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工作簡況
(一)任務來源
2021年4月,為加強交通運輸標準管理,交通運輸部開展了交通運輸標準
集中復審工作,《船用吸油氈》(JT/T560—2004)的復審結論為修訂。為此,
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申報了2022年度交通運輸標準預算項目。
2022年11月15日,交通運輸部下達《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第二
批)》(交科技函〔2022〕645號),《船用吸油材料》項目列入標準化計劃,
計劃編號JT2022—64,內容為修訂,代替標準JT/T560—2004,完成周期為
12個月,技術歸口單位為交通運輸航海安全標委會。
(二)主要工作過程
2021年7月~11月:標準編制組整理了標準編制第一承擔單位實驗室依據
《船用吸油材料》(JT/T560—2004)長年開展船用吸油氈檢測的試驗數據,
以及曾經開展過的國家級溢油設備庫貯存的吸油材料的檢測數據,對產品性能
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匯總、分析,系統(tǒng)梳理了實驗室檢測過程中現行標準試驗方
法存在的問題,對國內外吸油材料相關的形式分類、試驗方法、實際使用情況
等進行了文獻查詢與總結評估。
2021年12月:標準編制組起草了《船用吸油氈》修訂稿的草案。
2022年4月:本標準獲得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規(guī)范研究制(修)訂經費項
目立項后,進一步完善了修訂稿草案的內容。
2022年5月~9月:標準編制組開展專題研究,匯總分析試驗結果,起草了
修訂稿的征求意見稿初稿,并完成了編制說明。
2022年10月,標準起草組完成了《船用吸油材料(征求意見稿初稿)》及
其編制說明。根據交通運輸部標準規(guī)范研究制(修)訂經費項目的有關管理規(guī)
定,為保證標準的科學性、嚴謹性及可操作性,標準起草組組織了征求意見稿
初稿的專家函審。標準起草組對專家函審意見進行了匯總處理,進一步完善了
征求意見稿初稿。
2022年11月15日,交通運輸部以交科技函〔2022〕645號文件的形式,
下達了《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第二批)》,《船用吸油材料》項目正
式列入標準化計劃。2022年12月~2023年6月,標準起草組遵照《交通運輸標
1
準制定、修訂程序和要求》(JT/T18—2020)的相關要求,起草了《船用吸油
材料》(征求意見稿)及其編制說明。
(三)標準起草單位
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揚州三江環(huán)安設備有限公司。
(四)起草人員及具體工作
表1起草人員及分工
序號姓名單位工作內容
負責項目組織實施,標準研究、標準編
制方案的確定,組織本文件的起草,負
1曹立新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責本文件的前言、第1~5章,負責本文
件的統(tǒng)稿工作。
承擔歷年來檢測數據的收集、匯總及分
析工作,承擔實驗室檢測試驗與檢測數
2張志明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據分析,承擔本文件第5、6章、附錄A
的起草工作。
承擔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技術資料的收
集、整理及匯總分析工作,承擔實驗室
3魏坤昊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檢測試驗與檢測數據分析,參與本文件
第5、6章、附錄A的起草工作。
4參與國內產品技術資料的收集與分析,
張懷念揚州三江環(huán)安設備有限公司
參與本文件第7、8章的起草工作。
參與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技術資料的收集
5吳新華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整理,負責本文件第7、8章的起草工作。
負責組織實驗室檢測試驗工作,參與歷
6王昊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年來檢測數據的收集、匯總及分析工作,
參與本文件第7章、附錄A的起草工作。
參與標準研究和起草工作,負責本文件
7芮睿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的質量審閱,參與本文件第1~4章的起
草工作。
參與歷年來檢測數據的收集、匯總及分
8吳震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析工作,參與本文件第5章的起草工作。
參與實驗室的檢測試驗與檢測數據分析
9魯盛靜交通運輸部環(huán)境保護中心
工作,參與本文件第6章的起草工作。
二、標準編制原則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
(一)編制原則
現行標準的修訂工作遵循“先進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協(xié)調性、適用性”
的原則。
現行標準在修訂過程中,標準起草組中的第一承擔單位對十多年來船用吸
油氈的性能檢測數據進行了匯總分析,梳理了試驗方法存在的主要問題,確保
2
新修訂文件中產品的性能指標、試驗方法的科學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將近年來交通運輸部發(fā)布的船舶防治污染、海上溢油應急處置工作的指導
意見、法規(guī)規(guī)范提出的新要求,納入到標準修訂工作中;同時,充分吸收國際
上其它國家溢油吸油材料相關標準規(guī)范、技術文件中的內容,以完善我國船用
吸油材料標準的適用范圍與試驗方法,保證了本文件提出的技術指標的先進性、
與其它國家的標準之間的協(xié)調性,以及吸油材料使用管理的規(guī)范性。
嚴格按照《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guī)則》(GB/T
1.1—2020)的規(guī)定編制標準,并注意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以及與其他相關
標準協(xié)調。
(二)確定標準主要內容的依據
現行標準在修訂過程中,除結構調整和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內容也進
行了更改、增加及刪除。現行標準修訂前后的主要內容對照見表2。
表2標準主要內容修訂前后對照表
序號現行標準條款及主要內容修訂后條款及修改主要內容
將現行標準的名稱修改為“船用吸油材料”,增加了
標準名稱
類型I船用吸油材料(顆粒狀、絮狀)和類型III船
船用吸油氈
用吸油材料(枕狀、包狀)的內容。
1范圍
11范圍根據本次修訂情況,對現行標準規(guī)定的內容和適用范
圍做出了相應的調整。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根據標準修訂的需要,增加了新的引用文件。包括:
2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GB/T8170數據修約規(guī)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
GB17411船用燃料油
GB19147車用柴油
3術語和定義
刪除了現行標準的船用吸油氈的術語和定義。
33術語和定義
根據標準修訂的需要,增加了船用吸油材料、吸油倍
數、吸水率、油保持率的術語及定義。
4分類
刪除了現行標準的這部分內容。
44類型、規(guī)格和尺寸根據標準修訂的需要,依照船用吸油材料的外觀、形
狀及包裝形式,將吸油材料劃分為類型I、類型II、
類型III三種形式。
5技術要求
與現行標準保持總體一致,增加了類型I(顆粒狀、
5技術要求
絮狀)、類型III(枕狀、包狀)的技術要求,增加
5
全部類型產品的保質期要求。
5.1外觀質量
5.1吸油氈外觀質量
增加了類型I(顆粒狀、絮狀)、類型III(枕狀、
3
序號現行標準條款及主要內容修訂后條款及修改主要內容
包狀)的外觀質量要求。
將現行標準6.1節(jié)(類型II,吸油氈)的內容調整
到此節(jié)。
5.2性能指標
更改了主要性能——吸油性、吸水性和持油性等指標
5.2理化性質的名稱;刪除了使用性、燃燒性指標;增加了類型I
(顆粒狀、絮狀)、類型III(枕狀、包狀)的性能
指標要求。
——5.3增加了產品五年保質期的要求。
6試驗方法
與現行標準保持總體一致,刪除了使用性和燃燒性試
6試驗方法驗方法。
增加了類型I(顆粒狀、絮狀)、類型III(枕狀、
包狀)的試驗方法。
6.5.1類型I船用吸油材料試驗方法
增加了類型I吸油材料的試驗方法,內容包括試驗樣
——品的預處理、試驗用油、儀器與設備、試驗溫度、數
6據處理及試驗步驟,給出了吸油倍數、吸水率、油保
持率、溶解性及沉降性的試驗方法。
6.5.2類型II船用吸油材料試驗方法
現行標準第6章調整至此。
——試驗方法規(guī)定的內容同附錄A。給出了吸油性、吸水
性、油保持率、破損性、溶解性、沉降性、強度的試
驗方法。
6.5.3類型III船用吸油材料試驗方法
——
增加了類型I吸油材料的試驗方法,規(guī)定內容同6.2.
7檢驗規(guī)則
77檢驗規(guī)則總體上與現行標準保持一致,增加了型式檢驗的檢驗
項目、檢驗方法及判定規(guī)則。
8包裝、標志、使用說明書、運輸、貯存
8標志、使用說明書、包裝、
8與現行標準總體上保持一致,只對使用說明書的內容
運輸、貯存
做出一些調整。
附錄A
9——
增加了出廠檢驗或型式檢驗的取樣方法。
修訂后的文件包括8章及1個規(guī)范性附錄,即范圍、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術
語和定義、分類、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guī)則及包裝、標志、使用說明書、
運輸、貯存,以及附錄A。
現行標準(JT/T560—2004)修訂的具體內容說明如下。
1.關于本文件名稱的問題
本項目在申報交通運輸部2022年交通運輸標準化計劃過程中,沿用了《船
用吸油氈》(JT/T560—2004)的名稱,因適用范圍擴大,改用“船用吸油材
4
料”的名稱。
2022年10月,對本文件征求意見稿的初稿進行意見征求時,一些專家建議
將本文件名稱改為“水上吸油材料”,“船用”一詞并不能與水上應用完全匹
配,水上溢油應急處置的長期實踐表明,這種材料并不完全是船用的,而是水
上溢油事故應急處置時使用的一種材料。
目前,在交通運輸行業(yè)涉及海上及內河溢油應急處置的標準中,基本上采
用“水上”一詞,如《水上液體有毒有害物質吸附材料》(JT/T1339—2020)、
《水上液化天然氣加注站/船應急響應計劃編制要求》(JT/T1320—2020)、
《水上溢油環(huán)境風險評估技術導則》(JT/T1143—2017)、《港口碼頭水上污
染事故應急防備能力要求》(JT/T451—2017)等。
因此,可將本文件名稱改為“水上吸油材料”。待召開本文件審查會時,
根據專家意見,在會議審查意見中做出調整。
2.適用范圍的擴大
水上運輸是我國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支柱。隨著船舶大型化發(fā)展以及
海上運輸量的不斷增加,船舶進出港的次數相應增加,船舶突發(fā)溢油事故的發(fā)
生概率及其對水域環(huán)境造成污染損害大幅增加。特別是石油作為大宗商品,由
于貿易量大,其主要運輸方式是水上船舶運輸,帶來的潛在環(huán)境風險更應高度
關注。船舶溢油事故應急處置采用的方法有多種,包括自然處理法、圍控與機
械回收法、使用吸油材料、海上燃燒法、沉淀法、使用溢油分散劑、生物處理
等。這之中,由于吸油材料保油性好、便于打撈,適用海況條件廣泛,安全環(huán)
保,無二次污染,使用吸油材料處理水上溢油污染是一種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
方式。
(1)吸油材料的國內外發(fā)展現狀
現行標準《船用吸油氈》(JT/T560—2004)制定時間較早,只適用于以
聚丙烯纖維為材料的形式,產品外形僅規(guī)定為長條或方片狀。現行標準適用范
圍窄,形式單一。隨著國內外吸油材料研發(fā)的不斷進步,標準存在的局限逐步
顯現。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國內外對吸油材料的研究越來越深入。
產品的成分和形狀發(fā)生了很多變化。
5
在成分方面,吸油材料多具有毛細管組織,除了表面吸油,還可以靠毛細
現象吸附油。同時具有強烈的吸附能力、不與吸附物質和介質發(fā)生化學反應、
容易再生和有良好的機械強度等特點。目前,吸油材料按其成分主要分三類:
無機類、有機類、復合類。無機類吸油材料主要有石墨、分子篩、活性炭等,
優(yōu)點是材料相對便宜,缺點是吸油量小,保油性差,吸油同時也吸水。有機類
吸油材料主要分為合成和天然有機類吸油材料,合成有機類吸油材料使用后降
解慢或不能生物降解,填埋或焚燒處理成本高且會造成二次污染;而天然有機
類吸油材料,如草簾、麥稈、木屑、稻草、蘆葦、羽毛等,具有廉價、易得、
可生物降解等優(yōu)點,近年來得到廣泛關注。
(2)吸油材料的外觀、形態(tài)
在產品外觀形態(tài)方面,為了便捷、迅速地清除油污,各種吸油材料產品應
運而生,生產的產品形式趨向多元化,有卷、膜、片、墊、氈、網、枕、包及
松散顆粒等,形式各異,各具特點。
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制定的吸油材料標準或規(guī)范中,涵蓋了多種外
觀形式的吸油材料,外形包括粉末型、顆粒型、片狀、卷狀、枕包狀、棉條狀
等,以及開放式結構的吸油材料,如圖1和表3所示。
圖1不同外觀形式的吸油材料
6
表3國外相關標準中吸油材料的形式劃分
國家標準12345
吸油襪、吸油索、吸油連接型產品(由多個
A-A-59758-2004顆粒型墊、片枕包狀
棉條片、墊、卷等連接)
吸油襪、吸油索、吸油
A-A-59759-2004顆粒型墊、片枕包狀——
棉
美國包封型產品(吸油枕包、聚集型產品(由多個吸
卷、膜、片、墊、
F726—2017顆粒型、粉末型吸油襪、吸油索、吸油油繩、吸油絨球、開放——
氈、網
棉條、吸油卷)式網等集合)
卷、膜、片、墊、
F716—2018顆粒型、粉末型——————
氈、網
包封型產品(吸油枕包、聚集型產品(由多個吸其他可替代的具有
加拿大CAN/CGSB-183.2-94片、墊、氈、卷顆粒型吸油襪、吸油索、吸油油絨球、吸油繩、網等吸附(收)功能的產
棉條)集合)品
填充型產品(吸油襪、
BS7959-1:2004片、墊、卷顆粒型吸油索、吸油棉條、吸聚集型產品——
油枕包)
填充型產品(吸油襪、
BS7959-2:2000片、墊、卷顆粒型吸油索、吸油棉條、吸聚集型產品——
英國油枕包)
填充型產品(吸油襪、
BS7959-3:2007片、墊、卷顆粒型吸油索、吸油棉條、吸聚集型產品——
油枕包)
吸油襪、吸油索、
BSISO20053:2017墊、片枕包狀吸油絨球卷、氈
吸油棉條
注:表3給出的是各個標準中的原始分類形式。
7
綜合比較國外相關標準中吸油材料形式的劃分,總體上可以將吸油材料分
為4類,也可以細分為6類:
①第I類吸油材料:松散型吸油材料,沒有固定的形狀和足夠的強度,包
括粉末狀、顆粒狀、絮狀吸油材料;
②第II類吸油材料:卷、膜、片、墊、氈、網,有一定的形狀和足夠的
強度,特征是長度和寬度遠遠大于厚度。
第II類吸油材料還可以細分為片墊狀、卷狀兩類,卷狀吸油材料的特征是
長度遠遠大于寬度和厚度。
③第III類吸油材料:吸油枕包、吸油襪、吸油索、吸油棉條,有一定的
形狀和足夠的強度,長度和寬度遠遠大于厚度,特征是吸油材料裝在對油品具
有滲透性的表面織物或網中。第III類吸油材料還可以細分為枕包狀、長條狀
兩類,長條狀吸油材料的特征是長圓柱形,可以靈活彎曲。
第IIIa類吸油材料:枕、包等方形吸油材料。
第IIIb類吸油材料:條、襪、索等長條狀吸油材料。
④第IV類吸油材料:一類聚集型產品,由具有開放式結構的吸油單元組
成的聚集體,如多個溢油吸收絲團系在一起,形成類似掃帚狀的輕且開放結構,
適合吸附高黏度油。
(3)現行標準修訂后的分類
修訂的標準拓寬了吸油材料的形式范圍,除標準本身的氈狀(片、墊、卷)
外,將松散型、枕包型等常見形式的吸油材料也納入了標準范圍。修訂的標準
從國內主流吸油材料產品的外觀、形態(tài)出發(fā),從產品散裝到包裝的角度,將吸
油材料分為三種形式,第I種形式為散裝船用吸油材料(顆粒狀、絮狀),第
II種為片、墊、氈、卷狀,第III種為枕、包狀。在分類形式上,與國外標準
保持了總體上的一致性。
我國已制定行業(yè)標準《吸油拖欄》(JT/T864—2013)。條、襪、索等長
條狀吸油材料(第IIIb類吸油材料)類似吸油拖欄,可參照執(zhí)行這一標準。
3.產品性能指標的選擇
(1)國內外性能指標對比
現行標準中吸油材料性能指標相對較多,與國外相關標準比較,總體上是
8
一致的。美國、加拿大、英國及我國有關吸油材料標準中產品性能指標如表4
所示。
表4我國與國外相關標準中吸油材料的性能檢測項目
國家標準物理指標吸油性能指標安全環(huán)保指標
結構性(外觀)
可燃性
A-A-59758-2004強度性吸附試驗
環(huán)境風險
浮性(沉降性)
結構性(外觀)
可燃性
A-A-59759-2004強度性吸附試驗
環(huán)境風險
浮性(沉降性)
美國動態(tài)試驗(包括吸短期吸附試驗
霉菌敏感性
F726-2017水性、沉降性、破長期吸附試驗
可燃性
損性、溶解性)重復使用性
吸收試驗
油類滲透阻隔能力霉菌敏感性
F716-2018溶解性
吸收后再釋放試驗可燃性
吸收后揮發(fā)速度試驗
靜態(tài)吸水量長期吸附測試(包括吸
CAN/CGSB-183.2動態(tài)試驗(包括吸附能力、油保留能力)
加拿大——
-94水性、沉降性、破W測試(水上吸油材料)
損性、溶解性)L測試(陸上吸油材料)
油保留能力
BSISO
浮性(沉降性)吸附試驗生物降解性
20053:2017
重復使用性
英國吸附試驗
BS7959-1:2004——吸收試驗——
吸收膨脹比
BS7959-2:2000浮性(沉降性)————
外觀
吸水性
吸油性
破損性
中國JT/T560—2004持油性可燃性
溶解性
重復使用性
沉降性
強度性
(2)本次修訂的變化
①刪除了使用性指標
現行標準規(guī)定了使用性的性能指標,要求吸油氈可反復使用5次以上。
根據多年來我國水上溢油事故應急處置的實際情況,吸油氈的使用通常一
次性的,不會在應急現場擠壓后重復投入使用。標準起草組匯總了2016年以來
采用現行標準對14個生產廠家送檢的吸油氈產品開展的使用性檢測試驗結果。
表5給出了試驗樣品的基本情況。
9
表5試驗樣品基本情況
樣品檢測備注
樣品形式/狀態(tài)
序號年份
12016吸油氈(外包裝為無紡布材料,內填充吸附物,個別薄厚不均)
22016吸油棉(片狀,個別分層)
32016吸油氈(熔噴法,片狀,厚度5mm)
42016吸油氈(熔噴法,片狀,厚度4mm)
52018三維多孔溢油吸附材料(多孔、單面縫制無紡布、厚度5mm)
62018天絲云棉熔噴吸油棉(熔噴法、片狀、厚度3mm)
72019吸油氈(片狀、厚度3mm)
82019SOF-2泡沫吸油氈(海綿狀多孔、片狀、厚度4~5mm)
92019PP-2吸油氈(熔噴法,片狀)
102020純天然納米無機吸油材料(無紡布吸附包,內裝吸附材料)吸油包
112021吸油氈(片狀)
122022吸油氈(片狀、厚度5mm)
132022吸油氈(熔噴法、片狀、厚度4mm)
142022吸油氈(熔噴法、片狀、厚度4mm)
表6給出了送檢樣品使用性試驗的5次試驗結果(吸附時間5min,試樣大
小10cm×10cm),同時給出了第2~5次試驗結果平均值與第1次結果的比值(A,
以百分比表示)。從表6可以看出,對于57#機油,第2~5次結果的平均值占第
1次結果的百分比范圍在12.3%~35.9%之間,平均值為18.8%;對于1000s燃料
油,第2~5次結果的平均值占第1次結果的百分比范圍在9.9%~37.5%之間,平
均值為18.5%。
表6吸油氈使用性試驗結果
樣品檢測使用57#機油1000s燃料油
序號年份次數吸油倍數平均值A(%)吸油倍數平均值A(%)
18.288.287.807.80
21.591.30
1201631.3515.40.8812.7
1.280.99
41.080.89
51.080.90
17.637.637.807.8
21.231.00
2201631.1216.21.0314.2
1.241.11
41.301.19
51.321.22
19.389.389.639.63
21.501.09
3201631.5015.81.0711.0
1.481.06
41.420.95
51.521.12
10
樣品檢測使用57#機油1000s燃料油
序號年份次數吸油倍數平均值A(%)吸油倍數平均值A(%)
110.0110.019.509.50
21.511.07
4201631.8114.70.9510.5
1.471.00
41.210.96
51.351.01
121.1021.1014.8714.87
24.557.29
5201834.4021.85.2237.5
4.475.58
44.454.91
54.464.91
111.9711.9711.9311.93
22.171.73
6201833.3427.12.0615.9
3.241.90
43.251.98
54.221.83
111.3511.3510.4910.49
21.791.83
7201931.7215.91.9017.2
1.801.80
41.851.96
51.841.52
155.6455.6448.2448.24
26.725.24
8201936.6312.34.579.9
6.824.76
47.374.81
56.564.43
113.6613.6612.7912.79
22.872.22
9201932.6420.42.6420.3
2.792.60
42.602.58
53.042.96
102020未測————————————
112021未測————————————
18.938.938.358.35
23.173.11
12202233.3435.92.6233.1
3.212.76
43.222.52
53.132.77
19.589.584.944.94
21.190.74
13202231.2612.80.7716.0
1.230.79
41.300.85
51.180.79
113.4413.449.299.29
22.731.86
14202216.923.2
32.092.272.122.16
42.332.17
11
樣品檢測使用57#機油1000s燃料油
序號年份次數吸油倍數平均值A(%)吸油倍數平均值A(%)
51.932.49
從表6可以看出,吸油氈第1次使用,吸油倍數通常較高,而擠壓后第2
次使用,吸油倍數開始大幅下降;之后的第3~5次擠壓、使用,吸油倍數基本
維持在較低水平。從總體上看,第2次重復使用以后,吸油倍數平均下降了約
80%。因此,吸油氈重復使用,吸油效果明顯下降,通常不滿足溢油應急快速處
置的要求,重復利用的價值比較低,經濟效益也很低。
另外,我國船用吸油氈的生產工藝不斷改進,吸油材料的整體成本也在下
降,通過重復使用來降低溢油應急處置費用意義不是很大。
綜上,修訂的標準刪除了使用性這一性能指標,是符合溢油應急處置實踐
要求的。
②刪除了燃燒性指標
現行標準規(guī)定了燃燒性的性能指標,要求吸油氈“使用后燃燒處理無污
染”,但給出的試驗方法缺少具體的操作步驟,同時,也未給出大氣污染物測
試項目及應執(zhí)行的排放控制標準,造成試驗無法開展,也無法對試驗結果做出
判定。
從多年來我國水上溢油事故應急處置的實踐看,吸附了水上溢油污染物的
材料通常作為危險廢物。根據《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法》的規(guī)定,由取得相
應許可證,從事收集、貯存、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經營活動的單位集中收集統(tǒng)
一處理。通常情況下,回收后的吸油材料采用焚燒爐進行焚燒處理,而危險廢
物焚燒產生的污染物,執(zhí)行相應的排放控制標準,如《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
標準》(GB18484—2020)。這些控制標準的監(jiān)督實施由相關主管部門負責。
因此,修訂的標準刪除了燃燒性這一性能指標。
③增加了產品存儲保質年限的規(guī)定
吸油材料通常放置在溢油應急設備庫中存儲。經過長時間的存儲,部分吸
油材料若干年后會發(fā)生風化現象,內部分子結構出現明顯變化,造成吸油性能
顯著降低,使用效果受到限制,甚至喪失。在吸油材料的實際銷售和使用過程
中,買方和賣方在產品存儲年限上經常發(fā)生爭議,因此,在本文件中增加了產
品儲存年限的規(guī)定。根據國家溢油應急設備庫、港口企業(yè)和清污單位設備庫中
12
吸油材料的儲存環(huán)境條件,規(guī)定了吸油材料的儲存年限為≥5年。
國家、港口企業(yè)的設備庫大部分應急設備及物資的儲存環(huán)境是滿足常溫、
干燥、避光的儲存要求的,但部分設備庫存在應急設備及物資儲存不當的情況,
如將應急物資儲存于露天集裝箱中、吸附材料直接受到陽光照射,或者直接堆
放于庫房地面等情況,這些問題可能會引起吸油材料的損壞或性能改變。因此,
修訂的標準規(guī)定了儲存環(huán)境的要求,即陰涼、干燥、防蟲、通風,避免陽光直
射。吸油材料在滿足規(guī)定要求的儲存環(huán)境中,保質期應不小于5年。
4.試驗油品的確定
試驗油品的選擇是確定吸油材料性能指標的關鍵因素,試驗油品必須具有
穩(wěn)定性、代表性,能夠客觀反映吸油材料的吸油效果。
(1)國外標準與指南中的試驗用油
國外相關標準和指南中吸油材料性能測試采用的試驗油品如表7所示。國
外標準中,吸油材料不僅僅應用于水上,還用于陸地上發(fā)生的溢油事故處理。
故試驗油品種類較多,黏度范圍廣,黏度差別較大。
(2)現行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行標準給出了幾種試驗油,在理化性能試驗中吸油性的試驗用油為船用
和船運主要油品;在吸油性的性能指標中,給出的是20℃條件下57#機油、1000s
燃料油的吸油倍數。
57#機油在市面上采購比較困難,制約了現行標準檢測工作的需要。
1000s燃料油是英語國家1976年以前習慣地以在100℉(37.8℃)標準條
件下,油品從特定容器雷氏一號黏度計中流出的時間(以秒計)表示的黏度,
進而代表船用燃料油牌號的一種表示方式。目前,這種表示方式由于其通用性、
科學性等方面因素較差,已逐漸被國際單位制表達黏度的形式所代替,航運市
場上只有極個別的船東或油商使用。
1000s燃料油與120#燃料油(也可表示為IF—120)的黏度相近(1977年
后至建立船用燃料油國際標準之前,國際上以50℃時的運動黏度代表燃料油牌
號,即120mm2/s)。而最新標準沒有120#這一檔油品牌號。為依據JT/T560—2004
開展船用吸油氈的檢測,標準起草組第一承擔單位的實驗室以180#燃料油為基
礎,加入一定比例的柴油調配成黏度與1000s相同的試驗用油進行檢測。
13
表7國外標準和指南中吸油材料性能測試采用的試驗油品
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
F726-2017F716-2018CAN/CGSB-183.2-94BSISO20053:2017BS7959-1:2004Cedre
低黏度液體:對于低黏度液體
輕油:黏度110cp,密低黏度油:柴油,黏度柴油(符合BSEN590)
~(如汽油),可使用閃點較高的
度0.8200.870g/cm3,1100cp,20±3°C(查詢到40°C時黏度為低黏度油:
~二甲苯代替。(為安全起見,可~低黏度油:5cSt
23±4°C,如柴油、礦(按密度1g/cm3,黏20004500mm2/s,即1050cSt
加入含有10%二氯甲烷的溶液,~~
物油(約1.211.5cSt)度1100cSt)20004500cSt)
~以提高閃點)~~
中等油:黏度200400液壓油(黏度等級ISOVG
~低黏度油:原油,黏度
cp,密度0.8600.970極性溶劑:對于極性溶劑,可使32,參見BS4231)(查
~100300cp,20±3°C
g/cm3,23±4°C,如原用甲基異丁基酮(己酮)、乙酸~高黏度油:3000cSt詢到40°C時黏度為——
(按密度1g/cm3,黏
油、菜籽油、礦物油(約丁酯等為代表28.8~35.2mm2/s,即
度100~300cSt)
232~412cSt)28.8~35.2cSt)
重油:黏度15002500
~中黏度液體:對于中黏度液體,中等黏度油:風化原
cp,密度0.9301.000
~建議使用No.2燃料油、柴油、油,黏度10003000機油(SAE10W-40)(查
g/cm3,23±4°C,如船~
JP-5、JetA-1(渦輪燃料)或cp,20±3°C(按密度——詢到40°C時黏度為91.1——
用C級油(BunkerC)、
輕質原油(如阿拉伯或伊朗輕質1g/cm3,黏度mm2/s,即91.1cSt)
殘渣燃料、礦物油(約
原油)1000~3000cSt)
1613~2500cSt)
風化油:黏度
高黏度油:#6燃料油,
800010000cp,密度高黏度液體:對于高黏度液體,
~黏度:2500050000
0.9301.000g/cm3,建議使用Nondetergentoil或~VOCs:二甲苯(最低純度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藥害補償協(xié)議書
- 水果店招聘合同協(xié)議書
- 簽訂兼職協(xié)議書
- 家庭人口多建房協(xié)議書
- 紅木轉讓協(xié)議書
- 花卉擺租協(xié)議書
- 和解協(xié)議書調解協(xié)議書
- 塑料破碎廠合伙協(xié)議書
- 擁有土地使用權協(xié)議書
- 美國救援協(xié)議書
- 安徽省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本科批院校投檔分數及名次(物理科目組合)
- 二級建造師繼續(xù)教育題庫(帶答案)
- 市場監(jiān)管投訴舉報培訓
- 《新能源乘用車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guī)范 第1部分:純電動》
- 課題申報參考:西藏地方與祖國關系史融入當地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課教學研究
- 【MOOC】《C++程序設計基礎》(華中科技大學)章節(jié)作業(yè)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南方航空公司匯率風險管理策略案例分析》
- 防范化解矛盾糾紛安全
- GB/T 45072-2024自然保護地名詞術語
- 漁船輪機管理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fā)生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