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史第八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學習資料_第1頁
中國經濟史第八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學習資料_第2頁
中國經濟史第八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學習資料_第3頁
中國經濟史第八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學習資料_第4頁
中國經濟史第八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學習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焦建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1952年秋,民主革命遺留任務和國民經濟恢復的任務即將完成。按設想,在新民主主義制度下開展經濟文化建設,為將來向社會主義轉變準備物質文化條件。然而,毛澤東的思想發生重大轉變,他要求立即著手消滅一切私有制,向社會主義過渡,優先發展重工業,以迅速實現工業化。因此,中國共產黨制訂并執行從1953年開始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使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為計劃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一過渡時期的總任務(一)過渡時期總任務的內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與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一化三改”總路線的實質是解決所有制問題:消滅私有制,擴大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總路線的形成過程1.毛澤東的思想轉變過渡時期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時間,估計過渡時期為“十年至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時間”,“三個五年計劃或更長的時間”。毛澤東認為,他此時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及時提出了在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任務,為全國人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3年上半年,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在總結前幾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把資本主義企業改造成為社會主義企業的設想。這一設想得到中共中央認可,解決了和平改造資本主義的具體途徑。《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毛澤東修改、中共中央宣傳部編寫)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一五計劃”的制定通過借鑒蘇聯經驗,并在蘇聯專家幫助下,新中國政府在1952年8月提出了《關于編制五年計劃(1953—1957)輪廓的方針》和《五年建設的任務》,這就是我國的第一個“五年計劃”。蘇聯三億美元低息貸款“一五計劃”邊實施、邊修改、邊補充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進行以蘇聯幫助設計的156項建設單位為中心、由限額以上的694個建設單位組成的工業建設,建立中國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發展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建立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初步基礎;基本上把資本主義工商業納入各種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軌道,建立對于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一)投資規模與分配“一五”計劃的基本建設投資為427.4億元,占國家對于經濟事業和文化教育事業支出總數的55.8%部門分配:工業部門是重點,占總投資額的58.2%;農業、水利、林業部門占7.6%,比例較小地區分配:內地是重點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技術設備引進蘇聯156項:25個煤炭企業,2個石油企業,25個電力企業,7個鋼鐵企業,13個有色金屬企業,7個化工企業,24個機械企業,1個造紙廠和2個制藥廠,以及一批軍工企業。這些項目設計生產能力包括:鋼200萬噸,鐵237萬噸,原煤1000萬噸,發電機組容量120萬千瓦,載重汽車3萬輛,合成氨5萬噸。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糧棉油的統購統銷與多種物資統購派購(一)實行統購統銷政策的背景第一,城市糧食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第二,市場糧食供應相對不足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統購統銷政策的施行1953年11月,政務院發布《實行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和《糧食市場管理暫行辦法》,主要內容:在農村,向余糧戶實行糧食計劃收購;對城市人口和農村缺糧戶實行糧食計劃供應;國家嚴格控制糧食市場,嚴禁私商經營糧食業務;在中央統一管理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負責管理糧食。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統購統銷,指在農村向余糧戶實行計劃收購(簡稱統購),對城市民眾和農村缺糧戶實行糧食計劃供應(簡稱統銷)。實行統購統銷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計劃收購、計劃供應、國家嚴格控制糧食市場、中央對糧食的統一管理。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1955年3月3日,國務院發布《農村糧食統購統銷暫行辦法》,提出糧食定產、定購、定銷的“三定”政策;同時發布《市鎮糧食定量供應暫行辦法》,規定市鎮居民應按勞動差別、年齡大小及不同地區的糧食消費習慣,分別確定每月口糧定量標準,并發放糧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統購統銷制度的發展1953年11月,對油料、食油實行統購統銷1954年9月,對棉花實行計劃收購,對棉布實行計劃性收購和計劃供應。1955年實行生豬派購。1956年對烤煙、黃麻等10多種重要農副產品實行統一收購。以后,多次擴大派購、統一收購的農副產品的范圍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計劃經濟時代的象征與縮影:票證制度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四)統購統銷的影響第一,統購統銷政策實行,使我國指令性計劃調節覆蓋面從工業生產領域擴展到農業生產領域,從生產決策擴展到消費決策第二,在生產的增長嚴重不能適應需求增長的情況下,統購統銷對保證供給、穩定市場、穩定物價,進而穩定整個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第三,籌措工業化資金據估計,1952—1990年間,我國農業通過“剪刀差”方式為工業化提供了高達8708億元的資金積累,平均每年223億元。另外,該期間以農業稅收方式為工業化提供資金積累。二者共計從農業凈調動約1萬億元資金,約占國民收入全部積累額的22.4%,平均每年高達近250億元。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第四,統購統銷政策排斥商品生產與市場機制,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造成了農業發展緩慢“統購中國家同農民的關系是緊張的,強迫命令、亂批亂斗、逼死人命等現象都發生過。個別地方還發生了聚眾鬧事的事件。”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第五,統購統銷直接促進了城鄉二元體制的確立嚴格控制城市居民數量的增長和農村戶口的減少交統購糧、吃自產糧的農村人口“農業戶口”和吃統銷糧(供應糧,商品糧)的城市人口(“非農業戶口”)城鄉對立的“二元”中國中國計劃經濟體制的形成四農業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生產合作社(一)土地改革后農村的中農化趨勢1954年年底農戶生產資料統計表

階層耕地耕畜犁水車貧雇農110.3169.4124.0114.4中農102.8132.1107.4107.0富農102.0145.4107.7106.6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農村各階層的戶數比例表

階層社員戶貧雇農中農富農地主其他土改后—57.135.83.62.60.91954年末4.22962.22.12.5—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農業互助合作的推進1.慎重起步互助組:臨時(季節的)、常年(固定的)劉少奇與毛澤東對山西省委做法的分歧《中共中央關于農業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草案)》(1951年9月)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2.快步發展1953年冬,在全國第三次農村互助合作會議上,通過《關于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決議》,對各地下達發展農業生產合作社的計劃(即指標)1953年底,全國成立農業社1.4萬個。1954年春,全國出現互助組大量轉為農業社。到1954年6月,農業社發展到9萬多個;年底,發展到50萬個。1955年春,發展到67萬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3.跑步完成1955年6月,毛澤東對中共中央整頓農業合作社極為不滿;7月,毛澤東要求在1955年下半年合作社要由65萬個翻倍到130萬個左右1955年10月,中共七屆六中全會,毛澤東力主通過《關于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在互助合作運動比較先進的地方,1957年春以前,合作社應發展到當地農戶70—80%,基本上實現半社會主義合作化;1958年春以前,全國大多數地方基本上實現半社會主義的合作化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1955年上半年,全國農戶總數中,參加互助組的占50.7%,參加初級社的占14.2%,參加高級社的不到1‰。到1956年底,全國參加農業社的農戶占農戶總數的96.3%(其中,高級社為87.8%),農業生產基本上實現合作化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簡要評價首先,參照蘇聯集體農莊的形式,最終導致平均主義,農民稱之為“吃大鍋飯”。其次,工作過急,步子過快,工作過粗,形式過于簡單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五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一)方法步驟:供銷合作生產合作手工業供銷小組——手工業供銷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逐步推進1.1950—1952年,重點試辦、典型示范階段1951年6月召開全國第一次手工業工作會議,制定《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章程準則草案》1952年,個體手工業產值比1949年增長119%。該年年底,全國手工業合作社(組)發展到2600個,社(組)員22.8萬人,占手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3.1%。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2.1953—1955年,全面發展階段1954年12月召開第四次全國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提出“統籌兼顧,全面安排,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改造方針1955年底,參加合作社的手工業者達220.6萬人,占手工業從業人員總數的26.9%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3.1956年,快步實現合作化階段1955年12月,全國第五次手工業生產合作會議要求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與國家工業化發展速度,與農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速度相適應,在1956至1957兩年內基本上完成手工業合作化的任務1956年3月,毛澤東提出手工業改造的速度慢了,要求在1956年內完成改造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成就與失誤首先,促進了手工業生產的高速發展,1957年與1952年相比,全國手工業產值增長82.8%,平均每年增長12.8%。其次,改善了生產條件,明顯提高了手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最后,增加了廣大手工業者的收入成就重大,失誤更明顯,工作過急、過快、過粗、過簡、過純、過大和過高,消極影響很大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五將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為國家所有制(一)改造和贖買政策的提出1.馬、恩、列關于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的思想2.我國和平贖買和國家資本主義思想的發展1953年5月,李維漢《關于<資本主義工業中的公私關系問題>給中央并主席的報告》7月23日,李維漢《關于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意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國家資本主義初級形式的發展工業(簡稱“加工訂貨”):收購、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商業:批購、經銷、代銷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2.國家資本主義高級形式的發展(1)高級形式的初級階段:“四馬分肥”國家稅收:34.5%職工福利:15%企業公積金:30%資本家紅利:20.5%社會主義改造時期(2)高級形式的高級階段取消“四馬分肥”辦法,實行定息制度國家對資方的在職人員采取“包下來”政策和“量才使用,適當照顧”原則,通過改造階級成分的原則達到整體上消滅資產積極的目的,把資本主義工商業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紅色資本家:榮毅仁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毛澤東接受工商界代表樂松生呈獻的報喜信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意義與失誤1956年,我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我國的國民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改造中存在很多失誤,改造面過寬,改組過多,改造的速度快,完成比較急促,特別是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的社會主義改造,發展顯然過于迅猛。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理論和實踐的貢獻:(1)將中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區分為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對它們分別采取直接剝奪和和平贖買的政策(2)成功創造了國家資本主義從低級到高級的一系列過渡形式和贖買形式(3)對企業改造和對人的改造結合起來,把原來的剝削者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六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一)在不斷克服急躁情緒的過程中前進1952—1953年安排的“一五”經濟建設規模大,要求的速度快政務院發現問題后,一方面增發通貨,另一方面開展增產節約運動,強調適當集中財力,反對百廢俱興,嚴格基本建設審批程序等一系列措施。經過努力,1953年全年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緩和了國民經濟各方面關系的緊張狀態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1955年7月,毛澤東發起批判農業合作化問題上的右傾機會主義,要求加快步伐,隨后即出現農業合作化高潮1956年計劃對各方面要求過高,基本建設項目不斷追加,投資額大大超過原定計劃周恩來和陳云:要求糾正,反“急躁冒進”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二)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建設第一,根據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原則,安排重點工程的建設程序第二,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確保重點工程建設的速度和效益第三,集中力量和全面安排相結合,使國民經濟各部門按比例發展社會主義改造時期

(三)五年計劃四年完成1.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