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師版)_第1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師版)_第2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師版)_第3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師版)_第4頁
2025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教師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中考歷史一輪復習之經典好題單元練(十)——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閱卷人一、選擇題得分1.(2023八上·陸河期末)孫中山指出:“(中國)富者極少,貧者極多”,應實行“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防止私人資本操縱國計民生。為此孫中山提出了()A.民生主義 B.民權主義 C.民族主義 D.民主主義【答案】A【知識點】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解析】【分析】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平均地權”即民生主義,指平均地權,解決土地問題,A符合題意;

民權主義就是創立民國,排除B;

民族主義就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排除C;

民主主義有舊民主主義和新民主主義之分。舊民主主義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排除D。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考查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三民主義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2.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一系列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其核心是()A.反對獨裁專制 B.維護民主共和C.倡導君主立憲 D.主張實業救國【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后,孫中山°領導了"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一系列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孫中山起到了重要作用,無論是反對袁世凱稱帝,還是反對北洋軍閥統治,這些斗爭的核心是為了維護民主共和,B符合題意;

"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領導的以擁護國會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為標幟的護法運動,其核心是維護民主共和,反對獨裁專制不是斗爭的核心,排除A;

維新派倡導君主立憲,不符合題意,排除C;

張謇主張實業救國,不符合題意,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北洋政府統治的知識。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掌握北洋軍閥統治的基本史實,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3.(2022八上·深圳期中)下列選項中不屬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的共同點的是()A.都由孫中山號召或領導 B.都是武裝斗爭C.矛頭都指向北洋軍閥 D.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答案】C【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華民國;北洋政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的共同點有都是武裝斗爭,都由孫中山號召或領導,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矛頭向北洋軍閥,而辛亥革命的目標是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排除ABD,選項C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解答本題要把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戰爭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4.(2023八上·福田期中)1912年初,我國民間流行這樣的歌謠“橫商量,豎商量,摘下果子別人嘗。今也讓,明也讓,吃人的‘老猿’稱霸王。”其時代背景是袁世凱()A.舉行登基大典 B.當上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C.宣布取消帝制 D.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解析】【分析】根據材料“1912年初,我國民間流行這樣的歌謠“橫商量,豎商量,摘下果子別人嘗。今也讓,明也讓,吃人的‘老猿’稱霸王”可得出袁世凱于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B項正確;

袁世凱復辟,舉行登基大典,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

袁世凱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與材料不符,排除C項;

1914年5月1日,袁世凱正式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袁世凱獨裁統治和復辟帝制,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5.(2021八上·徐聞期中)孫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寫道。“萬戶涕淚,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稱民賊……誓死戮此民賊,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A.張勛復辟 B.袁世凱稱帝C.蔣介石任總統 D.溥儀稱帝【答案】B【知識點】北洋政府【解析】【分析】A.張勛復辟,不符合題意;

B.依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人冠冕”“既忘共和,即稱民賊”,這是指袁世凱復辟帝制,故選項B符合題意;

C.蔣介石任總統,不符合題意;

D.溥儀稱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運用能力。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語句,把它和課本所學知識結合進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備選項與題干信息對照,細心辨別比對,找到最恰當的選項。6.(2019八上·臨潁期中)有人認為,從洋務運動到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化道路上的“量變”,辛亥革命則是一次“飛躍”。這里的“飛躍”是指辛亥革命()A.推翻君主專制制度B.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C.推翻了封建制度D.改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所以,這里的“飛躍”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專制制度。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額有關知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7.(2023八上·南海期末)20世紀初,那些以黃帝作為祖先的革命者,往往以“黃”字命名,如黃軫改名為黃興,陳天華取筆名為思黃,章士釗取筆名為“黃帝子孫之一個人”等等。這反映了革命者()A.政治地位提高 B.民族意識覺醒C.生活條件改善 D.文化素養提升【答案】B【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解析】【分析】根據題干“那些以黃帝作為祖先的革命者,往往以‘黃’字命名,如黃軫改名為黃興,陳天華取筆名為思黃,章士釗取筆名為‘黃帝子孫之一個人’”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初《辛丑條約》簽訂,隨著民族危機加深,一些以黃帝作為祖先的革命者,體現了民族意識的覺醒,B符合題意;

題干體現不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A;

題干沒有涉及生活條件改善,排除C;

題干體現不出文化素養提升,排除D。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革命志士的奮斗。難度適中,理解題干信息,分析選項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8.(2022八上·海淀期末)蔡元培在一副挽聯中寫道:“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后死者,挽聯所緬懷的歷史人物是()A.關天培 B.曾國藩 C.梁啟超 D.孫中山【答案】D【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可以看出強調的是孫中山的三民主義,五權學說,以及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D項正確;

關天培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

曾國藩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

梁啟超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考查對孫中山功績及其影響的把握,考查學生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9.(2023八上·陽春期末)“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是()A.創立了中華民國 B.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C.發動了武裝起義 D.頒布了憲法【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極大的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中國歷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舊與立新兩方面,堪稱歷史性的首創之舉。”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是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

A項創立了中華民國是辛亥革命在“立新”方面的“首創之舉”,不符合題意;

B項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是辛亥革命在“破舊”方面的“首創之舉”,符合題意;

C項發動了武裝起義和“首創之舉”不符,不符合題意;

D項頒布了憲法和“破舊”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10.1911年葉圣陶在日記中寫道:“10月12日,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14日,急閱報紙,見長沙、重慶均為革(命)黨所據。26日,課畢后閱報紙,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廣東亦有獨立之說。”與日記內容有關的是()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C【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911”“10月12日,課畢后閱報紙,見專電欄中有云:武昌已為革(命)黨所據。14日,急閱報紙,見長沙、重慶均為革(命)黨所據。26日,課畢后閱報紙,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廣東亦有獨立之說”,結合所學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體現了辛亥革命的發展進程。

A項洋務運動發生在19世紀60-90年代,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辛亥革命與日記內容有關,符合題意;

D項新文化運動發生在1915年,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辛亥革命的史實。11.辛亥革命是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推動了國家與社會的進步。辛亥革命的進步之處是()A.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終結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C.解決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民主與科學的口號【答案】B【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B項正確;

新中國的成立,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終結,排除A項;

新中國的成立,解決了近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排除C項;

新文化運動提出了“民主”“科學”的口號,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意義的認識。12.(2023八上·茂名期中)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一文中說:“拿過去若干個五十年和這個五十年來比,這五十年誠然是進化了……”下列現象中最能體現“這五十年”政治方面進化的是()A.握手取代跪拜 B.白話文取代文言文C.總統取代皇帝 D.新學堂取代舊私塾【答案】C【知識點】中華民國【解析】【分析】據材料“1923年,梁啟超在《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拿過去若干個五十年和這個五十年來比,這五十年誠然是進化了”及所學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由此可知,最能體現“這五十年”政治方面進化的是總統制取代了皇帝制,C項正確;

“握手取代跪拜”屬于社會習俗的變化,排除A項;

“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屬于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屬于思想文化變化的內容,排除B項;

“新學堂取代舊私塾”屬于近代教育的變化,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解讀和分析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辛亥革命的認識。13.(2023八上·蘇州期中)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下詔退位,3月11日,孫中山頒布由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由此可知,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趨勢是()A.從分裂走向統一 B.從屈辱走向獨立C.從封閉走向開放 D.從專制走向民主【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華民國【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可以看出,清朝皇帝退位,資產階級臨時約法頒布,由此可知,這一時期歷史發展的趨勢是從專制走向民主,故選項D符合題意;

A.從分裂走向統一,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B.從屈辱走向獨立,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C.從封閉走向開放,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14.中國同盟會成立之后,從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黨人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十余次。這些起義活動()A.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 B.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C.阻止了袁世凱的皇帝夢 D.結束了北洋軍閥的割據【答案】B【知識點】革命志士與武裝起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黨人先后發動了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十多次起義。這些起義大多以失敗告終,當時打擊清王朝統治,推動革命運動的發展。

A項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不符合題意;

B項這些起義活動推動了革命運動的發展正確,符合題意;

C項護國戰爭推翻了袁世凱的獨裁統治,不符合題意;

D項北伐戰爭基本結束了軍閥割據的混戰局面,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分析能力。掌握萍瀏醴起義、鎮南關起義、黃花崗起義的相關知識。15.(2022八上·龍崗期末)下表是某同學在學習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相關內容后所做的筆記小結。其中④屬于()序號內容①為推翻清朝的腐朽統治②孫中山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成立了中國同盟會③在民報的發刊詞中,孫中山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④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A.歷史原因 B.歷史過程 C.歷史史實 D.歷史評價【答案】D【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解讀圖表可知,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在客觀結合歷史史實后對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公允評價,屬于歷史評價,D項正確;

歷史原因指的是發生歷史史實的原因,孫中山先生被譽為革命先行者的原因是他一生都在致力于進行革命,推翻清朝腐朽統治,救亡圖存,與④不符,排除A項;

歷史過程是歷史的發展過程,②中的“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成員,成立了中國同盟會”屬于歷史過程,排除B項;

歷史史實是對事件的描述,沒有評價,③中的“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能力,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孫中山相關知識的掌握。16.(2022八上·廣州期末)毛澤東說:“辛亥革命有它的勝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賴帝國主義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由此可見,辛亥革命()A.激發了民主平等意識 B.推翻了中國封建制度C.加速了中央集權旁落 D.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毛澤東說:“辛亥革命有它的勝利,它打倒了直接依賴帝國主義的清朝皇帝辛亥革命以后,誰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由此可見,辛亥革命激發了民主平等意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A項正確;

題干不能說明推翻了中國封建制度,排除B項;

加速了中央集權旁落說法錯誤,排除C項;

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說法錯誤,排除D項。

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激發了民主平等意識。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17.(2019八上·興化期中)“從此神州事事新,再無皇帝管人民。”使得中國從此“再無皇帝管人民”的歷史事件是()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C.戊戌變法 D.辛亥革命【答案】D【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A.太平天國運動,不符合題干內容;

B.洋務運動,不符合題干內容;

C.戊戌變法,不符合題干內容;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考查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做題時緊扣題干中的“再無皇帝管人們”這一關鍵詞,結合所學,很易得出答案。選項中,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了,沒有推翻清朝的統治;洋務運動是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目的是維護清政府的封建專制統治的;戊戌變法是在光緒帝的支持下進行的,目的是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制。18.有學者認為:與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和改朝換代的戰爭相比較,辛亥革命的斗爭場景并不是特別壯觀與慘烈,但它的歷史地位與意義卻不同尋常。對材料中“不同尋常”理解正確的是()A.終結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B.徹底改變了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C.標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D.完全消除了封建道德禮教的束縛【答案】A【知識點】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A項終結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B項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

C項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不符合題意;

D項辛亥革命沒有完全消除封建道德禮教的束縛,還有殘余;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封建禮教統治地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太平天國運動的相關史實。19.(2023八上·墨玉期中)中國近代不同的口號和主張,體現了時代的變化和發展。孫中山提出的是()A.自強求富 B.君主立憲 C.三民主義 D.民主與科學【答案】C【知識點】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放、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故選C項。

洋務運動時期,洋務派提出“自強求富”的口號,排除A項。

維新變法時期,維新派提出“君主立憲”的主張,排除B項。

新文化運動時期,激進民主派提出“民主與科學”,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三民主義。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三民主義的相關史實。20.(2023八上·蘇州期中)1903年,鄒容在《革命軍》中寫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此書一問世,便迅速傳播,銷量居當時革命書刊的第一位。這說明()A.改革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 B.同盟會建立促進革命發展C.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受到青睞 D.孫中山的思想來源于鄒容【答案】C【知識點】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此書一問世,便迅速傳播,銷量居當時革命書刊的第一位”,可以看出,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受到青睞,故選項C符合題意;

A.改革已成為當時社會的主流,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B.同盟會建立促進革命發展,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D.孫中山的思想來源于鄒容,題干中沒有提及,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對題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時,依據題干信息,緊貼題干信息進行分析理解回答,這類題目,就是要緊貼題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閱卷人二、材料分析題得分21.(2022八上·柳州期末)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中華民族的不懈追求。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臨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曾(曾國藩)、李(李鴻章)、左(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國在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們繼承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并且極力把這一思想主張付諸實踐。他們“師夷長技”的目的,一是為了鎮壓太平天國,維持清朝的統治;二是在與外國侵略者保持“和好”的條件下,徐圖自強,免遭淪胥(泛指淪陷、淪喪)。——摘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1840——1919)》材料二:經歷了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變法維新的探索,人們發現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舊制度。于是,人們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共和國……——改編自《中國近代史》材料三:晚清至民國的約四十年是中國企業家精神發展的“黃金時代”。民族資本家群體為中國企業家精神奠定了很多基因。在那個時代,先是以洋務運動為先聲,催生了一大批的企業家,如陳啟源、張謇等人。然后是中華民國建立,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國現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這種大背景下,產生了一大批著名的企業及成功的企業家,如“面粉和紡織大王”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火柴、煤業和企業大王”劉鴻生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本土終于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企業家,他們創造的輝煌和極具中國本土色彩的經營管理方式,更有他們“實業救國”的民族精神。——摘編自馬天宇《中國企業家前傳——近代民族資本家中的家國情懷》(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派“徐圖自強”所付諸的實踐。(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概括康有為和孫中山為挽救民族危亡所選擇的道路的異同。(3)根據材料三,指出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救國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民國初年民族企業發展的因素。(4)綜上所述,中國近代有識之士的身上體現了哪些優秀品質?【答案】(1)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或答出具體的軍事工業);創辦新式海陸軍(或答出具體的海陸軍)。(2)相同點: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或都主張制度變革)。不同點: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實現制度變革;孫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3)主張:實業救國;因素:洋務運動的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4)責任與擔當;創新精神。【知識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孫中山早期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解析】【分析】

(1)實踐:根據材料一“他們繼承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徐圖自強”,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面臨著內憂外患,危機重重,清政府一些比較開明的洋務派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技術,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先后創辦了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19世紀70年代,以“求富”為口號,創辦了輪船招商局等近代民用企業,到19世紀80年代,建成福建、廣東、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軍。

(2)不同:根據材料二“經歷了從“師夷長技以制夷”到變法維新的探索,人們發現溫和的改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舊制度”,反映了維新派主張維新變法,實現君主立憲。根據材料二“人們舉起義旗,發動革命,推翻舊王朝,建立了共和國……”,結合所學可知,孫中山為代表的革命派,召人們起來推翻清政府的統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綜上可知,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實現制度變革;孫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相同:根據上述分析,結合所學可知,康有為和孫中山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

(3)主張:根據材料三“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國本土終于孕育出了一批杰出的企業家,他們創造的輝煌和極具中國本土色彩的經營管理方式,更有他們“實業救國”的民族精神”,材料表明,近代中國民族資本家的救國主張為實業救國。

因素:根據材料三“先是以洋務運動為先聲,催生了一大批的企業家,如陳啟源、張謇等人”,表明洋務運動起到了誘導作用;根據材料三“中華民國建立,特別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國現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推動了民族工業的發展”,由此得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根據材料三“他們創造的輝煌和極具中國本土色彩的經營管理方式,更有他們“實業救國”的民族精神”,由此說明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

(4)本題為開放性題,圍繞近代有識之士的優秀品質,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分析總結,言之有理即。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可知,可以從洋務派代表、康有為、孫中山、陳啟源、張謇等創辦中國近代企業活動等視角分析。比如:中國近代有識之士的身上體現了責任與擔當,創新精神等等。

故答案為:

(1)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或答出具體的軍事工業);創辦新式海陸軍(或答出具體的海陸軍)。(2)相同點:都主張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或都主張制度變革)。不同點:康有為:主張維新變法,實現制度變革;孫中山: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3)主張:實業救國;因素:洋務運動的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為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掃除障礙;實業救國思潮的影響;一戰期間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侵略。(4)責任與擔當;創新精神。

【點評】

(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洋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維新變法與民主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戊戌變法與辛亥革命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考查的是民國初年民族企業發展的因素。檢測學生獲取和解讀歷史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描述和解釋歷史現象,論證和發展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本題為開放性題,圍繞近代有識之士的優秀品質,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分析總結,言之有理即。22.(2024八上·白云期中)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孫中山生平活動大事年表(部分)1892年,畢業于香港西醫學院,后在澳門、廣州一帶行醫1894年6月,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1905年8月,在日本東京創立中國同盟會材料二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原則建構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部分文本材料三……試圖通過自上而下的改良來使中國現代化是無效的。唯一的辦法是從下面進行革命;這一革命于1911年爆發……(革命派)所建立的制度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很快就在中國的政治現實面前土崩瓦解。——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據材料一,概括1892年至1894年間孫中山的思想發生了哪些變化?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三民主義”,它包括哪三大主義?(2)據材料二,歸納該法律文獻體現了哪些資產階級民主原則。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孫中山向西方學習和洋務派有何不同?(3)你認為材料三中提出的“1911年爆發的革命……所建立的制度對中國人民毫無意義”這一觀點正確嗎?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由改良到革命;三大主義:民族、民權和民生。(2)民主原則:主權在民,自由平等,三權分立。不同點:洋務派只學習技術,革命派學習政治制度。(3)觀點一:正確。理由: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之后開始了北洋政府的統治;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觀點二:不正確。理由: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知識點】戊戌變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中華民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三民主義。變化:根據材料一“1894年6月,上書李鴻章,提出改良主張,未被采納”到“1894年11月,在檀香山創立興中會”可知,孫中山由改良到革命。三大主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民主義”是孫中山所倡導的民主革命綱領,包括民族、民權和民生三大主義。(2)本題考查《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民主原則:根據材料二“中華民國的主權屬于全體國民”可知,體現了主權在民;根據材料二“國民不分種族、階級、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國民有人身、居住、言論、出版、集會、結社、宗教信仰及請愿、考試、選舉、參政等自由和權利”可知,體現出自由平等,根據材料二“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原則建構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有彈劾總統的權力等。”可知,體現出三權分立。不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派著重于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軍事裝備,希望通過改良現有王朝的統治來增強國家實力和抵御外辱,根本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革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