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文,回答小題。

初,權(quán)謂呂蒙目:“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目:“孤豈欲

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議論,大驚日:“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日: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選自《資治通鑒》

1.解釋下面句中的加點詞。

(1)孤豈欲卿檢饗為博士邪!()(2)或魯肅過尋陽。()

(3)即更刮目相待()(4)大兄何加事之晚乎()

2.翻譯下面句子。

(1)蒙辭以軍中多務(wù)。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3.下列加點詞,詞意相同的一組是()

A.但微頷之。但當涉獵

B.蒙辭以軍中多務(wù)自以為大有所益

C.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愿為市鞍馬

D.如往事耳歸來?天子

4.從文中找一個成語來形容呂蒙的變化。呂蒙的變化給你什么啟示?

賣油翁

①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

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②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目:

“爾安敢輕吾射!"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

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5.寫出下列加點詞的解釋。

秤擔:()腕之:()

芯然:()道之:()

爾索敢聯(lián)吾射:()()

釋擔畫立:()以錢覆基口:()

6.翻譯下列句子。

①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②無他,但手熟爾。

7.“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將句中“睨”換成“看”“望”“觀”等詞可以嗎?為什

么?

8.概括出陳堯咨和賣油翁的性格特點。

陳堯咨:_________________

賣油翁:_________________

9.文中—、—兩個字表現(xiàn)了賣油翁對陳堯咨箭術(shù)的態(tài)度。

10.這篇短文說明了什么道理?

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瓊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抵,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

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

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1)餌然不動()(2)4折蛇行()

(3)惜惟幽邃()(4)求而從者()

12.翻譯下列句子。

(1)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第二段寫了潭水的什么特點?主要運用了什么寫法?

14.作者聽到水聲“心樂之”,看到魚兒感到他們“似與游者相樂”,但后來居然感到“悄愴幽

邃",你如何理解作者這一憂一樂的情感變化?

15.為了發(fā)展旅游事業(yè),當?shù)財M開發(fā)小石潭景點,請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為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富貴不能淫

①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單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②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寫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

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

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自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選自《孟子》)

16.下列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豈不雄大丈夫哉誠:真正,確實B.丈夫之愚也冠:行冠禮

C.必敬必珍戒:告誡D.與民電之由:遵從

17.孟子的文章以雄辯著稱,大量使用排比句,氣勢非凡。請從文中找出一處例子并作具體

分析。

18.在孟子心中,什么樣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請用自己的話來回答。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①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

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②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

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

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9.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第①段列舉了歷史上六個歷經(jīng)磨難而成就大業(yè)的賢君名臣,這是事實論據(jù)。

B.第③段從個人和國家兩方面,對上文的觀點進一步加以闡述。

C.“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個結(jié)論對于個人成才與國家大治都適用。

D.本文對中心論點的論證,更多是從“死于安樂”的角度展開的。

20.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舉于市舉一反三舉足輕重B.人恒過過目不忘悔過自新

C.衡于本不足為虐深思熟虐D.征于售聲色俱厲眉飛自舞

21.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所以動心忍性。(2)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

22.2010年中國西部發(fā)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7.1級,同樣的事情在2008年上演過,真可

謂“多難興邦”,這與本文表達的什么觀點相類似?

23.孟子的文章以雄辯著稱,請從文中舉一個例子(從句式和氣勢等方面)加以說明。

24.文言文閱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

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

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目: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

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選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⑴下列選項中加點詞解釋不正鯽的一項是()

A.鴻非不深也池:護城河。

B.寡助之至至:到達。

C.春而去之委:放棄。

D.親戚畔之畔:同“叛”,背叛。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作者用兩個“不如”強調(diào)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個要素中,“人和”起到了

決定性作用,另外兩個條件則可以完全忽略。

B.“人和”“多助”和“天下順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擁護,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孟子“民本”

的政治思想。

C.作者在闡述“得道者多助”時,先用了三個否定的排比句、順理成章地推導出結(jié)論;然后

又把“多助”和“寡助”進行對比,自然引出“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D.文中有不少的對偶句和排比句,這些句子使文章讀起來節(jié)奏感強,并且富于文采和氣勢。

閱讀以下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岳陽樓記

范仲淹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

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才嗇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

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25.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百廢縣興縣答之B.南極瀟湘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C.至若春和量明四時之量不同D.旭酒臨風手坦文書口稱敕

2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

(2)微斯人,吾誰與歸?

27.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前四句從空間角度,

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洞庭湖的壯觀景象。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作者借“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表達自己“先

憂后樂”的政治理想和奉獻精神。

C.作者善于以簡取繁,巧妙地轉(zhuǎn)換內(nèi)容和寫法,比如以“前人之述備矣”一句帶過無數(shù)

敘述,以“嗟夫”二字引出“或異二者之為,何哉”展開議論。

D.第③④段運用排比和對偶的手法敘述了“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時的所見所感,一暗

一明、一悲一喜,寫出了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28.結(jié)合選文與鏈接材料,從人物言行、旁觀者角度說說你對范仲淹的認識。

【鏈接材料】

寶元初,元昊叛,時延安新被圍,朝廷擇帥,皆畏不行。仲淹奏請兼領(lǐng)延安軍以待寇

至,上嘉①而從之。閱兵得萬八千,選六將俾②(bi)領(lǐng)之,日夕訓練,號為精兵焉。賊聞

之第戒目:“無以延州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shù)萬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大范

老子”謂范雍也。又城③青澗,開營田,招屬羌及請戒諸路養(yǎng)兵蓄銳,以據(jù)賊沖。

注釋:①嘉:贊許;②俾:使、令;③城:建城。

桃花源記

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

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

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

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髯,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

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2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便畬船屋畬儼然

B.尋回所志便扶回路

C.桑竹之后后予作文以記之

D.不足為外人道也為詆,為嶼,為堪,為巖

30.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和寫法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文章以漁人行蹤為線索,敘述了發(fā)現(xiàn)桃源、做客桃源、離開桃源、再訪桃源的過程。

B.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細節(jié),突出桃源人真誠淳樸、熱情好客的民風。

C.文章結(jié)尾寫劉子驥“欣然規(guī)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記述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D.文章描述了一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對黑暗現(xiàn)實的批判。

31.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請概括桃花源的美好體

現(xiàn)在哪些方面。

32.選文中的桃源人與鏈接材料中的滁人都過上了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

原因各有不同,試簡述。

【鏈接材料】

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今②滁

介江淮之間,民安于吠畝衣食,以樂生送死③。而孰知上④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⑤于百

年之深也。

(節(jié)選自歐陽修《豐樂亭記》)

【注】①滁:滁州。②今:北宋。北宋結(jié)束了唐末到五代的戰(zhàn)亂。③樂生送死:百姓活著時

能快樂地生活,去世后能得到好的安葬。④上:皇上。⑤涵煦:滋潤化育。

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躍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3.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舜發(fā)于吠畝之中發(fā):興起,指被任用

B.人怛過,然后能改恒:常常

C.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崩喻:了解、明白

D.出則無改國外患者敵:敵人

34.下列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曾益其所不能B.行拂亂其所為C.入則無法家拂士D.困于心,衡于慮

3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列舉六位先賢的事例,意在論述發(fā)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性。

B.文中作者認為造就人才,既要重視成才的客觀條件,也要重視人的主觀因素。

C.作者從個人和國家兩個不同角度論證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道理。

D.文章列舉事例和闡述道理相結(jié)合,逐層推論,結(jié)構(gòu)緊湊,論證縝密。

閱讀《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回答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竺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

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

頌耳必逾;或通甚鬼哨,一魚愈恭,一禮愈毛,一丕鰲苴二宣必復;一俟甚欣懼,一則又請焉2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雁行深山巨谷中。冬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尺膚皴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泮然若

神人;余則緇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

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

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36.下列語句加點詞語釋義有錯誤的一項是()

A.無從攀書以觀(得到)B.色愈恭,禮愈至(周到)

C.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箱子)D.方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極)

37.把下列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2)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

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

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

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

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

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8.下列對《魚我所欲也》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錯誤的一項()

A.在第一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義”的觀點。

B.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證明普通的人也有羞惡之心,

寧可餓死也不失義。

C.不受“嗟來之食”的故事講的是“本心”賦予人的極大力量,屬反面論證;“不辯禮義”

接受“萬鐘,,的故事講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恥,屬正面論證。

D.孟子的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主張人性是善的,本文正是從這種思想出發(fā),論述

了怎樣對待生與死、義與利的問題。

39.對選文第二段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運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B.拿對一簞食,一豆羹與萬鐘的不同態(tài)度作對比,運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

C.是亦不可以己乎,采用了設(shè)問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萬鐘不辯禮儀而受之的疑問。

D.在結(jié)構(gòu)上,此段末句“本心”與上段末句的“是心”相呼應(yīng),含義相同。

閱讀下面的課內(nèi)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送東陽馬生序

宋濂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

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急。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

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

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

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軟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

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烽然若

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

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

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40.下列對文章的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一篇書序,以記敘為主,兼有描寫、議論和抒情,具有很強的表現(xiàn)力。

B.作者用現(xiàn)身說法的方式,行文樸實、親切、自然,多用事實說話,少有空洞說教。

C.本文多處運用對比手法,使事物差異更加明顯,人物性格更加突出,道理不言而喻。

D.本文講述自己年輕時艱苦學習的經(jīng)歷,旨在勉勵馬生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有所成

就。

41.從第一段劃線語句看,作者是怎樣一個人?

閱讀下面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誡子書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壁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理,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42.解釋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靜以修身:(2)非淡泊無以啰志:

(3)非學無以廣才:(4)年與時馳:

43.把選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4.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B.非/寧靜無以/致遠

C.險躁/則不能/治性D.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45.諸葛亮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才需要具備哪幾個條件?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杞人憂天

①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②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目:“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

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③其人日:“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墜耶?”

④曉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⑤其人目:“奈地壞何?”

⑥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亡處亡塊。若躇步跳蹈,終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憂其壞?”

⑦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46.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身*所寄亡:

(2)若屈伸呼吸若:

(3)亦不能有所中傷中傷:

4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2)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48.你如何看待曉之者對天、日月星辰、地等的解釋?

49.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50.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選文,回答問題。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

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

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

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⑴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字詞。

①舜界于吠畝之中

②餓其體膚___________

③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筋

④入則無法家拂士

(2)翻譯句子。

①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過,然后能改。

⑶請用“/”符號給畫線的句子斷句。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強調(diào)了“逆境能成才”,現(xiàn)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

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wù)劇?/p>

51.閱讀下面選文,完成問題。

愚公移山

《列子》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辱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日:“吾與

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損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目:“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

有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渤,跳往助之。

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

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以應(yīng)。

④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1)下列對選文中加點詞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懲惡揚善”中的“懲”是懲治的意思,可根據(jù)語境得知,“懲山北之塞”中的“懲”是苦

于的意思,二者意思不同。

B.“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中的“荷”和“荷槍實彈”中的“荷”意思相同,都是肩負、扛的意

思。

C.“苦其心志”中的“苦”意思是“使……痛苦。課內(nèi)遷移可知,“何苦而不平”中的“苦”

意思也是“使……痛苦”。

D.“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中的“亡”和“身亡所寄”(《杞人憂天》)中的“亡”意思相同,都讀wu,

都是沒有的意思。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句。

告之于帝。帝感其誠。

(3)愚公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難?請結(jié)合內(nèi)容概括。

(4)文中“妻”和“智叟”對“愚公移山”的反應(yīng)有何異同?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①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②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

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

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誘敵。

⑤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52.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詞語的意思。

(1)途中兩狼,繳行甚遠。綴: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敢敵:

(3)其一不坐于前犬:

(4)止露顯尾尻:

53.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

(2)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54.屠戶的機智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55.請你根據(jù)上文和下面的鏈接材料,概括說說中華文化對狼這一形象認識的變化。

【材料】

華為永遠都會是“狼文化”。狼嗅覺很靈敏,聞到機會拼命往前沖;狼從來是一群去奮

斗,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生存很艱難,但狼會不屈不撓、奮不顧身地進攻。

(節(jié)選自華為董事長任正非訪談)

56.閱讀下面文章,完成問題。

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qū)W須靜也,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1)本文作者,三國時期蜀漢政治家、軍事家。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①淫慢則不能用精

②險躁則不能檢性

(3)翻譯文中畫橫線句。

①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②年與時馳,意與日去。

(4)請你從本文中選擇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用來指導你對于“立志”與“學習”的認識,并

簡要說明選擇理由。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

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

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

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5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大道之彳『也:

(2)講信修睦:_____________

(3)幼有所箕_____________

58.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9.文中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60.本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

61.大同社會和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62.你對文章所描寫的“大同”社會有怎樣的認識?

63.文中的“大道”“大同”分別指什么?

64.試分析當今社會我們基本實現(xiàn)了哪些“大同”社會的構(gòu)想。

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日:教學相長也。《兌命》

日“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6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含義。

(1)弗學,不知其毒也:

(2)教然后知臥

(3)學學半:____________

66.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故曰:教學相長也。

67.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分析作者是怎樣進行論述的。

68.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jié)合學習經(jīng)驗,談?wù)勀愕目捶ā?/p>

69.課文和“鏈接材料”中都講到了對于學習的態(tài)度,請比較兩者的不同之處。

鏈接材料: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①無涯,殆②已!

注:①隨:追求。②殆:危險。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岳陽樓記

范仲淹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

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

橘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

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

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

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

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⑥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70.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1)百廢縣興()(2)后予作文以記之()

(3)去國懷鄉(xiāng)()(4)坦酒臨風()

71.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2.文中“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有何不同?作者寫他們的目的是什么?

73.請談?wù)勀銓Α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的理解。

《2025年語文中考復習專練: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參考答案

1.研究儒家經(jīng)典至U,等到另,另外知曉事情2.(1)呂蒙以軍隊

中事務(wù)繁多為由來推托。

(2)只應(yīng)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3.A4.刮目相待要多讀書,開拓自己

的視野,提高自己的見識。(言之有理即可)

5.放下斜著眼看,這里形容不在意的樣子氣憤打發(fā)怎么輕

視連詞表順承,然后代詞,代指葫蘆6.①他曾經(jīng)在自家的園子里射箭,有

個賣油的老翁放下?lián)诱驹谝慌裕敝劭此芫靡膊浑x開。

②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熟練罷了。7.不可以。“睨”表示斜著眼看,不以為然的

意思,表現(xiàn)出賣油翁對陳堯咨的射藝并不在意,換成其他詞,表達不出這種效果。

8.陳堯咨:因善射而自以為是,驕傲自大,不可一世。賣油翁:身懷絕技,但

含而不露,謙虛謹慎。9.睨頷10.本文通過康肅公“善射”和賣油翁“酌

油”兩件小事,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

11.靜止不動的樣子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凄涼跟隨12.(1)青翠的

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2)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頭上。13.清澈側(cè)面描寫14.作

者心情的變化是與其遭貶的經(jīng)歷緊密相連的。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作者被貶之后,心

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調(diào),而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郁的心情,但這種歡快畢

竟是暫時的,一經(jīng)凄清的環(huán)境的觸發(fā),憂傷悲憤的心境便會流露出來。15.示例:小石

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這里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huán)抱,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是觀光

旅游、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曾來過這里,寫下了千古傳誦的優(yōu)美散文《小

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16.C17.“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用排比的形式,氣

勢磅礴、義正辭嚴第指出了大丈夫精神的實質(zhì),三個“天下之”的反復,也將大丈夫精神的崇

高性推到極致。18.在孟子看來,大丈夫要講仁德,守禮法,做事合乎道義;無論得

志與否,都不能放棄自己的原則;更不能為富貴,貧賤,威武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動搖和

屈服。

19.D20.D21.(1)用這些方法使他的內(nèi)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

(2)內(nèi)心困惑,思慮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為。22.生于憂患(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

樂)23.示例一:第①段用排比句,列舉六個事例,氣勢磅礴,增強了說服力。

示例二:第②段運用短句,從人的主觀因素(內(nèi)心和外表)論述,擲地有聲,鏗鏘有力,增

強語言氣勢。

24.(1)B

⑵①使人民定居下來(而不遷到別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邊界,鞏固國防不能靠山河的

險要。

②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幫助他的人就少。

(3)A

25.D26.(1)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被說壞話,懼怕被批評指責

(2)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7.D28.選文中,范仲淹像“古仁人”那

樣,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寬闊胸襟,豁達樂觀,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的遠大政治抱負。鏈接材料中,他挑選兵將訓練軍隊,還采取了很多御敵的策略。敵

軍稱“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數(shù)萬兵甲”,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都體現(xiàn)出范仲淹在軍事上富有謀略。

(政治上,眾人都畏懼不敢前往時,他卻主動請纓,可見他勇于擔當)

29.B30.C31.(1)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富饒;(2)社會環(huán)境;安定和平;(3)人們

生活;自由快樂,安居樂業(yè)。32.桃源人的生活是因為躲避了戰(zhàn)亂,與世隔絕:除人是

因為朝廷實行了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33.D34.B35.A

36.C37.(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看到各種各樣的書。(2)

我求學時的勤奮和艱苦大概就是這樣。

38.C39.C

40.A41.虛心求教;求知若渴;尊重老師;細心周到等(意思對即可)。

42.屏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明確,堅定。增長。疾行,指迅速

逝去。43.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yǎng)性情。44.C45.立

志、學習、惜時。

46.無,沒有你傷害47.(1)整天在天中活動,為什么擔心天會崩塌

墜落下來呢?(2)那人聽了消除了疑慮,很高興,開導他的人也放心了,也很高興。48.曉

之者對天、日月星辰、地等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

心他人的精神和耐心勸導他人的做法,還是值得稱贊的。(言之有理即可)49.告誡人

們不要為沒有必要或無根據(jù)的事情而擔憂。(意思對即可)

50.(1)興起,指被任用。使……受饑餓之苦。了解,明白。同“弼”,

輔佐。

(2)①通過那樣的途徑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

力。

②人常常犯錯,然后才能改正。

(3)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我贊同“順境也能成才”的說法。例如: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出生在一個豪門

世家,他從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年輕的時候,事業(yè)上便有了很大的成就,著有《樊川

文集》。他與李商隱被后人稱作“小李杜”。

51.(1)C

(2)便去稟告了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

(3)①山非常高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②年老力衰,人員少:愚公年且

九十,子孫荷擔者三夫。③工具簡陋,運土路程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

焉。

(4)相同點:“妻”和“智叟”在“力量的弱小”和“土石的處置”上提出了相同的疑問。

不同點:“妻”的疑慮中有擔心和關(guān)心,“智叟”的質(zhì)疑和阻攔只有嘲笑和輕視。

52.連接、緊跟攻擊像狗一樣屁股53.(1)于是屠戶跑過去倚靠

在柴草堆下,卸下?lián)幽闷鸬丁?/p>

(2)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打算從通道進入來攻擊屠戶的后面。54.①搶占有利地形,“屠

乃奔倚其下”找柴堆作掩護;②使用武器,放下?lián)樱闷鸬叮瑸樽约籂幦×酥鲃樱虎劭紤]

周全,想走時轉(zhuǎn)到柴草堆后面尋找另一只狼;④把握時機,一躍而起,趁其不備殺死一只狼;

乘勝追擊,又殺死了另一只狼。(意思對即可)55.示例: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狼是兇

殘、陰險、狡詐、貪婪的象征(答出一點即可)。后來,我們逐漸發(fā)現(xiàn),狼也有團結(jié)協(xié)作、

不屈不撓等值得借鑒的品質(zhì)。

56.(1)諸葛亮

⑵振奮修養(yǎng)

(3)①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以節(jié)儉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

②年華隨時光疾速逝去,意志隨歲月日漸喪失。

(4)我選擇“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學習就沒辦法增長才干,不明

確志向就沒辦法學有所成,告訴我們“立志”是“學習”的前提,我們應(yīng)該立下志向,努力學習,

增長自己的才干。

57.施行培養(yǎng)成長58.(1)因此人們不只是敬愛自己的父母,不只是

疼愛自己的子女。

(2)財物,厭惡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厭惡)不一定是因為想要據(jù)為己有。59.大

道之行也,天下為公60.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