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題型突破?題型必刷
專題1選擇題必刷100題
圖表圖片情境類
1.下表為清代洋船在廣州的貿易數據圖表,結合所學分析圖表,正確的是()
年份洋船數稅銀
175427艘52萬兩
179083艘110萬兩
1839200艘180萬兩
A.朝貢貿易特征明顯B.廣州稅銀變化與閉關政策有關
C.抑商政策有所松動D.清朝對外貿易順差日益擴大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以得出
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在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中期的近百年間,到廣州的洋船數成倍增加,但
是清政府的稅銀漲幅有限,這與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緊密相關,B項正確:朝貢貿易即通過朝貢和
賞賜完成貿易,材料中并未體現政府和外來使節的互動行為,排除A項;抑商政策有所松動不能從材料
中得出,清朝固守重農抑商政策,沒有松動,排除C項;貿易順差和逆差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個
時間段內(比如一個季度或者一年),對進出口貿易額的統計比較,如果出口總金額大于進口總金額,那
么,這個“差”被稱為“貿易順差”;反之,如果進口總金額大于出口總金額,那么,這個“差”被稱為
“貿易逆差”,材料沒有進出口貿易額的比較信息,無法得出清朝對外貿易順差日益擴大的結論,排除
D項。故選B項。
2.以下對圖表數據的相關解讀,正確的是()
主要西方國家在華銀行設立情況統計表(單位:家)
期間英國法國德國俄國美國日本
1894年前1624--2
1895—1913年5151115533
1914—19301113--40103
A.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日益加劇B.西方各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
C.外國資本完全掌控中國金融D.日俄戰爭影響俄國在華勢力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
是:1894-1930年(中國)。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在1894年之前列強在華銀行有24家,到1930年有167
家,銀行的數量增多反映列強對華資本輸出日益加劇,A項正確;材料提及的是西方國家在華銀行設立
數量情況,無法反映各國資本情況,無法得出“西方各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的結論,排除B項;外國
資本完全掌控中國金融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C項;日俄戰爭的時間是1904年,材料中1904年沒有明
顯的轉折,所以不能得出“日俄戰爭影響俄國在華勢力”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
3.改革開放以來,《人民日報》借助國慶節發表社論,宣傳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并向人民群眾展示一年來
國家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取得的成績。國慶社論緊跟時代的潮流和黨的步伐,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主流
的意識形態。據此判斷,下列圖表屬于1993年國慶社論高頻詞統計的是()
rQO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可知,年,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入憲、糧票逐步退出流通領域,
這些標志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正式開始,因此1993年的國慶社論中,“市場經濟”一詞出
現了5次,為1993年的熱點詞匯,A項正確;黨的十二大是在1982年,與設問中時間要求不符,排除
B項;黨的十五大是在1997年召開,與設問中要求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2007年黨的十七大召開,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排除D項。
故選A項。
4.下圖為不同時期新石器文化形勢圖。對圖中信息解讀正確的是()
距今5000-4500年前的文化形勢
A.中原地區已經處于各種文化分化的復雜階段
B.中華文明呈現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趨勢
C.不同文化圈之間一開始就存在相互隔絕現象
D.新石器時代文化之間出現愈來愈分層的狀況
【答案】B
【解析】從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判斷這是正向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其準確時空為:新石器時代
(中國)。結合本題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圖1展示了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分布情況,從圖中可以觀察到
早期的文化分布較為分散,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原地區的文化開始占據主導地位,這表明中華文明經
歷了從多元并行逐漸演變成以中原為中心的過程,B項正確。圖中并未顯示中原地區已處于文化分化的
復雜階段,排除A項;圖中顯示不同文化圈之間存在交流,而非一開始就相互隔絕,排除C項;D項中
的“分層狀況”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B項。
5.下圖是蘇軾所作《木石圖》。畫中一枯樹一怪石,石后有零星竹葉冒出,筆墨干、濕、濃、淡變化適中,
韻味十足,畫面營造出一種孤寂、清靜的氛圍。這一畫作()
A.體現了作者的本體意識
B.說明理學成為正統思想
C.表明專職畫家開始出現
D.反映了文人畫成就突出
【答案】A
【解析】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宋代(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蘇軾的
《木石圖》營造出孤寂、清靜的氛圍。此畫作注重宣泄胸臆、寓意抒情,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本體意識,
A項正確;畫家注重自我思想的表達,確實受到理學的影響,但理學成為正統思想是在南宋時期,排除
B項;專職畫家出現于魏晉時期,排除C項;不能僅憑一幅畫就得出文人畫成就突出的結論,排除D項。
故選A項。
6.如圖是湖北襄陽檀溪的宋代墓壁畫《備案庖廚圖》(部分)。畫卷右邊有4個廚傭在加工“包子”和菜肴,
水缸旁邊上方掛有豬肝、全鴨、全魚、方塊豬肉;畫卷左邊有6個身著對襟窄袖長衫的人,正在匆匆忙
忙為宴會傳送餐具或菜肴。這可用于探究宋代()
A.經濟重心南移完成B.區位因素影響飲食文化
C.門第觀念意識濃厚D.富裕人家的消費和生活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
據材料可知,圖片描述了一個富裕人家的宴會準備情況,從豐富的食材、忙碌的廚傭和身著特定服飾的
服務人員可以看出,這是一場規模不小的宴會。這反映了宋代富裕人家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方式,D項正
確;經濟重心南移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雖然宋代時南方經濟已經相當發達,但此圖片主要描述的是
宴會準備場景,與經濟重心南移無直接關聯,排除A項;雖然區位可能影響飲食文化,但此圖片并未明
確展示不同區位間的飲食文化差異,而是聚焦于一個富裕人家的宴會準備情況,排除B項;圖片中并未
直接體現出門第觀念或社會等級的差異。所有人物都在為宴會服務,無論是廚傭還是傳送餐具的人,都
未顯示出明顯的身份差異,排除C項。故選D項。
7.下圖為1978—2016年遼寧省第一、二、三產業產值比重變動趨勢圖。據此可知,遼寧()
8o
O.
6O.o
4O.o「?第一產業產值比重
O.'+第二產業產值比重
2O.o
O?WiW第三產業產值比重
80Z寸980二9
80cM寸9807中9600000
6一I
C880Q886666一00000000
66666666667ZZZZ77Z
時間/年
A.改革深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B.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C.農業逐漸喪失基礎產業地位D.社會就業問題得到解決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78—2016的中國。根
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遼寧省在三大產業的結構中,農業所占的比重基本維持穩定,工業所占的
比重相對較高但整體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所占的比重逐漸上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改革開放以來,
工業、服務業發展速度較快,推動了國民經濟結構更加合理,說明經濟體制改革的發展和深化有助于優
化產業結構,A項正確;材料僅涉及遼寧省三大產業的產值比重變化情況,未涉及國民收入增長的具體
數據信息,無法直接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結論,排除B項;遼寧省的農業基礎產業地位并未喪
失,選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遼寧省三大產業的產值比重變化情況,未涉及產業結構變化
對解決社會就業的影響,且選項“得到解決”的說法也不準確,排除D項。故選A項。
8.有學者認為,大汶口遺址出土的陶壺上繪有拿符號(圖1),屬于少昊部族使用的圭表測影或立表觀日
技術體系,而同屬大汶口文化的陵陽河遺址、大朱家村遺址的陶尊上則刻畫著&符號(圖2),屬于
太昊部族使用的地平歷觀測技術系統。反映出兩個部族()
A.天象崇拜對象不同
C.天象觀測結果不可D.天象崇拜信仰不同
【答案】B
【解析】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原始社會(中國)。
據本題材料“大汶口遺址出土的陶壺上繪有符號(圖1),屬于少昊部族使用的圭表測影或立表觀日技
術體系,而同屬大汶口文化的陵陽河遺址、大朱家村遺址的陶尊上則刻畫著符號(圖2),屬于太昊部
族使用的地平歷觀測技術系統”概括得出結論是:少昊部族使用的是圭表測影或立表觀日技術體系而太
昊部族使用的是地平歷觀測技術系統,這兩個不同是天象觀測技術不同,B項正確;材料只是提到了兩
個部落的天象觀測技術,并沒有提到天象崇拜對象,排除A項;材料中提到了天象觀測技術,而沒有提
到觀測結果,排除C項;材料只是提到了技術的不同,并沒有提到天象崇拜信仰,排除D項。故選B
項。
9.下圖為東漢的畫像胸,圖1名為“蹴鞠”,畫面展示多人進行蹴鞠;圖2名為“習射”,兩個人正準備練習
射箭。同時期還有刻畫角抵、騎馬等情景的畫像磚。這些畫像磚反映了當時()
圖1圖2
A.貴族階層生活奢靡B.體育競技內容多元
C.市民娛樂活動豐富D.封建秩序等級森嚴
【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漢(中
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東漢畫像磚中的內容如蹴鞠、習射、角抵、騎馬等,反映了當時社會中存在
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展示了人們對體育競技的熱衷,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這些體育活動的參與者,
且這些活動的開展與生活奢靡無關,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體育活動豐富,未涉及市民娛樂活動的論
述,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社會關系的論述,不能得出封建秩序等級森嚴,排除D項。故選B項。
10.下圖是繪制于中唐時期的敦煌榆林窟第25窟壁畫《彌勒經變》(局部)。《彌勒經變》采用“異時同
圖”的手法,將農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揚場等農業生產場面在同一畫面中呈現,還表現出彌勒世界
“一種七收”“人壽八萬四千歲”等內容。這主要反映出()
A.中唐時期經濟的繁榮興盛
B.當時的社會現實與理想追求
C.統治者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當地自耕農經濟的發展狀況
【答案】B
【解析】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唐朝(中國)。根據材料“敦煌石窟榆林窟第25
窟中的壁畫《彌勒經變》”“將農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揚場等農業生產場面在同一畫面中呈現,
還表現出彌勒世界‘一種七收'‘人壽八萬四千歲’等內容”可知,《彌勒經變》既描繪了農業生產
的現實場景,也表達了對糧食豐收、健康長壽的美好追求,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與理想追求,B項
正確;材料中的壁畫屬于藝術創作,雖然描繪了農業生產活動的繁忙場景,但還有人們對美好生活的
追求,“中唐時期經濟的繁榮興盛”以偏概全,排除A項;壁畫中并未涉及道教和儒家相關信息,無
法說明三教并行的政策,排除C項;材料屬于佛教壁畫,具有明顯的藝術特征,需要與其他史料相互
印證才能說明當地自耕農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B項。
11.有學者分析工業革命前英國農業經營模式轉變與經濟發展互動關系時,繪制了如下示意圖。該圖表明
()
\城W人“-----\經疥進一
Y不斷增長?-----/步發展
A.工業革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B.農業資本主義未適應經濟發展
C.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農業進步D.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奠定基礎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
根據材料可知,近代英國農業經營模式的變化,提高了糧食產量,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經
濟支持,說明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奠定基礎,D項正確;材料中屬于工業革命前農業的變化,應該為
農業發展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產生,排除A項;根據材料可知,農業經營方式的變化促進了農業資本主
義的發展,促進了工業革命,適應了經濟發展,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農業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
并未涉及政治變革的影響,無法說明資產階級革命影響農業進步,排除C項。故選D項。
12.宋代書籍中通常有“版權頁”,該頁一般會印有出版方的“牌記”,載有出版人、刻書人等信息。圖是南宋
淳祐九年晦明軒刻本《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草本》。據此可知,宋代()
一
霎
壑
史
千
七
百
目
軍
六
奈
磷
逗
螫
大
犍4
一.
A.政府重視保護醫書版權B.著作人的權利意識增強
C.活字印刷術已廣泛使用D.著作侵權糾紛比較普遍
【答案】B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代(中國)。
宋代刊刻的《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的目錄中標記著“牌記”,載有出版人、刻書人等信息,
相當于現代圖書的版權頁,起到了避免盜用圖書“覆板”的作用,這從側面反映了著作人的權利意識
增強,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政府對于圖書出版的管理,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出版業的情況,
當時存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材料信息沒有說明是那種印刷方式,更不能能證明活字印刷術廣泛使
用,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著作人的權利意識增強,可能存在侵權糾紛,但“普遍”表述過于絕對,
排除D項。故選B項。
13.下圖為國際難民機制圖。據此分析,國際難民治理()
國際人權機制
國際發展機力
OHCHH
補充難解民問決題方持案*世界銀行
?人權法約
UNDP
國際老公遷移機制國際旅行機制
?國際勞工組織章程勞工市國際難承發性抵:隘
民機制(達庇護-歐盟人口流動伙伴關系
?循環移民伙伴關系場獲
服務貿易總協定模式
?IOM
國際人道主義機制用向翼桂國際安全機制
?OCHAIDP保久鼠霆.鬻翁會
?LASC?DPKO
?“聚類”法
?安理
A.反映社會問題突出復雜B.呈現機制復合體的特征
C.促進國際組織政策創新D.得到主權國家普遍認同
【答案】B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世
界)。根據圖片內容可知,國際難民治理牽涉多方因素,單純的難民保護已經滿足不了難民治理在難
民保護之外的其他領域的需求。于是,國際人權機制、國際發展機制、國際勞工遷移機制、國際人道
主義機制、國際安全機制和國際旅行機制等紛紛建立并運用到難民治理的相關領域中,使得國際難民
治理領域出現一系列部分重疊但不存在等級關系的國際機制,呈現出機制復合體的特征,B項正確;
材料展示的是與難民治理相關的多個機制和組織的關系,而非直接反映社會問題的突出復雜,排除A
項;材料并未體現國際組織因難民問題而進行的政策創新,排除C項;“普遍”的表述過于絕對,且
材料并未體現主權國家對國際難民治理機制的認同情況,排除D項。故選B項。
14.如圖為1909年政治諷刺雜志《puck》的封面漫畫,圖中人物分別代表著英、法、德、美、日五大國。
該圖的主題是()
A.柏林會議上列強商議瓜分非洲B.華盛頓會議簽訂《五國公約》
C.海軍競爭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D.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激烈爭奪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1909年世界。1909年正值列強海軍軍備競賽的高峰期,尤其是英、德、美、日等國在海
軍力量上的競爭尤為激烈。漫畫中的五大國代表人物圍繞著海軍艦船,顯然是在諷刺各國在海軍軍備
上的競爭。因此,圖的主題是海軍競爭成為列強爭霸的焦點,C項正確;柏林會議發生在1884-1885年,
排除A項;華盛頓會議發生在1921-1922年,排除B項;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爭奪主要指的是第一次
世界大戰前夕的情況,排除D項。故選C項。
15.202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荊門屈家嶺遺址發掘出距今約5100年的熊家嶺水利系統(見如
圖),包括水壩、蓄水區、灌溉區和溢洪道等,是已知構成要素最為齊備的史前水利系統。該水利系
統()
屈家嶺遺址熊家嶺史前水娘示意圖
A.順應了小農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B.證明社會協同機制較為完善
C.為當時先民改造自然的優秀成果D.側面反映當時水患災害頻發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新石器時代(中國)。屈家嶺文化遺址中發現的史前水利系統,表明當時人們已經有能
力修建復雜的水利工程,這反映出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顯著提高,c項正確;小農經濟產生于春秋戰
國時期,而屈家嶺遺址距今約5100年,遠早于小農經濟產生的時代,排除A項;雖然該水利系統包括
多種構成要素,但僅從水利系統這一考古發現不能直接證明當時整個社會的協同機制較為完善。它主
要體現的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果,排除B項;該水利系統確實有防洪功能,但僅從這個水利系統的
存在不能側面反映當時水患災害頻發,也可能是先民們為了合理利用水資源而建設的,排除D項。故
選C項。
材料主旨類
16.宋代民風好訟,典籍記載如揚州“爭訟界至無日無之”;合肥“有田訟積歲不決”;宋州“地土衍沃,
民喜訟產”;淮民“為客戶所侵,地訟難決”;福建亦“多田訟”。造成好訟成風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經濟發展B.法律制度的完善
C.政治環境清明D.民眾價值觀進步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宋代由于商品經濟發展,民間交易頻繁,土地不抑兼并,土地流轉買賣
較多,因此出現好訟成風,A項正確;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項;政治環境清明與民
眾價值觀轉變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應從經濟角度考慮,排除C、D項。故選A項。
17.《阿拉伯文學史》中寫道:“上自哈里發,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獎勵者。
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般載蜜而歸,把他們所儲蓄的寶藏,分給發奮的
學生們,并且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而其
對于現代科學的貢獻,遠非一般人的想象所能及。”這表明阿拉伯帝國()
A.采取了文化滲透的擴張手段B.實現了活字印刷術的革新
C.確立了科學技術的領先地位D.促進了區域文明間的交流
【答案】D
【解析】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時空是阿拉伯帝國時期。據材料“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
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般載蜜而歸,把他們所儲蓄的寶藏,分給發奮的學生們,并且孜孜不
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
伯人勤奮好學,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回國后積極傳播各地的先進文化,并編輯了許多典籍,
融合東西方文化歐、亞、非,促進了區域文明間的交流,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阿拉伯人積極學習
歐亞非三洲文化,沒有體現其對其他地區文化滲透和擴張,排除A項;活字印刷術是11世紀北宋畢昇
發明,材料沒有涉及阿拉伯人對印刷術的革新,排除B項;材料僅僅體現的是阿拉伯人的學習精神,
未涉及對其科學技術地位的評價,排除C項。故選D項。
18.春秋之前,史官負責對文字材料的歸檔及檔案利用,具有封閉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閉的史官制度開
始動搖,士階層迅速崛起,這些飽學之士利用檔案典籍編寫教材、著書立說、建立私學,使檔案典籍
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材料所述變化()
A.重塑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B.有利于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C.鏟除了周王朝統治的根基D.形成了尊崇儒學的社會氛圍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所述變化體現出士階層文化作用的增強,
有利于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塑,排除A項;C項表述
中,“鏟除了”之說過于絕對,且與材料主旨不符,材料的主旨是史官制度的變化,土階層崛起推動
文化發展,這無法鏟除周王朝統治的根基,排除C項;D項表述發生在漢代,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
項。故選B項。
19.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誓游西方以問所惑”,歷時17年,游歷天竺130國。后晉《舊
唐書?玄奘傳》里,玄奘“往游西域,辯博出群,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尊伏之”。明代小
說《西游記》中,玄奘被塑造為一心求法,歷經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高僧。這反映了()
A.文學作品與史傳記載差異巨大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實
C.文學作品完全顛覆了歷史真相D.玄奘形象是層累建構的結果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誓游西方以問所
惑”,歷時17年,游歷天竺130國”“后晉《舊唐書?玄奘傳》玄奘所在必為講釋論難,蕃人遠近咸
尊伏之”“明代小說玄奘被塑造為一心求法,歷經磨難,最終修成正果的高僧”可知,隨著歷史的發
展,玄奘的事跡越發的具體鮮明,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演進中被不斷地塑造,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
調的是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發展中被不斷的塑造,文學作品與史傳記載的差異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
材料主旨強調的是玄奘的形象在歷史的發展中被不斷的塑造,無法得出唐代記載的玄奘的形象更真實,
排除B項;材料信息沒有提及文學作品對歷史的顛覆,無法得出文學作品顛覆了歷史真相,排除C項。
故選D項。
20.顧炎武認為傳統君、臣、民關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權至高無上,導致君臣、君民關系失衡。在研究古
代典籍的基礎上,他提出人臣也可稱“君”,并提出“人主欲親民,必先親牧民之官”,天子要“貴
士大夫以自貴,尊士大夫以自尊”。顧炎武的這些主張旨在()
A.否定傳統的君主制度B.構建相對平等的君臣關系
C.強調以民為本的思想D.宣揚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根據題干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
空是:明清時期(中國)。由材料“人臣也可稱君”可知,顧炎武認為有些稱呼君臣均可使用,這說
明他倡導相對平等的君臣關系,B項正確;顧炎武沒有突破原有的傳統思想的束縛,沒有否定傳統君
主制,排除A項;材料強調了君臣關系,并未提及以民為本的思想,邏輯推理錯誤,排除C項;“人
人平等”表述不符合明清社會發展的史實,排除D項。故選B項。
21.17、18世紀的歐洲掀起了“中國風”,中國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風格等大量傳入西歐,尤以政治
制度影響巨大。伏爾泰說:“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農學派代表魁奈認
為:“中國的統治是合法的專制統治,中國皇帝是合法的專制君主”。對此解釋最合理的是,這些思
想家()
A.主張天賦人權的啟蒙思想B.旨在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
C.借中國文化抨擊封建統治D.倡導科學理性的時代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啟蒙運動時期(歐洲)。據材料“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中
國的統治是合法的專制統治,中國皇帝是合法的專制君主”及所學知識可知,伏爾泰等思想家主張開
明君主制,之所以宣傳中國的制度,主要是借助中國的文化批判歐洲的封建專制制度,排除c項;材
料沒有涉及人的自由、平等等天賦權力,排除A項;這些思想家的目的是為了宣傳啟蒙思想,并非為
了學習中國的政治制度,排除B項;理性指的是不依靠外在的權威,依靠人的思考和判斷,材料沒有
體現理性,排除D項。故選C項。
22.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諸羅縣知縣樊維屏設社學4所,此后臺灣府4縣1廳的“土番社學”增加
至41所,少數民族教育迅速普及。至乾隆年間,臺灣地區社學以講授儒學典籍為主,并增至51所,
其中臺灣縣5所、鳳山縣8所、諸羅縣11所、彰化縣21所、淡水廳6所。社學的推廣()
A.消弭了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B.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滲透
C.有利于增進對多民族國家的認同D.推動理學成為官方哲學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清朝(中國)。根據材料“設社學”“臺灣的少數民族教育迅速普及”可知,政府重視
少數民族教育事業,這發生在清朝收復臺灣之后,有利于傳播華夏文明,增強文化的認同,C項正確;
“消弭”說法過于絕對,排除A項;材料與西方文化滲透無關,排除B項;理學成為官方哲學是在宋
朝,排除D項。故選C項。
23.“天下”一詞屢見于先秦典籍。《尚書?堯典》曰:“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詩經?小雅》
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見先秦的“天下”一詞()
A.具有國家的含義B.指漢族生活地區
C.區分內夷和外夷D.包含中國和鄰國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先秦時期(中國)。根據材料“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強調統治者的德行已影響到全國,同時也形成了
天子統治的區域,這些都說明天下一詞已具有了國家的含義,A項正確;先秦時期并沒有漢族這個說
法,所以天下在當時并不是指漢族生活地區,排除B項;材料并未涉及對夷的區分,排除C項;材料
沒有涉及到鄰國,排除D項。故選A項。
24.抗戰時期,面對日本的文化侵略,中國圖書館界踐行“文化救國”思想,通過搜集并向后方轉移寶貴
文獻、出版典籍,以及向國際社會征文、征集書籍等形式有力地協作了全面抗戰,體現了文化自覺和
使命擔當。此舉()
A.是國共二次合作的重要舉措B.得到國際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C.實現了中華文化的有效保護D.擴大了中國抗戰的世界影響力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抗戰時
期。抗戰時期中國圖書館界通過搜集并轉移文獻以及向國際社會征文等形式配合了抗戰,這有利于擴
大中國抗戰的世界影響力,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D項正確;材料沒涉及國共合作,排除A項;國際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材料沒涉及,排除B項;C項“實現了”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
D項。
25.明清時期,朝廷為標榜“文治”,一再組織學者編纂總結性的大型典籍。明朝編成了中國古代最大的
類書《永樂大典》,全書近2.3萬卷,分裝為1.1萬余冊;清朝則編成了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四庫全
書》。取得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A.商品經濟的發展B.君主專制的強化C.中央集權的保障D.主流思想的統一
【答案】C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明清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結論: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廣泛征求古
籍、組織學者編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于國家力量的支持,體現中央集權的保障,C項正
確;編纂總結性的大型典籍的目的是標榜“文治”,是政府的行為,當時實行抑商政策,所以與商品
經濟的發展無關,排除A項;取得這些成就不止需要君主重視,跟需要調動多方力量,需要中央集權
的保障,排除B項;從西漢武帝開始主流思想就一直是儒家思想,這無法解釋明清時期,朝廷組織學
者編纂總結性的大型典籍,排除D項。故選C項。
26.西漢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壽”“速差病苦”以及“自為自當”等觀念的人名大量出現。在文學
著作中,漢賦、樂府詩歌中有對“游仙飛升”“天道無常”思想的流露。在中醫文化中,“精氣論”
“氣元論”被反復引用。這表明西漢中后期()
A.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B.政府奉行實用性的文化政策
C.休養生息政策影響猶存D.黃老思想根植廣大民眾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題是本質題,時空是西漢(中國)。據材料可知,西漢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壽”“速
差病苦”“自為自當”等觀念用于人名,以及文學著作、樂府詩歌和中醫文化中體現出的“游仙飛升”
“精氣論”等的現象,反映了黃老道家思想在這一時期的廣泛傳播和影響,D項正確;材料并未提到
儒學地位的削弱,只是指出黃老思想在特定領域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沒有提到政府的文學政策,
排除B項;休養生息政策通常在王朝初期實行,而材料反映的是西漢中后期的思想和文化現象,不符
合這一時期的實際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
27.隨著工業革命深入發展,童工現象日益常態化,但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極其糟糕的。這些在現實
中備受折磨的童工,構成了作家筆下一個個令人揪心的故事,引發了社會普遍的對兒童的關注。隨著
工廠法的頒布和初等教育的普及,眾多兒童從工廠解放出來。由此可知()
A.工廠制度催生了新式文學B.工業文明加劇了兒童問題
C.技術突破推進了民主政治D.經濟變遷影響了社會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工業革命時期(世界)。根據材料可知,由于工業革命深入發展,童工現象日益常態化,
這成為作家筆下的素材,引發社會對童工的關注和重視,加之經濟發展,人們素養提高及經濟發展對
勞動力素質也提出要求,因此國家立法和普及初等教育,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童工,這體現了經濟的變
遷影響社會生活,D項正確;材料主旨強調的是由于經濟發展變化影響兒童社會地位的變化,并非強
調新式文學的誕生,排除A項;工業文明加劇了兒童問題是工業革命初期的現實,后期兒童問題逐漸
解決,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民主政治的情況,排除C項。故選D項。
28.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女性詩人、作家、書法家、音樂家以及深通經學的女文士。她們寫下
了眾多的詩、賦、諫、銘、頌、書,并流傳于后世。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社會風氣的開放B.玄學研究的發達
C.文學藝術的繁榮D.商品經濟的發展
【答案】A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中國)。根據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大批女性詩人、作家、書
法家、音樂家、舞蹈家以及深通經學的女文士。”并結合所學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胡漢文化劇烈
沖突,各民族之間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社會風氣開放。魏晉時期,隨著崇尚自然、不拘名教的玄學
的產生和發展,士人形成恣情任性、不拘禮俗的士風,故能夠出現材料所述的現象,A項正確;玄學
學術的發達也由于社會風氣的開放,排除B項;文學藝術的繁榮屬于表現,并非材料所述現象的原因,
排除C項;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蕩,商品經濟并未有顯著發展,排除D項。故選
A項。
29.公元前81年,在漢昭帝下令召開的鹽鐵會議上,來自民間的賢良文學一派認為:“古者,篤教以導民,
明辟以正刑。”以御史大夫桑弘羊為主的一派則認為:“立法制辟,若臨百仞之壑,握火蹈刃,則民
畏忌,而無敢犯禁矣。”據此可知,兩派論爭的實質是()
A.鹽鐵官營與私營之爭B.皇權與相權之爭
C.中央與地方權力之爭D.德治與法治之爭
【答案】D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題干信息可知,賢良文學一派主張推行教化來引導人民,德主而刑
輔。桑弘羊一派則認為法律可以讓百姓感到恐懼,防止出現奸邪行為。所以,材料體現的是治國理念
之爭,D項正確;兩派的論爭雖然發生在鹽鐵會議上,但題干未涉及鹽鐵官營、私營問題,排除A項;
題干主旨“德治與法治之爭”,而未涉及皇權與相權之爭,排除B項;題干是關于治國思想的論爭,
不是權力分配之爭,排除C項。故選D項。
30.魏晉時期,游藝活動的審美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士人的認同與喜愛,文學作品與游藝活動的娛樂性和藝
術性碰撞在一起,推動了魏晉文學游藝書寫進入了興盛時期。這可以用來佐證魏晉時期()
A.統治者奉行開明的文化政策B.儒家傳統觀念受到沖擊
C.文學的內容受制于大眾活動D.主流文學體裁發生變化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
準確時空是:魏晉時期(中國)。據題干“游藝活動的審美性和藝術性得到士人的認同與喜愛,文學作品
與游藝活動的娛樂性和藝術性碰撞在一起,推動了魏晉文學游藝書寫進入興盛時期”,并結合所學知
識可知,魏晉時期士人的這種對游藝活動的態度和文學與游藝的結合,體現了當時社會思想的多元和
開放,儒家傳統觀念強調的一些規范和約束受到沖擊,B項正確。材料沒有統治者奉行開明文化政策
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不能說文學的內容完全受制于大眾活動,表述過于絕對,且與史實不符,排
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主流文學體裁發生變化,排除D項。故選B項。
因果關系類
31.英國飲茶的主要特點為茶與糖、牛奶的結合,有學者認為英式飲茶意味著“來自西印度群島種植園的
蔗糖的消費與東印度公司所輸入的茶的消費發生了深刻聯系”。據此,下列項中最能準確揭示“英式
飲茶”出現原因的是()
A.東印度公司的經營B.大西洋三角貿易的開辟
C.跨國公司迅猛發展D.全球貿易網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原因題。時空:近代(英國)。據材料“來自西印度群島種植
園的蔗糖的消費與東印度公司所輸入的茶的消費發生了深刻聯系”及結合所學可知,蔗糖來自西印度
群島種植園,茶則由東印度公司輸入。這種結合反映了不同地區經濟產品的消費聯系,顯示出全球貿
易的分工和合作。新航路開辟以來逐步形成的全球貿易網,使得“英式飲茶”出現,D項正確;東印
度公司經營茶葉貿易,但不包括來自西印度群島的蔗糖,因此不能解釋英式飲茶出現的原因是東印度
公司的經營,排除A項;大西洋三角貿易是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網,而不包括東方的茶葉,
排除B項;冷戰結束后跨國公司迅猛發展,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32.I860年-1900年間,大量歐亞移民遷入,使美國人口增長了近三倍,而工業產量的增長甚至比人口增長
還要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增長率在1.4%至1.6%之間,盡管這種增長并不穩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節約食品協議書
- 幕墻板安裝合同協議書
- 能源買賣協議書
- 船舶拖帶協議書
- 老人獨居協議書
- 無條件終止合同協議書
- 幼兒園醫教聯合協議書
- 培訓班合伙合同協議書
- 快遞打包倉轉讓協議書
- 自愿情人協議書
-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 卵巢非良性腫瘤生育力保護及保存中國專家共識(2024年版)解讀
- 醫學唇部護理
- 腦膠質瘤的治療:替莫唑胺-蒂清
- DL∕T 1746-2017 變電站端子箱
- 廣東省市政基礎設施工程竣工驗收技術資料統一用表(2019版)(下冊)
-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數學期末檢測
- 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2023-2024學年五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卷
- YB/T 6328-2024 冶金工業建構筑物安全運維技術規范(正式版)
- DZ∕T 0148-2014 水文水井地質鉆探規程(正式版)
- 弘揚非遺傳統文化-評書2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