動;②化抽象為

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

具體;③化深奧為淺顯,讓人易于理

分析:從“像”字及其后面內容

比喻解、接受。

可知,該句運用比喻的修辭手

答題規范: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法,把“雨”比作“牛毛”“花

將……比作……,生動形象地描繪

針”“細絲”,生動形象地寫出

了……的情景(特點),表現(抒發、烘

了雨的連綿細密,表達了作者對

托)了人物……的心理/情感(為下文

春雨的喜愛之情。

情節發展做鋪墊)。

擬人(2020.13,2014.15)辨析:把七上《濟南的冬天》:這一圈小

物當人寫。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

作用:①將抽象的事物人格化,描寫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他們全安

比擬形象;②表意豐富,表達生動形象、靜不動地低聲地說:“你們放心

親切自然、有感染力。吧,這兒準保暖和。”

答題規范: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分析: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賦

予……以人的情態,形象生動地描寫予小山以人的情態,把小山寫得

第13頁共24頁

了……的情景(特點),抒發了……的很溫情,生動有趣,更具個性化,

情感。表達了作者對濟南的山的熱愛

之情。

擬物辨析:把人當物寫,或把甲物

當作乙物來寫。九上《故鄉》:我到了自家的房

作用:①生動形象地描繪人或事物;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

②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③表達強烈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的思想感情。分析: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將

答題規范:運用擬物的修辭手法,宏兒擬作會飛的小鳥兒,生動地

將……擬作……,生動形象地描摹描摹了宏兒的靈動可愛,表達了

了……的情景(特點),抒發了……的“我”對宏兒的喜愛之情。

情感。

辨析: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

程度等做擴大、縮小或超前描寫。

作用:①烘托氣氛,加強渲染;②引八上《列夫?托爾斯泰》:托爾

發聯想,給讀者留下鮮明、強烈的印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夸張象,增強感染力;③營造氣氛,突出分析: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

人物心情;④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出了托爾斯泰眼睛的深邃,道出

給人啟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

答題規范: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

出(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的心理

(情感)/強調了……的特點。

第14頁共24頁

辨析: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和長度類

似、意義相同或相關、語氣相同的短七下《土地的誓言》:在那田壟

語或句子。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

作用:①節奏鮮明,內容集中;②句我捉過蚱蟋,在那沉重的鎬頭上

排比

式整齊,增強語勢;③敘寫透辟,條有我的手印。

理清晰,便于抒情。分析: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表

答題規范: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句達了作者對家鄉故土的強烈贊美

式整齊,節奏感強,有力地寫出和熱愛之情。

了……的特點,抒發了……的情感。

辨析:同一個詞語或句子反復出現。

八下《安塞腰鼓》:“好一個安

作用:①多次強調,增強語氣或氣勢,

塞腰鼓”多次出現,運用反復的

給人以深刻的印象;②抒情強烈,富

修辭手法,形成一唱三嘆、回環

反復有感染力;③承上啟下,分清層次。

往復的氣勢,推動情緒的高漲,

答題規范:運用反復的修辭手法,增

抒發了作者對安塞腰鼓的贊美之

強語氣,突出表現……的特點,抒發

情。

了……的情感。

辨析:結構相似,字數相等,上下兩橫眉冷對千夫指,

句詞性相對、意思相關或相反。俯首甘為孺子牛。

對偶作用:①句式整齊,結構一致;②形分析:“橫眉”與“俯首”、“冷

式優美,音韻和諧;③增強美感,使對”與“甘為”詞性和結構相

文章節奏鮮明,便于記誦;④高度概對,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整個

括,醒目簡省。句子形式勻稱,讀起來朗朗上口,

第15頁共24頁

答題規范:運用對偶的修辭手法,句節奏感強,表達了作者對敵人的

式整齊、音韻和諧,突出表現了……憎恨、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關愛,

的特點,強調了……的情感。以及甘愿為人民服務的品質。

辨析: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肯定的意

八上《白楊禮贊》:難道你就不

思,不需要回答。

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

作用:①態度鮮明;②增強語氣,抒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農民?

情強烈;③引起讀者思考,加深讀者

反問分析: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反

印象。

問詞“難道”和否定詞“不”加

答題規范:運用反問的修辭手法,增

強了語氣,抒發了作者對象征北

強了語氣,突出(強調)了……的特點,

方農民的白楊樹的贊美。

抒發了……的情感。

辨析:為突出所說的內容,用問答的八下《最后一次講演》:特務們,

形式表現出來,自問自答。你們想想,你們還有幾天?你們

作用:①自問自答,引人注意;②啟完了,快完了!

設問發思考。分析: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表

答題規范: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提現了作者的慷慨激昂、正氣凜然,

出……的問題,引人思考,強調以及對特務的蔑視和強烈的愛國

了……的特點,抒發了……的情感。之情。

6.常見的描寫方法

根據環境描寫相關知識詳見P95“小說三要素”。

描寫人物動作描寫特點:對人物個性化的舉止、七上《從百草園到三味書

對象描寫動作的描寫。屋》:掃開一塊雪,露出地

第16頁共24頁

分類作用:①展現人物的內心世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

界;②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竹篩來,下面撒些帝匕谷,

③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

答題規范:通過……(詞語),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

描寫了……的動作,生動形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

象地展現了……的性格/形一拉,便罩住了。

象/特征/心理,側面表現分析:運用動作描寫,不僅

7……的情感。形象地寫出了捕鳥的過程,

也表現了兒童的興奮與快

樂。

特點:對人物的面部表情進

行刻畫。

九下《孔乙己》:孔乙己立

作用:凸顯人物個性,給讀

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

者以真實感,使人物形象栩

籠上了一層灰色。

神態描寫栩如生。

分析:運用神態描寫,展現

答題規范:運用……幾個詞

了孔乙己的自尊心被戳痛

語,描寫了……的神態,生

時的痛苦不安。

動傳神地表現出……的形象

/性格/心理。

特點:對人物獨白、對話或九下《孔乙己》:“竊書不

語言描寫

幾個人物間談話的具體描能算偷……竊書!……讀書

寫。人的事,能算偷么?”

第17頁共24頁

作用:①刻畫人物性格,反分析:運用語言描寫,寫出

映人物心理;②使人物形象孔乙己的迂腐,也表現了他

豐滿鮮活;③推動故事情節自尊心受到傷害時極力為

發展。自己辯護的窘態。

答題規范:運用語言描寫,

直接刻畫出……的性格/形

象/特征/心理,使人物形象

豐滿鮮活/真實具體。

七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特點:對人物內心感受、意

我想掉頭回去,但知道我絕

向、愿望、思索、思想斗爭

對回不去了。這太遠,也太

等的描寫。

危險了;在懸崖的中途,我

作用:①展現人物內心活動;

心理描寫會逐漸感到虛弱、無力,然

②暗示人物性格特征。

后松手,掉下去摔死。

答題規范:運用心理描寫,

分析:運用心理描寫,細膩、

直觀、細膩地描寫出人

真實地刻畫了“我”處在

物……的內心活動,展現

進退兩難、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的性格/形象/特征。

時內心強烈的恐懼與不安。

特點:對人物身形、容貌、七下《老王》:他面色死灰,

外貌描寫衣著、打扮以及儀態、風度、兩只眼上都結著一層翳,分

(肖像描寫)習慣、特點等的描寫。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

作用:①暗示人物身份地位;瞎。

第18頁共24頁

②反映人物精神風貌;③反分析:運用外貌(肖像)描寫,

映人物性格特征。傳神地刻畫出老王病入膏

答題規范:運用……詞語,肓的樣子。

描寫了……的外貌,直接展

現出……的形象/性格,暗

示……的身份地位。

特點: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直接描寫人物或事物本身呈現

的特征。

作用:描寫了……直接寫出(或表現)了人物或事物……的

正面描寫

特點(如: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等)。

(直接描寫)

舉例:七上《植樹的牧羊人》中通過“這個男人不太愛說

根據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直接點明了牧羊人是一個沉

描寫默寡言的人。

角度特點:通過對周圍人物或環境的描繪來襯托所要描寫的對

分類象,使其鮮明突出。

側面描寫作用:①使人物形象或事件更加突出;②使主題更加深刻

(間接描寫)含蓄。

舉例:八下《社戲》中寫“我”因想看的戲遲遲不上演而

興味索然,沒有正面寫“我”不耐煩,而是寫舞臺上演員

的五官在“我”眼中變得“漸不明顯”。

根據細節描寫特點:對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現對象的細微刻畫。

描寫作用:①刻畫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②補充故

第19頁共24頁

的宏事情節;③豐富作品內涵;④生動的細節描寫,有助于折

觀、射廣闊的生活畫面,表現深刻的社會主題。

微觀答題規范:通過細節描寫,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刻畫

分類了……的形象/特征,表達了……的情感/主題。

舉例:七上《植樹的牧羊人》中從作者對牧羊人“房間里

收拾得很整齊,餐具洗得干干凈凈,地板上沒有一點兒灰

塵,獵槍也上過了油……他的衣服扣子縫得結結實實,補

丁的針腳也很細,幾乎看不出來”等細節描寫,可以看出

牧羊人在生活中一絲不茍,不愿馬馬虎虎地過日子。

特點:對一個特定的時間、地點內人物活動的總體情況的

描寫。

作用:①塑造人物,表現主題;②渲染氣氛,烘托事物;

場面描寫

③明示、暗點主題。

舉例:八下《安塞腰鼓》中“一群茂騰騰的后生……黃土

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

哇——安塞腰鼓”通過場面描寫烘托了安塞腰鼓的精彩。

7.常見的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定義、作用及答題規范舉例及分析

照應定義:兩段文字在內容上有著極密切的關七下《紫藤蘿瀑布》的

(前后照應/系,對同一情況做出解釋、說明、交代。即首段“我不由得停住

首尾呼應)后文對前文出現的內容做補充或加深,前文了腳步”和結尾段

對后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事件預先作出暗“在這淺紫色的光輝

第20頁共24頁

示或鋪墊。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

作用:使文章渾然一體,情節完整、結構嚴不覺加快了腳步”首

謹、中心突出。尾呼應,使文章渾然一

答題規范:……與……相互照應,為下體。

文……,情節做鋪墊/呼應上文……情節,使情

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定義: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現之前,對

七上《皇帝的新裝》:

環境、氣氛、情緒等所做的描寫。對起陪襯

第一段極力描述皇帝

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讀者看不

有多喜愛好看的新衣

見,是“顯性”的。

服,這就為后文他被兩

鋪墊作用:加強故事情節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完整

個裝成織工的騙子所

性,設置懸念,使情節更具合理性。

騙,最后光著身子舉行

答題規范:交代了……的情節,為下文

游行大典的情節做鋪

寫……做鋪墊,使文章情節完整(內容豐富),

墊。

渾然一體。

定義:行文時對下文將要出現的人物或情節七上《貓》:寫第一只

預先做出暗示,然后在后文相應之處做呼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生

應。通常只是一兩筆,點到為止,比較隱蔽,病和死亡;寫第二只貓

伏筆是“隱性”的,即埋下伏筆。生性活潑好動、不怕生

作用:使內容前后照應、故事情節合理,使人,“我們都很為它提

讀者感到巧妙有趣。心吊膽”,預示其被過

答題規范:含蓄交代了……,為下文……埋路人捉走的命運;寫第

第21頁共24頁

下伏筆,使文章內容前后照應,情節嚴絲合三只貓不招人喜歡,又

縫。老愛凝望鳥籠,為其后

來被冤枉埋下伏筆。

九上《我的叔叔于勒》:

定義:先把現象拋給讀者而又不說明原因,

開頭寫菲利普一家對

層層設疑。

于勒的企盼,設置懸

作用:使文章情節跌宕起伏,激發讀者的閱

念:他們為什么急切地

懸念讀興趣。

盼望于勒歸來?于勒

答題規范:設置……的懸念,引起讀者注意,

現在在哪里?吸引讀

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引出下文內容,更好

者,激發讀者的閱讀興

地表現主題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