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 考點練習題(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 考點練習題(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 考點練習題(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 考點練習題(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 考點練習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中考語文二輪刷題復習:文言文閱讀考點練習題

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創造之美與文明之光”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下面兩篇文章,請

完成后面小題。

[甲]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

燒令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

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錯,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

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此印者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

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

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

(節選自《夢溪筆談》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

[乙]凡造竹紙,其竹以將生枝葉者為上料。節屆芒種,則登山斫伐。截斷五七尺長,就

于本山開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其中

竹穰形同芝麻樣。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漿,入槐桶①下煮,火以八日八夜為率。歇火一日,揭槨

取出竹麻,入清水漂塘之內洗凈。其塘底面、四維皆用木板合縫砌完,以防泥污。洗凈,用

柴灰漿過,再入釜中,其上按平,平鋪稻草灰寸許。桶內水滾沸,即取出別桶之中,仍以灰

汁淋下。倘水冷,燒滾再淋。如是十余日,自然臭爛。取出入臼受舂,舂至形同泥面,傾入

槽內。槽內清水浸浮其面三寸許。入紙藥水汁于其中,則水干自成潔白。兩手持簾入水,蕩

起竹麻入于簾內。竹料浮簾之頃,水從四際淋下槽內。然后覆簾,落紙于板上,疊積千萬張。

數滿則上以板壓,使水氣凈盡流干,然后以輕細銅鑲逐張揭起焙干,揭起成帙。

(節選自《天工開物?殺青第十三》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年版有刪改)

[注]①槎桶:大木桶,連同下面受火的鐵鍋在內的木桶。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瞬息可就

(2)有奇字素無備者

(3)則登山斫伐

(4)火以八日八夜為率

2.用斜線(/)給文中畫框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第1頁共23頁

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

3.活板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工藝都非常講究。請根據甲文和乙文畫橫線的語句,完成相應

任務。

(1)請寫出活板印刷的流程。

(2)請寫出紙漿成紙的過程。

4.“活字印刷”“造紙術”,兩種“中國創造”推進了世界文明進程,成為“文明之

光”。結合文本,發表你的看法。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

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

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髻,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

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節選自陶淵明《桃花源記》)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

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彳壽乎?銜觴賦

詩,以樂其志,無懷氏①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注】①無懷氏:與下文的“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傳說在他們的治理下,

民風淳樸。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第2頁共23頁

A.便舍船/不舍晝夜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屬予作文以記之

C.或置酒而招之/一食或盡粟一石

D.以樂其志/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6.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7.請用“/”給乙文中畫框線的句子斷句。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8.根據甲、乙兩篇選文,把下面對話補充完整。

專?讀完乙文后,我對陶淵明先生有了更深的認識,他有三大志趣:—o他是一個

的人。(第二空用原文語句作答)

夕\你說得對,陶淵明有自己堅持的原則和追求的志向,我讀甲文也感受到了陶淵明

_____________的追求。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題。

王子敬①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②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燕,

而王游歷既畢,指麾③好惡,旁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失

此二者,不足齒之倫?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至。然后

令送著⑤門外,怡然不屑。

(選自《世說新語》)

【注釋】:①王子敬:王獻之,官員。②顧辟疆:人名。③指麾:指點評論。④倫:(c

ang)粗俗、鄙陋之人。⑤著:這里相當于“之于”。

9.下列語句中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聞顧辟疆有名園聞:聽說

B.顧勃然不堪曰堪:可以,能夠

C.徑往其家徑:徑直,直接

D.值顧方集賓友酣燕值:適逢,恰巧遇到

10.“燕”字在《古代漢詞典》中有以下四項釋義,選文中“值顧方集賓友酣燕”中的

“燕”意思是()

第3頁共23頁

A.燕子,一種鳥類B.接近、親近

C.通“宴”,宴飲、宴請D.周代諸侯國國名

11.給文章畫線句子斷句。(限斷3處)

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

12.《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漢末至東晉士大夫的言談、逸事。《詠雪》

選自《言語》篇,《陳太丘與友期行》選自《方正》篇。那本文應該選自哪一篇?請作出判

斷并說明理由。

A.《言語》B.《方正》C.《簡傲》D.《輕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

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爆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

日:“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3.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1)略無闕處()

(2)沿溯阻絕()

⑶飛漱其間()

(4)屬引凄異()

14.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15.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16.文中引用漁者歌謠有什么作用?

課外古詩文研讀。

[甲]牡丹

第4頁共23頁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論。謂其色其香,去芍藥有幾?擇其絕勝者與角雌雄,正

未知鹿死誰手。及睹《事物紀原》,謂武后①冬月游后苑,花俱開而牡丹獨遲,遂貶洛陽,因

大悟曰:“強項若此,得貶固宜,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②乎?”

正面宜向陽,此種花通義也。I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俾③之他向

則死,此其骯臟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誰能屈之?

(選自李漁《閑情偶寄》,有刪改)

[注]①武后:武則天。②八千之辱:語出唐朝韓愈詩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

八千”。③俾:使。

[乙]霜

歐陽修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心折敗荷傾。

奈寒惟有東籬菊,金蕊繁開曉更清。

17.解釋下面例句中的加粗字或詞,補全表格。

文言現象例句解釋加粗字

斯是陋室①__________

一詞多義

予初不服是論②____________

不蔓不枝③__________

詞類活用

人主不能屈之④__________

18.為下面的句子斷句。(限斷2處)

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

19.探究草木意象特點時我們可以通過尋找關鍵句來幫助判斷,請你幫助同學們完成表格。

意象蓮(荷)牡丹

《愛蓮《愛蓮

篇目《霜》《牡丹》

說》說》

出淤泥而

芭蕉新折牡丹,花①

關鍵句不染,濯清漣

敗荷傾之富貴者也

而不妖

翻譯——————

第5頁共23頁

③④⑤

意象特點貪慕名利

寫作主寫作主

⑥襯托蓮的

意象作用體,凸顯作者體,凸顯作者

形象

情懷情懷

20.草木之動人離不開文人之描幕。同學們發現甲文與乙詩在寫作手法上有共同之處,作

者借助此種手法來表現自己的情志。請你結合詩文幫助他們完成下面的可視化賞析模型。

21.探究發現:同一意象在不同作品里的形象特征可能不同,所起的作用也可能不同,其

原因是O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①徑八尺,合蓋隆②起,形似酒尊?,飾以篆

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④,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外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蛛,張

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

賒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

征。后數日驛⑥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選自《后漢書?張衡傳》,有刪改)

[注]①員:同“圓”。②隆:凸出。③尊:同“樽”,古代盛酒器。④都柱:粗大的銅

柱。⑤施關發機:設置關鍵(用來)撥動機件。⑥驛:驛使,古時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

22.完成下列加粗詞解釋。

文言詞句運用方法釋義

查字典法:①裝

飾山以篆文龜鳥獸飾、修飾;②裝飾品;

①____________

之形③掩飾、粉飾;④整

治。

字源推測法:甲骨

張口承之②____________

第6頁共23頁

A

聯系成語:比比皆

皆隱在尊中③___________

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課內遷移法:嘗射

④___________

覺動于家圃(《賣油翁》)

23.下列選項中與“而蟾蛛銜之”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何陋之有(《陋室銘》)B.水陸草木之花(《愛蓮說》)

C.康肅笑而遣之(《賣油翁》)D.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24.第三小組為候風地動儀制作了宣傳海報,請你幫忙完善。

候風地動儀

[形狀構造]

材料:精銅外部形狀:似酒尊

尺寸:員徑八尺內部構造:柱、道、

[工作原理]關、機、丸

[轉孽精神]

(1)文中的“”一詞最能概括其內部的結構特點。

(2)結合文中畫線句,簡述候風地動儀的工作原理。

25.本文和《活板》都是介紹古代發明的文章,都體現了發明家的科學精神。結合兩文內

容,談談你體會到了哪些科學精神。

26.本次活動主題是“向外探索,向內生長”,關聯宣傳海報中的三個小標題,幫助第三

小組完成海報設計意圖說明。

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自馮瀛王始印五經,已后典籍皆為板本。

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燒令

堅。先設一鐵板,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乃密布字

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修,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

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常作二鐵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

才畢,則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數印,如“之”“也”等字,每字

有二十余印,以備一板內有重復者。不用,則以紙帖之,每韻為一帖,木格貯之。有奇字素

第7頁共23頁

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不以木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

與藥相粘,不可取;不若潘士,用訖再火令藥銘,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為予群從所得,至今寶藏。

27.請解釋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粗字,補全表格。

文言解釋加粗

原文例句釋義方法(供參考)

現象字

持就火煬之[查閱字典]①接近,

字多

靠近。②完成,達到。③

義②

瞬息可就即使。

詞類③[課內遷移]學而時

火燒令堅

活用(按時)習之

通假已后典籍皆為板④[指出通假]徐以杓

字本(同“勺”)酌油瀝之

28.下面是“畢昇科學精神”探究單,請你根據要求補充完整。

(1)畢昇制字可能經歷的實驗過程。

嘗試制作木活字,發現木活字的缺陷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摘錄原文)

¥1---------

J嘗試制作泥活字,對比發現泥活字的優勢

是:②(摘錄原文)

(2)畢昇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問題:遇到生僻字,沒有現成的字模,該怎么辦?

解決辦法:(根據原文回答)

(3)畢昇的實驗發現。

原文語句:若止印三二本,未為簡易;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

用現代漢語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小結。

畢昇就地取材,不斷嘗試,對比實驗,這種科學探索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9.本文有些語句用形象的語言介紹了活字印刷的特點,請找出一處,仿照示例加以說明。

第8頁共23頁

[示例]“薄如錢唇”,寫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點。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答李翊書

【唐】韓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日。李生足下:生之書辭甚高,而其問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誰不欲

告生以其道?道德之歸也有日矣,況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謂望孔子之門墻而不入于其宮者,

焉足以知是且非邪?雖然,不可不為生言之。

生所謂“立言”者,是也;生所為者與所期者,甚似而幾矣。抑不知生之志,靳勝于人

而取于人邪?將靳至于古之立言者邪?靳勝于人而取于人,則固勝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將新

至于古之立言者,則無望其速成,無誘于勢利,養其根而俟其實,加其膏①而希其光。根之茂

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抑又有難者,愈之所為,不自知其至猶未也。雖然,學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兩

漢之書不敢觀,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處若忘,行若遺,儼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當其取于

心而注于手也,惟陳言之務去,戛戛乎其難哉!其觀于人,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如是者

亦有年,猶不改,然后識古書之正偽,與雖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務去之,乃

徐有得也。當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來矣。其觀于人也,笑之則以為喜,譽之則以為

憂,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懼其雜也,迎而拒之,

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焉。雖然,不可以不養也。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之乎《詩》

《書》之源,無迷其途,無絕其源,終吾身而已矣。氣,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

浮者大小畢浮;氣之與言猶是也: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

雖如是,其敢自謂幾于成乎?雖幾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

于器邪?用與舍屬諸人。君子則不然,處心有道,行已有方,用則施諸人,舍則傳諸其徒,

垂諸文而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樂乎?其無足樂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遺乎今,吾誠樂而悲之。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

貶其可貶也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之。愈白。

(有刪節)

【注】①膏:燈油。

30.對下列句子中加粗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靳勝于人而取于人邪靳:同“祈”,求、希望

B.養其根而俟其實俟:等待

第9頁共23頁

c.處若忘,行若遺處:處置,處理

D.其皆醇也,然后肆焉肆:放縱,這里指放手去寫

3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不知其非笑之為非笑也處處志之

B.以其猶有人之說者存也以其境過清

C.行之乎仁義之途游于是乎始

D.氣盛則盲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選賢與能

3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學古文要從加強主觀道德修養入手。文中用“根”與“實”、“膏”與

“光”的比喻闡述了道德修養與文辭之間的關系。

B.作者認為,寫作要有創造性,學文要善于學習古人的作品,而寫作時要推陳出新,

“唯陳言之務去”,不要蹈襲別人的熟套。

C.作者認為,學古文要有堅定的決心,不能在意別人的看法,不為世俗的富貴所誘惑,

不企求速成,而是要下苦功,并不斷自我審查。

D.此文并不是板起面孔說教,而是在信中結合自己學文的曲折過程和甘苦得失,娓娓道

來,循循善誘,慰勉有加,說得親切中肯。

33.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

(2)雖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與舍屬諸人。

34.給文中畫線句用“/”斷句。

亟稱其人所以勸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貶其可貶也問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為言

之。

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舜發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5.下面句子中加粗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第10頁共23頁

A.百里奚舉于市市:集市

B.行拂亂其所為舌L:擾亂

C.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征:征討

D.入則無法家拂士入:指在國內

36.下面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空乏其身B.曾益其所不能

C.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D.入則無法家拂士

37.下面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運用舉例、對比等手法,論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

B.文章開篇連用六個事例,有力地證明:只有出身貧賤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C.第②段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論證經受磨煉的好處,最終提出本文的中心論點。

D.文章列舉事例和闡述道理相結合,言簡意賅,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比較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

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

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

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38.解釋文中加粗詞的意思。

(1)斯是陋室斯:__________________

(2)談笑有鴻儒鴻:

(3)可愛者甚蕃蕃:

(4)宜乎眾矣宜:__________________

39.下列各項對“之”字的用法和意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何陋之有(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第11頁共23頁

B.水陸草木之花(助詞,的)

C.無絲竹之亂耳(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代詞,指代花)

4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1.根據文章內容,將空缺的內容補充完整。

人隨室銘《愛蓮說》

從寫法而言,兩篇選文都運用了①_____________的手法

相同點來表達自己高潔的志趣;從語言風格而言,兩篇選文都具有②

______________的句式特點

《愛蓮說》中以“菊”和

《陋室銘》通過對陋室的

“牡丹”來襯托“蓮”,表現

描繪和歌頌,表達了作者高潔

不同點了作者④_____________的高

傲岸的情操和③

潔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的世

______________的情趣

態的厭惡

人物品

劉禹錫身居陋室,重品德周敦頤獨愛蓮花,顯高潔

42.“君子”是數千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的中國人的理想人格。請根據下面材料,說

一說黃庭堅心中君子的品格是怎樣的。

蘭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叢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雪霜凌厲而見殺,來歲不改其性

也。(節選自黃庭堅《書幽芳亭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完成;(2)平時;(3)砍;(4)用火燒煮

2.答案:加功槌洗/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名殺青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本句句意為: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

第12頁共23頁

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就叫作“殺青”。“洗去粗殼與青皮”是動賓結構,它的前面省略了

主語,因此它的前后都要斷開;“是名殺青”是完整的句子,因而它的前后也要斷開,據此

斷句即可。

3.答案:(1)在鐵板上放一個鐵模具,把泥字布滿鐵模具,靠近火烘烤。等到鐵板上的

混合物稍微熔化,用一個平板按在字面上,平整活字,就可以印刷了。

(2)雙手持竹簾慢慢進入水槽,輕輕蕩起紙漿。提起抄紙簾,讓水從竹簾四周濾下。然

后將紙漿覆蓋在板上,疊放堆積成千上萬張。

解析:本題考查提煉和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1)甲文中”欲印,則以一鐵范置鐵板上,

乃密布字印,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藥稍錯,則以一平板按其面,則字平如砥”的意

思是:想要印刷,就把一個鐵制的模子放在鐵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滿了就成為一

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蠟等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塊平的木板按壓其版面,

于是(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據此可以概括出活板印刷的流程。(2)

乙文中“兩手持簾入水……落紙于板上,疊積千萬張”的意思是“兩只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

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竹漿浮在抄紙簾上時,水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后把簾

網翻轉,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上萬張”。據此可以概括出紙漿成紙的過程。

4.答案:①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文化傳播更快更廣。②

造紙術增加了書籍的信息量和文化的承載力,使得文明得以保存、繼承、流傳。活字印刷術

和造紙術,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二,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解析:本題考查結合文本內容談看法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由甲文“慶歷中,有布衣畢昇,

又為活板”“若印數十百千本,則極為神速”可知,活字印刷術的發明,為傳播知識和促進

世界文明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為其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并降低了印刷成本,使得文化

傳播更快更廣。由乙文內容可知,紙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它

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杰出的發明創造。造紙術的發明和推廣,增加了書籍的信息量和文化

的承載力,有助于文明的保存、繼承、流傳。據此簡要概括作答即可。

參考譯文

[乙]制造竹紙所選用的竹料,以將要生枝葉的嫩竹為造紙的上等材料。每年到芒種節令,

便可上山砍竹。把嫩竹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開一口山塘,灌水漂浸。浸到一百天開外,

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殼與青皮,這一步驟就叫作“殺青”"這時候的竹穰

就像芝麻一樣。再用優質石灰調成乳液拌和,放入惶桶里煮,用火燒煮以八天八夜為標準。

停止加熱一天后,揭開惶桶取出竹麻,放到清水塘里漂洗干凈。漂塘底部和四周都要用木板

第13頁共23頁

合縫砌好以防止沾染泥污。竹麻洗凈之后,用柴灰水浸透,再放入鍋內按平,鋪一寸左右厚

的稻草灰。桶內的水煮沸之后,就把竹麻移入另一個桶中,繼續用草木灰水淋洗。如果草木

灰水冷卻,要煮沸再淋洗。這樣經過十多天,竹麻自然就會腐爛發臭。把它拿出來放入臼內

舂成泥狀,倒入抄紙槽內。抄紙槽內放置清水,水面高出竹漿三寸左右。加入紙藥水汁,這

樣抄成的紙干后便會很潔白。兩只手拿著抄紙簾放進水中,蕩起竹漿讓它進入抄紙簾中。竹

漿浮在抄紙簾上時,水便從簾眼淋回抄紙槽。然后把簾網翻轉,讓紙落到木板上,疊積成千

上萬張。等到數目夠了時,就壓上一塊木板,把水分壓干,然后用小銅鑲把紙逐張揭起,烘

干,再揭起來放成一疊(組成一套)。

5.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舍棄/停止。

B.類/同“囑”,囑咐。

C.都是“有時”的意思。

D.志向/有遠大志向。

故選:Co

6.答案:(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和兒女來到這個與人

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

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

重點詞有:云,說;率,帶領;妻子,妻子和兒女;邑人,同鄉的人;絕境,與人世隔

絕的地方;不復,不再;遂,于是,就;間隔,隔絕,不通音信。句意為:(他們自己說)他

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和兒女來到這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

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絕了。

7.答案: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本句譯為:喜歡讀書,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

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好讀書”為動賓短語;“不

求甚解”是讀書的方法;“便欣然忘食”是“每有會意”時的表現;故斷為:好讀書/不求甚

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8.答案:①一是讀書,二是飲酒,三是著文章

②閑靜少言,不慕榮利(或“忘懷得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第14頁共23頁

③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亂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根據乙文第一段“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

得”“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可知,陶淵明的三大志趣是:讀書、飲酒、著文章;第一

段“閑靜少言,不慕榮利”表明陶淵明是一位他性格安靜、不追求名利之人;甲文第二段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表明了桃花源中

的人是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才來到這與世隔絕之地,反映出陶淵明對戰爭的厭惡以及對和平

安寧生活的向往;第一段”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髯,并怡然自樂”,這些描寫展現出

桃花源中沒有剝削壓迫,人們安居樂業、和諧幸福的景象,體現了陶淵明對這樣一種理想社

會的憧憬和追求,也能看出他反對現實中的剝削壓迫與戰亂,希望能有一個如桃花源般美好

的世界。由此可概括為:甲文體現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向往,反對剝削壓迫、反對戰亂。

參考譯文: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到頭了,便出現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隱隱約約有點

光亮。漁人于是下了船,從洞口進去。起初,洞口很狹窄,僅容一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

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這里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齊,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

池塘,以及桑樹、竹子這類的植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的聲音可以互相聽到。人

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樣。老人和小孩都悠

閑愉快,自得其樂。

村里的人看到漁人,感到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兒來的。漁人詳細地做了回答。村里有

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里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里的其他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人,全

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

個與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么朝

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詳盡地告訴了他

們,聽完以后,他們都感嘆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漁人邀請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

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向村里人告辭離開。村里的人對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面

的人說啊。”

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舊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去拜見

太守,報告了這段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再也

第15頁共23頁

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為住宅旁邊有五棵柳樹,就把

這個作號了。他安安靜靜,很少說話,也不羨慕榮華利祿。喜歡讀書,卻只求領會要旨,不

在一字一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每當對書中的內容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連飯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愛喝酒,家里貧窮常常不能得到滿足。親戚朋友知道他這種境況,有時擺了酒叫他

來喝。他去喝酒就喝個盡興,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說走就走,從不舍不得離

開。簡陋的居室里空空蕩蕩,遮擋不住風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滿了補丁,盛飯的籃子和

飲水的水瓢里經常是空的,可是他還是安然自得。常常寫文章來自娛自樂,也稍微透露出他

的志趣。他從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這樣過完自己的一生。

贊語說:黔婁的妻子曾經說過:“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財做官。”這話大概說

的是五柳先生這一類的人吧?一邊喝酒一邊作詩,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樂,不知道他

是無懷氏時代的人呢?還是葛天氏時代的人呢?

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解

釋詞語,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特殊情況。

ACD:正確。

B.有誤,句意:顧辟疆氣得臉色都變了,忍受不住說道。堪:能忍受。

故選:Bo

10.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

句意:碰上顧辟疆正和賓客朋友設宴暢飲。燕:同“宴”,宴飲、宴請。

故選:Co

11.答案: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

句意為:對主人傲慢,這是失禮;靠地位高貴來傲視別人,這是無理。根據句意斷句為:

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非道也。

12.答案:《簡傲》;因為“簡傲”的意思是高傲、傲慢。王子敬不認識主人卻徑直前往,

而且游賞完畢還要旁若無人地隨意指點評論,可以看出他的傲慢無禮,與《簡傲》相符合。

解析:本題考查內容分析。

第16頁共23頁

結合“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可知,不認識主人,沒有提前的溝通,隨意地就上門觀

看,看出沒有禮貌,傲慢無禮。結合“而王游歷既畢,指好惡,旁若無人”可知,王子敬游

覽完不認識人的園子后,當著主人的面隨意地點評,沒有禮貌,傲慢無禮。《言語》指人物

有出色的句子,《方正》指人物的品格符合道義,《簡傲》指人物的行為傲慢無禮,《輕詆》

指人物有一些詆毀別人的語言,這篇文章的中心人物是王子敬他傲慢無禮,應該放在《簡傲》

里面。

13.答案:(1)通“缺”,空隙、缺口。

(2)逆流而上。

(3)沖蕩。

(4)連續不斷。

14.答案:(1)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時候,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即使騎著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15.答案:作者從山、水兩個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

特點(從“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可以看出);寫水,分別描繪了夏

季水勢浩大、水流湍急(“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

清幽秀麗(“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爆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

秋季凄清悲涼(“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的特點。

16.答案:文中引用漁者歌謠進一步突出三峽秋天的凄清、蕭瑟氛圍,渲染了三峽山高、

嶺連、峽長的特點,同時也從側面表現了三峽漁民船夫的悲慘生活,使文章更具感染力,也

為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17.答案:①表判斷;②這;③名詞用作動詞,生枝蔓;④使……屈服

18.答案: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處以南面即生

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

次,然后斷句,最后反復誦讀加以驗證。本句句意:其他的花還能受點兒委屈,只有牡丹絕

不肯通融,讓它朝南就會生長。據此斷句即可。

19.答案:①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

②(蓮花)從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中長出卻不沾染(污穢),經過清水洗滌但不顯

得艷麗

③不隨世俗、潔身自愛且天真自然、不顯媚態

④不耐嚴寒

第17頁共23頁

⑤品性高潔、不曲意遷就

⑥反襯菊的清絕耐寒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詩文內容的能力。①處“然他種猶能委曲,獨牡丹不肯通融”的意

思是:其他的花還能受點兒委屈,只有牡丹絕不肯通融。表現了牡丹品性高潔、百折不屈的

“花王”特點。所以可以作為關鍵句。②處,根據課內積累翻譯為現代漢語即可。重點詞:

淤泥,河溝、池塘里積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穢);濯,洗;妖,艷麗。③處,這兩句話

寫出了蓮花身處污泥之中,卻纖塵不染,不隨世俗、潔身自愛且天真自然、不顯媚態的可貴

精神。④處,關鍵句大意:芭蕉剛剛折斷,枯敗的荷花傾倒。寫出了蓮(荷)的不耐嚴寒。

⑤處,根據關鍵句句意作答即可。⑥處,寫霜降之時蓮(荷)不耐嚴寒,反襯了菊的清絕耐

寒。

20.答案:①借物抒情;②作者借牡丹表達對剛正不屈品格的贊許。③作者用芭蕉的新折

和荷葉的殘敗來反襯東籬菊的清絕耐寒,在贊賞菊花凌寒的品格。

21.答案:作者要抒發的情感及作品的寫作目的不同

解析:參考譯文

《牡丹》牡丹能夠在群花中稱王,我開始并不認同這一觀點。要說牡丹的顏色和香味,

比芍藥能強多少?選擇最好的牡丹和最好的芍藥來決一雌雄,還不知鹿死誰手呢。直到(我)

看了《事物紀原》一書,說武則天冬日游后花園,(看到)所有的花都競相開放,只有牡丹

遲遲未開,于是(將牡丹)貶到洛陽,于是(我)恍然大悟說:“(牡丹)像這樣剛強不屈,

被貶謫本來就是應當的,如果不給它花王的榮耀,又怎么能洗清被貶到八千里外的恥辱呢?”

正面應當向陽,這是種植花卉的共同原理。其他的花還能受點兒委屈,只有牡丹絕不肯

通融,讓它朝南就會生長,讓它朝其他方向就會死,這是牡丹百折不屈、不可改變的本性,

武則天都不能讓它屈服,又有誰能使它屈服呢?

詩詞鑒賞《霜》

一、二句生動有趣,把清晨所見之物,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一夜的新霜,

全部落到了房屋的瓦片上,而這個時候芭蕉被折斷了,池塘里的荷花同樣枯敗了。詩人是在

為下面的兩句做鋪墊,以芭蕉和荷葉來襯托東籬的菊花。三、四句直抒胸臆,表達了對菊花

的喜愛,同時也贊美了菊花身上的那種精神。其實在這樣的季節里,真正能夠耐得住寒意的

只有那東籬的菊花,這個時候的菊花剛剛開出花朵,使得清晨多了一份清香。本詩中,詩人

高度贊美了菊花的清絕耐寒,同時也托物言志。

22.答案:①裝飾、修飾;②托著,接著;③全,都;④曾經

第18頁共23頁

解析:

2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辨析文言詞語的用法的能力。“而蟾蛛銜之”中的“之”是代詞,它。A

項,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B項,結構助詞,的。C項,代詞,他。D項,助詞,用于主謂

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意義。

24.答案:(1)巧(或:巧制)

(2)如果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儀器外面朝向這個方向的龍就會震動起來,另外七條龍絲

毫不動。龍震動觸發機關,龍口吐出銅丸,掉落在下面對應的蟾除口中。銅丸震擊的聲音清

脆響亮,守候的人就能察覺。

解析:(1)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中“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

周密無際”和“于是皆服其妙”可知,巧或巧制最能概括其內部的結構特點。(2)本題考查

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如有地動……乃知震之所在”的句意為:如果(哪個方向)發生地

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蟾蛛就把它接住。銅

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的人就能察覺。(地震發生時)雖然一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

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

25.答案:《活板》中談及活字印刷不用木頭制版是因為木頭制版難以清理,可見畢昇是

做了無數嘗試得出的結論,由此我體會到了他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活字印刷的發明解決了

印刷慢的問題,極具創新精神。本文中,候風地動儀的設計十分精巧,張衡完成后,將其

“驗之以事”,由此我體會到了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解決了當時人們無法

判斷地震方向的困難,從實際需要出發,具有創新精神。

解析:

26.答案:海報從形狀構造、工作原理介紹了候風地動儀,展現了古代發明家的智慧,讓

大家了解候風地動儀。而科學精神旨在引導大家學習發明家的美好品質,比如創新、嚴謹等。

希望大家在學習生活中發揚探索精神,收獲自我的成長。

解析:參考譯文

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用上等的銅鑄成,直徑有八

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祥子像個酒樽,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

(內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設置關鍵(用來)撥動機件。

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只蟾蛛,張著嘴巴(,準備)接住

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各種)機件的巧妙構造,都隱藏在酒樽形的儀器中,覆蓋

第19頁共23頁

嚴密得沒有縫隙。如果(哪個方向)發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發動(,龍

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蟾賒就把它接住。銅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的人就能察覺。

(地震發生時)雖然一條龍的機關發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

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事實來檢驗,彼此符合靈驗如神。自從有典籍記載以來,

從來沒有這件事。曾經有一條龍的機關發動了,可是(京城)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

都對它這次沒有應驗感到奇怪。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果然在隴西地區發生地

震,于是大家都嘆服地動儀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就命令史官(根據地動儀)記載地

震從哪個方向發生。

27.答案:①靠近;②完成;③用火;④同“以”

解析:

28.答案:(1)①木理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

②用訖再火令藥銘,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2)隨時刻制這個字,用草火燒,很快就能制成。(或“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

成”)

(3)如果只印兩三本,還算不上簡便;如果印幾十幾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極其快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分析和翻譯文言文內容的能力。(1)根據“不以木為之者,木理

有疏密,沾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可知,木活字的缺陷是“木理有疏密,沾

水則高下不平,兼與藥相粘,不可取”。根據“不若燔土,用訖再火令藥銘,以手拂之,其

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知,泥活字的優勢是“用訖再火令藥銘,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

沾污"。(2)根據“有奇字素無備者,旋刻之,以草火燒,瞬息可成”可知遇到生僻字,沒

有現成的字模的解決辦法。(3)重點詞:止,同“只”;簡易,簡便。

29.答案:[示例一]“字平如砥”,寫出了(所有排在鐵板上的)活字平整的特點。

[示例二]“瞬息可就”,寫出了活板印刷的速度之快。

解析:

30.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實詞類題目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

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套用課本法”,解答此題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

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依據上下文的語意來推導之,應該很容易判斷出來。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