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卷: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卷: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卷: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卷: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江蘇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卷:宇宙中的地球(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宇宙中的地球

01考點預覽

考點01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建議用時:20分鐘)

考點02地球的歷史和圈層結構(建議用時:20分鐘)

考點03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建議用時:40分鐘)

02考點訓練

考點01地球的宇宙環境及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2024?江蘇?三模)今年以來多次出現大地磁暴現象,近期天文愛好者在我國新疆、東北等地拍攝到

極光現象。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同步發出預警,提醒航天、海事、電力等相關部門關注此次事件,

在軌運行的“天宮”空間站也停止了艙外實驗活動。完成下面小題。

1.“天宮”空間站屬于()

A.天然天體B.地月系C.河外星系D.行星

2.造成此次極光現象的帶電粒子流來自()

①日核②色球層③日冕層④光球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國家空間天氣預警中心提醒相關部門關注是因為此事件可()

A.形成極端天氣,影響海上航行B.干擾對流層,影響短波通信

C.引起火山爆發,造成人員傷亡D.破壞電力設施,影響供電安全

【答案】1.B2.B3.D

【解析】1.結合所學知識,天宮空間體屬于人造天體,天宮空間站圍繞地球運行,其運行位置屬于地月系,

并不在河外星系中,其類型屬于衛星,B正確,排除ACD。故選B。

2.結合材料信息可知,極光現象通常發生在高緯度地區。當太陽活動強烈時,其產生的超強帶電粒子流

進入大氣層,沖擊地球大氣引發極光現象,耀斑和太陽風爆發時會產生超能帶電粒子,耀斑出現在色球層,

太陽風出現在日冕層,②③正確;日核不會產生高能帶電粒子,光球層的太陽活動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

產生的帶電粒子流不如耀斑和太陽風強烈,排除①④。故選B。

3.結合材料信息可知,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同步發出預警提醒,航天,海事,電力等相關部門關注

此次事件,主要原因在于,太陽活動產生的超能帶電粒子流可能會破壞電力設備,影響供電安全,D正確;

太陽活動直接產生極端天氣的可能性較小,排除A;太陽活動會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排除B;

火山爆發是由于地球內部能量爆發,與太陽活動關聯性較小,排除C。故選D。

【點睛】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1、擾動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2、擾動地球磁場,產生“磁暴”

現象;3、使兩極地區產生“極光”現象;4、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也與太陽活動有關。

(2024?浙江嘉興?模擬預測)世界標準時間2022年5月7日,NASA“好奇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拍到

了一道約0.3米高的奇怪的“門”。完成下面小題。

4.下列關于火星表面的推測,正確的有()

①火星表面平均溫度比地球高②火星表面太陽輻射比地球強烈

③火星表面有颶風和沙塵天氣④火星表面可能有“土壤”存在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5.與這道“門”形成無關的是()

A.風化作用B.流水作用C.風力作用D.重力作用

【答案】4.D5.B

【解析】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火星距離太陽比地球遠,火星外圍也有大氣分布,但氣體相對地球稀薄,

水以氣態形式存在,日火距離遠,造成火星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地球少,加之大氣稀薄,保溫作用不強,所

以溫度比地球表面低,故①②錯誤;由于火星有大氣,故會有大氣運動,同時火星表面氣候干燥,物理風

化明顯,會產生大量風化碎屑物質,即火星“土壤”,故會有颶風和沙塵天氣,③④對,D正確,ABC錯誤。

故選D。

5.火星表面有大氣,故有風力作用,C有關;同時大氣密度小,氣候干旱,所以晝夜溫差大,造成物理風

化明顯,A有關;火星雖然質量比地球小,但是仍然有重力,D有關;由于火星表面氣候干燥,沒有液態

水,所以與流水作用無關,故選B。

【點睛】造成行星表面溫度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與太陽的距離和自身大氣厚度和成分,距離太陽遠,獲得太

陽輻射少,溫度降低;大氣稀薄,保溫效果弱,溫度降低。

(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北京時間2024年5月7日11時21分,長征六號兩運載火箭在中國山西

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位于山西省西北部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

左右,發射場三面環山,距離太原市約284千米。此次發射是通過商業運作模式競拍而成。據此完成下面

小題。

6.太原發射中心相對于我國其它衛星發射中心的優勢是()

A.人煙稀少,發射安全性好,且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B.海拔高,且有群山阻隔海風,云量較少,晴天多

C.靠近北京,便于與北京航空航天控制中心聯系

D.地球自轉線速度大,有利于發射極地軌道衛星

7.長征六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當天,下列現象可能出現的是()

A.非洲熱帶草原斑馬正在成群往南遷徙B.巴西利亞(約16中)日出方位東北

C.開羅(約3(FN)晝長可達15小時D.悉尼建筑物正午影長為一年中最長

8.商業航天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點是()

①高技術②高投入③低風險④高回報⑤短周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6.C7.B8.B

【解析】6.由己學知知,與其它衛星發射中心相比,太原發射中心更靠近北京,便于與北京航空航天控制

中心聯系,C正確;西昌、酒泉也符合國防安全需要,A錯誤;酒泉也晴天多,B錯誤;太原位于溫帶,自

轉線速度比位于低緯度的文昌發射基地小,D錯誤。故選C。

7.由材料可知,北京時間2024年5月7日11時21分成功發射。該日太陽直射點位于北半球且正在向北

移動,北半球熱帶草原正在迎來濕季,非洲熱帶草原斑馬正在成群往北遷徙,A錯誤:該日太陽直射點位

于北半球,巴西利亞日出方位東北,B正確;北緯40。地區在6月22日晝長最長時為14時51分,30ON的

開羅在5月7日晝長不可能達到15小時,C錯誤;悉尼建筑物正午影長在6月22日為一年中最長,D錯誤。

故選B。

8.由已學可知,商業航天屬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特點是高技術、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長周期,

①②④對,③⑤錯。綜上所述,B正確,排除ACD。故選B。

【點睛】海拔相同,緯度越高自轉線速度越小;緯度相同,海拔越高,自轉線速度越大。

(2024?江蘇連云港?模擬預測)2024年4月8日,今年全球唯——次日全食天文現象在北美洲上演。

圖為日全食帶示意圖(圖中時間采用世界時)。完成下面小題

9.圖示地點食甚時,北京時間最接近()

A.8日2時B.8日9時C.9日2時D.9日9時

10.在日全食帶上,部分民眾在戶外未看到日全食的原因可能是()

A.處于夜間B.海拔較低C.房屋遮擋D.惡劣天氣

【答案】9.C10.D

【解析】9.圖中所示食甚時間是世界時也就是中時區的4月8日18:17:20,北京時間是東八區的區時,比

中時區早8小時,為9日2:17:20,接近于9日2時,C對,ABD錯。故選C。

10.日全食帶位于晝半球,不會處在夜間,A錯;觀測位置、角度可以選擇,不會因為地形、房屋遮擋導

致無法觀測,BC錯;觀測日全食需要晴朗的天氣狀況,惡劣天氣無法看到太陽,也就不能觀測到日全食,

D對。故選D。

【點睛】發生日食時,由于月亮的影錐又細又長,所以當它落到地球表面時,所占的面積很小,至多不會

超過地球總面積的萬分之一,它的直徑最大也只有二百六十多千米。當月球繞地球轉動時,影錐就在地面

上自西向東掃過一段比較長的地帶,在月影掃過的地帶,就都可以看見日食。所以這條帶就叫做“日食帶”。

帶內發生日全食的,就叫全食帶;帶內發生日環食的,就叫環食帶。可以看到偏食的范圍很廣闊,已經不

像一條帶子,而是很大的一片地區。

(2024?江蘇徐州?模擬預測)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屬典型的溫帶荒漠性氣候,年降水量約45mm,蒸發

量約2612mm,全年沙塵天氣頻發。如圖為該區域四季太陽輻射平均日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KXX)

IIi1I?

04:0008:0012:0016:0020:0024:00

地方時

11.影響該地太陽輻射日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陽高度B.晝夜長短C.云量多少D.大氣環流

12.據圖推測該地太陽輻射日變化受沙塵天氣影響最為顯著的季節()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3.下列各圖示意該地有顯著降水天氣的是()

【答案】11.A12.B13.C

【解析】IL由圖可知,該地四季的太陽輻射都呈現單峰狀,正午時太陽輻射最強,太陽高度是影響主要

因素,A正確;日變化表現為白天有、夜間無,正午時最強,說明與晝夜長短變化關系不大,B錯誤;該地

晴天多,全年降水少,云量少,C錯誤;大氣環流對太陽輻射影響較小,D錯誤,故選A。

12.由圖可知,夏季午后的太陽輻射最低,說明此段時間對流強烈,風沙活躍,受沙塵天氣影響較大,沙

塵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最強,B正確,春季、秋季太陽輻射量最大,受影響小,AC錯誤;冬季的太陽輻

射量總體小,主要與太陽高度有關,D錯誤,故選B。

13.圖ABD白天的地面輻射遠大于大氣逆輻射,說明太陽輻射強,地面吸收熱量多,地面輻射強,降水可

能性小,ABD錯誤;圖C的15時前,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基本持平,說明此段時間內可能出現降水,

白天太陽輻射較弱,C正確,故選C。

【點睛】地表凈輻射的時空分布:1.日變化:引起地面凈輻射日變化的原因是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其變化趨

勢基本由地表溫度決定。密云站地面輻射平衡日變化2.季節變化地面凈輻射季節變化規律是由太陽高度和

地表狀況的變化引起的。地表凈輻射最大值通常出現在夏季,最小值出現在冬季。我國的地面凈輻射季節

變化隨地理條件和緯度而變,東北、華北和內蒙古地區的最大值是雨季到來前的5月或者6月,東南沿海

則出現在梅雨后的7月。3.空間變化中國地面凈輻射的最高值在海南島,最低值在川黔盆地,浙閩地區較小,

珠江流域、黃淮地區及華北地區較大。再向北數值隨緯度的增高而減小。

(2022?云南昆明?一模)科幻電影《芬奇》講述了一次超級耀斑爆發事件后,全球臭氧層千瘡百孔,陸

地全部變成荒漠,主人公因在地下工廠工作而幸免于難,攜帶一個機器人和一只狗從圣路易斯驅車前往舊

金山的故事。下圖為美國主要工業區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4.一般情況下,

A.地球上白晝時間會變長B.空間站宇航員不宜出艙

C.地球表面晝更熱夜更冷D.看到極光的概率會降低

15.從圣路易斯到舊金山的路上,主人公一路看到的景觀都是荒漠。在現實世界中,主人公將看到的景觀

依次是()

A.草原-荒漠-森林B.森林-草原-荒漠C.森林-荒漠-草原D.草原-森林-荒漠

【答案】14.B15.A

【解析】14.地球白晝時間主要受地球自轉和公轉的影響,與耀斑無關,A選項錯誤。當耀斑爆發時,會

釋放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流,大量的能量和巨大的電磁波會對宇航員身體有害,并且干擾宇航員和空間站的

通信設備,因此空間站宇航員不宜出艙,B選項正確。耀斑爆發時帶來的能量較多,地球整體溫度上升,晝

更熱但夜并非更冷,C選項錯誤。極光是高能帶電粒子流與兩極的高層大氣摩擦形成,所以耀斑爆發時極光

出現的概率會增高,D選項錯誤。

15.圣路易斯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區,屬于溫帶草原地帶,途經西部高原高山氣候、溫帶沙漠氣候區,到達

舊金山是亞熱帶地中海氣候,途經的景觀主要是草原-荒漠-森林,A選項正確,B、C、D選項錯誤。

【點睛】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一般認為發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

發"。其主要觀測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展的亮斑閃耀,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

十分鐘之間,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較慢。

考點02地球的歷史和圈層結構

(2024?北京海淀?三模)河南郭亮村位于太行山一處絕壁之巔。這里海拔1700米,三面環山,一面臨

崖,巖石以砂巖為主。下圖為郭亮村絕壁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郭亮村絕壁景觀形成的過程大致為()

A.地殼抬升一外力風化侵蝕一流水沉積一固結成巖

B.固結成巖一地殼抬升一外力風化侵蝕一流水沉積

C.外力風化侵蝕一流水沉積一地殼抬升一固結成巖

D.流水沉積一固結成巖一地殼抬升一外力風化侵蝕

2.郭亮村絕壁巖層()

A.都形成于同一時期B.各地層未曾遭受過侵蝕故保存良好

C.具有典型層理結構D.物質主要來源于巖石圈中的軟流層

【答案】LD2.C

【解析】1.據材料可知,郭亮村的巖石砂巖為主,砂巖是河流中砂質沉積物經流水沉積作用,固結成巖形

成的;郭亮村位于海拔1700米處,“三面環山,一面臨崖”,所以經過了地殼抬升;抬升過程中會受到流水、

風力等外力作用的侵蝕。綜合上述分析,郭亮村絕壁景觀形成的過程大致為流水沉積、固結成巖、斷裂抬

升、外力侵蝕,D正確,ABC錯。故選D。

2.據材料可知,郭亮村的巖石砂巖為主,砂巖屬于三大類巖石中的沉積巖,特點是具有層理構造,C正確;

不同的巖層形成時間通常不同,A錯誤;地層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會遭受各種侵蝕,并非都保存良好,B錯

誤。沉積巖的物質主要來源于地表的風化碎屑等,而非軟流層,D錯誤。故選C。

【點睛】三大類巖石的特點,沉積巖層理構造,可能含有化石。例如砂巖、礫巖等。巖漿巖指地下巖漿入

侵,冷卻凝固形成。例如花崗巖、玄武巖。變質巖經變質作用形成的。例如大理巖。地形地貌形成的原因

包括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

堆積等。

(2024?山東泰安?三模)2022年10月科研人員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的凝灰巖(火山碎屑巖)

中發現的新物種前肢與始祖鳥相似,后肢相對細長(小腿的長度是大腿的兩倍),在體形上介于恐龍和鳥類

之間。通過研究,確認該化石物種為目前全球已知侏羅紀最晚期、北半球地理緯度最低的鳥翼類恐龍,并

將其命名為“奇異福建龍”(圖所示)。目前為止,全世界發現鳥翼類恐龍化石非常稀少,只有三個地點有

這樣的保存。完成下面小題。

3.根據材料推測,“奇異福建龍”是()

A.恐龍與鳥類出現之前的一個物種B.恐龍與鳥類出現之后的一個物種

C.恐龍演化到鳥類過程中的一個物種D.鳥類演化到恐龍過程中的一個物種

4.“奇異福建龍”化石形成過程中()

A.火山灰在湖泊中快速沉積B.巖漿流進了湖泊迅速冷卻

C.海底火山劇烈噴發形成海島D.泥石流迅速掩埋了干旱河谷

【答案】3.C4.A

【解析】3.“奇異福建龍”化石形成于中生代侏羅紀最晚期,是一種鳥翼類恐龍,鳥類出現的時間晚于恐龍,

鳥翼類恐龍應是恐龍演化到鳥類過程中的一個過渡物種,C正確;ABD錯誤。故選C。

4.“奇異福建龍”前肢與始祖鳥相似,后肢相對細長,推測其最可能生活在淺水環境中,或善于奔跑。凝灰

巖是火山灰沉積形成,推測“奇異福建龍”的形成是湖邊的火山劇烈噴發,迅速掩埋了湖中龍鳥的尸體,使之

與外部環境隔絕,經過礦物填充,形成“奇異福建龍”化石,A正確;巖漿流不會發現化石,B錯誤;海底火

山劇烈噴發形成海島,也不會形成化石,C錯誤;泥石流在干旱的河谷發生幾率小,通過材料可知,“奇異

福建龍”生活的環境應該溫暖濕潤,D錯誤。故選A。

【點睛】中生代是爬行動物時代、裸子植物時代;新生代是哺乳動物時代、被子植物時代。

(2024?福建三明?三模)香港東平洲海岸公園景區內的頁巖如畫卷般鋪之于大地(下圖),成為郊外旅

游及地理考察的熱點,該地頁巖形成于中生代,常含有植物和昆蟲化石。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本次野外地質考察用到的工具及其用途描述正確的是()

A.地質羅盤測量頁巖年代B.地質錘識別礦物硬度

C.放大鏡觀察礦物結構D.小刀切割巖石樣品

6.圖中頁巖特點描述正確的是(

A.抗風化侵蝕能力弱B.含三葉蟲化石

C.硬度大,堅硬致密D.常見氣孔構造

【答案】5.C6.A

【解析】5.地質羅盤可以測量巖層的傾向及傾角,不能測量頁巖年代,A錯誤;地質錘主要用來采集巖石

樣本,對硬度的判斷不夠精確,B錯誤;礦物結構細微,僅憑肉眼難以識別,放大鏡可以用來鑒定巖石的礦

物組成和結構,C正確;小刀無法切割巖石樣品,D錯誤。故選C。

6.頁巖具有薄層狀頁理構造,易剝離成片,抗風化侵蝕能力弱,A正確;由材料可知,該地頁巖形成于

中生代,三葉蟲化石為古生代形成的,B錯誤;頁巖是沉積巖,硬度較低,常見氣孔構造的是玄武巖,CD

錯誤。故選A。

【點睛】野外地質考察應準備的工具通常有地質錘、指南針、十字鎬、高度計、登山鞋、羅盤、放大鏡、

地質記錄本、三角尺、測繩、筆記本電腦、手持衛星定位儀、野外數據采集器(系統)、數碼相機、激光測距

儀等。

(2024?湖南岳陽?模擬預測)2008年6月23日,株洲市天元區一處建筑工地發現恐龍化石群。隨著

挖掘的不斷深入,在現場6個巖層發現有恐龍化石200余塊,是一個典型的晚白堊紀恐龍動物群。恐龍化

石相對集中,恐龍類別多,這在國內十分罕見,經初步鑒定有蜥腳龍、鴨嘴龍、虛骨龍、霸王龍、似鳥龍

等。對湘江流域乃至湖南地區古地質、古氣候、古生態的演變具有重要科學價值。據研究,恐龍體型較大,

多以植物的嫩枝葉和多汁的根、莖為食,也有肉食性恐龍。下圖為株洲恐龍腿骨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據此

完成下面小題。

7.推測恐龍存在時期株洲的氣候特征為()

A.溫暖濕潤B.炎熱干燥C.寒冷干燥D.低溫濕潤

8.推測恐龍存在的地質時期()

A.聯合古陸形成B.重要的成煤期

C.現代海陸位置形成D.海洋脊椎動物滅絕

9.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興盛的植物是()

A.抱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藻類植物

【答案】7.A8.B9.C

【解析】7.根據材料,恐龍體型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葉和多汁的根、莖為食。故推測其存在時期地面應

植被茂密,氣候溫暖濕潤。A正確,BCD錯誤。故選A。

8.恐龍存在的地質時期為中生代,聯合古陸形成于古生代,在中生代聯合古陸開始解體漂移,A錯誤;中

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B正確;現代海陸位置形成于新生代,C錯誤;古生代末期,大部分海洋脊椎動物滅

絕,D錯誤。故選B。

9.恐龍繁盛的地質年代為中生代,興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C正確;被子植物興盛于新生代,B錯誤;抱

子植物、藻類植物都形成于更古老的前寒武紀時代,AD錯誤。故選C。

【點睛】植物的進化歷程:原始藻類植物一原始苔碎植物一原始蕨類植物一原始的種子植物(包括原始裸

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無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單細胞動物一原始腔腸動物一原始扁形動物一原始

線形動物一原始環節動物一原始軟體動物一原始節肢動物一原始棘皮動物。脊椎動物的進化歷程:原始魚

類―原始兩棲類一原始爬行類一原始鳥類、哺乳類。

(2024?浙江溫州?三模)下圖為5°S某大陸西部板塊邊界附近剖面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0.構成巖石圈的是(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③④

11.若某年W處水溫異常偏高,則我國最可能()

A.登陸大陸臺風頻率增大B.冬季平均氣溫降低C.冬季極端低溫概率增加D.東部夏季北澇南旱

【答案】10.A11.C

【解析】10.根據圖示信息可知,①為陸殼,②為洋殼,③為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④為軟流層,巖石

圈是由軟流層以上的地幔部分和地殼構成的,所以構成巖石圈的是①②③,A正確,BCD錯誤。所以選A。

11.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該地為5。5某大陸西部板塊邊界附近剖面示意圖,該大陸西部無大陸架,則W處

為南美洲西部海域,該處水溫異常偏高,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登陸我國大陸的臺風頻率減少,A錯誤;我

國冬季平均氣溫會升高,B錯誤;極端天氣現象增加,冬季出現極端低溫的概率增加,C正確;夏季我國東

部鋒面南帶登陸北方時間偏晚、停留時間偏短,出現北旱南澇,D錯誤。所以選C。

【點睛】厄爾尼諾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導致太平洋東部和中部的熱

帶海洋的海水溫度異常地持續變暖,使整個世界氣候模式發生變化的一種氣候現象,其成因為沃克環流圈

東移。正常情況下,熱帶太平洋區域的季風洋流是從美洲走向亞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溫暖,給印尼周圍

帶來熱帶降雨。但這種模式每2?7年被打亂一次,使風向和洋流發生逆轉,太平洋表層的熱流就轉而向東

走向美洲,隨之便帶走了熱帶降雨,出現所謂的“厄爾尼諾現象”。

(2024?湖北武漢?二模)2023年12月18日甘肅省臨夏州積石山縣發生6.2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

米。右圖為四川某市民手機收到的地震預警信息(圖中90秒為倒計時時間)。圖左為地球內部圖層結構示

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地震橫波將到達on

請注意避險!7H

震中距你508公里砂

震中預警震級摩鰥祟4

甘肅積石山6.5輕微震感

12.此次地震的震源的位置是()

A.甲層B.乙層C.丙層D.丁層

13.預警信息中倒計時時間越短,表明()

A.震級越大B.距震中越近C.震源越深D.烈度越小

14.地理信息技術在此次積石山抗震救災過程中的應用有(

①遙感技術一一獲取災區道路受損情況②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統計受災人員的數量

③地理信息系統一一確定掩埋人員的位置④地理信息系統一一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⑷

【答案】12.A13.B14.B

【解析】12.根據材料可知本次地震發生在積石山縣,震源深度為10千米。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為39-41

千米,故可知此次地震震源位于地殼中,即圈層甲中,A正確;乙是軟流層,丙是地幔,丁是地核,BCD

錯誤。故選A。

13.根據材料可知,圖中90秒為地震橫波即將到達的倒計時時間,而根據地震波傳播原理,地震波傳播速

度與震源深度、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因此倒計時時間越短,說明震源深度越淺,距震中越近,B正確,C

錯誤;震級每次地震只有一個,圖示中顯示本次地震震級為6.5級,A錯誤;地震烈度不僅與震級、震源深

度有關,還與震中距、地表地質等因素有關。烈度大小與倒計時時間沒有直接關系,因此不能通過倒計時

時間來判斷烈度大小,D錯誤。故選B。

14.遙感在遠離目標和非接觸目標物體條件下探測目標地物,獲取其反射、輻射或散射的電磁波信息(如電

場、磁場、電磁波、地震波等信息),并進行提取、判定、加工處理、分析與應用的技術,利用遙感技術可

以獲取災區道路受損情況;①正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定位,但不能統計受災人員的數量,②錯誤;

地理信息系統對整個或部分地球表層空間中的有關地理分布數據進行采集、儲存、管理、運算、分析、顯

示和描述的技術系統,地理信息系統可以提供救災物資調配的最佳路線,但地理信息系統不能確定掩埋人

員的位置,④正確,③錯誤,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地震烈度表示地震對地表及工程建筑物影響的強弱程度。一個地區的烈度,不僅與這次地震的釋

放能量(即震級)、震源深度、距離震中的遠近有關,還與地震波傳播途徑中的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建筑物

的特性有關。

(2024?廣東深圳?二模)2023年12月27日,我國自主研制的大洋深海鉆探船“夢想”號在南海首次

試航成功“夢想”號擁有先進的鉆探技術以及高標準的水下設備,是目前全球從海面向下鉆探深度最大的

鉆探船,能鉆探到海面以下11000米深處。“夢想”號的目標是鉆透地殼,從海面抵達地慢,為科學研究

打開一扇未知的大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15.我國“夢想”號為實現“從海面抵達地幔”所選擇的鉆探地點應具備的充分必要條件是()

A.海水深度<5000米B.海洋地殼厚度<6000米

C.海水深度<11000米D.(海水深度+地殼厚度)<11000米

16.不考慮海底熱液等因素影響,在南海4000米深的海域作業時,深海水下設備下潛過程中()

A.海水鹽度不斷升高B.海水密度急劇增大

C.海水溫度快速降低D.海水壓力持續增大

【答案】15.D16.D

【解析】15.“從海面抵達地幔”需要穿越海水和地殼,“夢想”號的最大鉆探深度是11000米,所以穿越的海

水深度和地殼要小于11000米,D正確;海水深度<5000米或11000米,但是地殼厚度厚,也不能穿越到地

幔,AC錯誤;海洋地殼厚度薄,但是海水深度大也不能滿足條件,B錯誤;故選D。

16.海水鹽度隨深度增加到一定程度(1500米左右),鹽度分布近似均勻,不會不斷升高,A錯誤;海水密

度在海下2000米及以下變化不大,B錯誤;海水溫度在1000米以下隨深度變化不大,C錯誤;隨海水深度

增加,海水壓力會持續增加,D正確;故選D

【點睛】地殼可分為大陸地殼和大洋地殼,其中大洋地殼遠比大陸地殼薄。地幔中有一軟流層,可能是巖

漿的主要發源地。軟流層以上的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被稱為巖石圈。地核厚度約3400km,溫度很高,壓力和

密度很大。

考點03地球運動及其地理意義

(2025高三?全國?專題練習)2018年1月1日,某航空公司UA890航班于當日從上海出發,飛往舊

金山(38°N,120°W),最后抵達目的地的時間是2017年12月31日。下圖示意該航班信息。據此完成下面

小題。

<UA890O<

到達節

?美國聯合回

PVGSFO

上海浦東T2舊金山I

實際起飛十實際到達

00:30當地當地18:34

計劃1月1日00:15計劃12月31日19:20

值機柜臺登機口到站口行李轉盤

E65G區G...—

1.航班到達目的地時,處于2018年的范圍占全球的()

A.等于1/2B.多于1/2少于2/3C.等于2/3D.多于2/3

2.若該時段30。-40。?4范圍內平均日出時間為7:00,該航班飛行期間經歷的白晝時間約為()

A.3小時B.6小時C.9小時D.12小時

【答案】1.B2.B

【解析】1.航班到達目的地時,當地時間(西八區)為2017年12月31日18:34,經計算此時西二區為2018

年1月1日0:34,則處于2018年的范圍是西二區向東至東十二區,占14.5個時區,占全球范圍多于1/2少

于2/3,B正確,ACD錯誤。故選B。

2.據題干,該時段30"4()ON范圍內平均日出時間為7:00,則平均晝長為10小時,即該時段飛機飛行區

域的晝弧大約為150。。飛機飛行時長約10小時,飛機實際跨越了經度約120。,即飛行角速度約為12。上,

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為15。小,飛機跨越晝半球的角速度合計為27。小。該航班飛行期間經歷的白晝時間約為:

150°+27%6小時。故選B。

【點睛】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線有自然日界線(0點所在的經線)和人為日界線(大致與180。重合),地球上

0點所在經線向東至180。經線之間的區域為“新的一天”,其余地區為“舊的一天”,當自然日界線和人為日界

線重合時,全球處于同一天。如下圖:

0時所在的經線180°

加一天減一天

昨天一—今天——"一昨天

舊的一天新的一天舊的一天

自然H界線人為口界線

(2024?江蘇?模擬預測)某攝影師在湖邊三天早晨同一時間拍攝太陽,并畫出示意圖,第一次拍攝日

期為11月1日,第二次拍攝日期為11月11日,第三次為11月21日,太陽均距離湖面較近。秋分日,該

地正午太陽高度為50。。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A.西北B.東南C.東北D.西南

4.第三次,太陽可能朝哪個方向運行()

A.①B.@C.③D.(4)

【答案】3.B4.D

【解析】3.讀圖聯系材料可知,“某攝影師在湖邊三天早晨同一時間拍攝太陽”,太陽在湖面附近,圖示為

日出時分的場景,拍攝時期為11月份,太陽此時東南升,攝影師面朝東南方,B正確,排除ACD。故選B。

4.讀圖,同一時間,太陽一次比一次更高,說明當地晝長在變長,結合三次日期(從11月1日到21日),

判斷當地在南半球,又由于“秋分日,當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為50。”,說明當地緯度為40七,第三次為11月

21日,該地位于南半球,太陽應東南升,西南落,正午太陽位于正北方。此時太陽升起往東北方向運動(東

的左側為北),④為東北方向,D正確。②為東南方向(東的右側為南),B錯誤;升起后至正午前,太陽

高度角應升高,①③太陽高度在減小,AC錯誤。故選D。

【點睛】直射點在北半球,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日出東北、日落西北;直射點在南半球,全球(除

極晝、極夜地區)日出東南、日落西南;直射點在赤道上,全球(除極點)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2024?河北秦皇島?一模)下圖為我國北方某城市遠郊區景觀照片,道路兩側豎立著一個個新型、環

保的滅蟲工具一太陽能滅蟲燈。太陽能滅蟲燈利用害蟲趨光性、趨波性、趨色性的原理誘集害蟲并將其殺

死。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照片中太陽能光板朝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的方向,據此推測該照片拍攝時鏡頭朝向

是()

A.東南B.西南C.東北D.西北

6.圖示照片拍攝的當地時間最可能是()

A.3月13時B.6月15時C.8月9時D.12月11時

7.與傳統農藥滅蟲相比,太陽能滅蟲燈()

A.滅蟲成本較高B.環境污染較小C.滅蟲效率較低D.滅蟲種類較少

【答案】5.D6.B7.B

【解析】5.照片拍攝地為我國北方某城市遠郊區,照片中的太陽能光板朝向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將太陽能轉

化為電能的方向,因此普通太陽能光板應朝向南方,結合照片中太陽能滅蟲燈在地面上的投影指向偏東,

可以判斷照片拍攝時鏡頭朝向西北方向,D正確,A、B、C錯誤。故選D。

6.由圖中太陽能滅蟲燈的影子朝向東北可知,此時太陽位于西南方,應為地方時12點之后,據此可排除C

項;當地位于我國北方某城市,結合圖中植物生長狀況,可知應為夏季,時間最可能是6月15時,B正確;

3月為春季,北方植物還沒有長葉子、12月已經落葉了,A、D錯誤。故選B。

7.傳統農藥單次噴灑成本較低,但是每噴灑一次農藥,有效時間不長,隨著雨水的沖刷,會污染環境,藥

效降低后還要再噴灑農藥,傳統農藥的總成本不低,且對環境污染較大;長時間使用某種農藥,害蟲會產

生耐藥性,滅蟲效率低,滅蟲種類少;而太陽能滅蟲燈根據害蟲的習性誘集并殺死害蟲,滅蟲效率高,滅

蟲種類多,環境污染小,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太陽能光板在我國北方地區,為了最大限度的接受太陽輻射,一般都朝向南方。

(2024?江蘇揚州?模擬預測)某校地理小組開展實踐活動,對南京(32°N,119°E)、武漢(31°N,

114°E)、廣州(23°N,113°E)、北京(40°N,116°E)四地的日月升落、晝夜長短變化規律進行研究。

2023年9月29日中秋節當晚,地理小組記錄南京的月出時間約為北京時間17:57O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8.中秋節武漢的月出地方時最接近()

A.17:57B.18:15C.17:35D.18:00

9.能正確示意北京、廣州的晝長和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范圍的是()

度---北京

9090

A……廣州

W24料K(小時)

度---北京

州90

CD60……廣州

60

30,30T------

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_I________I

6121824晝K(小時)6121824晝長(小時)

【答案】8.A9.A

【解析】8.中秋節日落時月出,所以南京(32。"119呢)的月出時間約為北京時間17:57,此時當地時間約為

17:53。由于南京和武漢緯度差異不大(可認為約同一緯度地區),同一天其晝夜長短相同,日落的地方時相同,

所以武漢日落的地方時也約為17:53,A選項時間最為接近,排除BCD,故選A。

9.廣州位于北回歸線附近,夏至日存在直射現象,即正午太陽高度角達到90。,北京位于北回歸線以北,全

年正午太陽高度角不可能達到90。,排除BC。北京緯度較廣州更高,緯度越高,晝夜長短的年變化幅度越

大(圖中表現為北京所示的方框對應的橫軸寬度更寬),A正確,D錯。故選A。

【點睛】(1)滿月月出月落時間:黃昏月出,清晨月落,整夜可見。(2)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極圈以

內有極晝極夜現象;回歸線與極圈之間,既無太陽直射也無極晝極夜現象。(3)夏半年,緯度越高,晝越

長,夜越短;冬半年,緯度越高,晝越短,夜越長。

(2024?江蘇徐州?三模)下圖為我國某中學生在手機APP上查詢到的“當地實時太陽位置與日出日落

相關信息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目「2023年口月28日f圖

X-z太陽高度:50.06°

J、太陽方位:東偏南39.4°

X'/日出時刻05:48

日出方位東偏北4

yL/日落時刻18:10

?(▼A-

[=B落方位西偏北4

10.圖中被方框遮擋的月份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1.該同學所在地最可能是()

A.北京B.上海C.成都D.拉薩

12.該時刻可能是北京時間()

A.7:00B.10:00C.12:00D.15:00

【答案】10.A11.B12.B

【解析】10.根據當地日出、日落時刻可知當地當日晝長為12小時22分鐘,晝長略大于12小時,說明太

陽直射北半球,且離赤道比較近;12月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附近,故D錯誤,6月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附近,

故B錯誤;同時日期為28日,9月23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南移,28日直射南半球,故C錯誤;3月21

日太陽直射赤道,之后北移,28日直射北半球,且離赤道較近,故A正確。所以選A。

11.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晝長為12小時22分鐘,且顯示時間為北京時間,即12(TE的地方時,當地

正午地方是為12點時,而此時北京時間為日出加上晝長的一半,即該地正午北京時間為5:48+6hllm=ll:

59,說明該地靠近120咤,且相差1/4度,北京經度為116咤,故A錯誤;成都經度103咤,故C錯誤;拉

薩91空,故D錯誤;上海經度12-E,最為接近,故B正確。所以選B。

12.根據上題分析可知,該地正午為北京時間11:59;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地方時6點太陽大致位于正東

方位,地方時12:00位于正南,而此地此時太陽方位為東偏南39.4。,不是正南,故C錯誤;7:00時太陽

應該是從正東往南偏15。,所以A錯誤;15:00太陽已經位于西南方向,故D錯誤;此地北京時間11:59

太陽高度最大,此地正午太陽高度60。左右,此地此時太陽高度50.06。,接近最大,故時間距離11:59還

有一個多小時的10:00,而且此時太陽方位業接近東南方附近,故B正確;所以選B。

【點睛】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陽從東北升起,在西北落下(極晝極夜區除外);太陽直射南半球,

全球各地太陽從東南升起,在西南落下(極晝極夜區除外);太陽直射赤道,太陽從正東升起,在正西落下(極

點除外)。

(2024?江蘇南京?二模)北京時間2024年1月1日4:44,一位攝影師在江蘇省南京市成功捕捉到中

國空間站凌月的精彩瞬間(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一,一空間站移動軌跡

13.中國空間站凌月瞬間難以捕捉,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轉速度較快B.空間站公轉速度快

C.月球自轉周期較長D.南京黑夜時間較短

14.中國空間站凌月時,全球晝夜分布狀況最接近的是()

120c

晨昏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