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藍莓栽培前期準備和高產高效管理技術分析_第1頁
設施藍莓栽培前期準備和高產高效管理技術分析_第2頁
設施藍莓栽培前期準備和高產高效管理技術分析_第3頁
設施藍莓栽培前期準備和高產高效管理技術分析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摘要:我國的藍莓種植產業已經歷了40余年的發展歷程,在育種、改土、灌溉施肥、貯存加工方面都有著巨大進步。時至今日,我國已成為藍莓產量最大的國家,總產量和栽培面積皆為世界第一。為切實保持我國藍莓產業的領先地位,本文對我國設施藍莓高產高效栽培管理技術進行了匯總和分析,以供栽培人員參考討論,在保證我國藍莓產業種植質量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提高產量,提升農業經濟效益。關鍵詞:藍莓;設施栽培;栽培管理技術藍莓又名篤斯越橘,為杜鵑花科越橘屬灌木類漿果果樹,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21世紀發展潛力最大的水果之一。其果實營養豐富,還有大量花青苷、熊果苷等抗氧化成分,能夠起到減緩腦神經衰老、保護視力、降低癌癥風險等作用,同時還可在食品工業中被用于提取天然食用色素。藍莓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在世界上的多個國家都得到了廣泛種植。我國的藍莓栽培人員應加強對新型栽培技術的學習,為藍莓產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1前期準備1.1溫室選址及建造冬季是開展藍莓栽培工作的關鍵時期,其工作難度相對較高。在進行溫室選址工作時,栽培人員應盡可能選擇平緩的坡地,同時需確保其具備向陽、背風的特點。還應考慮周邊的交通環境是否便利,是否有較近的水源,能否維持穩定的電力供應,避免后期灌溉、運輸、保溫等工作難以推進。為確保改土工作能夠快速開展并有效降低相應成本,需盡可能選擇酸性砂壤土開展栽培工作,且確保土層厚度達標,能充分滿足藍莓栽培需要。若所建溫室數量較多,需根據大棚實際高度適當調整其棚間距,還應保證大棚朝向為坐北朝南,可根據實際選址位置,使其適當偏西10°~15°。溫室結構應選擇沈陽農業大學研發的遼沈Ⅳ型,其為大跨度改良型日光溫室,是“十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之一,具備成本低、運輸方便、企業集聚效應顯著、環保效益出色等優點。在日光溫室建設的過程中,栽培人員應嚴格遵循相關國家標準,包括但不限于國家行業標準工程機械裝配通用技術條件JB/T1059、國家農業行業規范日光溫室能效評價規范NY/T1553、國家農業行業標準NY/T610。由于在應用智能化技術后,日光溫室需時刻保證穩定持續供電,所以栽培人員要為溫室配備穩定的供電系統和備用電源,防止中途斷電而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還可在溫室內部準備相應加熱設施,如補光燈、電暖氣等,有效應對北方寒潮,保證溫室內部溫度穩定,為藍莓生長提供良好環境。還可在溫室一側建造蓄水池,保證灌溉用水的溫度合格,減少水溫過低對根系所造成的刺激[1]。若栽培地選在遼寧省及周邊地區,則日光溫室的搭建亦可采取東西走向。大棚后墻的高度應不低于2.5米,其墻體厚度應不低于60厘米,同時還需在墻體內注入至少10厘米厚的填充物,填充物類型可選取泡沫板、爐渣等,保證質量的同時控制成本。除此之外,還應在后墻外側表面覆蓋至少5厘米厚的泡沫板,最大限度地保證大棚的保溫功能,保證藍莓的生長速度。若栽培地條件允許,可考慮在山腳處建立大棚,能使大棚的實際保溫效果顯著提高。也可根據實際需求,應用雙層膜覆蓋方法,顯著提升大棚內的實際溫度。實驗數據表明,覆蓋雙層膜后,大棚內的平均溫度上升2~3℃,能使藍莓發育速度加快,成熟期提前,在其他藍莓上市前全面占領市場。1.2整地改土藍莓栽培工作中,整地工作的標準一般為壟溝寬0.6米左右,壟臺寬1.2米左右。苗木栽培則應使用變化性密度,保證株行距的合理性,幼苗應為0.75米×2.0米。同時,應在壟臺的中心位置沿縱向進行開溝作業,其深度與寬度都不可低于40厘米。待溝開辟完畢后,應將挖掘出的溝中原土和草炭土充分攪拌混合,控制二者比例保持在1∶1左右。混合工作完成后,再加入硫黃粉40千克,二次攪拌混合完成后,將混合物回填至溝內,予以充分灌溉[2]。在栽培工作開始之前,還應對地塊內土壤進行取樣測評,確保其土質能滿足藍莓的生長需求。若土壤pH值超過5.5,應用細度目數達標的化學藥劑對土壤進行改土調酸處理,防止堿性過強而導致燒苗現象頻發。若土壤酸性過強,需適當增大土壤pH值時,可向土壤中加入適量石灰粉。一般來說,每畝地施加石灰粉7千克左右時,土壤pH值會增大0.1個單位。我國北方多數區域地塊土壤中的有機質占比低于3%,而為保證藍莓的生長速度,需確保土壤中的有機質占比不低于10%。為使藍莓達到最佳生長狀態,應采取相應措施增加土壤中有機物含量。若藍莓種植在東北及周邊區域,可在土壤內加入低位草炭,達到改善土質的目的,施加量一般為每畝地151立方米左右。亦可在每年秋季收集適量破碎松塔、松樹鋸末、落葉、松樹皮、硬雜木鋸末,與所飼養的草食性牲畜糞便進行充分混合,常見牲畜如馬、牛、羊等,在徹底消毒后將其加入土壤中,可起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我國現階段正在開發研究的菌肥種類較多,但其推介多不詳,導致無法量化其對藍莓栽培工作的實際作用,所以難以將之廣泛推廣使用。栽培人員可根據地塊實際情況,酌情采用我國林科院所研發的Pt菌根劑,又名植健寶,其功效出色,能對藍莓栽培工作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1.3育種栽培在選擇栽培品種時,可酌情將早中晚品種組合搭配再進行栽培作業,確保所篩選出的品種具備果實品質過硬、大小適宜、需冷量低、甜度高的特點。在我國北方,使用溫室栽培技術一般為北高叢藍莓,常見品種包括北陸、藍金、都克、藍豐等。北高叢藍莓的需冷量普遍高于南高叢藍莓,其果實成熟期一般集中于每年4月末至6月初。近幾年,南高叢品種的種植面積顯著擴大,包括但不限于H5、云雀、L25、密斯提、奧尼爾、法新等,其成熟期比北高叢藍莓早很多,一般在3月中旬即可進入果實成熟期。栽培人員還可選擇能互相授粉且花期相近的品種一起種植,可使果實品質獲得提升。在此過程中,栽培人員應把控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的實際比例,將其控制在8∶1~6∶1之間,以求達到最佳栽培效果[3]。2栽培重點2.1水肥供應2.1.1基肥和追肥實驗研究表明,施肥工作中氮、磷、鉀的最佳比例為2∶1∶1。在藍莓栽培工作時,氮肥應盡量選擇銨態氮,有利于藍莓植株的吸收,每株適宜施加的參考量為27~44克之間。在換季時栽培人員應采取隨水帶肥技術,為藍莓及時補充所需營養。對藍莓進行追肥工作,主要集中在萌芽前、開花后、果實成熟轉色三個時期,栽培人員需嚴格遵循少施多次的追肥原則。可在每年八月下旬集中追施磷肥與鉀肥,亦可根據實際生長情況施加適量硼肥,為第二年的豐收打下堅實基礎。追肥工作還可與灌溉工作結合開展,盡量做到肥隨水施,提高藍莓的營養吸收率。為確保藍莓在關鍵生長時期能獲得充足的營養供給,應在藍莓生長前期主施氮肥。待藍莓進入生長后期,再開始降低氮肥的施加占比,提高鉀肥與磷肥的用量。秋季基肥施加工作一般開始于9月中旬,待正式入秋后開始進行。應沿南北方向進行開溝作業,保證其深度在40厘米左右。由于藍莓根系分布相較于其他作物更淺,若開溝過深,其實際作用無法直觀體現;若深度不夠,發生燒根的概率會提高。可將復合肥與硫磺粉充分混合后一并施加于地塊中,所選擇的地塊土質黏稠度過高,可選擇適量大粒河砂充分消毒后播撒于地塊之中,切實增強土壤透氣性。栽培人員應對此時期的追肥量進行嚴格管理,增加磷酸二銨、硫酸銨、硫酸鉀等含酸根的復合肥使用量。同時還需全面禁止使用含硝酸鹽及氯的肥料,栽培人員應對肥料成分進行嚴格審查,避免對產量造成負面影響。施加基肥時,每畝有機肥施加量應不低于1000千克且不超過1500千克。在進行施肥工作的過程中,栽培人員應嚴格遵循肥料合理使用準則NY/T496,確保相關流程的有序落實[4]。2.1.2不同時期的施肥工作當藍莓發育至果實膨大期時,栽培人員可對其施加腐植酸鉀類水溶肥,能有效加速果實發育,為果實品質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亦可將葉面肥的施加工作和常態化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有機結合。待藍莓基本展葉后,即可每隔七至十天噴施一次葉面肥。我國藍莓栽培產業常用的葉面肥,包括獅馬綠、獅馬藍、獅馬紅等,栽培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保證藍莓能夠快速度過展葉階段。當多數藍莓都完全上色后,則可暫停葉面肥的噴施工作,避免造成果實品質的降低。在進入8月后,栽培人員可選擇在地塊中噴施磷酸二氫鉀,加快花芽的發育速度。藍莓在缺少鐵元素時發生失綠現象的概率較高,栽培人員可適當施加少量螯合鐵,有效減少類似情況的發生。同時,應在藍莓進入萌芽期之前,對其進行充分的疏花芽處理,保證最后果實品質的穩定。在疏花芽時,栽培人員需確保每個結果枝的花芽數量在3~5個之間,若在主芽旁發現復芽,要盡快將復芽去除,防止其吸收過多營養。同時還需在藍莓植株開花后開展疏花工作,保證每個結果枝有4個左右的花序。在藍莓花期,可人工放生蜜蜂或熊蜂,使其為藍莓授粉,在增加藍莓坐果率、改善果實產量、提高果實品質等方面都有著顯著效果。2.2修剪工作為避免植株生長失去控制而發生過密和過高的情況,確保其在整個生長周期中都能吸收充足的陽光,栽培人員需對植株進行疏枝處理,去除斜生交叉枝、過密枝、病蟲枝、細弱枝等會造成不良影響的分枝,還需檢查是否存在因根系過度發育而產生的分蘗枝并對其進行及時處理。針對年齡超過3年的枝條,應遵循相關原則,在藍莓植株的基部開始疏除工作。針對年齡超過6年的結果枝,應降低疏除力度,避免產量下降。2.2.1幼樹修剪在定植工作正式結束后,需立即疏除幼樹全部的交叉枝、細弱枝、下垂枝,并挑選發育良好的壯枝1~2個予以保留。在完成定植后的第2和第3個生長季,栽培人員應趕在樹體萌芽期到來之前,將全部病蟲危害枝、細弱枝、下垂枝、交叉枝都進行疏除處理,選取長勢較好的基生枝并保留4個左右。2.2.2常規修剪常規修剪工作的核心目的是對植株的生長速度進行控制,同時確保其光照條件保持穩定,在實際操作中一般以疏枝為主。若所選品種生長發育速度相對較快,應盡量疏弱枝,保留強枝。2.2.3采后修剪采后修剪工作普遍開展于收獲后15天左右,可適當提前但不可延后。實際修剪時,應保留健壯結果枝75個左右,發育良好的花芽350個左右。修剪工作完成后,需盡快將大棚外膜揭開,確保大棚內的通風性良好。2.3收獲及儲藏由于不同品種藍莓的果實成熟期有所不同,栽培人員應采取分批采收的方式。當果實成熟量占比不低于25%時,即可著手推進采收工作。一般情況下,人工采收能確保所采摘的果實質量更好,在采摘流程中,需做到“四輕”,即輕摘、輕放、輕裝、輕卸,盡最大可能規避果品受損、受潮、暴曬等情況的發生。可在采摘過程中,盡量使用分割式淺盤等工具,為藍莓果實提供更好的保護。若適逢下雨或濕度過高,需適當延遲采摘,待整體干燥度達標后再開始,避免藍莓受潮。多數情況下,同一品種的藍莓亦需3~5次的分批采摘才能徹底完成采摘工作。因此在制定采摘計劃時,栽培人員需綜合考量品種特性、運輸距離、當天氣候狀況等會對果實品質造成直接影響的因素。在將藍莓果實裝盒前,可先用風扇等工具將果蒂充分吹干,切實降低傷口處病菌感染的風險,促進愈傷組織干疤的快速形成,此外還可有效避免藍莓在貯藏及運輸期間出現變質現象。待采摘工作完全結束后,可將所收獲的果實立刻冷藏,冷藏溫度應被控制在3~8℃之間。3病蟲害防治藍莓種植過程中,最常見的病害有灰霉病、僵果病、病毒病、缺鐵癥、葉斑病、枝條潰瘍病、炭疽病,常見害蟲主要有地下線蟲、象甲類、白蛾、介殼蟲、果蠅、蠐螬等。其中最難防治的害蟲為果蠅與金龜子,我國目前對這兩類害蟲主要采取農業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防治辦法。農業防治是在害蟲休眠期,對地塊進行全面清除。通過對園內的枯枝落葉進行清除、植株修剪、土地深翻等農事作業,對雜草土壤中的休眠害蟲、蟲卵進行有效滅殺。物理防治方法是在蟲害暴發后,栽培人員可購置糖醋罐(瓶)、粘蟲板、頻振式殺蟲燈等相關殺蟲器具,對害蟲展開全面滅殺,有效遏制害蟲的繁殖。化學防治方法是在蟲害暴發期間,根據害蟲的實際數量對農藥種類進行篩選,同時規劃其具體用量及施加頻率,需注意所選農藥的防治期是否合適,確保其防治效果達標。在藍莓開花期和漿果成熟前20天,都應嚴禁噴灑農藥。栽培人員需充分落實“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理念,確保所選農藥具備效率高、毒性低、殘留少等特點,或選用生物農藥,應遵循交替用藥原則,對施藥技術進行調整,最大限度減少農藥實際用量,減少其對環境的破壞。化學農藥的使用應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農藥合理使用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